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抗菌药一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 – 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
反应的杀菌剂。
•给药次数: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
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 作用机制: 与50S或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 蛋白质的合成
• 不影响人体细胞的功能
DNA mRNA
四、影响核酸代谢
• 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 多聚酶,阻碍mRNA的合成。
• 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细菌的DNA 复制和mRNA的转录。
五、影响叶酸代谢
•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可分别抑制叶酸合成过程 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 影响细菌体内的叶酸代谢,导致细菌生长 繁殖不能进行。
• 对氨基水杨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结核 杆菌的生长繁殖。
• 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
第3节 细菌的耐药性
• 每一种新的抗 菌药研发需要 10年左右.
• 而细菌获得该 药的耐药性平
均只需2年!
1.细菌耐药性:
• 病原体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 疗效减弱或消失。
❖又称抗药性,是细菌对抗菌药不敏感的现象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
合成酶(钝化酶):催化某些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 分子上使药物失活。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
化酶等 量的改变,作用减弱
(2)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改变靶蛋白结构 生成耐药靶蛋白 增加靶蛋白数量
(3)降低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5)增加代谢拮抗物
• 合理应用 • 努力开发新药
第4节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一、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 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3. 联合用药的结果(疗效、毒性)
无关作用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 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 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滥用 局部用 剂量不足 长期用
……
•结果: “寿命” 越来越短
•20世纪60年代上市:十几年
•90年代后上市:用不了1~2年
•万古霉素: “对付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早已有了耐药菌株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 滥用抗菌药将使人Biblioteka Baidu回到
无抗菌药的时代!
4.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 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 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 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 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 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要有严格指征
1. 联合用药的目的
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 扩大抗菌谱
2.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病原体未明的严重细菌性感染 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 需长期用药治疗的传染性疾病 联合用药可减少某些毒性较大的抗菌药剂量 感染部位血供少,需合并使用易渗入改组织的
• PAE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第2节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 干扰病原体的生化代谢 • 影响其结构和功能 • 失去正常生长繁殖的能力 • 抑制或杀灭病原体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代谢 5.影响叶酸代谢
一、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 如:青霉素
评价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 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 (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 概念: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 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
• 定义: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临床选用抗菌药的基础
•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单一菌种或某一菌属有 抗菌作用。 如:异烟肼
•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致病菌有抗菌作用。 如:四环素
•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 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如:四环素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 少用。
4.对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 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昏迷、休克、心力衰竭、免疫抑 制剂应用者等,预防用药既缺乏指征,也无效果,并易 导致耐药菌感染,不宜常规预防用抗菌药。
❖分为天然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
少数、由细 菌 染色体基因 决
定而代代相
抗菌药与细 菌多次反复 接触后出现
• 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 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 为交叉耐药性。
• 包括:完全交叉耐药、部分交叉耐药
2. 耐药性产生机制
质的改变,导致无效
(1)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如 β-内酰胺酶
CI = LD50 /ED50 (或LD5/ED95)。
• 意义:是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的毒性越小, 用药越安全,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但也有例外:青霉素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 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 被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 作用机制之一: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 转肽酶的作用,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 屏障作用,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 死亡。
• 哺乳类动物、人类细胞无细胞壁。
DNA mRNA
二、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 多黏菌素E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 • 细胞膜:半透膜--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
• 作用机制:能使胞浆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内的 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 造成细胞死亡。
DNA mRNA
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 核糖体:人体细胞与细菌的核糖体的生理、生化
功能不同
细菌--70S,50S和30S两个亚基
人体--80S,60S和40S两个亚基
第35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一)
讲解内容及学习目标
抗菌药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掌握) 细菌的耐药性(熟悉)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掌握)
第1节 抗菌药的基本概念
机体
抗菌作用
抗菌药
病原体
耐药性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 非限制使用 • 限制使用 • 特殊使用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 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
于1天用量。
非限制使用
•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 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限制使用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 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外科手术时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
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 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
性应用抗菌药。
(1)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
特殊使用
•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 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 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 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应具有严格临床 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 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 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 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 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 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 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 长、污染机会增加;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 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 异物植入手术;④高龄、 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 在大量人体寄生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 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 – 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
反应的杀菌剂。
•给药次数: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
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 作用机制: 与50S或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 蛋白质的合成
• 不影响人体细胞的功能
DNA mRNA
四、影响核酸代谢
• 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 多聚酶,阻碍mRNA的合成。
• 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细菌的DNA 复制和mRNA的转录。
五、影响叶酸代谢
• 磺胺类和甲氧苄啶:可分别抑制叶酸合成过程 中的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 影响细菌体内的叶酸代谢,导致细菌生长 繁殖不能进行。
• 对氨基水杨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结核 杆菌的生长繁殖。
• 叶酸是合成核酸的前体物质。
第3节 细菌的耐药性
• 每一种新的抗 菌药研发需要 10年左右.
• 而细菌获得该 药的耐药性平
均只需2年!
1.细菌耐药性:
• 病原体对药物敏感度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的 疗效减弱或消失。
❖又称抗药性,是细菌对抗菌药不敏感的现象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
合成酶(钝化酶):催化某些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 分子上使药物失活。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
化酶等 量的改变,作用减弱
(2)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改变靶蛋白结构 生成耐药靶蛋白 增加靶蛋白数量
(3)降低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5)增加代谢拮抗物
• 合理应用 • 努力开发新药
第4节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一、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 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
3. 联合用药的结果(疗效、毒性)
无关作用 相加作用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内科及儿科领域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 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 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3.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滥用 局部用 剂量不足 长期用
……
•结果: “寿命” 越来越短
•20世纪60年代上市:十几年
•90年代后上市:用不了1~2年
•万古霉素: “对付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早已有了耐药菌株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 滥用抗菌药将使人Biblioteka Baidu回到
无抗菌药的时代!
4. 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 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 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 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 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 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 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要有严格指征
1. 联合用药的目的
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 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 扩大抗菌谱
2.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病原体未明的严重细菌性感染 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 需长期用药治疗的传染性疾病 联合用药可减少某些毒性较大的抗菌药剂量 感染部位血供少,需合并使用易渗入改组织的
• PAE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第2节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 干扰病原体的生化代谢 • 影响其结构和功能 • 失去正常生长繁殖的能力 • 抑制或杀灭病原体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代谢 5.影响叶酸代谢
一、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 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 如:青霉素
评价指标
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 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 (99.9﹪)的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CI):
• 概念: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和治疗感染动物 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即:
• 定义: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临床选用抗菌药的基础
• 窄谱抗菌药:指仅对单一菌种或某一菌属有 抗菌作用。 如:异烟肼
• 广谱抗菌药:对多种致病菌有抗菌作用。 如:四环素
•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
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 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 如:四环素
3.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 少用。
4.对普通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灰髓炎、水痘等病毒 性疾病有发热的患者,昏迷、休克、心力衰竭、免疫抑 制剂应用者等,预防用药既缺乏指征,也无效果,并易 导致耐药菌感染,不宜常规预防用抗菌药。
❖分为天然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
少数、由细 菌 染色体基因 决
定而代代相
抗菌药与细 菌多次反复 接触后出现
• 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 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 为交叉耐药性。
• 包括:完全交叉耐药、部分交叉耐药
2. 耐药性产生机制
质的改变,导致无效
(1)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如 β-内酰胺酶
CI = LD50 /ED50 (或LD5/ED95)。
• 意义:是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 化疗指数越大,表明该药的毒性越小, 用药越安全,临床应用价值越高。 但也有例外:青霉素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
• 当抗菌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 被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 作用机制之一:
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 转肽酶的作用,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 屏障作用,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 死亡。
• 哺乳类动物、人类细胞无细胞壁。
DNA mRNA
二、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 多黏菌素E 、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 • 细胞膜:半透膜--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
• 作用机制:能使胞浆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内的 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 造成细胞死亡。
DNA mRNA
三、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 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 核糖体:人体细胞与细菌的核糖体的生理、生化
功能不同
细菌--70S,50S和30S两个亚基
人体--80S,60S和40S两个亚基
第35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一)
讲解内容及学习目标
抗菌药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掌握) 细菌的耐药性(熟悉)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掌握)
第1节 抗菌药的基本概念
机体
抗菌作用
抗菌药
病原体
耐药性
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 非限制使用 • 限制使用 • 特殊使用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 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
于1天用量。
非限制使用
•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 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 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限制使用
(3)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 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外科手术时抗菌药的预防应用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
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 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
性应用抗菌药。
(1)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
特殊使用
•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 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 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 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应具有严格临床 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 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 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 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 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 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 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 长、污染机会增加;②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 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③ 异物植入手术;④高龄、 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 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 在大量人体寄生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 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