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非晶态结构与性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非晶体结构和性质
4.1 4.2 4.3 4.4 4.5 熔体的结构 熔体的性质 玻璃的通性和玻璃的转变 玻璃的形成 玻璃结构理论
ຫໍສະໝຸດ Baidu 4.1
熔体的结构
一、对熔体结构的一般认识 1.晶体与液体的体积密度相近 晶体→液体:体积变化小( <10%,相当于质点间平均距离增加3%左右); 液体→气体:体积增大数百倍至数千倍(例如水增大1240倍)。 表明:液体中质点之间平均距离和固体十分接近,而和气体差别较大。 2.晶体熔融热比液体气化热小得多 Na晶体 熔融热(kJ/mol) 2.51 Zn晶体 6.70 冰 6.03
(2)VFT公式(Vogel-Fulcher-Tammann公式)
式中 A、B、T0——与熔体组成有关的常数。
【注意】以上两公式均为经验式,因此目前粘度仍不能通过计算而得到精确数据,在 实际生产和科研中仍需实际测定粘度数据作为依据。
(3)粘度的测定 硅酸盐熔体粘度相差很大(10-2~1015Pa·s)不同范围粘度用不同方法测定. 107~1015 Pa·s:拉丝法。根据玻璃丝受力作用的伸长速度来确定。 10~107 Pa·s:转筒法。利用细铂丝悬挂的转筒浸在熔体内转动,悬丝受熔体粘 度的阻力作用扭成一定角度,根据扭转角的大小确定粘度。 100.5~1.3×105 Pa·s:落球法。根据斯托克斯沉降原理,测定铂球在熔体中下落 速度求出。 小于10-2 Pa·s:振荡阻滞法。利用铂摆在熔体中振荡时,振幅受阻滞逐渐衰减的 原理测定。
2)R2O含量较高(O/Si较高)时,R+降低粘度的次序是: Li+<Na+<K+ 原因:熔体中硅氧负离子团接近最简单的[SiO4]形式,并存在大量O2-, [SiO4] 之间主要依靠R-O键力连接,这时作用力矩最大的Li+就具有较大的粘度。
(3)二价金属氧化物: 粘度↓
双重作用: 1)提供游离氧使硅氧负离子团解聚:粘度↓ 2)离子势Z/r较R+大,能夺取硅氧负离子团中的O2-导致硅氧负离子团聚合 :粘度↑ 系统粘度次序(见图 ): Ba2+>Sr2+>Ca2+>Mg2+ R2+降低粘度次序
Ba2+<Sr2+<Ca2+<Mg2+
(4)高价金属氧化物:粘度↑ SiO2、 Al2O3 、 ZrO2、 ThO2等氧化物因其阳离子电荷多,离子半径小,作用 力大,总是倾向于形成更为复杂巨大的复合阴离子团,使粘滞活化能变大, 导致熔体粘度增高。 (5) 阳离子配位数 —— 硼反常现象 在硅酸盐Na2O-SiO2系统中: 1)B2O3含量较少时,Na2O/ B2O3>1,”游离”氧充足,B3+以[BO4]状态 加入到[SiO4] 网络,起连网作用,结构趋于紧密,粘度随B2O3含量升高 而 增 加 ; 2)当Na2O/ B2O3 约为1时(B2O3含量约为15%),B3+形成[BO4]最多,粘 度 达 最 大 ; 3)B2O3含量增加到Na2O/ B2O3<1时,“游离”氧不足,B3+开始处于层状 [BO3]中,使结构趋于疏松,粘度又逐步下降。
硼反常现象: 由于B3+离子配位数变化引 起性能曲线上出现转折的现象。
(6)混合碱效应:粘度↑ 混合碱效应:熔体中同时引入一种以上R2O或RO时,粘度比等量的一种R2O或RO高。 与离子半径、配位等结晶化学条件不同而相互制约有关。
(7)离子极化:粘度↓ 极化使离子变形,共价键成分增加,减弱Si-O键力。温度一定时,引入等量的具 有 18电子层结构的二价副族元素离子 Zn2+、Cd2+、Pb2+等较引入含8电子层结构的 碱土金属离子更能降低系统的粘度,即当粘度一定时,系统对应温度更低。 η=1012Pa·s时18Na2O·12RO·70SiO2玻璃对应温度 8电子结构 T(℃)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CaO SrO BaO 533 511 482 18电子结构 T(℃) ZnO CdO PbO 513 487 422
□=Li2O-SiO2 1400℃ ;○=K2O-SiO2 1600℃;△=BaO-SiO2 1700℃
简单R2O-SiO2系统中,R+对粘度影响与本身含量有关。
1)R2O含量较低(O/Si较低)时,R+半径越小,降低粘度作用越大: Li+>Na+>K+>Rb+>Cs+ 原因:熔体中硅氧负离子团较大,对粘度起主要作用为[SiO4] 间键力。由于R+除 了能提供 “ 游离 ” 氧,打断硅氧网络以外,在网络中还对 Si - O - Si 键有反极化作 用,减弱上述键力。Li+离子半径最小,电场强度最强,反极化作用最大,故降低 粘度作用最大。
硅酸盐复合阴离子团结构
O:Si 4:1 3.5:1 名称 岛状硅酸盐 组群状硅酸盐 环状硅酸盐 六节环(三节 环、四节环) 链状硅酸盐 负离子团类型 [SiO4]4- [Si2O7]6- [Si6O18]6- ([Si3O9]6- 、[Si4O12]6- ) 1[Si2O6]4- 共 氧 离子数 0 1 每 个 硅 负电荷数 4 3 负离子团结构
a.应变点 b.退火点 c.变形点 d.Litteleton软化点 e.操作点 f.成形温度范围 g.熔化温度
2.粘度-组成关系 (1) O/Si比 O/Si↑:硅氧四面体网络聚合程度↓,粘度↓。 熔体中O/Si比值与结构及粘度的关系
(2)一价碱金属氧化物:粘度↓ ↓ 加入R2O(Li2O、Na2O、K2O、Rb2O、Cs2O),熔体粘度显著降低。 原因:R+电荷少、半径大,和O2-作用力小,能提供系统中的“自由(游离)” 氧而 使O/Si比值增加,导致原来硅氧负离子团解聚成较简单的结构单位,因而使活化能 减低,粘度变小。
1.粘度-温度关系
(1) 弗仑格尔公式 ф=A1e-△u/kT η=1/ф=A2e△u/kT logη=A+B/T 式中 △u——质点粘滞活化能; K——波尔兹曼常数; T——绝对温标; A1 、 A2 、 A——与熔体组成有关的常数。
【注意】该公式假定粘滞活化能是 与温度无关的常数,则只能应用于 简单的不缔合的液体或在一定温度 范围内缔合度不变的液体。对于硅 酸盐熔体在较大温度范围时,斜率 会发生变化,因而在较大温度范围 内以上公式不适用。
【粘度物理意义】单位接触面积、单位速度梯度下两层液体 间的内摩擦力。 【粘度单位】Pa·s(帕·秒)。 1Pa·s = 1N·s/m2 = 10dyn·s / cm2 = 10 P (泊)或 1dPa·s (分 帕·秒)=1P(泊)。 【液体流动度ф 】粘度的倒数,即ф=1/η。
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 化学组成 不同温度下,硅酸盐熔体粘度可在 10-2~1015 Pa·s间 变化; 同一温度下,组成不同熔体的粘度有很大差别; 硅酸盐熔体粘度比一般液体高得多 硅酸盐熔体结构中有多种聚合程度不同的聚 合物交织形成网络,质点间移动困难
表面张力: 水:70×10-3N/m左右 熔融盐类:100 ×10-3 N/m左右 硅酸盐熔体:(220~380)×10-3N/m,与熔融金属相近,随组成与温度而变化.
1.表面张力-温度关系 【一般规律】温度升高,质点热运动增加,体积膨胀,相互作 用变为松弛,表面张力降低。 在高温及低温区,表面张力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二者几乎成 直线关系,即:
图中θ为X射线衍射角,即X射线入射光与晶面之间的夹角。 曲线 1—晶体:衍射强度时强时弱,在不同θ处出现尖锐的衍射“峰”; 4—气体:小角度衍射衍射强度很大,并随θ值的增大逐渐减弱,没有“峰”或 类似的“峰”出现; 3—熔体:相当于晶体对应衍射峰位置出现突起,呈现宽阔的衍射“峰”,无气 体所特有的的小角度衍射; 2-玻璃体:与熔体衍射峰近似,衍射峰最高点的位置与晶体相近。
4.2 熔体的性质
一、粘度 粘度:流体(液体或气体)抵抗流动的量度。 当液体流动时,一层液体受到另一层液体的牵制,其内摩擦力 F的大小与两层液体间的 接触面积及其垂直流动方向的速度梯度成正比。 F=ηS dv/dx
式中 F―两层液体间的内摩擦力;
S―两层液体间的接触面积; dv/dx―垂直流动方向的速度梯度; η―比例系数,称为粘滞系数,简称粘度。
3:1
2
2
3:1
2
2
2.75:1 2.5:1 2:1
带状硅酸盐 层状硅酸盐 架状硅酸盐
1 [Si4O11]6- 2 [Si4O10]4- 3 [SiO2]
2.5 3 4
1.5 1 0 二维方向无限 延伸 三维方向无限 延伸
3. 影响聚合物聚合程度的因素
组成 温度
三、硅酸盐熔体的分相
硅酸盐熔体分成二种或两种以上的不混溶液相,称为分相。 R—O的键强近似地决定于阳离子电荷Z与半径r之比(Z/r, 称为离子势),Z/r越大,熔体分成二液不混溶液滴的倾向 越明显。 Sr2+、Ca2+、Mg2+等离子的Z/r比值大,容易导致熔体分 相; K+、Cs+、Rb+的Z/r比值较小,不易导致熔体分相。
(8)其它化合物
CaF2:熔体粘度↓↓ F-半径与O2-相近,较易发生取代,但F-只有一价,破坏原网络后难以形成新网 络,粘度大大下降。 稀土氧化物(氧化镧、氧化铈等)、氯化物、硫酸盐:粘度↓。
【总结】某种化合物对粘度的影响既取决于化合物本性, 也取决于原基础熔体组成。
二、表面张力
恒温、恒容条件下,熔体与另一相(一般指空气)接触的相 分界面上增加一个单位新表面积时所作的功,称为比表面能 ,简称表面能,单位为J/m2,简化后其因次为N/m。 熔体表面能和表面张力数值与因次相同(但物理意义不同) ,熔体表面能往往用表面张力σ来代替。 表面张力物理意义:作用于表面单位长度上与表面相切的力, 单位是N/m。
σ=σ0(1-bT) 式中 b —— 与成分有关的经验常数; σ0 —— 一定条件下开始的表面张力值; T —— 温度变动值。
温度反常现象 1.对PbO-SiO2系统玻璃,其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略微变 大,温度系数dσ/dT为正值。 2. 一般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系统也出现正温度系数,可能与 在较高温度下出现“解吸”过程有关。
水气化热(kJ/mol) 40.46 表明:晶体和液体内能差别不大,质点在固体和液体中相互作用力接近。
3.固液态热容量相近 表明:质点在液体中热运动性质(状态)和在固体中差别不大,基本上仍
是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 几种金属固、液态时的热容值
4. X射线衍射图相似 液体衍射峰最高点位置与晶体相近,表明: 液体中某一质点最邻近几个质点的排列形式与间距和晶体中的相似; 液体衍射峰很宽阔,缘于: 液体质点有规则排列区域的高度分散; 液体结构特征: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在高于熔点不太多的温度下,液体内部质点排列具有某种程度规律性,而非象 气体一样杂乱无章。
1 . Na+ , K+ , Ba2+ 等电荷少、半径大的离子一般呈单个离子 形式存在; 2 . Si4+ , P5+ , B3+ , Ge4+ 等电荷多、配位数小的离子往往与 O2-结合成络阴离子,成为聚合程度不等的复合阴离子团; 3.整个熔体是电中性,阳离子和阴离子团之间仍旧存在静电 吸引力; 4.熔体结构特征仍然是在阳离子周围包围阴离子,阴离子周 围包围阳离子; 5.复合阴离子团的种类、大小和复杂程度随熔体的组成和温 度而变,可以解聚或继续聚合成更复杂的阴离子团。其聚合和 解聚反应为:
二、硅酸盐熔体结构——聚合物理论 1. 基本结构单元—— [SiO4] 四面体 2. 基本结构单元在熔体中存在状态——聚合体 基本结构单元在熔体中组成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聚合离子 团(或络阴离子团),其间存在聚合-解聚的平衡。
硅酸盐熔体和玻璃体的结构很相似,它们的 结构中都存在着简单离子和近程有序的离子 团。
3. 硼酸盐熔体随碱含量减少,表面张力温度系数dσ/dT由负逐 渐接近零值,并有可能出现正值。 【原因】温度升高:熔体中 各组分活动能力增强,破坏熔体表面 [BO3] 平面基团的整齐排 列,使表面张力增大。
2.表面张力-组成关系
结构类型相同的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则熔体表面张力越
大;单位晶胞边长越小,则熔体表面张力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