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课堂PPT)

合集下载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课件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课件

脱水剂
减少尿量
脱水剂可以减少肾脏产生的尿液量, 降低尿量。
治疗高血压
脱水剂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帮助降低 血压。
维持血容量
脱水剂可以维持血容量,保持血液循 环稳定。
其他药物
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影响肾脏功能 ,导致尿液成分变化。
抗炎药
抗炎药可以影响炎症反应 ,从而影响尿液成分。
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可能对肾脏产生 损害,影响尿液生成。
详细描述
水分摄入充足时,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保持平衡,尿量增加。 水分摄入不足时,肾小球滤过作用和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失衡,尿量减少。
蛋白质摄入量
总结词
蛋白质摄入量对尿液生成有重要影响 。
详细描述
摄入大量蛋白质时,血液中氨基酸浓 度升高,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增强,尿 量减少。长期摄入高蛋白饮食可能引 发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和肾小管上皮 细胞损伤。
06
运动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剧烈运动
增加体液流失
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体液减少,从而影响尿液生成。
刺激肾上腺素分泌
剧烈运动引起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具有利尿作 用,减少尿液生成。
肾功能变化
剧烈运动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液生成减少 。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压迫膀胱
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会导致膀胱受 到压迫,影响尿液生成。
精神心理因素对尿液生成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 统等多个系统的调节作用有关。
03
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利尿剂
01
02
03
增加尿量
利尿剂可以促进肾脏产生 更多的尿液,从而提高尿 量。
调节电解质平衡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血管收缩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肾动脉的收缩或舒张上。当肾动脉收缩时, 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反之,当肾动脉舒张时,肾血 流量增加,尿生成增加。
神经和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收缩,肾 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增加,尿 生成增加。
02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对尿生成的影响
肾小球滤过率是尿生 成的重要因素,它决 定了尿液的生成量和 成分。
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会影响尿液的成分, 如蛋白质、葡萄糖等 。
肾小球滤过率越高, 尿液生成量越多,反 之则越少。
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
血浆流量
血浆流量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 因素之一。
VS
在生理状态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共同作用,维持尿的生成和排泄平衡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也 会影响尿的生成。在病理状态下,各 种疾病和药物也会影响尿的生成。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总结:了解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制定出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医生 可以调整患者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以减少肾脏负担。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主要通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 的渗透压感受器来影响尿生成,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 杂的生理机制,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等。
循环血量和血管收缩
循环血量对尿生成的影响主要通过肾血流量的变化来实现。当循环血量减少时, 肾血流量相应减少,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反之,当循环血量增 加时,肾血流量相应增加,尿生成增加。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新版].ppt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新版].ppt

精选文档
11
(四) 连接换能器和记滴器
动脉插管已连在血压力换能器,1道记录血压变化
膀胱插管与记滴器相连,使膀胱内引流出的尿液 滴 在记滴器的两个电极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通路,2道 记录通道会记录下来一次尿滴。
精选文档
12
观察项目
手术和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记录正常血 压和尿量曲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 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比较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从 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精选文档
6
本实验用两道同步记录 1道记录血压 2道记录尿量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精选文档
7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因为加入后肾中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的肾糖阈, 经肾小球滤出的大量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 重吸收,致使小管液中出现较多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 中的渗透压增加,防碍水的重吸收,于是水随葡萄糖一 起排出,尿量增加。此称为渗透性利尿。
此时尿液作生化实验,可检测出尿糖。
精选文档
19
结果分析
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后,血压上升(使与外周小动脉平滑肌 中的α受体相结合,使之收缩)尿量减少
精选文档
20
结果分析
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不通透
小管液
上皮细胞 呋塞米
血液
2ClK+、Na+
K+
Mg2+ Ca2+
尿生成的调节包括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本实验分别对实验动物施加不同因 素,观察尿量及其成分的变化。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应用演示精品PPT课件
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将切口盖住。
bladder
ureter
urethra
drainage tube
1. 记录正常血压、尿量。 2. 静脉注射38℃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3.用丝线结扎右侧迷走神经后剪断,以中等强度的电压刺激其外周断,使 血压下降并维持在6.65kPa(50mmHg)左右约20~30s,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4.静脉注射50%葡萄糖5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在注射前后各取尿液数 滴,分别用班氏试剂做尿糖定性试验,并注意液体的颜色变化。 5.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5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6.静脉注射速尿0.5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7.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IU,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8.静脉注射0.6%酚红溶液0.5ml,用盛有10%NaOH溶液的培养皿承接尿液。 如果尿中有酚红排出,遇NaOH则呈红色。计算从注射酚红起到排出酚红所 需的时间。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 利尿药的应用
主讲人:xxx
PPT BY xxx
CONTENTS
01 病例分析
02 分析思考 03 目的原理 04 器材药品 05 实验步骤 06 注意事项
01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患者,女,36岁。烦渴、多饮、多尿26年,间断发作右腰部 疼痛1年入院。患者自10岁时出现烦渴、多饮、多尿,每天尿 量达9~10 L,血糖及尿糖正常。近1年出现右腰部疼痛,无 血尿及发热。血糖、尿素氮、肌酐等均正常。双侧视力无异 常,视野无缺损。抗利尿激素测定两次分别为4.37 ng/L和 7.37 ng/L(正常值14 ng/L)。高渗盐水试验阴性。结合禁水 试验结果可排除精神性多饮,考虑为垂体性多饮,符合原发 性中枢性尿崩症。因患者拒绝行膀胱造瘘治疗,口服双氢克 尿噻50 mg,每天3次,症状好转出院。半年后复查B超,肾及 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影响尿生成因素课件
目 录
• 肾小球滤过率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 抗利尿激素 • 醛固酮 • 心钠素
01
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血流
肾小球血流是影响尿生成的重要因素 之一。当肾小球血流增加时,滤过平 衡点将向入球小动脉端移动,导致肾 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肾小球血流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和体 液因素的调节,如交感神经、血管紧 张素Ⅱ等。
醛固酮的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其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最为重要。此外,血管紧张素 Ⅲ和血管紧张素Ⅳ抑制醛固酮分泌。
钾离子浓度调节
如前所述,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时刺激醛固酮分泌。 而低钾血症时,抑制作用减弱,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加。
其他调节因素
肾小球囊内压的调节主要受到肾小囊内液体量和压力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肾脏血 流量的影响。
0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与分泌
近端小管重吸收
近端小管是肾小管中重吸收能力 最强的部分,主要负责吸收大部 分的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等
物质。
近端小管对电解质的重吸收能力 较弱,因此对尿的浓缩和稀释起
到关键作用。
离子浓度升高时,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
保钠排钾
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保钠排钾, 即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 的重吸收以及钾离子的排泄,从而维 持体内钠、钾离子的平衡。
维持血容量
维持酸碱平衡
醛固酮对肾脏的代谢产生影响,有助 于维持酸碱平衡。
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可导致水钠潴 留,从而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的稳定。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01
心钠素可以抑制肾素的分泌,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

排泄—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生理学课件)

排泄—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生理学课件)

【实验步骤】
三、固定:待家兔麻醉后,用兔带将 兔仰卧位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实验步骤】
四、插尿管
【观察项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结果】
观察项目
1. 记录正常尿量 2. 耳缘iv. 生理盐水20ml 3. 耳缘iv. 速尿5mg/kg 4. 耳缘iv. NE 0.3ml 5. 耳缘iv. 20%葡萄糖溶液 10ml 6. 耳缘iv. 垂体后叶素(ADH) 0.3ml
【实验目的】
1. 学习输尿管插管技术。 2. 观察影响家兔尿液生成的若干因素,加深理解 尿液生成的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实验原理】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1) 肾小球的滤过 (2)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3)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
【实验材料】
25%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葡萄糖、1: 10000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尿 糖试纸、1ml 、2ml 、10ml 、20ml 注射器、 头皮针、动脉夹、烧杯、尿道插管、液体石蜡
尿量

↑ ↓ ↑ ↓
尿糖
+
【注意事项】
1.每项实验均应在前一实验效应基本消失尿 量基本稳定才进行下一项实验。 2.实验需多次静脉注射,应保护好兔耳缘静脉。 3.尽量减轻创伤、减少失血。
一、称重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二、家兔的麻醉 1.麻醉药的选择: 25%氨基甲酸乙酯(4ml/kg)
【实验步骤】
2.麻醉的方法及部位:外耳缘静脉
【实验步骤】
3.给药速度:前1/3快速推入,使动物 能顺利、快速地渡过兴奋期;后2/3速度宜 慢,且边注射边注意观察动物的生命体征变 化,当确定已达到麻醉效果时,停止给药。

生理学实验指导—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生理学课件)

生理学实验指导—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生理学课件)
• 3.尿液的收集:
• 膀胱插管法:自耻骨联合上缘向上沿正中线作3~4cm长皮肤切口,再沿腹白线切开腹壁 及腹膜(勿伤腹腔脏器),找到膀胱,将膀胱向尾侧翻至体外(勿使肠管外露,以免血 压下降)。再于膀胱底部找出两侧输尿管,认清两侧输尿管在膀胱开口的部位。小心地 从两侧输尿管下方穿一丝线,将膀胱上翻,结扎膀胱颈部。然后,在膀胱顶部血管较少 处作一荷包缝合,再在其中央剪一小口,插入膀胱导管,收紧缝线,结扎固定。膀胱导 管的喇叭口应对着输尿管开口处,并紧贴膀胱壁。膀胱导管的另一端通过橡皮导管和直 管连接至记滴器,并在他们中间充满生理盐水。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腹部切口。
4.实验项目与观察: (1)记录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尿液的滴数。 (2)自耳缘静脉注射37℃的等渗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3)自耳缘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 4 ) 取 尿 液 2 滴 进 行 尿 糖 定 性 实 验 作 对 照 , 然 后 由 静 脉 注 射 20% 葡 萄 糖 溶 液 (1.5ml/kg),观察尿量的变化。待尿量明显增多时,再取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试验。 30s,使血压降至5.3~6.67kPa(40~50mmHg)左右,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5)自耳缘静脉注射呋塞米(5mg/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6)自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1~2U(0.2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
①正常情况 ②注射37℃的等渗盐水 ③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④注射20%葡萄糖溶液 ⑤注射呋塞米 ⑥注射垂体后叶素
血压变化
尿量变化
六、注意事项 1.家兔体重在2.5~3.0kg左右,实验前给兔多喂菜叶,或用橡皮导尿管向兔胃内灌
入40~50ml清水,以增加基础尿量。 2.手术动作要轻揉,腹部切口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性闭尿。剪开腹壁避免伤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低既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又受肾小
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的口径比例(也就是血管平滑肌舒缩程度) 的影响,而后一种因素比前一种因素更为重要。可使肾小球入球小动脉 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流量降低,滤过率减少,尿量减少。
因此在临床上抢救休克病人,使用大剂量的肾上腺 素时一定要注意患者尿量的变化。
(2)血容量增加,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使尿液滤过 增多,也促使尿液增加。
(3)血容量增加,刺激左心房及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 器,冲动沿迷走神经上传到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使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与释放减少,远曲小管, 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
16
结果分析
抗利尿激素 antidiuretic hormone, ADH
6
本实验用两道同步记录 1道记录血压 2道记录尿量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7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RM-6240多道生理记录仪、压力换能器、兔手术器械1套、刺 激电极、膀胱插管、尿液记滴器、生理盐水、20%葡萄糖、1: 10000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呋塞米、0.5%肝素、25%乌 拉坦、尿糖试纸
3
尿生成的生理基础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远端小管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直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4
5
原 理: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比较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从 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及药物对尿生成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1. 掌握输尿管插管技术,学习尿量的记 录和测量方法; 2.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尿生成的 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2
实验原理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 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凡是影响尿生成过 程的因素均可引起尿量的改变。
尿生成的调节包括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本实验分别对实验动物施加不同因 素,观察尿量及其成分的变化。
因为加入后肾中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的肾糖阈, 经肾小球滤出的大量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 重吸收,致使小管液中出现较多的葡萄糖,使肾小管液 中的渗透压增加,防碍水的重吸收,于是水随葡萄糖一 起排出,尿量增加。此称为渗透性利尿。
此时尿液作生化实验,可检测出尿糖。
19
结果分析
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后,血压上升(使与外周小动脉平滑肌 中的α受体相结合,使之收缩)尿量减少
14
实验结果
观察项目 10ml/Kg生理盐水 抗利尿激素2U 20%葡萄糖(4ml/Kg) 1:10000肾上腺素0.2~0.3ml 呋塞米5mg/Kg 刺激右侧迷走神经
血压
尿量
15
结果分析
一次快速注射10ml/Kg生理盐水,使血容量增加,会引 起下列情况:
(1)血液被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肾小球有效 滤过压增加,肾小球有效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神经垂体 贮存、释放
作用:①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②增加髓质组织间液的溶质浓度
机制:ADH →V2 →GS →AC →cAMP → PKA →使 AQP-2镶嵌在管腔膜上形成水通道,增加水的重吸收
17
18
结果分析
20%葡萄糖4ml/Kg注入后,可见尿量立即大量增加
13
1. 记录正常血压、尿量。 2.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从记滴器下方接一滴尿于尿糖试纸 上,放置20~30秒,对比试纸颜色和标准颜色。 3. 按10ml/Kg静脉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4. 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2U,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5. 静脉注射20%葡萄糖(4ml/Kg),5min内注完,观察血压 和尿量变化。在尿量明显增多时,取尿做尿糖定性实验。 6. 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2~0.3ml,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7. 静脉注射呋塞米5mg/Kg,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8. 切断右侧迷走神经,用阈上刺激连续刺激其外周断,使血压 降至50mmHg左右,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
8
步骤
(一)麻醉、固定(25%乌拉坦4ml/kg)
(二)颈部手术
1.做颈部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肌肉 (钝性分离),暴露气管。 2.气管插管。 3.分离右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行动脉插管,描记动脉血 压。
9
(三)尿液收集方法:
输尿管插管
在耻骨联合上缘作4~6cm正中切口,用湿生理 盐水的纱布衬垫后,将膀胱翻至体外(勿使肠断外 露,以免血压下降)。在膀胱底部找出两侧输尿管, 细心分离(莫损伤伴行血管),各穿两条线备用, 分别将输尿管近膀胱端结扎,在结扎线的远离膀胱 端剪开一个斜口(可先用玻璃分针探一下),把预 先充满生理盐水的细塑料管向肾脏方向插入输尿管 (1cm左右),用线结扎固定。
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将切口盖住。
10
尿液收集方法: 膀胱插管
腹部剪毛,耻骨联合上方正中剪口3-5cm,沿 腹白线剪开腹壁,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辨 认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针筒抽取尿液 6ml,装入两只试管。在膀胱顶部剪一丛行小 口,插入膀胱插管,穿线结扎固定,(注意: 结扎线不要堵住插管的两个入口,插管最好正 对着输尿管在膀胱的入口处,不要紧贴膀胱后 壁,以免堵塞输尿管。)用浸有38℃生理盐水 的纱布覆盖创面。
20
结果分析
髓袢升支粗段: 对水不通透
小管液
上皮细胞 呋塞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液
2ClK+、Na+
K+
Mg2+ Ca2+
3K+ 钠泵 2Na+
K+
Cl-
Cl-
21
原尿
皮质 髓质
尿液稀释 尿液浓缩
髓质高渗
22
结果分析
迷走兴奋
刺激迷走神经
心输出量减少
尿 量 减 少
11
(四) 连接换能器和记滴器
动脉插管已连在血压力换能器,1道记录血压变化 膀胱插管与记滴器相连,使膀胱内引流出的尿液 滴 在记滴器的两个电极之间,构成一个完整的电通路,2道 记录通道会记录下来一次尿滴。
12
观察项目
手术和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记录正常血 压和尿量曲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实验,观 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