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中庸思想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启示-2019年精选作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中庸思想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启示

《中庸》历来被理解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孔子的中庸思想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庸”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不仅维系了封建社会的稳定与秩序,而且作为一种观念,曾以一种超越时代的力量,渗透于人们日常的观念、习俗、思维方式之中,并对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中庸思想的起源

中庸思想萌发于中国古代时期,它来自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推崇。在我国古代的弓箭文化中,旗帜是军队的标志,代表了军队中的指挥权;“中”是旗杆之正,人们以旗为号召,在人们的聚集之地,旗帜常常在人们集体活动的中心,所以“中”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先秦时期的典籍中,“中”有三重含义,“中礼、时中、适中”,“中礼、时中、适中”,中庸的“中”正是把上述几种意思抽象、提炼、升华而得来。使得“中”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规则、标准的意义。

二、孔子中庸思想的基本观点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生活时期正经历着“礼崩乐坏”的社会剧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及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孔子对中庸做了“过犹不及”、“和而不同”的表述,这说明中庸兼

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孔子中庸思想的一个来源是“尚中”的观念,这个概念在氏族社会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孔子总结了前人的“中和”、“尚中”、“和同”的思想,将“中”与“庸”联系起来,提出了“中庸”的思想,中庸思想便由此产生。“中庸”最早出现于《论语?雍也》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视为最高的道德境界。在《论语?先进》中,孔子对中庸概念做了“过犹不及”的解释。孔子认为保持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而提出对待事物必须坚持适度、合宜的原则和方法。“中庸”就是“执中两用”,要求人们言行符合礼节。结以上各种解释,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始终坚持。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一种方法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孔子认为要做到中庸,就要遵循因时、因事而变通的原则,即做到“时中”。意思是处理事情要审时度势,随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方法,做到适中、适宜。中庸思想的最终目的就是“致中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达,即达到了和谐的状态。中庸思想极力推崇“至诚之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孔子的中庸思想就是哲学意义上的“度”,要求人们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做事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这也是中庸思想所追求的意义。

三、孔子的中庸思想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启示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

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面对许多挑战: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代沟拉大,日益难以应付的改变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都在激励者教师去做出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带头人。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失衡现象,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当,使得教学目的难以达成,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关系、把握课程,不断完善自身、开拓创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中庸思想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把握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平衡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引导者、鼓励者,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心模式转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维护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很难的,也就是说要把握一个“度”,遵循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原则,否则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也可能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发挥或者忽视学生的现象出现。教师一方面要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等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的创造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实现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以

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把理论付诸于实践。

(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四个字则明确告诉我们,教师的人格必须是高尚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教给学生做真正的人、做正直的品德高尚的人的道理。

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通过“慎独”的方法实现“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勉强,言顾行,行顾言”的修养目标。就是要求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警惕不正当的情绪,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这就说明教师要做到自我反省、自我约束、通过实际行动去锻炼自己的品格。在实际上做到好学笃行,在修养方法上重视发挥主动性、经验的学习与实践的作用。中庸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对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积极重要的价值。

(三)在教学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孔子中庸思想要求人们掌握和运用的灵活性,必须因时而宜,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情况和矛盾的具体情况而灵活的加以运用。所以在教学工作中,中庸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富有情趣,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的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要合理,不能盲目的追求分数,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师的语言、动作要形象、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用学生较易理解的语言解释抽象的概念,力

争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学习结论,教学形式力求灵活多变,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四)运用中庸思想协调师生关系,共同发展

在协调师生关系这一方面,中庸思想给教师的启示是要合理的处理师生关系,使得师生关系融洽,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问题上,教师要以礼和义、和而不同为原则,既要能和睦相处,又要能保持独立的见解,坚持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和完善;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展,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只有坚持中庸之道,才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中庸思想的最终目的是致中和,“和”是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共存,通过相互补充达到整体上的协调。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地方,同时又要追求和谐。和而不同是一种智慧,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