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课问题分析
排列与组合
P77
种方法
P77 − 2 P66 + P55 = 3720
(3)二分法
个数字中任取3个 从1,3,5,7这4个数字中任取 个,从0,2,4 这 个数字中任取 , 个数字中任取2个 这3个数字中任取 个,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 个数字中任取 字的五位数? 字的五位数?
第一类:取0,有
3 1 C4 C2
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一项 (2)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 名去参加一项 )从甲、 名同学中选出 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一、组合的概念
一般地,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 m(m≤n)个元 一般地,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 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 一个组合。 一个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 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 都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 1、都是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且m≤n 2、有序问题是排列,无序问题是组合。 有序问题是排列,无序问题是组合。 同一组合只要元素完全相同。 3、同一组合只要元素完全相同。
2 5辆汽车从停车场分五班开出,其中甲车 辆汽车从停车场分五班开出, 辆汽车从停车场分五班开出 必须在乙车之前开出, 必须在乙车之前开出,则发车方案种数为 (c ) A.24
题目分析: 题目分析: 以甲车必须在乙车之前开出为解题关键, 以甲车必须在乙车之前开出为解题关键,考虑甲车和乙车的 开出顺序。 开出顺序。
种取法,每一种(如1,3,5,2,4)可组成
P41 P44 个五位数。
3 1 ∴ N1 = C4 C2 P41 P44
第二类:不取0,有 C4 C2 种取法,每一种(如1,3,5,2,4)可组成
【排列组合(10)】排列与组合综合应用(二)
排列与组合综合应用(二)一、选择题1.某班上午有五节课,分別安排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一节课.要求语文与化学相邻,数学与物理不相邻.且数学课不排第一节,则不同排课法的种数是()A. 16B. 24C. 8D. 122.将5名同学分到甲、乙、丙3个小组,若甲组至少两人,乙、丙组每组至少一人,则不同的分配方案的种数为()A. 50B. 80C. 120D. 1403.小明跟父母、爷爷奶奶一同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现场录制,5人坐成一排,若小明的父母至少有一人与他相邻,则不同坐法的总数为()A. 60B. 72C. 84D. 964.安排甲、乙、丙、丁四位教师参加星期一至星期六的值日工作,每天安排一人,甲、乙、丙每人安排一天,丁安排三天,并且丁至少要有两天连续安排,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A. 72B. 96C. 120D. 1565.由0,1,2,3,5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五位偶数共有()A. 36个B. 42个C. 48个D. 120个6.某校选定甲、乙、丙、丁、戊共5名教师去3个边远地区支教(每地至少1人),其中甲和乙一定不同地,甲和丙必须同地,则不同的选派方案共有()种.A. 27B. 30C. 33D. 367.某技术学院安排5个班到3个工厂实习,每个班去一个工厂,每个工厂至少安排一个班,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A. 60种B. 90种C. 150种D. 240种8.某人连续投篮6次,其中3次命中,3次未命中.则他第1次、第2次两次均未命中的概率是()A. 12B. 310C. 14D. 1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9.现有7件互不相同的产品,其中有4件次品,3件正品,每次从中任取一件测试,直到4件次品全被测出为止,则第三件次品恰好在第4次被测出的所有检测方法有______种.10.用数字1、2、3、4、5构成数字不重复的五位数,要求数字1,3不相邻,数字2、5相邻,则这样的五位数的个数是______(用数字作答).11.若把英语单词“good”的字母顺序写错了,则可能出现的错误共有______种.12.某高中高三某班上午安排五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上课,一门学科一节课,要求语文与数学不能相邻,生物不能排在第五节,则不同的排法总数是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96.0分)13.我校今年五四表彰了19名的青年标兵,其中A,B,C,D 4名同学要按任意次序排成一排照相,试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A在边上;(2)A和B在边上;(3)A或B在边上;(4)A和B都不在边上.14.六个人按下列要求站成一排,分别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1)甲、乙必须相邻;(2)甲、乙不相邻;(3)甲、乙之间恰有两人;(4)甲不站在左端,乙不站在右端.15.从8名运动员中选4人参加4×100米接力赛,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写出计算过程,并用数字作答)(1)甲、乙两人必须跑中间两棒;(2)若甲、乙两人只有一人被选且不能跑中间两棒;(3)若甲、乙两人都被选且必须跑相邻两棒.16.4男3女站成一排,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排法共有多少种?(1)任何两名女生都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2)男甲不在首位,男乙不在末位,有多少种排法?(3)男生甲、乙、丙顺序一定,有多少种排法?(4)男甲在男乙的左边(不一定相邻)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17.6本不同的书,按如下方法分配,各有多少种分法:(1)分给甲、乙、丙3人,每人各得2本;(2)分给甲、乙、丙3人,甲得1本,乙得2本,丙得3本;(3)分给甲、乙、丙3人,其中一人得1本,其中一人得2本,其中一人得3本.18.有编号分别为1、2、3、4的四个盒子和四个小球,把小球全部放入盒子.问:(1)共有多少种放法?(2)恰有一个空盒,有多少种放法?(3)恰有2个盒子内不放球,有多少种放法?19.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要求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Ⅰ)选其中5人排成一排;(Ⅱ)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Ⅲ)全体排成一排,女生必须站在一起;(Ⅳ)全体排成一排,男生互不相邻;(Ⅴ)全体排成一排,甲不站在排头,也不站在排尾。
基于不等式方法的排课问题分析与验证
1 排 课 问 题 概 述
排 课 问题 是 学 校 教 务 管 理 中 最 重 要 .也 是 最 复 杂 的 问 题 之 一 . 程 表 编 排 主 要 分 为 两 个 部 分 . 是 课 一
题 开 始 引 起 人 们 的关 注 ,但 是 由 于 受 实 际 问题 边 界 的影 响 , 多 数 求 解 结 果 都 不 理 想 . 人 9 大 进 0年 代 后 , 排 课 问 题 再 一 次 成 为 研 究 热 点 .如 印 度 Vatp r s u 大 a 学 管 理 学 院 的 Arbn aTiah 、 拿 大 Mot a 大 a id r ty 加 p nr l e
于 经 验 进 行 。这 对 于 排 课 问题 的 科 学 性 和 客 观 性 本
身 就 是 一 大 先 天 不 足 .基 于 不 等 式 的 方 法 引 入 了 可
采 纳 边 界 和辅 助 性 能 指 标 向量 ,有 可 能从 根 本 上 解 决 这 个 问题 .
对 排 课 问题 、 间 表 的研 究 也 不 少 , 传 算 法 是 其 中 时 遗
课 表 由班 主任 或 主 管 老 师 根 据 教 学 大 纲 进 行 编 排 。
这 个 过 程 通 过 手 工 操 作 也 可 以 完 成 .但 是 对 于 第 二
Fe t t [ l e 等2 un ] 结合具 体 的实 际 , 采用 多重课组 的方 法 解 决冲突. 随 着 人 工 智 能 的 发 展 , 别 是 智 能计 算 的应 用 , 特 遗传 算 法 应 用 于 多 目标 优 化 问题 中 ,并 表 现 出 高 度 的 鲁 棒 性 和 广 泛 的 应 用 性 . 排 课 问题 研 究 方 面 。 在 遗 传算 法也有很 多的应 用和改进. 马永 [ 如 ] 对遗传 进行 讨论 法设 计 中的编码 方案和遗传算 子 的实现方 法进 行 讨 论 。 义 伟 等 [在 算 法 中 加 入 重 生 操 作 来 实 现 胡 4 ] 优 化 。 玉 等 [则 结 合 免 疫 规 划 。 用 免 疫 遗 传 算 法 韦 5 ] 应
浅谈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分析与设计
表 的时 间分 布就 可 以用 一个 7 x 8矩 阵 P直 观 的表 示 。
、
遗传 算 法 的排课 分析
在 安排课 程 的过程 中, 如 Y某班 级 的课 表 的数 据模 型
公 式可表 示 为 G y L w T x R z P mn的组合 。
高职 院校排 课 主要 是 对全 校 每个 班 级所 进 行 的 ,
课 中的设 计 。
【 关键词 】 : 遗传算法 高职院校 排课 分析与设计
遗 传 算 法 是 一 种 主 要 利 用 达 尔文 进 化 论 的观 点 P 1 7 ,P 1 8 , )…
{P 7 1 ,P 7 2 ,P 7 3 ,P 7 4 ,P 7 5 ,P 7 6 ,
7 7 , P 7 8 } l 。 某一 时 间片可 以用 P m n表 示 。 m表 示星 期 对 要 解 决 的 问题 建立 数 学模 型进 行 相 关 的遗传 选 择 、 P l < = m< = 7 , n表 示每 天 的节次 , 1 < = n < = 8 。 那么, 周课 优胜 劣汰 产 生进 化 结果 , 并 进 一步 求 出最优 解 的 一种 几 , 算法 。
同一 个 教 学 班 级 只 能在 同一 时 间 里 安排 学 习 同一 门 群 主 要是 指 按照种 群 规模 的大小 , 进 行 生成 个 体并 构
教 师 只能 在 同一 时 间里任 教 一 门课 程 ( 教师 不 冲突 ) ; 这 门课 程相 对应 的基 因编码 就会 相应 地 出现几 次 。种
课程 ( m r 问不冲 突 ) ; 教 室 内学生座 位 数量 必 须 大于 学 成 初始 的种 群 。排课 的任 务我 们可表 示 为 G y L w T x , 那 生 的人 数 ( 座 位 量足够 ) 。 2 . 排 课 的数学 分析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首先,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当前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学校排课辩论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亚德勒所说,“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智力和品格。
”如果学生们被过多的辩论任务所困扰,他们将无法专注于学术学习,这对他们的智力和品格发展都是不利的。
其次,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学生们在学校里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他们也需要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来放松自己。
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或者社交。
正如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自由是最高的财富。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学校排课辩论往往是按照固定的话题和格式进行的,这种模式化的辩论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而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
”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地探索知识,从而点燃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首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辩论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方式,通过参加辩论,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用逻辑和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对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是有益的。
正如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所说,“辩论是一种精神的游戏,它是人类思维的锻炼场。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首先,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现今社会,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校排课辩论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
据统计,大部分学生在参加排课辩论后,学习时间明显减少,这对他们的学业发展是不利的。
其次,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校排课辩论虽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辩论能力,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表面的技巧,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
取消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焦虑情绪。
学校排课辩论往往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一些学生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取消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和压力。
综上所述,取消学校排课辩论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他们的辩论技巧。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首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辩论能力。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口才和辩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参加排课辩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用合理的论据和逻辑思维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在排课辩论中,学生需要和队友密切合作,共同准备和展示辩论内容。
这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学校排课辩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参加排课辩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各种知识和观点,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排课辩论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现实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学校排课辩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其教育意义,不应该取消。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排课分析与研究
足 目前 的需要 , 而 且浪 费大量 的人力 、 物 力.所 以 , 充 分地 、 合理 地利 用教 学资源 对教 学管 理是 非常 重要 的.
目前 。 开 发 智能 的排课 系统 势在 必行 。 笔 者在人 工 智能算 法 的基础 上 。 提 出 了遗传 算法 , 并利 用这 一算法 对教
第 1 5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1月
石 家 庄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5. No . 6
NO V . 2 0 1 3
基 于遗传算 法的智z 月 , , l 匕 a 排课分析与研 究
条 件相 对较 多 的情况 下 , 算法 设计 所 需 的参数 就会 增 多 , 运行 时 需要 占用大量 的 系统 资源 .一般 情 况下 . 排
课 的要 求不会 均 匀 , 所 以模 拟退 火算法 很难 用到现 实排 课 系统 中来 .
2 . 2 蚁群 算法
蚁群 算法 是在模 拟退 火算 法之后 的一 种模拟 进化算 法 , 是人们 根据蚂 蚁寻找 食物 的路 径动作 而启发 的 . 有 学者在 排课 问题 中使 用该 算 法 , 该算 法具 有并 行性 、 较 强的全 局搜 索 能力和 解决组 合 优化 问题 的特点 .但 是该 算法 在 执行 时 , 计 算 时间 比较 长 , 与其 他 算法相 比速度 慢 , 时常 出现 停 滞状 态 . 所 以一般 都 与其他 算 法
问题建 立数 学模 型 , 设计 了适 应度 函数 , 通 过选 择 、 交 叉和 变异 等 过程 , 进化 得 到最 优解 .实验 结果 表明 , 本 算法能 够 有效地 解 决高校 的教 务智 能排课 问题 。 在 实 际运行 中 有一定 的实 用价值 .
培训教学运行管理中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
培训教学运行管理中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发布时间:2023-02-08T05:53:22.963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9月总第426期作者:陈永青[导读] 本文针对近几年各类培训的调课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调课原因探讨了解决对策,以规范和完善调课制度,保证培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培训院校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课表运行阶段的调课现象,其原因和形式多种多样,这种现象打乱了培训教学的正常秩序,对培训预期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以培训院校各类教学班的调课情况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调课的原因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以便尽可能降低调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培训院校调课分析培训院校的课程表是培训管理过程中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等相关活动的行动指南,是培训教学活动的指令性教学文件,也是全校教职员工和相关部门了解培训动态和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据。
理论上培训课表按照预先教学计划一经排定进入正常运行程序后,教学部门和全校相关人员应当按照课表进度组织实施教学的各项活动,原则上是不宜变动的。
但在实际教学运行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会导致课表的诸多要素及相互组合会发生变动或调整,出于人性化的考虑调课现象确实难以避免。
根据学校调课制度的有关规定,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导致教师不能按照下达的运行课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略微调整。
但严格地说这种调课现象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针对近几年各类培训的调课情况进行了统计,通过分析调课原因探讨了解决对策,以规范和完善调课制度,保证培训教学的顺利进行。
笔者以2018—2019年培训量较大的正常年份调课数据作为统计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对调课原因和各类培训班调课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
如图1:图1图2一、调课的六类主要原因及分析根据培训院校的基本情况大致将调课现象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原因:因公调课、因私调课、因教学需要、因委培方需求、教学资源配置、不可抗因素的调课共六种。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首先,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当前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如果再加上排课辩论,会让学生们更加焦虑和疲惫。
据统计,过多的学业负担是导致学生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帮助学生们减轻压力,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其次,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
学生们不仅需要时间来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还需要时间来进行课外活动、社交和休息。
如果每周都有排课辩论,学生们的自由时间就会受到影响,无法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生活。
而且,研究表明,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
最后,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避免辩题重复和枯燥。
有些学校每年都会安排相似甚至相同的辩题,这样会让学生们感到枯燥和厌倦。
而且,一些辩题可能并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这样就会浪费学生们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可以避免辩题重复和枯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辩题,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综上所述,取消学校排课辩论对学生们有益无害,可以减轻学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避免辩题重复和枯燥。
因此,我认为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辩论。
首先,学校排课辩论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辩论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口才表达和辩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辩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因此,学校排课辩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不应该取消。
其次,学校排课辩论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们在辩论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
而且,一些优秀的辩手还可以通过参加辩论比赛获得奖学金和荣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因此,学校排课辩论对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有益,不应该取消。
排课问题课程设计
排课问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排课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排课软件的功能及操作流程。
3. 让学生了解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的相关规定。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排课原则和方法,设计合理的课程表。
2. 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排课软件,提高排课效率。
3. 培养学生分析课程设置、课时分配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关注教育改革,积极参与教育实践,为提高教育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性课程,以解决实际排课问题为目标,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排课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中学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对实际教育问题有一定了解,但可能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排课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合理的课程表,为未来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排课基本原理:介绍排课的目的、原则、影响因素等,使学生明确排课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排课的基本原理与要求- 内容列举:排课的目的、原则、课时分配、课程设置等。
2. 排课方法与策略:讲解常见的排课方法、技巧以及优化策略,提高学生排课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排课方法与策略- 内容列举:线性规划法、网络图法、遗传算法等排课方法;避免冲突、优化课时、合理分配教师资源等策略。
3. 排课软件应用:介绍排课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软件进行排课。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排课软件及其应用- 内容列举:排课软件的功能模块、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排课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排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教材章节:第五章 排课案例分析- 内容列举:中小学课程表设计、课时冲突处理、特殊需求排课等案例。
1.2.3排列组合综合题型
例14.已知方程x y z 5,求 ⑴有多少组正整数解? ⑵有多少组非负整数解?
4
2 ( 4
4 3 3 C - (2)甲、乙二人有且仅有1人参加,有 2 ( )种; A A 4 3 4
(3)甲、乙二人均参加,有 C
A
4 - 2 4
A +A
3 3
2 2 )种
共有252种.
例6.从6名短跑运动员中选4人参加4×100米接力,如 果其中甲不跑第一棒,乙不跑第四棒,问共有多少种参 赛方法? 解法二:六人中取四人参加的种数为
1 4 共有 A4 A4 种;
解法二:对特殊位置 :第一节和第六节进行分类解决. 例7 某天课表共六节课,要排政治、语文、数学、 物理、化学、体育共六门课程,如果第一节不排体育, 最后一节不排数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课方法? 2 第一类 第一节和第六节均不排数学、体育,有 A4 种 4 共有 A42 A44 种; 其他有 A4 种, 第二类 第一节排数学、第六节排体育有 一 种,
甲乙 丙丁
捆绑法来解决问题.即将需要相邻的元素合并 5 2 2 由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有 A5 A2 A2 =480 为一个元素 ,再与其它元素一起作排列,同时 种不同的排法 要注意合并元素内部也必须排列.
相邻元素的排列,可以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排法,即 将相邻的元素当成“一个”元素进行排列,然后再局部排 列.
练习: (1)今有10件不同奖品,从中选6件分成三份, 二份各1 件,另一份4件, 有多少种分法? (2) 今有10件不同奖品,从中选6件分给甲乙丙三人,每 人二件有多少种分法?
解: (1) C C C C 3150 2 2 C C C (2) 6 4 C 18900
排列组合问题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模型及解题方法导语:解决排列组合问题要讲究策略,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是排列(有序)还是组合(无序),还是排列与组合混合问题。
其次,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准确合理地利用两个基本原则进行“分类与分步”。
加法原理的特征是分类解决问题,分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类与类必须互斥(不相容),②总类必须完备(不遗漏);乘法原理的特征是分步解决问题,分步必须做到步与步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确保连续性。
分类与分步是解决排列组合问题的最基本的思想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步”与“类”交叉,有机结合,可以是类中有步,也可以是步中有类,以上解题思路分析,可以用顺口溜概括为:审明题意,排(组)分清;合理分类,用准加乘;周密思考,防漏防重;直接间接,思路可循;元素位置,特殊先行;一题多解,检验真伪。
注意以下几点:1、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为:①什么事:明确要完成的是一件什么事(审题);②怎么做:分步还是分类,有序还是无序。
2、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思路(1) 两种思路:直接法,间接法。
(2) 两种途径:元素分析法,位置分析法。
3、基本模型及解题方法:(一)、元素相邻问题(1)、全相邻问题,捆邦法例1、6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一起的不同排法有( C )种。
A 、720B 、360C 、240D 、120说明:从上述解法可以看出,所谓“捆邦法”,就是在解决对于某几个元素要求相邻问题时,可以整体考虑将相邻元素视作一个“大”元素。
(2)、全不相邻问题插空法例2、要排一张有6个歌唱节目和4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问有多少不同的排法,解:先将6个歌唱节目排好,其中不同的排法有6!,这6个节目的空隙及两端共有七个位置中再排4个舞蹈节目有47A 种排法,由乘法原理可知,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的排法为4676A A 种例3、高三(一)班学要安排毕业晚会的4各音乐节目,2个舞蹈节目和1个曲艺节目的演出顺序,要求两个舞蹈节目不连排,则不同排法的种数是A 、1800B 、3600C 、4320D 、5040解:不同排法的种数为5256A A =3600,故选B说明:从解题过程可以看出,不相邻问题是指要求某些元素不能相邻,由其它元素将它隔开,此类问题可以先将其它元素排好,再将特殊元素插入,故叫插空法。
排课系统的需求分析
排课系统的需求分析By梁健超1.排课问题的描述排课问题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情况及限定的教学环境下,满足教师授课、班级上课在时间以及空间(教室安排)上的约束条件,并保证不会造成教师授课、班级上课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冲突。
在此基础上,能够使用应付每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各个方面因各种原因需要对课表作出调整的需求。
同时,排课问题针对于每一课程给予一个时段和教室,每位教师有数门教授课程,而且每门课程上课的次数也会根据其学分数的多少而有所不同,同时每位教师也会对授课的时段乃到教室的设备条件等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时间更会有希望排课时段或不愿意排课时段。
加上每门课程的授课条件不一,使得排课问题有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说排课问题是多因素组合问题。
影响排课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分两大类:一是教学的主体对象因素,是指在排课问题当中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指教师、班级、课程,这些对象在每个学期是可能会产生变动的,可以说是动态的,是需要给予分配资源的对象。
在排课过程中,这些主体对象必须保证其在空间、时间上是独立而不冲突,排课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这些主体对象因素在空间、时间的二维上的冲突。
二是教学资源对象因素.是指在排课问题当中属于被分配的资源,主要是指教室以及教学时间,而往往这些资源是有限的,而且资源是分种类的,如教室有分各种大小、设备配置也不一样。
其他因素还包括有教学计划、有教师个人喜好等。
排课问题是动态组合问题一方面体现在上述提及的问题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因素改变都会影响其他因素。
另一方面,排课是服务于教学的,学校会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对排课工作的影响,如教师出差、临时的讲座安排、学校其他事务及节假日等,所以排课问题相当复杂。
1.1 排课的基本要素1、教师:一般情况下,一个专业下的某一课程将会相对固定地由某一个教师进行讲授,但有可能上某一门课程的班级较多时,由多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2、课程:课程是由课程号决定的,同一课程名称未必是同一课程,因为可能他们所采用的教材及教学要求上会有所不同。
排列的应用题(二)
6
一般地对于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可以有两种 不同的计算方法:
(l)直接计算法 排列问题的限制条件一般表现为:某些元素不能在某个 (或某些)位置、某个(或某些)位置只能放某些元素,因 此进行算法设计时,常优先处理这些特殊要求.便有了:先 处理特殊元素或先处理特殊位置的方法.这些统称为“特殊 元素(位置)优先考虑法”. (2)间接计算法 先不考虑限制条件,把所有的排列种数算出,再从中减 去全部不符合条件的排列数,间接得出符合条件的排列种 数.这种方法也称为“去杂法”.在去杂时,特别注意要不 重复,不遗漏(去尽).
例3、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 (1)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两端不能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3、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 (1)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两端不能都排女生,可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答案:2)36000种
练习:
答案 1)C ; 2)D ; 3) B;4) 72、144 ;5) 166320;
• 6.由数字0,1,2,3,4,(1)可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且 比20000大的自然数?(2)2不在千位,且4不在十位的五位数有 多少个? • 7.某产品的加工需要经过5道工序, (1)如果其中某一工序不能放在最后加工,有多少种排列加工顺 序的方法? (2)如果其中某两工序不能放在最前,也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 种排列加工顺序的方法?
• • 1.7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一起的不同的排法 有( ) A.720种 B.360种 C.1440种 D.120种 2.某人射出8发子弹,命中4发,若命中的4发中恰有3发是连在一 起的,那么该人射出的8发,不同的结果有( ) A.720种 B.480种 C .24种 D.20种
计算机排课问题分析与排课算法的研究
计 算机排课 问题分析与排课算法 的研 究
张慧 如 ( 坊工 程职业 学院 潍 郎 静 山东 青州 2 20 6 5 0)
摘 要 :本 文通 过 对排课 问题进 行深 入 细致 的分析 ,提 炼 了课表 编排 的硬 、软 和特殊 约 束条件 ,讨 论 了排 课 系统 现状 ,并且通 过 对 几种 常用 排课 算 法的 分析 ,帮 助我 们 开发 出更好 的排课 系统。
( )在 同一 个时 间段 内 ,一个 教师 只能 教授一 门课 程 ; 1
( )在 同一 个 时间段 内 ,一个 教室 只能 被一个 教学 班 占用 ; 2 ( )在 同一 个时 间段 内 ,一个 教学 班只 能上一 门课 程 ; 3 ( )在 同一 个 时 间段 内 ,安 排 的课 程总 数不 能大 于所 能提 供 4 的教 室总 数 ; ( )教 室 的最 大容 量应 大 于或 等于 在此 教室 上课 的教 学班 的 5 最 大 人数 ,同时 教室 类型 应符 合课程 需 求 。 2 、软 约束 条件 是排 课 系统要 尽 量 满足 的条 件 ,满足 软 约束 条 件 的 课表 更 科 学、更 合理 ( ) 据课 程 属性 ,要尽 量为 所排 课程 安排 上该 类课 程效 果 1 根 最好 的时间 ,比如说必修课尽量安排在上午 ,体育课不安排在上 午 第 一节 课 等 ; ( 对 于课 时较 多 的课 程 ,需 要一 周上 多 次时 ,要尽 量使 得 2) 间隔 天数 合 理 ; ( )对 同一 个 教 师和 同一 个 班 级 应尽 量 选 择 相对 固定 的教 3
() 1 遗传 算法 .
课 程 的 安排 不 是 任 意 的 ,其 目标 是 找到 一 个满 足所 有 排课 约 束条件的解集合 ,我们把排课约束条件分为硬约束条件、软约束 条件 和特殊条件 ,为 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将这些约束条件置 入排 课 系统 中 ,以减 少 排课 冲突 的发 生 。 1 、硬 约束 条 件是 排 课 系统 必 须 满足 的条件 ,只 有 满足 了这 些 条件 ,课 表 才是 有 效 的
课表编排问题
课表编排问题摘要本文是以教学计划和各种特殊要求为约束条件的典型的组合规划问题,通过分析表数据可以建立非线性约束条件的函数模型。
首先,根据课程代号,教学,时间,教室的各因素之间的冲突,进行约束条件的规划,探究多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构,继而采用时间优先级,回溯法,及贪婪法进行伪代码编程,接着运用M 6.0athem atica软件进行编程计算,编排出最优化组合数。
注:其余见附录最后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在结合实际,将模型改进和推广,使其使用范围更广。
关键词:组合规划多目标函数时间片优先级回溯法贪婪法一、问题重述1.1背景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及“211”工程的实施,新的教育体制对课表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工排课时,信息的上通下达是极其麻烦的,而采用计算机排课,教学中的信息可以一目了然,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进程,评估每位教师对教学的贡献,领导合理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会大大推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现实生活中,课程编排问题屡屡皆是,从我们上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我们上的课程都涉及什么时间上那一门课,上午到下午有许多课程要上。
到大学更是,不仅课目多样,而且教室、上课教师都在变化;这在教学活动中有一系列管理工作,管理者尤为头疼,其中,教学计划的实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每学期管理人员都要整理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书,然后根据教学任务书编排课程表。
在这些教学调度工作中,既有大量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更有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
因此工作非常繁重。
当课程、教室、教师多而复杂的时候,排课问题是就课程、教师、教室和时间的多资源组合问题,问题的求解的目的是找出各个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优化方法,合理分配各个环节从而使课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1.2问题某学校现有课程40门,编号为C01~C40;教师共有25名,编号为T01~T25;教室18间,编号为R01~R18。
具体属性及要求见附录表1,表2,表3:课表编排规则:每周以5天为单位进行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8节课,上午4节,下午4节,特殊情况下可以编排10节课,每门课程以2节课为单位进行编排,同类课程尽可能不安排在同一时间。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
首先,学校排课制度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性。
在传统的排课制度下,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课程安排来学习,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这种制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容易导致学习疲劳和厌学情绪。
其次,取消学校排课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如果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他们将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有助于激发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能力安排学习计划,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取消学校排课制度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开设更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取消学校排课制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校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
反方,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
首先,学校排课制度有助于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
在传统的排课制度下,学校会安排学生学习各种不同的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从而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
如果取消排课制度,学生可能会偏向于只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忽视其他重要的学科。
其次,学校排课制度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节奏。
在传统的排课制度下,学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纪律和自律能力。
如果取消排课制度,学生可能会缺乏学习的规律和节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最后,学校排课制度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安排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如果取消排课制度,学校可能会面临课程安排混乱、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总之,学校排课制度有助于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的教育,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节奏,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因此,我们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
首先,学校排课制度限制了学生的选择和发展。
学生在学校排课制度下只能按照学校规定的课程表来学习,而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到了限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学校排课制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在学校排课制度下,学生需要按照严格的课程表来学习,没有太多的自由时间。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增加,容易导致学习疲劳和焦虑。
此外,学校排课制度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
教师需要按照学校排课制度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给学生和教师更多的选择和自由,让教育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
反方观点,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
首先,学校排课制度有助于学生规律学习。
学校排课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其次,学校排课制度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效率。
学校排课制度能够让学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和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排课制度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排课制度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科和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该取消学校排课制度,学校排课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名人名句:“教育不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威廉·巴特勒·叶芝。
“教育的目的不是填鸭子,而是点亮火炬。
”——威廉·巴特勒·叶芝。
经典案例:某校取消了排课制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证明了取消排课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课问题分析摘要:本题要求我们对多约束条件的典型组合进行分析,求解,并作最优化处理。
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先对各个元素间的冲突做预处理,进行约束条件的规划,再通过matlab 软件将教室、教师、课程和时间间的约束条件统一化,构成R-T-C 表(详见附表),再将各个元素进行优先级的计算,从而根据排课的优化模型,求出最优解。
经过对所给的表格,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教师明显缺少,比如课程学时要求有160 个课时,然而教师能上的课时仅有116 个课时,所以开始排课时,不考虑教师,向教师中安排课程。
?由于同类课程最好不要放在一起,同时根据老师的需求和教室的开放时间进行分配,经过与我们实际的课表的排课情况的分析,比如隔一天排同一课,课程类别不同的课程不在同一时间上课,我们可以大致的排出一个按教室上课的表,即R-T-C 表。
通过对R-T-C 表的分析,发现有很多课没老师上和老师没课上的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相应的,合理的调整。
最后发现还是老师要外聘。
将外聘14 名老师去上相应没人上的科目,具体情况见附表。
最后,我们得到了一张相对优化的,以教室为准的课表(详见附表),从而解决问题(1)的要求。
对于我们课表的安排,发现再没对晚自习有其他条件约束是不会对所排的课表有所影响。
关键词:排课问题组合规划多目标函数数据量化优先级一、问题重述对于有课程40门,教师共有25名,教室18间的条件下合理的安排课程表,而课程、教师、教室的具体属性及要求详见附表(表1,表2,表3)对于课表德编排,题目有如下规则:每周以5 天为单位进行编排;每天最多只能编排8 节课(上午4 节,下午4 节),特殊情况下可以编排10 节课(晚上2 节),每门课程以2 节课为单位进行编排,同类课程尽可能不安排在同一时间。
要求所要解决的问题:1. 请你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编程计算,给出较为合理的课表编排方案,分析你所给出的方案的合理性。
2. 如果不准晚上排课,排课结果是否有所变化,如何变化?3. 对教师聘用,教室配置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问题分析随着现代教学的改革及各项教育工程的实施,新的教育体制对课表的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现实生活中,排课问题屡屡皆是,小学如此,中学如此,大学更是如此,不仅科目多样,而且教室、老师多变,这使得排课问题往往是很令人费解的。
经过分析,排课问题就是的多资源组合问题,问题的求解就是找出各个元素间的对应关系。
进而将各个元素间的联系进一步确定,转化成一个可以量度其大小的值,从而确定优先级,而我们又将如何确定各元素间的关系,目标函数的确定?根据已有知识可以知道,本题主要分析的是建立一个排课的优化模型。
而它是一个在课程类别、教师编号、教师及时间上的一个四维空间模型,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组合规划问题,其实质就是解决各因素间的冲突问题。
在模型建立后,我们有根据什么参量得到排课的最优解。
三、基本假设模型假设:1、 学校的教师和教室资源及学生班结构在一个学期内不会有的变动2、 所有的教室都在同一个校区,且 1〜2节课的教室到3〜4节课的教室的路程不超过 10mi n3、 在一学期内,任课教师身体都非常健康,不存在因病因事缺课的情况4、 各种教学资源(课桌、多媒体、机房电脑)在一学期内都不会发生故障,影响上课5、 在上课期间,老师、学生都不迟到,不影响上课质量6、 当有3个课时时,我们当做2个课时处理,及3节连堂上符号说明:教室最大容纳量'四、问题的分析及模型的建立问题分析(1)从数学角度上讲,本题主要分析建立一个排课模型,而它是一个在课程类别、教师编号 教师及时间上的一个四维空间模型,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组合规划问题,其实质就是解 决各因素间的冲突问题。
在此为了简化处理,先从课程类别、教室编号入手,建立一个 关于C-R 的关系表,再采用化零为整的思路建立我们的目标函数一一优化模型,最后, 我们根据各因素对排课模型的优先度,求解出排课模型的最优解。
在对问题初始化分析时,我们发现课程类别、教室编号、教师、上课时间存在这么一个 对关系:1) 1 — 1的对应关系 2) 1 — n 的对应关系 3) n — n 的对应关系进而,我们再对它们之间的属性分析,根据它们间的联系求出一种相对合理的排课方案, 最后,对相关名词解教室利用率:释:上网查询及对 关资料的查阅, 们得知一天内 课效率最高的 上午8〜10,下 1〜3,故我们定 上午1〜2的听 效率为3,其余 附表。
充分利用教室 源,我们定义: 室禾I 」用率时间段效率:经上课总人数 相我听是午义课见为资教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模型的建立经过分析,我们需将所有课程尽量合理的安排在一个星期内。
首先我们将一个星期划分为五天,记作1、2、3、4、5,将一天分为四个部分,记作1、2、3、4,进而,我们将得到一个5X4的矩阵。
其中,j=1、2、3、4、5分别表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i=1、2、3、4分别表示1〜2节课、3〜4节课、5〜6节课、7〜8节课。
即有:我们记作P (T R C)是一个T X R X C维的数列矩阵,表示T老师在R教室上C课,我们定义P (T R C) =1时,即老师、教室、课程三者都相互符合是记作1而P (T R C) =0时,即老师、教室、课程三者中有一项不符合记作0规定:A(TR)表示T老师到R教室上了一次课是,即2个节B(TR) 表示T老师到R教室上总课时约束条件:1) 每一个时间段都不能多于一个老师在一个教室上课,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25P(TRC) 1 n N (N=1、2、3 …25)t 12) 每位老师在每一天不能同时对同一个班上上两次课,3) 某位老师在某一间教室上课时,安排的课就该在这间教室排完,此时应满足的条件是:当一位老师连续两天对同一个班上两次课以上的次数越少、课程安排在听课效率高的时间段次数越多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冲突(满意度)次数越少,此时定义:25 18 40Q= P(TRC)t 1 r 1 c 1同时有满足以上的约束条件,Q将取到最优值,即此时安排的课表最优化排课的预处理1) 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安排两门课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安排两门课同一时间内安排的课时总数不能大于教室的课时总数所提供的教室属性安排课程的所需教室属性一致2) 优化级的计算:考虑到课表的安排是为了按时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其影响因素有众多,这里我们主要考虑一下三种:1) 时间段效率2) 教室利用率3) 教师满意度所以我们对课表的安排原则将依据优先级的大小进行排课。
先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量化处理可得到:时间段效率:我们定义优先级的函数表达式为:D= W1 x X + x X2+ W3 x X J其中W W2 W3表示相应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通过上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得知上课的时间段效率、教室利用率、教师满意度越大,D 值就越大即优先级越大,就优先排课;反之,D值越小,优先级就越小,就相对后排课。
通过模型得到的T-R-C表(见附表),再根据优先级的排课,我们可得到一个相对优化的课表:这里就不一一罗列,其余详见附表。
模型的评价与改进优点:到了一种排课的方法,即将课程表按课时数撤分,再按没门课程的优先顺序依次放入课表中。
在考虑其他因素(某课程只能安排在固定的某时间段上课,教师只在固定时间段安排课程)的情况下,本模型便于进一步发展、完善(只需改变最优解的参数加相应限制就可解决)。
比起目前最相对合理的遗产法简单易懂很多。
缺点:有很多待改进之处,该算法的优先级只是根据经验常识来进行优先级安排课程,具有一定的非科学性,如果能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课程的优先级进行科学的评定,科学的地算出其优先级系数,再确定其优先级,会具有更好的合理性。
再解题过程中限制条件多,数据量大,过程相对较繁琐。
模型推广本模型有编程优化的模块,但排课表是人为因素较多,也是为了满足课程的安排过程中更人性化。
因此本模型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排课,其主要限制因素是程序完善度不高, 如要进行推广,则必须增加程序的模块,使其更完善,相信改进完善后,即可更科学的实现大规模大排参考文献:[1] 数学建模(上册),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二零一零年三月[2] 数学建模资料一一最优化模型.pdf 2010.7[3] 回溯法一一2010.7[4] 贪婪法——/view/112297.html?tp=0_10 2010.7⑸一天的最有听课效率时间段—— 2010.7附表:表:教室属性:表4: T-R-C 表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R17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程序附录: clear;C=[1 2 2 1 1 1 2 1 2 -1 1 3 1 2 -1教室一周内课程安排表6:外聘教师课程安排表:1 2 1 1 11 2 3 2 -12 2 4 2 -12 2 2 1 12 1 1 2 12 2 1 2 -12 2 1 1 13 3 3 2 13 24 2 13 3 2 1 -13 1 1 2 -13 2 1 2 -14 2 1 1 14 2 3 2 -14 3 4 2 14 2 2 1 14 1 2 2 15 2 1 2 15 2 1 1 -15 2 1 2 15 3 3 2 -15 2 4 1 16 2 2 1 -16 2 1 2 -16 2 1 2 -16 2 2 1 16 2 1 2 -17 3 1 2 17 2 1 1 -17 2 3 2 07 2 4 1 17 2 2 2 -18 3 1 3 08 2 1 3 18 1 1 3 18 2 3 3 -18 2 2 3 0 ];T=[1 8 4 4 1 4 0 1 0 42 -1 0 01 0 62 1 0 02 0 4 1 1 1 0 2 0 4 2 -1 0 0 2 0 6 2 0 0 03 04 2 1 0 03 8 3 5 -1 0 03 04 2 1 11 183 0 6 1 1 0 04 0 8 2 -1 9 04 0 4 2 0 0 04 0 6 1 -1 0 05 0 2 2 1 0 05 8 3 5 -1 23 05 0 4 2 1 0 06 0 4 2 -1 0 06 0 6 2 0 9 06 0 4 1 -1 0 07 0 4 2 1 0 07 0 6 2 -1 0 07 0 6 1 1 0 03 845 0 15 04 8 65 1 0 06 8 4 5 -1 0 0];R=[4 14 24 22 12 22 22 23 23 23 13 23 31 31 31 31 12 21 2];%Rt为教室与老师的关系Rt=zeros(25,18);for i=1:18for m=1:25for n=1:40if R(i,1)>=C(n,3)i1=C(n,1);if T(m,1)==i1||T(m,2)==i1 i4=T(m,4);switch (i4)case 1 if R(i,2)==1Rt(m,i)=1;endcase 2 if R(i,2)==2 Rt(m,i)=1;endcase 3 if R(i,2)==3 Rt(m,i)=1;endcase 4if R(i,2)==1||R(i,2)==3 Rt(m,i)=1;endcase 5if R(i,2)==2||R(i,2)==3 Rt(m,i)=1;endendendendendendendRt;%Rc为教室与课程的关系Rc=zeros(18,40);for i=1:18for n=1:40if R(i,1)>=C(n,3)&&R(i,2)==C(n,4) Rc(i,n)=1;endendendRc;%Tcfor m=1:25for n=1:40if T(m,1)==C(n,1)||T(m,2)==C(n,1)if T(m,3)>=2*C(n,2)q=T(m,4);t=T(m,5);switch qcase 1if C(n,4)==1 switch t case 1 if C(n,5)==1Tc(m,n)=1; end case -1 if C(n,5)==-1Tc(m,n)=1;if C(n,5)==1||C(n,5)==-1||C(n,5)==0Tc(m,n)=1;endendendcase 2if C(n,4)==2 switch t case 1 if C(n,5)==1Tc(m,n)=1; end case -1 if C(n,5)==-1Tc(m,n)=1; end case 0 ifC(n,5)==1||C(n,5)==-1||C(n,5)==0Tc(m,n)=1;endendendcase 3if C(n,4)==3 switch t case 1 if C(n,5)==1Tc(m,n)=1;end endif C(n,5)==-1Tc(m,n)=1;endcase 0if C(n,5)==1||C(n,5)==-1||C(n,5)==0 Tc(m,n)=1; endendendcase 4if C(n,4)==1||C(n,4)==3switch t case 1if C(n,5)==1Tc(m,n)=1;end case -1if C(n,5)==-1Tc(m,n)=1;endcase 0if C(n,5)==1||C(n,5)==-1||C(n,5)==0 Tc(m,n)=1;endendendcase 5if C(n,4)==2||C(n,4)==3switch t case 1if C(n,5)==1Tc(m,n)=1;end case -1if C(n,5)==-1Tc(m,n)=1;endcase 0if C(n,5)==1||C(n,5)==-1||C(n,5)==0 Tc(m,n)=1;endendendendendendTc;%在完全满足的情况下课程选择最优化的老师%ct说明行代表课程,列代表能上该课的老师编号%if 有相同编号的老师那针对该门课程进行求最优值,将值最大的老师放入相应课程中ct=[1 0 0;2 0 0;0 0 0;1 0 0;2 0 0;5 6 0;4 0 0;6 0 0;5 6 0;4 0 0;0 0 0;7 9 23;0 0 0;8 23 0;23 0 0;0 0 0;11 12 0;24 0 0;0 0 0;12 24 0;16 0 0;0 0 0;16 0 0;0 0 0;0 0 0;19 0 0;17 18 25;17 18 25;0 0 0;17 18 25;0 0 0;0 0 0;0 0 0;22 0 0;21 0 0;0 0 0;end end1 23 24; 1 23 24; 23 25 0; 23 0 0; ]; %具体实现 Ct1=zeros(40,1);% 用于存放最终值 %先判断只有一个老师上课的课程 for n=1:40 for nn=n+1:40 if length(Ct(Ct(n,:)~=0))==1 if nn~=n for u=1:3 if Ct(n,1)==Ct(nn,u) u1=Ct(n,1);% a1=n;% a2=nn;% % 判断老师编号相同 获取老师编号 获取课程号 获取课程号b1=T(u1,3)-2*C(a1,2);%b2=T(u1,3)-2*C(a2,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if b1<=b2if Ct1(a1)==0 Ct1(a1)=u1; end elseif Ct(a2)==0 Ct(a2)=u1; end endendif Ct(n,2)==Ct(nn,u) u1=Ct(n,1);% a1=n;% a2=nn;% % 判断老师编号相同 获取老师编号 获取课程号 获取课程号 b1=T(u1,3)-2*C(a1,2);% b2=T(u1,3)-2*C(a2,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if b1<=b2if Ct1(a1)==0 Ct1(a1)=u1; end elseif Ct(a2)==0 Ct(a2)=u1; endif Ct(n,3)==Ct(nn,u) % 判断老师编号相同 u1=Ct(n,1);% 获取老师编号 a1=n;% 获取课程号 a2=nn;% 获取课程号if b1<=b2if Ct1(a1)==0b1=T(u1,3)-2*C(a1,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b2=T(u1,3)-2*C(a2,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if b1<=b2if Ct1(a1)==0 Ct1(a1)=u1; end elseif Ct(a2)==0 Ct(a2)=u1; end end end end endif length(Ct(Ct(n,:)~=0))~=1 if nn~=nfor u=1:3if Ct(n,1)==Ct(nn,u) u1=Ct(n,1);% a1=n;% a2=nn;% % 判断老师编号相同 获取老师编号 获取课程号 获取课程号 b1=T(u1,3)-2*C(a1,2);% b2=T(u1,3)-2*C(a2,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if b1<=b2if Ct1(a1)==0 Ct1(a1)=u1; endelse if Ct(a2)==0 Ct(a2)=u1; endendendif Ct(n,2)==Ct(nn,u) % u1=Ct(n,1);%判断老师编号相同获取老师编号a1=n;% 获取课程号 a2=nn;% 获取课程号 b1=T(u1,3)-2*C(a1,2);%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 b2=T(u1,3)-2*C(a2,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Ct1(a1)=u1;endelseif Ct(a2)==0Ct(a2)=u1;endendendif Ct(n,3)==Ct(nn,u) % 判断老师编号相同u1=Ct(n,1);% 获取老师编号a1=n;% 获取课程号a2=nn;% 获取课程号b1=T(u1,3)-2*C(a1,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b2=T(u1,3)-2*C(a2,2);% 计算老师课时与课程课时的差if b1<=b2if Ct1(a1)==0Ct1(a1)=u1;endelseif Ct(a2)==0Ct(a2)=u1;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Ct1;%T-R-C 优化[ 老师教室]TRC=[1 10;%1-32 18;3 18;6 2;%6-94 4;6 18;5 18;7 2;%12-2110 4;8 18;9 18;13 16;11 8;24 2;11 5;12 5;16 18;19 4;%26-2818 18;17 18;20 8;%33-3522 1;21 5;15 13;%38-4025 12;23 12;];%定义时间片%B周几上课时间段老师一周几节] B=zeros(26,4);%课程1 %课程1 B=zeros(10,4,20);n=1;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B(1,:,n)=[a1 b1 1 2]; break end end end %课程2 n=1; for a=1:5 a1=a;for b=3:4b1=b;for n=n+1:20B(2,:,n)=[a1 b1 2 2];breakendend end %课程3 n=1;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3,:,n)=[a1 b1 3 3]; breakendendend%课程6n=1;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4,:,n)=[a1 b1 6 2]; breakendendend%课程7n=1;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5,:,n)=[a1 b1 4 2]; breakendendend%课程8n=1;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6,:,n)=[a1 b1 6 1]; breakendendend%课程9n=1;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7,:,n)=[a1 b1 5 2]; breakendendend %课程12 n=1; 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8,:,n)=[a1 b1 7 2]; breakendendend %课程13 n=1; 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9,:,n)=[a1 b1 10 3]; breakendend %课程14 n=1; 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10,:,n)=[a1 b1 8 1];breakendendend %课程15 n=1; 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11,:,n)=[a1 b1 9 2]; breakendendend %课程16 n=1; 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12,:,n)=[a1 b1 13 2]; breakendendend %课程17 n=1; 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13,:,n)=[a1 b1 11 2]; breakendendend %课程18 n=1; 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14,:,n)=[a1 b1 24 3]; breakendendend %课程19 n=1; 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15,:,n)=[a1 b1 11 2]; breakendendend %课程20 n=1; for a=1:5b1=b;for n=n+1:20 B(16,:,n)=[a1 b1 12 1]; breakendendend %课程21 n=1; 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 B(17,:,n)=[a1 b1 16 2]; breakendendend %课程26 n=1;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 B(18,:,n)=[a1 b1 19 2]; breakendendend%课程27n=1;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B(19,:,n)=[a1 b1 18 2]; break endendend%课程28n=1;for a=1:5a1=a;for b=3:4b1=b;for n=n+1:20B(20,:,n)=[a1 b1 17 2]; break endendend%课程33n=1;for a=1:5b1=b;for n=n+1:20B(21,:,n)=[a1 b1 20 2]; break end endend%课程34 n=1;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B(22,:,n)=[a1 b1 22 2]; break end endend %课程35 n=1; for a=1:5 a1=a;for b=3:4b1=b;for n=n+1:20B(23,:,n)=[a1 b1 21 2]; break end endend %课程38 n=1;for a=1:5a1=a;for b=1:2b1=b;for n=n+1:20B(24,:,n)=[a1 b1 15 1]; break end endend %课程39 n=1; for a=1:5 a1=a;for b=3:4b1=b;for n=n+1:20B(25,:,n)=[a1 b1 25 2]; break end endend %课程40 n=1; for a=1:5b1=b;for n=n+1:20B(26,:,n)=[a1 b1 23 2]; breakendendend%判断B 中同一时间同一教室的情况z=1;for i=1:26i1=i;for n=1:20n1=n;for ii=1:26for iii=ii+1:26for nn=1:20for nnn=nn+1:20ifB(ii,1,nn)==B(iii,1,nnn)&&B(ii,2,nn)==B(iii,2,nnn)%if TRC(ii,2)~=TRC(iii,2)%for w=1:B(i1,4,n1)% for z=z+1:26 Q(z,:,w)=B(i1+1,:,n1);% 相应个数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end 判断星期时间段相同判断教室相同取出相应将面包片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