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篇-椭圆中“类切割线定理”透析

合集下载

方法篇-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透析

方法篇-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透析

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真题呈现】(201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3个顶点,直线l :y =-x +3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1)求椭圆E 的方程及点T 的坐标;(2)设O 是坐标原点,直线'l 平行于OT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与直线l 交于点P .证明:存在常数λ,使得2||||||PT PA PB λ=⋅,并求λ的值.【问题概述】在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无论是四川卷还是其它省市卷或全国卷,解答题中必有它的身影,并且往往还是以压轴题(倒数第二题)的身份出现.究其原因,是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解析几何倡导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把代数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地用于研究几何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使代数、几何获得统一.通过解析几何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把数和形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系统地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也会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全国高考四川卷中的解析几何综合题而言,近三年的理科试题都位于整卷第20题的位置,统一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为素材,主要考查直线、椭圆、曲线与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考查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与灵活性.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同样以两问的形式进行设置,第一问一般是“求椭圆的方程”,这一问都是送分题,往往是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如2013年“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椭圆过定点,求椭圆的离心率”;2014年“已知椭圆的焦距,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2015年“已知椭圆的离心率,过特殊点的特殊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本质是椭圆过定点),求椭圆的方程”等.由此可见,今年的第一问设置较前几年难度有所增加,其难度在于:第一问中就要动用直线与椭圆联立方程组,使用“判别式”,无形中增加了运算量.试题的第二问才是试题或者整卷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是考生发挥能力的“舞台”.这一问往往以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研究直线与椭圆间形成的某指定几何元素或结构间的关系,要求考生灵活进行转化与化归、准确进行运算与求解、严密进行推理与论证.如2013年“过定点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 上满足222211||||||AQ AM AN =+的Q 点轨迹方程”,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正确处理参数关系,从定量运算中探索动点的定性特征;2014年“F为椭圆左焦点,T为左准线上动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Q,证明OT平分线段PQ,求||||TFPQ最小值”,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斜率公式,除作定性分析外,还会用基本不等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最值求解;2015年“是否存在与定点P不同的定点Q,使得||||||||QA PAQB PB恒成立”,在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的同时,对考生转化与化归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相比较而言,今年的第二问回到了对“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考查上,特别是动因的减少(定直线上已知斜率的动点),降低了试题的思维强度.虽然今年是全国高考四川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解析几何综合题延续了自己的风格,但在今后的全国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难度依然不会降低,考查的重点依然会聚焦在定点、定值问题,范围、最值问题等问题上,核心方法依然是“设而不求”,在进行弦长、斜率、距离等几何量的计算过程中巧妙运用韦达定理,只是考查内容有可能从椭圆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与抛物线“争奇斗艳”.【考点解读】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理)考试说明》中,对圆锥曲线的考试要求,特别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其简单应用”要求达到C级(掌握)层次,即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标版):理科数学》中,则明确表述为:“①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因此,在圆锥曲线学习中,重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2、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解题一般步骤;3、熟记弦长公式、点到线的距离公式;4、熟悉常见的平面几何性质及其等价结论,准确对几何特征进行转化;5、会用坐标、方程等代数知识表示常见的几何性质和几何量,如距离、角、垂直、面积等;6、能熟练准确地进行代数式的化简、变形、计算;7、理解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理解解析思想和方法.+By+C=0x,y)=0,进一步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因此,韦达定理的使用是最常见的解题手段.只要是有关圆锥曲线弦的问题,都会涉及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弦长问题,由|AB|=1+k2·(x1+x2)2-4x1x2,可以避开求交点坐标的繁杂计算,这在近几年的四川考题中都有体现.再者,设元与消元的问题.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变元,设点还是设斜率,合理的设元直接影响着解题的进程.比如,2014年的考题除设点T 坐标外,还可以设直线PQ 的方程(x =my -2),计算过程各有千秋.最后,转化与化归的问题.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几何特征的合理转化也很重要.比如,2015年的“||||||||QA PA QB PB =”,官方的答案是依据平行线性质定理提供的,实际上按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处理,解法更优越.【解题指津】对于2016年四川卷理科第20题,第一问属基础题,由条件“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3个顶点”,可得b ,c 间的等量关系,再由条件“直线l :y =-x +3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利用判别式等于零,可得a ,b 的等量关系,结合a 2=b 2+c 2,可求得答案.第二问探究“λ的存在性”.一是|PT |,|PA |⋅|PB |如何求?因为T 点坐标已知,只要知道P 点坐标即可求|PT |,而|PA |⋅|PB |的计算显然要通过韦达定理处理.注意到直线l 与l '的斜率(k 1与k 2)都已知,结合弦长公式,则有|PT |2=(1+k 12)(x P -x T )2,|PA |⋅|PB |=(1+k 22)|(x P -x A )(x P -x B )|=(1+k 22)|x P 2-(x A +x B )x P +x A x B |.二是P 点坐标从何来?既可直接设P 点坐标,也可设直线l '方程,求得P 点坐标.解:(I)由题意,12F F 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22b c ==.所以椭圆E 方程为222212x y b b +=.将直线l :y =-x +3,代入整理得223121820x x b -+-=.因为l 与椭圆E 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22=1243(182)0b ∆-⋅-=,解得2=3b .∴22:163x y E +=.T 点坐标为()21,.(II)方法一:因为P 点在直线y =-x +3上,设其为(m ,3-m ),所以|PT |2=[1+(-1)2](m -2)2=2(m -2)2.由12OT k =,'l 平行OT ,得直线l '方程为y =12(x +6-3m ),代入椭圆E 的方程,得x 2+2(2-m )x +3m 2-12m +8=0,设A ,B 两点横坐标为x A ,x B ,则x A +x B =2(m -2),x A x B =3m 2-12m +8,所以|PA |⋅|PB |=(1+14)|(m -x A )(m -x B )|=54|m 2-2m (m -2)+3m 2-12m +8|=52(m -2)2.即|PT |2=54|PA |⋅|PB |,故存在λ=54,使得2||||||PT PA PB λ=⋅.方法二:设直线l '方程为y =12x +n (n ≠0),由1,23,y x n y x ⎧=+⎪⎨⎪=-+⎩得P 点坐标为(223n -,213n +),所以|PT |2=89n 2.将直线l '方程代入椭圆E 的方程,得3x 2+4nx +4(n 2-3)=0,设A ,B 两点横坐标为x A ,x B ,则x A +x B =-4n 3,x A x B =4(n 2-3)3,所以|PA |⋅|PB |=(1+14)|(223n --x A )(223n --x B )|=54|(223n -)2-(223n -)(x A +x B )+x A x B |=109n 2.即|PT |2=54|PA |⋅|PB |,故存在λ=54,使得2||||||PT PA PB λ=⋅.方法一、二的优劣在于设元的角度,一个是设点,一个是设直线方程,从解题过程看,无太大的差异,相对而言,设点的运算量要少一点.但两种方法的核心内容不在于“设元”,而是“弦长”的计算方式,这是问题的突破口.这里的弦长计算既不是用一般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也不能用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AB |=1+k 2·(x 1+x 2)2-4x 1x 2(是|PA |⋅|PB |,而不是|AB |),需要我们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与弦长公式的联系,将“弦长”的两点泛化为“在特定直线上”的两点,即用|AB |=1+k 2·|x 1-x 2|简化计算过程,这就是合理运算途径的选择.当然,如果能从线段长度乘积(|PA |⋅|PB |)的运算形式,联系到直线的参数方程,则运算过程会更简捷.方法三:设P 点坐标为(x 0,3-x 0),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002,3x x t y x t =+⎧⎨=-+⎩(t 为参数),代入椭圆E 的方程,整理得2t 2+4t +x 02-4x 0+4=0,设A ,B 两点对应的参数为t A ,t B ,则t A t B =(x 0-2)22.所以|PA |⋅|PB |=|5t A |⋅|5t B |=52(x 0-2)2.(以下略)实际上,关于弦长|AB |=1+k 2·|x 1-x 2|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2013年四川省理科卷第20题中的222211||||||AQ AM AN =+,因为A (0,2)、M 、N 三点共线,所以问题转化为222211M Nx x x =+.再比如,2016年四川省文科卷第20题中的|MA |⋅|MB |=|MC |⋅|MD |,2016年全国II 理科卷第20题中的2|AM |=|AN |等都有相似的处理方法.【问题拓展】从问题结论的形式“2||||||PT PA PB 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平面几何中关于圆的几何性质——“切割线定理”,这显然可看成是该定理在椭圆中的拓展.但由于椭圆是由圆进行伸缩变换所得,所以非平行的等长线段在同一伸缩变换作用下所得线段长度是不一定相等的.也就是说圆的切割线定理中的割线任意性,在椭圆中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这就是椭圆的“类切割线定理”.定理已知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1与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相切于点T ,过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P ,作倾斜角为β的直线l 2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则222222222sin cos ||||||sin cos a b PT PA PB a b ββαα+=⋅+.证明:设过点P (m ,n )倾斜角为β的直线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m t y n t ββ=+⎧⎨=+⎩(t 为参数),代入椭圆E 的方程,整理得(a 2sin 2β+b 2cos 2β)t 2+2(a 2n sin β+b 2m cos β)t +a 2n 2+b 2m 2-a 2b 2=0,所以2222222222sin cos a n b m a b PA PB a b ββ+-⋅+=.同理,可得22222222222||sin cos a n b m a b PT a b αα+-+=,故222222222sin cos ||||||sin cos a b PT PA PB a b ββαα+=⋅+.说明:若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2222212222221(1)()||||||(1)()k a k b PT PA PB k a k b ++=⋅++.推论过点P 作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与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交于A ,B 与C ,D 两点,若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222212222221(1)()||||||||(1)()k a k b PA PB PC PD k a k b ++⋅=⋅++.特别地,当k 1+k 2=0时,有||||||||PA PB PC PD ⋅=⋅.这正是2016年四川文科卷第20题的命题依据.(201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的一个焦点与短轴的两个端点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点12P 在椭圆E 上.(Ⅰ)求椭圆E 的方程;(Ⅱ)设不过原点O 且斜率为12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直线OM 与椭圆E 交于C ,D ,证明:MA MB MC MD ⋅=⋅.【同步分拆】基于以上定理、推论及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命制如下数学问题,供大家参考.问题1已知直线l :y =x +3与椭圆22:163x y 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过直线l 上一点P 作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存在无数多个点P ,使得2||||||PT PA PB =⋅,求常数k 的值.问题2如图,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1,0),离心率为22.分别过O,F 的两条弦AB ,CD 相交于点E (异于A ,C 两点),且OE=EF .(1)求椭圆的方程;(2)记直线AC 与BD 的交点为Q ,求证:||||||||QA QC QB QD ⋅=⋅问题3过点M (0,-2)作抛物线y 2=x 的切线MA ,切点为A (异于原点O ),直线l 过点M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B ,C ,与直线OA 交于点N .试问:MN MN MB MC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方法规律】解析几何综合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运算是基础.解析几何综合题往往涉及大量含有字母的复杂代数式运算,准确无误的运算是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基础性问题.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放在运算上,不仅老师要有板演运算的过程,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运算求解.认为运算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后的事,都是错误的!因为如此繁杂的代数式运算是初中教学没有要求,更没有进行相关的训练的,这正是很多学生“谈算色变”,患有“运算恐惧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运算过程中,要强调选择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合理的运算途径直接影响解析几何综合题的解题进程.方法是关键.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既涉及代数方法的运用问题,也涉及x y OA B CD F E几何特征的转化问题.运算是基础,方法要先行!毕竟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思维方法,“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也是高考中竭力体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设法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在比较中提升数学能力.设法多题一解,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找出不同数学问题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中考数学 切割线定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考数学 切割线定理之令狐文艳创作
9.已知:如图, 与 切于 , 为直径, , 为 一弦。求 与 的度数。
10.已知: , 与 分别切于 、 两点,延长 到 ,使 ,求证: 。
【课外练习】
1. 切 于 , 是过 点的割线,且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2.过 外一点 引圆的两切线 、 , 、 是切点, , ,则 半径的长为()
2.圆外切四边形一组对边和为12,圆的半径为2,则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为()
A.6B.12C.24D.48
3.外心、内心、垂心、重心这四心重合的三角形是()
A.任意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4. 、 分别切圆于 、 , 、 两点分圆所得两弧比为 ,则 的度数为()
A. B. C. D.
课题
令狐文艳
切割线定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并会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弦切角的概念,掌握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并会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通过弦切角定理的证明,进一步了解分情况证明数学命题的思想和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10.已知:如图,在 中, , ,以 为弦的圆 与 切干点 ,与 交于 点。求证: .
【经典例题】
【例1】已知:如图, 切圆于 , 为圆直径, , , 。求 的长。
【例2】如图所示, 中, ,以 为直径的 交 于点 ,切线 交 于 。求证: 。
【例3】如图所示, 、 是 的切线, 、 为切点, 于 ,交 于 ,求证: 。
【例4】已知, 为 的直径,过 点作 的切线 , 交 于点 , 的延长线交 于 。
A. B. C. D.
3. 是 的直径, 是 延长线上一点,且 , 是 的切线,且 ,则 半径为()

「高三数学辅导:椭圆与双曲线的必背的经典结论prt」

「高三数学辅导:椭圆与双曲线的必背的经典结论prt」

椭圆与双曲线的必背的经典结论椭 圆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 F1F 2在点P 处的外角.2. PT 平分△PF 1F 2在点P 处的外角,则焦点在直线P T上的射影H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离.4. 以焦点半径P F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长轴为直径的圆内切.5.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上,则过0P 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6.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外 ,则过Po 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 1、P 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7. 椭圆22221x y a b+= (a>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2F PF S b γ∆=.8. 椭圆22221x y a b+=(a >b>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MF a ex =-(1(,0)F c - , 2(,0)F c 00(,)M x y ).9. 设过椭圆焦点F 作直线与椭圆相交 P、Q两点,A 为椭圆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 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的椭圆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椭圆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P 、Q, A 1、A 2为椭圆长轴上的顶点,A 1P 和A 2Q交于点M,A2P和A 1Q 交于点N,则M F⊥NF.11. AB 是椭圆22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的中点,则22OM AB b k k a ⋅=-,即0202y a x b K AB -=。

12.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被P o所平分的中点弦的方程是2200002222x x y y x y a b a b +=+.13. 若000(,)P x y 在椭圆22221x y a b +=内,则过P o的弦中点的轨迹方程是22002222x x y yx y a b a b+=+.双曲线1. 点P 处的切线PT 平分△P F1F 2在点P处的内角.2. P T平分△P F1F 2在点P处的内角,则焦点在直线PT 上的射影H 点的轨迹是以长轴为直径的圆,除去长轴的两个端点.3. 以焦点弦PQ 为直径的圆必与对应准线相交.4. 以焦点半径PF 1为直径的圆必与以实轴为直径的圆相切.(内切:P在右支;外切:P在左支)5.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 >0)上,则过0P 的双曲线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6. 若000(,)P x y 在双曲线22221x y a b-=(a>0,b >0)外 ,则过Po 作双曲线的两条切线切点为P1、P2,则切点弦P 1P 2的直线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7. 双曲线22221x y a b-=(a>0,b >o)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12F PF γ∠=,则双曲线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2F PF S b co γ∆=.8. 双曲线22221x y a b-=(a >0,b>o)的焦半径公式:(1(,0)F c - , 2(,0)F c当00(,)M x y 在右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当00(,)M x y 在左支上时,10||MF ex a =-+,20||MF ex a =--9. 设过双曲线焦点F作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P、Q 两点,A 为双曲线长轴上一个顶点,连结AP 和AQ分别交相应于焦点F 的双曲线准线于M 、N 两点,则MF ⊥NF.10. 过双曲线一个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P 、Q, A1、A 2为双曲线实轴上的顶点,A 1P 和A2Q交于点M,A2P 和A 1Q 交于点N,则MF ⊥NF.11. AB 是双曲线22221x y a b -=(a>0,b>0)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0202y a x b K K AB OM =⋅,即0202y a x b K AB =。

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

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

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2016 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 题江苏省东海县教师进修学校徐明【原题呈现】22 xy(201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E: 2 2 1(a b 0)的两个焦点与短ab 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3个顶点,直线l:y=-x+3与椭圆E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I)求椭圆E的方程及点T的坐标;(II )设O是坐标原点,直线l'平行于OT,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与直线l 交于点P. 证明:存在常数,使得|PT |2 |PA| |PB |,并求的值.【考情综述】在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无论是四川卷还是其它省市卷或全国卷,解答题中必有它的身影,并且往往还是以压轴题(倒数第二题)的身份出现.究其原因,是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解析几何倡导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把代数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地用于研究几何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使代数、几何获得统一.通过解析几何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把数和形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系统地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也会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全国高考四川卷中的解析几何综合题而言,近三年的理科试题都位于整卷第20 题的位置,统一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为素材,主要考查直线、椭圆、曲线与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考查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与灵活性.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同样以两问的形式进行设置,第一问一般是“求椭圆的方程”,这一问都是送分题,往往是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如2013 年“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椭圆过定点,求椭圆的离心率”;2014 年“已知椭圆的焦距,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2015 年“已知椭圆的离心率,过特殊点的特殊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本质是椭圆过定点),求椭圆的方程”等.由此可见,今年的第一问设置较前几年难度有所增加,其难度在于:第一问中就要动用直线与椭圆联立方程组,使用“判别式”,无形中增加了运算量.试题的第二问才是试题或者整卷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是考生发挥能力的“舞台”.这一问往往以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研究直线与椭圆间形成的某指定几何元素或结构间的关系,要求考生灵活进行转化与化归、准确进行运算与求解、严密进行推理与论证.如2013 年“过定点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 上满足221212的Q 点轨迹|AQ|2 |AM |2 |AN |2 方程”,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正确处理参数关系,从定量运算中探索动点的定性特征;2014 年“F 为椭圆左焦点,T 为左准线上动点,过F 作TF 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Q,证明OT 平分线段PQ,求|TF |最小值”,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PQ| 斜率公式,除作定性分析外,还会用基本不等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最值求解;2015 年“是否存在与定点P不同的定点Q,使得|QA| |PA |恒成立”,在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的同时,|QB| |PB | 对考生转化与化归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相比较而言,今年的第二问回到了对“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考查上,特别是动因的减少(定直线上已知斜率的动点),降低了试题的思维强度.虽然今年是全国高考四川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解析几何综合题延续了自己的风格,但在今后的全国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难度依然不会降低,考查的重点依然会聚焦在定点、定值问题,范围、最值问题等问题上,核心方法依然是“设而不求”,在进行弦长、斜率、距离等几何量的计算过程中巧妙运用韦达定理,只是考查内容有可能从椭圆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与抛物线“争奇斗艳”.【考点解读】在《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理)考试说明》中,对圆锥曲线的考试要求, 特别是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其简单应用 ”要求达到C级 (掌 握)层次,即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而《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标版) : 理科数学》中,则明确表述为: “①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 性质 ;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 ”因此, 在圆锥曲线学习中,重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 2、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解题一般步骤; 3、熟记弦长公式、点 到线的距离公式; 4、熟悉常见的平面几何性质及其等价结论, 准确对几何特征进行转化; 5、 会用坐标、方程等代数知识表示常见的几何性质和几何量,如距离、角、垂直、面积等; 6、 能熟练准确地进行代数式的化简、变形、计算; 7、理解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理解 解析思想和方法 .首先,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从代数角度讲,就是解方程组Ax+ By +C =0,进f (x , y )= 0 一步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 + c = 0,因此,韦达定理的使用是最常见的解题手段.只 要是有关圆锥曲线弦的问题, 都会涉及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设而不求、 整体代入的技巧和方 法.比如,弦长问题,由 |AB|= 1+k 2· (x 1+x 2)2- 4x 1x 2,可以避开求交点坐标的繁杂计算, 这在近几年的四川考题中都有体现.再者, 设元与消元的问题.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中, 要选择合理的变元,设点还是 设斜率,合理的设元直接影响着解题的进程.比如, 2014 年的考题除设点 T 坐标外,还可 以设直线 PQ 的方程 (x=my - 2),计算过程各有千秋.最后,转化与化归的问题. 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几何特征的合理转化也很重要. 比 如, 2015年的 “|QA| |PA|”,官方的答案是依据平行线性质定理提供的,实际上按三角形|QB | |PB| 内角平分线性质处理,解法更优越. 【解题指津】对于 2016 年四川卷理科第 20 题,第一问属基础题,由条件 “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 点是直角三角形的 3个顶点 ”,可得 b ,c 间的等量关系,再由条件 “直线 l:y=-x+3与椭圆 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利用判别式等于零,可得 a,b 的等量关系,结合 a 2=b 2+c 2,可求得 答案.第二问探究 “的存在性 ”.一是|PT|,|PA| |PB|如何求?因为 T 点坐标已知,只要知道 P 点 坐标即可求 |PT|,而|PA||PB|的计算显然要通过韦达定理处理.注意到直线 l 与l 的斜率 (k 1与k 2)都已知,结合弦长公式,则有 |PT|2=(1+k 12)(x P -x T )2, |PA||PB|=(1+k 22)|(x P -x A )(x P -x B )|= (1+k 22)|x P 2-(x A +x B )x P +x A x B |.二是 P 点坐标从何来?既可直接设 P 点坐标,也可设直线 l 方 程,求得 P 点坐标.解 :(I )由题意, △ F 1F 2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 b2 c a .222所以椭圆 E 方程为 x2y 21.2b 2 b2将直线 l:y=-x+3,代入整理得2 3x 12x 18 22b 0 .因为l 与椭圆 E 只有一个公共点, 所以 =122 4 3(18 2b 2) 0 ,解得 b 2=322∴E: x 2y 21 63T 点坐标为 2 ,1(II ) 方法一 :因为 P 点在直线 y=- x+3上,设其为 (m,3- m ),所以 |PT|2=[1+( - 1)2](m -2)2=2(m - 2)2.11由 k OT 1, l '平行 OT ,得直线 l 方程为 y= (x+6- 3m ),22 代入椭圆 E 的方程,得 x 2+2(2-m )x+3m 2- 12m+8=0, 设A,B 两点横坐标为x A ,x B ,则x A +x B = 2(m -2),x A x B = 3m 2- 12m+8, 1 5 5 所以 |PA||PB|=(1+4)|(m -x A )(m -x B )|=4|m 2-2m (m -2)+ 3m 2-12m+8|=2(m -2)2.5 即|PT|2=45|PA| |PB|,52故存在 =4,使得 |PT |2|PA| |PB |.方法二:1设直线 l 方程为 y=21x+n (n所以 |PT|2=98n 2.将直线 l 方程代入椭圆 E 的方程,得 3x 2+4nx+4(n 2- 3)=0, 设A,B 两点横坐标为 x A ,x B ,则x A +x B =- 43n, x A x B =4( n3 3)33所以|PA| |PB|=(1+14)|( 2 2n-x A )(2 2n-x B )|43 3即|PT|2=45|PA| |PB|,52故存在 =4,使得 |PT |2|PA| |PB |.方法一、二的优劣在于设元的角度,一个是设点,一个是设直线方程,从解题过程看, 无太大的差异,相对而言,设点的运算量要少一点.但两种方法的核心内容不在于 “设元 ”, 而是 “弦长 ”的计算方式, 这是问题的突破口. 这里的弦长计算既不是用一般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AB (x 1 x 2)2(y 1 y 2)2,也不能用直线被圆锥曲线 截得的弦长公式|AB|= 1+k 2· (x 1+x 2)2-4x 1x 2(是|PA||PB|,而不是 |AB|),需要我们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与弦长 公式的联系,将 “弦长 ”的两点泛化为 “在特定直线上 ”的两点,即用 |AB|= 1+k 2·|x 1-x 2|简化 计算过程,这就是合理运算途径的选择.当然,如果能从线段长度乘积(|PA| |PB|)的运算形式,联系到直线的参数方程,则运算过程会更简捷.代入椭圆 E 的方程,整理得 2t 2+4t+x 02- 4x 0+4=0 ,(x 0-2)22 所以 |PA| |PB|= | 5t A || 5t B |=52(x 0-2)2.y 1 x n,由 y 2 x n, 得P 点坐标为 (2y x 3,2n ,132n), 方法三:设 P 点坐标为 (x 0,3- x 0),直线 l 的参数方程为x 0 2t, 3 x 0 t(t 为参数 ),2n)(x A + x B )+x A x B |=190n 2. 39设A,B 两点对应的参数为 则 t A t B =(以下略 )实际上,关于弦长 |AB|= 1+k 2·|x 1- x 2|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 2013 年四川省 理科卷第20题中的 22 12 12 ,因为 A(0,2)、M 、N 三点共线,所以问题转化 |AQ |2 |AM |2 |AN |2211 为2 2 2 .再比如, 2016年四川省文科卷第 20题中的 |MA | |MB |=|MC | |MD |,2016 年 x x M x N 全国 II 理科卷第 20 题中的 2|AM|=|AN|等都有相似的处理方法.【学术拓展】从问题结论的形式 “| PT |2|PA| |PB|”,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平面几何中关于圆的几何 性质 ——“切割线定理 ”,这显然可看成是该定理在椭圆中的拓展.但由于椭圆是由圆进行伸缩变换所得,所以非平行的等长线段在同一伸缩变换作用下所得线段长度是不一定相等 的.也就是说圆的切割线定理中的割线任意性, 在椭圆中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这就是椭 圆的 “类切割线定理 ”.22定理 已知倾斜角为 的直线 l 1与椭圆 E: x2 y2 1(a b 0) 相切于点 T ,过直线 l 上的 ab 任意一点 P ,作倾斜角为 的直线 l 2与椭圆 E 交于不同的两点 A 、 B ,则2 2 2 22a sinb cos |PT |22 2 22|PA| |PB|.a sinb cos2 2 2 2 2 2 同理,可得 |PT |2=a 2n2 bm2 a 2b, a2sin 2 b2 cos22 2 2 2 说明:若直线 l 1,l2的斜率分别为 k 1,k 2,则|PT|2 (1 k 12)(a 2k 22b 2)|PA| |PB|.(1 k 22)(a 2k 12 b 2)22推论 过点 P 作两条直线 l 1,l 2分别与椭圆 E:x 2y2 1(a b 0)交于 A,B与 C,D 两 ab2 2 2 2 点,若直线 l 1, l 2的斜率分别为 k 1,k 2,则|PA| |PB|(1 k 12)(a2k 22 b 2)|PC| |PD|.(1 k 22)(a 2k 12b 2)特别地,当 k 1+k 2=0时,有 |PA| |PB| |PC| |PD|.这正是 2016 年四川文科卷第 20 题的命题依据.(2016 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220题)已知椭圆 E : x2 y2 1(a b 0) 的一个焦点a 2b 2与短轴的两个端点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点 P( 3, 1) 在椭圆 E 上 .2(Ⅰ)求椭圆 E 的方程;1(Ⅱ)设不过原点 O 且斜率为 2 的直线 l 与椭圆 E 交于不同的两点 A ,B ,线段 AB 的中点 为 M ,直线 OM 与椭圆 E 交于 C ,D ,证明: MA MB MC MD .证明 :设过点 P(m , n)倾斜角为的直线参数方程为x m tcos y n tsin(t 为参数 ),代入椭圆 E 的方程,整理得(a 2sin 2 +b 2cos 2 )t 2+2( a 2nsin +b 2mcos)t+a 2n 2+b 2m 2-a 2b 2=0,22所以 PA PB =ana 2sin 22 2 2 2b m a b 22 b cos 故|PT |2 22 a sin 22asinb 2cos 222b cos|PA| |PB|.同步分拆】基于以上定理、推论及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命制如下数学问题, 22 问题1 已知直线l :y=x+3与椭圆 E: x y1有且只63 有一个公共点 T ,过直线 l 上一点P 作斜率为 k 的直线l 与椭圆 E 交于不同 的两点 A 、B ,若 存在无数多 个点P , 使得 2|PT|2|PA| |PB|,求常数 k 的值.x 2 y 2问题 2 如图,椭圆 xa 2+ yb 2= 1(a > b >0)的右焦点为 F (1,0),离心率为 22.分别过 O,F 的两条弦 AB,CD 相交于点 E(异于 A,C 两点),且 OE=EF . (1)求椭圆的方程 ; (2)记直线 AC与BD 的交点为 Q ,求证:|QA| |QC| |QB|M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B,C ,与直线 OA 交于点 N .试问 : MN MN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 MB MC 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教学建议】解析几何综合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针对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在平时教学 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运算是基础. 解析几何综合题往往涉及大量含有字母的复杂代数式运算, 准确无误的运 算是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基础性问题. 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放在运算上, 不仅老师要 有板演运算的过程, 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运算求解. 认为运算是学生自己的事, 课后 的事, 都是错误的! 因为如此繁杂的代数式运算是初中教学没有要求,更没有进行相关的训练的,这正是很多学生 “谈算色变 ”,患有 “运算恐惧症 ”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运算过程中, 要强调选择和设计合理、 简捷的运算途径, 合理的运算途径直接影响解析几何综合题的解题 进程.方法是关键. 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既涉及代数方法的运用问题, 也涉及 几何特征的转化问题. 运算是基础, 方法要先行! 毕竟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思维方法, “多 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 ”也是高考中竭力体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 方法, 设法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在比较中提升 数学能力. 设法多题一解,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 找出不同数学问题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 象看本质。

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

B P
证 明

PA•PD=PB •PC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学法 教学程序 教学特色
推论教学 定理教学 范例讲解 反馈练习 总结作业
练习1 练习
切割线定理的推论
C B 0 D A P
如图,⊙O的两条弦AB、CD 相交于点E,AC和DB的延长 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成立 的是( )。 A.PC•CA=PB•BD B.CE•AE=BE•ED C.CE•CD=BE•BA D.PB•PD=PC•PA
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说课演示
谢 谢!
东莞中学 2002.3
本课课件可在http:浏览。
推论的教学安排,从猜测到实验、再从证 明到最后掌握推论的结构特征,遵循由浅 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课 堂教学结构,使学生能顺利学习。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学法 教学程序 教学特色
推论教学 定理教学 范例讲解 反馈练习 总结作业 相 交 弦 定 理 D C O P B A 点 点特 圆 上 在 C O B 交 D A
推论教学 定理教学 范例讲解 反馈练习 总结作业
例题
例2.己知:如图6,⊙O的割线PAB交⊙O于点A和 B,PA=6cm,AB=8cm,PO=10.9cm,求⊙O的半径。
B A P C O
解答
例2为课本例题,其解答着重于题意和思 路的分析,如方程思想方法,并强调解题的 规范性。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学法 教学程序 教学特色
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学法 教学程序 教学特色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切割线定理及其 推论的证明与初步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数学 思想及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 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探究的好奇心 理,主动学习的心理素质等。

过椭圆上一点做椭圆切线的一种方法

过椭圆上一点做椭圆切线的一种方法

方 ,∋ 半 ∋程 一 分别为 产 寸 产 ,毕 a 乙十 ∋缪 b Z 一1 一 az + ∋ 嘿 b = 1.设两 一 ~ ,切 人
线交 于 N (x ∀ ,y ∀ ) (图 2 ) , 则 由两式 可得
a , (少 :一 夕 1)
x ly Z 一 x Zy l
( 0 ) , f ,则 作 法 更 简 单 %
图3
(1 ) 过 A 点 做垂 直于 x 轴 的直 线 交 双 曲 线 于
B 点; (2 ) 做直 线 A , A B A : 交于 C 点 ;
丈 1 l 了 . |

O O
a 2
m
代人
行 了
可得
y o-
, 丁 b Z. 一左
沙了
3 )过 C 点 做 x 轴 的垂 线交 x 轴 于 N 点 ; ( 4 )连接 N A 即为 过点 A 双 曲线 的切线 . (
J 厂 对机 !乓 + 菩 ~ 1
L 己匀 b
乙 1 0
了 夕 , .
图 2
即(aZ+ k , bZ)夕 2+ Zm kbZ夕 + bZ(m , 一a , )= O
我们 只 考 虑 相 交 的 情 况 即 (> ∀ . 由韦 达
则了 丫点阴坐怀刀(丽, 一 丽 )%卜 圆只狈址
,
_ , _,
,,_ ) ∀ _
\
(5 )则 直 线 N A 即为椭 圆 的切 线 . 现在 证 明如 下 :
~ 椭 , ~ 产 , 程 一/ , a 乙 ∋ 其一 夕 一 ~ -一∀ / 一为 ∋ 设 圆 方 为 其+ :,∋ 一 直 线A 方 程
羚7
_ , 以 . .水 , _得 ,∀口 _ 四纵坐 门 _二 ,, 二 怀刀 ,_ , y - 一左石 , 犷 叫到

切割线定理PPT教学课件

切割线定理PPT教学课件

系 运
>
大于
算 >= 大于或等于
符=
等于
a<=b a>b a>=b a=b
<>
不等于
a<>b
逻 AND 辑 运 OR 算 符 NOT

x<5 AND x>1

x<0 OR x>3

NOT x>a
数学表达式
a<b b
a>b b
a=b b
1<x<5
x<0 或 x>3
a
六、QBASIC 的标准函数
➢常用数学函数见下表 ➢不能随意造函数 ➢自变量部分必须用圆括号括起来 ➢自变量可以是常量、变量或表达式 ➢三角函数的自变量应为弧度
DO
m=(x1+x2)/2
f=m^2-2
IF f=0 THEN
解 法 二
PRINT m:END ELSE
IF f<0 THEN
X1=m
ELSE
X2=m
END IF
END IF
LOOP UNTIL ABS(x1-x2)<c
PRINT m
END
X1=1
X2=2
C=0.005
DO
m=(x1+x2)/2
f=m^2-2
S T
A C
. O
D
B
讲解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一、知识结构 二、BASIC语言的发展 三、QBASIC 上机指导 四、QBASIC语言的基本字符 五、QBASIC 的算术表达式 六、QBASIC 的标准函数 七、质数判断
八、二分法
九、闰年问题

从一道试题谈圆锥曲线的切割线定理

从一道试题谈圆锥曲线的切割线定理

从一道试题谈圆锥曲线的切割线定理
圆锥曲线的切割线定理是指,在圆锥曲线上任取一点P,过P
点做曲线的切线,该切线与曲线的交点记为N,则PN称为该
点P的切线斜率,且PN的斜率为该点P的曲率半径。

具体来说,对于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某一点P,其切线斜
率k和曲率半径r分别为:
椭圆:k=±(b²/a²-x²/y²)½,r=a²/b
双曲线:k=±(x²/a²-y²/b²)½,r=a²/b
抛物线:k=2ax,r=2a
其中,a和b分别为椭圆和双曲线的半轴长,a为抛物线的参数。

切割线定理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计算圆锥曲线的焦点和直线方程时,常需要用到切割线定理。

此外,在图像处理、建模等领域也经常涉及到切割线定理。

因此,掌握切割线定理对于理解和应用圆锥曲线有重要意义。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圆与方程切割线定理妙解圆问题文字素材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圆与方程切割线定理妙解圆问题文字素材

切割线定理妙解圆问题平面几何中有切割线定理:如图1中,(1)图,圆O 的切线P A (A 为切点)与割线PBC 满足关系2PA PB PC =g ;(2)图,割线满足PA PB PC PD =g g ;(3)图,割线交于圆内成为相交弦定理,即PA PB PC PD =g g .该定理在求最值、解方程等方面有许多巧妙的应用.一、在求最值中的应用许多题目如果能够使用该定理,可以改进解题过程,减少运算量,为考试赢得宝贵的答题时间,下面的例子略去了原来比较复杂的解答(如三角换元、利用基本不等式等),直接给出简略的解答,以说明切割线定理在解题中的作用.例1 某人在一山坡P 处观看对面山顶上的一座铁塔,如图2所示,塔高80BC =米,塔所在的山高OB 为220米,OA =200米,图中所示的山坡可视为直线l ,且点P 在直线l 上,l 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α,1tan 2α=,试问,此人距水平地面多高时,观看塔的视角BPC ∠最大(不计此人的身高)?解析:如图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2000)(0220)(0300)A B C ,,,,,,直线l 的方程为(200)tan y x α=-,即1002x y =-.延长PA BO ,交于点M ,则由200OA =,1tan 2α=, 可得OM =100,MB =320,MC =400.由切割线定理,视角∠BPC 最大只需经过B 、C 作一个圆与直线l 相切于点P ,则2MP MB MC =g ,1605MP =,又因为1005MA =,则605AP =,易得此人距水平地面60米高时,观看塔的视角∠BPC 最大.二、在求交点中的应用例2 已知()(2005)(2006)f x x x =-+的图象与x 轴、y 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有一个圆恰好经过这三个点,则此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 .(01),B .(02),C .200502006⎛⎫ ⎪ ⎪⎝⎭,D .200602005⎛⎫ ⎪ ⎪⎝⎭, 解析:如图4,常规方法是设出圆的一般方程,由圆心在直线12x =-上,得1D =; 由圆过三点(20050)(20060)(020052006)--⨯,,,,,,得22(200520061)200520060x y x y +++⨯--⨯=.令0x =解方程2(200520061)200520060y y +⨯--⨯=,得1y =或20052006y =-⨯.故选(A ).若利用相交弦定理:OA OB OC OD ⨯=⨯,由于A 、B 、D 三点的坐标分别是(20050)(20060)(020052006)--⨯,,,,,,可求出1OC =,所以此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0,1),故选(A ).作为选择题,最忌讳小题大做,注意应用切割线定理或逆用切割线定理可快速解决问题.。

用RMI方法研究椭圆“类准线”的若干性质

用RMI方法研究椭圆“类准线”的若干性质
‘ .
点M (lv) x ,1、N(2v)其中m >0 Y x ,2, , l>0 ,
Y <0 求证: 2 . 直线 M Ⅳ必过 X 轴上的一定点 ( 其
坐标与m 无关) .

。 B为 直 径 ,. AM B = 9 。 . . O. M 、B、日、 四点共 圆.
日 M = TB M .

4 结束语 ・
有 . 理) 数f

能示 表
很 嚣
。 霁


i O
数学教 学
21 年第 7 01 期
点必在线段 OB上, 故只需证 明OE长为一与 日长无关 的值. 证明:连结 Ⅳ、 M 、《M、( 二 ) = ) Ⅳ、日M , 如图 1 .
质.


“ 类准线” 只是 一条 与椭 圆的长轴所在 直线 垂直 的直线, 它并不具有准线那样 的几何性质.
、 —/

于是笔者思考, 圆是不是也具有类似 的性质?类 比2 1 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第 1 题第 () 00 8 3 小题,
图1
分析: 设直线 MⅣ 与 AB的交点为 E, 显然
笔者提 出了如下问题: 如 图 1 线段 A , B是 圆 《的一条 直径, = ) 直线 f
与文 [ 中的性质 3 2 ] 是一致的. 文 [ 中把 X = 2 ]
( > 0 叫做椭 圆 m ) + = 1 0> b> (
0 的“ ) 类准线” 并研 究了“ , 类准线” 所具有的一些
变为 自身.记直线 M 与 轴 的交点为 E.因 N 为点T 在直线 =9 上运动, 5O到 该直线的 圆一 -

AM OH  ̄ o△ 0 ^ . OM 0 E oH — oM

初中数学课件《切割线定理》

初中数学课件《切割线定理》

切割线定理的相关概念介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切割线定理,我们在这里先来介绍一下它的相关概念。
扇形
扇形是圆心角对应的圆弧及其 圆心所组成的图形,它是切割 线重要概念。
弓形
弓形指的是圆上一个扇形所截 下来的圆弧部分,是能够帮助 我们理解切割线定理的重要概 念。
弦长
弦是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弦 长是线段长度,是切割线定理 中常用的量。
解决切割线定理中的常见错误和误区
学习切割线定理的时候,常见错误和误区包括对图形理解不够溜,计算公式没有掌握好,套路不熟练等 等,下面是一些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 画图不规范,不能很好地说明切线、割线、交点的位置关系 • 公式记忆不清,导致计算错误 • 理解不深刻,只会套用公式,难以发挥应有的思考能力
切割线定理在各国数学教育中的地位
切割线定理作为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在不同国家的数学教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不容 忽视的。下面介绍几个国家中切割线定理的教学情况。
• 中国:在初中阶段的几何课程中必须学习切割线定理。 • 美国:在高中阶段的几何学里也会涉及切割线定理的知识点。 • 日本:从小学到高中,切割线定理都是几何学习的重点。
具体表述
具体来说,若AB与CD是两条割线,交于点E,那么∠AEB=∠CED,∠BEC=1/2∠BAD。
套路示范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互垂直的时候,可以用切割线定理进行证明。
切割线定理的含义和意义
切割线定理是数学中一条很重要的定理。它在几何解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各种几何概念。
切割线定理的进阶应用
掌握好了切割线定理的基础知识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应用,例如: • 推导出更复杂的几何公式 • 应用切割线定理解决更高级的几何问题 • 将切割线定理与其他定理的知识点相关联,挖掘其更多潜力

《圆与方程-切割线定理妙解圆问题》文字素材3(苏教版必修2)

《圆与方程-切割线定理妙解圆问题》文字素材3(苏教版必修2)

切割线定理妙解圆问题
平面几何中有切割线定理:如图1中,(1)图,圆O的切线P A(A为切点)与割线PBC 满足关系;(2)图,割线满足;(3)图,割线交于圆内成为相交弦定理,即.该定理在求最值、解方程等方面有许多巧妙的应用.
一、在求最值中的应用
许多题目如果能够使用该定理,可以改进解题过程,减少运算量,为考试赢得宝贵的答题时间,下面的例子略去了原来比较复杂的解答(如三角换元、利用基本不等式等),直接给出简略的解答,以说明切割线定理在解题中的作用.
例1 某人在一山坡P处观看对面山顶上的一座铁塔,如图2所示,塔高米,塔所在的山高OB为220米,OA=200米,图中所示的山坡可视为直线,且点P在直线上,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试问,此人距水平地面多高时,观看塔的视角最大(不计此人的身高)?
解析:如图3,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
直线的方程为,即.
延长交于点,则由,,
可得OM=100,MB=320,MC=400.
由切割线定理,视角∠BPC最大只需经过B、C作一个圆与直线相切于点,
则,,又因为,则,易得此人距水平地面60米高时,观看塔的视角∠BPC最大.
二、在求交点中的应用
例2 已知的图象与x轴、y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有一个圆恰好经过这三个点,则此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
A.B.C.D.
解析:如图4,常规方法是设出圆的一般方程,由圆心在直线上,得;
由圆过三点,
得.
令解方程,得或.故选(A).
若利用相交弦定理:,
由于A、B、D三点的坐标分别是,可求出,
所以此圆与坐标轴的另一个交点的坐标是(0,1),故选(A).
作为选择题,最忌讳小题大做,注意应用切割线定理或逆用切割线定理可快速解决问题.。

初中数学切割线定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切割线定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切割线定理知识点总结关于初中数学切割线定理知识点总结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35 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 R-rr)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137定理把圆分成n(n≥3):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切割线定理,同学们都已经掌握要领了吧。

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知识讯息尽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三个规定: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哦。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椭圆中角分线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椭圆中角分线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椭圆中角分线定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椭圆中角分线定理是一项关于椭圆和角分线的重要定理。

在几何学中,椭圆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曲线,其定义为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到直线的距离之和相等的点的集合。

椭圆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特点,而角分线则是指将一个角平分为两个相等角的线段。

本文旨在介绍椭圆中角分线定理,该定理描述了在椭圆中的角分线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我们将详细阐述椭圆的定义和一些重要性质,探讨其独特的几何特征。

随后,我们将介绍角分线的概念及其在椭圆中的重要性质,包括角分线长度的计算以及角分线与椭圆焦点之间的关系。

在椭圆中,角分线定理表明,如果在椭圆的两个焦点连线上选择一个点作为角顶点,并通过该点引出角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会将角平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这个定理对于理解椭圆的几何特性以及角分线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椭圆中角分线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定理。

通过深入研究椭圆和角分线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几何学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总之,椭圆中角分线定理在几何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椭圆的特性以及角分线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掌握椭圆中角分线定理的核心概念和证明过程,提升对几何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观点,使文章具有更清晰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椭圆中角分线定理进行一个简要的概述,说明该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让读者对本文的内容和组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进行介绍,包括其几何构造、数学定义以及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角分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角分线的构造方法、角分线与其他几何要素的关系等。

椭圆上一点P处的切线平分焦点三角形外角的证明

椭圆上一点P处的切线平分焦点三角形外角的证明

椭圆上一点P 处的切线平分焦点三角形外角的证明题目:已知12,F F 为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

求证:点P 处的切线PT 必平分12PF F ∆在P 处的外角.在解答此题之后,我们还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证法1 设1200(,0),(,0),(,)F c F c P x y -.对椭圆方程22221x y a b +=两边求导得,2222.0x y y a b '+= ∴ 22b xy a y'=-∴0020(,)20pT x y b x k k y a y '===-又1010pF y k k x c ==+,2020pF y k k x c==-, 由到角公式知22222200222000000()()b cx a b b cx a b c x y a cy cy cx a cy --===--, 同理2002200120010200tan 111.y b x x c a y k k b y b x k kcy x c a y ++-∠===+-+. ∵ 1,2(0,)π∠∠∈, ∴ 12∠=∠, 又14∠=∠, ∴ 24∠=∠证法2 设1(,0)F c -,2(,0)F c ,00(,)P x y ,如图1,过1F 、2F 作切线PT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 切线PT 的方程为00221x x y ya b+=,则点1F 、2F 到PT 的距离为1F M =∴ 022012010211cx cx a F M acx F N cx a a ----==-- ∴ 1PMF ∆∽2PNF ∆∴12∠=∠, 又∵14∠=∠ ∵ 24∠=∠.两种证法都是由12∠=∠导出,如图,设PD 为法线(即PD ⊥切线PT ),则PD 平分12F PF ∠,故得如下重要定理.定理 在椭圆上任意一点P 的法线,平分该点两条焦半径的夹角. (到角公式)把直线L1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L2重合时所转的角,叫做L1到L2的角,简称到角.tanθ=(k2-k1)/(1+k1·k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中的“类切割线定理”——2016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原题呈现】(201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 +=>>的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3个顶点,直线l :y =-x +3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 (I )求椭圆E 的方程及点T 的坐标;(II )设O 是坐标原点,直线'l 平行于OT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且与直线l 交于点P . 证明:存在常数λ,使得2||||||PT PA PB λ=⋅,并求λ的值.【考情综述】在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无论是四川卷还是其它省市卷或全国卷,解答题中必有它的身影,并且往往还是以压轴题(倒数第二题)的身份出现.究其原因,是其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决定的.解析几何倡导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把代数的知识和方法系统地用于研究几何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使代数、几何获得统一.通过解析几何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把数和形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系统地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也会为今后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全国高考四川卷中的解析几何综合题而言,近三年的理科试题都位于整卷第20题的位置,统一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为素材,主要考查直线、椭圆、曲线与方程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并考查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与灵活性.从考查内容看,试题同样以两问的形式进行设置,第一问一般是“求椭圆的方程”,这一问都是送分题,往往是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如2013年“已知椭圆的焦点坐标,椭圆过定点,求椭圆的离心率”;2014年“已知椭圆的焦距,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2015年“已知椭圆的离心率,过特殊点的特殊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本质是椭圆过定点),求椭圆的方程”等.由此可见,今年的第一问设置较前几年难度有所增加,其难度在于:第一问中就要动用直线与椭圆联立方程组,使用“判别式”,无形中增加了运算量.试题的第二问才是试题或者整卷中的“亮点”,也是难点,是考生发挥能力的“舞台”.这一问往往以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研究直线与椭圆间形成的某指定几何元素或结构间的关系,要求考生灵活进行转化与化归、准确进行运算与求解、严密进行推理与论证.如2013年“过定点的动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求线段MN 上满足222211||||||AQ AM AN =+的Q 点轨迹方程”,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正确处理参数关系,从定量运算中探索动点的定性特征;2014年“F 为椭圆左焦点,T 为左准线上动点,过F 作TF 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 ,Q ,证明OT 平分线段PQ ,求||||TF PQ 最小值”,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斜率公式,除作定性分析外,还会用基本不等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最值求解;2015年“是否存在与定点P 不同的定点Q ,使得||||||||QA PA QB PB =恒成立”,在要求考生熟练运用韦达定理的同时,对考生转化与化归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相比较而言,今年的第二问回到了对“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考查上,特别是动因的减少(定直线上已知斜率的动点),降低了试题的思维强度.虽然今年是全国高考四川省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解析几何综合题延续了自己的风格,但在今后的全国高考中,解析几何综合题的难度依然不会降低,考查的重点依然会聚焦在定点、定值问题,范围、最值问题等问题上,核心方法依然是“设而不求”,在进行弦长、斜率、距离等几何量的计算过程中巧妙运用韦达定理,只是考查内容有可能从椭圆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与抛物线“争奇斗艳”.【考点解读】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数学(理)考试说明》中,对圆锥曲线的考试要求,特别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及其简单应用”要求达到C级(掌握)层次,即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而《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标版):理科数学》中,则明确表述为:“①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因此,在圆锥曲线学习中,重点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2、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解题一般步骤;3、熟记弦长公式、点到线的距离公式;4、熟悉常见的平面几何性质及其等价结论,准确对几何特征进行转化;5、会用坐标、方程等代数知识表示常见的几何性质和几何量,如距离、角、垂直、面积等;6、能熟练准确地进行代数式的化简、变形、计算;7、理解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理解解析思想和方法.首先,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从代数角度讲,就是解方程组⎩⎨⎧Ax +By +C =0f (x ,y )=0,进一步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因此,韦达定理的使用是最常见的解题手段.只要是有关圆锥曲线弦的问题,都会涉及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设而不求、整体代入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弦长问题,由|AB |=1+k 2·(x 1+x 2)2-4x 1x 2,可以避开求交点坐标的繁杂计算,这在近几年的四川考题中都有体现.再者,设元与消元的问题.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中,要选择合理的变元,设点还是设斜率,合理的设元直接影响着解题的进程.比如,2014年的考题除设点T 坐标外,还可以设直线PQ 的方程(x =my -2),计算过程各有千秋.最后,转化与化归的问题.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几何特征的合理转化也很重要.比如,2015年的“||||||||QA PA QB PB =”,官方的答案是依据平行线性质定理提供的,实际上按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处理,解法更优越.【解题指津】对于2016年四川卷理科第20题,第一问属基础题,由条件“两个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是直角三角形的3个顶点”,可得b ,c 间的等量关系,再由条件“直线l :y =-x +3与椭圆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利用判别式等于零,可得a ,b 的等量关系,结合a 2=b 2+c 2,可求得答案.第二问探究“λ的存在性”.一是|PT |,|P A |⋅|PB |如何求?因为T 点坐标已知,只要知道P 点坐标即可求|PT |,而|P A |⋅|PB |的计算显然要通过韦达定理处理.注意到直线l 与l '的斜率(k 1与k 2)都已知,结合弦长公式,则有|PT |2=(1+k 12)(x P -x T )2, |P A |⋅|PB |=(1+k 22)|(x P -x A )(x P -x B )|= (1+k 22)|x P 2-(x A +x B )x P +x A x B |.二是P 点坐标从何来?既可直接设P 点坐标,也可设直线l '方程,求得P 点坐标.解:(I)由题意,12F F 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b c ==. 所以椭圆E 方程为222212x y b b+=. 将直线l :y =-x +3,代入整理得223121820x x b -+-=.因为l 与椭圆E 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22=1243(182)0b ∆-⋅-=,解得2=3b . ∴22:163x y E +=. T 点坐标为()21,. (II)方法一:因为P 点在直线y =-x +3上,设其为(m ,3-m ),所以|PT |2=[1+(-1)2](m -2)2=2(m -2)2. 由12OT k =,'l 平行OT ,得直线l '方程为y =12(x +6-3m ), 代入椭圆E 的方程,得x 2+2(2-m )x +3m 2-12m +8=0,设A ,B 两点横坐标为x A ,x B ,则x A +x B =2(m -2),x A x B =3m 2-12m +8,所以|P A |⋅|PB |=(1+14)|(m -x A )(m -x B )|=54|m 2-2m (m -2)+ 3m 2-12m +8|=52(m -2)2. 即|PT |2=54|P A |⋅|PB |,故存在λ=54,使得2||||||PT PA PB λ=⋅. 方法二:设直线l '方程为y =12x +n (n ≠0), 由1,23,y x n y x ⎧=+⎪⎨⎪=-+⎩得P 点坐标为(223n -,213n +), 所以|PT |2=89n 2. 将直线l '方程代入椭圆E 的方程,得3x 2+4nx +4(n 2-3)=0,设A ,B 两点横坐标为x A ,x B ,则x A +x B =-4n 3,x A x B =4(n 2-3)3, 所以|P A |⋅|PB |=(1+14)|(223n --x A )(223n --x B )| =54|(223n -)2-(223n -)(x A +x B )+ x A x B |=109n 2. 即|PT |2=54|P A |⋅|PB |, 故存在λ=54,使得2||||||PT PA PB λ=⋅. 方法一、二的优劣在于设元的角度,一个是设点,一个是设直线方程,从解题过程看,无太大的差异,相对而言,设点的运算量要少一点.但两种方法的核心内容不在于“设元”,而是“弦长”的计算方式,这是问题的突破口.这里的弦长计算既不是用一般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 ,也不能用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AB |=1+k 2·(x 1+x 2)2-4x 1x 2(是|P A |⋅|PB |,而不是|AB |),需要我们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与弦长公式的联系,将“弦长”的两点泛化为“在特定直线上”的两点,即用|AB |=1+k 2·|x 1-x 2|简化计算过程,这就是合理运算途径的选择.当然,如果能从线段长度乘积(|P A |⋅|PB |)的运算形式,联系到直线的参数方程,则运算过程会更简捷.方法三:设P 点坐标为(x 0,3-x 0),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002,3x x t y x t =+⎧⎨=-+⎩ (t 为参数), 代入椭圆E 的方程,整理得2t 2+4t +x 02-4x 0+4=0,设A ,B 两点对应的参数为t A ,t B ,则t A t B =(x 0-2)22. 所以|P A |⋅|PB |=|5t A |⋅|5t B |=52(x 0-2)2. (以下略)实际上,关于弦长|AB |=1+k 2·|x 1-x 2|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比如,2013年四川省理科卷第20题中的222211||||||AQ AM AN =+,因为A (0,2)、M 、N 三点共线,所以问题转化为222211M Nx x x =+.再比如,2016年四川省文科卷第20题中的|MA |⋅|MB |=|MC |⋅|MD |,2016年全国II 理科卷第20题中的2|AM |=|AN |等都有相似的处理方法.【学术拓展】从问题结论的形式“2||||||PT PA PB 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平面几何中关于圆的几何性质——“切割线定理”,这显然可看成是该定理在椭圆中的拓展.但由于椭圆是由圆进行伸缩变换所得,所以非平行的等长线段在同一伸缩变换作用下所得线段长度是不一定相等的.也就是说圆的切割线定理中的割线任意性,在椭圆中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这就是椭圆的“类切割线定理”.定理 已知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1与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相切于点T ,过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P ,作倾斜角为β的直线l 2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则222222222sin cos ||||||sin cos a b PT PA PB a b ββαα+=⋅+. 证明:设过点P (m ,n )倾斜角为β的直线参数方程为cos ,sin ,x m t y n t ββ=+⎧⎨=+⎩(t 为参数), 代入椭圆E 的方程,整理得(a 2sin 2β+b 2cos 2β)t 2+2(a 2n sin β+b 2m cos β)t +a 2n 2+b 2m 2-a 2b 2=0, 所以2222222222sin cos a n b m a b PA PB a b ββ+-⋅+=. 同理,可得22222222222||sin cos a n b m a b PT a b αα+-+=, 故222222222sin cos ||||||sin cos a b PT PA PB a b ββαα+=⋅+. 说明:若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2222212222221(1)()||||||(1)()k a k b PT PA PB k a k b ++=⋅++. 推论 过点P 作两条直线l 1,l 2分别与椭圆2222:1(0)x y E a b a b+=>>交于A ,B 与C ,D 两点,若直线l 1,l 2的斜率分别为k 1,k 2,则222212222221(1)()||||||||(1)()k a k b PA PB PC PD k a k b ++⋅=⋅++. 特别地,当k 1+k 2=0时,有||||||||PA PB PC PD ⋅=⋅.这正是2016年四川文科卷第20题的命题依据.(201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已知椭圆E :22221(0)x y a b a b+=>>的一个焦点与短轴的两个端点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点1)2P 在椭圆E 上.(Ⅰ)求椭圆E 的方程;(Ⅱ)设不过原点O 且斜率为12的直线l 与椭圆E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线段AB 的中点为M ,直线OM 与椭圆E 交于C ,D ,证明:MA MB MC MD ⋅=⋅.【同步分拆】基于以上定理、推论及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命制如下数学问题,供大家参考. 问题1 已知直线l :y =x +3与椭圆22:163x y E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T ,过直线l 上一点P 作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椭圆E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若存在无数多个点P ,使得2||||||PT PA PB =⋅,求常数k 的值. 问题2 如图,椭圆x 2a 2+y 2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1,0),离心率为22.分别过O,F 的两条弦AB ,CD 相交于点E (异于A ,C 两点),且OE=EF .(1)求椭圆的方程;(2)记直线AC 与BD 的交点为Q ,求证:||||||||QA QC QB QD ⋅=⋅问题3 过点M (0,-2)作抛物线y 2=x 的切线MA ,切点为A (异于原点O ),直线l 过点M 与抛物线交于两点B ,C ,与直线OA 交于点N .试问:MN MN MB MC+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定值;若不是,说明理由.【教学建议】解析几何综合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针对解题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运算是基础.解析几何综合题往往涉及大量含有字母的复杂代数式运算,准确无误的运算是解决解析几何综合题的基础性问题.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放在运算上,不仅老师要有板演运算的过程,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运算求解.认为运算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后的事,都是错误的!因为如此繁杂的代数式运算是初中教学没有要求,更没有进行相关的训练的,这正是很多学生“谈算色变”,患有“运算恐惧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运算过程中,要强调选择和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合理的运算途径直接影响解析几何综合题的解题进程.方法是关键.解析几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既涉及代数方法的运用问题,也涉及几何特征的转化问题.运算是基础,方法要先行!毕竟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思维方法,“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也是高考中竭力体现的目标.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设法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在比较中提升数学能力.设法多题一解,加深学生的思维深度,找出不同数学问题间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