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名校学案+详细解答】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复习(教案)
突破方法: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学会运用三角形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比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为什么能支撑整个车身?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回顾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突破学习难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3.在小组讨论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4.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举例:通过实际图形,让学生判断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解释原因。
2.教学难点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应用:学生在运用判定方法时,容易混淆各条件,难以准确判断全等三角形。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画图,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学生在判断等腰三角形时,容易忽视底角相等的条件,导致判断错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四章三角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第四章三角形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复习1.知识梳理2.典型例题讲解3.练习第四章三角形复习复习知识点一.三角形1.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按角的分类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②三角形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2.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形成的线段;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任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三角形的高: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②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和三条高;③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但三角形的高却有不同的位置: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恰好是它两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另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

④一个三角形中,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三条高(或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与一点,锐角三角形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3引申: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③一个三角中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二、三角形三边关系能否构成三角形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根据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 ,b>a-c ,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四、三角形的内角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 在△ABC 中,∠A+∠B+∠C=180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那么∠A+∠B=90° (因为∠A+∠B+∠C=180°)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如:在△ABC 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 中,已知∠A :∠B :∠C=2:3:4, 求∠A 、∠B 、∠C 的度数.五、三角形全等判定及其性质 考点一:三角形的分类例题1:具备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B )。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章三角形复习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章三角形复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它是几何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具有重要的性质和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三角形全等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的讲解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当涉及到不规则图形或需要利用分割、补全等方法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举例说明:
-对于全等判定,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强调重点和难点:给定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如果已知AB=DE,AC=DF,角BAC=角EDF,引导学生识别这是SAS全等的条件,并解释为什么角BAC和角EDF是对应角。
-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难点在于如何在一个未知角度的情况下求解另外两个角度。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60度,角B=70度,要求学生计算角C的度数。
-在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图形展示,让学生观察中位线是如何将三角形分成的两个小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从而理解中位线定理的内涵。
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这是三角形部分的核心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通过具体图形,让学生识别哪些信息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17《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17《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17《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 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答案】D【解析】x 的取值范围:511x <<,又x 为偶数,所以x 的值可以是6, 8, 10,故x 的值有3个.【总结升华】不要忽略“x 为偶数”这一条件.举一反三:【变式】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x-3,4,且都为整数,则共能组成 个不同的三角形.当x 为 时,所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答案】三;8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4-2<x-3<4+2,解得5<x<9,因为x 为整数,故x 可取6,7,8;当x=8时,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为11).2.如图,O 是△ABC 内一点,连接OB 和OC .(1)你能说明OB+OC <AB+AC 的理由吗?(2)若AB =5,AC =6,BC =7,你能写出OB+OC 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 交AC 于点E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 中,AB+AE >BE ;在△EOC 中,OE+EC >OC ,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 >BE+OC .由图可知,AE+EC =AC ,BE =OB+OE .所以AB+AC+OE >OB+OC+OE ,即OB+OC <AB+AC .(2)因为OB+OC >BC ,所以OB+OC >7.【总结升华】充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进行解题.类型二、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3.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思路点拨】因为中线BD的端点D是AC边的中点,所以AD=CD,造成两部分不等的原因是BC边与AB、AC边不等,故应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如图(1),设AB=x,AD=CD=12 x.(1)若AB+AD=12,即1122x x+=,所以x=8,即AB=AC=8,则CD=4.故BC=15-4=11.此时AB+AC>BC,所以三边长为8,8,11.(2)如图(2),若AB+AD=15,即1152x x+=,所以x=10.即AB=AC=10,则CD=5.故BC=12-5=7.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总结升华】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哪部分是12cm,哪部分是15cm,问题中没有交代,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举一反三:【变式】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供选择.【答案】解:方案1:如图(1),在BC上取D、E、F,使BD=ED=EF=FC,连接AE、AD、AF.方案2:如图(2),分别取AB、BC、CA的中点D、E、F,连接DE、EF、DF.方案3:如图(3),取AB中点D,连接AD,再取AD的中点E,连接BE、CE.方案4:如图(4),在 AB取点 D,使DC=2BD,连接AD,再取AD的三等分点E、F,连接CE、CF.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4.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思路点拨】按△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ABD中,∵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DB=90°(垂直定义).又∵∠ABD=30°(已知),∴∠A=180°-∠ADB-∠ABD=180°-90°-30°=60°.又∵∠A+∠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120°,又∵∠ABC=∠C,∴∠C=60°.(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直角△ABD中,∵∠ABD=30°(已知),所以∠BAD=60°.∴∠BAC=120°.又∵∠BAC+∠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60°.∴∠C=30°.综上,∠C的度数为60°或30°.【总结升华】在解决无图的几何题的过程中,只有正确作出图形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根据条件作出图形的能力;要注意考虑图形的完整性和其他各种可能性,双解和多解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C⊥BC,CD⊥AB,图中有对互余的角?有对相等的锐角?【答案】3,2.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5.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四长四短)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答案与解析】解:这种衣帽架能收缩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挂钩间的距离。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不如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他的高是2a ,面积是24;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 要点二、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则直线MN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 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 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能证明它们么1. 如图,△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 交CD 于点F ,BD 分别交CE 、AE 于点G 、H .试猜测线段AE 和BD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条件可知CD=AC ,BC=CE ,且可求得∠ACE=∠DCB ,所以△ACE ≌△DCB ,即AE=BD ,∠CAE=∠CDB ;又因为对顶角∠AFC=∠DFH ,所以∠DHF=∠ACD=90°,即AE ⊥BD . 【答案与解析】猜测AE=BD ,AE ⊥BD ;理由如下:∵∠ACD=∠BCE=90°,∴∠ACD+∠DCE=∠BCE+∠DCE , 即∠ACE=∠DCB ,又∵△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CD ,CE=CB , ∵在△ACE 与△DCB 中, ,AC DCACE DCB EC BC =⎧⎪∠=∠⎨⎪=⎩∴△ACE ≌△DCB (SAS ), ∴AE=BD , ∠CAE=∠CDB ; ∵∠AFC=∠DFH ,∠FAC+∠AFC=90°, ∴∠DHF=∠ACD=90°, ∴AE ⊥BD .故线段AE 和BD 的数量相等,位置是垂直关系.【总结升华】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等知识点. 举一反三:【变式】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1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 (1)求证:AF+EF=DE ;(2)若将图1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2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3)若将图1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3.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连接BF(如下图1),∵△ABC≌△DBE(已知),∴BC=BE,AC=DE.∵∠ACB=∠DEB=90°,∴∠BCF=∠BEF=90°.∵BF=BF,∴Rt△BFC≌Rt△BFE.∴CF=EF.又∵AF+CF=AC,∴AF+EF=DE.(2)解:画出正确图形如图2.(1)中的结论AF+EF=DE仍然成立;(3)证明:连接BF,∵△ABC≌△DBE,∴BC=BE,∵∠ACB=∠DEB=90°,∴△BCF和△BEF是直角三角形,在Rt △BCF 和Rt △BEF 中,,BC BEBF BF=⎧⎨=⎩ ∴△BCF ≌△BEF , ∴CF=EF ; ∵△ABC ≌△DBE , ∴AC=DE ,∴AF=AC+FC=DE+EF .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1 B.2 C.3 D.4【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HL”定理,判断即可; 【答案】C.【解析】A 、三个角相等,只能判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 、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故本选项正确;C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故本选项正确;D 、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首先根据“HL”定理,可判断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得另条直角边相等,然后,根据“SAS”,可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 所以,正确的说法个数是3个. 故选C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3.(2016•南开区一模)问题背景: 在△ABC 中,AB 、BC 、AC 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2)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2(m>0,n>0,且m ≠n),运用构图法可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是直角边长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1,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2,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结合(1)易得此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直角边长为m,4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3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2m,2n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同样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与解析】解:(1)S△ABC=3×3﹣×1×2﹣×2×3﹣×1×3=;(2)构造△ABC如图所示,S△ABC=3m×4n﹣×m×4n﹣×3m×2n﹣×2m×2n=5mn.故答案为:(1)3;(2)5mn.【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关键是结合网格用矩形及容易求得面积的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 如图,在锐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AD、CE相交于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1)求证:直线PQ是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2)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按钝角三角形改写原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给予必要的说明.【思路点拨】(1)只需证明点P、Q都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即证P、Q分别到D、E的距离相等.故连接PD、PE、QD、Q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改写原题.【答案与解析】(1)证明:连接PD、PE、QD、QE.∵CE⊥AB,P是BF的中点,∴△BEF是直角三角形,且PE是Rt△BEF斜边的中线,∴PE=12 BF.又∵AD⊥BC,∴△BDF是直角三角形,且PD是Rt△BDF斜边的中线,∴PD=12BF=PE,∴点P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分别是Rt△ADC和Rt△AEC斜边上的中线,∴QD=12AC=QE,∴点Q也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段DE.(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1)中的结论仍成立.如图,△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原题改写为:如图,在钝角△ABC中,AD、CE分别是BC、AB边上的高,DA与CE的延长线交于点F,BF的中点为P,AC的中点为Q,连接PQ、DE.求证:直线PQ垂直且平分线段DE.证明:连接PD,PE,QD,QE,则PD、PE分别是Rt△BDF和Rt△BEF的中线,∴PD=12BF,PE=12BF,∴PD=PE,点P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点Q在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段DE.【总结升华】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点,图形较复杂,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很大.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N,交BC的延长线于M,∠A=40度.(1)求∠M的度数;(2)若将∠A的度数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M的大小;(3)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试证明;(4)将(1)中的∠A改为钝角,(3)中的规律仍成立吗?若不成立,应怎样修改.【答案】(1)∵∠B=12(180°-∠A)=70°∴∠M=20°(2)同理得∠M=40°(3)规律是:∠M的大小为∠A大小的一半,证明:设∠A=α,则有∠B=12(180°-α)∠M=90°-12(180°-α)=12α.(4)不成立.此时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类型四、角平分线5. 如图,△ABC中,∠A=60°,∠ACB的平分线CD和∠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G.求证:GE=GD.【思路点拨】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逆定理可得GN=GM=GF,AG是∠CAB的平分线;在四边形AMGN中,易得∠NGM=180°-60°=120°;在△BCG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GB=120°,即∠EGD=120°,∴∠EGN=∠DGM,证明Rt△EGN≌Rt△DGM(AAS)即可得证GE=GM.【答案与解析】解:连接AG,过点G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A=60°,∴∠ACB+∠ABC=120°,∵CD,BE是角平分线,∴∠BCG+∠CBG=120°÷2=60°,∴∠CGB=∠EGD=120°,∵G是∠ACB平分线上一点,∴GN=GF,同理,GF=GM,∴GN=GM,∴AG是∠CAB的平分线,∴∠GAM=∠GAN=30°,∴∠NGM=∠NGA+∠AGM=60°+60°=120°,∴∠EGD=∠NGM=120°,∴∠EGN=∠DGM,又∵GN=GM,∴Rt△EGN≌Rt△DGM(AAS),∴GE=GD.【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难度较大,作辅助线很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澧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于E,F在AC上,BD=DF;证明:(1)CF=EB.(2)AB=AF+2EB.【答案】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DE.在△ADC与△ADE中,∵∴△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能应用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证明问题.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3.了解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并能正确的作图.4.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而且要用利用图形全等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5. 掌握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并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要点二、三角形的分类【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要点诠释: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2.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全等三角形判定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全等三角形判定4——“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点五、用尺规作三角形1.基本作图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练习(3)】1.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思路点拨】按△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ABD中,∵ 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DB=90°(垂直定义).又∵∠ABD=30°(已知),∴∠A=180°-∠ADB-∠ABD=180°-90°-30°=60°.又∵∠A+∠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120°,又∵∠ABC=∠C,∴∠C=60°.(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直角△ABD中,∵∠ABD=30°(已知),所以∠BAD=60°.∴∠BAC=120°.又∵∠BAC+∠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60°.∴∠C=30°.综上,∠C的度数为60°或30°.【总结升华】在解决无图的几何题的过程中,只有正确作出图形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根据条件作出图形的能力;要注意考虑图形的完整性和其他各种可能性,双解和多解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ΔABC中,∠A∶∠B∶∠C=3∶4∶5,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D、CE相交于H,则∠BHC的度数为 .【答案】135°.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分类2.(2016春?故城县期末)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b+c﹣a|+|b﹣c ﹣a|﹣|c﹣a﹣b|﹣|a﹣b+c|.【思路点拨】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a+b>c,a+c>b,b+c>a,再去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答案与解析】解:∵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b>c,a+c>b,b+c>a,∴原式=|(b+c)﹣a|+|b﹣(c+a)|﹣|c﹣(a+b)|﹣|(a+c)﹣b|=b+c﹣a+a+c﹣b﹣a﹣b+c+b﹣a﹣c=2c﹣2a.【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朝阳)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它的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答案】8.解:设第三边长为x,∵两边长分别是2和3,∴3﹣2<x<3+2,即:1<x<5,∵第三边长为奇数,∴x=3,∴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3+3=8.3.如图,O是△ABC内一点,连接OB和OC.(1)你能说明OB+OC<AB+AC的理由吗?(2)若AB=5,AC=6,BC=7,你能写出OB+OC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交AC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中,AB+AE>BE;在△EOC中,OE+EC>OC,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BE+OC.由图可知,AE+EC=AC,BE=OB+OE.所以AB+AC+OE>OB+OC+OE,即OB+OC<AB+AC.(2)因为OB+OC>BC,所以OB+OC>7.又因为OB+OC<AB+AC,所以OB+OC<11,所以7<OB+OC<11.【总结升华】充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进行解题.4. 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思路点拨】因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为1:2:2或1:1:2,进而根据按比例分配知识,分别求出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判断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1+1+2=4,180×24=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又1+2+2=5,180×25=72°∵最大角为72度,是锐角,∴该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即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综上所述: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总结升华】解答此题用到的在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2)按比例分配知识;(3)三角形的分类;举一反三【变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度,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30;直角.类型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5. 如图13,△ABC中,∠A = 40°,∠ 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求∠FCD的度数.【思路点拨】由图可知∠CDF是Rt△CDF的一个内角,求∠CDF可先求出∠FCD,△CDB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出∠BCD,而∠FCD=∠BCE-∠BCD.【答案与解析】在△ABC中,∠A = 40°,∠B = 72°,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BCA=180°-72°-40°=68°又CE平分∠ACB,∴∠BCE=∠BCA=34°,在中,CD⊥AB于D,∠B = 72°∴∠BCD= 90°- 72°= 18°∴∠FCD=∠BCE-∠BCD=34°-18°=16°.即∠FCD =16°.【总结升华】这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大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4,△ABC中,∠B=34°,∠ACB=104°,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 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答案】∠D AE=35°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6. (2015?通辽)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求证:△ABC与△DEC全等.【思路点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3=∠5,结合条件可得到∠1=∠D,再加上BC=CE,可证得结论.【答案与解析】解:∵∠BCE=∠ACD=90°,∴∠3+∠4=∠4+∠5,∴∠3=∠5,在△ACD中,∠ACD=90°,∴∠2+∠D=90°,∵∠BAE=∠1+∠2=90°,∴∠1=∠D,在△ABC和△DEC中,,∴△ABC≌△DEC(AAS).【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所示,CE、CB分别是△ABC与△ADC的中线,且∠ACB=∠ABC.求证:CD=2CE.【答案】证明:延长CE至F使EF=CE,连接BF.∵ EC为中线,∴ AE=BE.在△AEC与△BEF中,,,,AE BEAEC BEF CE EF∴△AEC≌△BEF(SAS).∴ AC=BF,∠A=∠F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又∵∠ACB=∠ABC,∠DBC=∠ACB+∠A,∠FBC=∠ABC+∠A.∴ AC=AB,∠DBC=∠FBC.∴ AB=BF.又∵ BC为△ADC的中线,∴ AB=BD.即BF=BD.在△FCB与△DCB中,,,,BF BDFBC DBC BC BC∴△FCB≌△DCB(SAS).∴ CF=CD.即CD=2CE.类型五、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7. 为在池塘两侧的A,B两处架桥,要想测量A,B两点的距离,有以下两种方法:(1)如图所示,找一处看得见A,B的点P,连接AP并延长到D,使PA=PD,连接BP 并延长到C,使PC=PB.测得CD=35m,就确定了AB也是35m,说明其中的理由;(2)如图所示,也可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线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你认为这种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请说出你的理由.作BD⊥AB,ED⊥BF的目的是什么?若满足∠ABD=∠BDE≠90°,此方案是否仍然可行?为什么?【思路点拨】本题两种测量方案实际上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通过测量这个三角形中与AB相等的线段的长,从而得知AB的距离.【答案】(1)由△APB≌△DPC,所以CD=AB.(2)由△ACB≌△ECD得DE=AB.目的是使DE∥AB,可行.【总结升华】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能将它化成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知识去解决.类型六、用尺规作三角形8.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a,BC=b,AC=2a.(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思路点拨】首先画线段AC=2a,再以A为圆心,a长为半径画弧,再以C为圆心,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连接AB、BC即可.【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关键是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边边边”解决本题.举一反三【变式】作图题(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α、∠β.求作∠AOB,使∠AOB=2∠α+∠β.【答案】解:只要方法得当,有作图痕迹就给分,无作图痕迹不给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文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教案设计文档

三角形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本堂课为章节复习课;教师分两节课来复习回顾三角形这一章,第一课时先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第二课时主要来复习三角形的全等,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顺利掌握本章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明确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3.明确三角形三角之间的关系.4.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各角之间的关系的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1.猜谜: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以三国地图为背景出示谜面“鼎足之势——打一数学图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图片中隐藏着的三角形“模型”后,再由他们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并说说他们知道的三角形知识,从而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师]三角形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图形,是所有直线图形的基础,以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往往通过三角形来研究.同时三角形的知识还将广泛应用到立体几何、三角、物理等其他学科,所以我们应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我们分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回顾三角形这一章.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书写课题:三角形复习一)[师]下面我们以小组的形式结合提纲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回顾、交流(书写提纲)[生甲]三角形的概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生乙]三角形的构成:三个顶点,三个内角,三条边三角形的表示方法:△ABC[师]好,复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以后,三角形还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什么呢?[生]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师]很好,那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呢?谈谈你的想法[生甲]它们都是线段,这些线段的一个端点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个端点在其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上.在一个三角形中,它们各有三条,分别交于一点.[生乙]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每条角平分线平分一个内角;每条中线平分一条边;每条高垂直于一条边.[生丙]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高就不一定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了,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只有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两直角边上的高分别是另一条直角边;钝角三角形中,钝角所对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内部,夹钝角两边上的高在三角形外部.练习:如图①共有几个三角形?②线段AD是哪些三角形的边?③∠C是哪些三角形的内角?答:①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是△ABC、△ABD、△ABE、△ADC、△ADE、△AEC②线段AD分别是△ADC、△ADE、△ABD的边③∠C分别是△ABC、△ADC、△ACE的内角ac b A B C[师]非常好,那么,三角形又是怎么分类的呢?[生丙]三角形的分类:[师]复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三角形又有哪些性质呢?[生丁]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1):在△ABC 中.c +a >b 或c +b >a 、b +a >c c-a <b 或c-b <a 、a-b <c 图(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师]除刚才说到的外,三角形还有一个性质,即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也是在建筑领域三角形使用广泛的原因.[师]接下来,我们来研究它们的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同学们都知道: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要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有以下方法:①当三条线段的长都是已知数时,取其中较小的两边,看看它们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一次运算即可得到结论.②当三条线段的长都是用字母表示时,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类题以后要谈到).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例1]有木条4根,长度分别为12cm ,10cm ,8cm ,4cm ,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则选择的种数有( )A .1B .2C .3D .4分析:在这4根木条中任意选取三根,其组合分别为12cm ,10cm ,8cm ;12cm ,8cm ,4cm ;10cm ,8cm ,4cm ;12cm ,10cm ,4cm ;在这四种组合中,12cm 、8cm 、4cm 这一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其余的都满足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应选C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第二个应用是: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看下面的例题:[例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和9cm,第三边长为偶数.求第三边长.分析:解这类题时,既要考虑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也要考虑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所以第三边长必须在它的取值范围内去求.即小于已知两边的长的和,同时大于已知两边长的差:解:设第三边长为x,则9-2<x<9+2即7<x<11.因为x为偶数,所以x只能取8,10.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另一个应用是证明线段不等,这以后我们要接触.[例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均为整数,且它的周长为10cm,那么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分析:分析)设这个三角形的腰长为xcm,则底边长为10-2x=2(5-x)cm.共有4种情况:①当x=1cm时,10-2x=8(cm);②当x=2cm时,10-2x=6(cm);③当x=3cm时,10-2x=4(cm);④当x=4cm时,10-2x=2(cm).又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①②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个三角形的三边有两种;3cm,3cm,4cm或4cm,4cm,2cm.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1)计算角的度数.①题目条件中给出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而求三个内角,这时可适当设未知数,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得到含未知数的等式,即可求解.②题目条件中已知一部分角的度数,而求图中其他角的度数.常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去计算.[例4]△ABC中,∠A=80°,∠B-∠C=20°,求∠B、∠C的度数,并指出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属于什么三角形.分析:若设∠B或∠C的度数为x,则根据∠B与∠C的关系可表示出∠C或∠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之.解:设∠C的度数为x,则∠B=x+2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得:x+(x+20°)+80°=180°解得:x=40°,x+20°=60°即∠B=60°,∠C=40°∵∠A、∠B、∠C都为锐角.∴△ABC是锐角三角形.(2)证明角的等量关系.(3)证明两角不等.这两方面的应用在以后将会接触到.它们仍是应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关系的性质.[例5]如图A、B、C、D为四个村庄,现在这四个村打算建个学校,为了使学校到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请问校址选在哪里?答:PA+PB+PC+PD=(PA+PC)+(PB+PD)>AC+BD所以校址选在AC与BD的交点O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面的题目三.课堂练习1.如图2中,D为△ABC的BC边上一点,且AE⊥BC于E,指出AE是哪几个三角形的高.图2答:AE是△ABD、△ABE、△ADC、△AEC、△ABC、△ADE的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解析):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章末复习部分,主要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内容包括: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角的性质、三角形的边的关系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线的性质、角的性质等。

但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对于三角形的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掌握不够扎实。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判定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判定等基本知识。

2.难点:三角形的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整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习题等资源。

2.学生准备: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分类和判定等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巩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知识点精讲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五章三角形一、三角形三边关系和角关系Cb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结合右边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a+b>c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结合右边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a-b<c3、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结合右边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A+∠B+∠C=180°B4、三角形按角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钝角三角形5、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6、巩固练习: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1)1,3,3(2)3,4,7(3)5,9,13(4)11,12,22(5)14,15,3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若X 是奇数,则X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3)、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4)、在△ABC中,(1)∠C=70°,∠A=50°,则∠B=度;(2)∠B=100°,∠A=∠C,则∠C=度;(3)2∠A=∠B+∠C,则∠A=度。

5)、如下图,在Rt△CDE,∠C和∠E的关系是,其中∠C=55°,则∠E=度。

AECCBD6)、如上图,在Rt△ABC中,∠A=2∠B,则∠A=度,∠B=度。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1∠BAC或∠BAC= 2∠BAD= 2∠CAD 22、三角形的中线:线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三角形的证明》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经历回顾与思考的过程,深刻理解和掌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2.结合具体实例感悟证明的思路和方法,能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3.能正确运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以及绘制特殊三角形.【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HL.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3 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是中考中常考的知识点,并且有关它的计算也很常见,因此对于等边三角形3的特殊数据要熟记于心,不如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他的高是 a ,面积是23a2;含有 30 4°的直角三角形揭示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打破了以往那种只有角或边的关系,同时也为我们学习三角函数奠定了基础.要点二、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与逆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得到的;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还有 SSS,SAS,ASA,AAS,一共有 5 种判定方法.要点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 A、B 为圆心,以大于2作直线 MN,则直线 MN 就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要点诠释: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 M、N;①注意区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可解决两条线段的和距离最短问题.要点四、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要点诠释:①注意区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注意二者的应用范围;②几何语言的表述,这也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遇到角平分线时,要构造全等三角形.【典型例题】类型一、能证明它们么⎨ ⎩1. 如图,△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 交 CD 于点 F ,BD 分别交 CE 、AE 于点 G 、H .试猜测线段 AE 和 BD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由条件可知 CD=AC ,BC=CE ,且可求得∠ACE=∠DCB,所以△ACE≌△DCB,即 AE=BD , ∠CAE=∠CDB;又因为对顶角∠AFC=∠DFH,所以∠DHF=∠ACD=90°,即 AE⊥BD. 【答案与解析】猜测 AE=BD ,AE⊥BD;理由如下: ∵∠ACD=∠BCE=90°,∴∠ACD+∠DCE=∠BCE+∠DCE, 即∠ACE=∠DCB,又∵△AC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CD,CE=CB ,∵在△ACE 与△DCB 中,⎧ AC = DC ⎪∠ACE = ∠DCB , ⎪EC = BC ∴△ACE≌△DCB(SAS ), ∴AE=BD,∠CAE=∠CDB;∵∠AFC=∠DFH,∠FAC+∠AFC=90°, ∴∠DHF=∠ACD=90°, ∴AE⊥BD.故线段 AE 和 BD 的数量相等,位置是垂直关系.【总结升华】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涉及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等知识点. 举一反三:【变式】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ABC 和 DBE 按图 1 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 ∠D=30°,点 E 落在 AB 上,DE 所在直线交 AC 所在直线于点 F .(1) 求证:AF+EF=DE ;(2) 若将图 1 中的△DBE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 α,且 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 2 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 若将图 1 中的△DBE 绕点 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 β,且 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 3.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 请写出 AF 、EF 与 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连接 BF(如下图 1),∵△ABC≌△DBE(已知),∴BC=BE,AC=DE.∵∠ACB=∠DEB=90°,∴∠BCF=∠BEF=90°.∵BF=BF,∴Rt△BFC≌Rt△BFE.∴CF=EF.又∵AF+CF=AC,∴AF+EF=DE.(2)解:画出正确图形如图 2.(1)中的结论 AF+EF=DE 仍然成立;(3)证明:连接 BF,∵△ABC≌△DBE,∴BC=BE,∵∠ACB=∠DEB=90°,∴△BCF和△BEF是直角三角形,在Rt△BCF和Rt△BEF中,⎨BF = BF ⎧BC = BE ,⎩∴△BCF≌△BEF, ∴CF=EF; ∵△ABC≌△DBE, ∴AC=DE,∴AF=AC+FC=DE+EF.类型二、直角三角形2. 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 ①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②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③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A.1 B.2 C.3 D.4【思路点拨】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HL”定理,判断即可; 【答案】C.【解析】A 、三个角相等,只能判定相似;故本选项错误;B 、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故本选项正确;C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符合两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故本选项正确;D 、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首先根据“HL” 定理,可判断两个小直角三角形全等,可得另条直角边相等,然后,根据“SAS”,可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正确; 所以,正确的说法个数是 3 个. 故选 C .【总结升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适合它,同时,直角三角形有它的特殊性,作为“HL”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3.(2016•南开区一模)问题背景: 在△ABC 中,AB 、BC 、AC 三边的长分别为、、,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再在网格中画出格点△ABC(即△ABC三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处),如图所示.这样不需求△ABC的高,而借用网格就能计算出它的面积.(1)请你将△ABC的面积直接填写在横线上;(2)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2(m>0,n>0,且m≠n),运用构图法可求出这三角形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是直角边长为1,2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1,3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直角边长为2,3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2)结合(1)易得此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直角边长为 m,4n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 3m,2n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直角边长为 2m,2n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同样把它整理为一个矩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得.【答案与解析】解:(1)S△ABC=3×3﹣×1×2﹣×2×3﹣×1×3=;(2)构造△ABC 如图所示,S△ABC=3m×4n﹣×m×4n﹣×3m×2n﹣×2m×2n=5mn.故答案为:(1)3;(2)5mn.【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应用,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关键是结合网格用矩形及容易求得面积的直角三角形表示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解答.类型三、线段垂直平分线4.如图,在锐角△ABC中,AD、CE 分别是 BC、AB 边上的高,AD、CE 相交于 F,BF 的中点为 P,AC 的中点为 Q,连接 PQ、DE.(1)求证:直线 PQ 是线段 DE 的垂直平分线;(2)如果△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那么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按钝角三角形改写原题,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给予必要的说明.【思路点拨】(1)只需证明点 P、Q 都在线段 DE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可.即证 P、Q 分别到 D、E 的距离相等.故连接 PD、PE、QD、Q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改写原题.【答案与解析】(1)证明:连接 PD、PE、QD、QE.∵CE⊥AB,P 是 BF 的中点,∴△BEF 是直角三角形,且 PE 是Rt△BEF 斜边的中线,1∴PE=BF.2又∵AD⊥BC,∴△BDF 是直角三角形,且 PD 是Rt△BDF 斜边的中线,1∴PD=BF=PE,2∴点 P 在线段 DE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QD、QE 分别是Rt△ADC 和Rt△AEC 斜边上的中线,1∴QD=AC=QE,2∴点 Q 也在线段 DE 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 PQ 垂直平分线段 DE.(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1)中的结论仍成立.如图,△ABC是钝角三角形,∠BAC>90°.原题改写为:如图,在钝角△ABC中,AD、CE 分别是 BC、AB 边上的高,DA 与CE 的延长线交于点 F,BF 的中点为 P,AC 的中点为 Q,连接 PQ、DE.求证:直线 PQ 垂直且平分线段 DE.证明:连接 PD,PE,QD,QE,则 PD、PE 分别是Rt△BDF 和Rt△BEF 的中线,1∴PD=21 BF,PE=2BF,∴PD=PE,点P 在线段 DE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可证 QD=QE,∴点 Q 在线段 DE 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 PQ 垂直平分线段 DE.【总结升华】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点,图形较复杂,有一定综合性,但难度不是很大.举一反三:【变式】在△ABC中,AB=AC,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N,交 BC 的延长线于 M,∠A=40度.(1)求∠M的度数;(2)若将∠A的度数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再求∠M的大小;(3)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试证明;(4)将(1)中的∠A改为钝角,(3)中的规律仍成立吗?若不成立,应怎样修改.【答案】1(1)∵∠B=2∴∠M=20°(180°-∠A)=70°(2)同理得∠M=40°(3)规律是:∠M的大小为∠A大小的一半,证明:设∠A=α,1则有∠B=2(180°-α)1 ∠M=90°-21 (180°-α)= α.2(4)不成立.此时上述规律为:等腰三角形一腰的垂直平分线与底边相交所成的锐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类型四、角平分线5.如图,△ABC中,∠A=60°,∠ACB的平分线 CD 和∠ABC 的平分线 BE 交于点 G.求证:GE=GD.【思路点拨】连接 AG,过点 G 作GM⊥AB于M,GN⊥AC于N,GF⊥BC于F.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及逆定理可得 GN=GM=GF,AG 是∠CAB 的平分线;在四边形 AMGN 中,易得∠NGM=180°- 60°=120°;在△BCG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GB=120°,即∠EGD=120°,∴∠ EGN=∠DGM,证明Rt△EGN≌Rt△DGM(AAS)即可得证 GE=GM.【答案与解析】解:连接 AG,过点 G 作GM⊥AB 于 M,GN⊥AC 于 N,GF⊥BC 于 F.∵∠A=60°,∴∠ACB+∠ABC=120°,∵CD,BE 是角平分线,∴∠BCG+∠CBG=120°÷2=60°,∴∠CGB=∠EGD=120°,∵G 是∠ACB 平分线上一点,∴GN=GF,同理,GF=GM,∴GN=GM,∴AG 是∠CAB 的平分线,∴∠GAM=∠GAN=30°,∴∠NGM=∠NGA+∠AGM=60°+60°=120°,∴∠EGD=∠NGM=120°,∴∠EGN=∠DGM,又∵GN=GM,∴Rt△EGN≌Rt△DGM(AAS),∴GE=GD.【总结升华】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点,难度较大,作辅助线很关键.举一反三:【变式】(2015 春•澧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 于E,F 在AC 上,BD=DF;证明:(1)CF=EB.(2)AB=AF+2EB.【答案】证明:(1)∵AD 是∠BAC 的平分线,DE⊥AB,DC⊥AC,∴DE=DC,∵在Rt△DCF 和Rt△DEB 中,∴Rt△CDF≌Rt△EBD(HL).∴CF=EB;(2)∵AD 是∠BAC 的平分线,DE⊥AB,DC⊥AC,∴CD=DE.在△ADC 与△ADE 中,∵∴△ADC≌△ADE(HL),∴AC=AE,∴AB=AE+BE=AC+EB=AF+CF+EB=AF+2EB.。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全等复习 学案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全等复习 学案设计

三角形全等复习【知识框架】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三条重要线段中线高线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三角形SAS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作三角形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证明线段不等关系.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6、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7、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它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是它的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它的外部;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考点一】三角形三边关系和角关系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 (1) 1, 3, 3 (2) 3, 4, 7 (3) 5, 9, 13 (4) 11,12,22 (5) 14,15,3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 和4cm ,则第三边长x 的取值范围是 .若x 是奇数,则x 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有 个;若x 是偶数,则x 的值是 ,这样的三角形又有 个. 3.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4.在△ABC 中,(1)△C =70°,△A =50°,则△B = 度; (2)△B =100°,△A =△C ,则△C = 度; (3)2△A =△B +△C ,则△A = 度.5.如下图,在 Rt △CDE ,△C 和△E 的关系是 ,其中△C =55°,则△E = 度.CDEAB C第5题第6题6.如上图,在Rt△ABC中,△A=2△B,则△A= 度,△B= 度.【考点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2.如右图,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3.如右图,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 △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二、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三、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及有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边边边: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典题训练】1.如图,AB=AC,△B=△C,你能证明△ABD△△ACE吗?证明:△ABD和△ACE中C⎪⎪⎩⎪⎪⎨⎧∠∠∠=∠(公共角)=(已知)=(已知)△ △ ( )2.如图,已知AC 与BD 交于点O ,AD △BC ,且AD =BC ,你能说明BO =DO 吗? 证明:△AD △BC (已知)△△A = ,( ) △D = ,( ) 在 中,⎪⎪⎪⎪⎩⎪⎪⎪⎪⎨⎧△ △ ( ) △BO =DO ( )4.如图,AB //DC ,AD //BC ,AE △BD ,CF △BD ,垂足分别为E 、F , 试说明AE =CF5.如图,山脚下有A 、B 两点,要测出A 、B 两点的距离.(1)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B 点的点O ,连接AO 并延长到C ,使AO =CO ,你能完成下面的图形?ABCDOD(2)说明你是如何求AB的距离.。

数学第五章三角形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数学第五章三角形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北师版七下第5章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1.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4.全等图形及其他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2.通过回忆使学生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在分别给出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4.尝试用图形〔案〕表达自己的想法,开展根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通过回忆的活动,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应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应用.尺规作图.●教学难点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应用.分组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讨论、归纳、梳理本章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顺利掌握本章内容.投影片两张第一张:问题串〔记作投影片“回忆与思考〔二〕〞A〕第二张:知识框架图〔记作投影片“回忆与思考〔二〕〞B〕●教学过程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回忆复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三边、三角之间的关系,那么两个三角形之间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三角形的全等.Ⅱ.讲授新课[师]下面我们通过问题形式,来回忆三角形全等这局部内容〔出示投影片“回忆与思考〔二〕〞A〕1.举出生活中包含全等图形的例子.2.举例说明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怎样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3.举例说明三角形全等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大家分组讨论后,答复以下问题.[生甲]一栋楼房的所有窗户是全等图形.它的阳台也是全等图形.……图5-178即−→−⎪⎩⎪⎨⎧===CD CD BD AC BC AD △ADC ≌△BCD .图5-179[生丙]如图5-179,如果∠B =∠EFD ,BC =DF ,∠ACB =∠D .那么根据“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得:即:−→−⎪⎩⎪⎨⎧∠=∠=∠=∠D ACB DF BC EFD B △ABC ≌△EFD .图5-180[生丁]如图5-180,AD =BC ,∠A =∠B ,∠F =∠E ,那么根据“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得:△AED ≌△BFC .即−→−⎪⎩⎪⎨⎧=∠=∠∠=∠BC AD E F B A △AED ≌△BFC图5-181[生戊]如图5-181,如果AB =AE ,AC =AD ,那么由于∠A 是公共角,可根据“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得:△ABC ≌△AED .即−→−⎪⎩⎪⎨⎧=∠=∠=AD AC A A AE AB △ABC ≌△AED .[生子]要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除应用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外,还可用“斜边、直角边〞.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图5-182如图5-182,:在Rt△ABC和Rt△A′B′C′中,∠C=∠C′=90°,AC=A′C′,AB=A′B′那么可得出:Rt△ABC≌Rt△A′B′C′[师]同学们总结得真棒,由以上方法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些方法要灵活应用.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如:测量河宽时,需要构造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生甲]能,可以利用两角夹边、两边夹角、三边、直角边和斜边等方法来作一个三角形与三角形全等.[生乙]只有作直角三角形时,才能用“直角边和斜边〞,一般三角形不能.[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分组讨论,梳理本章的知识框架.[师生共析]下面我们共同来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出示投影片“回忆与思考〞〔二〕B〕[师]好,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本章的内容.Ⅲ.课堂练习4.如图5-183,△ADB≌△EDB,△BDE≌△CDE,B、E、C在一条直线上.〔1〕BD是∠ABE的平分线吗为什么〔2〕DE⊥BC吗为什么〔3〕点E平分线段BC吗为什么图5-183答:〔1〕BD是∠ABE的平分线.因为△ADB≌△ED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ABD=∠DBE.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BD平分∠ABE,即:BD是∠ABE的平分线.〔2〕DE垂直BC,因为△BDE≌△CDE.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知:∠BED=∠DEC.又因为B 、E 、C 在一条直线上,所以∠DEB +∠DEC =180°.因此∠DEB =∠DEC =90°,即:DE ⊥BC .〔3〕点E 平分线段BC ,因为△BDE ≌△CDE 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BE =EC ,即:点E 是BC 的中点.图5-1845.如图5-184,BE ⊥AE ,CF ⊥AE ,垂足分别是E 、F ,D 是EF 的中点,△BED 与△CFD 全等吗为什么解:△BED 与△CFD 全等.因为:⎪⎪⎪⎭⎪⎪⎪⎬⎫∠=∠=−→−∠=∠−→−⎩⎨⎧⊥⊥BDE CDF DE DF EF D BED CFD AE CF AE BE 的中点是−→−△CFD ≌△BED . 6.尺规作图,线段a 和∠α.图5-185〔1〕作一个三角形ABC ,使AB =3a ,BC =4a ,AC =5a .〔2〕作一个三角形,使BC =a ,AC =2a ,∠BAC =∠α.作法:〔1〕:图5-186①作一条线段AC =5a .②分别以A 、C 为圆心,以3a ,4a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B 点.③连接AB 、BC .那么:△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2〕图5-187①作一条线段AC =2a .③在射线CD上截取CB=a.④连接AB.那么△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7.工人师傅经常利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如图5-188所示,∠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边OB上分别取OD=OE,移动角度,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D、E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你能先说明△OPE与△OPD全等,再说明OP平分∠AOB吗图5-188答:因为OD=OE,PE=PD,OP=OP,所以根据“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得:△OPE≌△OPD.从而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BOP=∠AOP.即:OP平分∠AOB.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回忆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应用.大家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或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时,应注意找到它们的对应元素;再就是应学会分析.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59复习题B组1~4C组1、2.〔二〕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内容,即:写一份小结.Ⅵ.活动与探究图5-189如图5-189,△ABC中,AF是∠EAC的平分线,D是这条平分线上任意一点,试确定AB+AC和BD+DC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分析:让学生讨论、分析,知道要探求线段大小关系往往把这些线段归结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求得.这个题可根据角平分线条件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在射线AE 上截取AC ′=AC ,连接C ′D ,可得△AC ′D ≌△ACD 〔SAS 〕从而得:C ′D =CD .于是就把这四条线段放入一个三角形中,它们的大小即可求得.结果:AB +AC 小于BD +DC .图5-190AF 是∠EAC 的平分线−→−⎪⎭⎪⎬⎫=∠=∠='AD AD FAC EAF AC C A ●板书设计回忆与思考〔二〕一、问题串二、知识框架图 三、课堂练习四、课时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能应用内角和定理进行相关的计算及证明问题.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3.了解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并能正确的作图.4.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而且要用利用图形全等的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5. 掌握常见的尺规作图方法,并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要点二、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③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 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2.三角形的重要线段: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全等三角形判定2——“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全等三角形判定3——“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4——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要点诠释:(1)如何选择三角形证全等,可以从求证出发,看求证的线段或角(用等量代换后的线段、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可以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可以从已知出发,看已知条件确定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由条件和结论一起出发,看它们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证它们全等;(4)如果以上方法都行不通,就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要点五、用尺规作三角形1.基本作图利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要点诠释:要熟练掌握直尺和圆规在作图中的正确应用,对于作图要用正确语言来进行表达.【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1.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思路点拨】按△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ABD中,∵ 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DB=90°(垂直定义).又∵∠ABD=30°(已知),∴∠A=180°-∠ADB-∠ABD=180°-90°-30°=60°.又∵∠A+∠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120°,又∵∠ABC=∠C,∴∠C=60°.(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直角△ABD中,∵∠ABD=30°(已知),所以∠BAD=60°.∴∠BAC=120°.又∵∠BAC+∠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60°.∴∠C=30°.综上,∠C 的度数为60°或30°.【总结升华】在解决无图的几何题的过程中,只有正确作出图形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根据条件作出图形的能力;要注意考虑图形的完整性和其他各种可能性,双解和多解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ΔABC 中,∠A∶∠B∶∠C=3∶4∶5,BD 、CE 分别是边AC 、AB 上的高,BD 、CE 相交于H ,则∠BHC 的度数为 .【答案】135°. 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及分类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若x 的值为偶数,则x 的值有 ( ).A .6个B .5个C .4个D .3个【答案】D【解析】x 的取值范围:511x <<,又x 为偶数,所以x 的值可以是6, 8, 10,故x 的值有3个。

【总结升华】不要忽略“x 为偶数”这一条件.举一反三【变式】(2019•朝阳)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3,若它的第三边长为奇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答案】8.解:设第三边长为x ,∵两边长分别是2和3,∴3﹣2<x <3+2,即:1<x <5,∵第三边长为奇数,∴x=3,∴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3+3=8.3.如图,O 是△ABC 内一点,连接OB 和OC .(1)你能说明OB+OC<AB+AC的理由吗?(2)若AB=5,AC=6,BC=7,你能写出OB+OC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交AC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中,AB+AE>BE;在△EOC中,OE+EC>OC,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BE+OC.由图可知,AE+EC=AC,BE=OB+OE.所以AB+AC+OE>OB+OC+OE,即OB+OC<AB+AC.(2)因为OB+OC>BC,所以OB+OC>7.又因为OB+OC<AB+AC,所以OB+OC<11,所以7<OB+OC<11.【总结升华】充分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进行解题.4. 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思路点拨】因为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则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为1:2:2或1:1:2,进而根据按比例分配知识,分别求出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判断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1+1+2=4,180×24=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又1+2+2=5,180×25=72°∴该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即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综上所述: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总结升华】解答此题用到的在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2)按比例分配知识;(3)三角形的分类;举一反三【变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2:3,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是度,按角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答案】30;直角.类型三、三角形的重要线段5. 如图13,△ABC中,∠A = 40°,∠B = 72°,CE平分∠ACB,CD⊥AB于D,DF⊥CE,求∠FCD的度数.【思路点拨】由图可知∠CDF是Rt△CDF的一个内角,求∠CDF可先求出∠FCD,△CDB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求出∠BCD,而∠FCD=∠BCE-∠BCD.【答案与解析】在△ABC中,∠A = 40°,∠B = 72°,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BCA=180°-72°-40°=68°又CE平分∠ACB,∴∠BCE=∠BCA=34°,在中,CD⊥AB于D,∠B = 72°∴∠BCD= 90°- 72°= 18°∴∠FCD=∠BCE-∠BCD=34°-18°=16°.即∠FCD =16°.【总结升华】这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应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所以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大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4,△ABC中,∠B=34°,∠ACB=104°,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 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答案】∠DA E=35°类型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6.(2019•通辽)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其中∠BAE=∠BCE=∠ACD=90°,且BC=CE,求证:△ABC与△DEC全等.【思路点拨】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到∠3=∠5,结合条件可得到∠1=∠D,再加上BC=CE,可证得结论.【答案与解析】解:∵∠BCE=∠ACD=90°,∴∠3+∠4=∠4+∠5,∴∠3=∠5,在△ACD中,∠ACD=90°,∴∠2+∠D=90°,∵∠BAE=∠1+∠2=90°,∴∠1=∠D,在△ABC和△DEC中,,∴△ABC≌△DEC(AAS).【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所示,CE、CB分别是△ABC与△ADC的中线,且∠ACB=∠ABC.求证:CD=2CE.【答案】证明:延长CE至F使EF=CE,连接BF.∵ EC为中线,∴ AE=BE.在△AEC与△BEF中,,,,AE BEAEC BEF CE EF=⎧⎪∠=∠⎨⎪=⎩∴△AEC≌△BEF(SAS).∴ AC=BF,∠A=∠F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又∵∠ACB=∠ABC,∠DBC=∠ACB+∠A,∠FBC=∠ABC+∠A.∴ AC=AB,∠DBC=∠FBC.∴ AB=BF.又∵ BC为△ADC的中线,∴ AB=BD.即BF=BD.在△FCB与△DCB中,,,,BF BDFBC DBC BC BC=⎧⎪∠=∠⎨⎪=⎩∴△FCB≌△DCB(SAS).∴ CF=CD.即CD=2CE.类型五、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7. 为在池塘两侧的A,B两处架桥,要想测量A,B两点的距离,有以下两种方法:(1)如图所示,找一处看得见A,B的点P,连接AP并延长到D,使PA=PD,连接BP 并延长到C,使PC=PB.测得CD=35m,就确定了AB也是35m,说明其中的理由;(2)如图所示,也可先过B点作AB的垂线BF,再在BF上取C,D•两点,•使BC=CD.接着过点D作BD的垂线DE交AC的延线长于E,则测出DE的长即为A,B的距离.•你认为这种方案是否切实可行,请说出你的理由.作BD⊥AB,ED⊥BF的目的是什么?若满足∠ABD=∠BDE≠90°,此方案是否仍然可行?为什么?【思路点拨】本题两种测量方案实际上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通过测量这个三角形中与AB相等的线段的长,从而得知AB的距离.【答案】(1)由△APB≌△DPC,所以CD=AB.(2)由△ACB≌△ECD得DE=AB.目的是使DE∥AB,可行.【总结升华】对于实际应用问题,首先要能将它化成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知识去解决.类型六、用尺规作三角形8.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AB=a,BC=b,AC=2a.(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思路点拨】首先画线段AC=2a,再以A为圆心,a长为半径画弧,再以C为圆心,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B,连接AB、BC即可.【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关键是掌握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边边边”解决本题.举一反三【变式】作图题(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如图,已知,∠α、∠β.求作∠AOB,使∠AOB=2∠α+∠β.【答案】解:只要方法得当,有作图痕迹就给分,无作图痕迹不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