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将领何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四方面军将领何畏结局怎样?真当国民党特务了?

∙何畏,获得过苏维埃颁发的一等红星奖章,是红军中早期有名的高级将领,被称为红四方面军的“小诸葛”,传说有越南血统,其祖婆是越南人。作战勇猛,智谋多端,斯诺在他的传记中都有对何的描述。何性格倔强,脾气古怪。1935年任红九军军长的何畏曾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委等职。后不理解批张运动,私自离开延安,每日携带白水一壶,馒头几个,入图书馆苦读与中国农业有关的书籍。解放军大军过江前后,投江自杀了,但无以证实。

又有传说云:

何畏长征途中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军长、.红军大学政委..、懋功支队司令员。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何畏屡立战功,是我党我军当时一员显要将领,后来由于路线争端其人销声匿迹了。

何畏何许人也?人们只知道他是广东人,在省港大罢工浪潮中是一个风云人物,其实何畏是原广东省海南乐会县即是琼海县东南博敖乡玉堂村人。

何畏生于1900年,早年曾去马来亚中华学校读书.,后来加入了马共产党,任过英荷两属中区委员。回国后到厦门大学读书。国民革命时期投读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投奔江西革命根据地,长征途中的路线争端之激烈使何畏陷入迷惘。他选择了离开.他回到了广州想找个文职隐居下来,这个时期他遇到了新会县的罗明新女士结成知已,罗氏成了他第二个夫人,生了一男一女。解放后何畏在广州找不到工作陷入生存的困境,1956年他只好回到家乡玉堂村,与原配夫人曾国才及一男一女耕田,罗夫人选择去了香港。

何畏在家乡除了种地还义务担任乡村夜校扫盲教师,1960年大饥荒中饿死。儿子何任在博敖也是个能人,土木机械样样通晓,上世纪八十年带领四个儿子率先在琼海县城办起汽车维修店,稍有成效。如今三个儿子兴办开发性农业,一个在广州做生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的罗夫人带女儿在琼海县统战部的帮助下,回到玉堂村吊祭了何畏坟墓,政委的英灵地下有知应感告慰。.

原夫人曾国才2005年逝世终年100岁。

以何畏的经历,在延安批张运动中如能“正确对待”,中央给予帮助提高认识,在以后的抗日、解放战争年代,定有重大功绩。逝者如斯夫,可惜了。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41544 | 2009-02-10 12:30:49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何畏,获得过苏维埃颁发的一等红星奖章,是红军中早期有名的高级将领,被称为红四方面军的“小诸葛”,传说有越南血统,其祖婆是越南人。作战勇猛,智谋多端,斯诺在他的传记中都有对何的描述。何性格倔强,脾气古怪。1935年任红九军军长的何畏曾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委等职。后不理解批张运动,私自离开延安,每日携带白水一壶,馒头几个,入图书馆苦读与中国农业有关的书籍。解放军大军过江前后,投江自杀了,但无以证实。

又有传说云:

何畏长征途中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军长、.红军大学政委..、懋功支队司令员。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师。何畏屡立战功,是我党我军当时一员显要将领,后来由于路线争端其人销声匿迹了。

何畏何许人也?人们只知道他是广东人,在省港大罢工浪潮中是一个风云人物,其实何畏是原广东省海南乐会县即是琼海县东南博敖乡玉堂村人。

何畏生于1900年,早年曾去马来亚中华学校读书.,后来加入了马共产党,任过英荷两属中区委员。回国后到厦门大学读书。国民革命时期投读黄埔军官学校.,毕业后投奔江西革命根据地,长征途中的路线争端之激烈使何畏陷入迷惘。他选择了离开.他回到了广州想找个文职隐居下来,这个时期他遇到了新会县的罗明新女士结成知已,罗氏成了他第二个夫人,生了一男一女。解放后何畏在广州找不到工作陷入生存的困境,1956年他只好回到家乡玉堂村,与原配夫人曾国才及一男一女耕田,罗夫人选择去了香港。

何畏在家乡除了种地还义务担任乡村夜校扫盲教师,1960年大饥荒中饿死。儿子何任在博敖也是个能人,土木机械样样通晓,上世纪八十年带领四个儿子率先在琼海县城办起汽车维修店,稍有成效。如今三个儿子兴办开发性农业,一个在广州做生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的罗夫人带女儿在琼海县统战部的帮助下,回到玉堂村吊祭了何畏坟墓,政委的英灵地下有知应感告慰。.

原夫人曾国才2005年逝世终年100岁。

以何畏的经历,在延安批张运动中如能“正确对待”,中央给予帮助提高认识,在以后的抗日、解放战争年代,定有重大功绩。逝者如斯夫,可惜了。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天龙2009 | 2010-02-03 10:26:33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搞政治的真残酷啊,他真的是太可惜了。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

取消

∙lnbxmj | 2010-02-03 10:36:23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何畏,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祖籍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委会玉堂村(又名后塘村)人(原属广东省乐会县人),出生于190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童年时随父亲何良炳带往马来亚(当时马来地区仍属殖民地,称为马来亚,与后来的马来西亚有所区别)就读于中华学校。早期参加马来亚共产党并担任马共的领导人,曾担任过英(国)荷(兰)两族中区委员(马来亚当时系英国、荷兰殖民地),后被英政府逮捕,被驱逐出境回国。回国后曾就读厦门大学和黄埔军校。毕业后,一直在外参加革命工作。曾参加过广西百色起义,参加过省港大罢工。由于何畏被驱逐出境,其原配夫人曾国彩没有生活依靠,只好带着长子何达梧回海南博鳌后塘村老家。

何畏回国后一直音信全无,时至1946年,曾国彩接到丈夫何畏自广州寄回家乡的信,说其现在广东省救济院安老所(地址为:广州市珠光路),并已娶罗明新女士为妾,生有一男一女(儿子何达桐现居住加拿大,女儿何汤月明现居住香港,同何家一直都有来往)。1955年,何畏因与小妾罗明新发生婚姻纠纷,毅然回到阔别几十年的老家,同原配夫人曾国彩和儿子何达梧一起生活。在回老家当年,村里人大多数人不认识他,连其媳妇都问他:“伯爹你从哪里来,你要找谁?”,何畏只说了一句:“我是阿公,达梧去哪了?”(当时,正好何达梧去了三亚)。在老家数年,他一直缄默寡言,从不透露在外几十年参加革命工作及其生活经历的丝毫情况。其几年间,仅在家干一些轻活以及为村里夜校当业余辅导老师。在我们采访村里那些曾经同他相处过的老人都说,何畏中等身体,五官端正,体格健壮,脚有伤疾(战伤),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知书识礼、知识面宽,精通医术,能说善道,出口成章,毛笔书法流利,是个非常有文化知识的人,且精音乐,见歌会唱。村里请他当义务教师,协助扫盲工作,曾教孙子及村民唱《东方红》、《国际歌》等歌曲。他会说国话,并从教拼音开始,教村里的青年们学讲普通话,他经常对村里的年轻人说:“一定要学普通话,要不以后赚不到吃的。”他吃苦耐劳,曾经跟村里的人做过木工、泥水工,社里安排他干什么重活,他也从不推卸,唯命是从,劳动纪律很好,老老实实地干,从不怨言。他有一嗜好,身不离书,工作之余,就拿起书来看,甚至连上厕所都看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非常娴熟,讲得津津乐道。他平时缄默寡言,从不谈论政治,不流露其身世和经历。

由于身体壮实,吃量颇大,在村里艰苦生活几年。其媳妇钟家蓉说:粮食紧张时期,他曾经教村里人摘“革命菜”充饥,直至1960年粮食紧张时期因病饿交困、缺医少药之时,何畏在老家寿终正寝,长眠于世,享年60岁。出殡的那天,村里的人都来参加送葬,那些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何畏在临终前对妻子曾国彩说过,他的同事都在北京,都是当大官的,并拿出一把铜片压印“校长蒋中正赠”的宝剑和一枚纪念勋章交给儿子何达梧收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何达梧怕红卫兵抄家受株连,一天夜里,偷偷地把宝剑及勋章扔到老家门前的万泉河里,至今回想起来,何达梧老人懊恨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