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间word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反应时间

第六章内容

♦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

⏹减法反应时

⏹加法反应时

⏹开窗实验

♦反应时间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权衡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测量反应时间的注意事项

一、反应时间的概念

♦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简称RT):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

♦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

♦反应时间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在反应的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反应所需的时间。

做过的练习……

♦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什么?

答案

♦因变量(被观察变量):刹车灯亮到尾随车司机踩刹车踏板之间的时间。

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二、反应时间的研究简史

♦人差方程

♦赫尔姆霍兹(神经传导速度)

♦唐德斯ABC

♦冯特及其学生

♦加因素法

♦开窗实验

三、反应时的测定方法

⏹1、相减法

⏹2、相加因素法

⏹3、开窗实验

1、相减法

Donders受天文学家关于人差方程研究和Helmholtz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的影响,于1868年在其“关于心理过程的速度”一文中,把心理时间的测定引入心理学,并提出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1、相减法

♦基本原理:如果一种作业中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加工过程,其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1)反应时ABC(1)(Donders ABC of reaction time)

♦A-反应时间:S1→R1

(1)反应时ABC(2)

2008

♦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2010

♦33.在唐德斯(F.C.Donders)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A.选择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D.基线反应时

2011

♦73.下列关于选择反应时的表述正确的有

♦A选择反应时与选择刺激数目之间是呈线性关系

♦B刺激-反应之间的相似性越高,选择反应时越长

♦C准备状态与不同选择反应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

♦D个体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反应时缩短

相减数法实验逻辑

♦两个任务的心理过程差异可以通过反应时之差来推断。通过反应时之差可以推断该认知过程的存在。

♦而在实际研究中,先猜测,再倒推。

(1)反应时ABC(3)

♦反应时间的相减法最初是被用来测定某一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的。两个任务的心理过程差异可以通过反应时之差来推断。

♦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反应时间相减法的。

(1)反应时ABC(4)

♦减法反应时间的实验当时受到内省心理学家的攻击。

♦当一个训练有素的内省者进行Donders反应时,他们注意到C反应的感受不像是一个A反应加上其他的什么东西,B反应也不像是C反应加上别的什么,而是觉得三种反应均不相同。(2)减数法应用之一

♦心理旋转

♦从理论到假设到推论到实验到结果到结论

♦理论:心理旋转指单凭心理运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历程。

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旋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

♦Who?

♦R??

♦理论:心理旋转指单凭心理运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历程。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旋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

♦假设:如果连续的心理旋转确实存在,那么有两个任务,它们之间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反应时之差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异所需的时间。

♦例如:

♦RT60°-RT0°=从 60°至 0°心理旋转所需时间

初步设计

♦自变量:字母偏离中心的角度

♦因变量:被试作出正确认知的反应时

♦控制变量:

具体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库柏等取非对称性的字母或数字(J、G、R、2、5、7 等)为实验材料,根据”正”、”反”以及不同的倾斜度,构成 12 种情况。

♦以R为例:

♦被试的任务是不管倾斜度如何,只要判明 R 字母是正的还是反的,并作出反应。

♦结果

♦讨论与结论:

♦字母倾斜程度越大,反应时越长。根据前面的实验逻辑,这个结果有力地验证了心理旋转过程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人的头脑里,都有事物的映象;人们都有心理的眼睛(mind’s eye)。

2007

♦库柏和谢柏特在“心理旋转”实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映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A、0 B、90 C、180 D、270

(2)减数法应用之二

♦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