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全套教案

夏国良整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 )

A. 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

: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

讨论与思考]

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

才开始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

(1)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

该运动员从起跑点到达终点所花的时间是多少

秒、上午9时25分28

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多少?(1 500米)他的位置变化如何

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小结]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

第2节时间和位移

理解领悟

本节介绍了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要弄清它们的含义和区别。这些概念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的。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容易混淆,要注意弄清它们的区别。

1.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

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教材是举了如下例子来阐明的: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钟,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同样,“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零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里的“零时”是时刻。“中子的‘寿命’达15.6min”,这里的“15.6min”是时间间隔。在物理学中,时刻对应着物理状态,时间间隔对应着物理过程。时间间隔又简称为时间。

2.用时间轴表示时刻和时间

-3所示,O 点表示初始时刻,A 点表示时刻第1s 末(即1s 末)或第2s 初,D 点表示时

刻4.5s , OA 、

OB 、OC 分别表示从计时开始的时间头1s 内、头2s 内、头3s 内(即1s

内、2s

内、3s 内),OA 、AB 、BC 分别表示时间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时间均为1s )等等。 3. 为什么要引入“位移”概念?

教材所举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再乘轮船沿长江而上。然而,尽管路线各不相同,但位置的变动却是相同的,总是从北京到达了西南方向直线距离约1300km 的重庆。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我们需要引入“位移”概念。 4. 怎样表示位移?

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需要确切地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为此,位移可以用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标度,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可见,物体的位移仅由初始位置和末位置决

定,而与运动过程无关。如图1-4所示。不管物体(质点)自A 是路径3运动到B 点,其位移都相同,都可用有向线段AB 来表示。

5. 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位移与初中物理中讲的路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理量。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与运动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按运动路径计算的实际长度。由于物体运动的路径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两点间又以直线距离为最短,所以物体位移的大小只能小于、最多等于路程,不可能大于路程。 6. 什么情况下,物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对此,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说,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因为两点间以直线距离为最短。然而,你忽略了物体沿直线往复运动的情况。如图1

-5所示,物体从A 沿直线运动到B 再返回到A ,又沿

同一直线运动到C 。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物体位移的大小s=AC ,而经过的路程

1 2 t / s 3 4

A 图1-3

图1-4 。 。 。 B

C 图1-5

s′=2AB +A C >s 。事实上,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7. 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与时间、温度、路程等物理量不同,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时间、温度、路程等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像时间、温度、路程这样的物理量叫做标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相加则遵从几何加法的法则(对此,我们将在下面加以探索)。 8.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既然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而物体的位置可用坐标来确定,那么位移就可用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物体从A 运动到B ,而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x 2,则物体的位移就可用它的坐标变化量△x 来表示:

△x = x 2-x 1

9. 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让我们来研究教材中提供的事例:该同学第一次由A 走到C ,位移为向

北的40m ;第二次再由C 走到B ,位移为向东的30m 。那么,该同学位置变化的总的结果是由A 走到了B ,即合位移为北偏东37°的50m 。如图1-6所示。由此你能领悟出矢量相加的一般法则吗?

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两个矢量的合矢量。 否相同。假如要求多个矢量的合矢量,又该如何作图呢? 10. 平面曲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当物体做平面曲线运动时,其位置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组坐标来表示。如图1-7所示,设一辆汽车从A 点沿曲线运动到B 点,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汽车位移的大小等于A 、

B

s =位移的方向可用位移与x tan

1212x x y y --=

?

11. 运动的位移图象 为了描述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我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位移,画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线,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为位移图象。如图1-8所示,就是物体做匀速运动的位移图

象。取初位置为坐标原点时,物体的位移等于末位置的坐标,因

此这个图象也可以叫做物体的位置-时间图象。

应用位移图象,我们可以求出物体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也可以反过来求出物体通过任一位移所需的时间。位移图象中,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即两物体相遇。

B 图1-6 )

图1-7

O t

图1-8

应用链接

本节知识的应用主要是对时刻与时间、路程与位移等概念的辨析,位移的表示以及

路程和位移的计算。

例1 请在如图1-9所示的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的字母): (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

两秒的中间时刻;

(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

(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

提示 在时间轴上,时刻用一个点表示,时间用一段线段表示。 解析 与题中相对应的时刻或时间分别是: (1)A ,B ,C ;

(2)AB ,DE ,GH ; (3)OB ,OE ,OI 。

点悟 在物理学中,时刻与时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

例2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1-10所示,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2 (R + r ) , π(R + r )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 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

D. 2 (R + r ) 向东,π(R + r )

提示 从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出发进行分析。

解析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其大小等于A 、C 间的距离,即s =2r + 2R = 2 (R + r );方向由A 指向B ,即向东。路程是标量,其大小等于两半圆弧长度之和,即 s′=πr +πR=π(R + r ),没有方向。选项D 正确。

点悟 弄清位移和路程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是正确做出判断的关键。物理概念是研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要正确理解,切不可掉以轻心。

例3 一个皮球从5m 高的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皮球的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又是多少?

提示

置;而计算路程时必须关注物体的运动过程。

解析 如图1-11所示,皮球从5m 高的地方落下,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皮球通过的路程是5m+1m=6m ;皮球运动到了初始位置下方5m -1m=4m 处,故皮球位移

的大小等于4m ,方向竖直向下。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皮球运动到了初始位置下方5m 处,故皮球位移的大小等于5m ,方向仍是竖直向下。

点悟 分析物理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必要时可画草图帮助思考。

西

东 图1-10 图1-11 2 4 t / s 6 8 B A C O D 图1-9 E F G H I

例4 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

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1)几秒内位移最大? (2)几秒内路程最大?

提示 注意初始时刻质点位于坐标原点,质点位移的起点在坐标原点。

解析 位移最大时,质点距离原点的距离最大。由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此质点开始运动后4s 内位移最大,是7m 。质点的位置坐标在不断变化,说明它在不断运动,所以此质点开始运动后5s 内路程最大。

点悟 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1s 内位移最大,而7s 内位移却是最小,因为1s 内位移为5m ,4s 内位移为-7m ,5>-7。其实,位移的大小要看其绝对值,正负号只能表示它的方向。-7m 表示位移大小为7m ,负号表示位移方向沿x 轴的负方向。

例5 某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他在一个半径为R 的圆形跑道上跑步,从O 点沿

圆形跑道逆时针方向跑了43

4

圈到达A 点,求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

提示 位移是矢量,求解物体在某一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一定既要求出其大小,还要标明其方向。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后者,务必引起注意。

解析 建立如图1-12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图中有向线段OA 即为该学生通过的位移,则其位移的大小为 R

y y x x s O A O A 2)()(22

=-+-=

位移的方向为

1

tan =--=O

A O

A x x y y φ, φ=45°

该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R R R s πππ21924324=?+

?='

点悟 描述物体的平面曲线运动,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从本例可以看出,当物

体做曲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是不等的,且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例 6 图1-13( )

A.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

B. 在0~10s 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φ

y

x

O

A

图1-12

t /s 图1-13

C. 在10~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 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

提示甲、乙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等于该时刻两物体。

解析由图象可知,乙在10s时刚开始运动,此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已超过20m。在0~10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减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因此,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选项B、C、D正确。

课本习题解读

[p.16问题与练习]

1.A. 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 “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本题旨在强调“时刻”和“时间”的区别。

2.“公里”指的是路程,因为汽车的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m,位移是100m。

(2)路程相同,都是800m。位移不同;对起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零;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方向大小也不同。

对以上两题的解答除了要分清“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外,对题述问题还需有常识性的了解。学习物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练习巩固(1—2)

1. 下列说法所指时刻的有()

A. 学校每天上午8点钟上课

B. 学校每节课上45min钟

C. 数学考试考了120min钟

D. 考试9︰40结束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等于位移的大小

C.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但位移可能为零

3. 一个质点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一周回到原地时,它运动过程中路程、位移的最大值分别是()

A. 2πR, 2πR

B. 2R, 2R

C. 2πR, 0

D. 2πR, 2R

4. 图1-14表示做直线运动的质点从初位置A经过B运动到C,然后从C返回,运动到末位置B。设AB长7m , BC长5m , 求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

5. 在图1-15中,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km,末位置的坐标是1km。求汽

6. 中学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

-16

直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7. 在地图上沿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放置一条棉线,两端做上记号,然后把棉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地图的比例估算北京到上海的路程。你能估算从北京到上海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吗?

8. 一个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它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2t2-3t+1(m), 式中t的单位为“s”。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从坐标原点开始运动

B. 质点一直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

C. 在最初的1s内,质点的位移是-4m,“-”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

D. 在最初的1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5m,位移的方向与x

9. a、b、c 三个质点都在x轴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3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

B. 在0-t3时间内,质点c的路程比质点b的路程大

C.质点a在时刻t2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在时刻t1改变运动方向

D.在t2-t3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10. 一支长150m的队伍匀速前进,通讯兵从队尾前进300m赶到队首传达命令后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则整个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多大?通讯兵走的路程多大?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本垒

图1-16

x/k

- 1

。。

图1-

t

图1-18 ABC

图1-14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

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

7s 初 2 → →

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化量表示物体位移坐标差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相 同还是相反,坐标差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位置移动的距离。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物体在时刻t 1处于“位置”x 1,在时刻t 2

处于“位置”x 2,那么,x 2-x 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x=x 2-x 1。 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x 表示物体的位移。

例如:物体从A 到B ,x A =2m x B =5m ,△x AB =x B -x A =5-2=3m,从C→B,x C =6m ,△x CB =x B -x C =5-6=-1m ,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和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在直线运动中,矢量运算可化为代数运算,用正、负代表方向。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4题 (三)小结:

见上蓝字 (四)课后作业:

课本P13 第3题

A

C D 图1—2—3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全)

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高中物理第二册教案全集 目录 第八章动量 (5) 8.1冲量和动量 (5) 8.2 动量定理(2课时) (8) 8.3动量守恒定律 (16) 实验一: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9) 8.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课时) (22) 8.5 反冲运动火箭 (28) 全章复习课 (29) 第九章机械振动 (35) 9.1 简谐运动 (35) 9.2 振幅、周期和频率 (38) 9.3 简谐运动的图象 (41) 9.4 单摆(2课时) (47) 实验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54) 9.6 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振动 (58) 9.7 受迫振动共振 (62) 全章习题课(共2课时) (66) 第十章机械波 (71) 10.1 波的形成和传播 (71) 10.2 波的图象 (74) 10.3 波长、频率和波速(2课时) (78) 10.4 波的衍射 (86) 10.5 波的干涉 (89) 10.7 多普勒效应 (94) 机械波习题课(2课时) (99) 第十一章分子运动能量守恒 (106) 11.1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06) 11.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15)

11.4 物体的内能热量 (119) 11.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23) 11.6 热力学第二定律 (127) 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31) 全章复习课 (134) 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性质 (139) 12.8 气体的压强 (139) 12.9 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 (140) 第十三章电场 (141) 13.1 电荷库仑定律 (141) 13.2 电场电场强度(2课时) (147) 13.3 电场线 (159) 13.4 静电屏蔽 (164) 13.5 电势差电势(2课时) (169) 13.6 等势面 (177) 13.7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79) 实验五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 (181) 13.8电容器的电容 (186) 13.9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 (195) 全章复习课(2课时) (203) 第十四章恒定电流 (212) 14.1 欧姆定律 (212) 14.2 电阻定律电阻率 (217) 实验六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20) 14.3 半导体及其应用 (223) 14.4 超导及其应用 (225) 14.5 电功和电功率 (226) 14.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课时) (231) 14.7 电压表和电流表伏安法测电阻 (238)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 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 直线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动量守恒定律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矢量差 【例1(投影)】 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2.系统内力和外力 【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思考与讨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教案讲义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全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全册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q 沿直线从A 到B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2.电势能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可用E P 表示。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写成式子为: PB PA E E W AB -= 注意: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即E P =W AB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⑤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⑥零势能面的选择:通常把电荷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AB AB PA qEL W E == 3.电势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P E 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q E p =?(与试探电荷无关)(3)单位:伏特(V ) 1V=1J/C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 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精品教案 目录 第一章静电场 ................................................................... - 2 -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2 - 1.2库仑定律................................................................ - 5 - 1.3.1电场强度.............................................................. - 7 - 1.3.2专题:静电平衡....................................................... - 12 - 1.4电势能电势........................................................... - 15 - 1.5电势差................................................................. - 17 - 1.6电势差与电势强度的关系................................................. - 19 - 1.7电容器与电容........................................................... - 21 - 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23 - 第二章、恒定电流 .............................................................. - 26 -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 26 - 2.2、电动势(1课时)...................................................... - 28 - 2.3、欧姆定律(2课时).................................................... - 30 -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 32 - 2.5、焦耳定律(1课时).................................................... - 34 - 第三章磁场 ................................................................... - 37 - 3.1 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 37 - 3.2 、磁感应强度(1课时)................................................ - 39 - 3.3 、几种常见的磁场(1.5课时)........................................... - 41 - 3.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1.5课时)................................... - 44 - 3.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1课时)........................................ - 47 -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课时+1练习)............................................................. - 4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