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窃读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窃读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材简介《窃读记》是中国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属于现代文学。
该小说描写了一位少女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友情和爱情。
本教案则是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而制作的。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基本情节,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2.熟悉小说的文学语言,感受其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分析和解读;4.借助此篇小说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1.窃读记中的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2.学生对小说中的文学语言进行感性理解;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安排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听讲、朗读讲解小说的背景,介绍作者张爱玲第二课时小说的基本情节阅读、组织口语表达讲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心理变化,让学生自主分组表达第三课时小说中的文学语言阅读、朗诵、分析通过朗读和分析小说中的词语、句子、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第四课时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究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特点等,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方式交流第五课时课堂点拨个别辅导、问题解答解答学生探究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第六课时课后练习阅读、写作阅读小说中的指定章节,进行写作练习和口语表达训练第七课时课后反思个人反思、小组讨论进行课后反思,以便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本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组织阅读和口语表达,让学生能主动表达;2.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3.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让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促进集体智慧的发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让学生接触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经典小说,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有组织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反映现代文学的特点。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11.《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重点)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难点)【预习安排】默读课文,做好批注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教学时间】1课时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用匡衡凿壁偷光的小视频导入。
匡衡的“偷光”读书和本文的“窃读”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著名散文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
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窃读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窃读记》的主旨,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叙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共鸣,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学习环境的珍惜。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窃读”行为的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观。
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学习环境的珍惜。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窃读”行为的复杂情感,引导他们与个人经历相联系。
激发学生在写作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叙述手法和修辞技巧。
作者简介: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以其细腻的文笔和对儿童心理的深刻洞察著称。
她的作品多以儿童视角出发,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成长过程中纯真与渴望的描绘。
教学准备:《窃读记》课文PPT课件,包含林海音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阅读和学习场景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环境下的阅读情景。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阅读故事”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林海音的照片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2. 通过阅读和学习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贪婪”、“忐忑”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窃读”行为的描写。
深入探讨(15分钟)1. 叙述手法:分析文中的叙述手法,如使用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情感表达: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阅读的热爱和对学习环境的渴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⑴认读生字与写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
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⑵体会词语的含义:适宜──适合,相宜。
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窃读记》一文,并掌握其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窃读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发表对课文的独特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引导学生珍惜阅读机会,尊重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通过文中主人公的经历,激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窃读记》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性格。
学习并掌握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文中主人公窃读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理解“窃读”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窃读记》的主题。
提问学生:“你们有过为了读书而克服困难的经历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词,查阅字典或请教老师同学。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主人公为什么要窃读?他是如何窃读的?窃读给他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点拨和补充,确保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通过圈点批注等方法,挖掘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
讨论“窃读”背后的深层含义,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读书的看法和感悟。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激发阅读兴趣。
组织一次“我的阅读故事”分享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
窃读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窃读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阅读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作者的叙事手法。
2.理解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位。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学时教学内容1 窃读记-阅读与理解(一)2 窃读记-阅读与理解(二)3 窃读记-阅读与理解(三)4-5 小说《窃读记》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情节分析6-7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手法分析8-9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分享和课堂展示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和讲解小说《窃读记》的背景、题材、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
2.读写结合法:通过朗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表达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贡献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丰富课堂内容和讨论效果。
2.评价方式1.阅读笔记评价:要求学生正确把握和记下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特点,对阅读主题进行深入解读。
2.小组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分工合作、组织讨论和交流的表现,有无表现出新颖的观点、丰富的阅读体验和优秀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1.课堂导入(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图片、音乐或对话等多种方式引入,让学生进入故事情节的氛围。
例如:•播放电影或动画片中的相关片段,引入小说情节。
•分享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情感和细节。
2.阅读与理解(60分钟)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组织学生阅读和理解,了解小说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的特点等内容。
例如:(1)第一章节窃读让学生了解小说的题目来源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2)第二章节突发奇想让学生观察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心理和行为方式等。
(3)第三章节发烧治疗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和表现手法,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经历等。
3.理解和分析(60分钟)教师介绍和讲解文学作品的叙事手法,如各种记叙方法、时空结构、语言表现等。
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
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优秀3篇更多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初一语文窃读记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简单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尝语言,感受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文章内容简单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尝语言造成肯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肯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予,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行,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意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读准生字音。
(幻灯片出示生字)2.介绍林海音(1918—20xx),中国现代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在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荣获“终身成就奖”。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练习默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识记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朗读、品读把握课文内容,并在品读、评析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珍惜我们现在优越的读书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识记生字新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难点: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你们是怎样读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去看看她的读书故事。
二、检查预习,认识作者。
1、理解题意(屏显课题)新华字典里这样解释“窃”的: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课文标题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呢?“记”又是什么意思?明确:“窃”是“偷偷地”,“记”是“记叙”。
本文以“记叙”为主,属于“叙事散文”,文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2、了解作者:(屏显)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台湾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本文选自《英子的心》。
3、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屏显)蹭尴尬诅咒贪婪威风凛凛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踉踉跄跄汗涔涔难堪4、解释词语(屏显)汗涔涔:不断流汗的样子。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煞,极、很。
介,这。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屏显)讨论明确:第一部分:叙述在紧邻“三阳春”的那家书店“窃读”受辱的经历。
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阅读的图片,包括人们在书店、图书馆阅读的场景,以及一些有趣的窃读瞬间。同时,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阅读的经历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快乐。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对《窃读记》这篇课文的学习热情;
2.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成语积累,能基本理解课文内容,但在深入分析课文内涵、写作技巧方面尚需引导和指导;
4.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以“窃读之后的反思”为主题,写一篇短文,字数在300-500字之间,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5.学生自选一篇课外阅读文章,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6.结合课堂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制作一份关于“尊重知识产权,拒绝窃读”的海报,要求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具有倡导意义。
3.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初步掌握文章主旨、段落大意、人物形象等分析方法,但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尚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正处于成长阶段,对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逐渐形成,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窃读所获得的收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进行写作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
1.通过自主阅读,让学生感受窃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窃读记》-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设计,使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阅读的理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的认识不够深入。为此,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窃读记》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感悟作者林海音的写作意图,体会阅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掌握文本分析的方法,提高对文章主题、结构、修辞等方面的辨识与解读能力;3.增强语言表达与思维逻辑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目标紧密结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新教材要求下的学科教学奠定基础。
《窃读记》-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窃读记》-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教材第一单元《窃读记》展开。教学内容包括: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子的解析,作者林海音的写作背景及风格介绍,文章结构分析,以及窃读的意义与价值探讨。《窃读记》通过描绘主人公在书店窃读的情景,展现了求知欲望与对知识的尊重,旨在引导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窃读记》
教案名称:《窃读记》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林海音的《窃读记》,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散文的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情景模拟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散文中对知识渴望的描写,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追求的尊重。
教学重点:散文的叙事手法和情感变化。
散文中对阅读和知识渴望的深刻表达。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散文中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追求的积极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和写作表达个人对阅读和知识的感悟。
教学准备:《窃读记》课文文本及多媒体课件。
与阅读和学习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学习单,包括生字新词表、散文鉴赏练习题。
创作用的纸笔、情景模拟的道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情境创设:展示与阅读和学习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知识追求的联想。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和《窃读记》的创作背景,为理解散文内容做铺垫。
课文学习(20分钟)1.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学生跟读,体会散文的情感表达。
2. 生字新词学习:教师逐一解释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记录并记忆。
3. 散文鉴赏:分析散文的叙事手法、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
深入理解(15分钟)1. 情感讨论:学生观察阅读和学习的图片,讨论散文中的情感变化和对知识的渴望。
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散文的主题思想和对阅读的热爱,每组准备分享。
3. 情景模拟:学生尝试将散文中的关键场景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来。
拓展延伸(10分钟)1.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散文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手法,创作自己的短文或故事,表达对阅读或知识的感悟。
2. 情感体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对散文的情感体验,鼓励表达个人感悟。
课堂小结(5分钟)1. 要点回顾:总结《窃读记》的主要内容、叙事手法和情感表达。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散文中的精彩段落,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准备下节课的情景模拟展示。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1)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窃读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难点)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弄清生字以及意思把握不准的生词,对于句子中出现的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同学交流或者留到课堂解决,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一篇文章,找生读作者简介读得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窃读记》请同学把手拿起来,一起来写一写课题,引导书写识记窃字谁知道窃读是什么意思生:窃读就是偷偷地小心地不被别人发现的读师:那我在家里偷偷地、小心地读不给别人发现地读,算窃读吗生:不算生:窃读就是在公共场合,偷偷地读书,不给别人发现地读书。
师:在书中,作者在哪里读的呢?生:在书店里师:是的,林海音把自己在书店里读书,又不买书的经历写下来了,就是窃读那林海音在书中写了呢(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书要求:1、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遇到生字可以看看拼音,也可以问问同桌,还可以举手问老师2、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记下了一些什么?师:我发现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坐得端正,还拿笔生字会读了吗生:会了师:谁来读一下(出示句子)生:我踮着脚尖(读错了踮字)师:听出来了吗,有一个字读错了生:再读一遍师:请你读最后一句(共四句话中含有生字)带拼音的大家都会读,不带拼音,谁会读指名读师:读得好,没表示呀学生鼓掌好大家一起齐读这六个生字当中,我最担心这个字,惧字生:里面是三横,不是两横师:右边是个什么字呀,一起来写一下,示范写好,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上来,作者在文章中记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生:回答课文内容,其他学生相互补充。
生:还写了窃读时的兴奋师:也就是写出了当时的滋味(板书:滋味)毕竟是窃读,不是光明正大的,但是作者却用细腻的笔触把他写出来了,请大家赶快到文中去读一读,说说你品出了怎么样的滋味儿?(学生默读)师:好的,有感触的请举手示意我请同学们看屏幕,按上面的句式告诉你,你品出了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大胆举手发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随时点评……学生把自己的词写到黑板上师:让我们共同我们把这些词带到句子读一读生:“窃读的滋味是()的……”师:真是酸甜苦辣呀,但是有一种滋味特别让人揪心的生:是让人恐惧揪心的,师:为什么,你说一说生:害怕师:读一读这个词:恐惧,那小音在窃读的时候怕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谈自己的想法师:可能这些情况作者都遇到了,所以他感觉特别的恐惧因为恐惧,所以他在窃读的时候,有种种情形,请大家按这样的句式说话,从字里行间找一找。
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概括《窃读记》中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窃读”背后的深层含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文章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理解读书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窃读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体会“窃读”的意义。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窃读”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对于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文本内容相结合,形成深刻的阅读感悟。
教学资源•《窃读记》课文文本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包含时代背景介绍、相关图片、视频等)•课外阅读材料推荐(如其他关于读书经历的文章)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分享个人见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法:选取文中关键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教学过程要点细化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读书相关的故事或展示一组关于图书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出《窃读记》的学习。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心理分析:选取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段,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体会“窃读”的复杂情感。
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窃读记》教案
一、教学内容和背景,把握作者林海音的生平简介。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心情和环境的手法。
3.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如“窃读”、“贪婪”、“逃遁”等,并学会运用。
4.领悟作者在窃读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勇于面对困境的精神。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窃读记》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作者林海音的窃读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但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自己在解释修辞手法时,可能过于注重理论,导致部分学生难以消化。为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把握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领悟作者窃读时的心理活动,分析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类似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需详细解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如课文中“书本是知识的海洋,我在其中畅游”一句,通过比喻突出了知识的重要性和作者对知识的渴望。
5.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分析《窃读记》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窃读记》教案4篇
《窃读记》教案4篇《窃读记》教案篇1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⑴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⑵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2、尝试分段。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1、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窃读记》教案篇2扣题眼,顺势导入①查字游戏。
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②指名读字音、记字形、说窃在字典中的所有解释。
③师接着板书读,过渡: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初感知,整体把握①自由读课文。
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②指名答。
③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④指名答。
⑤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⑥齐读课题。
再读题,鼓励质疑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②质疑。
③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④师:古人云:学贵质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你们能提出这么多好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篇__。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窃读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重点)2、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3、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懂得对生活感恩。
(重点)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暑假里我们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林海音小时候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2、“窃读”是什么意思?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故事。
“窃读”意为“偷读”。
一部分(1—8段)叙述在紧邻“三阳春”的那家书店“窃读”的经历。
第二部分(9—14段)插叙“窃读”的起因以及经验。
第三部分(15—28段)叙述在另一家书店“窃读”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和支持。
三、课文解读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勾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句子,并且加以体会。
圈划:(1)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2、“窃读”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请在文中找到原句。
圈划: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四、分析人物1、“我”是怎样一个学生?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的。
圈划: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2、文章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书店老板”和“店员”这两个人?3、如何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五、深入探究1、作者在两次“窃读”中分别遭遇到了什么?把两次“窃读”的经历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2、怎样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六、布置作业有人评价本文的语言“细腻而灵动”,请圈划相关语句并分析。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4)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我国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学生齐答:喜欢。
师:那你们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老师来采访一下。
生答。
(3个左右)师:很好,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的确非常喜欢读书。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3、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课文的题目:1、窃读记。
齐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
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呢?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测字词。
课件出示: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腋下充足书柜饥饿惧怕哟贪婪屋檐一碗腿酸支撑皱眉饥肠辘辘(1)分组朗读词语,正确拼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的字形要注意?指名说,点击出示田字格生字:“惧”的右边里面是三横;“檐”的右边不要写成“广”;“酸”的左面部首里面不要漏一横,学生交流到的这些难写字可以书空一遍。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窃读记》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林海音。
本单元的主题是“四季美景”,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作者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的整个“窃读”经历,细腻地刻画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本文语言细腻生动,心理描写细腻真实,通过细腻的描写,把“窃读”的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作者在文中还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本文的主题深刻,通过“窃读”这一独特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3)学习本文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情感的写作手法。
(4)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分析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2)分析文中的动作、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3)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窃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理解文章结尾处“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窃读记
《窃读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窃读的乐趣。
2.学会通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
2.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窃读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窃读经历”。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三、拓展阅读1.教师推荐相关课外阅读篇目,如《小仓仓》、《童年》等。
2.学生自主阅读,分享阅读感受。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讨论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读书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重点)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难点)
【预习安排】
默读课文,做好批注
1、标注生字词。
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
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
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播放视频,激趣导入
用匡衡凿壁偷光的小视频导入。
匡衡的“偷光”读书和本文的“窃读”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林海音,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著名散文家。
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其代表作有《城南旧事》。
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这位伟大的女性在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
《窃读记》入选2001年版《中国当代散文名家名篇赏读》,并被选进多种教材。
三、动手释题
1. 查字游戏。
教师板书“窃”,引导学生查字典,看谁最快查到。
2.说出“窃”在字典里的解释。
“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四、整体感知
(一)小组合作,初解疑惑
1、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易错的字音、字形、字义。
2、小组结合工具书,及互助合作初步解决问题,并整理好解决不了的问题。
易错字词、字音、字义明确:煞有介事饥肠辘辘踉踉跄跄不可遏制威风凛凛
踮起脚暂时贪婪诅咒难堪
(二)梳理脉络,感知文本
1、想一想,作者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找一找,本文主要写了我窃读的哪些经历?
明确:①书店窃读,遭到驱赶
②几次窃读,酸甜苦辣
③帮助窃读,十分感激
3、谈一谈,读完本文后你的感受。
(自选角度,畅谈见解)
如:?
生1:作者为什么要偷偷地读书呢?
生2: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呢?
生3:作者采用这样的方法读书又是怎样的感受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生4:我觉得文中的“我”真是个能吃苦又好学的孩子,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5:我觉得作者把“我”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刻画的实在太生动了,只是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读懂这篇文章。
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问题的答案。
五、精读课文,思考写法
1、说一说,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明确:(1)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2)到顾客多的书店
(3)装作其它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2、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窃读的句子,并读一读吗?
生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
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生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生3: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生4: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的高兴的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生5: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
……
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
读书在我们看来是何等的简单,而文中的“我”却只能采用这样的方法,能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学生们交流心得,教师指名答。
)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你为什么把“我很快乐”读得重呢?
生:因为作者在“窃读”时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所以我着重强调了这句话。
师:明明是“偷偷摸摸”地读,也能感受到快乐吗?你是从课文哪句话读懂的?(学生答相关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急匆匆”“饥肠辘辘”“依依不舍”“最令人开心的就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等重点词句中感悟作者读书的快乐。
)
3、对于作者窃读的经历,读来让人感觉很生动,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小组合作交流意见)
明确:者得力于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例解:①心理描写:“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心理变化:担忧——安心——暗喜——快乐中含惧怕
写作目的:细致地表达作者窃读的滋味,表现作者在贫困中仍然设法阅读的精神。
②动作描写: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
写作目的:表现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同学们试着找到,并谈谈其作用。
小结:正是这种细致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六、合作探究,回归主题
1.作者“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阅读虽然辛苦,却收获了很多智慧。
我的内心是快乐的。
2.国文老师的话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吃饭是为了长身体,读书是为了长见识,一个人不但需要吃饭,更需要读书,和爱的宽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这是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作者认为精神的需求同物质的需求同样重要。
3.结合全篇内容,思考一下文中的窃读指的是什么?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4、学了本文,你觉得本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即可)
例如:虽家境贫寒但十分热爱读书,聪明,活泼,可爱……
总结:《窃读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去书店窃读,从书中得到了很大乐趣的事,
她常常光顾书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
藏在人群中或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
直到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书店的日光灯也亮起来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有
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跑几家书店。
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真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七、拓展延伸,畅谈启示
本文的主人公家境贫寒仍然坚持读书,结合你现在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并各记录下让你此时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不少于五句。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关于人物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尝试着仿写。
3.课外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八、板书设计
①书店窃读,遭到驱赶→羞惭
窃读记②几次窃读,酸甜苦辣→贪婪、全神贯注很快乐也很惧怕
③帮助窃读,十分感激→感激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