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1.引言内镜室作为医疗机构重要的诊疗和检查设施,其管理制度对于确保病患的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镜室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点和实施方法,以确保内镜室的日常运行安全和有序。
2.内镜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内镜室管理人员是内镜室管理的核心,他们应该承担以下责任:2.1 内镜室设备和仪器的维护内镜室设备和仪器是内镜检查的核心工具,管理人员应确保这些设备和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包括定期维护、清洁消毒和故障修复等。
2.2 内镜室消毒管理内镜室消毒是保证内镜检查过程中病原体传播风险最小化的重要环节。
管理人员应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确保内镜、操作器械和内镜室环境的彻底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建立内镜室操作规范内镜室操作规范是确保内镜检查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管理人员应制定和宣传内镜室操作流程和规范,培训内镜室工作人员,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3.内镜室日常管理制度为了保持内镜室的日常运行安全和有序,需要建立一整套日常管理制度。
3.1 内镜室工作人员管理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按照岗位职责进行规范管理。
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岗位描述和工作任务分配,确保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清晰明确,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3.2 内镜室设备管理管理人员应确保内镜室设备的清洁、维护和更新。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并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细节,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
3.3 内镜室消毒管理内镜室消毒是内镜室管理的重要环节。
管理人员应建立内镜消毒流程,并指定专人负责消毒操作。
严格执行内镜消毒规范,确保内镜和操作器械的高效消毒,并进行消毒记录和监管。
3.4 内镜室质控管理内镜室质控是确保内镜检查质量的关键措施。
管理人员应建立内镜室质控制度,包括内镜检查结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内镜室工作的准确性和效果。
4.内镜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内镜室可能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如电源故障、内镜失效等。
内镜室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内镜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内镜室设立专门的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内镜室主任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安全防护措施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内镜室应保持整洁、通风,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
3.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4. 内镜室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5. 内镜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6. 内镜室应设立应急处理预案,包括火灾、停电、设备故障等情况。
四、操作规程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规范。
2. 内镜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病史和过敏史。
3. 内镜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
4. 内镜操作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确认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五、感染防控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 内镜及附件应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 内镜清洗消毒后,应及时进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4. 内镜室应定期对消毒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消毒效果。
六、培训与考核1.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内镜室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
七、监督检查1. 内镜室主任负责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内镜室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为准。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一、引言内镜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辅助诊疗部门,负责进行内镜检查及相关操作。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镜室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内镜室管理制度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内镜室管理规范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内镜室设备管理1. 内镜室设备清单内镜室设备清单应详尽列出所有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核对设备清单,更新维修记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设备维护与保养内镜室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是确保设备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管理人员应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保证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并做好维护记录。
3. 设备故障处理内镜室设备故障时,管理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故障处理流程应明确规定,包括故障报告、维修申请、设备替换等。
三、内镜室洁净管理1. 内镜室洁净保持内镜室应保持洁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以确保内镜检查的卫生安全。
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清洁消毒,并建立消毒记录。
2. 内镜及配件消毒管理内镜及其配件的消毒是内镜室洁净管理的关键环节。
内镜室应制定内镜及配件消毒方案,并培训医务人员正确操作。
消毒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消毒液使用情况等信息。
3. 废弃物处理内镜室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管理人员应制定废弃物处理方案,并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存放处。
四、内镜室安全管理1. 内镜室安全设施内镜室内应设有应急灯光、安全门锁等设施,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安全设施的功能,确保其正常使用。
2. 内镜室操作规范医务人员在内镜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诊治患者时应专心、细致,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关操作规范应以培训形式向医务人员传达,并进行定期考核。
3. 内镜室突发事件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时不可避免的,管理人员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止血、心肺复苏等操作流程,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与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内镜室质量管理1. 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内镜室应定期进行自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改进相应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内镜室的运行和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内镜室管理制度。
二、管理原则1.合规性原则:内镜室的运行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
2.安全性原则:确保医疗设备、医疗材料使用安全可靠,注重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和患者的身体安全。
3.质量原则: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不断改进技术水平,确保诊断和治疗准确有效。
4.效率原则:合理安排内镜室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三、内镜室管理职责1.内镜室负责人:- 负责内镜室的日常管理和运行;- 组织并制定内镜室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
2.医务人员:- 按照内镜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参加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关注患者的需求,保持沟通和互动。
3.患者:- 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如实提供病史和症状信息;- 接受内镜室的检查和治疗,遵守医嘱和操作指引;- 对内镜室的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自身权益。
四、内镜室设备管理1.设备选购:- 根据医疗需求和质量要求,制定设备选购计划;- 确保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设备验证:- 建立设备验证制度,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功能符合要求;-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检查和验证,记录验证结果。
3.设备维护:-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记录维护保养过程和结果。
五、内镜室操作规程1.工作流程:- 制定内镜室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按照规定步骤进行;- 包括患者接待、病史记录、内镜检查、处理医疗废物等流程。
2.操作规范:-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制定内镜操作规范;- 包括内镜消毒、无菌操作、使用医疗器械等规范。
3.应急处理:- 制定内镜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应对能力;- 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六、质量管理和评估1.质量监控:- 建立内镜室质量监控制度,监测医疗服务质量;- 定期进行内镜室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内镜室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内镜诊疗安全,提高诊疗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内镜室主任负责内镜室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对诊疗质量和安全负责。
2.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内镜室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对护理质量和安全负责。
3. 内镜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定期对诊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和改进。
三、诊疗操作规范1. 诊疗操作按照相关消化内镜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执行。
2. 医师应具备内镜诊疗资质,严格遵守诊疗操作规范,确保诊疗安全。
3. 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四、设备管理1. 内镜室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2. 内镜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3. 内镜设备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五、消毒隔离1. 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质量。
2. 设立专门的清洗消毒区域,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3. 内镜及附件清洗、消毒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清洗时间、消毒时间、消毒剂名称、使用人员等。
六、感染预防与控制1. 加强内镜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
2.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个人防护。
3. 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七、患者安全管理1. 诊疗前对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告知诊疗风险及注意事项。
2. 诊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3. 诊疗结束后,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康复。
八、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 内镜室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诊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内镜诊疗中心的工作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诊疗质量。
3.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内镜室主任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内镜室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内镜室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内镜室的安全运行和顺利进行内镜检查。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使用内镜的临床科室。
二、内镜室的管理人员和职责1. 内镜室主任:负责内镜室的日常管理和内镜检查的质量控制,确保内镜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内镜室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协调内镜检查的工作流程,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3. 内镜室技术员:负责内镜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协助医生进行内镜检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三、内镜室设备的管理1. 内镜室设备的购买和更新应按照相关的程序进行,需经过内镜室主任和医院管理部门的批准。
2. 内镜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按照设备说明书和相关操作规范进行,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记录维护情况。
四、内镜室的工作流程1. 患者预约和检查登记:患者预约内镜检查后,由内镜室护士负责登记患者信息和安排检查时间。
2. 内镜检查准备:内镜室护士在检查前准备好所需的内镜设备、消毒材料和检查用品。
3. 患者安全防范措施:内镜室护士应向患者介绍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内镜检查操作:内镜室医生和技术员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内镜检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检查结果的记录和报告:检查完毕后,内镜室医生应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并提供给患者和相关临床科室。
6. 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内镜室护士要做好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内镜室的环境卫生。
五、内镜室的安全管理1. 内镜室的安全设施:内镜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急救药品等,确保应急情况的处理。
2. 内镜室的人员培训:内镜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内镜操作和急救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护理过程的安全措施:内镜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安全,如正确使用安全带,防止意外摔伤。
六、内镜室的质量控制和改进1. 内镜室质量控制:内镜室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内镜检查的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医院内镜室管理制度
医院内镜室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管理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内镜室管理的核心原则是以患者的安全为第一考虑,确保患者在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2.规范操作:内镜室工作人员需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物资管理:建立健全内镜室物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内镜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团队协作:内镜室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工作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二、内镜室人员管理1.内镜室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内镜检查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
负责人需对内镜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工作质量。
2.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内镜技术培训和相关科普宣传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3.内镜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护士、技师等人员,并根据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
4.内镜室应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和工作考核制度,对内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
三、内镜设备管理1.内镜室应配备齐全的内镜设备,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内镜设备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设备参数或使用不合格的设备。
3.内镜室应对内镜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包括清洁、消毒、记录设备使用情况等。
4.内镜室应建立设备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设备配件的充足,并及时更新设备。
四、内镜室检查流程管理1.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预约和登记制度,严格按照预约顺序进行检查。
2.内镜室检查前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禁食、禁液等。
3.内镜室检查过程中,需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操作,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4.内镜室检查后,应给予患者相关的术后宣教工作,包括术后饮食、注意事项等。
五、内镜室环境管理1.内镜室应保持清洁、整洁的工作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并记录清洁的情况。
2.内镜室应定期做好环境温湿度的检测和调整,确保内镜室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内镜室管理制度一、内镜室的设置1. 内镜室应位于医疗机构内,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2. 内镜室应设有专用的工作台和设备,以支持内镜检查和操作。
3. 内镜室应设有适当的储藏空间,用于存放内镜和相关的设备和器械。
4.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以确保其卫生状况。
二、内镜室设备的管理1.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内镜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
3. 内镜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应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
4. 内镜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5. 内镜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妥善保管设备,防止损坏或丢失。
三、内镜室工作流程的管理1. 内镜室工作流程应合理规划,以提高工作效率。
2. 内镜室工作流程应确保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内镜室工作流程中的人员应按照分工合作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4. 内镜室工作流程应定期进行评估,以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内镜室的卫生管理1.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 内镜室应制定有效的卫生管理方案,以确保内镜室的卫生状况。
3.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内镜室应设有专门的储藏空间,用于存放清洁和消毒的设备和器械。
五、内镜室的安全管理1. 内镜室应设有各种安全设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2.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和安全培训,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4.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以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六、内镜室的文件管理1. 内镜室应建立健全的文件管理系统,对内镜检查和操作进行记录。
2. 内镜室的文件应详细记录内镜检查的内容、结果和操作过程。
3. 内镜室的文件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查阅和复查。
以上是对内镜室管理制度的概述,内镜室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其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内镜室管理规章制度
内镜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镜室的管理,保证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内镜室是医院内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专用设施,设置在医院的特定区域,只有得到相关人员的授权和指导,方可进入内镜室。
第三条内镜室的主要管理责任单位为医院的内镜室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内镜室的设备维护、操作规范、人员资质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内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内镜检查能够安全有效进行。
第五条内镜室的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内镜检查的相关规定和流程,严格按照医院的制度和程序执行工作。
第六条内镜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内镜室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利益,严禁将患者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外界。
第八条内镜室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医疗技术发展的需求。
第二章内镜室设备管理第九条内镜室的设备包括内镜、光源、显微镜、监视器等,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十条内镜室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操作,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意外事故。
第十一条内镜室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要定期进行,遵守设备的维护规程,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二条内镜室设备的报修和更换要及时处理,保证内镜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影响患者的诊疗。
第三章内镜室操作规范第十三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证内镜检查的安全。
第十四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熟悉内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要点,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第十五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水平和质量。
第十六条内镜室操作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病史记录和术前准备工作,确保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内镜室风险管理第十七条内镜室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内镜检查的质量评估和风险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内镜室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内镜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预防和减少职业伤害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内镜室设立职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2. 设立职业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职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3. 各部门、各岗位应明确职业安全责任,落实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三、职业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培训(1)对从事内镜操作、清洗消毒、设备维护等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必要的职业安全知识和技能。
(2)定期组织职业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2. 设备管理(1)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对设备进行标识,明确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3)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3. 环境管理(1)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加强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3)合理设置操作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4. 用品管理(1)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2)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确保其符合要求。
(3)对使用过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分类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5. 应急处理(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发生职业伤害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四、监督检查1. 职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职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内镜室职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内镜室职业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修订。
内镜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内镜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内镜室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内镜室的安全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协调各部门间的安全工作。
3.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布局与设施(1)内镜室应设置独立的诊疗区、清洗消毒区、物品存放区、休息区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晰。
(2)诊疗区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如内镜主机、吸引器、治疗车等,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3)清洗消毒区配备专用清洗消毒设备,如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设备等,并保证通风良好。
2. 医务人员(1)从事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2)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3)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操作前后进行洗手、戴手套等。
3. 诊疗操作(1)严格按照诊疗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诊疗过程安全、规范。
(2)诊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4. 清洗消毒(1)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质量。
(2)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及附件,按照规定进行储存和保管。
(3)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医院感染防控(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患者和环境的感染防控。
(2)对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病人等传染病人,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定期对内镜室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四、监督检查与奖惩1. 内镜室主任负责对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一、内镜室人员管理1、内镜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3、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在工作期间饮酒、吸烟、进食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二、内镜室设备管理1、内镜及相关设备应建立详细的档案,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使用记录、维修记录等。
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的说明书和相关规定进行。
3、内镜及附件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或灭菌,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进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4、对设备的故障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维修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记录应详细、完整。
三、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1、设立专门的消毒区域,配备齐全的消毒设备和设施,如清洗槽、消毒槽、灭菌器等。
2、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包括预处理、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和干燥等步骤。
3、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效果。
4、对消毒后的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不少于一次,确保消毒质量符合要求。
5、保持消毒区域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通风。
四、内镜室工作流程管理1、患者就诊流程患者就诊时,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检查。
如需检查,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检查前应做好相关准备,如禁食、禁水等。
2、内镜检查流程检查前,内镜操作人员应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检查内镜及相关设备是否正常。
检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必要时进行活检或治疗。
检查结束后,应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检查结果和注意事项。
3、内镜治疗流程对于需要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应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方法、风险和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院内镜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内镜室的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内镜室管理小组,负责内镜室的管理工作。
2. 内镜室管理小组由内镜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
三、人员管理1. 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的知识,并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 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有记录。
3. 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设施与设备管理1. 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主机、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2. 清洗消毒室应保证通风良好,洗手与手消毒设施完善。
3. 内镜及附件数量配置充足,以保证每日使用周转。
4. 配有储镜柜,储柜内表面光滑、无缝隙。
5. 配有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
有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水过滤器及清洗必要用品。
6. 不同部位的清洗、消毒设备分开,且标识明确。
7. 防护用品齐全。
五、工作流程1. 内镜诊疗区域应当布局合理,设登记室、候诊室、独立的清洗消毒室、内镜诊疗室及内镜储存(室)柜。
2. 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3. 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4. 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衣、帽整洁、操作前后洗手、操作或清洗内镜时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医院感染管理1. 执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消毒药械使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2.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相关制度和工作规范,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配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工作,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
1. 内镜室工作时间:明确内镜室的工作时间,包括每天的开放时间和闭馆时间,以及是否提供加班服务。
2. 内镜室预约系统:建立一个内镜室预约系统,确保医生、护士和患者能够方便地预约和安排内镜检查。
3. 内镜室使用顺序:制定内镜室使用的优先顺序,如先来先服务、紧急病例优先等。
4. 内镜室设备维护:确保内镜室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包括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
5. 内镜室清洁卫生:制定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标准,确保内镜室环境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6. 内镜室人员培训:提供内镜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包括内镜操作技术、消毒知识、医疗废物处理等。
7. 内镜室质控和监督:建立内镜室质控制度,定期对内镜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内镜室的规范运作和质量。
8. 内镜室安全防护:制定内镜室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应急预案、防火措施、放射防护等。
9. 内镜室文档管理:建立内镜室文档管理制度,包括内镜报告记录、病例资料管理等。
10. 内镜室费用管理:制定内镜室费用管理政策,包括内镜检查的收费标准、结算流程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内镜室管理制度内容,具体的管理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内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安全管理1.1 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掌握内镜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1.2 内镜室应设置安全标识,明确内镜室工作区域和通道。
1.3 内镜室必须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1.4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1.5 内镜室应设有急救箱和应急照明设备,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1.6 内镜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内镜操作程序执行。
1.7 内镜室工作人员在操作内镜时应细心谨慎,防止损坏设备或误伤患者。
1.8 内镜室禁止吸烟、喧哗、食品进入,保持内部环境整洁。
1.9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1.10 内镜室应建立安全报告和事故记录制度,及时查处安全隐患。
二、卫生管理2.1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
2.2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清洁。
2.3 内镜室应配备专用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确保操作区域卫生。
2.4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经常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5 内镜室应建立消毒记录和卫生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
2.6 内镜室应做好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工作,避免污染环境。
2.7 内镜室工作人员应按规定穿着工作服,保持整洁。
2.8 内镜室应配备足够的洗手液和洗手间,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洁。
2.9 内镜室应设置专用的消毒工作间,确保消毒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2.10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技能。
三、管理制度3.1 内镜室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流程,规范内部管理。
3.2 内镜室应设立明确的工作责任和权限,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内镜室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信息和操作记录。
3.4 内镜室应定期开展质量评价和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3.5 内镜室应建立缺陷管理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处理问题。
3.6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工作考核,评定人员的绩效和能力。
3.7 内镜室应加强团队管理,建立合作共赢的工作氛围。
内镜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内镜室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内镜室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内镜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并对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
2. 内镜室护士长负责内镜室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对护士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内镜室所有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自觉维护内镜室的安全。
三、安全管理制度1. 消防安全(1)禁止在室内吸烟、使用明火等操作,以防火灾发生。
(2)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3)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2. 仪器设备安全(1)所有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定点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搬动。
(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遵守操作规程。
3. 医疗废物安全(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分类收集、暂存、转运。
(2)医疗废物暂存处应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3)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4. 感染控制(1)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内镜及附件的消毒、灭菌。
(2)加强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控制意识。
(3)设立专门的清洗消毒室,确保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与诊疗工作分开进行。
5. 患者安全(1)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对有禁忌症的患者,应告知其风险,并取得患者同意。
(3)对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6. 应急预案(1)制定并完善内镜室各类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监督检查1. 内镜室主任定期组织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2. 护士长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工作人员应主动配合监督检查,如实反映问题。
五、奖惩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内镜室管理制度35013
内镜室管理制度35013一、目的和范围1.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内镜室的管理,确保内镜室的工作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检查的质量。
1.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内镜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二、内镜室的基本要求2.1设备要求内镜室必须具备符合卫生部门要求的内镜设备和相关设备,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安全。
2.2人员要求内镜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
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纪律,严格遵守内镜室的操作规范。
三、内镜室的管理制度3.1内镜室的开放时间内镜室的开放时间应与医院的工作时间相一致,可以根据医院的需要设定额外的加班时间。
3.2内镜室的清洁和消毒内镜室必须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遵循相关的消毒标准和程序,确保内镜室的卫生安全。
3.3内镜室设备的维护内镜室的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卫生安全。
维修过程中如果无法正常使用设备,必须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3.4内镜室的备件管理内镜室必须做好备件的管理,备件应保证充足且符合质量要求。
使用过的备件必须及时报废或回收,并做好相关记录。
3.5内镜室的文件管理内镜室必须做好相关文件的管理,包括使用手册、设备清单、验收报告等。
文件必须分类存放,并做好备份,确保文件的完整和不丢失。
3.6内镜室的数据管理内镜室必须做好数据的管理,包括对患者的相关数据、检查结果等。
数据必须进行备份,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3.7内镜室的安全管理内镜室必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内镜室入口的门禁和防盗措施,设施的防火和安全警示等。
必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内镜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4.1工作人员的责任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内镜室的操作规范,确保检查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必须及时对设备的故障和异常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正常的工作进行。
4.2工作人员的义务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相关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内镜室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检查室之一,负责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
为了确保内镜室的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镜室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内镜室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内镜室设备管理1. 内镜室设备清单为了确保内镜室设备完备并及时进行维护,内镜室需要建立设备清单。
该清单应包括内镜、光源、电视监视系统、气体供应系统、液体泵等设备的名称、型号和数量。
清单需要定期更新并保存备份。
2. 设备维护与保养内镜室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明确维护的周期和方法。
同时,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包括设备维护日期、保养内容和维护人员的签字等信息。
3. 设备故障与维修当内镜室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修并记录故障情况。
内镜室需要建立维修记录,包括设备故障日期、故障描述、维修方式和维修人员等信息。
维修完成后,进行相关验收并记录。
二、内镜室消毒管理1. 内镜室消毒制度内镜室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时,需要对内镜及相关设备进行消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内镜室应根据相关规定,建立内镜消毒制度并进行培训。
制度中应包括消毒方法、消毒液的种类和浓度、消毒时间和频率等要求。
2. 内镜消毒记录每次进行内镜消毒时,内镜室需要记录消毒情况。
包括消毒日期、内镜编号、消毒液名称和浓度、消毒人员的签名等信息。
这些记录的保存可以追溯到每个具体的患者,以确保消毒工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三、内镜室人员管理1. 内镜技术人员培训内镜室需要拥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证的内镜技术人员。
建立内镜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周期和培训的方式。
定期对内镜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评估,以确保其持续的专业发展。
2. 内镜室安全培训内镜室的工作环境相对特殊,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风险。
内镜室需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包括内镜室的安全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安全培训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定期进行复查。
四、内镜室质量管理1. 内镜室工作质量监控内镜室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工作质量监控的指标和标准。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内镜室管理制度一、概述内镜室是医院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专用场所,为了保证内窥镜操作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内镜室设备管理1. 内镜室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设备使用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并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3. 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一次使用的安全和卫生。
三、内镜室消毒管理1. 内镜室消毒工作由专人负责,应定期进行消毒操作,并保持消毒记录。
2. 内镜和配件的清洗和消毒应按照医院卫生标准进行,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内镜室的地面、墙壁和其他设施应定期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四、内镜室操作规范1.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执业证书,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2. 内镜室操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度。
3.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内镜和配件的安全,避免患者和操作者受到伤害。
4. 内镜室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整理和清洁内镜和其他设备,保持操作台面整洁。
五、内镜室安全管理1. 内镜室应设置适当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 内镜室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备紧急情况的发生。
3.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安全设施和设备的完整和有效性。
六、内镜室纪律约束1.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遵守内镜室管理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安排。
2.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保护患者隐私,严守医疗机密,杜绝泄露和非法使用患者信息。
3.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杜绝违纪违规行为。
七、内镜室培训管理1. 内镜室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内镜技术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内镜室应定期组织内镜操作技能考核,评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3. 内镜室应建立健全的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
八、内镜室质量管理1. 内镜室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质量。
2. 内镜室应定期进行质量评审和质量控制,优化工作流程和提高服务水平。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一、内镜室概述内镜室是医院内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特定区域。
内镜室的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内窥镜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质量,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二、内镜室管理原则1. 严格遵守医院的相关法规和制度,确保内镜室运作符合法律要求和质量标准;2. 强调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性,严格控制内镜室访问权限,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3.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内镜室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4. 注重团队协作,明确内镜室工作人员各自的职责和权利,确保内镜室的正常运转;5. 严格执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6. 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镜室管理制度,提高内镜室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三、内镜室设备和设施管理1. 对内镜室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准确性;2. 对内镜室的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3. 对内镜室耗材进行定期盘点和管理,确保耗材的充足性和质量;4. 对内镜室紧急情况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四、内镜室工作流程管理1. 接诊和预约: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及时安排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时间;2. 患者准备:提供相关操作指导,确保患者在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完成;3. 内镜操作: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在操作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和发现;4. 结果记录:将内窥镜检查和治疗的结果和发现进行记录和整理,确保准确性和可追溯性;5. 结果通知:将检查和治疗结果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后续的诊治或研究;6. 数据管理:对内镜室的相关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内镜室的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五、内镜室安全管理1. 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保证操作的安全性;2. 内镜室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3. 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 对内窥镜检查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必须事先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和说明;5. 对内窥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镜室管理制度 (2)内镜室工作制度 (3)内镜室工作流程 (4)内窥镜室安全管理制度 (5)内镜室管理及质量控制 (6)一、内镜室管理 (6)二、质控措施 (7)内镜室出具诊断报告规定 (10)内镜室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11)内镜室继续教育制度与计划 (12)(一)参加省内外专科会议及培训班。
(12)(二)院、科专业人员授课。
(12)(三)示范学习培训: (13)内镜室新进人员及进修生管理制度 (13)内镜室科主任职责 (14)内镜室急救预案 (16)内镜室应急预案 (17)内镜室的各种内镜检查的危急值项目 (19)内镜室各检查项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1)内镜室管理制度一、接诊患者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
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二、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民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三、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的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督及保养维护等);接诊患者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难病要会诊讨论。
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四、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五、归档保管好各种检查记录,未经批准的各种医疗检查记录及登记不得借出。
为了规范内镜室的统一管理,严格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治疗及医院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室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周口市中心医院内镜室工作制度》。
1、负责门诊、住院病人的内窥镜检查,配合临床各科医疗教学机科研工作。
2、凡需做内窥镜检查,需经临床医师填写申请单,办理缴费手续后预约时间,并交待注意事项。
3、检查前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目的,对病人热情接待,耐心解释有关检查后的问题。
4、工作严肃认真,耐心细致,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非本室人员不得动用各种仪器设备,本室仪器一律不外借,进修医师只能使用自带仪器操作。
5、检查完毕应详细填写报告单,对不能确认病例,应与临床医师联系,共同会诊,对可疑病例应定期复查。
6、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吸烟及随地吐痰,每操作完毕,各种仪器应洗净、晾干,妥善保管,同时搞好室内卫生。
7、下班前应切断电源,关闭门、窗户及水龙头,做好安全工作。
1、着装整齐,持牌上岗,上班要提前相应时间做好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如仪器的准备,一次性用品及清洗消毒等准备。
2、按秩序安排患者检查,接患者申请单时,先要询问患者是否做好了术前准备如胃镜的空腹或肠镜检查的清肠是否愿用术前药物如胃镜胶等;并做好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应准备。
3、协助做内镜检查的病人摆好体位配合。
4、术中协助医师插镜,取活检、息肉摘除及各种内镜治疗;随时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协助医师处理病人。
5、完成一例检查或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冷光源,分离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2004”进行清洗、消毒。
6、收集病理标本并及时送检。
7、完成全天检查治疗后按顺序关闭主机—电视显示屏—冷光源—吸引器;分享连接器与注水瓶、吸引管,取下内镜按“内镜清洗、消毒规范”进行终末清洗、消毒。
8、把消毒好的内镜稳妥的悬挂放在储镜柜内,整理用物,并水闸。
储镜柜应每周消毒一次。
9、关闭电脑、打印机、显示屏,切断电源、开紫外线消毒内镜室1小时、门窗安全上锁。
10、相应资料的登记归档。
一、开展内窥镜诊疗工作的科室应当制定和完善内窥镜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清洗、消毒或灭菌操作流程,并认真落实。
二、从事内窥镜诊疗和内窥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内窥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三、不同部位内窥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窥镜的诊疗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不同部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公开。
四、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五、内窥镜及附件用的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者其他的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六、消毒灭菌应按照“清洁—酶洗—清洗—干燥—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进行清洁和消毒时操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七、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窥镜再次进行消毒。
八、内窥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必须达到规定消毒时间。
九、内窥镜室内窥镜应当做好内窥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急诊病人姓名、使用内窥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十、每日检测使用中消毒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十一、消毒后的内窥镜应当每季节进行生物学检测,灭菌后内窥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做好检测记录。
一、内镜室管理(一)内镜室的布局应合理,要符合卫生部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
(二)内镜室人员要岗前培训。
(三)内镜室作业程序符合操作规范。
1、操作规范:①内镜的操作规范:每例按操作规范操作。
②内镜清洗与消毒规范:每例内镜诊疗后按规范清洗消毒。
2、记录登记:①内镜清洗消毒登记:设登记本,每例按要求登记备查。
②内镜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设登记本,按以下具体要求登记消毒用的戊二醛每天者浓度监测:登记备查,不低于2%。
储镜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登记备查。
消毒后的电子胃镜及电子肠镜每季度行生物学监测:登记备查。
活检钳行高压蒸气灭菌,每月行生物学监测:登记备查;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及附件合格标准为:无菌;③内镜诊疗登记:设登记本每日登记所检患者资料;每月按要求统计工作量并上报。
④内镜使用维护登记:设登记本每天按要求登记。
⑤内镜疹疗质控及分析:设质控本按要求登记备查,月有小结分析。
⑥科室医院感染培训记录:设院感培训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⑦科室医院感染反馈督查意见及整改措施:设记录本按要求记录备查。
3、职责及制度:①内镜室工作制度②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③内镜室主任职责、内镜室医师职责、内镜室护士职责二、质控措施(一)质量目标1、术前准备:①诊断性内镜:如电子结肠镜检查术前要做好清洁肠道准备,满意率达80%(肠腔排空理想,粘膜显示清楚,不影响进镜及观察)以上。
不满意率在20%(肠腔有糊状稀便或大量粪水,肠腔粘膜显示不清楚,影响进镜及观察)以下。
胃镜检查者术前至少要空腹4小时以上才行检查,以确保胃排空。
②治疗性内镜:除上述要求外,还需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如心电图等检查。
2、操作:电子结肠镜插镜成功率(镜至回盲部以上,或明确看到狭窄性病变)达95%以上;胃镜插镜成功率达99%以上。
3、主要疾病的误漏诊:消毒道进展期癌内镜诊断与病理或手术的正确诊断率为95%以上;早期胃肠癌检出率占总胃肠癌的5%以上;进展期胃肠癌无漏诊病例发生。
4、活检率:对质近中规定的活检指征活检率达100%(除非患者及家属不愿检查),报告中要说明之。
5、治疗内镜:成功率在95%以上,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穿孔等发生率占内镜治疗总数的1%以下。
(二)质控措施(三)诊断性内镜质量措施1、内镜医师对不规范书写的内镜检查申请单(申请单未写明病史、体检、与化验结果、申请检查的目的与要求,及患者有关的资料如EKG、B超等)有权重新要求临床医师重填申请单。
2、内镜室在接受申请单时,必须按“常规”审查该检查是否具有禁忌证,从源头上杜绝发生事故的隐患。
3、内镜检查“告知”:签署内镜疹疗知情同意书。
4、术前准备:包括患者术前准备是否做好;各种设备、器械性能是否良好;必备的抢救药物及设备是否准备;医护人员检查前须核对患者的姓名,了解检查目的,阅读有关化验及其他影像资料,必要时可再次询问病情,以掌握患者病情。
5、术中的质控:严格操作规程,插入内镜后,必须先环扫整个检查区域,对每个解剖位置应确认无疑,不要遗漏检查部位。
对病变区域应进行重点检查,注意粘膜隆起性和凹陷性的病变,及黏膜色泽的改变,并对可疑病变处做活组织检查。
附活检指征:a.所有溃疡性病变特别是胃内单发溃疡性病变者,十二指肠或食管溃疡如溃疡巨大或疑有恶变者,肠溃疡性病变者;b.所有粘膜隆起性病变(除外血管瘤、曲张静脉);c.所有粘膜糜烂性病变;d.所有粘膜浸润性病变;e.所有萎缩性病变者;f.所有可疑性病变,特别是疑为恶性者。
活检取材:溃疡性病变原则一四周钳取;隆起性病变于隆起的顶端及其四周钳取;糜烂性病变于其糜烂面及其四周钳取;浸润性病变于其不规则粘膜处钳取;萎缩性病变于其病灶最明显处钳取;活极一般4-6块,最少2块以上。
发现疑难病变或可疑恶性病变要请上级医师或主任会诊,会诊者以在报告上签字为证。
高危患者检查应由高年资医师进行。
检查时护士应在旁协助操作,并观察患者情况的变化。
6、术后质控:a.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检查结果,交代医疗上注意事项,静脉麻醉者应留观至清醒为止;b.按要求填发报告(字迹清楚、术语准确、完整贴切、论断结论要中肯妥当、做过病检者原则上胃镜报告与病理结果一起拿)。
C.术者应亲自过问病理检查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7、每月一次内镜小结。
8、成立质控管理小组,主任担任组长,其他医务人员为组员,实行全员全程(指从接诊患者开始到追踪随访)质控。
内镜室出具诊断报告规定一、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在科室工作一年以上,熟练操作内镜的医师,可出具常规内镜诊断报告。
二、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在科室工作两年以上熟练操作内镜的医师,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做轻中度内镜下治疗并出具相关诊断报告。
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并具有主治医师资格后,熟练操作内镜5年以上,可做像ERCP、ESD等的难度较大的内镜下诊疗,并出具相关诊断报告。
内镜室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内镜室诊断报告书写应准时、规范、文字准确,字迹清楚。
1、对内镜室诊断报告内容与格式有明确规定。
2、受检者基本情况填写受检姓名、性别、年龄、仪器型号。
3、镜下描述、病变描述、局灶性病变应做定性、测量及其它重要描述。
4、内镜诊断部分是内镜检查完毕后提示的诊断意见,包括有无病变及病变的性质。
病变部位、病变的病理性质、能从内镜图上做出疾病诊断的可提示病名的诊断。
考虑可能为多种疾病的按病重程度依次提示。
5、与本专业有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