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风险意识 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风险意识做好贷后管理工作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指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之后直到本息收回的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

长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银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在信贷经营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一、强化贷后管理意识,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贷后管理,首先要强化贷后管理意识,明确贷后管理工作内容。一方面,要从根本上转变“重贷轻管”观念,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贷后管理工作的内容不仅包括贷后检查,还包括账户监管、风险预警、贷款风险分类、贷款客户档案管理、问题贷款处理、贷款回收等内容。

要做好贷后管理,一定要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这一方面,至少包括以下六点内容:一要结合内、外部监管部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贷后管理行为。二要进一步规范贷后检查的内容和贷后检查报告的格式,按业务类型、业务品种、担保类型、五级分类结果的不同细分贷后检查的重点、方式和频度,确保贷后检查不走过场,提高贷后检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潜在风险项目要加强监控,防止风险恶化。四要研究制定自管项目的贷后管理规章制度。五要加强贷后管理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六要建立贷后管理移交制度,明确界定责任。

做好贷后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加大合规督察力度。相关的内外部制度建立了,如果缺乏有效的合规督察,也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因此,在业务实践中,既要严格贯彻流程控制风险的理念,完善分行业务操作流程合规性督察制度,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来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坚持定期对信贷业务部门操作流程中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察检查;又要结合总行监事会及有关部门对分行的现场检查反馈结果,深入查找问题根源,落实工作责任制,督促各部门举一反三,全面整改。

二、重视风险管理,做好相关工作

一方面,贷款投放之后,要对所有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并形成书面监测报告。重点监测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贷款项目是否正常进行;客户的法律地位、财务状况是否发生变化;贷款的偿还情况;抵押品可获得情况和质量、价值等情况。

持续监测的目的在于强化风险预警,高度关注和防范当前复杂形势下的各种风险。因此,要密切关注各种风险,如,抵质押资产价格的变动风险,关注行业政策、环保政策、出口退

税政策等相关政策变动风险,关注集团客户和关联交易风险,关注人民币升值及中美利差倒挂带来的市场风险,原材料涨价给借款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国别风险,等等。一旦发现贷款主体的潜在风险,就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提出风险预控措施。后续管理中要加大贷后检查的力度和频率,严密监测潜在风险的变动趋势,不断评价预控措施效果,防止潜在风险恶化。对于潜在风险恶化,影响到贷款本金部分或全部不能按时回收的问题贷款,要快速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和贷款行业调查研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制定科学有序的退出机制。这是更加主动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加强行业风险研究,特别是贷款占比较大的行业,必要时可借助外部力量;紧紧围绕不同行业的“商务链”、“产业链”、“价值链”实行行业聚焦研究,并根据产业发展政策和宏观调控动向对信贷政策进行及时调整;科学、客观地分析借款企业的利润结构,密切关注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变动;认真分析借款企业经营动向的调整和管理层的变动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核准程序,加强贷款项目的动态管理,控制对高污染、高耗能和生产能力过剩行业的信贷投入,退出对落后产能和工艺等淘汰类项目的授信支持;要深入分析借款企业的偿还能力和现金流量,动态掌握借款企业的海关进出口额,发生不利变化时,要及时对客户贷款进行调整,包括展期、缩减贷款、要求借款人提前还款等。

此外,还要强化贷款质量分类,加强不良贷款管理。这两项内容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相对而言,贷款质量分类主要涉及资产风险的识别,它直接影响着将要采取的措施。做好贷款质量分类工作,一要认真执行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准确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贷款质量,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二要根据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要求,在分类时做到:同一笔贷款不得进行拆分分类;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需要重组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三要充分利用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指导贷后管理工作,细化风险管理措施。四要做好贷款衔接工作,对“借新还旧”原则上调整为“还旧借新”。不良贷款管理则是化被动为主动、降低既成损失的积极措施。当前,要继续配合做好不良贷款核销工作,加快历史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对那些回收有望的不良贷款,要加强催收本息,积极查找还贷线索,特别是要配合法律事务部加大对已诉讼项目的处置力度。要强化机制建设,既要探索建立清收激励机制,通过风险代理清收、银团贷款置换、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尽可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又要抓紧呆账责任认定工作,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三、多方位审视,做好基础性工作

要做好贷后管理,几项基础性的工作不容忽视,需要予以高度关注。

(一)加强信贷队伍建设。贷后管理工作的最终承担者是信贷员工,整体上讲便是信贷队伍。我们既要狠抓信贷文化教育,强化信贷业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又要加大信贷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业务人员工作技能;还要充实信贷岗位人员,合理配置,科学分工,确保贷后管理工作到位。

(二)强化贷后管理档案工作。要及时将借款借据、贷款发放通知、提款通知书、用款证

明材料、用款凭证、贷后检查报告、代理行贷后检查报告、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数据、客户财务报表、客户信用评级资料、客户海关统计数据等资料整理归档,确保贷后管理档案的完备,为加强贷后管理,依法确保贷款收回提供保障。

(三)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信息工作是贷后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银监会客户风险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状况;充分利用总行定期发送的企业进出口数据,掌握客户进出口额完成情况;充分利用总行国家风险信息资料库,动态掌握国别风险;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介,掌握客户最新经营管理和财务信息,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要关注公开信息披露;充分利用当地国土部门发布的房产价格信息,掌握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变动。

(四)加强代理行管理,杜绝“代而不理”现象。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如,加强对代理行培训指导,督促代理行加强专户管理,落实用款审批制度,严格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确保贷款流向合规,贷款用途合理,及时上报贷后检查报告,建立完善的代理业务档案。又如,加大现场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代理行对专户资金的监管情况,包括专用账户的开立、管理、用款审批、台账登记、专户结汇、档案管理等。再如,对于未能按分行要求进行代理的代理行,要及时通报,指明问题,督促整改。重要的是,要探索新的代理模式,通过外聘中介机构、专人驻厂等方式对贷款项目进行管理,改进代理效果。

(五)定期进行全面贷后检查,加强账户监管。贷款发放后要定期进行全面贷后检查,并形成规范的贷后检查报告,真实反映贷款使用情况。检查内容至少包括如下内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借款人财务情况;贷款项目运行情况;借款人信用状况;对第一还款来源及第二还款来源进行检测和分析。贷后检查的目的在于强化贷款流向管理,防止贷款挪用。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严格审查贷款资金使用,规范贷款用途,并对贷款用途进行认真跟踪和监控,包括贷款资金实际流向是否与合同约定贷款用途相符;有无超范围发放贷款;有无信贷资金被挪用以及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和债市的情况;有无违规以贷收贷、以贷收息情况。二要及时进行首次检查并形成规范报告,确保贷款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三要要尽量杜绝同名账户资金划转,如因实际需要不可避免,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明确的用途说明及证明材料,并在后续贷后管理中继续跟踪资金流向。四是对于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的大客户(集团客户),应要求客户提供财务结算中心资金使用相关证明材料,并将其归入贷后管理档案,同时加强对资金流向的监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