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泰山记_游记
《登泰山记》-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精品随堂课件(统编版必修上册)
④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本课:“戊申晦,五鼓,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5、纪时法: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①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昃、 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②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天色纪时与地支纪时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 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 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 》、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理
第清
三 章
思
路
• 朗读课文
正音:
山麓lù 徂徕cúlái
石磴dèng 须臾xūyú
樗蒱chūpú 戊申wù
姚鼐nǎi
绛皓hào
膝盖xī
石罅xià
课内学过的作品有:《核舟记》(明朝魏学洢)、《小石潭 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 记》(宋朝欧阳修)和《登泰山记》(清朝姚鼐)。
桐城派及作者
《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姚鼐(1732— 1815),字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 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 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 (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 《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 年。
“淳熙丙申”中,“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 干支纪年。 3、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①序数纪月法。如《<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 ②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 定的“建”字。如庾信《<哀江南赋>序》:“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 盗移国,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③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 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导言《登泰山记》是元代文学家、政治家陆游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
这篇文章描绘了陆游登上泰山的经历,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内心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章运用优美的辞章和生动的描写手法,展示了泰山雄伟壮丽、神奇美丽的景色,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内容概要作者陆游自幼酷爱登山,他在《登泰山记》中记录了自己登上泰山的经历。
他先是描述了泰山的宏伟景色,以及登山的辛苦与艰巨,然后叙述了登山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最后对泰山的气势恢宏和自然美景进行了赞美。
整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宇宙浩瀚的思考。
正文泰山高耸入云,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
登泰山可谓一次严峻而艰苦的考验。
作者在《登泰山记》中描绘了登山的艰辛:“凡登山者,必存信心,经痛难言惧,至如身展石间,赴汤火中,不以为难事。
” 这些描写传递了登山的艰苦和对抗自然力量的勇气。
泰山峻峭陡峥,登山有时甚至要攀援而上。
作者以细腻生动的文字形容了这种登山的经历:“手足失控,意专力落,步于阶陛间,仰盖拦箦。
” 作者在登山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往前,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决心。
同时,这种攀援的过程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较量,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敬和敬畏。
登山途中,作者不仅用目光去感受泰山的壮丽景色,还通过文字将这些美景全面细致地展现给读者。
作者描绘了登山的路程、山势、峰巅、栈道等景观:“丹霞以朱黛、白霞以银明。
盖天色间杂微雨,夹云间容数字。
霞气截山刀郭,水光隔岩带草。
” 这些描绘形象生动,言语之间仿佛已经使人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泰山的壮丽和神奇。
登上泰山之巅,作者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心灵震撼。
他用“神怪起仿佛胜川沮海、或盖我以神明”来形容当时的景象。
泰山的千古留名、山巅的无边无际、云雾的飘渺变幻,让作者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而在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中,也不乏对人类自身力量的反思。
他说:“夫钱宝以殚精竭虑,未必登得泰山之巅;科举求才以竭聪明,不能臻于登峰造极。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与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优秀10篇)
《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优秀10篇)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是作者勤劳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登泰山记》学习要点(优秀10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泰山记》篇一姚鼐教学目的: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阴”“始”“望”“坐”“视”“或”的用法。
2.理解词类活用现象:西、东、道、阴、烛3.辨别通假字:采、圜4.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详略恰当的特点;侧面烘托的手法教学方法:“读——讲——析——结”四步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一课时一。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岳”都是哪些山吗?对了,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中,泰山是“三山五岳”之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泰山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如画的泰山日出。
二。
介绍作者、作品。
姚鼐。
清代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
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考官。
主讲于梅花、紫阳等书院40余年。
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其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的景色,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泰山,亦称岱山、岱宗。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东部,主峰玉皇顶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海拔1524米。
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名胜古迹。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文体。
一、补充注音:汶(wen)水南麓(lu)石磴(deng)山颠(dian)徂(cu)徕(lai)岱(dai)祠行(xing)宫姚鼐(nai)解释加点的字二、补充释字泰山之阳——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其阴——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姚鼐的《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的《登泰山记》赏析姚鼐作为桐城派中的重要人物,在桐城派的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他壮大了古文的声势,确立古代散文发展的“正宗”文统,被桐城古文家奉为圭臬,影响甚广。
他的《登泰山记》也广为传播。
《登泰山记》是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游记散文,记述了作者在游泰山时的所见所感。
泰山是我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历来有很多文人登泰山,描写、赞叹泰山,留下了很多著名篇章,姚鼐的这篇《登泰山记》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
这篇散文与其他的游记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很多文人除外游玩一般都是在春季万物复苏之时,而姚鼐登泰山却是在冬季,在除夕夜前夕,这在描写上便已经于其他的游记不同,作者在描写他一路所见时,时时突出冬季泰山的景色,一般冬季的景色都给人以萧条之感,而姚鼐对泰山冬季的景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的只是泰山风雪弥漫的优美绚丽,是冬季另一番美丽景色。
比如作者描写在途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在描写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些对山顶景色的描写就给人一种优美壮丽的感觉。
姚鼐的这篇散文还着重描写了泰山的冬季日出,当太阳即将出来时的景色是“极天,一线异色,须臾成色彩。
”然后太阳慢慢出现,那一线异色也开始扩大,片刻便成了五彩,在太阳出现的过程中,作者描述很细致“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太阳如丹,倒映在海上,使的海上有红光在不断晃动,承托着红日,上下呼映。
日出后,又是另一番景象,“回视日观以西诸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有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一番颜色,有的则得不到太阳的照射呈现另一番颜色,这两种颜色互相交错,就像所有的山峰都佝偻着一般。
这些对太阳的直接或间接的描写,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有动有静,让人不禁对冬季的泰山的景色充满向往。
姚鼐的这篇《登泰山记》能成为描写泰山景色的翘楚,并不单单是因为他所描写的季节不同于他人,也是因为这篇散文的精美的语言,高超的写作技巧。
《登泰山记》_2
《登泰山记》《登泰山记》《登泰山记》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解释1.郦:(lì)2.兽:(zhòu)3.徂:(cú)4.戊:(wù)5.樗:(chū)6.汶:(wèn)7.麓:(lù)8.磴:(dèng)9.鼐:(nài)10.圜:(yuán)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对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动身,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注释1.郦:(lì)2.兽:(zhòu)3.徂:(cú)4.戊:(wù)5.樗:(chū)6.汶:(wèn)7.麓:(lù)8.磴:(dèng)9.鼐:(nài)10.圜:(yuán)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泰山游记作文500字登泰山记
泰山游记作文500字登泰山记泰山游记作文500字登泰山记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泰山游记作文500字登泰山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泰山游记作文500字登泰山记1趁着国庆假期,我们全家去了有“五岳之首”之称的泰山。
乘车来到泰山脚下,泰山是那么的高大、巍峨,仰望着它,我的脖子都酸了。
我暗想:泰山啊泰山,无论攀登你的过程多么艰难,我都要征服你!想着想着,我不禁握紧了拳头,立志大干一场。
妈妈看我急不可耐,终于下令开始爬山了。
我们拄着手杖,一步一步往上登。
边登山边游玩,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十八盘。
抬头望去,哎呀!我吓了一跳:台阶都呈70度,十分陡峭,每个台阶只能容下大半个脚掌,而且看样子,十八盘还很长呢!我顿时泄了气,心灰意冷。
这时,我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在奋力爬山,脸涨得通红,却不停地往上爬。
受到他的鼓舞,我重拾信心:既然连他都可以,我也一定行的,加油!随后,我一鼓作气,总算是登上了泰山最高点——玉皇顶。
鸟瞰下方,十八盘上拥挤的人流徐徐前进,真是充满了自豪感呢!远处绵延起伏的山峦像一条条绿浪,薄雾给它们披上了一件梦幻、神秘的披风。
这时,我想起杜甫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现在,我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站在这最高处,简直是可摘星辰啊!接着,妈妈还帮我买了一块金牌作为登顶纪念。
天色尚早,我们开始下山了。
妈妈说侧身下山省力,我一试,果真如此。
环卫的老爷爷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山上拾垃圾,真不容易!路上的人们姿势可谓千奇百怪:有的正着走,有的侧着,有的倒着,还有的孩子一蹦一跳。
就这样,我们回到了宾馆。
回想一天的经历,我觉得学习也是一座大山,虽然翻过去的过程艰苦,但结果却是喜人的。
泰山,不虚此行!泰山游记作文500字登泰山记2泰山,五岳之首,今天,我终于爬上了泰山。
清姚鼐《登泰山记》翻译及赏析
清姚鼐《登泰山记》翻译及赏析原文:登泰山记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登泰山记》精讲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登泰山记》精讲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登泰山记》精讲为方便大家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相关的考试辅导资料、考试考点等相关内容,第二教育资源网小编特为大家准备了“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登泰山记》精讲”,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我们第二教育资源网!相关推荐: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渔父》精讲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必备——《登泰山记》精讲【前言】《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登泰山记》PPT课件
学习提示
《登泰山记》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 情趣。文章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 快,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我国古代还有不少写景、记游名 篇,如王勃《滕王阁序》、王禹 《黄冈竹楼记》、徐霞客《游天 台山日记》等,可以找来阅读、比较。
我们读古代诗文,有必要了解一些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 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拿纪年来说,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最 常见的两种方法,前者如“手成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 二月”。纪日,除了常见的干支纪日(如“是月丁未”),有些日 子在古代还有特殊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拟人手法,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增添 情味,更为生动传神; ② “烛”字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 映的奇景。
有人说,“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一句是神来之笔,你觉得“神妙” 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居”以静写动,写出了雾的轻 盈,与山的静相映成趣。
② “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了云雾 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 雄伟。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 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 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 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 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 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登泰山记》赏析
《登泰山记》赏析
《登泰山记》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记述了他登临泰山的经历和感受。
这篇文章内容翔实、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中,李白以“金阶向峨峨,山色空蒙横北斗”描绘了泰山的巍峨壮观和神秘感。
他登泰山时,一路上观赏山岳悬崖,感受了泰山秀丽壮观和神奇灿烂的景色,在心境中感叹“天下第一山”之美。
文章从描绘自然景观转入对历史名胜的介绍,概括了泰山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同时,李白还用“龙蟠虎踞”形容山岳陡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泰山的山势和气势。
在文章的最后,李白表达了对泰山的感慨:“甚矣吾衰矣,唯
泰山不改”,意思是尽管自己已经衰老,但泰山的威严和气息
不会改变。
这一句话表达了对泰山的深深敬意和对时间的感叹,也充满了哲理。
《登泰山记》是一篇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使人对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并透露出李白诗歌特有的哲思和情感。
姚鼐《登泰山记》赏析
姚鼐《登泰山记》原文与译文[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去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向阳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阴山谷中的水流进济水。
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位于长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行走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当中那条山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开始沿着中间这条山谷往里走。
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登泰山记背诵部分
登泰山记背诵部分
《登泰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篇游记,描写了他登上泰山的经历和感受。
以下是《登泰山记》的详细背诵部分:
登泰山记
泰山,东岳也,闽、楚之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天下归心日,逍遥游乐多。
彭蠡浮云隐,洞庭白草波。
万山丛中过,秦岭川原险。
风回大地春,百川东到海。
忽闻岳阳楼,塞上江南草。
悠悠生死别,经年相忆多。
怅怅登高望,遥天与皇图。
日出京华曙,花开寿春芜。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往来各一半,而今只合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桑野独留耕,村庄散无儿。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苟活者,天之生也;死者,天之灭也。
天之生,其厚乎!苟活者,其薄乎!天之灭,其薄乎!苟死者,其厚乎!既薄且厚,岂不尔思?。
登泰山记注释及重点字词
登泰山记注释及重点字词
标题:“登泰山记注释及重点字词”
正文: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我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
《登泰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篇游记,记录了他登上泰山的经历和感受。
以下是对《登泰山记》中一些重要字词的注释和解析。
首先,文章开篇便写道“岱宗夫如何?”这里的“岱宗”指的就是泰山。
岱宗夫,意为泰山的威严何在?通过这样的问句,杜甫表达了对泰山的敬畏之情。
接着,杜甫写道“齐鲁青未了”,这里的“齐鲁”指的是泰山所在的地区,即山东。
青未了表示山色青翠依旧,没有减退。
这里杜甫通过地名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创造了一幅山水景观的画面。
文章中还出现了“峨眉”一词,峨眉是泰山的一处地名,位于山的东南部。
杜甫用“翠峰”来形容峨眉的山峰高耸,这些描述增强了泰山的雄伟和壮美。
在文章的结尾,杜甫写道“露顶数十程”,这里的“露顶”指的是登上泰山的最高点,也就是泰山的主峰玉皇顶。
数十程表示攀登泰山的艰辛和跋涉的路程。
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表达了登山的艰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杜甫的《登泰山记》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和自身的体验,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文章的写作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没有涉及任何负面的元素,符合阅读体验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登泰山记
夜登泰山记
小学里就学过“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古语,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独尊一方,更是闻名天下。
暑假中,我与弟弟两家一同来到山东泰安,准备一睹泰山尊容。
爸爸为我们制定了夜登泰山的计划。
我们刚出泰安火车站,就看到夜空中星星点点的橙色火光,“那些大概就是泰山的灯火!“我心里高兴地想,看着那火光,我觉得又离遥不可及的泰山易拉近了一步。
来到泰山脚下,爸爸就说:”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在日出前登上山顶看耇的泰山日同,大家可要回忆速度走啊!大家都点头,十岁的弟弟,他兴奋无比,蹦蹦跳跳地走在前头。
进入景区后,大家拿出手电筒和拐杖,轻松地跨过偶尔才有的台阶,弟弟则不停把登山杖甩来甩去,跑到这儿照照树,蹦到那儿摸摸石,不时大呼小叫的。
周围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什么风景,但周围的林木所散发出的淡淡清香及虫儿们的细语让我感到路旁应是树木成林,“涧涧”的水声更使我“看”到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绝美画面。
于是,我的心被彻底打开了,陶醉在这神秘的山水之间,沉浸在这静谧的气氛中。
泰山有句俗语:“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这不,我们大概走过那“慢十八”了,现在慢慢感觉到,台阶多起来了,路也陡起来了,大家不敢像刚刚那样漫不经心了,都悬起了一颗心。
只有不经事的弟弟还上蹿下跳。
阿姨十分担心,强行牵住他的手,生怕他
会出什么问题。
台阶越来越小,我们只能像螃蟹一样侧过来横着走,没有人出声,只听得拐杖“啪、啪”地点着石块。
路上的手电光束越来聚越多,……夜登泰山的人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
我们一行登上了南天门时,路也只剩下一半了,我们便停下来休息。
周围灯火通明,旅馆、饭店中坐满了人,真是一个热闹的“天上街市”。
我们稍作休息就继续登山。
这会儿弟弟明显没有刚才那么开心兴奋了,他爬山时需要听着叔叔的说笑,有时才会吃力地笑笑。
面对这样漫长几个小时的山路,又有谁能笑得起来呢?真是“行路难,路难行”啊!途中的行人也都摆出了一副副疲劳的样子,有人直接坐在台阶上休息不想起身,更有人当场打起了“退堂鼓”,嚷嚷着“累死了!不爬了!”
我们又选了一个亭子休息。
坐在凉亭上,我遥望山脚,地面上马路的灯光诡异地晃着,与天上的星星连成了一张网,仿佛想把我们罩住。
“真不知道到了哪里了,前面还有多少路啊?”弟弟担心地说,爸爸看了看表说:“大家放心,还有很长时间给我们爬山呢!”他抬头看了看只顾喘气的我们,说:”“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行的!”大家都无力地点了点头,再次起身向那茫茫的黑夜进发。
这时,空气中渐渐弥漫出刺骨的寒冷,大家赶紧穿上大衣,可我脚下穿的是网眼鞋,短船袜。
两脚冰冷冰冷的,好像都不太听使唤了!我只能咬咬牙向前冲,想让脚不停地运动不觉寒冷。
而弟弟则受不了,他浑身颤抖着不太能走了,我们只能轮流搀扶他……
天色渐渐发白,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生怕赶不上日出!大
家低头快步走啊赶啊,终于来到一块开阔之地,看见了日观峰的钟楼,我激动地直向前冲,弟弟也露出了久违了的灿烂笑容,我们登顶了!
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壮丽的日出,整晚近六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没有白费!
其实,这次夜登泰山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那被无数人称道的泰山日出,也不是那星星与灯火织成的网,而是大家登山的每一小步。
虽然那步子的声音很小,但在我看来,却如万马奔腾,(虽然每个人的步子声音很小,但在那人人都只顾埋头登山的深夜,那些小小的脚步声汇聚起来,却如万马奔腾!)每一步都代表着我们的信念,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这一步步甚至使泰山之景都添光增彩!也许,泰山的石阶上并没能深深留下我们的足迹,但我们曾经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