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讲解《兰亭序》

合集下载

兰亭集序原文及解析

兰亭集序原文及解析

《兰亭集序原文及解析》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这开头呀,就是说在一个叫永和九年的时候,在癸丑年,春天快结束的时候,大家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是为了做修禊这个活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好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不管是年纪大的还是小的。

这个地方有高高的山,茂密的树林,长长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水流,环绕在旁边。

这篇文章里写的景色可美啦!就好像我们能看到那些山、那些竹子、那些水一样。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大家把酒杯放在水上,让它顺着水流漂,坐在水边。

虽然没有很多乐器演奏,但是喝喝酒,作作诗,也能很好地表达心情。

小朋友们,这篇文章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兰亭集序原文及解析》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了解《兰亭集序》。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呀,天气特别好,天空晴朗,微风舒服。

抬头看看大大的宇宙,低头看看各种各样的东西。

这样到处看看,能让我们心情特别好,眼睛和耳朵都很享受,真的很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人们在一起相处,很快一辈子就过去了。

有的人在屋子里和朋友聊天,有的人寄托自己的情感在别的东西上,自由自在的。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珍惜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

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兰亭集序原文及解析》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兰亭集序》。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虽然大家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性格也不同,但是当遇到喜欢的东西,暂时满足了自己,就会很开心,都忘了自己会变老。

等到对喜欢的东西厌倦了,心情也会跟着变,就会有很多感慨。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说宋词读后感
蒋勋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在读蒋勋的宋词感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宋词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蒋勋认为,宋词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生活、情感、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读宋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

在蒋勋的宋词解读中,他强调了宋词的意境和情感,他认为宋词的情感非常真挚,而且表达方式也非常含蓄,这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同时,蒋勋也指出了宋词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些词过于华丽、有些词过于晦涩等,但是这些不足之处并不影响宋词的整体价值。

在蒋勋的解读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宋词的热爱和尊重。

他认为宋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同时,蒋勋也指出了现代人在阅读宋词时的一些误区,比如有些人过于追求词中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而忽略了词本身的情感和意境。

总的来说,读蒋勋的宋词感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宋词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宋词的情感和意境。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宋词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语文教师手册《兰亭集序》

语文教师手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王羲之壹.教学重点本文乃王羲之为兰亭集所撰写的序文。

文中除陈述其作序之缘由外,并对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之说提出批判,兼及对生命的省思、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教学时,宜就下列几方面加以掌握:1.认识王羲之的生平,以及兰亭集序相关的故事。

2.欣赏王羲之行书之美。

3.体会魏晋名士的风雅情调。

4.思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贰.题解参考数据一版本说明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曲水序、兰亭记,五代或称禊叙,宋人又称修禊序、兰亭文、禊饮序、禊帖。

宋李兼兰渚辑录:“右军自为之序,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言‘兰亭记’(后人称‘贞观兰亭诗序’),欧阳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蔡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于是兰亭有定名矣。

”宋朝以来,伴随兰亭序复制、翻刻的增加数量,兰亭序的式样、版本也随之分化,甚至形成不同的系统,例如在摹本系统中分为:褚摹、冯摹、虞摹、赵摹等。

在刻本系统中,依地域命名,有婺州、会稽、豫章、修城等。

若是两个系统都存在的情况,则以所有者命名:苏家本、三米本、赵子固本、孤独本等。

兰亭序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国历代书法家无不临仿,元朝赵孟俯奉诏自吴兴前往大都(今北京)途中,带着友人赠送的兰亭序临本法帖,船上临写了十三次,并书写心得,称为兰亭十三跋。

唐太宗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得到兰亭序后,就命令当时书法家临摹,其中被评为最好的是欧阳询的临本。

唐太宗将欧阳询临本模刻上石,并且墨拓了一千本分送大臣,目前欧阳询的临本已亡佚,只留下石刻本,另有唐朝拓书人冯承素“神龙”摹本,虞世南等人的临摹本。

兰亭序版本极多,一般常见者为“神龙本”。

此本为清乾隆帝刻入兰亭八柱册的第三本,因在帖首与帖尾均各有唐中宗神龙年号故名。

此帖笔锋精细、神采传神、勾勒仔细,笔墨浓淡变化为他本所无,再加上有米芾的精鉴,认为是宋朝所见最精良本。

蒋勋天地大美我心纯粹

蒋勋天地大美我心纯粹

J INGCAIRENWU精彩人物蒋勋1947年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1972年,他赴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进修,1983年创立东海大学美术系,并担任系主任。

数十年,他不断推广文化与美学教育,为整个华语世界的观众与读者,带来广泛的启发。

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对艺术史、美学也有自身的研究。

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

近几年,蒋勋以有声读物的方式,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巨作及中国诗词,讲说中西方艺术史及美学。

在传播美学的同时,蒋勋也从事艺术创作。

台湾的太鲁阁、淡水的风景、日出与日暮都曾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展览76台声TAISHENG序言《文人诗画》中,蒋勋说:“文人作品常在可有可无之间,《世说新语》留下许多故事,都仿佛告诉后世,烂漫晋宋,其实是’人’的漂亮。

看到《快雪时晴》,看到《兰亭集序》,也只是想象当年,不必当真,原来也只是摹本。

这也是西方论述不能懂之处。

”天地有大美。

蒋勋用画来表达纯粹。

城乡应有更多对话2014年起,蒋勋在台湾台东县池上乡率先驻村创作并担任艺术村总顾问,热度堪为“池上第一红人”。

他出版过《池上日记》,这段经历给他的创作带来深刻的影响。

蒋勋介绍说,台湾池上是一个6000人口的小农村,很偏远,到现在交通都不是特别方便。

那里没有高中,没有大学,你要读书,就要出去。

但我们到了池上,真的“吓”了一跳。

第一,台北这几年的空气污染严重到不行,可池上永远是最好的空气,因为它有中央山脉挡住了台北。

第二,当地农民非常有远见,他们认为,如果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就要走有机、走小农,走保护生态的路线。

我觉得自己很惭愧,我们在都市里,其实对农村非常不了解,知识分子没帮忙,市政府也没有。

当地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池上能够生存下去,并且日子越过越好。

从住在池上开始,我每天写日记,后来出了《池上日记》。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阅读理解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阅读理解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阅读理解汉字书法之美,源于千年的文化积淀。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审美体验。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汉字书法的创作中抒发情怀,展现个性。

本文将从汉字书法的审美标准、书法流派与代表作品、书法家的阅读理解、汉字书法的现代价值等方面,深入探讨汉字书法之美的内涵与外延。

汉字书法的审美标准主要包括字形结构、笔画美感和布局艺术。

字形结构是汉字书法的基础,每个字的笔画、偏旁部首都要安排得当,体现出和谐的美感。

笔画美感则体现在笔画的粗细、曲直、收放等方面,使观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书法家的情感表达。

布局艺术则关乎整体的视觉效果,包括行、列、空白的处理,使书法作品既有骨架,又有气韵。

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多不同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篆书以铁线篆、玉筋篆为代表,线条婉转流畅,结构谨严。

隶书以汉隶为代表,字形端庄大气,笔画丰满圆润。

楷书以欧体、颜体、柳体为代表,规矩严谨,比例和谐。

行书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代表,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灵动。

草书则以张旭、怀素的狂草为代表,狂放不羁,气势如虹。

书法家的阅读理解,既包括对汉字书法技巧的掌握,也包括对文学、哲学、历史的深入研究。

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品味文字的含义,更感悟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意境。

书法家的阅读心境,往往透过笔端流淌在纸上,成为一幅独具个性的书法作品。

书法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书法家与古人、与文字、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汉字书法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艺术教育的启示和提升个体审美素养三个方面。

首先,汉字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发扬。

其次,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

最后,书法创作与欣赏,有助于个体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宁静,提升审美品位。

总之,汉字书法之美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三大传世行书究竟美在哪?

《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三大传世行书究竟美在哪?

《兰亭序》《祭侄⽂稿》《寒⾷帖》,三⼤传世⾏书究竟美在哪?“上古结绳⽽治,后世圣⼈易之以书契。

”结绳到书契,⽂字出现了,⼈类可以⽤更精确的⽅法记录事件,可以⽤更细微深⼊的⽅式述说复杂的情感。

可以记录形象,也可以记录声⾳。

可以⽐喻,也可以假借。

天地为之震动,神⿁夜哭,竟是因为⼈类有了⽂字,开始懂得学习书写和记录⾃⼰的⼼事了。

书法艺术的孕育我们知道,⾄少在新时代晚期的陶器上,初民的线条表现⼒便很强了。

从审美的⾓度说,这⼀类漂亮的线条已经孕育着⼀个伟⼤的胎⼉——书法艺术。

汉字产⽣后,线条的随意性便由线条的组织性来约束和替代,线条在按照字形去组织字的同时还要“好看”。

其中的潜在意识,正是书法艺术美感的渐积过程。

三千年来,书体⼏变,书风⼏变,但书法仍是书法。

这种超稳定的历史现象,原因固然⼗分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条便是民族审美思想的稳定性决定了书法持久不衰的⽣命⼒。

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反向推理:书法⽣命⼒是⽀撑民族审美思想稳定的梁柱与基⽯。

“书以字存,字以书活”,两者密不可分。

⾃秦、汉以降,书法艺术意识开始注⼊书写,其后书风⼤盛,当代也未减其势。

也许有⼈会说,篆刻中秦印字形结构和章法变化较多,线条瘦削劲利,充满跳动感,个性浓厚,不易复制;⽽汉印则共性规律性更强,线条也趋“标准化”,所以更易于复制和传播。

历史表象难掩艺术本质,表⾯看来,书法和篆刻的发展轨迹似乎是逆向⽽动的两列⽕车。

⼀个以笔代⼑,以柔克刚;⼀个以⼑为笔,⽯⾛龙蛇。

结果是天籁⽂章总是在技近乎道与道器合⼀的平衡中产⽣。

⾄于“写字”时使⽤的⼯具和材料的不同⼤可忽略不计。

篆、⾪从实⽤领域退出后,却“迁居”到书法艺术中“落户”了。

汉后,以甲⾻、钟⿍、秦篆、汉⾪为书者不胜枚举,⽽在实⽤中,今天还有谁⽤这些古⽂字去写信、作⽂、拟报告呢?所以,仅以⽂字学的理论来做书法艺术的批评原理是错的。

书法艺术不排除可读性,但可读性不是书法的精髓;作为艺术,可赏性才是它的⽣命。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

《汉字书法之美》--蒋勋蒋勋:《汉字书法之美》◎目录自序序篇最初的汉字之一汉字演变结绳绳结仓颉象形毛笔甲骨金文石鼓李斯由篆入隶秦隶简册之二书法美学波磔与飞檐:汉隶水平线条即兴与自在:王羲之「兰亭序」厚重与飘逸:碑与帖平正与绝险:行草到狂草法度与庄严:唐楷意境与个性:宋代书法形式与表现:元明书法与文人画古朴与拙趣: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之三感知教育卫夫人「笔阵图」第一课:「点」,高峰坠石第二课:「一」,千里阵云第三课:「竖」,万岁枯藤第四课:「撇」,陆断犀象第五课:「弋」,百钧弩发第六课:「力」,劲弩筋节第七课:「?」,崩浪雷奔之四汉字与现代建筑上的汉字汉字书写与现代艺术墨:流动在光里的烟帖与生活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回到信仰的原点回到九宫格◎ 推荐蒋勋先生此书,历数汉字根源变迁,多方譬喻,以小见大,让人看出汉字书法之奇,不仅在指腕之间,甚至「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乃臻而为「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一如瑜珈、太极、舞蹈,乃至慢跑,由静转动,动中见静,成就了一种肢体韵律之美。

其视野之宽广,立意之深远,令人浮想联翩,心跃难耐,直想拿出纸笔,悬腕一试矣。

中华书道,或竟因此不颓,得萌一线生机。

——傅月庵(著名书评人)自序“上”、“大”、“人”──最初最美的书写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

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

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

“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

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

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

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

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

《汉字书法之美》——5分钟总结一本书

《汉字书法之美》——5分钟总结一本书

《汉字书法之美》关于作者本书作者蒋勋,是台湾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他本人多才多艺,出版过很多介绍东西方美学的作品。

关于本书这本《汉字书法之美》根据时间顺序,为你讲述汉字书法如何集中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美学,教会你如何欣赏书法之美。

让你看到一幅作品,不仅能看到表面特点,还能读懂它背后的美学特色。

作者蒋勋说,这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希望通过这本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

核心内容在世界文明中,汉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汉字书法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集中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美学。

在本书中,蒋勋依据时间顺序,带领我们欣赏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各个时代的书法之美。

在各种书体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审美在不断变化,并且越来越多元化。

一、汉字如何从象形文字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从原始社会到西汉,汉字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在字形上象形意味比较重,线条比较简单,缺少粗细和形态上的变化。

汉字早期汉字的审美特质“破圆为方”,就是从篆书到隶书的过渡。

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又包括刻在兽骨上的甲骨文,以及铸刻浇筑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还有刻在石鼓上的石鼓文。

青铜器在上古时代是礼器,比较庄重,所以写在上面的金文也相对来说比较正式。

具体来说,甲骨文比较细,金文比较粗;甲骨文用笔方折,金文比较圆润圆转;金文比甲骨文更庄重、复杂,有一种装饰性的美。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可以说金文是印刷体美术字,甲骨文是手写体简化字。

秦统一全国后也统一了文字,将小篆定为规范字体。

小篆的线条更加精巧秀丽,它的特点是长方形字体,线条粗细一致,笔画圆转多用圆笔。

跟大篆相比,小篆写起来更简单,风格更质朴有力量。

但是小篆太过于规整,日常生活中快速书写并不方便,所以下层民众发明了一种用毛笔直接书写的字体——隶书。

隶书最大的特点就是“破圆为方”,奠定了未来几千年方块字的汉字形态。

二、书体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产生哪些审美特质各种字体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多元纷呈的特色。

文学之美|蒋勋主讲《兰亭序》最美的生命情怀

文学之美|蒋勋主讲《兰亭序》最美的生命情怀

文学之美|蒋勋主讲《兰亭序》最美的生命情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蒋勋把中国文学史从古代一直讲到现代,是一套完整的文学通史。

一是讲得美,对中国文学中的美有非常不一样的解读,二是文字通畅优雅,没有艰深的学术词汇和框架。

“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对读者从头到尾完整了解中国文学及美学,是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

蒋勋先生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一一细细解读,将文学内在的力量呈现于世人面前,古典情怀与现代感悟彼此映照,为读者带来美的感动。

在娓娓的讲述中,文学有如照进现实的一道光,弥合了世界与内心的缝隙,成就更加丰盛的自己。

文学之美蒋勋(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兰亭序》最美的生命情怀来自内在语00:0025:20《兰亭序》最美的生命情怀蒋勋主讲在我国东晋时期,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司日,著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携亲朋41人,在兰亭休息之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流传至今。

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休息仪式之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殇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曲曲弯弯的溪流,殇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

据史料记载,在这次游戏活动中,有十一人各呈诗两篇,十五人各呈诗一篇,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公,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合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细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蒋勋:敢于不随波逐流

蒋勋:敢于不随波逐流

蒋勋:敢于不随波逐流·美是活出好看的自己·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在内地,传统知识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大概是从2001年的《百家讲坛》开始。

但在台湾,二十几年前就出了蒋勋。

陈丹青说,能听到蒋勋的一场讲演、一堂课是很难得的。

爱听蒋勋讲美学、讲艺术的不只是大学生和文化人,有一段日子林青霞的母亲病重,她夜夜失眠,每周五都专程坐飞机去听蒋勋讲《红楼梦》。

“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她的心情很重要。

我觉得美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我过关。

”谈及这位大明星学生,蒋勋很淡然。

冬季下午,北京蓝色港湾的酒吧街异常安静,只有单向街书店的二楼人气沸腾。

“讲师”蒋勋走进了不大的咖啡馆,一身黑衣,但脖子上挂着的橙配绿围巾和玉件却很醒目。

在人群中,他安安静静地就成了焦点。

蒋勋讲的都是大题目:孤独、传统、儒家文化。

但他丢出那些压得死人的大话之前,会铺垫出许多细细碎碎的故事,他的童年,他的情绪……所以那些大话也变得真挚,有说服力。

蒋勋写过《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写给大家的西洋美术史》,他说写给“大家”,就是要讲一些15岁的孩子也能看懂的东西。

这些孩子不喜欢听大道理,他们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

而且即便是供奉在经典里的道理,也不是不可挑战的,他认为要能跟经典对话,“能够进去以后再出来”。

在《百家讲坛》里,经典或许教会了我们一些职场技能、一些社会成功学,但在蒋勋的经典讲解中,更多的是对现代人心的呼应。

几天后,记者在时尚廊再次见到了蒋勋。

蒋勋仍是穿着那身黑衣,胸前的玉件温润自在。

记者不由得想起陈丹青在蒋勋新书发布会上说过的话:“对于现在的一些文化名人,我是不太相信的,因为我见过真正的文人是什么样子的。

”敢于不随波逐流文丨蒋勋 1.身体≠罪恶我在法国的时候,对在街上碰到一个人说:“我觉得你身材很好,希望可以画你。

他说真的可以么?很高兴。

可是在台湾我从来不敢这样讲,因为别人一定以为我是性骚扰,华人对自己的身体很恐惧。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精品5篇)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篇1蒋勋的《唐诗》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籍,通过蒋勋的讲解和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内涵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

蒋勋在书中介绍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诗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同时,蒋勋还介绍了唐诗的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爱情诗等,以及唐诗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二、深入分析蒋勋在书中深入分析了唐诗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包括《静夜思》、《登高》、《春江花月夜》等。

他通过自己的讲解和剖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蒋勋分析了李白在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在讲解《登高》时,蒋勋分析了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人生感慨。

三、个人观点我认为蒋勋在书中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的讲解和剖析非常深入浅出,让人容易理解。

同时,他的个人观点也非常独到,他强调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认为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此外,他还提出了“唐诗是生命的歌谣”的观点,认为唐诗是诗人对生命、生活、情感的表达和抒发。

四、对比与参照蒋勋在书中也与其他诗人和作品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例如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歌进行了比较。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以及唐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

五、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蒋勋的《唐诗》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唐诗中的经典作品和思想感情。

如果你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给它打9分,因为它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值得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学习。

蒋勋说唐诗读书笔记篇2蒋勋说唐诗是一本关于唐代诗歌的书籍,作者是蒋勋。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例子,讲解了唐诗的背景、发展和内涵,让读者对唐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关于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范文

关于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范文

关于蒋勋说宋词的读后感范文
蒋勋是一位研究宋词的专家,他在他的著作中对宋词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和阐述。

通过
他的讲解,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宋词的魅力和韵味。

在读完他的著作之后,我感到
受益匪浅。

首先,蒋勋对宋词的解读非常细致入微,他从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让我对宋词的艺术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他的解读,我学会了更多欣赏诗词的技巧,也更加懂得如何通过诗词来体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蒋勋的写作风格清晰简洁,表达方式生动具体,让我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感到舒
适愉悦。

他不仅对宋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将研究成果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使我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的来说,蒋勋的著作让我对宋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帮助我提高了欣赏诗
词的能力。

通过学习他的著作,我不仅感受到了宋词的美妙,也感受到了诗歌带给人
们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蒋勋的著作无疑是一部不
可多得的佳作。

蒋勋读宋词读后感

蒋勋读宋词读后感

蒋勋读宋词读后感蒋勋,当代著名文化评论家,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化眼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本书叫做《宋词》。

这本书中,蒋勋对宋词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赏析,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老的文学作品。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完蒋勋的《宋词》之后的感受。

首先,蒋勋的文笔非常优美。

他对宋词的赏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每一首词的内涵和情感之中。

他用流畅的文字,将自己对宋词的理解娓娓道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到词人们的爱恨情仇。

读完蒋勋的《宋词》,我对宋词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加欣赏这些古老的文学作品。

其次,蒋勋的解读角度非常独特。

他不仅仅站在文学的角度来解读宋词,还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将宋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揭示了词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他的解读,我对宋词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词人们创作时的心境和情感。

再者,蒋勋的学识渊博。

他不仅对宋词有着深入的研究,还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广泛的了解。

在他的著作中,经常会引用古代典籍和历史文献,将宋词与中国古代文化相结合,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宋词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的讲解,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更加自豪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最后,蒋勋的独特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在他的著作中,常常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让人眼前一亮。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解读方式,而是敢于打破常规,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赏析宋词。

通过他的著作,我学会了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更加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总的来说,蒋勋的《宋词》是一本非常优秀的著作。

通过他的解读,我对宋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热爱这些古老的文学作品。

希望蒋勋能够继续写出更多优秀的著作,让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2023年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1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

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

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

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

”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黄色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

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

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

”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平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完《祭侄文稿》的赏析,一时间悲喜交欣,喜的是有缘读到书家真迹所蕴含的蓬勃情感,悲的是笔墨所呈现的故事着实让人伤感。

可见,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亦“兹事体大”,倘若干笔飞白、灰烟轻飞般的“呜呼哀哉”成了A4白纸上打印的华文行楷,我们还能体会年轻生命魂魄逝去的哀恸么?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

蒋勋说唐诗宋词摘要

蒋勋说唐诗宋词摘要

蒋勋说唐诗宋词摘要《桃花源记》是陶渊明一首诗的序,他其实是要写那首诗的,结果没想到流传在这个世界上的是诗的序,而不是诗本身。

这种现象很有趣,说明这首诗在形式上的完美度还没有被琢磨好。

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像唐诗那样的文字、语言还在一个练习的初期阶段。

整个中国文学史上,诗的高峰绝对在唐代。

当你读唐诗时,意思懂还是不懂,都不是那么重要,你忽然觉得那个声音是那样好听。

唐诗的形式已经完美到了极致,所以唐代是诗的盛世。

唐代不仅在美术史上是一个花季,在文学史上也是一个花季。

我们常常说最好的诗人在唐代,这其中多少有些无奈,可那真的是诗的黄金时代。

仿佛是一种历史的宿命,那么多诗人就像是彼此有约定一样同时诞生。

唐诗的成就实在太高,高到变成一个概念,变成一种形式,变成我们怎么都推翻不了的一个阴影。

当我说今年真是“风调雨顺”的时候,《诗经》跑出来了。

当我提到另外五个字的时候,汉乐府跑出来了。

当我提到七个字的时候,唐诗跑出来了。

陶渊明只是努力地准备花季要出现的一个讯号而已,所以他的诗歌形式并不完美。

他写“人生无根蒂,漂如陌上尘”,这中间给我们的感动,全部是内容上的感动。

他在文字和语言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创造性,五言诗的形式汉朝就有过,他并没有开创新形式。

陶渊明甚至有时候用四个字,像他的《停云诗》用四个字,是《诗经》的模式。

陶渊明在内容上有很多哲学性的创造,可是他的诗在形式上是不够完美的。

文学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

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文学。

这么多年,这么多散文,很少看到哪篇散文敢这样写,简单到好像没有形式。

我们认为的不修饰,其实是文学上最难的形式。

朱自清放弃了所有形式上的造作、词汇上的难度、音韵上的对仗,这些东西都不考虑,直接面对眼前所看到的画面去白描。

“白描”其实是一种技巧。

“白描”是一个非常难的技巧。

一个画家、一个诗人,不能用内容代替所有形式上的完美。

形式不完美,文学是不能成立的。

唐代的诗人很奇怪,他们可以同时表达孤独和自负,通常我们会觉得这两种情绪是矛盾的,对不对?一个人如此骄傲,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他更精彩;但同时他又感觉到好大的哀伤,因为自负之后觉得好孤独。

另一种开示:王羲之兰亭的精神

另一种开示:王羲之兰亭的精神

另一种开示:王羲之兰亭的精神蒋勋《中国美术史》节目文字笔记:今天蒋勋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一个特别被推崇的作品就是《兰亭集序》。

很多人都学写这个字,可是可能不完全了解兰亭序——不只是书法史,同时也是绘画史,因为有画家画过这样的故事,它也影响到比如说建筑。

公元353年,也就是一千多年前,有41位文人,他们在那个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就聚集在山阴兰亭这个地方,聚会的目的是因为他们要修禊。

修禊我们现在不太懂,就是过去的人有一种习惯,在春天的时候,他们要聚在一起喝喝酒,用艾草这些东西来焚香,表示祝福身体健康或者是除邪秽,就是不好的东西都把它赶走,然后让福气能到自己的身上来。

可是后来也就变成文人假借这个名义聚在一起,变成一个所谓的雅集。

王羲之和其他四十个朋友坐在那边,大家都在喝酒,写诗,后来大家就发现我们今天都写了诗,这些作品把它集在一起,集在一起要出版,前面应该有一个人写序,而王羲之的人品、书法以及文章都是最好的,就公推说你来写序吧。

所以我们就叫《兰亭集序》,就出现了这样一篇美丽的文章。

“群贤毕至”,一代的精英都来了。

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在这里。

你可以看到,这些文人之中,比较没有那么多的备份跟阶级,大家都是文人,有年轻的、有年纪大的,大家都可以聚在一起。

今天我去兰亭的时候,我去走这条路,你会发现现在的人用园林的方法把他的文章重新做出来,所以我觉得他对建筑史影响很大。

就告诉我们说,人如何走在山阴的路上。

这个景点,我跟很多朋友说,兰亭不是一个博物馆,它是一条路,就是走在路上的一个感觉。

“流觞曲水”。

这个部分现在大家比较不容易懂,就是把那个水引过来,变成弯弯曲曲的一种曲水,然后在里面放觞——觞是一种很轻的酒杯,就漂在水上。

因为大家都在写诗的时候,彼此不干扰,所以就随时可以拿起这个酒杯来喝酒。

傅抱石/兰亭雅集图这里是最美的句子: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蒋勋评王羲之《兰亭序》:有生命情怀

蒋勋评王羲之《兰亭序》:有生命情怀

蒋勋评王羲之《兰亭序》:有生命情怀编者按近日,台湾学者蒋勋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1级后EMBA学生上了《中国汉字书法之美》一课,教大家如何欣赏中国汉字,并深入讲解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本文整理了蒋勋对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的赏析。

蒋勋指出,王羲之生于战乱年代,他在传世手帖中绝大部分传达出的都是生命的无常、悲苦和愁绪,而在《兰亭序》中表现出少见的轻松舒适。

蒋勋认为,对《兰亭序》的欣赏,不一定局限在书法和文章里,还可以在春季去一次兰亭,体验生命怎么活出那样的情怀和追求来。

以下是小欧的精心整理,请欣赏。

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几个朋友聚在今天浙江的兰亭,喝酒,作诗,结束后大家决定把那一天的诗集在一起出版。

一行人觉得王羲之行文最好,字也最漂亮,便请他作序,这个诗集的序叫作《兰亭序》。

后人觉得《兰亭序》的字最漂亮,可能因为那时候王羲之已经喝得多了。

《兰亭序》现在影响这么大,书法史上几乎人人都从《兰亭序》出发,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就是《萧翼赚兰亭》。

萧翼赚兰亭唐太宗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用帝王的力量搜求王羲之的书法,只要有一封信,都一定买来收藏,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兰亭序》,可是传说里王羲之所有的传世书法中最好的就是《兰序亭》。

唐太宗在位的时候,很多人帮他找《兰亭序》。

萧翼何许人也?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国安局的人,到处寻访《兰亭序》到底在谁手中,可是不容易找到。

所以萧翼一生都在练书法,练王字,放长线钓大鱼,他相信《兰亭序》一定在会写王羲之字的人手中。

当时有一个辩才和尚,大家都认为《兰亭序》在他那里,唐太宗也把他请到长安皇宫里住了一阵,可他就是装疯卖傻,只能放他回去。

后来萧翼去找他,两个人一起切磋王羲之的字,言谈甚欢,变成了知己。

一天晚上,辩才对萧翼说:“你写王羲之的字也不错了,唯独没看过《兰亭序》,如果看到《兰亭序》就能更上一层楼。

”萧翼觉得好像有一点迹象,便顺口说:“《兰亭序》根本不在人间。

”辩才关了庙门,从大梁上取出真的来,萧翼当场拿出唐太宗征召《兰亭序》的诏书。

蒋勋讲解《兰亭序》.doc

蒋勋讲解《兰亭序》.doc

蒋解《亭序》圣王羲之者按:天下三大行,真卿《祭侄文稿》念催切祭奠亡、坡《寒食帖》哭途流离清苦,大抵文作品都以悲情世。

《亭序》很例外,我住了美好:茂林修竹、曲水流,游目、惠和⋯⋯用今天的就是一装逼大会么。

王羲之若不是出生名——晋开国元琅琊王氏,也有般洒的胸襟;若不是雅集那一天喝醉了酒,落笔也不会般行云流水。

《亭序》世之后,故事有几分狗血,那是关于的欺与,先不透,且听蒋老碎碎念来。

▲ 王羲之《亭序》承素摹本亭序,一本集的序言在王羲之的法里特推崇的就是《亭集序》,很多人写个字,但不一定完全了解亭集序,它表不只是一个法史,也是画史,同也影响到了建筑,比如我在到浙江的山阴,在修建出了个亭。

▲文征明《亭雅集》(局部)曾在公元 353 年,距离在大概是 1000 多年前,有41 个文人在某一个春末就聚集在山阴个地方,目的是要修禊,我在可能不太懂个式,去的文人他常常要聚在一起喝喝酒,用艾草来焚香,表示祝福身体健康或者除邪穂,就是把不好的西赶走,福气到自己身上来,也就成文人假借这个名义聚在一起的雅集。

大家在一起写诗,饮酒,唱歌,弹琴,在大自然里进行这样的一个活动。

▲文征明《兰亭雅集图》(局部)王羲之与这41 个朋友坐在那边,大家都在写诗、喝酒,后来大家写了这些作品集在一起出版需要有人写序。

因为王羲之的人品、书法以及文章都是最好的,大家一致推举他让他来写序,《兰亭集》是一本书,他就写了这个序,就出现了这样一篇美丽的文章。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永和九年,一场装逼的豪宴“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春天快过完的时候。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他特别提到“群贤毕至” ,这个时代当中一代的精英都来了,谢安,当时的一个大宰相,孙绰,这些人都在场,“少长贤集”,有的年轻,有的年长,能看到文人的世界当中比较没有那么多的辈分跟阶级。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有高的山,有非常漂亮的丘陵,有茂密的森林和细长的竹子,我去到那个地方,发现现在的人用园林的方法,把他的文章重新还原出来,所以它对建筑史影响很大,告诉我们“人如何走在山阴路上” ,这个景点不是一个博物馆,它是一条路,走在路上的感觉。

蒋勋公开课:颜真卿《祭侄文稿》

蒋勋公开课:颜真卿《祭侄文稿》

蒋勋公开课:颜真卿《祭侄文稿》
来源:腾讯视频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蒋勋先生讲解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在醉酒之后写的,虽然随心随性、有涂有改,但却有着一种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即兴洒脱之美。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祭侄文稿”,是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是颜真卿为祭悼在安史之乱丧生的侄子所写的。

虽然文稿中圈抹涂改随处可见,但我们却能从中深切的感受到颜真卿的那种血泪斑斑、涕泣涟涟、悲愤交加、情不能已的真情。

很赞同蒋勋先生的那句话:“艺术品是真性情的流露。

”……
蒋勋,1947年出生,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

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

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蒋勋讲解《兰亭序》书圣王羲之编者按:天下三大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抚念催切祭奠亡亲、苏东坡《寒食帖》拟哭途穷流离清苦,大抵文艺作品都以悲情传世。

《兰亭序》很例外,让我们记住了美好: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游目骋怀、惠风和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场装逼大会么。

王羲之若不是出生名门——东晋开国元勋琅琊王氏,也难有这般潇洒的胸襟;若不是雅集那一天喝醉了酒,落笔也不会这般行云流水。

《兰亭序》传世之后,故事有几分狗血,那是关于爱的欺骗与毁灭,先不剧透,且听蒋老师碎碎念来。

▲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一本诗集的序在王羲之的书法里特别推崇的就是《兰亭集序》,很多人写这个字,但不一定完全了解兰亭集序,它表现不只是个书法史,也是绘画史,同时也影响到了建筑,比如我们现明《兰亭雅集图》(局部)曾经在公元353 年,距离现在大概是1000 多年前,有41 个文人在某一个春末就聚集在山阴这个地方,目的是要修禊,我们现在可能不太懂这个仪式,过去的文人他们常常要聚在在到浙江的绍兴山阴,现在还修建出了这个兰亭文征起喝喝酒,用艾草来焚香,表示祝福身体健康或者除邪穂,就是把不好的东西赶走,让福气到自己身上来,这也就变成文人假借这个名义聚在一起的雅集。

大家在一起写诗,饮酒,唱歌,弹琴,在大自然里进行这样的一个活动文征明兰亭雅集图》(局部)王羲之与这41 个朋友坐在那边,大家都在写诗、喝酒,后来大家写了这些作品集在一起出版需要有人写序。

因为王羲之的人品、书法以及文章都是最好的,大家一致推举他让他来写序,《兰亭集》是一本书,他就写了这个序,就出现了这样一篇美丽的文章王羲之《兰亭序》(局部)永和九年,一场装逼的豪宴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春天快过完的时候。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

他特别提到“群贤毕至” ,这个时代当中代的精英都来了,谢安,当时的一个大宰相,孙绰,这些人都在场,少长贤集” ,有的年轻,有的年长,能看到文人的世界当中比较没有那么多的辈分跟阶级。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有高的山,有非常漂亮的丘陵,有茂密的森林和细长的竹子,我去到那个地方,发现现在的人用园林的方法,把他的文章重新还原出来,所以它对建筑史影响很大,告诉我们“人如何走在山阴路上”,这个景点不是一个博物馆,它是一条路,走在路上的感觉。

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两边都有小溪流,有流水的声音,他在描述感觉到的大自然的美。

引以为流觞曲水”把水引过来变成弯弯曲曲的一种曲水,然后在里面放觞,“觞”是一种很轻的酒杯,就漂在里面,大家在此写诗都彼此不干扰,随时拿起酒杯来喝酒,这就是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分散两边坐在水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没有请乐队,依然“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也可以把我们心里面的情感都表达出来。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这么高,空气这么清爽,风吹过来这么柔和。

“仰观宇宙之大”,你看宇宙这么辽阔。

王羲之以前的信都是写“奈何,奈何”,这一天是他难得的生命里面在乱世当中的一次快乐,因为他走向自然和身边的朋友在一起,完成了这样一个名作。

这里“崇山”都是写漏的字,因寄所托的“因”是写错了字,应该说兰亭集其实是一个草稿,而且王羲之在写的时候其实有一点喝醉了,所以他写的字有点颠颠倒倒,写错字补来补去。

▲ 赵孟頫《肃翼赚兰亭图》间谍萧翼骗“兰亭” 我们现在看到的都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真迹已经全部陪葬了唐太宗的昭陵。

唐太宗太喜欢王羲之的字了,收集了很多王羲之的书法,却惟独没有《兰亭序》,于是派了一个叫萧翼的间谍去找兰亭。

这个间谍很不好做,他将王羲之的字练到极好然后去结交所有认识王羲之的字的人,因为他想藏着兰亭的人书法一定好。

萧翼找到一个和尚叫辨才,据说是王家的后代,后来出家了,萧翼就去跟他做朋友,辨才写王羲之的字写得极好,两个人做了朋友以后就打听出很多东西,有天两个人谈到王羲之的字,辨才就觉得萧翼有点可惜,写王羲之的字也算天下有名了,可惜没有看过兰亭,如果他看过兰亭可以更上层楼,字会更进步,因为兰亭是王羲之最好的字,萧翼这时觉得有点眉目,这时辨才已经把他当知己了。

这个故事我觉得蛮悲惨,利用一个人对你的信任,最后骗了别人,“赚”其实就是骗,要骗这个兰亭。

萧翼说兰亭不会在人间,在人间这么久都没看到,可见已经不在人间,他用了激将法,辨才就跟他说兰亭在人间,就在我这里,晚上就关了庙门,准备把兰亭拿出来赵孟頫《萧翼赚兰亭图》很多画家画过《萧翼赚兰亭图》,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画上有个和尚,这个和尚表情有点不安,他好像知道师父要受骗了,辨才心地很单纯。

画面上萧翼的身体有一点不正,画家也是借着这个表达说他要骗这个老和尚,后来就请这个和尚从大樑上拿出兰亭真迹,萧翼确认是真迹,就从袖子里拿出唐太宗征召兰亭的诏书,过去皇帝有权征召百姓的私人财产,据说辨才当场就气死了。

这件事后来被写成了一个文学上的传述,甚至戏曲里也有这个故事。

也有人不太相信唐太宗会做这么卑劣的事,这个故事也使得兰亭在人间出现了各种版本,据说唐太宗拿到真迹以后就找当时的一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临摹兰亭。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俯仰一世死生虚诞兰亭我们看到后面有不同的情绪,他讲: “临文嗟悼”,说写这个文章有很多哀叹,不能“喻之于怀”,心里面还是有不快乐的情绪。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他读了很多书,比如庄子常常讲要把生死看开,生跟死是同一件事,可是他觉得自己做不到。

“齐彭荡”彭是活了八百八十岁的彭祖,荡是岁就死掉的一个男孩,他觉得活很长或活很短应该是齐物论,看成是一样的东西,“为妄作”他觉得自己也做不到,讲的很真性情。

王羲之觉得读了这么多书,修行了这么多,也读儒家、佛教、道家,碰到死亡还是痛苦。

“后之视今”,以后的人也许一千多年、两千多年以后谈今天的人,“亦犹今之视昔”,就像我们今天谈古代的人,每一代人都在哀叹过去的人,他觉得人永远都在哀悼的过程当中。

“悲夫”他觉得很悲哀这样的事,“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我今天把大家写的诗集在一起“后之揽者”,以后看到这篇文章,“亦将有感于斯文”,可以感慨。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摹本拓本中的私欲我们看到有涂抹这其实已经是唐太宗之后摹出来的,我们这么崇拜王羲之但是他的真迹一个也没有了,那只是唐太宗当时临摹下来的这些临本构成我们猜测王羲之原来的作品有多美,因为临摹的东西毕竟比不上原件。

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有很多版本绝对比不上那个最好的东西,所以唐太宗当时觉得我把东西陪葬了,就要找大书法家来临摹,还有一个方法是刻在石头上,我们看到叫“拓本”,刻在石头上反白字,白的部分是凹下去的部分,石头比较硬不容易败坏,可以保存长久。

我们会看到在乱世的时候文化的真品也被当成垃圾随意丢弃,唐末五代发生战乱以后这个石碑就被抢来抢去,后来丢在杀虎林中,也没有人管,最后被宋朝一个人发现了,最后重新拓出来叫做定武,因为是在定武军这个地方发现。

在古代人有一个很坏的习惯,我今天保有一个拓本,拓下来我拿到后就要把碑上面其中几个字打坏,防止别人来印刷,现在讲到定武兰亭有缺四个字的、缺五个字的王羲之《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故事其实给我们一种很大的讽刺,这些人可能爱王羲之的字、爱美,但也很自私,就像唐太宗要把最好的东西带到坟墓去,就像有个人有孤本后要把石碑打坏。

我们在爱美的同时要检讨说我们的美会不会变成一种贪心,美变成贪心,美变成自私意义何在。

真的喜欢兰亭也可以走向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好好的去感觉活着的季节,大好的山水,和人品很干净的人相处,这是兰亭对我们的启发,兰亭真正的意义不见得是珍贵到看不到要带到坟墓里去,美跟爱如果不能跟大家分享,变成大美跟大爱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王羲之《兰亭序》(大字欣赏)兰亭的精神是什么?王羲之的字在中国的美术史上其实代表了另外一种不同的开示方法,王羲之的本意绝对不是如此,因为兰亭就是他的草稿而已,他留下来的东西这么随意自在,问朋友好不好或者“奉橘三百枚” ,他说“送三百个橘子给你,那你接到了没有”之类的,像一个短讯一样,可是后来的人因为是他的字就抢来抢去,其实完全丧失了王羲之原来的意思。

我相信兰亭真正的精神是“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每次那个句子出来的时候觉得很感动,宇宙这么大,你干嘛要这么执着,你为什么不可以更豁达更潇洒,去把爱跟美去跟别人分享。

(The End)▼ 接下来来是大坨《兰亭序》的大字欣赏,准备好了吗?▼会稽山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映带列坐其次丝竹管弦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观宇宙俯察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信可乐也俯仰取诸怀抱悟言一室因寄所托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所遇暂得怏然自足老之将至龙须堂画廊2009 年注册成立于八大山人艺术景区,2015 年成为“江西画廊协会”首届副会长单位,多年来致力于推介“江西十老” ,段輗,黄本贵等老艺术家及有杰出艺术造诣的中青年艺术家;宣传艺术资讯,推介艺术名家,展示名家精品,构建各界交流鉴藏平台,提升人生品味,引导理性投资。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红谷中大道1368号鼎峰中央AB 座六楼龙须堂画廊2009 年注册成立于八大山人艺术景区,2015 年成为“江西画廊协会”首届副会长单位,多年来致力于推介“江西老”,段輗,黄本贵等老艺术家及有杰出艺术造诣的中青年艺术家;宣传艺术资讯,推介艺术名家,展示名家精品,构建各界交流鉴藏平台,提升人生品味,引导理性投资。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红谷中大道1368 号鼎峰中央AB 座六楼龙须堂画廊2009 年注册成立于八大山人艺术景区,2015 年成为“江西画廊协会”首届副会长单位,多年来致力于推介江西十老”,段輗,黄本贵等老艺术家及有杰出艺术造诣的中青年艺术家;宣传艺术资讯,推介艺术名家,展示名家精品,构建各界交流鉴藏平台,提升人生品味,引导理性投资。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红谷中大道1368 号鼎峰中央AB 座六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