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2013最终)讲述

合集下载

石油工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

石油工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

石油工人述职报告石油工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收获颇丰,将过去的成绩汇集成一份述职报告吧。

好的述职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油工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油工人述职报告1一、立足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为保持采油一矿原油超产稳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4年在采油一矿任地质组长。

地质作为开发的龙头,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积极组织开展了各项地质研究与生产运行及各项开发指标的控制,采油一矿的各项地质工作水平一直保持在采油厂前列。

同时,工作过程中非常注重运用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如94年与石油大学合作对西区开展了《非均质研究》工作,为西区各项上产措施的提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为保证原油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狠打聪明措施,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每月提出各类有效上产措施30余项。

勤于总结,善于总结,在总结中寻找探索油田生产的规律,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在95年采油厂春季和上半年采油厂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发言均获得了2等奖的好成绩。

94年6月至95年8月担任起了采油一矿生产办副主任的职务,在抓好地质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协调运行好生产、狠抓生产管理。

同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油田生产、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深入现场施工一线,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成为了领导指挥生产的先行官,在为一矿的原油上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立足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大力推广应用注聚驱三次采油技术,为采油厂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5年8月,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地质研究所任三次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三次采油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

由于聚合物驱是一项高新技术,采油厂正处于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阶段,国内外可借鉴的现场试验不多,试验为常规井网污水注入,加之孤岛油田处于特高含水后期开发,油稠、高温、高盐,聚合物试验的条件较苛刻,工作难度非常大,注入管理、开发规律的认识等等国内外更无可借鉴资料,一切工作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3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

1-3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

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石油天然气钻井地质综合录井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油气钻井地质录井时主要工序的基本技术、工序及资料采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TDC-VIGILANCE型联机综合录井仪,对石油天然气探井进行钻井地质综合录井。

使用其它型号综合录井仪进行石油天然气探井钻井地质综合录井,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

2 录井项目应录取5类资产、31条记录曲线、3种样品及有关数据资料(除常规地质录井录取的数据资料外)33项。

2.1 5类资料2.1.1 地质录井(岩屑、岩心等)类;2.1.2 气测井类;2.1.3 钻井液录井类;2.1.4 钻井工程录井类;2.1.5 地层压力录井类;2.2 31条记录曲线2.2.1 钻时,min/m(钻速m,/h);2.2.2 甲烷(C1)含量,%;2.2.3 甲烷(C2)含量,%;2.2.4 甲烷(C3)含量,%;2.2.5 甲烷(iC4)含量,%;2.2.6 甲烷(nC4)含量,%;2.2.7 气体全量;%2.2.8 二氧化碳含量;%2.2.9 硫化氢,ml/m3(ppm);2.2.10 1号罐钻井液量,m3;2.2.11 2号罐钻井液量,m3;2.2.12 3号罐钻井液量,m3;2.2.13 4号罐钻井液量,m3;2.2.14 钻井液总量,m3;2.2.15 进口钻井液电阻率,Ω·m(电导率S/m);2.2.16 出口钻井液电阻率,Ω·m(电导率S/m);2.2.17 进口钻井液温度,℃;2.2.18 出口钻井液温度,℃;2.2.19 进口钻井液密度,g/cm3;2.2.20 出口钻井液密度,g/cm3;2.2.21 出口钻井液密度,g/cm3;2.2.22 大钩载荷(悬重和钻重),KN;2.2.23 钻压,KN;2.2.24 转盘转速,r/min;2.2.25 转盘扭矩,N·m;2.2.26 1号泵冲速,冲/min;2.2.27 2号(或3号)泵冲速,冲/min;2.2.28 立管压力,Mpa;2.2.29 套管压力,Mpa;2.2.30 色谱流出曲线(气体组分),%;2.2.31 岩屑碳酸岩含量,%;2.3 3种样品2.3.1 岩屑样品2.3.1.1 岩屑描述样品;2.3.1.2 荧光分析样品;2.3.1.3 碳酸盐岩分析样品;2.3.1.4 泥(页)岩密度测试样品;2.3.2 岩心样品2.3.2.1 钻井取心分析化验样品;2.3.2.2 井壁取心样品;2.3.3 钻井液样品2.3.3.1 气体基值钻井液样品;2.3.3.2 气测异常井段钻井液样品;2.3.3.3 地质循环钻井液样品;2.3.3.4 罐装钻井液样品。

《石油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百色盆地田东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石油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百色盆地田东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样板百色盆地田东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In June 2014选题:百色盆地田东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指导老师:组长:成员:内容提要:百色盆地位于广西西南部的百色、田阳、田东等县辖区境内,属新生代内陆断陷盆地,可划分为五个二级构造单元,即田东凹陷、那百凸起、田阳凹陷、四塘凸起和百色凹陷,本次报告主要分析田东凹陷的油气藏形成条件,报告题目为《百色盆地田东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主要从1、田东凹陷的区域地质概况;2、油源条件分析;3、生储盖组合分析;4、圈闭有效性分;5、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分析等五个方面对田东凹陷逐步深入的认识与分析。

目录纲要:目录纲要: ................................................................................................................................................................... - 2 -1区域地质概况 ............................................................................................................................................................ - 3 -1.1地质概况 ............................................................................................................................................. - 3 -1.2地层发育 ............................................................................................................................................. - 3 -1.3构造背景 ............................................................................................................................................. - 5 -1.4构造演化 ............................................................................................................................................. - 5 -2油源条件分析 ............................................................................................................................................................ - 7 -2.1生油层、生油坳陷及其评价 ............................................................................................................. - 7 -2.2生油期的确定 ................................................................................................................................... - 14 -3生储盖组合分析 ...................................................................................................................................................... - 17 -3.1储层的分布及特征 ........................................................................................................................... - 17 -3.2油气运移输导网络分析 ................................................................................................................... - 19 -3.3生储盖组合评价 ............................................................................................................................... - 24 -4圈闭有效性分析 ...................................................................................................................................................... - 25 -4.1圈闭与盆地 ....................................................................................................................................... - 25 -4.2盆地演化阶段与圈闭形成 ............................................................................................................... - 26 -4.3油气分布与油气藏分布 ................................................................................................................... - 29 -4.4油气运聚规律与制约分析 ............................................................................................................... - 30 -5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评价 ...................................................................................................................................... - 30 -5.1成藏条件综述 ................................................................................................................................... - 30 -5.2油气分布规律及有利目标区预测 ................................................................................................... - 31 -参考文献: ................................................................................................................................................................. - 32 -1区域地质概况1.1地质概况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百色、田阳、田东等县辖区境内(图1-1),分布在东经106°34′~107°21′和北纬23°23′~23°47′之间。

油藏描述大作业

油藏描述大作业

油藏描述第一部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油藏描述,简称RDS技术服务(Reservoir Description Service),它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以至预测。

油藏描述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和试油试采等信息,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油藏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及评价的一项综合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油藏描述的最终成果是建立反映油藏圈闭几何形态及其边界条件、储集特征和渗流特征、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的三维或四维油藏地质模型。

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由于研究任务不同,资料信息类别及占有程度不同,所研究的内容及最终成果也各有所异。

一、勘探阶段油藏描述技术:勘探阶段油藏描述是指从圈闭预探获得工业性油气流到探明储量过程中所进行的综合性油藏勘探和评价。

具体可包括勘探早期阶段及油藏勘探评价阶段。

进行下列内容的描述与表征:(1)地层格架(模型)。

建立地层层序及综合剖面,划分生、储、盖组合,确定含油层系。

(2)构造格架(模型)。

确定圈闭类型及高点、主断层、断裂系统的分布及性质、圈闭面积及闭合高度。

(3)储层格架(模型)。

储集体类型及分布、储集岩岩性及厚度、储集物性参数变化趋势及规律。

(4)地化格架(模型)。

烃源岩性质及分布、油藏类型及流体性质、流体分布及含油气面积。

最终建立研究区油藏的概念模型,计算未开发探明储量。

选择先导开发实验区为开发方案准备必要的基础。

该阶段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是描述油气藏的形态和规模,揭示油气藏内部结构和油气分布状况,准确确定油藏概念模型,指导勘探部署,提高勘探程度,以尽可能少的探井控制和探明更多的油气地质储量,并为开发可行性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具体内容为:(1)圈闭描述:层位标定,编制油组(或油气层)顶面圈闭形态图,圈闭特征描述与圈闭发育史分析,圈闭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根据地震、地质、测井、测试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圈闭和断层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构造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构造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构造地质学性质:必修
总学时:64学时讲课:40学时实习:24 其它
授课班级:100101E003-01班学生人数:30
任课教师:漆家福(教授)助教:陈石(副教授)
所在院(系、部):地球科学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构造地质学(第二版)作者:朱志澄等
构造地质学作者:漆家福等
出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上课地点:逸夫楼-108#;
实习课程地点:地质楼构造地质学实验室;考试:闭卷统一考试,时间另行安排。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选课须知及选课手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选课须知及选课手册

2周
230
地质11-10转专业班,地质121班,地质12-2班,地质12-3班, 地质12-4班 学院统一安排 ,地质12-5班转专业,地质12创 新班,地质12卓越班 勘查12-1班,勘查12-2班,勘查 12-3班,勘查12-4班 勘查12-5班留学生班
7月1日-10日
6 地学院
100101P002 02 普通地质实习
40化工学院 100306P005 01 企业生产实习(轮岗) 必修
3
30
学院统一安排
过程10-4班卓越班
41化工学院 100306P006 01 企业生产实习(定岗) 必修 42化工学院 100307P001 01 43化工学院 100307P002 01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水 必修 泵和泵站的设计
50机械学院 100408P005 01 计算机辅助绘图
必修


1
20
126
6月30日至7月4日
第4页;共8页
教务处
2013年6月9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2至2013学年短学期(夏季)本科生开课一览
序 开课院系 课程号 号 课序号 课程名 课程 属性 上课 教师 学分 学时 课容量 上课地点 主修班级 备注 选课限制 说明
8.13-8.23
30化工学院 100305P005 01 炼厂认识实习
朱建华、曹 睿 必修 徐 建、刘梦溪
2
20
179
8.23-8.30
31化工学院 100305P006 01 化工厂生产实习
必修 谭华平、孙学文
4
4周
151
8.16-8.27
32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3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4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5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6化工学院 100305P009 0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最新(完美版)石油地质考试辅导笔记(柳广弟)

最新(完美版)石油地质考试辅导笔记(柳广弟)

主讲老师:柳广弟考试类型:1、名词解释3×10=30分2、填空题1×30=30分3、问答题10×5=50分4、综合分析20×2=40分(一道论述,一道实例分析)第一章大概看一下第二章第一节不用看生油门限、生油窗液态石油生成的主要阶段要写上两句深度和成熟度的,不要写的太少名词解释要注意(概念)干酪根热降解生烃基本理论1.什么是干酪根(概念)(三种类型及每种特点:①元素组成;②结构;③物质来源;④生油潜力大小)2.生烃动力?(了解与环境的关系、温度、压力的关系)3.生烃过程和阶段性?4.油气演化的四个阶段?(1)名称?(2)每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包括:①R0的界限;②每一阶段的机理作用;③每一阶段产物和特点)第五节天然气成因类型分几类?(无机成因气,生物成因气,煤型气,油型气)四种类型的基本特点?(1、组成;2、碳同位素特征)举例:判别四种气的特征生物成因气——1甲烷含量高;2富含轻的碳的同位素无机成因气——1甲烷含量低;2富含重的碳的同位素煤型气及油型气介于多少之间,煤重油轻等以及用成熟度关系说明(一定要记清四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的甲烷碳同位素是千分之几,数值要记清)第六节各种生油岩有什么特征?了解一下各种环境?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1、丰度了解一下各个指标概念,尤其在P87表2—152、类型3、成熟度第三章第一节各种概念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相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第二节、第三节影响储集层物性,发育程度受那些影响?1碎屑岩储集岩?(1)原始沉积相,如三角洲相大于河流相(2)成岩作用影响,如随深度增加,物性变差(3)改造作用,如造成孔隙度变差胶结充填重结晶,次生孔隙2碳酸盐岩储集岩石(1)原始沉积相(2)成岩作用,如溶蚀孔隙,裂缝等第四节不用看第五节区域盖层、局部盖层盖层的三种封闭机理?P120第四章概念初次运移、二次运移第一节了解运移的在不同阶段的相态第二节初次运移的途径?油气初次运移的四种模式?(包括相态,动力,通道和过程)P140 二次运移?1通道P147?(输导体系)2方向中P148?包括(1)方向受那些地质因素控制(包括①区域构造;②受优势运移通道控制;③受水动力条件控制)(2)用什么方法研究(包括①地质方法,地势高低对其影响,利于由低到高;②地化方法,动用地化指标定油气运移路径;③流体势)第四节概念——流体势?流体势包含油气运移主要问题:1重力2压力毛细管力怎么用流体势研究运移方法?P155可以出图题判别:1沿着流体势的负方向2低势闭合空间第五章第一节概念——圈闭(不要太简单,要写上包括圈闭的二要素之类的)油气藏第二节(((这是本书的重点,几乎全要看的,用点心思全背下来得了)))P161油气成藏要素P163油气富集条件P167生储盖组合类型,不同类型对油气的影响P170有效圈闭第三节了解一下第四节油藏再形成其中有两点看看P182第五节P189流体包裹体P187饱和压力第六章基本概念P199地层压力静岩压力静水压力压力系数压力梯度异常高压异常低压流体封存箱气态水合物凝析气藏临界压力P220形成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P222)第七章主要考油气藏的类型,P229的表7—1要懂,各个分类的大类,类都要知道,至于亚类要知道背斜,岩性和断层的亚类,(断层的亚类书中太多,可只写两种断层和断鼻)了解一下滚动背斜的特点和分布P237:如:1位于同生断层的下盘,高点位移,从浅到深,轨迹与产生的断层面平行2串珠状分布断层的封闭性?P239第八章概念: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油气系统:P286定义书上不准确,以下为准由一个有效烃源岩以及由该烃源岩生成的所有油气组成的一个自然流体系统,其中包含形成油气藏必须的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底水油藏开发中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分析

底水油藏开发中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分析

239在南海东部深度开发的油田中,油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构造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非自然状态下的油水分布的复杂性,均对水平段地质导向效率和油藏控水可持续开发的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油田开发实践证实,基于常规技术的地质导向技术在油藏随钻描述和指导水平井精确导向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该复杂底水油藏精细开发的要求,据此引进了新的技术和思路。

针对P油藏精细开发过程中的难点和风险,详细阐述PeriScope Edge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在该油藏调整井项目中精细开发的作用,并将通过实例展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南海东部深度开发的底水油藏的可持续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1 底水油藏开发目标及难点P油藏储层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粗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平均孔隙度28.5%,油层平均渗透率3644mD,总体上属于高孔、特高渗储层。

基于底水驱动,有效含油高度4.5~5m。

该油田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油藏P为未动用底水油藏,含油范围内夹层发育不规则,挡水效果有限,存在上水较快的风险。

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油田采收率,需要采取合适的钻完井措施来抑制底水的锥进。

据此,需要控制水平调整井轨迹在油层的顶部,尽量远离油水界面,并采用控水完井工艺,延缓底水锥进,以期高效开发油层中的剩余油。

该油藏中,随钻追层的地质导向效率主要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油水分布的复杂性以及构造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有效的产油层段和产油高度方面来影响水平井生产动态。

因此,需要准确的随钻定量刻画井眼附近的储层特征(储层顶面位置和倾角、夹层发育特征和油水界面位置等),才能定量的、策略性的控制轨迹靠顶追踪优质油层,实现远离油水界面的开发要求,并结合控水完井工艺,最终优化底水油藏的精细开发效果。

2 基于超高清油藏描绘技术的地质导向技术针对P油藏水平井地质导向目标和难点,必须在实时油藏描述的精度和轨迹控制的准度两个方面取得突破。

当前业界常用的技术为随钻地层边底水油藏开发中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分析孙琳钧中海石油 ( 中国 ) 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摘要: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地质导向效率主要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油水分布的复杂性以及构造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中石油18春《油矿地质学》第一二三阶段在线作业(全100分)

中石油18春《油矿地质学》第一二三阶段在线作业(全100分)

【石油大学】油矿地质学-第一阶段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1.(2.5分)从海平面至井筒中某一测点的垂直深度A、垂直深度B、补心高度C、海拔深度D、测量深度正确答案:C第2题,2.(2.5分)宝1井的井别类型A、预探井B、开发井C、评价井D、海上开发井E、开发检查井正确答案:A第3题,3.(2.5分)钻井平台至地面的高度为A、海拔高度B、补心高度C、补心海拔D、垂直深度正确答案:B第4题,4.(2.5分)从井口沿井轨迹至井底或者某一测点的井眼实际长度A、测量深度B、垂直深度C、海拔深度D、补心高度正确答案:A第5题,5.(2.5分)港28-4井的井别类型A、开发检查井B、评价井C、开发井D、预探井E、海上开发井正确答案:C第6题,6.(2.5分)从井口到井筒中某一测点的垂直深度A、垂直深度B、测量深度C、补心高度D、海拔深度正确答案:A第7题,7.(2.5分)渤108井的井别类型A、预探井B、海上开发井C、开发井D、评价井E、开发检查井正确答案:A第8题,8.(2.5分)钻井平台至海平面的高度为A、垂直深度B、补心海拔C、海拔高度D、补心高度正确答案:B第9题,9.(2.5分)从标志层开始,从取心井段顶部依次向下将岩性与电性吻合称为A、岩心归位B、岩心位置的绘制C、井壁取心D、乱心处理正确答案:A第10题,10.(2.5分)QHD32-6-D-12井的井别类型A、开发井B、预探井C、海上开发井D、开发检查井E、评价井正确答案:C第11题,11.(2.5分)岩心分析中的相标志A、岩石颜色B、岩石类型C、颗粒结构D、沉积构造E、沉积韵律和砂体厚度正确答案:A|B|C|D|E第12题,12.(2.5分)地质录井方法包括A、岩心录井B、岩屑录井C、钻井液录井D、荧光录井正确答案:A|B|C|D第13题,13.(2.5分)钻柱测试压力恢复资料的地质应用包括A、表皮系数计算B、地层流动系数计算C、非渗透边界距离的估算D、原始地层压力推算正确答案:B|C|D第14题,14.(2.5分)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的主要用途A、预测设计井的原始油层压力B、计算油藏的平均原始油层压力C、判断水动力系统D、计算油层的弹性能量正确答案:A|B|C|D第15题,15.(2.5分)岩心编号的基本原则A、编号密度原则上储集层按20cm一个B、按其自然断块自上而下逐块编号C、编号采用带分数形式表示D、放入岩心时按照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装入岩心盒正确答案:A|B|C|D第16题,16.(2.5分)取心现场观察油气水的方法A、含气实验B、含水观察C、滴水试验D、荧光试验正确答案:A|B|C|D第17题,17.(2.5分)钻柱测试(二开二关)压力卡片中的压力点A、初始静液柱压力B、初流动开始压力C、初流动结束压力D、初关井压力正确答案:A|B|C|D第18题,18.(2.5分)异常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A、地震资料预测B、钻井方法C、测井方法D、录井方法正确答案:A|B|C第19题,19.(2.5分)孔隙性储层含油岩心的含油级别A、荧光B、油迹C、油斑D、油浸E、富含油正确答案:A|B|C|D|E第20题,20.(2.5分)钻柱测试压力卡片各点压力A、初始静液柱压力B、初流动开始压力C、初流动结束压力D、初关井压力E、静液柱压力正确答案:A|B|C|D|E第21题,21.(2.5分)补心海拔为钻井平台至海平面的高度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2题,22.(2.5分)港10井的井别类型为评价井错误正确答案:错误第23题,23.(2.5分)岩心收获率是实际取得的岩心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百分比)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4题,24.(2.5分)应用钻柱地层测试的压力资料确定的地质参数有地层流动系数、非渗透边界距离、原始地层压力等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5题,25.(2.5分)表示第10次取心中共有36块岩心,此块为第4块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6题,26.(2.5分)井深是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轨迹上某点(测点)的井眼长度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7题,27.(2.5分)垂深是指井口到测点的垂直深度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8题,28.(2.5分)王3-2井的井别类型为开发井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第29题,29.(2.5分)井斜角为井眼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正确正确答案:错误第30题,30.(2.5分)井斜方位角为井眼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第31题,31.(2.5分)缝洞性含油岩心的含油级别由高到低可分为富含油、油斑、油迹、荧光。

石油地质学作业总要

石油地质学作业总要

1、石油是如何定义的?答: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2、石油的主要元素、主要组分、族分、馏分有哪些?(再结合组分和族份分析)答:主要元素:C(大于80%)、H,次要为O、S、N主要组分(溶剂分离):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沥青质族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馏份(热分裂):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沥青3、主要元素中钒镍比值有何应用?异戎间二烯烃中的Pr/ph比值有何应用?答:微量元素V(钒)/Ni(镍)比值:海相原油含钒高,V/Ni比高,陆相原油含镍高,V/Ni低(但盐湖相除外)。

Pr/Ph可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指标,未成熟阶段<1,成熟阶段>1(一般>1.5),但盐湖相和强还原环境始终<1。

4、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有何不同?(1)饱烃和芳香烃含量不同。

(2)陆相原油高蜡低硫,海相原油低蜡高硫。

(3)钒、镍含量及比值不同。

(海相含量高,比值大于1;陆相含量低,比值小于1;此外海相石油富含钒卟啉,而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

(4)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别。

(海相δ13C值大于-27‰,陆相小于-29‰。

)5、什么是原油的荧光性、旋光性,有何应用意义?答: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发荧光的特性。

(可以鉴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沥青类物质的存在)。

旋光性:即原油通过偏振光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可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证据之一)。

6、什么是边水、底水、夹层水、上层水、下层水?可否图示之?边水: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底水: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气)相接触,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

在油气田范围内的非油(气)层水,可根据它们与油(气)层的相对位置,分别称为上层水、夹层水和下层水。

7、苏林分类有哪些水型(四个基本类型)?它们的石油地质定义?(1)硫酸钠型(Na2SO4):属于地表或近地表的水型,对油气的保存不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题目: 64-4-5井组实践报告学习中心:胜利油田滨南学习中心年级专业:网络11春油气开采技术学生姓名:周武臣学号: 11952132015实践单位: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二矿实践起止时间:12年9月10日~12年11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时间: 2012 年 12 月 1 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大作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评议表64-4-5井组实践报告B、做好注采系统平衡预测,优选注采比S345层温和注水根据该块数模结果,注采比与油井含水上升呈正相关,根据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稳产期井组总体注采比控制在0.7-1.0,油井总体受效较好,表现为无水采油期较长16-25个月(区块平均15个月)。

从井组实际液量-日注水平关系与井组注采平衡图是相吻合的,说明在稳产期对S345层的注采比的选择是合理的。

注采比0.8,注采井数比1:3确定合理压力界限,S343层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S 343层与S345层开发不同点是其是一个先注后采的过程,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高,且井层由于动用时间晚,油层不同程度水淹。

S343层上返油井初产统计表井号初产水分析地层水日液日油含水液面矿化度水型矿化度水型64-15 39.5 24.1 39 井口5341.5 NaHCO311105 NaHCO3 64-12 42.2 13.2 68.8 井口6887 NaHCO3为此,借鉴S345层开发中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的确定,及时制定水井调配依据,综合考虑,以低注采比降压开采,控制油井含水上升为主,总体月注采比保持在0.5~0.8,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实施后效果较好, S343层油井含水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新补孔井64-12、64-15,64-20井油井产量保持在17吨以上稳产了4年, 64-12井日产油量保持在初产13吨以上稳产了3年9个月,2井稳产阶段末含水均低于投产初期含水,取得了较好的控水稳油效果。

石油地质习题大作业 TTI方法应用

石油地质习题大作业 TTI方法应用

大作业“TTI”方法应用一、资料介绍1.某盆地古1井有关资料数据列表1:注:经此为数据计算每段时间内地层的沉积速率地表平均温度15℃。

2.洛帕延确定的不同温度间隔的温度因子列表2其中洛帕延选取100~110℃作为基准间隔,令其指数值n=0;TTI=15,开始生油R0=0.65;TTI=75,生油高峰,R0=1.0;TTI=160,生油终止,R0=1.3。

3.本盆地青一段生油门限深度约1000~1300m,门限温度约60~70℃,R0=0.5,与其相应的TTI=15。

这与洛帕延所选100~110℃。

基准间隔不符,据此选取本盆地的基准间隔,即15=2n×120,15/120=2n,1/8=2n=2z,90~100℃与之对应。

4.洛帕延TTI值计算实例列表3二、做法与要求:1.根据表1所给数据在图1上做古1井各层段埋藏史曲线图,并根据不同地温梯度划分地下温度网(10℃间距),查出每温度间距内沉积地层相应的沉积时间。

2.在确定本盆地基准温度段的基础上,参考表2、3数据,利用nTTTI2⨯∆=∆和∑∆=maxmin ))(2(nn nn TTTI公式计算古一井TTI值,填入表4中,并将15、75和160的点,在图1上连出青一段生油成熟线。

另外,若盆地中探井较多,能够圈出生油层成熟面积,即可估算出油量,本作业由于时间关系,不要求做此项。

地 层温 度青 山 口 组一段二三段姚家组嫩 江 组四方台组明 水 组第 三 系第四系深度(m)959070110115125310002000(℃)距今时间(百万年)图1 古1井各层段埋藏史曲线图表4 古1井TTI值计算表。

石油钻井过程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石油钻井过程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82钻井过程中风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事故,造成工作人员安全伤亡、造成项目财力损失,更严重甚至使得全井报废,终止开采进程。

所以,必须加强钻井工程的有效管理,降低钻井工作的事故风险概率。

随着工程管理层逐渐关注钻井工程事故,人们开始分析钻井过程的影响因素并思考制定对应的解决管理对策,提高钻井工作的安全指数[1-2]。

1 石油钻井过程发生事故案例分析H 5-1井是一口石油探评井,设计井深2827m,目的层三叠系长8层,该井区域上属伊陕斜坡西南段,构造形态为一个西倾单斜,整个区域范围未见完整的构造圈闭。

长8层构造对油气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构造坡度平缓,地层倾角约0.5~0.7°,局部有微弱鼻状构造,鼻轴长50~60km,宽3~5km,这些鼻状构造对油气富集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该井由某民营钻井队承钻,于2015年8月10日一开,表层套管下深289m(表套脚地层破裂压力为7.5MPa),井口防喷器组合为FH28-35+2FZ28-35+四通+套管头,现场配备简易节流和压井管汇。

2015年8月28日,该井钻至井深2748m,发生溢流后演变为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事故发生后,根据现场情况研判,决定在邻近井场实施救援井,由于原井眼轨迹数据缺失,导致救援井实施失败[3-4]。

1.1 事故原因分析该起事故暴露出甲方和承包商在井控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事故发生及处置过程来看,直接原因是长8地层存在压力异常,钻达目的层时钻井液密度偏低,液柱压力不能平衡地层压力,是引起井喷的直接原因。

关井后处置措施不当,现场人员未及时关井,不能正确有效的进行节流循环压井、放喷、点火作业,在套压1.5MPa 的情况下仍然打开防喷器,导致钻井液喷出转盘面;在套压8MPa的情况下,关井长达4h,也未进行放喷点火,最终导致憋漏地层、油气水混合物窜出地面后着火[5-6]。

1.2 间接原因表层套管下深较浅,仅有289m,地层破裂压力较低,当关井套压超过表套脚地层破裂压力时,地层被憋漏,油气水混合物窜出地面着火。

强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提升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提升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提升地质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作者:岳大力吴欣松吴胜和徐怀民尹志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8期摘要: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在“油矿地质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重视专项技能训练、深化课程综合训练、强化油田现场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研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

关键词:油矿地质学;实践教学;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训练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38-03实践教学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1]。

近年来,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高校在实践教学、实验经费投入、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面对新形势,高校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学》课程组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从教学条件、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效果显著[3,4]。

《油矿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重要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自1953年建校以来,一直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的传统和特色课程之一[5]。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油气田地下地质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了解所学知识在油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油矿地质学》课程设计三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即专项技能训练、课程综合训练、油田现场实习。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范例(109页)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范例(109页)

评审编号:PS029方案类型:油藏钻完井采油项目管理 HSE 经济评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说明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我们参加了此次大赛。

在本次设计大赛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进行地质图件的Geomap化,提取其中的地质参数。

然后结合大赛所给其他资料进行地质储量的计算与评价。

然后进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经验公式、极限经济井网密度初步确定井网密度,在已有井的基础上进行井网的部署;②建立东西南断层封闭,北边边水的层状油藏数值模拟模型;③开发方案的论证:a天然能量开发指标计算预测 b注水开发(注水时机:同期注水;注采井网:边部注水,面积注水—五点、反七点、反九点,注采强度:以注采比为基础,论证0.8/1.0/1.2)论证,推荐三个可选优化方案。

进一步,从低渗油藏开发的现场经验及地下地质条件出发,选择丛式定向井进行钻井方案和采油方案的设计。

最后,对整个开发方案进行了经济评价。

本次设计主要侧重于使用油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论证。

在结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及资料,在老师的指导及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之下完成了本次设计大赛。

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象。

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团队成员签字:指导老师签字:时间:2010年5月6日目录概述 (1)第1章油藏地质特征 (2)1.1 概况 (2)1.1.1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 (2)1.1.2 勘探开发历史 (3)1.2 油田地质特征 (4)1.2.1 构造位置 (4)1.2.2 地层分布及储层分布 (5)1.2.3 沉积特征 (8)1.2.4 储层性质 (8)1.2.5 储层流体特征 (11)1.2.6 储层渗流特征 (11)1.2.7 储层敏感性分析 (12)1.2.8 油藏类型 (16)1.3 储量计算与评价 (16)1.3.1 储量计算概述 (16)1.3.2 储量类别 (18)1.3.3 储量参数确定及储量计算 (19)1.3.4 地质储量计算及结果 (22)1.3.5 储量评价 (22)第2章油藏工程设计 (23)2.1 开发原则 (23)2.2 开发层系划分及井网井距设计 (23)2.2.1 开发层系划分 (23)2.2.2 井网密度 (23)2.2.3 井距、排距的确定及优化 (25)2.3 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案优化 (29)2.3.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9)2.3.2 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 (29)2.3.3 对模拟区开发井网设计和指标预测 (30)2.4 油藏注水时机研究 (35)2.5 最终推荐方案 (43)第3章钻井和采油工艺 (44)3.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44)3.1.1 编制的依据 (44)3.1.2 基础资料 (44)3.2 钻井工程设计 (45)3.2.1 钻前准备 (45)3.2.2 井身结构 (45)3.2.3 钻头及钻具 (46)3.2.4 定向井的设计 (48)3.2.5 钻机 (55)3.2.6 钻井液 (63)3.2.7 钻井其他要求 (69)3.2.8 钻井进度计划 (69)3.2.9 钻井费用 (70)3.3 完井设计 (70)3.3.1 完井方法 (70)3.3.2 射孔工艺 (72)3.4 采油工艺 (73)3.4.1 油管柱设计 (73)3.4.2 采油方式 (74)3.4.3 注水工艺 (76)3.5 油水井压裂 (80)3.5.1 压裂层位 (80)3.5.2 压裂液 (80)3.5.3 压裂步骤 (80)3.6 油层保护 (82)第4章项目组织管理和生产作业 (83)4.1 生产管理 (83)4.2 动态监测要求 (83)第5章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85)5.1 投资估算 (85)5.1.1 依据 (85)5.1.2 原则 (85)5.1.3 价格选取 (85)5.1.4 投资估算项目划分 (85)5.1.5 投资计算 (86)5.2 经济评价 (91)5.2.1 评价模式及原则 (91)5.2.2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91)5.2.3 评价结果 (97)5.2.4 敏感性分析 (97)第6章职业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 (101)6.1 总体原则 (101)6.2 健康与安全 (101)6.3 环保要求 (102)概述MM油藏含油面积为 3.988km2,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4.467m,有效孔隙度值为11.4%,平均含水饱和度为43.88%。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
四.录井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通常基本录井数据包括ROP、深度、岩屑岩性、气体测量和岩屑描述,也可能包括对泥浆流变特征或钻井参数的说明。
1、录井概念
??录井是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
?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
??在钻井过程中,分析、测量、观察从井下返出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信息,我们把必须在井场完成的叫做第一层录井信息,可以在室内完成分析的叫做第二层录井信息。
1)第一层录井信息包括:固体:岩屑、岩心。液体:油的显示信息、钻井液及其滤液信息。气体:钻井液中的气体、岩心岩屑中的气体等。其他:工程施工参数(钻井、测井、测试、固井、完井、钻具、套管等),收集资料(井喷、井涌、井漏等)。
3.CAL-井径
井径就是测量井眼尺寸的大小。比如用八寸半的钻头钻的井眼,测量的井径或为八寸半,或大于八寸半(称扩径),或小于八寸半(称缩径)。测量的井径是对所钻井眼尺寸大小的直观认识。
4.AC-声波
常说人所说的声波即是声波时差,单位为毫秒每英尺,声波时差小,也就是声波在地层传播的时间少,说明地层比较致密和坚硬。反之地层比较疏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

二、圈闭评价与井位部署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根据圈闭排队结果, 选一圈闭部署1口预探井, 简要说
设明部计署思的路依据:
圈闭综合评价排队选出最优圈闭 预探井部署原则 预计含油气的关键部位,如高点 ;
第一口井占高点, 部署在可能出油的 关键部位;
第二口井, 在一号井获得成果后, 部 署在能够控制圈闭的关键部位, 确定 是否整体含油;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设计成果: 二级构造单元: 单元8—梁寨洼槽: FII-8, FII-6, FI-5, FI-7, FIII-7, FII-7及工区边界限定。 单元13—延津洼槽: FI-5, FII-7, FIII-7, FI-7限定。 单元11—白沙断裂构造带: FII-12, FIII-3, FII-4, FII-5, FI-1限定。 单元12—太平镇断裂构造带: FII-9, FI- 8, FIII-9, FII-8, FIII-10, F111-3限定。 单元14—鲁岗断裂构造带: FI-6, FI-3 限定。
3. 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4. 为对圈闭进行地质评价,需确定圈闭的相关参数。请根据所给条件,读取不同圈闭的
相关参数填写到表4-1,其同圈闭配套条件的参数相同并已给出。之后,根据下式计算 不同圈闭的含油气概率,参数标准见表4-2。
5. 设计思路: 6. 依次次为每一个圈闭依据给分标准进行打分(geomap图件) 7. 作业一的圈闭图件 8. 3.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与含油气远景评价
3. 课程设计思路和成果 4. 根据构造单元划分结果,结合整个渤海湾盆地的含油气层系分布特点,以及该区的钻
探情况,预测有利的油气远带
5. 设计思路: 6. 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7. 渤海湾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8. 研究区的油气远景区带

石油地质学作业讲解

石油地质学作业讲解

由于不同咔唑类异构体极性强弱不同,在油气运移过程中,随油气运移距离 的增加,不同结构类型的含氮化合物组成将发生运移分馏效应,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①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甲基咔唑类屏蔽型异构体相对富集,而裸露型和部 分屏蔽型化合物易被周围介质吸附,1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1甲基咔唑/3甲 基咔唑,其含量逐渐降低; ②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加,咔唑系列相对于苯并咔唑系列富集; ③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屏蔽型、半屏蔽型二甲基咔唑逐渐富集,其中1,8二甲基咔唑/1,4二甲基咔唑,1,8-二甲基咔唑/1,5二甲基咔唑,1,8-二 甲基咔唑/2,6二甲基咔唑等几个参数表现的比较明显。 ④由于地层对含氮化合物的吸附作用和地层水的溶解作用,使原油中性含氮 化合物的绝对浓度不断降低。
TTI i min (t i )(r ni )
i max
式中,imax、imin为有机质所经历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区间。
(5)选100~110℃为基准温度区间,其n=0,γ=r0=1。则向下:110~ 120℃,n=1;120~130℃,n=2;………;向上:90~100 ℃,n=-1; 80~90℃, n=-2;……… 各温度区间的温度因子
4)在图上划出生油窗(开始大量生油——生油结束)
TTI=15~160
(3)TTI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预测圈闭中烃类的性质(油?气?)
2)确定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
3)确定生油窗
平面上:生油范围、有利生油气区; 剖面上:生油深度;时间上生油时间; 从而确定圈闭的含油气性。
TTI=15~160
2.下图为S油田某储层的顶面构造图,储层最大厚度均为50米。要求标出各圈闭 溢出点的位置和最大闭合范围,求出各圈闭的闭合高度,绘制给定剖面线的构造 剖面图,并确定各圈闭的成因类型。

石油科普知识

石油科普知识

勘探科普知识石油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

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

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石油成因的学说主要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学说。

多数学者认为石油主要是有机成因的。

生油岩按照有机成因学说,大量的微体生物遗骸与泥砂或碳酸质沉淀物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时期的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富含有机质的岩石,其中的生物遗骸转化为石油。

这种岩石称为生油岩。

储集层是指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油气藏圈闭内储集了相当多的油气,就称为油气藏。

油气田在地质意义上,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内各油气藏的总称。

该产油面积是受单一的或多种的地质因素控制的地质单位。

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位置邻近的一系列油气藏或油气田的总和。

它具有明确的地质边界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

含油气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某一时期的沉降区,接受同一时期的沉积物,有统一边界,其中可形成并储集油气的地质单元,称做含油气盆地。

生油门限生油岩在地质历史中随着埋藏在地下的深度加大,受到的压力和温度增加,其中的有机质逐步转变成油或气。

当生油岩的埋藏到达大量生成石油的深度(也是与深度相应温度)时,叫进入生油门限。

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 )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

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1995年年产原油192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高先志吴欣松李潍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2005.2前言石油地质综合大作业是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必修环节。

它是在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阅读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及综合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问题、自己动手编制相关图件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 加深对石油地质与勘探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思路和方法;2.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各种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能够自己动手绘制一些基本石油地质及勘探图件。

本课程时间3个星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第二部分:油气成藏分析(1周)第三部分:圈闭评价与探井设计(1周)本练习册,由高先志、吴欣松、李潍莲编写。

其中,第一部分由高先志编写;第二部分由李潍莲编写;第三部分由吴欣松编写。

目录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 (3)一、目的和内容 (3)二、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编制 (3)三、烃源岩演化历史模拟 (5)四、烃源岩综合分析和评价 (6)第二部分:油气成藏分析 (15)一、目的和内容 (15)二、原油性质分析 (15)三、油气运聚方向分析 (22)四、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27)第三部分:圈闭评价与探井地质设计 (30)一、圈闭发育史分析 (30)二、圈闭地质综合评价 (32)三、探井地质设计 (41)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一、目的和内容烃源岩是油气藏形成必不缺少的地质条件之一。

一个盆地中有无烃源岩以及其质量的好坏决定盆地的勘探潜力。

一个盆地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和生烃历史影响着盆地油气藏的烃类性质和成藏时期。

因此烃源岩的评价是石油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部分训练三个方面的内容: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2、烃源岩成熟史单井模拟;3、烃源岩综合评价,编写研究报告。

二、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编制1、地层中有机质丰度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根据表1-1有机质丰度数据,投散点图,确定潜在烃源岩的深度/层位。

表1-1 某区泥岩有机质丰度分析结果2、根据表1-2镜质体反射率测试数据,编制散点图,据确定生油门限深度。

表1-2 某区泥岩镜质体反射率测试数据表3、根据表1-3泥岩抽提物组成,绘制散点图,分析该区烃源岩成熟特征。

4、根据表1-4饱和烃色谱数据,绘制棒图,计算CPI,确定烃源岩成熟程度。

三、烃源岩演化历史模拟某烃源岩底界为Tr,烃源岩厚度500m,且厚度横向不变。

地表平均温度取10℃,不同时期地温梯度见表1-6, 地温梯度单位℃/100m。

区域上存在2次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导致2次抬升剥蚀。

抬升剥蚀时间和剥蚀量详见表1-7。

工区内没有Q(第四系)沉积。

某点的地震分层数据见表1-5。

要求:在制作单点埋藏史曲线的基础上,根据TTI计算原理和方法,计算不同时间烃源岩顶底的TTI,依此分析烃源岩的生烃历史。

具体完成:1)现今烃源岩处于何演化阶段?2)何时开始大量生油(进入生油门限的时间)?3)何时进入生油高峰时期?o四、烃源岩综合分析和评价仔细阅读本讲义提供的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有关资料,并补充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依据烃源岩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对柴北缘烃源岩进行分析,按照科技期刊论文的格式,完成一篇约3000字的科技论文。

文中应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你的根据:1、柴北缘主要烃源岩的层位;2、柴北缘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和生油高峰期;3、柴北缘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油/气?);4、从烃源岩演化生烃史和构造圈闭主要形成期配置角度,分析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和油气藏保存破坏特点。

(一)柴北缘位置和地层发育特征柴达木盆地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105km2,周缘被造山带所围。

柴达木盆地分为北部块断带、西部坳陷区和东部坳陷区(图1-0)。

柴北缘是侏罗系地层分布的主要地区。

(二)柴北缘烃源岩特征柴北缘第三系基本上是一套氧化环境下的沉积物,其泥岩以红棕黄绿等颜色为主色调,暗色泥岩厚度薄而不连续,其中的有机碳含量较低达不到烃源岩的标准,属于非生油层系。

中生代柴北缘处于由潮湿逐渐向干燥气候转化的大环境中。

早中侏罗世以潮湿气候为主,间有短时期的湿热-干燥气候;晚侏罗世和白垩纪主要为干燥气候。

在岩相上,中、下侏罗统以暗色泥岩、炭质泥岩与砂砾岩互层,是一套浅湖沼泽、半深湖-深湖与河流相间互的沉积;上侏罗统和白垩系为棕红色为主,岩性较粗,为一套以冲积相为主的沉积。

因此,从上述特征看,早、中侏罗世有利于形成烃源岩,晚侏罗世不利于形成烃源岩。

1、烃源岩岩性及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侏罗系烃源岩主要指成煤环境形成的下侏罗统上部小煤沟组和中侏罗统下部大煤沟组暗色泥页岩、炭质页岩和煤层。

就露头和有限钻井资料统计成果看,小煤沟组烃源岩主要是深灰色-黑色泥岩,而炭质泥页岩和煤层只在少数井见到煤层和劣质煤。

有机碳、氯仿沥青A含量和热解氢指数是反映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良好参数,表1-10展示了柴北侏罗系烃源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的特征。

深灰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在2%左右,炭质页岩有机碳含量约在12.7%,煤的有机碳含量在54.8%,可能是样品成熟度较高的原因(如生油高峰之下),氯仿沥青A含量较低,所以转化率等参数较低。

ab图1-0 柴北缘构造位置和构造单元划分表1-9柴北缘中新生界地层及岩性III A带II D表1-10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部分生油岩样品有机质含量和组成数据地界第中七狮下上下路白古灰色砾、砂岩与、棕灰、土黄色泥灰、褐灰色砂泥岩互层为主,上部黄、褐、棕黄、灰色灰泥岩云质泥深灰、黑色夹层、绿色灰泥岩、云黑、深灰、灰色灰泥岩、云泥岩、棕红、灰、深灰色砂、泥岩互层,中、下部灰白、灰、棕红色砂岩和浅棕红色泥质和蓝灰色砂质岩夹黄紫红色砂砾岩,灰白、灰绿色砂质灰、灰绿、灰黑色泥岩、炭质页岩T 6层系统组岩性简述岩性剖面四系下更新统个泉组子沟组上油砂山组油砂山组干柴沟组干柴沟组乐河组犬牙沟组红水沟组采石岭组大煤沟组小煤沟组垩系侏罗系上统中统下统上新统中新统渐新统始新统新生界第三系Q 1+2N 23N 22N 21N 1J 31J 32J 2J 1E 1+2KE 3261--2354673--1221822--17981243-2482616--848644--1966267--1043853--145145--58914--83345--1405193--1509岩互层,夹有灰质泥岩、碳质泥岩。

石膏、盐岩层增多,出现碳质泥页岩。

盆地北部为棕色砂砾岩。

粒屑灰岩、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夹有含砾砂岩。

泥岩、粒屑碳酸盐岩与灰质云质泥页岩,夹有薄层粉砂岩。

灰质云泥岩与薄层粉砂岩互层,下部含有石膏、盐岩层和粒屑碳酸盐岩。

上段灰、深灰色碳酸盐岩、蒸发岩与沿线岩互层夹粉砂岩条带,下段棕红、深灰色灰质、云质泥岩、泥灰岩、泥云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含石膏、盐岩团块和膏泥岩。

夹有灰质泥岩和石膏质泥岩。

泥岩互层、含灰质结核和石膏晶体,上部紫红,灰黄色砂砾岩。

绿色或杂色泥质岩。

岩及紫红色泥质岩。

和灰、灰白、黄灰色砂砾岩,夹煤层和菱铁矿层。

杂色砂、砾岩和黑灰色砂质页岩和碳质页岩,夹菱铁矿层、油页岩层和煤层。

T 0T 1T 2'T 2T 3T 5T kT J T J'T R喜山运动燕山运动侏罗系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以II 1-II 2型为主,炭质泥页岩和煤有机质类型以II 2-III 型为主(图1-1),冷科1井小煤沟组有机岩石学资料反映了这种情况(图1-2);此外,干酪根H/C-O/C 原子比值图(图1-3)也证实这个结论。

氧指数氢指数柴北炭质泥岩氧指数氢指数图1-1 柴北侏罗系不同岩性烃源岩热解色谱特征2012腐泥组 壳质组 镜质组 惰质组频数百分含量(%)图1-2 冷科1井小煤沟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分布图A 有机岩石学组分B 干酪根类型H /C 原子比O/C原子比图1-3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生油岩有机质原子比图2、侏罗系烃源岩热演化特征根据冷科1井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规律,认为侏罗系烃源岩可能在3000米左右进入生油门限,在3750米附近到达生油高峰,油窗下限约在4700米(图1-4)。

目前井下采集的样品均在油窗之内,而且多数在生油高峰之下。

由于冷科1井等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因此估计凹陷深处的样品已处于过成熟状态了。

(参考表1-5,地震界面Tr 的埋深)沥青A/有机碳(%)总烃/有机碳(%)异丁烷/正丁烷甲烷/(甲烷-戊烷)C 22-/C 22+植烷/正十八烷图1-4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小煤沟组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综合剖面镜质体反射率(%)深度(米)Pr/PhPr/nC 17Ro(%)深度(米)由于柴北缘烃源岩涉及中侏罗统烃源岩(大煤沟组)和下侏罗统(小煤沟组),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层位以及埋藏和受热历史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烃源岩热演化程度不同(见表1-11、图1-5)。

受取样深度的限制,上述特征只反映了浅部的演化程度。

表1-11 柴北缘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参数图1-5 柴北缘下侏罗统烃源岩演化程度单井剖面图1-6为数值模拟中侏罗统顶面镜质体反射率的平面等值线图。

从中可见,冷湖构造带及其以北地区,烃源岩已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局部处于低成熟阶段;而其南部地区则主体已经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

据此推测,侏罗系底面烃源岩的演化程度会更高。

大部分地区处于过成熟阶段。

图1-6 柴北缘烃源岩现今演化程度平面变化图3、生烃高峰发生的时期侏罗系烃源岩在中生代末是否发生过大量生烃过程是评价柴北缘油气成藏条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燕山晚期柴北缘发生了比较强烈的构造活动,此时如果侏罗系烃源岩已经大量生烃,则所生油气必将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中生代末侏罗系烃源岩没有发生生烃过程或成熟度较低,后来接受新生界地层沉积的过程中才开始大量生烃或再次发生生烃(二次生烃),则意味着柴北缘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可见中生代末,侏罗系烃源岩的演化程度很重要。

图1-7 为柴北缘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在平面上进入生烃高峰时期变化图。

图1-7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时期平面变化图(单位:距今年龄Ma)(三)柴北缘圈闭主要形成期圈闭演化历史受盆地构造演化历史的控制。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存在相对强烈期和相对平静期。

表现在沉降幅度、压缩强度和断层形成数量的不同。

图1-8表示的是柴北缘西段主干测线不同时期的相对压缩量变化图,从中可见,自新生代以来,柴北缘存在2个压缩突变期,即E 32和N 23-Q ;其中,N 23-Q 时期的压缩量最大,可占总压缩量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