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体验读书报告材料
2024年建筑实习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建筑实习心得体会(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b7498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9.png)
2024年建筑实习心得体会实习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在长达十几年的学术生涯中,我未曾涉足实习,这将是我首次面对这样的挑战,全面评估我的各项能力,包括学习、心理、身体和思想等。
它就像一块试金石,检测我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对于我未来能否成功地在充满挑战的社会中立足至关重要。
虽然实习期短暂,我只在几周内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我感到十分满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问题在未亲身体验前往往难以察觉。
只有真正投身其中,我们才会意识到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对于刚刚走出校园的实习生来说,实践经验可能尚显不足,但如果理论知识也一无所知,那么在实习期间将会面临重重困难。
在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逐渐领悟到,课本中的知识并非无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如何运用,是否理解灵活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实习的主要任务包括:初期,工地还处于初步阶段,仅能看到一个基坑。
我被分配到放线组,因为放线是建筑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必要的学习环节。
在此期间,我对水准仪和经纬仪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熟练地操作了测量仪器,同时在不同条件下实际操作仪器,使我适应了各种工况。
夜班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训练,它让我们在恶劣的环境下适应实地操作,只有在最艰难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学到更多更坚实的知识。
北方寒冷的夜晚中,困倦与寒冷交织,我们仍需完成测量任务,这对我们这些刚开始实习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对我们适应能力的严峻考验。
在进行测量工作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参与其他任务,以充实实习生活。
挖土、挖石、搬砖等活动锻炼了我们的意志。
虽然这些锻炼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它们让我们初步体验到社会的现实,让我们明白工作的艰辛,我们需要逐步适应工地生活。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这一个月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我已做了我该做的,也经历了我该经历的。
我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等待我去体验,我对此充满期待。
2024年建筑实习心得体会(二)在____年____月期间,本人在____建筑有限职责公司____新校区项目部担任实习施工员,主要负责施工工作的执行。
工地实习心得总结范文(通用10篇)
![工地实习心得总结范文(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fa27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9.png)
工地实习心得总结范文〔通用10篇〕工地实习心得总结范文〔通用10篇〕工地实习心得总结篇1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
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过九礼拜的实习我能坚持下来。
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
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
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理解。
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异的。
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才能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
在构造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平安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
到即能施工又符合标准要求,到达设计、施工标准化。
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
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理论才能。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最后一点就是:这次实习我见到了只有在课本中才见过的打桩机械,理解了它的工作程序与原理。
实习完毕后有必要好好一下,首先,通过九礼拜的实习,通过理论,使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
所谓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间隔的观察了整个道路的构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详细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非常重要根底的知识。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分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单独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一番狂风暴雨的。
酒店建筑参观报告范文
![酒店建筑参观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050e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6.png)
酒店建筑参观报告范文一、前言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一座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酒店建筑。
这座酒店位于市中心,拥有良好的交通便利性和高品质的服务。
在此,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座酒店的建筑设计和特色。
下面是我的参观报告。
二、建筑外观这座酒店的外观设计独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远处观察,整座酒店犹如一艘巨大的飞船,悬浮在城市的蓝天上。
建筑的主体采用了现代化的金属材料,灵感来源于未来科技,外墙呈现出镜面效果,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酒店的高度宏伟,拥有多层楼和观景平台,使游客可以尽情欣赏到城市的美景。
三、室内设计一进入酒店的大堂,就能感受到室内设计精致考究的氛围。
大堂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使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室内,营造出温暖明亮的氛围。
大堂的天花板设计独特,仿佛是一片蓝天白云,让人感到宽敞舒适。
墙面上悬挂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画,展示了酒店的文化底蕴。
酒店的客房设计简洁而雅致。
房间里的家具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柔和的灯光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房间内配备了高科技的智能控制系统,客人只需轻轻按动按钮,就能实现整个房间的控制。
房间的窗户采用隔音效果优良的设计,确保客人能够享受安静舒适的睡眠。
四、设施和服务酒店的设施和服务非常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酒店内设有多间餐厅,提供丰富多样的美食选择,包括中餐、西餐以及各种国际美食。
酒店的健身中心提供各种先进的健身设施,满足客人锻炼身体的需求。
此外,酒店还设有宴会厅和会议室,能够满足不同规模的活动需求。
在酒店的服务方面,工作人员热情周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无论是前台接待还是客房服务,员工都能够快速高效地满足客人的需求。
酒店还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帮助客人安排行程、预订门票等。
五、综合评价这座酒店的建筑设计独特、室内设计精致。
酒店的设施和服务完善,能够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无论是商务旅行还是休闲度假,这座酒店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整个参观过程,让我对酒店建筑的设计和运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酒店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古建筑实习报告五篇
![古建筑实习报告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bc67db482fb4daa48d4bda.png)
古建筑实习报告五篇古建筑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2.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针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构造、材料以及艺术空间手法的处理加强深入了解,以深化大三上学期对中国古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以及加强同学们对国内建筑的热爱。
4.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20__年十月底根据学校授课安排,我们在江苏省__市进行维持一周的古建筑测绘实习,以参观为主要任务。
三、实习参与人员全体__级建筑学专业学生。
四、实习内容20__年10月底,系里为大家安排了前往无锡的测绘参观活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大多数同学对古建筑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以及古建具体的形态还是知之甚少。
所以,大家急需这样一次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认识了解的机会。
当人们还在去周庄、乌镇、同里,去寻找江南水乡的风貌时,我们不能忘记,无锡——至今也保留了许多令人向往的江南古建筑。
所以,我们这次研究的课题,选择了无锡古建筑。
自泰伯东迁,来到无锡,无锡的历史进程就登上一层台阶;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又让无锡成为繁荣的焦点。
当人们开始忘记,忘记这些曾经的辉煌。
我们开始寻找,寻找这流淌在记忆中的美。
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能了解水乡古宅的特点,倾听它们背后的故事。
江南水乡的古宅、古桥,因风雨侵蚀而斑驳的青砖老墙,疏密有致的木制窗格,似乎还闻得到棠桂飘香,听得见潇潇暮雨。
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__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1956年10月由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__年6月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模板
![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15306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f.png)
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模板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地成为了城市中的一个常见景象。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参观了一次建筑工地,并进行了学习和参观。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了解了建筑工地的基本情况,还使我对建筑领域的发展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参观背景我们这次参观的工地是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正在建设的高层住宅楼。
该工地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广阔,工程量巨大。
当我们到达工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嘈杂的场景,各种机械设备正在紧张运转,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
这样的景象让我产生了对工地的好奇和兴趣。
三、工地环境与安全参观工地的第一印象是环境有点杂乱,占地面积很大,大部分地方是裸露的土地。
周围搭建了一些简易的工棚和临时办公室供工人们使用。
在工地的一角,有一个临时停车场,停满了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和卡车。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到工地的安全防护措施。
每个工人都佩戴着安全帽和安全鞋,并且在一些高空作业的位置还配备了安全绳索。
工地中还设有消防器材和急救箱,以应对突发情况。
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了建筑工地对安全的重视和管理的严格。
四、工地设施与机械设备参观期间,我还有机会了解到了一些工地的设施和机械设备。
首先,我看到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搅拌站,这是工地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设备,用于制作混凝土。
这个搅拌站非常庞大,从设备的运作和搅拌过程来看,效率非常高。
其次,我见到了许多大型起重机和塔吊。
这些机械设备在建设高层建筑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重物稳定地提升到预定的位置。
同时,这些机械设备还配备了各种安全装置,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除了这些设备,工地中还有各种工具和材料,如钢筋、水泥、砖石等。
这些设施和机械设备的运用,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劳动强度。
五、工地管理与组织在工地参观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工地管理和组织方面的内容。
遨游建筑天地间读后感
![遨游建筑天地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de04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b.png)
遨游建筑天地间读后感《遨游建筑天地间》读后感。
《遨游建筑天地间》是一本关于建筑设计的书籍,作者通过对建筑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向读者展示了建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这本书让我对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结构,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和一种精神的表达。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风格建筑的介绍和解读,向读者展示了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从古代的古希腊神殿到现代的摩天大楼,每一种建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结构,更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传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意识到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人类的文化和精神。
除了建筑的多样性,书中还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作者通过对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向读者展示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妙之处。
从建筑的结构构造到空间布局,从材料选用到装饰风格,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建筑师对于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于人类生活的关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建筑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艺术创作,它需要建筑师对于美学、文化和社会的综合把握,才能创造出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作品。
在书中,作者还对建筑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指出,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更是为了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相协调,为人们创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他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建筑应该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相融合的建筑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更是为了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相协调,为人们创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只有建筑与环境和社会相协调,才能创造出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建筑作品。
总的来说,读完《遨游建筑天地间》让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房屋建筑学读书笔记
![房屋建筑学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3452b4c284ac850ac02426a.png)
房屋建筑学读书笔记【篇一:房屋建筑工程学习心得】房屋建筑工程学习心得房屋建筑工程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及室内外装修工程。
“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的工程。
建筑工程施工在我们所学的专业中较其它专业课而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故我们需要去了解以及掌握了一些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去学习。
需要结合之前学习的《建筑结构设计原理》进行配套操作,《房屋建筑工程》是一门需要动手计算的学科,在学习中要自主地进行计算理解。
学习中有太多的繁杂公式需要理解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自己主动地学习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认为在班级一定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学习目标,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向先进看齐,多跟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随着房屋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建筑结构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些年的建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结构体型更为复杂,这使得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越来越复杂。
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设计理念,更加熟练地掌握基础设计方式,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积累。
在学习过程中我感觉比较有兴趣的板块是有关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学习了不少的结构体系,例如混合结构体系、单层钢架结构体系、网架结构体系等等在学习混合结构了解到混合结构体系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楼盖和砖承重的结构体系。
优点:能够就地取材;刚度较大;造价低;砖墙在防寒、隔热、隔音和耐风雨侵袭、化学稳定性等建筑物理性能上是比较优越的。
缺点:房屋层数受到限制;抗震性能差;施工强度大。
应用:一般用于五层以下的楼房,如住宅、宿舍、办公楼、学楼、医院等民用建筑以及中小型工业建筑。
学习中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知道平时生活中的建筑使用了什么结构,这是一种十分奇妙的体验。
工地参观学习心得范文
![工地参观学习心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241e38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7.png)
工地参观学习心得范文前言我是一名大学生,对于建筑工程和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一直充满了好奇心。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操作和建筑物的结构,我参加了一次工地参观学习活动。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对于建筑工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心得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工地参观学习中的所思所感,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探讨工地参观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一、对于建筑工程的认识在参观工地之前,我对于建筑工程的认识仅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图片资料。
参观工地之后,我深刻意识到建筑工程不仅仅是一座大楼的外观,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工地参观中,我目睹了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等不同角色的协同合作,他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一项建筑工程。
我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建筑工程需要建筑师的设计、结构工程师的计算和施工人员的精细施工,这个过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的专业技术。
二、对于建筑物结构的理解在参观工地中,我对于建筑物结构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楼体的结构中,我看到了钢筋、混凝土、梁柱等材料的应用。
我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点。
在施工现场,我看到了工人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梁柱灌浆等工作,他们将建筑物的骨架一步步地建立起来,这让我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和形态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对于建筑行业的认识通过参观工地,我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工程是社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座大楼的建造,更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每一个高楼大厦背后都有无数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每一项建筑工程都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作为一个大学生,通过参观工地,我更加珍惜建筑物的价值,也更加理解了建筑行业对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四、工地参观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参观工地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帮助我们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和建筑行业的运作方式。
建筑行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
![建筑行业实习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4677f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f.png)
【导语】毕业实习是⼤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环节,实习能让⼤学⽣们更好的了解⾃⼰的所学科⽬。
以下是整理的建筑⾏业实习报告范⽂,欢迎阅读!【篇⼀】建筑⾏业实习报告范⽂ 作为⼀名即将步⼊⼤四的学⽣,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学⽣活中的⼀个重要环节,在⼤学期间的最后⼀个暑假我有幸来到xx 建筑⼯作室实习,在这⼀个⽉左右的实习期间⾥,我初步接触到景观和建筑设计和的⼀些运作,熟悉了建筑平⾯,⽴⾯,剖⾯图的绘制,以及绘制建筑门窗表和门窗详图,积累了⼀定的社会经验。
实习内容主要是AUTOCAD、天正建筑、SKETCHUP(草图⼤师)等建筑设计软件的运⽤,在指导⽼师的教导下,很快我就熟悉了相关的操作,使⾃⼰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实际操作能⼒有所提⾼。
⼀、实习⽬的 通过在建筑⼯作室的实习,了解建筑师的基本⼯作程序、⼯作⽅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提⾼综合设计的技能。
⼆、实习内容 (1)了解建筑⼯作室的⼯作和程序,建筑师的基本⼯作内容和⼯作⽅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种的基本⼯作内容和合作⽅式。
(2)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
结合实习⼯作,在建筑⼯作室的指导⽼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计算机绘图,进⾏建筑设计⽅案或建筑施⼯图的绘制。
三、实习⽇期 2021年x⽉——2021年x⽉ 四、实习经过 在实习之前,我⼀⼼想在⼯作室做出⼀些⽐较新潮的⽅案,然⽽,在真正开始实习之后,我才发现⼯作室的运作⽅式及设计思路⽐我想象的更加严格、更加脚踏实地。
在实习中,⽆论是从为⼈处世的道理到做⽅案的原则上,我都学到了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
⾸先就是⼀个⾓⾊上的转换。
在学校做设计的时候,每个⼈往往都会习惯,⼯作室虽然是个异常繁忙的单位,但对于实习⽣或者新员⼯来说并不是这样。
新员⼯往往是研究⽣刚毕业,如果接不到任何⽅案设计或者施⼯图时,上班时就常常处于空闲状态。
建筑初步读后感
![建筑初步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6b4bb8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e.png)
建筑初步读后感
《建筑初步》是一本介绍建筑概念和基础知识的书籍,它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向读者介绍了建筑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
读完这本书,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首先,书中介绍了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原始住所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建筑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通过了解建筑的历史,我明白了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它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是承载着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
建筑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术,它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对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追求。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建筑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则。
建筑的基本构造包括结构、材料和功能,而设计原则则包括比例、对称、平衡和节奏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知识,我了解到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考虑到美学、功能、结构和材料等多个方面。
建筑师不仅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著名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学习这些建筑作品,我不仅了解到了建筑师们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特点,还对建筑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着设计师的匠心和智慧,他们通过建筑作品传递着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读完《建筑初步》,我对建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的了解。
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技术,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为一名建筑爱好者,我会继续学习建筑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建筑工地心得体会
![参观建筑工地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9281b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5.png)
参观建筑工地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建筑工地,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
通过亲眼目睹建筑工地的景象和了解建筑施工的过程,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建筑工地的艰辛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参观建筑工地给我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建筑施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
工地上到处是各种各样的设备、机械和人员,所有的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着。
从地基的开挖到建筑结构的搭设,再到后期的装修和设备安装,每一步都需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紧密的协调。
同时,建筑施工也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
工地上有各种高空作业和重型机械操作,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遵守安全规范,以确保工人的安全。
从参观中我看到了工人们的辛勤努力和高度配合,他们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为了建筑的完成而付出了大量的汗水。
其次,参观建筑工地让我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建筑行业是一个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它不仅提供了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在工地上我看到了高楼大厦的壮观和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建设,这不仅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反映了建筑行业的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现代建筑不仅要追求美观和功能性,还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改变着建筑行业的面貌,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此外,参观建筑工地还让我反思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建筑工地的众多设备和机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这需要我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建筑行业更加注重生态环保。
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中也存在一些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的问题,工地上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需要我们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安全操作的技能,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的概率。
参观建筑工地,我不仅仅是在观察,更是在学习。
通过参观,我对建筑工地的复杂性和艰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精选3篇)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690b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4.png)
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精选3篇)城市化建设考察学习报告篇1根据区委的有关支配和要求,区城建工作考察团于7月11日至17日,重点对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碾子山区、吉林市的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过程中,城建工作考察组将思想观念定位在学习阅历找不足,谋划城市新进展的思路上,虽然时间短、行程紧,但很有针对性。
通过实地学习,参观考察,大家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思想压力,激发了新的工作动力。
一、阅历和体会1、高度突出经营理念,城市建设大气魄、大手笔。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从实际状况动身,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进展目标,实施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的经营城市战略,用大气魄、大手笔构建城市。
仅20__年和20__年两年间,通过经营城市,政府收益就高达7.9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土地招标拍卖得来。
通过对位于市区内的劳动湖进行综合治理,使从前的“臭水湖”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黄金海岸”,增值近1亿元。
并对开发权实行竞标方式,兴建了一个生态型、智能化的居民小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过去,齐齐哈尔城市公益事业、公用事业始终由政府补贴,如今,道路、桥梁、广场、户外广告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都成为了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
今年,通过对出租车经营权进行拍卖,为政府增收近亿元;自来水公司改制后,每年担当政府贷款300多万元;东出口的百米大道冠名权出售给联通公司,原市府路、新开路的冠名权出售给中环广场冠名为中环路、中环南路;通过出让广告权引资160万元将市区的公交站牌和候车长廊装饰一新;通过土地出让、资产置换、冠名权出售等方式,胜利运作了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拓宽改造了东出城口和南出城口道路,启动了修建11年的博物馆和停建5年的体育馆,建设了联通大道、中环广场、大齐大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
并在从前荒芜的嫩江边上新建了面积7.8万平方米、高20层的现代化党政机关中心办公大楼,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带动了沿江地带土地的大幅度升值,使周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开发投资热点,增加了政府的威信与分散力,为齐市的进展注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
古建筑实习报告
![古建筑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fe0eac8bcd126fff6050b5c.png)
古建筑实习报告古建筑实习报告五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古建筑实习报告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建筑实习报告篇1前言:学习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后,我们对cad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要达到熟练运用计算机,必须进行一定量的训练和使用。
因此,我们有了古建筑测绘这门课程。
我们周围有大量古建筑,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习基地,也借此机会可以让我们加深对古建筑的了解。
实习目的:通过对太原市纯阳宫的测绘,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建筑,尤其是明清道教建筑的群体布置。
对纯阳宫的测绘可以为以后研究和修复纯阳宫提供一些资料,并且在实习绘图过程中掌握cad软件的使用。
实习时间:xx年4月27日——xx年6月2日实习地点:太原市纯阳宫测绘内容:因为纯阳宫规模比较大,而且人员比较多,我们被分成五个组分别测量纯阳宫的五进院,我们测量的是第四进院。
1.第四进院包括院门虚无洞,灵宝洞,东西厢房永沃洞,长春洞,四角的角亭,院中琉璃亭。
需要测绘的内容看似比较多,但把它们分成这几个部分就简单明了,测绘的进程也加快了好多。
总平面应准确标出各个建筑之间的相对位置,相互之间的距离,使总平面图能准确反映建筑的实际情况。
2.各单体建筑的平面。
这一项内容的测绘相对容易。
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细线就可以测出所有单体建筑的平面图。
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总尺寸即建筑外墙之间的尺寸,之后单体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利用一点为基点确定其他尺寸。
确定外墙尺寸后,再依次确定柱子、门窗、台阶、室内外地面铺装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
3.单体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
对于一层测绘,可以站在二层利用下垂的线来确定各个部件的高度。
二层的测绘因为没有梯子,无法上到建筑屋面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
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
工地参观心得报告模板
![工地参观心得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2f0cef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6.png)
工地参观心得报告模板一、引言部分(200字左右)本次参观是在某某工地进行的,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建筑施工过程以及现场管理情况。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建筑施工的流程、安全生产措施、项目管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工地现场管理的艰难与挑战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二、施工流程介绍(800字左右)1. 建筑工地的布置: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建筑工地的布置十分重要,包括施工平台、物料堆放区、设备摆放区等。
合理的布置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基础施工阶段:基础是一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的起点。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基础施工的各个环节,包括地基处理、基坑开挖、钢筋绑扎等。
这一阶段的施工工序严谨,需要精确的控制,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结构施工阶段:结构施工是整个建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参观中,我看到了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浇筑等各个工种的操作过程,了解到了如何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4. 装饰施工阶段:装饰施工是建筑物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能展现建筑美感的部分。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各种装饰材料的安装过程,包括石膏板、涂料、地板等,以及专业的装饰工人如何通过精密的操作使建筑物呈现出精美的装饰效果。
三、安全生产措施(1200字左右)1.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工地组织了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危险源识别和应急演练等。
通过这些培训,工人对于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现场安全设施:工地现场设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消防器材等,以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工地的整体安全。
参观中,我看到了工地现场分区设置的细致入微,每个区域都标明了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安全。
3. 安全督导和管理:工地设有专门的安全督导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建筑工程参观实习报告
![建筑工程参观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0f94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5.png)
建筑工程参观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实习是我学习和了解实际工程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本学期,我有幸获得了参观实习的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和管理方法。
本次参观实习的地点是某大型建筑工地,通过实地观察和和与工程师和施工人员的交流,我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实习过程和所学内容1. 施工现场的观察和了解通过参观实习,我首先对建筑工地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了解。
我注意到,建筑工地是一个组织严密、工作高效的场所,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工作,确保工地的安全和施工的质量。
我了解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分为地基基础施工、结构施工和装饰施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严格的工序和要求。
熟悉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开始观察和了解实际的施工过程。
2. 地基基础的施工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参观实习中,我看到地基基础施工正在进行当中。
施工人员先进行地面的平整和整理,然后进行挖土、回填和夯实。
他们使用了各种大型机械和设备,如挖掘机、平地机等,来执行施工任务。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地基基础施工需要严格控制土方质量、保证夯实效果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 结构施工的过程结构施工是建筑工程的核心环节,也是整个建筑物的骨架。
在参观实习中,我看到了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拆除等工艺的施工过程。
我了解到,施工过程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布局,确保结构的稳定和牢固。
此外,施工人员还要注意现场的安全,严格遵守相应的施工标准和要求。
4. 装饰施工的环节装饰施工是建筑工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使建筑更加美观和舒适的关键环节。
在参观实习中,我看到了墙面贴砖、地面铺装、门窗安装等装饰工作正在进行。
我了解到,装饰施工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装饰效果符合预期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
三、实习收获和感想通过参观实习,我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建筑美学读书报告
![建筑美学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16f1cd39ec3d5bbfd0a7485.png)
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有感《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美,待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推崇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为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
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人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艺术作品的美决定于它所被灌注的生命力是否流畅,和生命力是否被观赏者所感受到而产生共鸣。
维纳斯雕像之所以会被人们认为是美丽的,是因为它身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顺滑流畅的,没有一丝的滞涩,给人的是一种自然的共鸣。
也就是维纳斯雕像创作者所赋予维纳斯雕像的是一股流畅的生命力,并且使这股生命力深深蕴藏在维纳斯雕像这一作品中,并且让观赏的人也感受到这股力量与情感的流动。
一段音乐之所以动听,也是因为创作者的灵感行云流水,以体会一种生命力的流畅感为动力,并没有加以任何的修饰,所寻求的是生命的协调。
我们在建筑设计中也应该注意建筑造型的选用,让人能从建筑中体会到一种流畅顺滑的美,感受到一种力量的存在,与使用者和观赏者产生共鸣。
宗白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宗先生领悟到了美的神韵,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
参观图书馆的心得体会五篇
![参观图书馆的心得体会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6424e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8.png)
参观图书馆的心得体会五篇最新参观图书馆的心得体会一图书馆作为一座智慧殿堂,无疑是知识的宝库和学习的乐园。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座现代化图书馆建筑,深深地被它的设计理念和功能所吸引。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参观图书馆建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外有内味的建筑造型这座图书馆建筑外观独特,给人一种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
建筑主体采用的是玻璃立面,结构简洁明快,透明的玻璃幕墙将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使整个图书馆散发出一种高雅与现代感兼具的氛围。
此外,这座图书馆建筑还特意增加了许多自然光线的进入口,让阳光充分洒落其中,给人一种开放明亮的感觉。
整体上看,这座图书馆建筑既符合了美学建筑的原则,又相互融合了自然元素,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美感。
第二段:全方位的功能设计进入图书馆建筑,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
在大厅的中央,有一道宽敞的楼梯蜿蜒而上,将楼层连接成一个整体。
左右两边是书架和阅览区,布局合理,文献资源丰富。
这座图书馆建筑还特意在中庭设置了一处休闲区,提供饮品和小吃,让读者可以边阅读边享受轻松的时光。
此外,图书馆内还设有研究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场所,满足了读者不同的学习和交流需求。
整个图书馆建筑的功能设计十分人性化,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舒适、便利的学习环境。
第三段:先进的科技设施和智能系统这座图书馆建筑配备了先进的科技设施和智能系统。
每个读者都有一个个人电子账号和借阅卡,通过扫码即可借还图书。
此外,图书馆还配备了电子书架和电子阅览台,读者只需轻轻一触,就能轻松浏览电子书籍。
而且,图书馆内还设有无线网络,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查询。
这些先进的科技设施和智能系统大大提高了读者的学习效率,使图书馆成为学习者的智慧场所。
第四段:注重环保的设计理念这座图书馆建筑注重环保,提倡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采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占用。
在能源的利用上,图书馆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部分满足了内部电力的需要。
建筑 读后感
![建筑 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e03ea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2.png)
建筑读后感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情感和思想。
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更是一种对美、对生活的追求。
通过对建筑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可以感受到建筑所传达的力量和魅力。
首先,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是视觉上的享受。
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庙宇,还是现代的摩天大楼、艺术馆,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观和风格。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下,建筑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风貌。
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古罗马的拱门、中国的斗拱,都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
而现代建筑更是各具特色,有的以简约现代的线条和玻璃幕墙为主,有的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建筑的外观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和技术的反映,它让人们在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受到美的力量。
其次,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是空间上的体验。
建筑不仅是一个外在的形态,更是一个内在的空间。
在建筑内部,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空间氛围和情感体验。
古代的宫殿、教堂常常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现代的购物中心、艺术馆则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建筑的空间设计不仅考虑到功能和实用性,更注重人们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建筑的设计,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宁静、喜悦、震撼等,这种空间上的体验让人们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建筑给人们带来的是文化上的启发。
建筑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下,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的建筑常常融合了宗教、哲学、政治等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出当时社会的思想和信仰。
而现代的建筑也常常融合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通过对建筑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从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进对世界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表达,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空间和文化上的享受和启发。
通过对建筑的观察和思考,人们可以感受到建筑所传达的力量和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
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
![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2b1f6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f.png)
参观名人故居实践报告
参观名人故居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体验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名人的生活、事迹和
影响力。
下面是一份关于参观名人故居的实践报告:
我最近参观了李白故居,他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李白故居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展示了李白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首先,我参观了李白的客厅。
这是一个宽敞明亮的房间,墙上挂满了李白的诗
作和相关的艺术品。
导游详细介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创作灵感来源。
我了解到,李白喜欢在这个客厅里与朋友们交流和饮酒,这也是他创作灵感的
来源之一。
接着,我参观了李白的书房。
书房里摆放着一张古老的书桌和一些书籍,这是
李白平时写作和研究的地方。
导游告诉我,李白非常热爱读书,他的诗歌中常
常融入了对历史和文学的深刻理解。
在书房里,我感受到了李白的学识和创作
热情。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看到了李白的卧室和厨房。
李白的卧室布置简单而雅致,
床上放着一本诗集和一些个人物品。
厨房则展示了李白喜欢的食物和烹饪工具。
这些细节让我更加了解了李白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喜好。
参观李白故居让我对这位伟大诗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亲身体验他的生活
环境和创作背景,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并对他的艺术成就产生更
深的敬意。
总的来说,参观名人故居是一种有趣而有意义的文化体验。
通过实地参观,我
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名人的生活和创作,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影响力对
社会和文化的贡献。
2024年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模板(2篇)
![2024年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模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b044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f.png)
2024年工地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模板一、参观背景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观了2024年的工地。
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带给我了很多新的经验和体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建筑工地的复杂性和建筑行业的重要性。
二、工地规模这个工地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占地面积很大。
整个工地被围墙包围,工人和设备穿梭其中,非常繁忙。
工地上有多座高楼大厦正在建设中,脚手架搭设整齐有序。
每座楼的高度都不相同,但都在飞速地拔地而起。
这些高楼大厦的外观设计独特,给人一种现代化的感觉。
三、施工过程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都在忙碌地工作。
他们有的在吊装重物,有的在搬运材料,还有的在进行检测和测量工作。
整个工地的组织和协调非常有序,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
工地上还有专门的安全人员,负责指导施工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工地的安全。
四、技术装备工地使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装备,如吊车、塔吊、钢筋绑扎机等,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效率。
吊车可以快速地将重物吊起来,塔吊可以将材料高空抛投,钢筋绑扎机可以快速地将钢筋绑扎在一起。
这些设备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五、工地环境在参观工地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工地的环境非常复杂。
有很多噪音和污染物,所以每个工程师和施工人员都戴着耳塞和口罩。
工地上也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保证工地的环境卫生。
此外,工地上还有很多标志和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六、学习收获通过参观工地,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建筑工地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系统,每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程师需要设计合理的建筑方案,施工人员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
同时,工地的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此外,工地上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七、展望未来参观完工地后,我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将会更加高效、安全、环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体验读书报告初次看到这本书时,最显眼的则是建筑体验四个大字以及一幅人体尺寸的图。
在未看这本书时,根据封面猜想这应该是一本与人体尺寸为基准对建筑设计的体验过程。
带着疑问翻开了这本书,作者是丹麦的拉斯姆森。
通过序言得知,此书是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经验积累,观察发现的一些有趣的东西。
教我们如何去感受建筑,体验、欣赏建筑。
“我的宗旨是踏踏实实的尽力阐明建筑师所演用的道具,展现它所具备的宽广幅度,并由此唤醒对它的乐感意识。
”为了更好的了解此书,便百度了一下“体验”的含义: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
由此可见,体验是亲身经历的,不是从书本上看到的,也不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而是置身于此地亲身感受、体会到的。
因此,建筑体验则应该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建筑、走进建筑并置身于建筑后所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种种,对一个建筑的认识——我所理解的建筑体验。
看到目录一共有是个章节,明显作者是想要通过这十个章节,也就是带着我们从这十个方面来体验建筑。
或许这也是建筑的十个要素。
第一章基本观察当我们看到一个建筑的时候,首先给我们的第一个直观的印象则是建筑的基本形态,也如书中所说的“大多数人判断建筑就以他的外貌为证。
”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分割,建筑不只是人们在建筑外观看到的建筑形状,还应包括走进建筑里,生活在建筑中的感受、形态。
换句话说,要想了解一栋建筑,真正的认识建筑,是无法单单从几张平面照片中了解到的。
首先你要了解建筑所在地的风俗习惯,也如书中所举的一副丹麦文艺复兴时期皇帝的剧照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果同样的装扮在不同的地点,我像它所传达的意象也是不同的。
由此可见,地点也是重要的因素。
建筑的建造过程是复杂冗长的,这就要求建筑师必须超前的预想到各种情况,建筑师则像制作人一样,不只要做出设计,还要对建筑工人进行指导说明以达到建筑师的预想效果。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从最初的起草到施工完成。
“因此建筑也可以称为组织艺术。
”我们接触到一个建筑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对建筑产生自身的感觉和印象。
但是无论多么博学的游客也不会有长期生活在建筑中或活动在建筑周围的人更懂得这个建筑。
对建筑的感受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体验,也是与建筑的互动。
书中例举了男孩每天放学在罗马圣玛利亚踢球的例子,当球撞击到墙壁时的印象,在我看来这无疑是与建筑的互动。
“他们却下意识的体验到建筑的基本要素:坡顶上的平地及直墙”建筑的韵律感、材质、质感、色彩、触感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着建筑本身的要素。
或者建筑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
于是有人给建筑定义了各种不同的风格,从建筑的细节各各方面来辨别,然而书中提到“细部并不能说明建筑的本质,说来简单,因为所以好的建筑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完整的整体。
”这句话也很好的总结了本章节的内容——建筑师不可分割的整体,无法从某个单独的部分入手,只有亲身体验建筑,才会真正的了解到建筑设计者的意图,它必定与其设计时代、背景相关联。
第二章建筑中的实体与洞穴在词典中“实体”是指不只可以触摸而且有形的实际存在的物体。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我看到了…”,而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看到,只是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物象,只是对某个物象有个大概轮廓印象而已。
相对的,我像作者想阐述的实体应该是我们不只是单纯的看到而是切切实实的接触到、感受到、看到并观察意识到的实体。
建筑师是建筑的原创者,而每个看到建筑的人则是建筑的再创造者。
每一位建筑师在建造自己的作品时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意向,而体验者却未必会体会到建筑师的意图,反而更多的是自己对这个建筑的理解。
因此作者说“一幅画是否对观者产生印象,以及产生什么印象不仅决定于艺术品,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观者的悟性、他的精神、教育及整个环境。
还在于观者当时所处的心境。
”书中也例举了许多的例子来证明人们往往会对一些事物注入自己的主观因素,以自己的感受比拟物的感受。
倘若你去某个地方游玩,拍了漂亮的照片回来,看到照片的人或许注意的更多知识照片中的人物,而你在拍照时的感受、对所在地的印象,想拍照保存下来的记忆决不只是照片中所表达的二维图像那么简单。
照片只能拍出某个方向的景色,却拍不出某事某刻的氛围。
浅显的阅读后,我试图揣测作者是想表达不同的人对待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种感官是无法通过语言或者图片可以传达的,语言和图片也只能传达一些信息却阐明不了气氛和印象,因为毕竟人在传达信息时带着主观的因素。
因此,要想更好的认识一个建筑,就应亲身体验建筑,不要把对建筑的认识停留在“见过”“听过”上,因为,见过、听过是无法使你了解一个建筑真正的构成和意图。
要试着用建筑师的思维去理解体验建筑。
在读到这之前,我都是以这个思路理解的实体。
然后在读到第二章的中间部分时,作者开始谈及实体与洞穴。
此刻,我理解的实体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似乎在这实体也意味着结构形式,实实在在的建筑材料。
此处书中写到“建筑师除了让他的想象力用结构形式——房屋的实体——来表达之外,还可以用实体间的空处——洞穴来表现,把那个空间的形成作为建筑的真正意义来考虑。
”显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实体是结构形式;洞穴是实体间的空处。
似乎这又与我前面理解的实体有所不同。
书中举例说明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得出两个关于建筑本质的情况,如果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把结构形式做为背景时,则洞穴是建筑的本质;反过来,若把洞穴作为背景时,则结构形式就是建筑的本质。
作者也表示在本书中“洞穴”用来表达有限的、建筑上形成的空间。
并且有些建筑师是“结构意识”,有些建筑师是“洞穴意识”。
哥特时期偏重结构,而文艺复兴时期偏重洞穴。
第三章实体与洞穴的对比效果实体与洞穴的对比在我看来很大方面是形成的阴影效果。
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建筑、纪念碑的里面都会有壁龛。
百度了一下壁龛的含义:在建筑上凿出一个空间,现代建筑仍然会使用到壁龛,现代是指把软装修和硬装潢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古代凯旋门的壁龛大多是退进石体内较深,所以形成较为独立的要素”由于壁龛是内凹的,所以壁龛的檐口就会投射出阴影,可以通过阴影强调突出的实体。
书中配了一张盛大斯皮里托大门的图片,从这张图中就可以看出,大门并没有什么装饰,只是几个壁龛和突出的柱子,而壁龛内形成阴影,“明显的凹凸交替的韵律产生一种有序而协调的效果”虽然没有装饰却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稳重韵律感。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面前有一栋建筑是完全的平面,没有实于虚的结合,没有洞穴,那么也没有阴影效果。
没有突出强化的部分,没有明亮和黑的对比,那么这个建筑会是多么的平淡无趣。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罗马建筑,通过了作者的角度带我领略了罗马的风情。
这一章节,作者教会了我从另一个角度来体验建筑,那就是实体与洞穴的对比所产生的独特视觉效果。
第四章体验成色块的建筑建筑在近处我们或许可以分辨实与虚的部分,可是当建筑在我们视线的远处时,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个平面。
正如威尼斯犹如海上蜃楼,正是因为威尼斯的色彩和挂载窗户上的毯子遮盖住了建筑的许多雕刻,使建筑不那么沉重。
书中提到的总督府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倚靠色块来打破建筑的沉重感,总督府上面墙体沉重,下面却是剔透的,即使这样也没有造成头重脚轻的感觉。
正是因为建筑师利用了红白大理石的棋盘式图案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再说回威尼斯来,我们了解到的威尼斯沿着运河建筑全部是用石块和砖砌成的,本来是特别沉重的材料,可是在建筑外表皮用不同色度的大理石装饰,因此建筑看起来就像装饰品一样耀眼、轻盈。
威尼斯窗户上挂起的壁毯就如墙面上的壁龛一样,不同的是壁毯更多的时装饰而不是如壁龛那样是一个洞。
而且由于威尼斯是水上城市,在阳光的照射下,水面反射的光照耀在建筑上,更有一种闪闪发亮的视觉感。
通过威尼斯的建筑我们知道了如何把沉重的建筑装饰成轻盈的建筑。
看似轻盈或沉重的建筑不一定就如所见到的一样,很有可能是建筑师特意混乱了我们的视线。
“而晚期的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几个时期里,外貌轻巧的房屋不被人为是真正的建筑。
”认为只有看起来厚重、结实的才是真正的建筑。
而之后又改变了这一看法,直至今日建筑师也尝试使自己的建筑看起来是轻盈活泼的。
书中列举了大师柯布西耶和密斯的作品说明这个问题。
柯布西耶将建筑至于纤细的柱子上,有种架空的感觉,减少建筑的沉重感,以及横向窗增加房屋的延伸感。
密斯则是使内部与外部空间没有明显的分割,极力呈现一种透明性的空间。
而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建筑看起来都是轻盈透彻的无重量感的建筑。
日本的墙体是单薄的他们采用屏风墙建造房屋,而不是像威尼斯是厚重的墙体装饰城轻薄的墙体。
书中说道要想达到这种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轻型的平面图形组成的房屋是对它们最好最自然的解决方式。
第五章尺度与比例在建筑的学习中,比例与尺度是一直讨论不断的话题,它对我们的建筑设计攸关重要,可以说这不只是对我们的建筑设计重要,应该对各个从事设计方面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任何一件东西,它的尺度感影响着人们使用使的舒适感,因此为了既符合美观的要求又要符合人们的使用就需要长久的摸索和实验。
作者在本章开头则利用铁锤声音的长度来做解释,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觉得知哪种音调是合适的。
并且建筑常常用来与音乐做对比。
在古代时人们就已经热衷于对比例的研究,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人们得出了一种被接受的比例,则是黄金分割。
“第一段与第二段之比等于第二段与全段的比,就称线段为黄金分割。
”按照这种比例做出的设计总是让人看着舒服,也符合美学观点。
帕拉迪奥的别墅通过作者的介绍可以感觉到建筑的尺度感,但是帕拉迪奥并不是根据黄金比例来进行的设计,或许他完全没有想到黄金比例这回事。
他强调了一组简单的比例:3:4、4:4、4:6。
我们总说自然的时最美的,自然的都是和谐的,也常用很自然来赞赏事物,是不是因为其实自然中就有其固定适宜的比例,而我们生活在自然中,自然中的比例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呢,就算我们不知道黄金分割,当看到的一个房间时,也能感受到这个尺寸是否是适宜的。
而柯布西耶又对人体的比例有所发现。
他把一幅男性浮雕搁置在马赛公寓上,他说“这个男人体现了和谐的本质,这栋大楼的全部尺寸来源于这尊男人像。
”不只是柯布西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发现了人体的尺寸,并绘制了理想男人尺寸的图。
人体结构的美,人体的尺度也完全可以用在建筑的设计中。
而后柯布西耶也根据人体的尺寸得出了“勒式模数尺”,“他坚信勒式模数尺既满足美观要求,因为它源于黄金分割,又适合功能要求。
对他来说勒式模数是一把万能仪,应用方便,可在全世界范围内使人类所产生各类产品的比例达到既美观又合适”帕拉迪奥别墅的比例是根据他采用的古典柱子的比例,而他所采用的柱子又使从很早以前传下来的,这些柱子早已经被誉为是美与和谐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