记承天寺夜游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记承天寺夜游》(24张PPT)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记承天寺夜游》(24张PPT)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8月)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12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担任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写作背景

读译文章的韵味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目录
读译文章韵味
赏月夜美景
悟月下情怀
品人生态度
知文章作品

知文章作品
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赏月下美景
思考: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
人物
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结果
承天寺
“我”和张怀民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
比喻 把庭中的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写出了月光的澄澈、空明的特点。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肆课文赏析
8.文章抒发感情的句子是哪一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怎样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 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 “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认 为只有情趣高雅的人才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月 色。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 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 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 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水——月色
皎洁空灵 清澈透明

藻、荇交横——竹柏之影 疏影摇曳
清理淡雅

奇特的想象 新奇的比喻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课文赏析
7.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寻 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欣喜 遗憾
不假思索 急切
心心相通的喜悦 闲适从容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被贬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3、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
作者简介
苏 轼 (1037 ~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 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
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 ~1063)进士。曾上书力 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 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 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
运用比喻,以积水空明表现月光的皎洁在透明、空 灵;以藻荇交横表现了月影的摇曳多姿。点染出一 个空明澄净、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衬 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这 个境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的胸襟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思想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 感情 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 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返回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 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水__中__藻__、__荇__交__横___, __盖__竹__柏__影__也____。
再度 外调
再任 杭州
一贬 再贬
身逝 常州
48岁被召还朝。三年后,因向朝廷提出谏议,遭到诬告陷害。 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苏轼再度自求外调。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今义:耳朵。
◆一词多义
与 念无与为乐者
介词,和、跟
能与其奇者
动词,参与,这里有“欣
《答谢中书书》 赏”“领悟”的意思
者 念无与为,与“如”连用,可
译为“像……的”
◆文言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成语积累
夜不闭户 月色入户 门 随心所欲 解衣欲睡 想要
研读赏析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多用散句, 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
视角角度:仰视、俯视、平视
写景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异 方法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 修辞手法:对偶
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修辞手法:比喻
景物 山高水清,石绚林青,猿鸣鱼跃, 月色空明澄澈,竹柏疏影摇曳,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页)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页)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 (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也月。色洒满庭院,如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 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超脱、豁达、鄙视、愤懑、自嘲
闲人:①清闲的人(贬官) →贬谪的悲凉、
失意的落寞
②有闲情雅致的人 →赏月的欣喜、漫
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只有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才能欣赏出景色的 美妙,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忙着追求, 忙着工作,迷失在富贵中,迷失在物欲横流 中,而忽略了自己身边美丽的风景。丢掉了 那一份闲情雅致。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 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品读课文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全文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
随缘自适 自我排遣 的 乐观
你从文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丽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作探究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庭下……”一句在写景上的妙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光——积水 竹柏的影子——水中交横的藻、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 中交横的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 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情趣。
新课导入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 大书法家、画家……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 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曾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 姓求雨,他四处游历。
记承天寺 夜游
宋 苏轼
知识备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 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班长总结
课堂作业
1.朗读并背诵文章 2.完成《日清周练》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借助注释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 文言实词和虚词
二、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以景传 情的写法
三、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安闲从容” 的人生境界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suì
qĭn
zăo
xìng
zhú băi




竹柏
二、解释下列词语
念: 考虑,想到 空明:形容水清澈
1.记叙,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2.描写,写月下庭中景物 3.议论抒情,抒发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叹
合作探究
2、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结合具 体语句进行分析?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张怀民:苏轼的朋友,1083 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 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 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 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 高超逸的人。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 名月台寺。
①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②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门) (于是、就)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 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李白《军行》
导入
•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 ,月光如清水般洒落大地,一 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 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 片浮动的云烟。
一读课文,知内容:读准字音和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yŭ)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 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2张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2张

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积累字词
(一)古今异义 月 色 入 户.
古义:门。 今义:住户、人家。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而已、罢了。
位于今湖北省黄
冈市南,北宋景德

四年(1007年)赐

名承天寺, 因寺宇

第一山门横匾上有
金光闪烁的“月台”
两字,故又名月台
寺。
• 给加点字注音。 解( jiě )衣 遂( suì )至
藻荇( xìn g) 未寝(qǐn )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 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啊。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纵横交错。 盖:连词,“原来是”
比喻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 空明 竹柏影—藻荇 交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考虑、想到 同、和 于是,就
睡觉
共同, 一起
院子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2张PPT)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42张PPT)

资料链接: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
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曾筑亭于住院所之旁,在那 里可以纵览江山的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 了一首《水调歌头》词赠他,词中有“一点浩然气,千 里快哉风”的名句。苏轼之弟苏辙也为他写了一篇《黄 州快哉亭记》,文章中说张怀民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 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 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 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 致、复杂的情愫。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起行。
照进 门
高兴、愉快的样子
重点句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脱了 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苏轼的一生是贬谪的一生
他在遭贬途中怡然自得,一路享受自然风光,人情风物。
初贬黄州时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初到黄州》;
通判杭州时沉浸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远谪岭南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食荔枝》;
流放海南时仍高歌“枝头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比喻
月下美丽的竹 柏倒影
藻荇交横 表现了月影的摇曳多姿,
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用
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这个境界也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

品美景

人教部编版八上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上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前预习目标) 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翻译 课文。(课前预习目标) 3.品析简洁.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 教学难点)
4.体会理解作者特殊背景下的特殊心境, 学习他豁达从容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走近作者-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 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 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 大 家”之一。
将要 门
游乐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的承人天寺,于寻是,张就怀民。怀民亦未寝,
一起
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
(二)看注释.通文意
交叉错
原来是
杂纵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只是,不过 罢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三)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 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 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 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 庭院中散步。
原来是 只是.罢了
自我展示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1 《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精品课件(28张ppt)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
完成填空内容。)
面对逆境,要豁达开朗,乐观积极。
重要的,不是别人是否理解欣赏我们;
而是我们能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小组学习展示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上课材料)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67页)(上课材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检验背诵!
基础课件
19
古人有不少咏月的佳句,你能写出哪些来“ 野?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 )

基础课件
知识拓展孟 浩 然 20
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 疑似地上霜。 低头思故乡。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基础课件
10

翻译:
月色 入 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照进
高兴、愉快的样子
想到
研习课文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
基础课件
14
二、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 地点: • 人物: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 事情的起因: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事情的经过: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事情的结果: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允捧中学 李想
基础课件
1
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
“记”是古随代笔的式一小种品文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6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6张ppt)
张怀民,作者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寻知音——月亮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寻知音——月亮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赏妙笔月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请以“庭中的月色,美在……”分享你发现的美。 示例:庭中的月色,美在月光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 【提示:景物特点、表现手法(修辞、动静、虚实等)、营造意 境等】
精思·寻知音
旅行的意义是在寻找,寻找另一个人,寻找另一 种心情,寻找另一个自己,寻找能听懂你心声的知音。
在这次夜游之行中,谁是苏轼的知音?
寻知音——张怀民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1079),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hé)苏轼; 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苏轼因此被捕 入狱,130多天后出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 当于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实际是以流放罪犯的身 份来到僻远的黄州。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闲月盖空于怀至行睡月 人何竹明中民承念月十 如处柏水庭亦天无色二
读准节奏在于知晓其意 读出韵味在于连而不断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初读·入情入境地读
化身苏轼,漫步月下,入情入境地朗读。
记承天寺夜游
• 什么时间夜游?—— • 为什么夜游?—— • 与谁一起夜游?—— • 夜游所见之景?—— • 夜游所思所感是什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六二 中十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 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 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 地起来走到门外。
挑战翻译
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念: 考虑。 无与: 没有同(和)。 者: ……人。 寝: 睡觉。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的 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 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觉,(于是)我们一起在 庭院中散步。
怎样的情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作者情感
无所事事、无聊的人
①和好友悠闲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②作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清闲无比, 内心悲凉无可诉说。
生平经历
苏轼
【被贬黄州】【被贬惠州】【被贬儋州】
休门谁 将前道 白流人 发水生
唱尚无 黄能再 鸡西少
不日 辞啖 长荔 作枝
生平经历
苏轼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1079 年),御史李定等摘 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写诗讽刺了“新 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 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一点丢了脑 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 宫。二月苏轼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 副使,但不得 “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 无权的闲官。 张怀民是在苏轼被贬4年后被贬黄州,寓居承天 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荡,绝不 怪怀于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兴 。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诗人,豪放派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 属“唐宋八大家”之列。Biblioteka 苏轼11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题目解读 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 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 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睡 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 共同、一起 于是 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清闲的人 前庭、院里 只是 原来 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罢了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 的闲人啊。
碧水之月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 杜甫)
“ 野 旷 天 低 树 , 江 清 月 近 人 ” ( · ) 唐 孟 浩 然
( · )
唐 海 上 张 生 九 明 龄 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 举 杯 邀 明 月 对 饮 成 三 人 。 ” 李 白 ) ( ,
苏轼(1037-110 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 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 “唐宋八大 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 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 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 讪朝廷”罪贬黄州。

• 《江城子· 密州 出猎》 • 《水调歌头· 明 月几时有》 • 《浣溪沙· 山下 兰芽短浸溪》
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承天寺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 内,俗称“西塔”,是西夏 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 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
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
常俊秀挺拔。
承天寺
承天寺大雄宝殿
承天寺甬道 陀罗尼经幢(宋) 承天寺庑廊
一、随苏轼同游承天寺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 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 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 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 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 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 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
“ 露 从 今 夜 白 , 月 是 故 乡 明 。 ”
— 杜 甫
“ 举 头 望 明 月 , 低 头 思 故 乡 。 ” 李 白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2、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
的人生态度。
•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
给人以一池春水静谧之感;
• “藻荇交横” 是以竹柏倒影来烘
托月光,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 美。
• 这个世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 无尘俗的胸襟。
三、与苏轼对话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走进苏轼,
从字里行间去品味苏轼夜游承天寺复
杂的心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检查预习:
一、生字注音
解( Jiě )衣
ng 藻荇( xì )
遂( suì)至
未寝( qǐn )
相与 ( yǔ )
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 。怀民亦未寝 ,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何夜无 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
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
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
课堂小结
(游记) 记承天寺夜游
见月难眠,寻友赏月
月色空明,竹柏交横 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__ 叙事 — 写景

抒情
(写景抒情散文)
表达的感情:贬谪的悲凉, 逆境处事的达观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 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 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 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 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 能可贵。
•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 • (用文中词语)
•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 中庭→绘景→抒怀。 •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步(中庭)
问题探究
1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二、与苏轼共赏明月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去欣赏承 天寺那一轮明月。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 并试着说一下自己的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
描绘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修辞手法:比喻。 作用:用错觉写真景,虚实结 合,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夜 的特点。 月光特点:皎洁、澄清、透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横,盖竹柏影也。”
• 句中无一个“月” 字,却无处不是 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 “积水空明” 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 用 “藻荇交横 ”四字,比喻月下 美丽的竹柏倒影。
通 达 乐 观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 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 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 创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 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
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请常读一读苏轼吧! 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