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个基本要素。
意义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分类体育人口可以分为实质性体育人口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与或然体育人口、终身体育人口与间接体育人口、主动体育人口与被动体育人口等几类。
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人,他们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它是体育人口的主体。
非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热爱体育运动,对竞技体育饶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间,只做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的人群。
当然体育人口,是指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从事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者,其中包括业余体校以上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院校的教师、学生、学校体育教师、现役军人、武装警察、人民警察,以及一年内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年人等。
或然体育人口,是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而形成的体育人口。
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或然体育人口,也就是要将那些可能成为体育人口的人群,经过社会努力、社会控制,转化为真正的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在总体育人口中所含比例极少,但他们是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也是转化或然体育人口的实际工作者,应发展这部分人的数量。
终身体育人口,是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龄的体育人群。
间接体育人口,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活动的体育人群。
我国体育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Au h r’ d r s : iy e c e su ie st t o Sa d e s L n i a h r n v ri T y,L n i 7 0 5, h n iy 6 0 C ia 2
“ 体育人 口是指在一定时期 、 一定地域里 , 经常从事 身体 锻 炼、 身体娱乐 , 接受体育教育 、 参加运动竞赛 , 以及其他与体育事 业有密切关系的具 有统计 意义的一种社 会群体 。 ”…一个 国家 的体育人 口的数量 、 结构和质 量是衡量 一个 国家 社会经济发 展 和社会体育发展水平 的重要 指标 , 是人 类文 明 、 社会 进步 的必 然结果 , 大体育人 口对维系社会 活力 和提高全 民族的健康 素 扩
了扩 大 体 育人 口、 其 扩 大 青 少年 体 育 人 1 的极 端 重 要 性 。发 尤 2 展 体 育 运 动 、 大 体 育人 口应 坚 持 重 点 发 展 和 多 样 化 发 展 相 结 扩
合 的道 路 。
关 键 词 : 育人 口 ; 育锻 炼 ; 口素 质 体 体 人
中图 分 类 号 文章编号
G 0— 5 8 0
文献 标 识 码
A
以上 。2 0 05年 , 国“ 美 积极参加体育 锻炼” 的人 口比例 是 4 % ; 9 在韩 国,0 5年 2 20 O岁 及以上 的人每周 参加 中等强 度体育 活动 “ 锻炼人群 ” 的男女 比例分别为 2 . % 和 2 % ; 25 1 在芬兰 ,0 5年 20 至 20 0 6年 。 3 %的成年人每周参加 5次以上 中等强度锻炼。 有 9 值得指 出的是 , 经 常参加 体育锻炼 ” 在“ 的人 口中 , 国近 全 三亿的在校学生作为“ 当然体育人 口”被列 入其 中, 而此次对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年龄特征 的调查 结果 显示 : 1 “ 6一l 9岁年 龄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比例最 高 , 4 . % , 年轻 人 ‘ 常 为 15 但 经 锻炼 ’ 的人数 比例较低 , 每周参 加体 育锻炼低 于 2次 ( 2次 ) 含 的人数 比例达 7 . %” 3 5 5 。_ 这一结果在很大程 度上反映 了在校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 。当前 , 我国在校学 生虽然参加 体 育锻炼 的人数 比例较高 , 但符合 “ 每周 参加 3次及 以上 , 次 每 锻炼持续时 间 3 O分钟 及 以上 , 每次锻 炼 的强度 达到 中等及 以 上” 的比例并不高。也就是 说 , 国在 校学 生有较 大部 分属 于 我
简述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简述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生命在于运动,而体育运动则是一个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了“亚健康”的状况,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重视。
其实,通过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魄、预防疾病,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因此,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体育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就证明:通过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锻炼人的体魄,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益处。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中,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患心脏病,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则要小得多。
日本一家医院做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冠心病死亡率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低30%。
北京科研机构的专家认为,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的健康长寿主要与他们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有关。
根据国外的调查资料表明:凡是成功的运动员,或者是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都热爱体育运动,并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1.增强身体素质2.培养优良品德3.促进心理健康4.丰富社会交往5.增强国家荣誉感和凝聚力6.提高人口素质。
一、增强身体素质首先,锻炼是一种最基本的体能活动。
所谓体能,也就是指完成任何一项活动所必须的身体能量和身体技能。
它包括人体内的基本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及其转换和释放能量的速度、效率和耐力。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这些物质的质量,促进它们的有效释放,从而产生更大的能量,以供活动之需。
其次,锻炼是人体发展的需要。
从人的发展过程看,幼儿时期以身体的增长、机能的增强为主,青少年时期则表现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中老年人则是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
而体育运动则是最有效的全面身体发展途径。
第三,体育锻炼也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对于个体来说,身体素质的提高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而心理素质的改善和社会适应性的增强则是完善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
体育人口
什么是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前者主要用来评价群众体育的参与程度,后者则用来检验群众体育的实际效果。
什么是体育人口?所谓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按照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可以将人群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人口三类。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反映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体育人口是随着全球性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一般用以研究国家的人口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体育人口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1997年我国提出了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无论在研究或实际工作中,体育人口必须制定出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以便科学准确地测度、统计、研究和进行国际比较。
全国体育人口是如何统计的?因为各个国家总人口数量不同,因此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体育人口这项百分率的指标决定了它的量值不仅与群众体育参与情况有关,而且与人口总数有关,前者作为分子,后者作为分母。
在我国,体育人口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称为“当然体育人口”,包括武装力量人员、在校学生和从事体育工作专业人员;另一部分称为“或然体育人口”,就是指7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这类体育人口往往要通过精确的抽样,进行入户调查才能统计出来。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如何呢?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提供的数据,2000年在我国16岁至7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达到了18.3%(约1.58亿),比1996年增长了2.8%,约增加1800万;若把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在7岁至70岁的人口总数中占33.93%(3.63亿),比1996年提高2.53%。
体育与人口
二、人口的质量
• 人口的质量,就是人口的规定性。 人口的质量是人类具有认识和改 造世界 的条件和能力。 从微观讲, 人口的质量指的是人口的素质, 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 质 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 质基础。从宏观讲,人口质量是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 和改造自然、社会、 人类自身的 条件和能力。
• 中医师李清云 中医师李清云,生年有说是1677年, 逝于1933年,即他活了256岁,是个 素食主义者。更详细的说法是在他 100岁时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 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200岁 的时候仍常去讲学;还说他曾娶过24 个妻子,育有180位后人;而他的去 世也一样传奇——据说当天上午仍在 山间采药,下午就无疾而终了。果如 是,他的一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 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 宣统九代清帝,直至民国,是极为罕 见的超级寿星。
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人口骤增所带来的问题
1. 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 2. 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过分拥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4. 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 5. 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 率不断上升。 6. 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的 严重下降。
19991999年年1010月月1212日日世界人口已世界人口已达到达到6060亿人在2020世纪世纪60607070年代年代人口危机人口危机论和人口爆炸人口爆炸论盛行一时论盛行一时好象世界人口发展已经进入危机阶好象世界人口发展已经进入危机阶段段大有地球上人满之患的灾难即大有地球上人满之患的灾难即将来临之势将来临之势
• 1.人口质量是个体人口质量与社会人口质 . 量的综合。 量的综合。 • 2.人口质量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人口质量的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 3.人口质量是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人口质量是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思想心理素质三要素。 思想心理素质三要素。 • 4.社会发展状况与人口质量互相制约。 .社会发展状况与人口质量互相制约。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
《体育概论》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体育概论》是从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微观上、宏观上B、单项上、整体上C、宏观上、整体上D、全面和局部上2、以健身、医疗、卫生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A.竞技体育B.学校体育C.体育锻炼D.体育娱乐3、《体育概论》属于科学的范畴。
A、社会B、自然C、生物D、教育4、____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健身的基础。
A.竞技体育 B学校体育 C.群众体育 D.健身体育5、____指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控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
A.身体练习B.体育手段C.体育名称D.体育锻炼6、在体育的概念体系中要有一个总的概念,以下哪个概念可作为总概念?A、体育(狭义的)B、竞技运动C、身体教育D、三个均不可作为总概念A.艺术体育B.体育艺术C.美学体育D.体育美学7、北京获得2008年第____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A.27B.28C.29D.308、要在理论上分析体育与政治的关系,首先要提出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
A.体育与政治经济制约关系B.如何更好地运用政治为体育提高提高服务C.体育是否是上层建筑D.体育与国家荣誉之间的关系9、____是在市场条下一种公正的社会中介服务活动。
A.体育资产B.体育资产评估C.体育资金D.体育商人10、____现代常用的一些宣传手段,如广播、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等。
A.大众传播B.宣传C.广播D.电视11、____是目的的具体化。
A.目标B.目的C.任务D.需要12、____反映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
A.目标B.目的C.任务D.需要13、丰富多彩、健康文明_ __不仅使人们在繁忙的劳动之后获得积极性的休息,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愉快身心,培养高尚的品格。
A.经济生活B.社会生活C.感情生活D.余暇生活14、体育运动是一个有章可循、有一定约束力的社会活动,又是一定的执法人的直接教育、监督下有组织地进行的,这对培养青少年遵守_ __的一个强化。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汇总1.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育(广义):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3.学校体育(狭义体育):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教育活动。
4.社会体育:是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活动。
5.竞技体育:是指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活动过程。
6.体育手段:围绕如何增进人的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运动方式或具体方法。
7.身体练习:是指人们为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体动作的总称。
8.运动负荷:指人在运动中所完成的客观的工作量。
9.身体负荷:指人在运动中身体所承担的工作量。
10.健康负荷:是指在大众健身锻炼中能有效发展健康体能,又可以使运动风险降为最低的身体负荷。
11.评价:主要指评定价值的高低。
12.放松:是指精神、体力消耗性工作后的体能、情绪和精神上的恢复手段或过程。
13.体育设施:是专门用于体育运动的一切人工地面及其建筑物的总称。
14.科学:是反应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15.技术:是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实践中,获得物质财富的各种物质、精神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16.科学研究:是指人们为了探索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规律、创造新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体育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体育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影响体育管理学形成的因素有体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体育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体育管理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
(1章)2、体育管理学以体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体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体育管理的本质和结构为研究对象。
(1章)3、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动态原理。
4、体育管理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章)5、体育管理效益实现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关系。
(2章)6、动态管理原理可分为随机制宜和弹性管理两个方面。
(2章)7、体育管理的过程由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六个职能组成。
(2章)8、体育决策的方法分为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三大类。
(2章)9、体育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目标体系,第二步是明确责任,第三步是组织实施,第四步是考评、反馈。
(2章)10、体育计划的编制程序包括准备阶段、任务与目标分解阶段、目标结构分析阶段、资源预算阶段、编制与下达执行阶段等五个步骤。
(2章)11、在实施体育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中应遵循限制因素原则、灵活性原则、导向变化原则。
(2章)12、体育组织是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2章)13、体育管理中灵宝的职能主要是发挥引领、沟通、激励鼓舞和协调的作用。
(2章)14、体育控制的过程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阶段。
(2章)15、体育控制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事后控制三种类型。
(2章)16、在行使控制职能的过程中应遵循未来导向原则、责任原则、高效原则和预防性原则。
(2章)17、体育管理中常用的方法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宣传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心理学方法、系统工程方法、评价方法。
我国体育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体育人口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姚力(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摘要:对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扩大体育人口、尤其扩大青少年体育人12的极端重要性。
发展体育运动、扩大体育人口应坚持重点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体育人口;体育锻炼;人口素质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50(2009)03—0144—02China Sports Population Analysisof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YAO LiAbstract:O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sports popul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le analyzed.Put forward the expansion of sports population,especially the expansion of youth sports of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the population.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the expansion of sports population should stick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bination of the road.Key words:Sports population,physical exercise,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Author’S address:Linyi Teachers university,Linyi 276005,China“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社会体育学总复习题
《社会体育学》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资源【3】体育人口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联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4】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的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
【5】亚健康是指自感不爽,检查无病的,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身心状态。
是一个动态的状态,包括头疼、、、二、填空(每空1分,共70分)【1】社会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和体育锻炼。
社会体育是研究社会功能结构。
【2】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包括:体育观念因素、个人需求与条件因素、社会环境条件因素。
【3】以下的体育人口判断标准是符合我国多数居民实际情况的,即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 以上;每次身体活动身体时间 30 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强度以上。
【4】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自 1949 年 - 1957 年;第二阶段是“马鞍型发展阶段”自 1958 年 - 1965年;第三阶段称为畸形发展阶段;第四阶段称为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第五阶段称为改革的深化阶段。
【5】社会体育结构分为具体结构和分析结构,具体结构包括: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妇女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家庭体育、民间体育。
【6】社会体育组成要素: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管理等7个要素。
【7】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社会体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体育参与方式有几种程度上的差别,可做一下分类:(一)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二)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三)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四)终身参与和间断参与。
【8】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层面、社会体育的管理层面和社会体育参与的个体因素。
社会体育复习--填空题
体育社会学填空题:1.、在20世纪体育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2.、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3、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的孔德。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交换理论、符号相互作用论、技术统治论、现象主义社会学、存在主义社会学、以及许多自然主义和主观主义流派。
5、我国社会学的历史演变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代表人物:1903年严复、章太炎、费孝通。
6、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分层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式:(1)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2)当然参与和或然参与(3)终身参与和间断性参与(4)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 8、体育的社会组织机构:(1)体育的行政机构(2)体育的事业和企业机构(3)体育的社会团体(4)社区(5)家庭9、女性具有生育器官,在生命形式上有一些特殊表现,如“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10、西方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的产生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动因名词解释1、体育社会学:是研究体育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3、体育人口: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4、体育群体: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
5、体育社团:指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
6、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歌、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
7、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
8、社会化: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以终生体育的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质也是实现社会体育广泛普及化、经常化和终身化。
5、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一)由政府走向社会(二)由人治走向法治(三)由行政走向市场(四)由经验走向科学(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6、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要素:(一)余暇(二)生活节奏(三)生活空间(四)生活消费(五)行为习惯7、健康的10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8、体制: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
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体制的指标: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4.心理发展状况5.适应能力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是,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对我国体育人口概念的再辨析
第27卷第5期2005年10月辽宁体育科技UAONING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V01.27No.50ct.2005·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对我国体育人口概念的再辨析张宁-,韩军生z(1.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淄博255100;2.jB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84)摘要:通过对我国现有体育人口概念的研究来分析体育人口概念存在的目的和科争陛,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新主张,对体育人口概念进行合理的分层,旨在指导大众进行科学合理的健身运动。
关键词:体育人口;界定;辨析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204(2005)05--0001-02Re-discussionontheConceptionofChineseSportPopulationZHANGNin91,HANJun-shen92(1.ZiboTeachersSchoolShandong,Ziboshandong255100;2.GraduateInstiute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Abstract:Throughtheresearchofpresentconceptionofsportpopulation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aimandseien—tifcionofexistingofsportpopulationconception,furthermore,accordingtobasingtherealityofchina,itclassesthecon—ceptionofsportpopulationreasonably,sotooffersomeadvicetoinstructthemasstotakepartinexercisescientifily.Keywords:sportpopulation;defmtion;discussion随着近代体育的发展,“体育人口”概念逐渐产生,国外对体育人口的界定也相继被广泛介绍和引用,但体育人口的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一直以来就争议颇多,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对体育人口进行诠释,以使体育人口理论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10、体育对政治作用1有哪些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答:(1)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提高国家的地位,显示国家制度的优越性(3)促进国内政治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4)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特殊的外交场合和手段2体育对政治的消极作用表现为哪几个方面?答:(1)维护殖民统治和宣扬民族沙文主义,如英联邦运动会就是英国殖民主义的遗迹和象征。
(2)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可能加剧民族分裂,导致民族抗争。
在拉丁美洲就有过因足球比赛而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3)体育的社会问题,如球场暴力、滥用兴奋剂等,可损害国家的政治形象体育决策的重大失误,重大体育比赛的舆论误导,体育中的不公平享受所造成社会心理的失衡等,都可能引发事端。
1、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什么?(重点)答:—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14.竞技体育有哪些特点?答:一、公平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灵魂二、运动竞赛的结果具有预先不可确定性三、具有竞赛规则、裁判与仲裁手段四、竞技体育追求既定的功利目标,传播和宣传某种价值观念五、竞技体育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规章制度1.试过东西方体育文化有什么差异?答:(-)东方体育文化“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亲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二)西方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
它是在工业生产、市场竞争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运动项目的竞赛为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
到了近现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主义的侵略,这种体育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奥林匹克运动重新勃兴后,这种体育文化便具有了世界意义,成为当代世界体育文化的主干。
6.体育对培养现代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在人的一生中,许多人并不是自觉地以个体的社会化为目的而去从事体育运动的,却在体育运动中实现或加速了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体育管理学——精选推荐
二、填空:1、体育管理系统的核心因素是人。
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3、体育管理环境主要是指体育管理的内部环境。
4、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创新等。
5、体育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和管理机构。
6、体育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包括预先、现场和结果。
7、体育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宣传教育方法。
8、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
9、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规律称之为管理原理。
三、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就是管理者对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等职能,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体育管理:是体育组织中管理者,对体育管理客体通过实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3、体育管理学:是由管理科学分化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种,属于部门管理学。
研究对象是系统地研究体育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总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体育活动进行管理的学科。
4、行政方法:是指一口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的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
5、法律方法:就是通过法律、法令、条例、制度等体育法规为手段,调节各种体育关系,以保证和促进体育发展的管理方法。
6、经济方法: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7、体育管理效益原理:指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科学有效地使用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以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规律的概括。
8、体育管理原理:主要有反映现代管理对象的系统管理,反映现代管理核心的人本原理,反映现代管理过程的动态原理,以及反映现代管理目的的效益原理。
9、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是运动训练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10、体育管理组织:指为了有效地实现体育组织的既定目标,通过建立体育组织机构,确定工作职责,权限协调相互关系,体育管理诸要素合理有效地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活动过程。
体育科学:体育管理学考试题库三
体育科学:体育管理学考试题库三1、问答题简述体育社会管理型体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体育组织内部管理不受干扰。
缺乏全局上强有力的协调与统一2、名词解释体育管理环境正确答案:直接或间接(江南博哥)地作用和影响并决定体育管理系统活动的外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3、问答题举例说明如何把学校管理职能科学地运用到学校体育管理中去。
正确答案:(1)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2)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课余训练竞赛管理中的运用;(3)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科学研究管理中的运用;(4)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中的运用;(5)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体育经费管理中的运用;(6)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管理中的运用;(7)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体育宣传工作管理中的运用;(8)计划、组织、控制、决策创新职能在学校体育情报资料和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4、名词解释体育组织正确答案: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着一定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体,是人们落实体育决策计划,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
5、填空题管理的有行资源主要是采用()的科学方法;无形资源的管理主要取决于()的因素。
正确答案:定量化;人6、填空题国际体育大赛的申办形式:()、()和()正确答案:征询申办、购置申办、竞争申办7、问答题简述我国体育管理组织系统构成。
正确答案:我国体育组织是由政府体育组织系统和非政府体育系统组成的。
政府体育组织由政府专门体育组织系统和政府非专门体育组织系统构成。
非政府体育组织有事业类、社会团体类以及民间社会体育组织构成。
8、填空题体育管理中灵宝的职能主要是发挥()和协调的作用。
正确答案:引领、沟通、激励鼓舞9、填空题职工体育管理应遵循“()”。
正确答案:自愿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多样化原则、基层性原则、协调性原则10、名词解释运动竞赛管理正确答案:是运动竞赛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答案
体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答案绪论1、体育社会学:又称体育运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体育社会现象。
3、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答: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要将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的研究方法充分运用于解释体育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社会学。
它又要从社会本质上把握体育的特征、功能、手段、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体育基础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必将增加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使社会学更加丰富、更加全面。
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科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括体育经济学、体育伦理学以及体育社会学等;“社会体育学”又称“群众体育学”,是有关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4、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性质答:(1)体育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产物,它不同于人的生物现象和心理现象。
(2)体育社会现象独立于个人而存在,它是一种集体的、普遍的现象。
(3)体育社会现象具有强制性,是人们大多数的意念和倾向。
5、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答:(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第一章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答:西方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初,它的产生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科学三方面的动因。
社会学是工业革命和经济变革的必然产物,社会学的产生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答:(1)结构功能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帕森斯(1902—1979)和默顿(192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李相如(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8)摘要:“体育人口”曾经是我国群众体育研究和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广泛而流行的概念。
2008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体育人口”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近些年我国关于“体育人口”的认识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追长“体育人口”的倾向。
科学看待“体育人口”,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群众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体育人口”曾经是我国群众体育研究和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广泛而流行的概念。
但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12月向社会发布“2007年我国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时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了“体育人口”这个概念。
这个信息表明“体育人口”这个概念将淡出我国官方的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
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理由何在?为什么要有这个取代?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将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体育人口”的提法不太科学,有一些内容比较含糊。
例如:体育科研工作者是不是“体育人口”等。
第二,在国际上多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概念,因此,为便于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和交流,在用语上有与国际接轨的意义。
其实,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已经有了一种过度追求“体育人口”的趋向,这种趋向对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盲目追高的负面作用。
1997年我国第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提出的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这个标准是否合理暂不评论,但这个标准目前仍然是我国官方和众多学者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基本评定指标。
是否应该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
首先,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其次,体育锻炼对于个人心理健康也有益处。
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身体健康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石。
”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体育锻炼对于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社会和谐。
例如,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成绩,不仅激励了整个国家的体育热情,也为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综上所述,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是十分必要的。
它不仅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全员参加体育锻炼,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
首先,个体差异性需要被尊重。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体育锻炼,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进行某种特定的运动。
如果强制所有人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因为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而产生厌恶情绪,进而影响到整体的健康效果。
其次,时间和资源分配需要考虑。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已经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再要求所有人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会增加人们的负担,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此外,体育设施和场地也需要大量的投入,这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可能是一种奢侈。
最后,个人自由权应该得到保障。
作为一个自由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是否要参加体育锻炼。
强制所有人参加体育锻炼可能会侵犯个人的自由权,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综上所述,不应该推行全员参加体育锻炼。
尊重个体差异性,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保障个人自由权,才是更加合理和可行的选择。
是否应该实行全民强制体育锻炼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实行全民强制体育锻炼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实行全民强制体育锻炼。
首先,体育锻炼对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健康问题的发生,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
这些素质对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是有益的。
此外,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释放压力,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正如著名体育明星迈克尔·乔丹所说,“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的力量。
”。
反方,不应该实行全民强制体育锻炼。
首先,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可能侵犯个人的自由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是否进行体育锻炼。
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和抵制,不利于社会稳定。
其次,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如果政府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将需要大量的场地、设备和人力物力投入。
而这些资源可能有更加紧迫的需求,比如教育、医疗等领域。
最后,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可能导致负面效果。
有些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体育锻炼,强制他们进行锻炼可能会对其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强制性的体育锻炼可能会引发社会不良现象,比如作弊、药物滥用等。
综上所述,虽然体育锻炼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强制全民进行体育锻炼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在实行全民强制体育锻炼之前,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弊,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
李相如(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088)
摘要:“体育人口”曾经是我国群众体育研究和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广泛而流行的概念。
2008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开始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体育人口”的发展通常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近些年我国关于“体育人口”的认识和使用出现了一些误区,甚至出现了追长“体育人口”的倾向。
科学看待“体育人口”,有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群众体育;体育管理;体育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体育人口”曾经是我国群众体育研究和群众体育实践工作中的一个十分广泛而流行的概念。
但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12月向社会发布“2007年我国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时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了“体育人口”这个概念。
这个信息表明“体育人口”这个概念将淡出我国官方的群众体育政策、法规和相关文件。
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理由何在?为什么要有这个取代?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将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
第一,“体育人口”的提法不太科学,有一些内容比较含糊。
例如:体育科研工作者是不是“体育人口”等。
第二,在国际上多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概念,因此,为便于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和交流,在用语上有与国际接轨的意义。
其实,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已经有了一种过度追求“体育人口”的趋向,这种趋向对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混淆视听、盲目追高的负面作用。
1997年我国第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报告中提出的判定“体育人口”的标准是: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这个标准是否合理暂不评论,但这个标准目前仍然是我国官方和众多学者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基本评定指标。
一个国家体育人口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发展体育人口的数量。
第二阶段是当数量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应该保持一个基本的常量。
第三阶段是提高体育人口的质量,理顺体育人口的结构,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总体上虽然还处于第一阶段,但部分先发地区已经开始进入第二,甚至第三阶段。
关于体育人口,我国目前存在两大误区:
第一,对大众体育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的信息和判断有误。
我国早期对国外体育人口的介绍,其许多信息的来源和数据都十分不可靠,这对我国体育人口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例如,2O世纪80年代就有文献介绍日本的体育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60%以上”,美国、欧洲的体育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60~70%”。
这是误导,甚至可以说是谎言。
笔者2002年随中国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代表团去日本访问时,在日本体育协会看到由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终身体育振兴基本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日本截至2001年,其体育人口只有总人口的35%,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把体育人口提高到50% (注:日本当时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为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或活动的人,比我国要低得多)。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组织考察团去欧洲部分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进行考察,由于是国家体育总局的考察团,得到了相关国家体育部门的对口接待,所以得到的信息和数据应该是较为准确的。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赴丹麦、挪威考察团和加拿大、美国考
察团的考察报告关于体育人口的数据如下:
世界上大众体育开展最广泛、影响较大的欧洲国家丹麦和挪威,体育人口分别约为40%和45%。
加拿大体育人口约为40%。
美国的纽约州约为43%、加利福福尼亚州约为45%。
所以,从目前世界大众体育发展最好的国家的情况看,体育人口的区间为40~45%,而且这个数据基本上是一个常态性数据。
第二,有盲目追长“体育人口”的倾向。
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以来,许多省市区的体育政府部门都把“体育人口”作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这说明各地注意到了发展群众体育需要有一支较为稳定的群众体育健身队伍。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出现了不少不切实际地过度追求“体育人口”数据的情况。
部分地方的“体育人口”规划的数据越来越高,每年都要增长,像片面追求GDP等经济数据一样,出现了“体育人口泡沫现象”。
还有部分地方进行的“体育人口”调查有明显的漏洞,调研人员的素质不够或采用的方法不当,缺少独立公正的调查机构或研究团队,获取的数据不真实。
“体育人口”主要是国家群众体育的宏观指标,地区性的“体育人口”指标只是参考性指标。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地区性的体育人口数值也应该是流动或变化的。
第二,“体育人口”不是高无止境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常态性数值。
例如7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16岁以下少年儿童的比例、身体多病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的比例、持“生命在于静止”理念的人的比例等都限制了“体育人口”的发展比例。
第三,“体育人口”不仅是个数量问题,而且更重要的
是质量水平和结构合理性的问题。
“体育人口”的质量水平更多反映民族总体身体素质和健康状
况的提高,“体育人日”结构的合理性则要保持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的相对合理和稳定。
盲目追长“体育人口”的倾向,实际上是一种不正确的政绩观作祟,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其基本状况是农业人口依然很多,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现代文明病的猖獗、老年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等都是“体育人口”发展的不利因素。
况且,三次大规模的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结果都表明,我国“体育人口”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问题。
因此,我国体育管理部门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的用语和概念取代“体育人口”,实际上是已经注意到了“体育人口”诸多负面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众体育的参与人数和人群的基本结构状况。
真正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的比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努力过程,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群众体育工作的公益性投入,动员和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这样能真正提高我国国民的总体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