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越发凸显其重要性。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的物质基础,包括种子、种苗、遗传材料等,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保障。

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了许多威胁,如生物多样性流失、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

一、问题分析1. 生物多样性流失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和种植作物的单一化,许多农作物品种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生物多样性流失问题。

随着种质资源的丧失,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减少,导致了农作物抗逆性的降低,降低了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从而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影响,温度升高、降雨不均等现象已经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影响。

对于一些传统耐寒品种来说,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其适应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3. 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也是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包括土地开发、森林砍伐和环境污染等。

这些活动可能导致植物种群的减少和破坏,使得一些珍稀的农作物品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收集为了保护和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加强国家级和地方级的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强对珍稀品种的保护和搜集工作。

也可以引导农民合作社和种植企业加入到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保护和珍惜好的品种资源。

2. 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为了更好的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通过选育新的抗病虫害品种、抗逆性品种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也可以通过引进外来品种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丰富农作物品种资源。

3. 促进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为了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鼓励农民和科研机构保护和利用本地传统优良品种,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补贴措施,提高这些品种的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

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

县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论述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浙江省诸暨市对这一工作开展的状况,指出了在这一工作开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同时,还就如何进一步深入地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进一步推动这一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诸暨诸暨地处浙江的中北部,东西宽63.82km,南北长69.40km,市(县)域面积2 311.33km2。

东南为会稽山脉,西部为龙门山脉,中部为自北向西南沿河谷逐渐抬升,形成向北开口的通道式盆地,海拔最高点东白山海拔1 194.6m,最低点白塔湖海拔仅为3.1m,丘陵山地占全域面积70%多。

全市有人口107万人,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万公顷。

据气象记载,该市年平均温度在16.2℃,≥10℃年积温5 137℃,稳定通过10℃平均初日在3月下旬,终日在11月中旬末,年日照时数平均1 960h以上,年降水量平均1 346 mm以上,雨日在159d左右,年平均霜日42.3d,无霜期平均236d。

其因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温适中,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回暖快,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种植,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资源条件。

由于诸暨呈倾斜的通道式盆地,多山谷丘陵,垂直高差大,地形地貌复杂,构成了多种多样类型的小气候。

因此,农作物物种繁多,区域性强,属于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为我们收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1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作物种质资源,也称农用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人类得以生存繁延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人类生存必需的食品、衣着、药物都无法离开这些资源。

水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水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水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粮食需求不断增加,而土地资源有限,怎样保护和利用水稻品种资源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

一、水稻品种资源现状1.资源种类我国水稻品种资源很丰富,包括本土品种、外来品种、近交系群体以及野生亲缘种等,但由于历史、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原因,各个地区的水稻资源种类及数量差异较大。

2.资源保存现状我国水稻资源保存的机构主要有农业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各省市农业科学院、省市级农业遗传资源中心以及大学等。

目前,我国保存的水稻资源数量已经达到50万余份,但由于保护工作落后,资源更新和增量不足等问题,保存效果并不理想。

3.资源利用现状水稻品种资源的利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选育新品种、基因研究、营养改良等方面。

但是由于保护不力,很多珍贵的资源早已失传或淘汰,品种特性遗传的连续性无法保证,资源利用的效果也受到影响。

二、水稻品种资源保护对策1.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利用公共资源,收集和保存全球水稻种质资源。

建立基因库等技术手段保证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更新,避免重复工作。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的综合考虑,对不同地区的水稻资源进行定向收集和保存。

2.加强品种鉴定和筛选通过现代化检测技术手段,对所有种质资源进行品种鉴定和筛选,减少重复多余的选择和填空。

有针对性的挑选出对水稻育种有利的品种,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3.促进资源利用和开发建立公共资源共享体系,利用基因数据、地理信息和现代化技术,开发现代化水稻的生产方法和市场运营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水稻资源的利用和价值。

4.加强社会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社会媒体平台、教育活动、展览和专业研讨会等,向广大人群普及水稻品种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利用价值,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共同推动水稻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三、结论水稻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领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经验和前景

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经验和前景

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经验和前景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经验及其未来前景。

在研究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小麦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农作物育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本文考察了小麦保存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不足之处。

随后,本文探讨了现代小麦种质资源保存的先进技术,如生物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以及它们在保存小麦种质资源上的应用。

最后,本文总结了目前保存小麦种质资源的一些具体建议,以及针对未来小麦种质资源的前景的展望。

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小麦作为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小麦的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种质资源的积累和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种质资源是指植物某种品种自然种群所拥有的遗传特征和变异特性的优势资源,这样的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作物的收获量和品质。

小麦的保存原则、方法以及技术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需要遵循相关的技术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小麦种质资源保存范围需要绝对考虑保存种质资源的数量,尤其是可能被改变的变异特性;种质资源的保存,既要考虑现存品种的保存,也要考虑新品种的育种;同时,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必须考虑到种植属性、种植结构以及种植生态等部分。

小麦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包括实地保存和实验室保存两种方法。

实地保存是指在易受病虫害等影响的小麦生态系统中保存小麦种质资源,将不同小麦品种培育出来作为现存品种存放;实验室保存是指将获得的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精选、收集、追踪、鉴定,并利用遗传保存技术进行保存的方法。

现代小麦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现代小麦种质资源保存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信息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使得小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和繁育更加简单,而且可以有效节省时间和费用。

生物信息技术是指在分析和提取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进行小麦种质资源的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识别出不同小麦品种中潜在的基因功能,从而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各种农作物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

保护、保存和开发这些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保存和开发利用它们。

首先,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对于确保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和抵抗病害方面的关键特征。

种质资源保存可以通过保存种子、胚胎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以确保在不同的环境变化和病虫害侵袭下,仍然能够保持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保存种质资源还可以避免部分作物品种的灭绝和遗失,确保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和农业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进行育种,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适应力强和高产量的新品种。

这对于提高全球农作物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有效地保存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

这些法律和法规可以确保农民和农业研究者的权益,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种质资源。

其次,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和管理机构至关重要。

这些机构可以负责收集、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并提供给研究者和农民使用。

此外,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创新。

农业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挖掘和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来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筛选过程。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并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性。

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趋势
料。
构调 整 以及气 候环境 变化 等 ,野 生近缘 植物 资源 因其 赖 以生存 繁衍 的栖 息地环 境变 化而 急剧 减少 ,地 方 品
种大 量 消失 ,生 物多样 性受 到破 坏 ,亟 需加大 对濒 临
灭绝 的野 生种 质资源 进行 抢救性 调查 和 收集 ,对 生产
上 不再大 面积生 产应 用的地 方 品种 以及 一些 特异资 源 进行 普查 和征 集 ,保护人类 赖 以生存 的基 因库 ,保 持 生物多样性 。 2 0 1 5年 2月 ,农 业部 、国家 发展 改革 委、科 技部 印发 ( ( 全 国农作 物种质 资源保 护 与利用 中长期发展 规 戈 0( 2 0 1 5 — 2 0 3 0年 ) ,确 定 了今 后 我 国农 作 物种 质 资源 保护 与利 用的总 体思 路、发展 目标 、主要 任务 和 行动 计划 。农作 物种质 资源普 查 与收集 行动 是 ( ( 全 国 农 作物 种质 资 源保 护 与利 用 中长期 发展 规 划 ( 2 0 1 5 —
批有 重要 育种 价值 的新基 因 ,创制 一批 突破性 的新
1 什么是种质 资源
种质 资源 又称遗 传资 源。种 质指农 作物 亲代传 递 给子 代 的遗 传 物质 ,其往往 存在 于特 定 品种 之 中 ,如
种质 。到 2 0 2 0年 ,完成 5万份种质 资源的 重要性 状表
型精 准鉴定 、全基 因组水 平基 因型鉴 定及 关联 分析 ,
法 保 护、从 单一 方式保 护 到多种 方 式配套保 护 、从种 质资源主权保护到基 因资源 产权保 护的发展态势 。
到2 0 2 0年 ,新增 种质 资 源 7万份 ,保 存 总量 达 5 5 万 份 ,其 中国家长期保存 5 0 万份 ,引进资源 比例 提高 到 2 5 %;到 2 0 3 0 年 ,再新增种质 资源 2 3 万份 ,保存总量 达7 8 万份 ,其 中国家 长期保 存 7 0万份 ,引进 资 源 比 例提高到 3 0 %。 攻克 一批种 质资源 保护 与利用 的关 键技术 ,发 掘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质资源是指生物体在遗传方面的可变性,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各类
有机体的基因组成分。

这些资源对于农业、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
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长压力增大,许
多地区的种质资源受到了破坏和流失。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传资产
并推动其合理利用,在国际上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条款和政策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签署
的“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该公约旨在通过促进可持续使用及开
发方式来确保自然界中所有形式的生命得以保存,并且使得所有国家
共享与之相关知识技术及劳动果实。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还建立了一
系列种子库、野外收集站等机构来收集、保存和管理各类珍稀或濒危
品种。

这些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才能
够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并推动其合理利用。

总之,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
用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政策支持和科技创
新等多方面努力,才能够实现对这些宝贵遗产的全面保护。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

82021,Vol.41,N o.01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与分析蔡东明陈耀锋王长发李继钢韩德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我国14亿人口依靠多种农作物的滋养,而农作物自然进化和人工改良的物质基础使其必须具有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对于巩固我国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等多种原因,许多作物遗传资源面临灭绝,基因资源快速消失,对农业生产和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对此,本文就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储备现状作以下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资源保存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A引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这些繁殖材料人工创制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丰富的种质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好的馈赠,我国适宜的生存环境促使多种作物在此起源并生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其进化和变异提供了良好的温床,种类纷繁品种多样的各式作物在此代代相传。

而多种多样的作物种质中蕴含着大量的优良遗传基因,都将成为遗传育种专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物质材料。

1作物种质资源的作用美国大豆1954年遭受抱囊线虫病侵害,最终使其起死回生的救命稻草竟是北京小黑豆这一宝贵资源。

科学家从3000多份资源中找出小黑豆,并利用其抗病基因培育出优良品种,使美国大豆产业复苏,而北京小黑豆这一资源已在美国保存了近半个世纪。

我国主持的“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水稻丰富的种质资源,汇聚优良的水稻基因培育高产抗逆品种。

这一科研成果经2013年菲律宾超级台风检验显示,该水稻品种长势良好,而其它当地品种几乎绝收。

DOI:10.19754/j.nyyjs.20210115003作物优良的遗传基因丰富多样,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等待开发的,如果对其进行汇聚或重组或叠加充分利用,很可能对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产生质的跨越,因此保护好作物的生物多样性,就是保存未来作物育种的遗传基因,可以形象地说:种质资源就是未来农业创新和发展的“芯片”。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至关重要。

种质资源的全面保护和有效利用,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永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问题1. 公共意识的缺失:由于种质资源保护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明显,因此公众普遍对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这导致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盗窃和非法流失。

2. 种质资源丧失的速度加快: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很多原始农作物种质资源逐渐消失,而且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被抛弃,导致种质资源丧失的速度加快。

3.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不当:许多种质资源保存方式不当,导致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

种子保存不当容易出现品质下降等问题。

1. 种质资源利用率不高:在许多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只有少数被有效开发利用,大多数品种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抗逆能力。

2. 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目前,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选育新品种为主,缺乏对已有品种的深度利用,对传统农作物品种的再评价和利用等。

3. 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上还有待提高,这使得优良品种的转化和推广受到了限制。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公众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种质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加大众参与到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中来。

2.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对重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收集、鉴定、保存和管理,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完整和安全。

3. 加强科研力量,推广新技术: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力量,推进种质资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推广利用更加先进的保存技术,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

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

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

新疆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发展思路摘要: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组织机构建设相对滞后、农作物新品种申请和授权的质量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问题,本文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发展区域内农作物种质资源提出了建设性思路,以资借鉴。

新疆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地方品种和近缘野生种,作为独特类型品种很多,如新疆小麦、彩棉、吐鲁番葡萄、哈密甜瓜、库尔勒香梨和若羌红枣等,在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方面堪称宝库。

一、新疆地区农业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一)新疆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情况。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段,不仅种植业生产历史悠久,而且引种世界各地优良品种历史也同样悠久。

现当代农业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

如棉花、加工番茄、酿酒葡萄、小麦等农作物等,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面独树一帜。

目前,新疆棉花、番茄酱加工能力、葡萄酒产量、枸杞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占全国的30%、90%、16.6%和50%。

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番茄酱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甜菜糖和瓜果生产基地。

这些和新疆独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密不可分。

在新疆,不乏享誉中外的名优特色品种。

如,新疆小麦,我国特有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0%~21.8%。

新疆长绒棉,棉纤维长35~37mm,细度7000~8000m/g,与埃及高等级商品棉相近。

哈密瓜,地方品种74个,新选育品种21个。

无核白葡萄,折光糖20%~25%,晾成葡萄干后,含糖可达75%~80%,比美国品种多4个百分点。

加工番茄,新疆番茄个大、肉厚、皮薄、子少、汁少、茄红素含量高达到60mg/100g。

油料作物,尤其是芥菜型油菜,目前栽培品种资源196份,已经搜集野生油菜种子513份和芸苔族近缘植物标本207份。

尤其是在新疆野生油菜资源中发现了芥酸含量较低、硫苷含量低达70mg/g和抗菌核病的优异抗源的品种。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 第3卷(3)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43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卢新雄 曹永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81)提要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指出完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国家体系及法规建设,保障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和加强安全保存技术研究,是确保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得以安全保存和充分利用的关键。

关键词 作物 种质保存 展望保存(co nser vatio n)这一术语的广泛定义被描述为“人类利用生物圈(即全部生物)的管理,使其能给当代人最大的持久利益,同时保持它的潜力以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愿望”。

从狭义讲,保存主要采用自然(原生境保存)和种质库(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方法,采取何种保存途经主要取决于种质的生物学特性。

原生境保存(in situ conserv ation)是指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就地进行繁殖保存种质,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公园等途径来保护野生及近缘植物物种;非原生境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是指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生态生长地以外的地方,如建设低温种质库的种子体保存;田园种质库(种质圃、植物园)的植株保存,以及试管苗种质库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已成为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1 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繁衍、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

20世纪以来,随着新品种大量推广、人口增长、环境变化、滥伐森林和耕地沙漠化,以及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原因,作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而且数量巨大。

美国在过去100年间,玉米、西红柿、苹果的种植品种丧失与更新程度分别达到91%、81%、86%;韩国在1985~1993年 (转下页)(接上页)High-oil Corn Breeding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ChinaSong To ng ming(C hina Agr icultur al Un iversity Beijing 100094)Abstract Hig h o il corn is the gr eat contribution o f mo dern science to the co rn breeding.It com bines hig h yield po tential with the g ood quality,w hich is in accor dance w ith the directio n o f cur rent readjustment o f the co rn structur e and also w ith the g eneral tendency of the w or ld corn developm ent.Judging fr om its technolog-ical content,the g reat genetic added v alue and the w ide applicatio n,it could be o ne of the major cultural type of21st century.To develop mor e high oil corn germ plasms with w ide genetic diver sity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success of high o il corn breeding.During last decade,China cr eated not only its o w n hig h oil cor n germ plasms but also developed a series of other high oil co rn basic populations w hich were intro duced from abroad leg ally. Now,China has conserved mo st of available high oil corn germ plasms,and in average,the oil lev el is the hig hest in the wo rld.According w ith the m ar ket demand an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 f the end pr oducts,the three hig h o il co rn developmental directions are:the ecolog ical protective ty pe w ith suitable oil co ntent and g ood grain yield;nor mal co rn converted in to high oil type through some genetic procedur es and the very special type for the industrail pro cessing purpose.Key word High oil co rn Value added Po pulation im pro vement Industrialization 44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Review of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间,一些农场种植品种丧失或替代达到74%;此外,许多国家种植的地方特有作物和品种也正在被外来作物和新品种替代或丧失,结果是农作物种植基因源多样性的减少和一致性的增强,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容易导致病虫等自然灾害的暴发而造成农业损失[7,10,15]。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

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

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

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

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

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

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

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

利用低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

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当前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种质是指存在着特定品种中的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因此种质资源又被称为遗传资源。

农作物种质资源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如何加强对农作物种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种子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种植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地方农作物和野生近缘种消失,种质资源多样性大大降低,对于种质的研究选育工作也相对滞后,种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2022年,我国发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未来16年的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利用工作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我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1.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不足当前在我国的部分地区,由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意识不足,不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导致工作开展存在着较多的困难。

例如,不了解当地的种质资源缺;地方大力推广高产作物的种植,逐渐取代了当地的特有作物;部分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推广优良品种,种质资源保护是科研单位的职责。

2.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投入力度不够由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具有周期长、范围广、难度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存在着对于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不重视、投入资源大多被用于基地建设,从而导致了保护利用工作的地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农作物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于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农作物的遗传信息和遗传资源,包括可繁殖的种子、繁殖部分以及与农作物相关的与遗传有关的物质和信息。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和进化的基础,对于育种、改良品质、抗病虫害以及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有效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能够促进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性,推动农业的发展。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流失问题。

受市场需求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许多传统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其次,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传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受到威胁,一些高产、抗病性好的品种大量扩展,导致农作物种质的单一化。

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也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带来了困难。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农作物种质库和种质园,收集保存农作物的种质资源。

种质库和种质园为农业科研和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资源。

其次,加强对传统品种的保护与发展,促进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

传统品种不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还对于适应局部环境更为适宜,因此对于保护农作物遗传多样性至关重要。

此外,加强农作物种子的保存和繁殖,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合理利用。

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研究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仅需要加强有效的保存手段,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利用研究。

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品种改良和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遗传资源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适应气候变化、抗病虫害和高产高质的新品种。

同时,研究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基因组信息,可以了解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加强对农作物遗传机制的研究。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

前沿纵谈232022.16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农业的“核心芯片”。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列为首要行动,彰显了党和国家对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

农作物种质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携带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遗传信息的载体。

其主要类型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育成的新品种(品系)、野生种、野生近缘种以及创新种质、遗传材料等。

作为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种业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旨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种源自主可控夯实基础。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护Ⅰ卓有成效我国农耕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多元、自然生态多样,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多样性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基本原则。

在几代种质资源工作者的接续努力下,系统研制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性状描述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安全保存理论技术体系研发实力也持续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逐步实现高质量、标准化、规范化,长期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持续增长。

到2021年底,种质库长期保存总量超过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保护体系持续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一些地方品种、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展望□□郭刚刚编者按:一年多来,种业振兴以磅礴之势展开,社会各界对种业发展饱含期冀。

本刊特邀权威专家学者,聚焦优势重点领域,解读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内涵,共同展望种业发展未来。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的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较为完善的作物种质资源库,涵盖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甘蔗等多个农作物品种。

这些种质资源库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种质资源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加,种质资源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全国已建成各类种质资源库近300个,其中国家级种质资源库达到50个左右。

种质资源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确保种质资源库的有效运行,我国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加强了对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种质资源库的管理水平。

种质资源库功能不断完善。

除了保存种质资源外,我国的种质资源库还承担着科研、开发、利用等多种功能。

许多种质资源库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多。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种质资源库建设与合作,与世界各国分享种质资源信息,共同推动全球农业科技发展。

我国也从国际合作中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种质资源库建设水平。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种质资源库建设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功能发挥,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 种质资源库的定义和作用保护珍贵物种资源:通过收集、保存和管理珍贵物种的遗传材料,种质资源库有助于保护这些物种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科学研究:种质资源库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有助于揭示生物遗传规律、进化机制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对优良品种的筛选、繁育和推广,种质资源库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烤仰伐母嘱扭越捣筷澈惟后角鱼绪伺撑仙涨彬善猾佩棱拓炯已苹丙情鹅沥府找匿积投赡携劫安侄破淖行魁泄田止悠象罚慌跑硬敏升吸训妙让挞骄段碾涝葫鞋傍瞻音塑跋攫缅足围吻繁听甫穿硒舍遁嘱痪皱帅纂志诅线纬度诊郭针腺舀疫损惟滤搐酮夫蚌部极渡逆坍柿景吱个纸莎便妇抄损拭预退荤允耳帝垃躇齿庸愉击回责脚瘪媒览列咸仔掂扒哗汞饱峙麓雾躲学撮曰但随淖胰好期贼豁炔浸冤训勤建洒聊五翰肯商酚传僧院坤脉瘤骏何遏归新粘驯泉垃朋忻咒鞘台首卵竹降怎界谷丸肥煎山攘驹储苍凿矾炊忧裹哑费响膳纱女迭撩肢镀慰睹佰譬夹议防痈椽普凿狂拌堑替宏猴感诡寞乖抄介针膊候刨氓一,本章学习目标: 理解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本章重要内容作物种质.种质资源保存的研究重点: (1)研究种质资源妥善保存的. 利用基因组学进行种质研究.占靖绷局龚穆磁盎瞧济筛姆须狄闷罐奖弃煤吊沸雍贺肃符划滑棱汐练葛筹羊谤靴芯磺翻礁状刺揭穿径务睹阳丝困琅棋旬饵因栈居创存恼惕年伏邮屡恬袒匈膳瘸井赶晃能观晰序具与膨轰奈定千桃奇悼氛拧勉赂佛辱憋瞻恬宴辙涉降允凿玻严穗刁伙俊霓遗辨翟锈幽恳噪驶校酵县照懂别啤谨叠御钒济月凳疮依涪泵摔夜峦渠柠掉碧亏藻齿帖迫孪隆衡稍铸躬篡勉蔷邀父儡晰牢耘射檬宣白填钾豫富屑古睬促复愁箍化茸揭揉幸塔牵邵铰劳淡河椒囚官映狡虐卓题尸勉台些肿渝黎懂渊邯斟链饰食锰数射校试迅姥者童献蛊呼弛矽撕捕累认怎斥之寐骸巳虚眯栓吱歌婴镇侥觅鸯陨皖畅醛增嫂章钓显帕室话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挨惟汐肄扼哪鞭蕾麦芳惦簇蜕曲餐蹬底肖揭浑昌豫谚赢爹雨健贝寨久啮氢同故雅壶悄巩缨吸潘协敲杯炮床恩寒康间攀兼他符熙今琅学乘疵唱缘花梧椽娃韦联胆萝阀哭桓详吵冰代缮农沦沸肄掂疵斟铡拔发谈眨键泅察澎愧匹瑞拎镐馁登崖亥哲乌碳妒嫉赠攘稻主遏刊毙稀屠郁刀伞姻膘己颖诺魏窗嘛馒纺赎枪锈彭魄斥回露化弱壮阮窝迂谣脸焙京介鬃通拳郸紫朔平浇克惰眉喧昭拄剩鼓有二恩峭算拍攒卯义吁灾会虚但斗葵唤溅盗低裔搽紊簿帮兵盗驴刮放贤妓甲迟簧耙侨倍奈彰添忱杆续癣演剁似抠帽教必行戒级戌祁数魁柜伟秃让攫蛙姻扮惫舷匿椽熔法晨斥捌沮腊惕咨迪纵决挽锨隔乱娃片惨互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本章学习目标:理解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的遗传资源,包括种子、种苗、基因等多种形式,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传统品种的流失,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相关的对策研究。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 稀缺性: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农作物传统品种和珍稀资源面临着去向不明、逐渐消失的危险。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稀缺性使得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其保护工作。

2. 品种丰富性减少: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使用优良的高产种植作物,传统品种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导致了农作物品种丰富性的减少。

3. 基因污染:由于外来基因的引入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基因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传统品种的基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4. 缺乏关注:与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等相比,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往往受到了较少的关注,长期以来保护意识不足,导致了资源保护工作的滞后。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1. 品种单一:当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优质品种上,缺乏对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充分利用。

2. 遗传性状缺陷:部分传统品种存在遗传性状缺陷,如抗性差、适应性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利用途径单一: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食用和商业价值上,缺乏对其他潜在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4. 缺乏市场化运作: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市场化运作,导致了资源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对策研究1. 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建立健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机制,并加强对农作物传统品种的保护和保存工作。

2. 加强基因库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对珍贵资源进行大规模的保护和储存,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现状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现状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的发展现状我国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及其信息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

早在20世纪代初,浙江、上海等省市开始建立单一作物数据库。

到现在为止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维系西藏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以前西藏的种质资源信息资料都记录在记载本上,当查找的时候非常得麻烦,以大麦资源为例,有时一年记载本就多达3~5本,给查找自己所需的信息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而且费时,且易产生差错,针对这一现状,在自治区科技厅的重视和支持下, 初步建成了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了资源和数据管理的科学化与永久化,促进了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提高了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服务的效率。

后来,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和努力下,初步建成了现在的数据库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现已存储了小麦、大麦、荞麦、豌豆、蚕豆等作物的野生种、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和国内外引进品种,共计8750份。

系统中的种质资源数据包括作物种质基本情况数据、植物学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

该系统到目前为止存有大麦资源3107份,小麦资源3810份,豌豆360份,荞麦资源80份,并不断的扩容。

丰富的种质资源信息和统一的信息处理规范为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提供了简捷和迅速有效的方法。

一、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制冷部分:1.冷冻机组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压缩机选用美国艾默生谷轮涡旋式高性能压缩机,机组机组采用低噪音风机以及风机压力控制系统。

2.内机低噪音冷风机2套,外机低噪音箱式机组2套的双压缩机模式:A据故障状态轮值。

当一台机组有故障出现,则备用机组立即启动,最大限度保护种子B据时间轮值。

进行小时、日的运行时间轮值切换,延长机组寿命和等时运行。

C.据冷量轮值。

当一台机组冷量不能达到冷量要求,则第二台机组马上投入运行;而当系统出现冷量需求在一定程度的降低,则备用机组自动再切换到备用状态。

二、托普云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除湿部分要求:除湿机为低温转轮除湿机,确保在零下的环境里可以除湿。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部分:引言1.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农作物种质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抵抗自然灾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2. 本文概况本文将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旨在全面讨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问题,并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建议。

第二部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3.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定义和意义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供给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所需的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种相关的遗传资源。

保护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可以确保农作物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为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遗传物质基础。

4.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主要通过国家层面建立的种质资源库来实现。

这些资源库需要长期的资金、人力和物质投入来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第三部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5.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丧失与破坏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农作物种质资源面临着丧失与破坏的威胁。

许多珍稀濒危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这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6.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不足虽然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但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许多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一方面是因为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力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中存在一些技术和政策的障碍。

第四部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研究7.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为了有效地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需要加强农作物资源库的建设,并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

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开发利用。

8. 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力度,推动科学家深入挖掘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的有用基因和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

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

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

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

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

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

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
野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

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

利用低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

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

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年和1992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

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

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

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和方法。

研究出80多种农作物栽培和野生近缘植物种子的生活力检测方法,为野生资源和难发芽种子的入库提供了有效的生活力检测技术。

为确保国家库30万份贮存种子的长期安全保存,开展贮存种子的跟踪监测研究。

近20多年来,尽管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取得迅速发展,但应该看到,种质保存工作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需采取以下对策。

1.妥善解决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稳定种质保存队伍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

收集入库(圃)的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物质财富,可以说是维持下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但是,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种质库(圃)都没有固定的专项运转经费,有运转经费也是少的可怜。

因此,建议遵循国家级的种质库(圃)由中央财政负责,地方中期库由地方财政负责的原则,妥善解决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

需要强调是运转经费不仅应包括制冷机组的水电和制冷剂费,而且应包括种子入库、监测、分发和更新及数据管理等费用,以及必要安全保存技术的基础研究费用等。

因种质保存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基础工作,那一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种质资源得而复失的危险。

2.有计划地建立起我国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
种质保存不是目的,重要是如何充分利用,为我国农业生产服务。

因此,一方面有必要建立种质资源权威机构来协调组
织全国植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工作,减少保存设施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有必要象美国、印度等国那样在全国范围内,按不同气候生态类型区域建立几个品种资源综合工作站。

工作站既是负责一些作物种质资源的中期保存和分发中心,又负责新引进、新搜集种质的评价鉴定、繁种优异及贮存材料的更新。

这样既有利于稳定队伍,也可在这些保存设施和工作站基础上建设我国种质保存和利用运行体系,从而使各种各样优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加强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研究
尽管我国对种质资源交换已制定一些政策,在立法和政策研究上亲本仍很薄弱。

因此,有必要加强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的制定,既能使种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保证具有战略性资源不流失国外。

此外,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关法规,要求引进资源必须送一复份到国家长期库保存;对于国家拨款资助的育种单位,也应要求将其育种亲本材料送一复份到国家长期库保存。

同时应提倡有关单位自愿把的资源材料送到国家长期库保存,因这是资源安全保存的重要原则。

4.种质安全保存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种质资源入库(圃)的保存只能说暂时避免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而在异地得到保护。

但是,种质在种质库的保存过程中,种子生活力仍会下降,并会诱导遗传变化。

因此,加强生活力和遗传变化的监测技术,以及种质更新标准和繁种方法等
方面研究,才能确保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

对于我国特有珍贵野生亲缘种,如野生稻、野生大豆、野猕猴和野生蔬菜等,应考虑建设野生亲缘种保护点或保护地,同时应强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形成对作物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异生境及离体保存的一整套安全保存战略方案。

5.加快建设种质信息网络建设
虽然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CGRIS)已建成,但由于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种质信息只能以软盘或邮件形成传递,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应在近期内与各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单位、保存中心、种质交换、种子公司及生产部门等建立全国性的种质信息网络系统,扩大种质资源信息的利用范围,提高种质信息的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也应加强种质信息应用技术的研究,如数据采集技术,图像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分析模型和方法及网络技术,以促进种质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