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相关知识点

合集下载

休克知识点护理总结

休克知识点护理总结

休克知识点护理总结一、休克的定义休克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或有效循环血容量分布障碍,在一定的时间内,致使细胞氧供应大大减少,病人出现出血性休克或代谢性休克表现,将会诱发对全身器官的进行性损害而导致病人的死亡。

休克的特点:1. 心排出量降低。

2. 组织灌注不良。

3. 组织缺氧,以及细胞代谢不平衡。

4. 并有一个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二、休克的分类1. 低血容量休克:由于出血过多、过度排尿、全身性灼伤、术后失血等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引起休克。

2. 血管扩张性休克:由于感染、过敏反应、药物、神经因素等引起血管扩张,血管内容积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分布障碍,继而引起休克。

3. 心源性休克:因急性心梗、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病变等引起心排出量急剧下降,继而引起休克。

4. 阻力性休克:主要由于血管内容积分布等原因引起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分布障碍,继而引起休克。

三、休克的临床表现1. 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

2. 心率增快:>100次/min。

3. 呼吸急促:>20次/min。

4. 头晕、虚弱、出汗。

5. 神志改变,甚至昏迷。

6. 皮肤苍白、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征阳性。

7. 尿量减少或不通畅。

8. 颈静脉怒张。

四、休克的护理1. 环境准备(1)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2)保持空气新鲜;(3)采取措施,防止刺激物和诱因引起;(4)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休克的关键,患者在休克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气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这时需要采取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措施,如吸痰、气管插管等。

3. 补充液体在休克状态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需要及时补充液体以保持血压和灌注器官组织。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但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液体。

4. 维持循环稳定在休克状态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往往会波动不定,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指标,及时调整液体和药物的使用,保持循环的稳定。

应急救护大赛题库之常见急症(休克)知识点

应急救护大赛题库之常见急症(休克)知识点

应急救护大赛题库之常见急症(休克)知识点一、填空题1.感染性休克又称为(脓毒血性)休克。

2.休克指是机体受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强烈侵袭导致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是全身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不良,引起组织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3.微生物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并且持续发展为循环衰,此为(感染)性休克。

4.休克发生时,尿量(减少)或(无尿)。

5.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因失血或体液大量丢失导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最终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出现休克。

二、单选题1.休克时患者血压降低,成人收缩压低于(B)mmHg。

A.140B.90C.60D.1002.当失血量超过总量的(C),即可引起休克。

A.10%B.20%C.30%D.40%3.张三原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在误服头孢类胶囊后突感胸闷心慌,心率130次/分,血压80/40mmhg,此时发生了(C)。

A.心源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低血容量性休克4.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休克属于(B)。

A.心源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低血容量性休克5.休克患者发生呕吐时,为避免窒息可给予(D)体位。

A.仰卧位B.复苏体位C.俯卧位D.复原体位6.低血容量休克常见原因有(D)。

A.创伤、出血B.烧伤C.剧烈呕吐、腹泻D.以上都是7.休克患者往往有以下症状:(D)。

A.面色及皮肤苍白B.口唇及肢端发绀C.四肢湿冷大汗D.以上全是8.神经源性休克是由于血管神经调节障碍,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周围阻力降低,所致的休克(A)。

A.有效血容量骤减B.有效血容量增加C.回心血量骤减D.回心血量增加9.为增加休克患者的回心血量,对于无脊柱损伤的患者,可(B)。

A.放低双腿B.抬高双腿C.放平双腿D.屈曲双腿10.剧烈呕吐伴随严重腹泻,可导致(D)。

A.心源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低血容量性休克三、多选题1.休克患者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ABCDE)等情况。

休克的知识点总结

休克的知识点总结

休克的知识点总结1. 休克的分类休克根据不同的原因可以分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等。

2. 休克的症状休克的症状包括:出冷汗、心悸、面色苍白、皮肤潮红或湿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搏弱乏、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或昏迷等。

3. 休克的处理处理休克的关键在于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包括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液循环、保持体温、监测生命体征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4. 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指因失血而导致体循环不足,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压下降、组织缺血等症状。

常见原因包括外伤、消化道出血、手术出血等。

5.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处理失血性休克首先要迅速停止出血,然后输注血液或血浆,同时补充大量的液体以维持循环血量,同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就医。

6. 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由于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分布不均等症状。

感染性休克是严重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

7.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处理感染性休克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以维持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对休克原因进行积极的治疗。

8.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休克状态,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心源性休克的处理应着重于恢复心肌功能,维持心脏循环功能。

9.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由于过敏原引起快速且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全身性血管舒缩、血压急剧下降而发生的休克状态。

处理过敏性休克包括迅速注射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维持循环以及寻求专业医疗。

10. 阻塞性休克阻塞性休克是由于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例如肺动脉栓塞、心包填塞等引起的休克状态。

阻塞性休克的处理应以解除阻塞为主,维持循环功能。

11. 休克的预防预防休克的关键在于及时处理可能引起休克的原因,例如早期处理严重出血、预防感染、控制心脏疾病等。

12. 急救知识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才能在休克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CPR、止血措施、急救抬送等。

休克知识点总结大全

休克知识点总结大全

休克知识点总结大全一、休克的定义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的外界侵害或内源性异常,导致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循环衰竭、组织灌注不足及代谢紊乱,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综合症。

二、休克的病因1. 血容量不足型休克:出血、烧伤、脱水、大量丢失体液等;2. 血管张力不足型休克:感染毒素、过敏反应等;3. 心脏泵功能不足型休克:心肌梗死、心肌炎等;4. 分布障碍型休克:脑膜炎、脑损伤等。

三、休克的病理生理1. 血流动力学改变:休克时机体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2. 代谢紊乱:缺氧、 ATP生成受抑制,细胞内能量代谢减慢,细胞内酸中毒;3. 免疫炎症反应:休克时机体炎症反应增强,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

四、休克的临床表现1. 心脏系统表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音减弱;2.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急促、肺部啰音;3. 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晕、意识障碍;4. 代谢紊乱表现:乏力、皮肤苍白;5. 其他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脉搏细弱等。

五、休克的诊断1.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史,进行初步判断;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3. 影像学检查:心电图、X射线检查、超声心动图等;4. 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等检查。

六、休克的治疗1. 急救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给予输液等;2. 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血管加压素等;3. 液体复苏:晶体液体、胶体液体等;4. 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5. 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

七、休克的预后休克的预后取决于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严重的休克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危及患者生命。

总结:休克作为一种危重病症,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休克的认识和治疗至关重要,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休克的了解,做好应急处置和治疗。

案例分析休克的知识点总结

案例分析休克的知识点总结

案例分析休克的知识点总结案例:某患者,男,55岁,因意外车祸入院急诊。

伤者被送来时,血压80/40mmHg,脉搏130次/分,面色苍白,四肢发绀,稍有烦躁,意识不清,并且出现呼吸困难。

在抢救室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快速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快速输血等处理,血压升高到90/60mmHg,脉搏减慢到100次/分,面色稍有好转,但其他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医生诊断患者为失血性休克。

知识点总结:1. 休克的定义:休克是一种全身循环系统及其调节功能丧失的紧急情况,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综合症。

2. 休克的分类:休克分为:①感染性休克,包括脓毒症休克、严重急性胰腺炎休克、葡萄球菌休克等;②心源性休克,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等;③失血性休克,包括创伤性休克、消化道出血等;④过敏反应性休克,包括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等;⑤神经源性休克,包括太阳神经性休克、病理性酒精中毒休克等。

3. 休克的病理生理学:休克的发生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密切相关。

伴随着缺氧、缺血等现象出现,细胞内的ATP合成减少,细胞内环氧酶减少,引起脂质过氧化生成物的产生,加速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外钾、钠、钙等离子平衡紊乱,细胞水肿、酸碱平衡紊乱。

进一步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内溶酶体酶释放、血小板、白细胞增多、血栓、血栓溶解系统激活、凝血系统激活等。

4. 休克的早期识别和处理:休克的识别和处理是十分紧急和重要的,早期识别和处理对休克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进行快速全面的体检、全面查体,尤其是对伤者是否有明显出血、伤处的情况,对皮肤色泽和温度的观察,对心、肺和腹部的听诊等;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迅速行静脉输液补充有效循环容量,争取早期的有效组织灌注,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来提高心率、收缩血管、增加心输出量等;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联合其他科室共同处理休克患者,及时手术治疗,保障患者的全面治疗。

综上所述,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对于休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对休克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才能使休克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休克治疗相关知识点总结

休克治疗相关知识点总结

休克治疗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休克的定义和分类休克通常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阻塞性休克四种类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出血、脱水、烧伤等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心排出量不足;分布性休克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受阻或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分布不均;阻塞性休克是由于肺栓塞、心包压塞等原因导致心脏排出血量减少。

了解休克的类型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皮肤湿冷、意识模糊或昏迷、尿量明显减少等。

如果休克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

三、休克的危机干预1. 立即停止出血: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要立即找到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保持循环血容量。

2. 维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保持呼吸顺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3. 维持体温: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

4. 维持循环:优先确保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保持循环功能。

四、休克的药物治疗1. 补液: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大量液体复苏,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2.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改善循环功能。

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4. 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可以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压。

五、休克的病因治疗除了及时危机干预和药物治疗,还需要找出并治疗导致休克的病因,比如止血手术、肾替代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六、休克的监测和支持治疗1.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体温、尿量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营养支持:及时补充患者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3. 氧气治疗:对于心脏、脑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不足时,可以进行氧气治疗。

休克重要知识点

休克重要知识点

休克重要知识点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它发生在人体无法提供足够血液和氧气供应给重要器官和组织的情况下。

休克的出现意味着身体正在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紧急处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休克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休克的症状,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1.休克的类型休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量出血、严重脱水或体液丢失引起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的休克。

–分布性休克:由于血管扩张或血管收缩不当导致的休克。

–阻塞性休克:由于血流受阻或被堵塞引起的休克。

2.休克的症状休克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和休克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苍白或灰暗,出汗,冷汗等。

–心率加快,呼吸变浅或急促。

–体温下降或上升。

–意识丧失或混乱。

3.休克的紧急处理一旦怀疑有人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保持冷静并呼叫紧急救援。

–将患者放置在水平位置上,抬高腿部(除非有骨折或其他损伤)。

–松开限制呼吸的紧身衣物,确保有足够的空气流通。

–如果患者意识丧失,进行基础生命支持(CPR)。

4.休克的预防一些休克的原因是可以预防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避免大量出血,如安全驾驶、小心使用锋利的器具等。

–饮食均衡,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预防脱水。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监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过量使用。

5.休克的紧急救援培训了解休克的症状和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因此参加急救培训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急救培训可以教授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识别休克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

总结: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识别和处理。

了解休克的类型、症状和急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应对。

同时,预防休克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患休克的风险。

通过参加急救培训,我们可以增加对休克急救的了解,提高对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休克专题知识课件

休克专题知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3)补给能量底物:如糖水、胰岛素、ATP等 ▪ (4)防治感染:感染可能是休克的病因;休克
时抵抗力降低,易并发肺部等感染;肠道缺血, 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尚可致肠菌移位,进入腹 腔甚至血液. ▪ (5)保温或降温:寒冷时节需要注意保温,但 不要进行体表加热,以免皮肤血管扩张影响 重要器官血液灌流量;体温过高须适度降温, 酷热季节室温宜保持在20度左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 纠正酸碱平衡
▪ 休克时由于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产生大 量酸性产物,在休克早期积极扩容改善微 循环障碍情况下,一般酸中毒较易纠正。 但重度休克时酸性产物堆积结果机体发生 严重酸中毒,应立即输入5%碳酸氢钠,具 体剂量应视酸中毒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来 确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颈静脉由塌陷变充盈,每小时的尿量达0.5每 公斤体重以上.休克纠正补液可以减速减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 外科治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积极地、适时 地处理原发疾病,为抗休克的先决条件这 是抗休克治疗的根本措施。但处理原发疾 病应在有效扩容的同时积极准备和治疗。
3 神经源性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主要因交感神经调节血管张力 的功能障碍,周围因阻力血管骤然扩张,血液 滞留于毛细血管床内,有效血循环血量相对 不足所致.见于严重精神创伤(如惊吓)、剧 烈疼痛、高位腰麻、脊髓损伤、牵拉激惹 迷走神经等情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急救医学休克知识点总结

急救医学休克知识点总结

急救医学休克知识点总结一、定义和分类1. 定义:休克是指机体复杂的代偿性生理反应过程中,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全身组织细胞缺氧和代谢紊乱,进而导致各器官功能衰竭,并最终威胁生命的严重病理状态。

2. 分类:根据病因和表现可分为:①低血容量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③分布性休克;④梗阻性休克;⑤神经性休克。

二、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出汗、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

2. 中期表现:四肢变得冰冷、血压持续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

3. 晚期表现:血压极低、虚脱、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等。

三、急救处理1. 急救原则:迅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状况,并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2. 早期急救:应立即卧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体温及体位,保持心理安慰。

3. 局部急救:如有创伤导致休克,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

4. 输液疗法: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应及时进行输液补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5. 使用药物:根据不同的病因,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药物等。

6. 寻找及处理原发病: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寻找并及时处理导致休克的原发病,如创伤、出血、心肌梗死等。

四、并发症和注意事项1. 并发症:休克患者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脑水肿等并发症。

2. 注意事项: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以上是关于急救医学中休克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对休克的认识和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挽救更多的生命。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了解休克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救能力,也能及时为他人提供急救帮助。

休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休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休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休克的常见病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严重感染B. 创伤C. 过敏反应D. 慢性贫血答案:D2. 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是?A. 心输出量减少B. 外周血管阻力增加C.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D. 细胞代谢障碍答案:C3. 休克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率加快B. 血压下降C. 皮肤苍白D. 尿量减少答案:B4. 休克时,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不正确?A. 血乳酸浓度升高B. 中心静脉压降低C.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D. 血细胞比容增加答案:B5. 休克的紧急处理措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快速补液B.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C. 应用抗生素D. 维持呼吸道通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A. 心率加快B. 血压下降C. 皮肤湿冷D. 意识模糊答案:A、B、C、D2. 休克的诊断依据包括以下哪些?A. 血压下降B. 心率加快C. 尿量减少D. 皮肤苍白答案:A、B、C、D3. 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快速补液B. 维持血压C. 纠正酸中毒D. 应用抗生素答案:A、B、C三、判断题1. 休克是一种急性循环衰竭综合征,其特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对)2. 休克的早期血压不会下降,只有在休克晚期才会出现血压下降。

(错)3. 休克时,皮肤苍白是由于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的。

(对)4. 休克患者不需要维持呼吸道通畅。

(错)5. 休克的治疗中,快速补液是首要措施。

(对)四、简答题1. 简述休克的临床表现。

答:休克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苍白湿冷、四肢厥冷、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

2. 休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休克的治疗原则包括快速补液、维持血压、纠正酸中毒、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组织灌注等。

3. 休克的诊断依据有哪些?答:休克的诊断依据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皮肤苍白湿冷、意识模糊等临床表现,以及血乳酸浓度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实验室检查结果。

完整word版,休克相关知识点.docx

完整word版,休克相关知识点.docx

第八章休克shock1、休克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维持组织灌流量的因素:1)充足血容量(循环血量)2)正常的心泵功能3)毛细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合适的血管容积,血流阻力)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及分类失血性休克快速失血超过总血量的 20%得不到及时纠正创伤性休克严重创伤机体因失血和剧烈疼痛刺激烧伤性休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大量渗出循环血量锐减,加上剧烈疼痛按病因分类感染性休克败血症休克(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休克心源性休克心脏与大血管的病变过敏性休克I 型变态反应,血管床容积急剧增大、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神经源性休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血管舒缩性丧克失,血管床容积增大低容量性休失血、失液、烧伤克心源性休克原发性心功能急剧降低按使动环节分类血管源性休感染性、过敏性、神经性休克克心输外周皮肤临床出量阻力低动力型休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克容量性、心↓↑皮肤苍白温(低排高源性休克度降低按血流动力学分阻)“冷休克”类高动力型休血管扩张、克↑↓血流量增感染性、神(高排低多、皮肤潮经源性休克阻)红温度升高各类休克发展到晚期,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降低,表现为低排低阻性休克第二节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一、微循环结构与调节迂回通路即真毛细血管通路1、迂回通路开放和关闭的调节:神经因素体液因素交感神经兴奋→关闭缩血管: CA 、ET、AngII 等扩血管:乳酸、组胺、激肽等2、毛细血管灌流的局部反馈调节:3、影响微循环灌流的主要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2)灌注压3)血流阻力二、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分期及其机制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休克期淤血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一)缺血缺氧期1、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1)微循环小血管持续收缩2)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3)关闭的毛细血管增多4)血液流动:血液经由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直接流入微静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营养血流显著减少5)少灌少流,灌少于流2、微循环缺血缺氧的机制交感 -肾上腺髓质、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皮质、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3、微循环缺血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引起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等器官发生明显的缺血、缺氧,对整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 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a)回心血量↑自身输血:静脉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自身输液;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醛固酮和 ADH 增多:肾小管重吸收钠与水增多b)心输出量↑心率↑ 收缩力↑ 回心血量↑c)外周阻力↑( 2)血液重新分布,维持心脑血供a)脑血管: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稀疏,α受体密度低b)冠状动脉扩张:β受体兴奋→扩血管效应>α受体兴奋→ 缩血管效应c)血压维持正常4、微循环缺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交感 -儿心脏:心率↑心肌收缩力↑ 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肾上腺茶外周阻力↑脉压差显著降低髓质系酚血管:腹腔内脏、皮肤小血肾缺血少尿统兴奋胺管收缩皮肤缺血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腺体:汗腺分泌增加出冷汗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焦虑、烦躁不安(二)休克期(淤血缺氧期)1、淤血期微循环的变化a)前阻力血管扩张,微静脉持续收缩b)前阻力<后阻力c)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d)灌流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2、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a)微循环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低ATP 严重缺乏,钙离子内流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性下降& 酸中毒b)局部扩血管物质增多:腺苷、乳酸、K+ 、氧自由基、白细胞介素 -1、NO、肿瘤坏死因子等c)血细胞粘附、聚集严重,血粘度增大内毒素的作用3、微循环淤血对机体的影响1)有效循环血量进行性减少:血液淤滞在微循环;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2)血流阻力进行性增大:血细胞粘附、聚集、血液浓缩3)血压进行性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外周阻力↓心机舒缩功能障碍,心输出量↓ 4)重要器官供血↓功能障碍4、微循环淤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三)微循环衰竭期1、衰竭期微循环变化:1)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2)血细胞粘附聚集加重,微血栓形成3)灌流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2、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1)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2)血细胞粘附、聚集加重3)广泛微血栓的形成3、微循环衰竭对机体的影响: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2)器官灌流减少甚至局部停止3)严重导致多个器官、系统衰竭4、微循环衰竭期的临床表现:1)淤血期症状的进一步加重2)皮肤静脉严重萎缩3)DIC ,脉搏细弱、血压降低4)感觉迟钝,反应性显著降低,嗜睡和意识障碍三、休克的细胞机制1、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紊乱2、自由基生成增多3、离子转运障碍4、细胞信息传递障碍第三节休克中细胞代谢、结构的改变和器官功能障碍一、细胞损伤1.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2.线粒体受损3.溶酶体酶释放4.细胞坏死和凋亡二、休克中的代谢障碍1.能量生产严重减少2.钠泵功能障碍:细胞水肿,高钾血症3.糖酵解增加,脂肪氧化不全:酸中毒三、器官功能障碍(一)肾功能衰竭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血流灌注↓→GFR↓→少尿晚期(急性器质性肾衰):持续肾缺血→肾小管坏死→少尿(二)肺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感染、休克及创伤等病理过程中,特别是在休克恢复期出现的以呼吸窘迫和进行性缺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休克健康教育PPT

休克健康教育PPT

类型
休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低血容量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每种类型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什么是休克?
症状
休克的主要症状包括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 苍白、冷汗等。
早期识别症状对于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发生休克?
为什么会发生休克? 病因
休克通常由严重的疾病或外伤引起,导致血 液循环不足。
有助于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的措施。
如何提高公众对休克的认识? 利用媒体传播
利用社交媒体和新闻平台传播休克相关知识。
提高公众对休克的关注度,促进早期识别与救治 。
谢谢观看
避免给患者进食或喝水,以免加重病情。
如何进行休克的治疗?
如何进行休克的治疗? 医疗干预
休克的治疗通常包括补液、输血、使用药物 等。
具体治疗方案根据休克类型和病因而定。
如何进行休克的治疗?
监测与评估
医疗团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 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恢复的可能性 。
如何进行休克的治疗? 后续护理
例如,大出血、心脏病、重度脱水等。
为什么会发生休克? 风险因素
高风险人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外伤 患者等。
了解自身风险因素有助于预防。
为什么会发生休克?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处理 潜在的健康问题。
有效的预防可以降低休克发生的风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紧急症状
休克健康教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休克? 2. 为什么会发生休克? 3.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4. 如何进行休克的治疗? 5. 如何提高公众对休克的认识?
什么是休克?

休克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休克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休克的科普知 识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低血容量性休克 分布型休克 心源性休克 阻塞种严重 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引起 有效循环血量急剧降低,组织 器官失血性缺氧,导致多器官 功能障碍综合征。
引言
休克的分类:①低血容量型;②分布型 ;③心源性;④阻塞性
休克的原因:①出血性休克;②细胞毒 素性休克;③过敏反应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 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①急性失血;② 慢性失血;③内脏撕裂出血; ④骨折、创伤等
严重脱水:①呕吐、腹泻;② 热应激;③尿潴留等
低血容量性休克
灌注不足:心血管衰竭、药物中毒、烧 伤等
分布型休克
分布型休克
脓毒症休克:细菌等致病微生 物、毒性因子,在炎症、免疫 应答中,释放细胞因子和介质 ,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 血管通透性增加、全身血管阻 力下降等改变,从而引起休克 。
分布型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①过度刺激;②严重阻 滞;③药物影响等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
心前负荷减少:失血,脱水, 容量不足等
心肌收缩力减退:心肌梗死, 心肌炎,电解质紊乱等
阻塞性休克
阻塞性休克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肺动脉栓 塞等
血管阻塞:严重吸入性肺炎,重症急性 胰腺炎、广泛前列腺炎等
救治措施
救治措施
GDT目标导向的治疗;早期液体 复苏;及时发现失血部位并止 血;充分评估休克原因;早期 进行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定期 评估容量状态;及时调整病情 。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休克护理知识点总结

休克护理知识点总结

休克护理知识点总结一、休克的定义及分类休克是指机体外周循环血容量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或循环阻力降低,导致血液供应不足,细胞缺氧,产生一系列代谢性酸中毒、细胞损伤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根据休克的病因和生理学改变,可以将其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分布性休克和阻力性休克。

1. 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出血、脱水、严重脱水和体液丧失等因素导致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血容量不足引起的休克。

2. 心源性休克: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如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因素导致的休克。

3. 分布性休克:血容量正常或增加,但循环血流分布失调,例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

4. 阻力性休克:血管扩张或血管阻力下降导致外周阻力减低,如过敏性休克、脑病综合征等。

二、休克护理的基本原则1. 及时评估:对休克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处理呼吸困难,采用呼吸道管理措施,如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3. 维持循环稳定:保持患者血压和心率稳定,防止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给予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4. 保持组织灌注:有效保持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合,维持患者的内环境稳定。

5. 注意营养支持:对休克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促进休克患者的康复。

6. 加强心理护理:对休克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协助其度过难关。

三、休克护理的具体措斀1. 严密观察:对休克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情况、尿量、出血情况等,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

2.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调整头部姿势,避免发生呼吸道梗阻。

3. 补充液体:对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及时给予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液体复苏,纠正低血容量状态。

4. 补充营养:建立适当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口服、胃管或静脉输液途径,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休克相关护理知识

休克相关护理知识

休克相关护理知识1. 什么是休克?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功能障碍的病态状态,其主要特征是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细胞氧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休克通常是由于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或血管阻力增加而引起的。

2. 休克的分类休克可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血容量减少性休克:主要原因为流血、脱水、严重呕吐或腹泻等。

•心源性休克:主要由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等引起。

•分布性休克: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过敏反应或神经调节功能失调等。

•阻力性休克:主要由于血管阻力增加,例如休克性肺动脉高压和休克性心力衰竭等。

3. 休克的评估和诊断休克的评估和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常见的评估和诊断方法包括:•血压测量:休克时,血压常常下降,但低血压并不一定意味着休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心率监测:心率的快慢和规律性可以提供有关休克类型和严重程度的线索。

•血气分析:可确定休克患者的酸碱平衡状态和氧合情况。

•尿量监测:尿量的减少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是休克的一个较晚期征象。

4. 休克的护理措施休克的护理措施旨在恢复和维持组织的灌注,保障机体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补充液体:对于血容量减少性休克,及时补充液体以恢复有效血容量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溶液进行输液,根据休克类型和严重程度确定液体种类。

•升高下肢:将患者下肢抬高30度以上,有助于血液回流和增加心肌收缩力。

•氧气吸入:对于休克患者,氧气吸入可提供足够的氧供应,改善组织血氧饱和度。

•控制感染: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及时使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源。

•监测和纠正酸碱平衡:定期进行血气分析,纠正酸碱平衡异常,保持适当的pH值。

5. 休克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休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和脑损伤等。

为了预防休克的发生和并发症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早识别和治疗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感染、出血和心脏疾病等。

休克知识点

休克知识点

第九章休克一、休克的概念和主要临床表现〔一〕概念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有害因素〔如大失血、严峻创伤、严峻感染、过敏反响等〕作用后,血液循环严峻障碍,主要是微循环血液灌流缺乏,导致机体各器官、组织,特别是生命重要器官、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从而严峻危及生命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二〕、主要临床表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可视粘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减少。

患畜最初烦躁不安,后转为反响迟钝甚至昏迷死亡。

二、休克的原因及类型按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脱水性休克〕生原感染性休克〔败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因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克可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响〕分为神经性休克〔严峻创伤等〕三、休克的发生开展机理〔一〕、休克的共同发病环节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血液灌流量明显降低各种类型的休克均有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但以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最为显著。

2、心泵衰竭心肌收缩障碍〔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或心脏急性充盈障碍〔如急性心包炎〕时,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流缺乏。

心泵衰竭是心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在其他各类型休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3、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收缩,休克后期,微血管麻痹扩张。

无论是痉挛收缩还是麻痹扩张,都可使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缺乏。

〔二〕休克时微循环障碍及其分期微循环障碍是各类休克发生过程中最后的共同通路。

休克时微循环障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据此,休克可分为三个时期。

图9-1 肌肉内的微循环系统模式图1、微循环缺血缺氧期〔休克早期、微循环血管痉挛期、休克代偿期〕〔1〕微循环的变化及其发生机理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高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粘膜、内脏微循环血管延续痉挛,微循环灌流量大为减少〔大量血液经直捷通路或动静脉吻合枝回心〕,组织缺血缺氧。

与此同时,β-受体占优势的心肌、脑血管血液供给仍较充分。

外科休克知识点总结

外科休克知识点总结

外科休克知识点总结一、外科休克的定义外科休克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使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引起全身灌注不足,造成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临床状态。

导致休克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失血、感染、创伤、手术等。

当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时,全身器官供血量下降,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F),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危急状态。

二、外科休克的病因外科休克的病因包括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神经原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失血性休克是最常见的一种休克形式,通常由外伤、手术、胃肠道出血等原因导致。

感染性休克则常见于严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血管内容积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明显减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休克形式。

神经原性休克常见于严重创伤、脑外伤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导致休克。

心源性休克则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起心排血量明显减少,引起休克。

三、外科休克的临床表现外科休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尿量减少等。

患者在休克状态下,由于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会出现意识改变、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休克,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判断患者的休克类型,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外科休克的治疗外科休克的治疗要根据休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失血性休克,需要及时止血、输血,纠正休克。

对于感染性休克,需要积极处理感染灶,对症支持治疗,及时应用抗生素等。

对于神经原性休克,需要合理调理患者的情绪状态,控制疼痛,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对于心源性休克,需要积极处理心脏功能障碍,维持心脏功能和循环稳定。

此外,对于外科休克患者,还需要注意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患者的热平衡等。

五、外科休克的并发症及预后外科休克患者由于全身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F),是休克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休克知识点

休克知识点

容量负荷试验
-选择1000ml晶体液或500ml 胶体在30分钟内输入

目的
-量化输液时心血管反应,快速 纠正容量缺失,尽可能减少容量负 荷过多的风险

低血容量性休克--控制性液体复苏
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
= 心排出量×全身阻力
降低 灌注差

升高
休克书本定义: 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有多种体液因子 参与,以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 碍为主要特征,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 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临床上表现为烦躁,神态淡漠或昏迷,皮肤苍白 ,四肢湿冷,尿量减少或无尿,脉搏细数,脉压变 小和/或血压降低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外源性或内源性循环血容量丢失,包括失血 失液 二、心源性休克 泵功能衰竭 三、分布性休克 血管收缩舒张调节功能异常 神经性 感染性 过敏性 中毒性 四、梗阻性休克 血流主要通道受阻 如腔静脉梗阻、心包缩窄或填塞、心瓣膜狭 窄、肺动脉栓塞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出血控制后再积极容量复苏(D级)

控制性液体复苏
-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给予小容量液体复苏,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 围内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 -避免早期积极复苏带来的副作用

低血容量性休克--控制性液体复苏
推荐意见24:
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病人、老年病人及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控制性复苏(E 级)


脓毒症/休克液体治疗
(1)首选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 (2)可加用白蛋白进行液体复苏; (3)建议不用MW>200和/或取代基>0.4的羟乙基淀 粉; (4)初始液体复苏量≥1000ml晶体液,至少在第4-6个 小时内补充30ml/kg液体量; (5)液体复苏中可进行容量负荷试验,监测指标包括 :脉压、SVV、CO、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

休克护理复习知识

休克护理复习知识

休克护理复习知识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指的是全身组织与器官无法得到足够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的状态。

休克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休克,护理干预都是至关重要的。

1.监测生命体征在休克护理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病人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

2.补液与输血休克时,血容量不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给予病人适当的补液和输血,以维持病人的循环功能。

选择补液和输血的类型和量度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3.维持气道通畅休克状态下,患者的呼吸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病人的气道通畅,确保病人的呼吸正常。

如果病人有呼吸困难,可以辅助呼吸或者给予氧气供氧。

4.监测尿量尿量是反映病人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休克状态下,病人的尿量通常会减少。

护理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尿量,如果尿量明显减少,可能需要调整补液的量度。

5.疼痛控制休克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来选择适当的疼痛控制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疼痛的控制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还可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有利于休克的恢复与稳定。

6.病情观察和记录在休克护理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心理护理休克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他们的不安情绪,提高他们的信心。

8.多学科配合休克的治疗需要与多个学科的医生配合,包括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

护理人员需要与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护理。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干预的效果。

休克的科普知识

休克的科普知识

休克的急救常 识和注意事项
休克的急救常识和注意事项
急救常识: 在急救休克时,应及时 拨打急救电话、保护伤者、控制出 血、保持呼吸通畅等。
注意事项: 在急救休克时,应避免 给予口服液体、过度移动伤者、使 用过量止血带等可能加剧伤情的行 为。
休克的康复与 后续护理
休克的康复与后续护理
康复: 休克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遵循医 嘱,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饮食调整等 ,以促进恢复。 后续护理: 休克后的患者需要定期随访 ,监测病情变化,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复发等。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紧急处理: 在等待救援和医疗 人员到达之前,紧急处理包括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体 位舒适、保暖、控制出血等。
休克的并发症 和预防措施
休克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并发症: 休克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肺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 预防措施: 预防休克包括及早处理潜在 的引起休克的原因、注意个人卫生、合 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等。
休克的常见症 状和分型
休克的常见症状和分型
症状: 休克的常见症状包括意识模糊、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 苍白等。
分型: 根据不同的原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休克可分为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多种类型 。
休克的治疗和 紧急处理
休克的治疗和紧急处理
治疗: 休克的治疗包括迅速纠 正休克原因、维持循环稳定、 调控体液平衡、给因 休克的常见症状和分型 休克的治疗和紧急处理 休克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休克的急救常识和注意事项 休克的康复与后续护理
休克的定义和 原因
休克的定义和原因
定义: 休克是一种严重的循环衰竭 症状,体内组织无法得到足够的氧 气和营养物质,导致多器官功能衰 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休克shock
1、休克概念: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组织微循环灌流量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维持组织灌流量的因素:
1)充足血容量(循环血量)
2)正常的心泵功能
3)毛细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合适的血管容积,血流阻力)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及分类
第二节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一、微循环结构与调节
迂回通路即真毛细血管通路1、迂回通路开放和关闭的调节:
2、毛细血管灌流的局部反馈调节:
3、影响微循环灌流的主要因素:
1)有效循环血量
2)灌注压
3)血流阻力
二、休克微循环障碍的分期及其机制
(一)缺血缺氧期
1、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
1)微循环小血管持续收缩
2)毛细血管前阻力↑↑>后阻力↑
3)关闭的毛细血管增多
4)血液流动:血液经由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直接流入微静脉(有效循环血量
2、微循环缺血缺氧的机制
交感-肾上腺髓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微循环缺血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引起皮肤、腹腔内脏和肾等器官发生明显的缺血、缺氧,对整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
(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
a)回心血量↑
自身输血:静脉收缩,动静脉短路开放
自身输液;组织间液进入毛细血管
醛固酮和ADH增多:肾小管重吸收钠与水增多
b)心输出量↑
心率↑ 收缩力↑ 回心血量↑
c)外周阻力↑
(2)血液重新分布,维持心脑血供
a)脑血管: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稀疏,α受体密度低
b)冠状动脉扩张:β受体兴奋→扩血管效应>α受体兴奋→缩血管效应
c)血压维持正常
(二)休克期(淤血缺氧期)
1、淤血期微循环的变化
a)前阻力血管扩张,微静脉持续收缩
b)前阻力<后阻力
c)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增多
d)灌流特点:灌而少流,灌大于流
2、微循环变化的发生机制
a)微循环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低
ATP&酸中毒
b)局部扩血管物质增多:K+、氧自由基、白细胞介素-1、NO、肿
瘤坏死因子等
c)血细胞粘附、聚集严重,血粘度增大
内毒素的作用
3、微循环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1)有效循环血量进行性减少:
血液淤滞在微循环;血浆外渗到组织间隙
2)血流阻力进行性增大:
血细胞粘附、聚集、血液浓缩
3)血压进行性降低:
有效循环血量↓ 外周阻力↓心机舒缩功能障碍,心输出量↓
4)重要器官供血↓功能障碍
4、微循环淤血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三)微循环衰竭期
1、衰竭期微循环变化:
1)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
2)血细胞粘附聚集加重,微血栓形成
3)灌流特点:不灌不流,灌流停止
2、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
1)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
2)血细胞粘附、聚集加重
3)广泛微血栓的形成
3、微循环衰竭对机体的影响: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器官灌流减少甚至局部停止
3)严重导致多个器官、系统衰竭
4、微循环衰竭期的临床表现:
1)淤血期症状的进一步加重
2)皮肤静脉严重萎缩
3)DIC,脉搏细弱、血压降低
4)感觉迟钝,反应性显著降低,嗜睡和意识障碍
三、休克的细胞机制
1、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紊乱
2、自由基生成增多
3、离子转运障碍
4、细胞信息传递障碍
第三节休克中细胞代谢、结构的改变和器官功能障碍
一、细胞损伤
1.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
2.线粒体受损
3.溶酶体酶释放
4.细胞坏死和凋亡
二、休克中的代谢障碍
1.能量生产严重减少
2.钠泵功能障碍:细胞水肿,高钾血症
3.糖酵解增加,脂肪氧化不全:酸中毒
三、器官功能障碍
(一)肾功能衰竭
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血流灌注↓→GFR↓→少尿
晚期(急性器质性肾衰):持续肾缺血→肾小管坏死→少尿
(二)肺功能障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感染、休克及创伤等病理过程中,特别是在休克恢复期出现的以呼吸窘迫和进行性缺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肺出现严重的肺水肿、出血、充血、血栓形成、肺不张以及肺泡内透明膜形成等病理变化。

(三)心功能障碍
冠脉血流量↓
心肌耗氧量↑
酸中毒及高钾血症→心肌收缩力↓
心肌内DIC
多种毒性因子抑制心功能
(四)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五)脑功能改变
(六)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第四节休克的防治原则
一、积极预防休克的发生
二、早期发现,及时合理治疗
1、补充循环血量“需多少,补多少”
2、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3、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三、预防和治疗器官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