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城市景观设计
山地大都市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

山地大都市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一 、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重庆就是位于我国中部腹地最大的山地城市。
重庆都市区位于辖区西部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城市依山傍水,是我国著名的“山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都市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贯穿全境,两江环绕,山水相间,道路依山就势,自由伸展,建筑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受山体和水系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呈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形象呈现出鲜明的“山、水、城”交融一体、大气而磅礴的立体城市特色。
将高层建筑分类,产生两个制高点至2020年的建设面积安排,以自然的地理条件为准在新世纪,重庆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了将重庆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活力之都、魅力之城。
”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将发展到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820平方公里。
重庆因水而兴,因商而盛,两江滨江地区是新时期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特别是两江汇合口的“金三角”地区将建成面向西部地区和重庆市域的城市中心,同时也将成为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重要展示区。
为了塑造重庆城市中心的未来形象,重庆市先后完成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江北城城市设计、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
三面环水,一面通陆。
规划范围面积为9.47平方公里,岸线长约14.3公里。
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城市夜景渝中半岛是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典型代表,同时渝中半岛又是重庆城市发祥地和城市商贸和金融中心,但是随着近十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建筑物遮山挡水现象频繁出现。
传统城市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中自然山水与城市的和谐关系受到损伤,城市的很多特色和个性正在逐步丧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塑造重庆独特的城市形象,“显山露水”,体现“山城”、“江城”的个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山地·建筑·共生——与环境共生的山地建筑设计策略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建筑与装饰2023年4月下 41山地·建筑·共生——与环境共生的山地建筑设计策略陈谋朦 蒋涧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本土设计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摘 要 我国幅员辽阔,建筑场地有时或为山地。
山地建筑特点鲜明,对山地建筑设计的探讨实际上是对建筑与自然环境或城市空间关系的探讨。
山地建筑应与山地环境有机协调,减少对山地环境的破坏,同时尽可能通过设计手段回馈自然。
本文以建筑与环境共生的价值理念为基础,总结分析山地建筑设计策略,希望能为山地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山地建筑;建筑与环境协调;对自然的轻干预;建筑回馈自然;建筑与环境共生Mountain·Architecture·Symbiosis——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Strategy in Symbiosis with EnvironmentChen Mo-meng, Jiang Jian-nan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Group Local Design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37, ChinaAbstract China is a vast coun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sometimes mountainous. Mountain architecture ha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cussion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 is actually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r urban space. Mountain architecture should be organically coordinated with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reduce damage to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give back to nature through design means as much as possible. Based on the value concept of 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hoping to provide new thoughts for mountain architecture design.Key words mountain architecture; coordin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light intervention in nature; architecture gives back to nature; symbiosis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70%为山地,部分城市本身便是山地城市,如重庆、青岛等,这些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山地地形紧密相连。
山地建筑设计规范

结构分析:采用 先进的结构分析 软件对建筑结构 进行详细的分析 和计算,确保结 构的安全性和稳 定性。
施工监控:采用 施工监控技术对 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记录, 及时发现和解决 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和 安全。
山地建筑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05
节能设计措施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和构造,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利用地形和自然环境,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如利用自然通风、采光等。 考虑建筑物的能源系统优化,如采用节能电器、节能空调等。
空间布局
交通组织的合理规划
山地建筑应充分利 用地形特点,合理 规划交通组织,确 保人车分流、交通 流畅。
建筑出入口应设置 在不同标高,以方 便出入,避免陡坡 和长距离爬坡。
在建筑布局上应充 分考虑交通组织, 合理安排车行流线 和人行流线,避免 交叉和干扰。
山地建筑交通组织 应注重环保,采用 生态化设计,如设 置生态停车场、利 用地形建设地下车 库等。
在山地建筑的结 构设计中,应注 重建筑的整体性 和稳定性,避免 因地形复杂而导 致的结构不稳定。
针对不同的地震 烈度,应采取不 同的抗震措施, 确保建筑在地震 中的安全性能。
结构安全性的保障
基础设计:根据 地质勘察资料确 定合理的基础形 式,以提高建筑 物的稳定性。
结构选型:采用 适合山地环境的 结构形式,如框 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等,以提高 建筑物的抗震性 能。
保护生态环境
山地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 山地建筑应注重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山地度假区规划设计

上层滨水景观道
由于防洪堤设置需求高度约为1031 要比河道枯水期水面高约7-10米, 并且出现大面积河床外露
设计中考虑在主要交通节点数处设 置景观步道直接下到河床,形成上 下两层滨水景观道,让游客在不同季 节都能有滨水体验
3规划 方案 PLANNING 产品分布
特色酒店 文化商业 高端会所 主题客栈 特色酒吧
3规划 方案 PLANNING 交通/消防分析
隐形消防车道
人行流线
3规划 方案 PLANNING 文化体验空间
1 2
3 4
主题一:室外剧场 主题二:社交生活广场
3规划 方案 PLANNING 文化体验空间
各区域通过广场,缓坡,步道等空间散布于其中,在保证建筑地势起伏体现山地小镇风貌的基础上,尽量分 割高差,减少过高给人该来的不适感
3规划 方案 PLANNING 竖向分析(场地剖面示意)
1031
1032.5
1034-1036
1034
1037 1040-1045
吊层/高差处理
吊层/高差处理 多功能广场及架空停车空间 吊层/高差处理 院落酒店前广场
区域分析
本案区位
134KM
79.5KM
至绵阳
388KM
成都
至重庆
基地区位:
项目位于彭州市仙林谷国际山地度假区内,距成都市79.5KM,距绵阳134KM,距重庆388KM, 交通便利,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1项目 概况 BACKGROUND
区域分析
彭州市仙林谷国际山地度假区:
该度假区地处龙门山生态旅游风景区, 与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毗邻,拥有良 好的生态旅游资源。规划面积约11平方 公里,以休闲度假和山地运动为主,项 目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组团开发。而四大 组团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春夏秋组团, 主要是度假综合配套项目,包含休闲旅 游、商业购物、酒店住宿等业态。二是 冬组团,主要是滑雪场项目,包含滑雪 场和配套场馆、设施及配套商业等。
关于山地城市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探讨

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

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展开,通过关键词引入,探讨其历史、现状、实践探索及未来展望。
一、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关键词与主题山地城市景观学主要涉及山地城市及其周边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研究。
关键词包括景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关键词体现了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的多元性和综合性,涉及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
二、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历史与现状自20世纪初以来,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逐渐发展壮大。
国外学者在理论体系、方法论及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然而,国内的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相对滞后,主要集中在生态修复、风景名胜区规划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国内研究逐渐呈现出交叉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趋势。
三、山地城市景观学的实践探索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在生态修复方面,研究者运用生态学原理,采取多种工程措施,恢复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规划设计方面,研究者将山地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元素融入规划设计中,营造了优美的山地城市景观。
此外,一些研究者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GIS技术等方法,为山地城市景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结论与展望本文对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目前,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未来,该领域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完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山地城市景观形成与演变规律,建立健全山地城市景观学理论体系。
2.强化跨学科合作:促进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山地城市景观学研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3.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寻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
4.加强技术应用与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山地城市景观研究的效率和精准度。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

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城市市政公园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逐渐发展成为山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地公园项目的设计过程及设计重难点。
山地公园的设计与平地造园会有很大不同,城市周边近郊的山地多为低山地或丘陵,起伏变化不大,但与平地相比,在空间、气候、生态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环境景观特征。
关键词:市政项目、山地公园、一、城市山地公园含义城市山地公园,是指在城市公园基址范围内,山地占较大比重的公园,是传统园林的分支,以城市中心区周边的山地丘陵为依托,以绿化、生态功能为主的,结合景观、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开放式城市绿地,为周边的居民及全县人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
山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平地相比,其拥有变幻的地形、丰富的植被,在空间、生态、气候等方面形成鲜明的景观特征,具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游览观赏、休憩娱乐、远足郊游、运动健身、科普教育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二、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一)设计前期阶段1、项目立项确认并组成设计团队后,需认真研读该项目的合同、设计任务书、相关协议等,明确该项目设计要求及主要内容,并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2、进行第一轮提资,把所需的项目前期的资料列出来,以函件形式发给甲方,要求甲方提供,主要包括以下资料:(1)项目所在区域的最新的城市规划资料(2)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场地及周边范围的现状地形图(4)项目范围内及周边待建的市政道路、公共建筑、综合管网等的施工图资料。
3、根据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项目的场地情况、投资规模及项目的开发建设计划,了解项目全局概况。
4、深入研究甲方提供的项目资料,理清项目的基地与周边区域的关系,列出存在的疑问及问题。
5、组织主要设计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摸清项目现场的大体情况,拍摄现场照片。
内江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松山公园为例

I景观设计现代园艺2017年第8期内江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松山公园为例余欢(成都智和振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结合内江松山公园规划设计,通过介绍设计目标与理念、总体规划布局与设计构思以及各专项景观规划设计 等几方面内容,探讨内江城市山地公园营建的一些设计思路,以期为城市山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内江1城市山地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不同 学者的研究,其概念的界定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城市公园是 一种为公众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游憩生活环境,是 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 公众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城市文化传播和展示的 场所,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公众游憩、身心放松和锻炼 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2 内江市和松山公园概况分析内江西靠龙泉山脉,东靠华蓥山脉,地势平缓,浅丘平坝 相间,与南充、德阳、自贡的丘陵区构成川中丘陵。
内江东西 最大跨度121.5k m,南北最大跨度94.7k m,是典型的川中丘 陵地貌,平均海拔300~500m,河网发育差,土壤展现不足。
俩 母山海拔834m,是内江海拔最高点,也是流向沱江水系的清 溪河和流向岷江水系越溪河的分水岭。
内江市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受盆地和本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降 雨量丰富、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
冬暖夏热、雨量适中,平均温度15~28丈、最高气温可达41T:、最低气温-5.4T:、活 动积温5598T。
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总日照时数1100~1300h,无霜期达330d,全年有霜日数一般为4~8d。
内江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对成渝“双核”的综合互动能 力最强,具有接纳资源、发散能量、带动成长的最佳区位半 径。
在成都与重庆的关系上,内江是成渝交流中人流、物流的 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同时受到两城市辐射影响的重要节点。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城市道路交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山地城市这样的特殊地形下,传统的平面交通设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因此,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成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通过对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为今后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然后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优势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展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相关内容,同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标准,旨在强调其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分析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在山地城市中的优势和挑战,我们的目的是为城市规划者、设计师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总结了立体交叉设计的必要性和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山地城市立体交叉设计的实践应用和进一步完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推动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的进步作出贡献,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供帮助和支持。
2.正文2.1 立体交叉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立体交叉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立体结构和立体交通系统,将不同交通方式(如道路、轨道交通、步行道等)进行交叉连接,实现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其生态探析

山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及其生态探析在我国,城市根据地貌形态一般被分为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两大类型。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了国土面积的2/3以上,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属于山地城市。
因此,研究山地城市的道路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山地城市在建筑学上一般被认为是指城市选址并且修建在山城或丘陵的复杂地形之上的城市。
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组织、绿化空间、景观特征等都是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来组织和形成的,因此山地道路是山地城市中景观与功能兼备的科学,它不仅是构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而且是山地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也是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山地城市道路的设计特点1.道路空间的立体布局山地城市与平原城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上的差异最显著,这也是影响道路线路布局的重要因素。
山地城市在空间上表现为“水”“陆”“空”三种线路同时存在,“三维”立体效果很明显,而平原城市在城市布局上表现为城市以圈层结构分布,像“摊大饼”式的,一般以核心区为中心,并且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生态环境没有山地城市那样复杂,基础设施都四通八达,给人以视觉开阔、连续不断的效果,线路一般都表现为交通线路在平面上的延伸。
山地城市道路发展向“三维空间”发展,而平原城市向“二维空间”发展居多。
因此,山地城市道路线路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多彩。
由于交通工具多样化、地势起伏大、线路呈跳跃式发展,山地城市道路线路给人以立体景观的感觉。
2.道路与建筑的制约关系山城由于地形的制约,居民出行以步行和乘车为主,当坡度大于15%或地形高差较大时应考虑升降式交通工具。
在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火车站、轮船码头等人流集中且流量稳定的地方,最好设置自动扶梯。
坡度大于15%时,设上升自动扶梯,当坡度大于25%时设下行扶梯。
在交通主干道与客流量集中的地段,设置缆车或架空索道。
3.道路立体景观系统山地城市以立体交叉的道路交通组织为典型的集散形式,以其强烈的山地特色和现存旧式道路形态的多样性并存,反映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
山地水敏性城市设计——基于“城市、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理论的城市设计新思维

地 区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物种丰富,环境较脆弱。受到
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地区的水资源枯竭,山地生态系
统 出现了退化,导致许多生态规 划和设想都成为空谈。
l a n d s c a p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d e s i g n t h e o r y , i n t g r e a t e s mo u n t a i n r e s o u r c e ,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 e c o l o g i al c b u i l d i n g , a n d c r e a t e s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叫嘲 憎咖 C i t y ,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 a n d l a n d s c a p e d i s j u n ti c o n i s a m a j o r r e a s o n o f f a i l e d c i t y s c a p e d e s i g n . C h o n g q i n g Y u e l a i e c o l o g i c a l c
设计思路贯穿与落实是这些问题的核心。国内外大量的 山地城市规划研究 与实践都在尝试利 用各种理论和 方
法来解答这些问题,其中,对于山地资源当中的水资源
对雨洪控制利用的研究,对于更好地利用山地的气候资
( 2 ) 水 —_ ! 圭 E 态退化导致多样性难以保存。 山地
利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尝试将西方发 达 国家较为流行 的把水资源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水敏性
山地城市空间设计探索——以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城市设计为例余谦李茜楠王七林

山地城市空间设计探索 ——以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城市设计为例余谦李茜楠王七林发布时间:2023-06-30T12:45:42.89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8期作者:余谦李茜楠王七林[导读]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拆真建假、大拆大建”的现象十分普遍。
当前存在的城市特色、建筑文化的缺失,除了有决策机制、公众审美、文化思潮、设计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传统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间环节缺失、规划普及面不广等问题有关。
城市设计虽然不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但在目前多元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28摘要: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拆真建假、大拆大建”的现象十分普遍。
当前存在的城市特色、建筑文化的缺失,除了有决策机制、公众审美、文化思潮、设计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传统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间环节缺失、规划普及面不广等问题有关。
城市设计虽然不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但在目前多元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关键词:中国哈尼城;城市设计;要素控制;管理应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成为综合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城市设计对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建设的意义1.1城市功能地位提升,城市建设要求提高2014年4月1 日,红河州州委州政府在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加强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过程中,做好“一城十景百村二十万亩”的工作,重点建设绿春中国哈尼城。
山地建筑设计的探讨

山地建筑设计的探讨一、前言山地建筑设计是一个以人类的山地建筑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中,我们要因地制宜,运用合适的设计理念,在山地建筑中规划出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极富特色的形态特征的建筑。
二、山地建筑设计的必要性1、提高资源利用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不够,或者土地遭受污染,将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当前,我国人口在不断地快速增长,而耕地资源却在日益的减少,这就促使这二者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也就显现出平原耕地的珍贵性,对此,合理开发并利用土地、对每一寸耕地进行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且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因此,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开发山地建筑则可以应用更多的山地资源、节约空间,也就得到了多数国家以及城市的应用。
2、为了获取资源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一直依赖于自然资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开采以满足人类对各种资源产生的需求和依赖。
由于70%的地球面积是山地,而且山地都是由于地壳剧烈运动形成的,很多地下资源都蕴含于山体之中,为了获取资源,人们也不得不向山地开发。
3、为了回归自然在现代生活中,城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
城市给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人们又承受着紧张、烦躁的心理压力。
在城市中长期的生活会使人们更加渴望自然,渴望宁静,渴望新鲜的空气,渴望清澈的流水。
而科技的初衷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而不是冷冰冰的没有人情味。
古人讲“近山而志高,临水而聪慧”。
为了更接近自然,植被好、具有自然形态的山地地形渐渐的受到人们的青睐,山地住宅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
人们住在山地建筑物中,会油然而生的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它不但能够为人们减轻心理的压力与痛苦,使人们重拾信心,也能攀登高山强健体魄。
同时人们对山野的喜爱源自于人们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是回归自然心态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最经典的建筑作品就是坐落在幽静的山谷中,横跨小溪跌水,溶于自然风光之中的美国建筑师赖特的“流水别墅。
城市山地建筑景观设计研究——鲸山花园景观规划设计

城 市 山地建筑景观设计研 究
— —
鲸 山花 园景观 规 划 设 计
郭莉
深圳市憧景园林景观有 限公司
5 1 8 0 4 9
摘要: 随 着社 会 的进 步, 生 活水平 、 文化 层 次 以及 生态 环境 意 识 的提 高 , 人们 与 自然 接 触 的渴 望越 来越 强 烈 , 自然环 境 优越 的 山 地 正逐 渐成 为现 代 都市 居住 区的首选 。 山地 居住 区由于 其 独特 的地 理 环境 特 征, 虽然 与平 地相 比有较 大 的建设 难 度, 但 在 景观 营造
爬 坡别 墅 景观 区 : 爬 坡 别 墅位 于 小 区的 中 间部 位 , 同时 衔 接 2 5 米 与4 5 米 两 个地 形平 面的标 高 下 , 宛 如泉 水从鲸 山上流 下 , 我们 为 此块 建筑 又取 名 为“ 流水 别 墅 ” 。流水 别 墅 的
通过 一个 案例 来 阐述 景观 在 山地住 宅 中的运 用 。
步 的感觉 。 此处 高 差很 大 , 设计 中 考虑无 障 碍的需 要 , 在 南 入 口设 计 观光 电梯 解决 无 障碍 的需求 。 用 钢桥 连接 电梯 及 小区 , 既轻便 又美 观 。 在南 人 口进人 小 区 的对 景上 , 我们 结 合原 始 的 地形 , 打造 了一个 充 满 季相 变 化 的 山体 生态 跌 水景 观 。自然 的 山体 , 层林 尽染 的植 物 , 潺 潺 的流水 无不 让 人感觉 到 身处 大 自
上却体现 出生态敏感性、 生物多样性和视角多变性等基地特质, 运用得 当, 将会呈现一道独特的山地景观。
关 键词 : 山地 居住 区, 生态 , 景 观 深 圳土 地形 态 大部分 为 低 山、 平 缓 台地 和阶 地丘 陵 。 西部 为 滨海 平原 , 为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法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法[摘要]山地城市是山地人文过程与山地自然过程的时空耦合,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经济一社会复合立体城市空间。
因此,研究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山地城市景观设计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山地城市;景观;空间;生态1山地城市空间特点所谓“景观”,从字面上理解,是人对以自然环境为主的客观世界所表现的形象信息产生的一种实在感受或某种联想与情感。
强调的是人们对所处地域环境的整体认知和定位。
那么,要掌握山地城市的景观设计特点必须从分析城市空间的特征人手。
1.1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集中是城市文明和效率的本质,但是由于山地城市选址并修建于山坡和丘陵的复杂地形之上,它不可能像平原城市那样采用整体式结构,形成大面积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形态多以分散式、组团或带状分布,组团间以道路相连,具有相对独立性。
比如著名的山城重庆,坐落于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的丘陵地带、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市中心建在以枇杷山、鹅岭为主体的“半岛”上,城市周围众山环抱、山峦叠嶂,建成区分布在山丘纵横,相对高差约两百米的两江台地上。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
”此外,市区沿江绵延45公里左右。
“山”与“江”把城市自然分割成几部分使城市呈分散布局形态,形成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
1.2线性空间多样化正是由于许多大中型规模的山地城镇往往自然发展成为分片、多组团的状态,组团间以道路和桥梁相连。
这使得线性空间在城市形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平原城市中,不存在地形高差的限制,线性空间较为规整、均匀、有序。
而在山地城市中,线性空间往往是顺应山势的起伏,表现为一种更加灵活的自由曲线形式。
同时,由于各用地之间存在高差,山地城市往往通过竖向连接形成有效交通,重庆上、下半城之间的人行梯道系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因此线性空间在山地城市中不仅担负着交通这一功能,还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元素。
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

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作者:陆春竹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0期摘要院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有着明显的提高。
因此,城镇山地园林景观已经逐渐纳入人们的视线,由于受到特殊地型的影响,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园林景观格外引人注意,同时也离不开设计者的规划与设计。
介绍了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分析城镇山地园林景观的构成,进一步探讨城镇山地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院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城市山地园林景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形地貌,有山顶、有缓坡、有谷地,浑然天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但土质结构也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通常缓坡或谷地的土质较好,适合绿色植被的生长,而山顶等较高位置的土质则受到风化与侵蚀的影响而比较贫瘠,普通植物不容易在这种环境下生长。
因此,在城市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到土质结构的变化,选择相应的适宜树种进行栽植,同时结合其他环境因素,采用现代化设计手段,促进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能够长足、稳定发展。
1 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1.1 保护性原则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生物、植物的保护,尤其是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树种要重点保护,在设计中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树种之间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要结合山地园林景观土质的特点,选择相适应的植物加以引进和栽植。
同时,在种植绿地时,要保护原有的野生花草,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1.2 合理性原则山地园林景观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以生态平衡为基底,在设计上要协调绿化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同时,在设计中要合理搭配植物种类,使植物之间和谐共存,形成合理的复层群落结构,植物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避免把相克的树种栽植在一起,比如落叶松与云杉就不相适应,容易出现病虫灾害。
1.3 统一性原则城镇山地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到每个景观区域之间的联系,使每个景区都能形成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的紧密关系。
土地设计包括山地

土地设计包括山地山地是指地势高峻、地形陡峭的地区,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
它们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山地的设计,包括山地景观设计、山地农业设计和山地城市设计。
一、山地景观设计山地景观设计是将山地地貌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在山地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山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以保护和改善山地生态系统。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来保护山地的土壤和水资源。
例如,在山地的上部种植乔木和灌木,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其次,我们可以根据山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设计合适的路径和道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和观赏山地景色。
此外,山地景观设计还应考虑到人类的需求,例如设置合适的休闲娱乐设施和观景点,以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二、山地农业设计山地农业设计是在山地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
由于山地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水资源有限等特点,山地农业设计需要特别注意土壤保护和水资源利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梯田种植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梯田种植可以利用山地的地形特点,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农业技术手段,如精准灌溉和有机肥料的使用,来提高山地农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肥力。
此外,山地农业设计还应注重保护山地生态系统,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山地城市设计山地城市设计是在山地地区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
在山地城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山地地形和地质条件,以确保城市的稳定和安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城市的主要建设区域布置在山地的平缓地带,避免建设在地势陡峭的区域。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山地的自然资源,如水力资源和风力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山地城市设计还应注重生态保护,保留山地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山地设计涵盖了山地景观设计、山地农业设计和山地城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探析
摘要:通过分析山地城市景观空间的特点和设计理念,文章对山地城市景观意向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挖掘出符合现代生活的自然
和人工空间景观特质,以便塑造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山地城市聚落。
关键词:山地城市,景观,理念,空间
山地城市地形的特殊性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数量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以上。
在山地环境中,地形地貌、山势走向、水体等重要的自然因素对选址和空间肌理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山地城市的坡地地形是山地城市景观形态有别于平原地形城市景观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如坡、坎、梯等。
作为山地居中最具地域特征的视觉景观要素,地形、建筑、景观小品、水体、植物等因素的合理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因素又因其在山地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以及本身用地功能与设施不同,而进一步演化出了更加多样的人工与自然相融合的景观形态。
山地城市景观的空间布局特点
1.城市以多中心组团形式发展为主
山地城市由于受自然地形的限制,整个城市向内凝聚,使得山地城市的形象元素得以集中体现,,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形态多以分散式、组团或带状分布。
组团间以道路相连,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外在形象也较之平原城市更为迷人。
比如著名的山
城重庆,坐落于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的丘陵地带、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
“山”与“江”把城市自然分割成几部分,使城市呈分散布局形态,形成有机松散分片集中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
多层次景观综合布局
正是由于许多大中型规模的山地城市往往自然发展成为分片、多组团的状态,组团间以道路和桥梁相连,这使得空间的层次性更为丰富。
相对于平原城市,山地地貌环境的多变性、差异性以及地方文化的丰富性。
山水地形对城市空间艺术面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由于城内外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使人产生强烈的自然意识,并且由于地形的变化,空间内每一点的移动都处在三度空间的变化之中。
从各种角度领略城市的风光,山可成为城市的天然背景,江河可成为城市的带状景观。
借助于地形布置城市,可获得城市与建筑总轮廓的多景象、多层次的全景。
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1.“虚实结合、巧于因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子《道德经》)。
道家的哲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虚无”是最有活力的部分。
道家认为不要被存在的瞬间的或局部的状态所蒙蔽,而应注意看不见、摸不到但注定要出现的东西。
正因如此,在山地城市景观空间布局中,把建筑艺术形式巧妙地置于自然空间之中,让已有的各种自然山水的属性去改变、丰富建筑的形式。
得体、合宜的建筑构图布局手段总是有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建筑巧于因借,
由自然界提供出无穷无尽之变化。
2. “天人合一、融于自然”。
借入的自然环境不仅是建筑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与人发生交流的有生命的物体。
山地景观的空间与封闭的内向的平原城市的建筑空间不同,它是一个开放的景观空间系统。
它通过精心的空间布局、含蓄的建筑体量与广阔的山水环境互为补充依托,交相掩映,或借或隐,把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让审美主体在自然与人工构筑物相间的趣味布局中体会宇宙人生。
3.“化整为零、彰显个性”。
中国传统山地建筑多提倡“小、散、隐”的布局方式,构建了亲切宜人的尺度。
在现代山地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师也遵循“小、散、隐”原则,将建筑“化整为零”,提出“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建筑层数宜高不宜低、建筑布局宜疏不宜密”。
山地城市景观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一方面,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城市形态的趋同和城市特色的丧失;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在开发热潮中被破坏和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新建筑,城市景观因此变得越来越缺乏特色。
另一方面,高强度的旧城改造和开发也严重破坏了优美城市景观赖以存在的城市环境条件。
山地城市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出现问题的特殊性。
景观设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建筑控制失调,破坏景观层次
建筑是构成山地城市景观元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山地城市景观的质量。
根据“图底理论”,互为图底关系的建筑和坡体一方在视觉比例中占有支配性地位方可达到稳定而有序的视觉画面。
画面投影比例接近则会出现杂乱松散、不成章法的感觉。
山地背景中传统民居以图底特征处于街巷空间之中,同时民居又具有背景作用与山体融为一体,点缀或强化了山体自然景观。
但现代建筑体量庞大,构图独立性强,自成为一个具有组织中心的视觉形象。
每幢建筑各有个性特点,而建筑与建筑之间却争雄独立,缺乏照应关系和结构“串联性”,无法组成整体,导致总体混乱。
1.2肆意开挖与回填,破坏生态系统
在现代山地城市中,因人口急剧增长和城市功能拓展所带来的城市用地紧张状况日益严重,建设可用地的不断减少以及严格的规划管理措施,使得建筑选址成为奢望。
很多山地建筑为了获得一定的基底建造面积,往往采用大开挖、高堡坎方式来平整场地,这种方式既造价昂贵又破坏环境。
大规模的场地平整和开挖,不但破坏了山地自然景观形态,而且会造成开发区域内山地生态循环系统的破坏,从而埋下事故隐患。
问题解决途径
2.1 尊重自然环境——结合地方气候特征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山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主要措施是对山体进行保护,限制开挖山体,加强植被建设。
气候因素是特
定地域范围内景观设计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并在树种选择时充分考虑到季相的变化,营造山地城市丰富的景观色彩。
对裸露山体部分进行植被恢复,使山体景观完整。
在进行住宅建设时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地形,按照等高线进行住宅建设,以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
不同地域之间气候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到环境小品的设计。
例如:重庆气候炎热多雨,建筑小品在选型上就必须考虑到既要通风又要遮光、防雨的要求,造型宜通透、轻巧。
2.2整体性设计——统一风格
将建筑和周围的山体水系进行整体性设计,使之能够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整体性是山地城市景观设计取得协调的重要特征,其视觉形象的各元素共同处于一种稳定而有机的系统之中。
单纯追求其单体的完美是不够的,还要充分考虑到与环境的融合。
在布置建筑及景观小品时,应该注重与小区总体风格的协调,从全局出发,兼顾整体。
不仅在功能上要合宜互补,形式风格上也要统一。
不论从空间尺度,还是从形象、材料、色彩等方面,都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如果不将建筑和周边的环境进行整体设计,那么人在高处欣赏整体风貌时,景观视廊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山地城镇景观的整体效果。
结语
在城市化迅速推进的今天,我国众多的山地城镇正面临着人稠
地紧、环境恶化、特色丧失的诸多问题,城镇建设的活动似乎要以
最快的速度抹去山地城镇天赋的自然潜质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此我们进行山地城镇的景观规划不仅要注重城市的外在表现,而且更应立足于山地自然与人文生态环境的分析,通过了解进而尊重,结
合现代科学技术,建立一整套适宜于山地城镇的景观规划理论和方法,促成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协调持续发展。
山地城镇景观的营造还需要从各角度仔细推敲,尤其是俯瞰视角,注重建筑景观的营造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把握整体性和风格一致性等技术要点,同时在山地城镇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人们视点变化所引起的景观视域变化的特点,以营造丰富多彩而又富于地方特色的山地景观。
作者简介:张三强(1986- ),男,河北人,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艺术方向研究。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张继刚.山地城市景观形态特色浅析[j].规划师, 2007, 10: 93-94
[3]蔡云楠.重庆山城传统景观的研究[j]. 华中建筑, 2000
[4]诺伯特·舒尔茨.场所精神——关于建筑的现象学〔j〕.世界建筑, 1986, (6): 16-20.
[5]董雅文.城市景观生态[m].商务印书馆,1993
[6]郭红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 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