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论文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论文(共4篇)【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论文(共4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b84070312b3169a451a49b.png)
第1篇:试分析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思维导图最早提出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者为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其核心思想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这与人类大脑工作原理十分一致,因而思维导图很快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广东潮汕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差等问题较为突出,思维导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一)提高注意力,培养注意力在人类个体的各个生命阶段会有相应的、彼此不同的心理结构和个性特征,对于正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其在心理和个性上的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想象,并在颜色、形状、线条等具体可感的表现形式十分敏感,它们往往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在所有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中,兴趣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学生学习道路上最好的引路人。
少年儿童的独特心理状态为以图像、颜色为主要材料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换言之,色彩丰富、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并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乏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特别在广东潮汕农村地区,很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不爱学英语,英语老师也在课堂上深切感受到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这并非英语难学的缘故,而是教学方法欠佳造成的。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思维导图的使用,而是全盘使用文字表达,相比于图像和颜色,文字显得过于抽象并不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
(二)促进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增强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基本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不仅是教学计划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尤其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必备因素。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6409a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8.png)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理清思路、整理信息、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它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定义、优势以及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用来表达和组织思路的图形化工具,通常是以中心主题为核心,以分支结构展开,帮助人们将想法、观点、信息等整理、归纳和展示出来。
思维导图通常以图形化形式展现,能够清晰地呈现信息结构,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
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优势: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论文(设计)的思路。
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学生需要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整理。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课题的核心问题、相关因素、研究内容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框架。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资料和文献。
在进行学术研究时,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这些信息相互交叉、关联复杂。
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串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的知识点。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论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在整理完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论文(设计)的组织与展示。
在论文(设计)写作之前,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将整个研究思路和内容进行展现和组织,形成清晰的逻辑结构,为论文(设计)的撰写提供有力的支撑。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是非常有益的。
它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构建结构,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和指导老师可以在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和指导。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论文(共4篇)【教学论文】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论文(共4篇)【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85713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f.png)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论文(共4篇)【教学论文】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还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研究策略的形成,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而思维导图正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概括和总结,形成系统化的研究策略。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同时,思维导图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和语法规则方面更加高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的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研究策略,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分类、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将学生的想法和思路进行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作文的写作,或者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结语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有效研究策略的形成,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设计出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研究英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词汇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被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新学的单词和已知的单词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词汇网络。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单词。
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通过图片和符号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这种方法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在语法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语法是英语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思维可视化教学论文
![(参考)思维可视化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0118b63c1ec5da50e270ee.png)
教学论文带领学生走进思维型学习___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之探索以“知识重复的次数决定成绩”的学习方法,是学校教学一直使用的普遍方法,这使自控力稍差的孩子,特别是在英语的学习,极其容易跌倒在学习途中,成为班级的”学困生”. 实际上老师们都明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比知识更重要!离开“思维”的“知识”是“死知识”,而学“死知识”的过程当然就是“死读书”,“死读书”“,读死书”靠的是“机械重复”,这样学习英语,过程必然是枯燥的、低效的,导致多数同怕英语,厌倦英语,更重要的是“死读书”会使学生长期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状态,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学习事倍功半,初中未毕业,放弃学习英语的同学比比皆是。
那么“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处于英语教学改革的前沿,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教育教学科研的核心问题,是广大一线教师追求的至高教学境界,也是一线教师苦苦探索多年而想要的结果.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一线英语教师亮起了一盏灯,为“学困生们”打开了一扇窗.就这样一种思维导图,不但让老师的备课思路更清晰,还教给了学生思维的方法,重要的是理出了思维的路径,把根本不会思考的同学,不自觉的走进了“思考型学习”的境界.这正是多少“学困生”无法突破的难关啊,没有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思维途径不清,久而久之,自信心受挫了,学习落下了, 家长着急了,老师爱莫能助!为此,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探索,并取得一些成效____英语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放弃英语的同学重新加入到学习之中(一)用思维导图教词汇词汇是语言交流的基础部分,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英语的阅读及写作。
思维导图对词汇的学习最重要的方面表现在提高学生记单词的能力。
(插入思维导图)这种联想式学习,让学生把毫不相关的词汇通过自己的方式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觉得记忆单词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这样学习既轻松又有效,又能经久不忘,可见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记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23e652a0116c175e0e48dd.png)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应用论文概要: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难点和重点,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式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价值,并真正渗透到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和总结复习中,以思维导图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性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英语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思维导图的系统性突出,能够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这对于学生们长远的发展和思维的拓展都有重要价值,具体的分析如下所示。
1.有利于推动学生对英语阅读知识的理解英语这门第二语言的词汇量比较大,覆盖面广,学生在阅读时显得比较吃力。
基于此,初中英语老师应发挥思维导图的价值,通过直观、清晰的可视化方式,借助点、线、面进行内容的串联,将要阅读的文章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原本复杂难懂的知识点构建清晰,进而有效提升英语学习的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引导,也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牵引学生不断向前,为持续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于此,初中英语老师要想方设法达到激趣的目标,而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提升学生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的信心和兴趣。
3.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相比小学生,初中生思维逐渐开拓,英语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阶段作为思维转变的突破口,锻炼学生的心智与才能。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可得以有效改变,能够转化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思维方式。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同时还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難度,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英语老师要在阅读的各个环节合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实现效果最大化。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128b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15.png)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本科教育中,毕业论文(设计)一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展开研究、整理各种信息、构建论点、撰写论文成为一个挑战。
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可能会使学生陷入信息杂乱、论证混乱的困境中。
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先进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高论文(设计)的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本篇研究旨在探讨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其中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维导图在指导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论据和结论以图形化的形式呈现,从而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发现问题和展开论证。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写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术写作水平,同时也为指导老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指导方式,促进了师生间更加互动和深入的交流。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是一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和手段。
探讨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论文指导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思维导图在指导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指导工作提供更具体、更有效的方法。
通过具体应用举例的方式,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效果,为指导者和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拓展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ec2f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2.png)
思维导图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知识整合和思维分析中。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一种方法,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梳理论文结构、提高写作效率。
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点、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以及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点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表达工具,是一种结构化的图示方法,通过中心思想和分支思想的延伸、连接和展开,全景式地表达思维过程和思维模式。
它有助于人们将散乱的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思维导图的特点包括简洁易懂、逻辑清晰、结构明确、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易于记忆等。
基于这些特点,思维导图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管理、研究和个人知识管理等领域。
二、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的应用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整理和构思论文结构、梳理写作思路、梳理论文框架和构思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对论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找到适合的理论基础和文献引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和分类文献材料,构建知识结构,并从中寻找论文写作的切入点和亮点。
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整理论文的论据和逻辑结构,提高论文的立论和论证质量。
三、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使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1.确定论文主题和范围。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中心思想和分支思想的思维导图来确定论文主题和范围,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
2.整理和分类文献资料。
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整理和分类文献资料,挖掘潜在的研究问题,并形成完整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框架。
3.构建论文结构和思路。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论文结构和论证思路,明确论文的目的和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写作。
4.梳理论文内容和逻辑关系。
思维导图整合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用论文
![思维导图整合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19b418a216147917112834.png)
思维导图整合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构建知识框架与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目前在许多学科领域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设计初中课程中的一节课的实际教学案例,来探究将思维导图整合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何种作用。
旨在探索一种更好的整合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给予其他人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2一、研究背景思维导图[1]是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立的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右脑的不同潜能,能够最充分的开发大脑的潜能,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近30年,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逐步认识,由传统的计算机教育阶段走到了今天的信息技术教育阶段。
教育部于2000年10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和征集意见之后决定: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我国中小学的必修课,并将从2001年至2010年,用5-10年时间,分3个阶段在全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自200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2003年3月31日发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应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核心目标。
由此可见,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首要目标和任务。
思维导图的论文题目
![思维导图的论文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a62d466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e.png)
思维导图的论文题目思维导图的论文题目「篇一」一、问题的提出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两级分化极其严重。
大部分学生用英语表达简单语言时表现为力不从心,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整体构思,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写作技巧。
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着文体及格式错误,文章无重点,卷面书写不整洁,单词拼写错误,句子不完整,基本语言知识错误,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漏洞百出,致使他们讨厌写作,害怕写作。
鉴于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由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和空间等建立起记忆链接。
小学生的智力正处于图像记忆的阶段,如果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英语书面表达指导中,我开始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聚点发散思考和丰富完善资料中找到更多的感觉,引领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强化识记,提升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同时增强他们学习的激情。
二、目标与内容研究对象:实验学校附属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让学生在聚点发散思考和丰富完善资料中找到更多的感觉,为小学高年级写作创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2.通过研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收集好词好句的习惯,引领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强化识记。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提升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研究内容:1.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识记单词的数量和质量,激发他们的兴趣,化解难点,为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到了高年级耐力差,对词汇学习、机械记忆等多持排斥心理,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能增添小学高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可以为小学生创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
2.加强课外英语绘本阅读,丰富和积累写作素材,鼓励学生大量课外英语绘本阅读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素材的好词好句的收集和梳理、归纳整理以提高写作水平,另外还可加入形象的图片,这样一张融合了知识与趣味的思维导图必会为枯燥无味的收集过程增加乐趣。
善用思维导图,支持幼儿园主题探究深度开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善用思维导图,支持幼儿园主题探究深度开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4bcb2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3.png)
善用思维导图,支持幼儿园主题探究深度开展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学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任。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依据,通过一个明确的主题,延伸到多领域、多区域中,促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成长。
幼儿具有年龄小、思维发展不成熟的特点,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水平有限。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能让幼儿的思想、学习、经验等可视化,形成有规律、有计划的学习模式,提升主题探究的活力与深度,推动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进程。
本文对思维导图支持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应用展开探讨,简述其教育作用并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从活动思路、知识探索、思维发展、实践创新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点活动建议,以期对教师有所帮助,更好地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活动体验。
一、思维导图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在传统的幼儿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思维导图对幼儿成长及活动环节的作用,对其挖掘利用效果不够明显,忽略了其独有的教育优势。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幼儿形成理性思维,不断突破自我获得更好的成长。
第一,思维导图能帮助幼儿捋顺活动思路。
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幼儿围绕一个明确的探究主题不断深入知识内容,思维导图的应用能让幼儿捋顺探索思路,带着更准确的目标深入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便于其理解知识内容,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第二,思维导图能进行经验的唤醒与重组。
思维导图由一个明确的主题出发,模仿人脑思考过程,由一个点延伸到多个面,教师合理将其应用,能唤醒幼儿的已知经验;同时借助同伴分享得到经验的重组,形成新经验或新认知,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及学习兴趣,提升问题解决的速度,让其在导图的引领下把控活动环节,形成深度挖掘的意识。
第三,思维导图能增强幼儿分类归纳意识。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经验展开详细地分析,排除已知、未知、干扰、已解决等元素。
思维导图能让幼儿合理规划知识内容,让其形成较强的逻辑条理性,形成“全面观察、全面总结”的学习品质,突破活动中的局限性,推动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https://img.taocdn.com/s3/m/4941d4c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c.png)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社会的不断进步使教学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前教学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多样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思维导图便是目前教育环境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同以往的教学模式具有实质性差异。
思维导图不管在整合教育资源还是资源应用等方面均存在新颖性,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教师和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对阅读机制优化和完善方法给予了深入研究,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实施思维导图教育模式,可有效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因此,在强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阶段,教师需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使思维导图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中各个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的持续落实,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阅读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
相关调研证实,语文教师一致认为阅读在语文中非常重要,可虽然教师重视阅读,但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不明显,这引起了家长对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的质疑。
在相关调研工程中,有部分学生觉得语文阅读的参与和不参与差别不大,阅读是自身体会领悟得来的。
也有部分学生觉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较低,部分学生提出教师在教学阶段过于乏味,只是自顾自地阅读和讲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渐降低。
通过分析得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滞后。
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思路是:改善以往教学中死记硬背、机械式教学的状态,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乐于动手、培养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可由于以往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使用被动式教学,即便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吸收情况却不理想,促使学生无法对语文阅读教学充满兴趣。
第二,初中语文知识内容不能清楚记忆,从宏观上看语文教学,“语文便是生活、生活便是语文”,从大方面而言,语文涉及宪法制定、外交措辞等方面,从小方面来看,语文触及日常沟通等方面,可以说语文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1](https://img.taocdn.com/s3/m/015a300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2.png)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教育改革后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普及和应用。
其实,思维导图中的色彩和图形都可以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明确解题思路,对其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教师应在教学中探索其应用方法及技巧,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能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思维方式上所存在的问题,促使其创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有效实现个性化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当中有大部分人对教师带有强烈的畏惧心理,所以很少会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而教师也难以从日常教学中快速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也无法了解到每名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知识是不懂的,以及怎样进行改进等。
而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有效帮助教师改善这一问题,通过创设思维导图绘制教学活动,能让教师真正看到小学生对各类问题的思考路径,并且看到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而针对不同的学习问题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案,真正实现“对症下药”,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还能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
要想使数学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就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联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记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知识整合等能力。
思维导图又可以称之为“心智导图”“脑图”“思维地图”等,它是让思维呈现一种形象化样式的方法。
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文字、符号、图形、线条等元素将脑中的数学知识以科学完整的架构形式展现出来,而这就需要学生能对不同阶段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拆分、归纳、整理和总结,并且通过联想、迁移、整合等思维方式使各知识点之间能实现合理的关联,进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架构。
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名著阅读鉴赏思维导图应用论文
![名著阅读鉴赏思维导图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11b29d336c1eb91b375d44.png)
名著阅读鉴赏思维导图应用论文概要:提升学生的名著阅读鉴赏能力,思维导图是有效而又有趣的一种方式。
新媒体时代,具有创造、管理和交流思想的思维导图软件,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教师不妨从自身做起,和学生一起运用思维导图,高效地整理思路、解决问题。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有效表达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很有效,可以增强使用者的记忆,并培养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对一个人的思维层次性和联想性都是很好的。
思维导图的实用性很强,在很多场合都有它的用武之地。
思维导图在教学方案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的教学内容,借助其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图像、多样的符号让学生更有兴趣了解,并进行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
一、思维导图所呈现的效果1.突出目标。
通过思维导图的系统梳理,我们可以对名著的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有了更加整体、直观的了解。
2.结构清晰。
思维导图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则是体现出一定的框架性,展现自己的思路行进路径。
3.表达清晰。
和长篇的读后感不同,没有大片大片的文字,以摘取关键词的方式进行高度概括,使得表达更加简练明晰,把复杂的文本简单化。
4.形象可视。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利用文字、符号、图案等,使得思路视觉化,吸引阅读,使得学习所得视觉化是他的又一特色。
上述的四点是互相辅助的,也正是这样简单、形象、有趣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把阅读学习中的所得,包括情节、内容、感悟、文学常识等,进行有条不紊地清晰梳理,以宏观的角度进行整体框架的整理,也可以从某一点角度切入深度梳理。
二、思维导图的核心三要素1.左右脑的开发应用。
右脑善于综合评价,是对我们整个事物的全景再现;而左脑捕捉、分析的是细节。
而思维导图便是一个把左右脑捕捉的信息整体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
2.发散思维。
好比你要做以《朝花夕拾》梳理为目标的思维导图,你很容易就会联想到它的不同作品,如,《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等,这种由一点引出好多点的思维模式,便是发散思维,这又利于思维导图的展开与广度的形成。
思维导图在历史学术性课堂中应用[论文]
![思维导图在历史学术性课堂中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57a8f1fab069dc50220141.png)
思维导图在历史学术性课堂中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出思维导图,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其作用不断显现。
本文通过思维导图在历史学术性课堂中的运用,进一步阐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思维导图学术性历史学术性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建构高效课堂成为教学教研中的重要课题。
历史学术性课堂,就是利用历史学的系统方法和核心内容,达成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种途径。
其论证史实的客观性,研读史料的理解性,体验和探究历史的活动性,感悟和反思历史的情意性,典型地体现了历史学的学术特征。
其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史学素养的发展。
在历史学术性课堂中如何高效的达成课程标准关键是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以识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方法掌握、思维训练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史学素养的提升。
思维导图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实现这一目标。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的将大脑的思绪、想法呈现出来。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用的图形技术,是对发散思维的表达,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效的思考训练工具。
我国港澳台地区有不少学校都在推行思维导图教学,国内起步虽然较晚,但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在历史学术性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着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运用二、思维维导图在单元复习中的运用史实、史料和史感,是学术型课堂教学的三个构成要素。
史实是根基,是历史学习最根本的抓手;史料则围绕史实,用来印证、体验、说明和评价史实;史感则由史实和史料而来,最终转化为行为。
在历史学术性课堂中,以基础史实为依托,运用思维导图引领教学具有以下的优势: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有文字、有图形、图表、有连线,有色彩,在表现形式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导图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导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848cf57375a417876f8f8f.pn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导图论文概要:思维导图应用在数学课堂和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知识点全面地、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体系。
并且在师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思辨能力。
同时,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结合生活实际,转化为形象化的显性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运用思维导图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关注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突出重、难点,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整节课堂所学内容,更好地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和缺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常常演化成教师在课堂上授课,课堂反馈比较差,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而使用思维导图上课,一方面以课程主题而切入点,让学生从主题关键词出发,发散思考创造出新想法;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小组讨论。
学生对新奇的思维导图产生浓厚的兴趣,给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教学中,我们知道他们有很多相同点又有很多区别,那么怎样帮助学生清晰理解呢?把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是我们要比较的事物放在图中间两个框里即图上的“圆柱”和“圆锥”,左右两边的圈是圆柱和圆锥各自不重合的特征,而最中间那列圈就是它们的共同点,如图1所示。
这样一来,两个概念以思维图示展示,以信息加工处理后的直观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们一看便了然,便知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这样深入的作了对比,促进孩子的深度思考,理性地做出选择,促进学习的意义。
二、应用思维导图突破小学数学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和知识点,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和理解单个知识点,还要明确各个相关联知识点的区别。
如果教师一昧地将所有知识不加以区分说明地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上造成混淆。
教育硕士论文答辩思维导图
![教育硕士论文答辩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8cc20d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b.png)
探讨研究结果的启示和意义, 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和价值。
指出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不足 之处,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果对比与讨论
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相 关研究进行比较和分 析,找出异同点和创 新点。
指出研究结果的推广 和应用前景,为未来 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 鉴。
探讨研究结果对教育 理论和实践的贡献和 影响,提出新的观点 和见解。
VS
研究不足
客观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如样 本规模、研究方法、数据质量等,并提出 改进建议和展望。
04
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概述
总结研究目的、方法、样本和数据来源。 呈现研究结果的主要发现和数据展示。 强调研究结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结果分析与解释
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解 释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教育硕士论文答辩思维导 图
• 论文主题介绍 • 文献综述 • 研究设计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答辩总结
01
论文主题介绍
论文主题介绍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文献综述
相关理论概述
认知心理学理论
01
阐述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
师的教学方法。
教育学理论
02
有效性。
鼓励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研究,以促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
03
展。
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
分析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2
提出具体的教育实践建议和措施,以改善教育质 量和效果。
3
强调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解决方案 和思路。
06
答辩总结
论文亮点与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课堂实践与探索定边县第三小学苏潇内容摘要:思维导图(Mind Map)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枯燥、零碎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应用正文:思维导图(Mind Map)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托尼•巴赞,2000)。
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枯燥、零碎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注意状态,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本文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3 It was there Part A 为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A部分展示了在学校运动会上Su Hai 和Su Yang姐妹俩为给激烈的运动场面拍照而引出的一段寻找相机和胶卷的情景。
1. Pre-reading——激发兴趣,创设氛围,进入语篇。
(1)学生观看卡通片(内容为《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2 Part E (图1)),并回答问题:Where is the mouse now?图1接着教师以游戏“比一比,看谁的记忆力好”出示问题:“——Where was (am/is的过去式) the mouse a moment ago (片刻之前)?”“——It was in/ on/ under/ behind...”此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积极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触新时态,理解其含义,感知其用法。
(1)教师让学生运用句型“——Where were ( are 的过去式)... just now (刚才)?——They were... just now.” 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展头脑风暴活动,自编对话。
此活动旨在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起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2)观察并讨论课文插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Why are Su Hai and Su Yang not excited? 以此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对话情节(图2)。
图22. While-reading ——构建框架,理清脉络,理解语篇。
教师在该环节设计了三组问题,帮助学生抓住主干、理清课文脉络。
(1)What are Su Hai and Su Yang looking for? 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听对话,在初步整体感知语篇的基础上,快速理清思路,了解语篇概要(图3)。
图 (2)① Where is the camera now? Where was the camera a moment ago? ②Where are the films now? Where were the films just now? look forcamerafilms学生通过默读文本,回答此两组主干性问题,理清了文本脉络,感知并理解了语篇内容(图4)图4 笔者根据文本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零碎的信息整合在一起,既直观又形象;构建的框架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并掌握语篇。
3. Post-reading ——复述课文,拓展巩固,提升语篇。
(1)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重组有效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熟悉课文对话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教师创设不同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身边的实物自编对话进行表演。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指出“如果没有语言情景,词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境中才look forcamera filmswas in... is in... were in... are on...a moment ago now just now now能产生意义。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交流信息,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
该活动将英语学习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从文本走进了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英语写作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是目前摆在很多小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很多学生面对书面表达,想写,却不知道如何下笔,或者思路紊乱、表达不清晰。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书面表达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了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理清思路。
现以下面的一道书面表达题为例:现在的你,小学即将毕业。
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你一定有许多朋友。
请以“My friend ”为题,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印象最深的一位朋友吧!这道书面表达题,内容宽泛,学生在写作时容易思路混乱,瞻前顾后,导致文章结构不清晰,表达不紧密。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罗列相应的语言框架(图5),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Age Name Hobby Job Live inMy Friend Family Look like Be good at图 5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写出一篇结构清晰、表达清楚的文章。
因此,在小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提供语言支撑,让学生从不知如何下笔转变为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 复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复习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需要复习的内容往往庞杂繁多,凌乱琐碎,因此,很多学生复习起来费神又费力,甚至不会复习。
针对这些问题,如果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能够有效采用以点带面、由此及彼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复习,将所学知识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系统梳理、归类记忆,并通过添加图片、色彩等调动左右脑一起来强化记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复习“时间”的相关表达(图6)。
非整点表达 Time重要句型 What time...?When...?What day...?What date...? ... 时态 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 一般现在时 现在进行时 ...... 基本结构 概念 时间状语 ...... ............ 重要单词 与词组关于某点(某分) 关于日期关于节日 关于星期 ...... 介词 on in past to ... at 整点的表达 a.m.或p.m. ...... ...... ...... 表示几点钟 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间点 ...... ...... ...... ...... ......图6三、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几点。
(1)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维导图于语言教学之中。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驾驭好教材,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导图指导教学,使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2)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因此,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指导教学要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操练活动中。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其兴趣,增强其学好英语的信心;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四、结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学习策略,对于帮助人们改善思维,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小学阶段儿童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的时间为20至25分钟,在一节40分钟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保持注意状态,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并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应用于小学英语语篇、书面表达和复习的教学中,还可以应用于其它课程,如词汇教学,还可以使用在其它方面,如制定教学计划、集体备课、编写教材。
由于笔者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刚起步,因此本文在某些方面可能尚未成熟,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会逐渐完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1]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2]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译林出版社. 牛津小学英语6A.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1[4]李小融. 教育心理学新编. 成都:四川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