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教案

合集下载

《梁祝》音乐欣赏教案

《梁祝》音乐欣赏教案

音乐欣赏(1)一:向同学提问什么是音乐?让同学发言.总结:1.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2.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是音乐艺术实践的三个方面.3.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二.向同学讲解:欣赏音乐分为三个阶段:1.官能的欣赏2.感情的欣赏3.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之外,还必须进行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说说看选自哪首著名的曲子,并说出作者是谁?开始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第一个乐段,请同学回答.答:《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作曲,并向同学说明这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四.向同学解说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是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器乐套曲。

在协奏曲中,有时由独奏乐器主奏,有时则由乐队独当一面,两者好象是在互相竞争,所以协奏曲又称竞奏曲。

协奏曲一般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一般首先由乐队奏出呈示部,然后在乐队的伴奏下独奏乐器重复呈示部.第一乐章充满了戏剧性.第二乐章一般为抒情的慢板,以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第三乐章一般是快速的回旋曲.起着回应和综合的作用.协奏曲原来是一种没有标题的器乐曲。

我国作曲家对协奏曲的民族化、标题化和形式的革新作了许多新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出现了以唢呐、琵琶、二胡、笛子等为独奏乐器的民族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草原英雄小姐妹》、《山林》等标题协奏曲和人声与乐队相结合的声乐协奏曲。

向同学说明今天欣赏的是小提琴协奏曲五.向同学介绍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何占豪,浙江省诸暨县人,生于1933 年8 月29 日;陈钢,1935 年3 月10 日生于上海。

他们两人在上海音乐学院上学时,合作写成这首协奏曲,在1959 年,作为国庆10 周年献礼。

乐曲首演于1959 年5 月的“上海音乐舞蹈会演”,俞丽拿演奏小提琴,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

梁祝幼儿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

2.能正确演唱《梁祝》经典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

3.能够辨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简单模仿演唱。

4.了解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和旋律。

2.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难点1.歌曲的感情表达。

2.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班级中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听并猜测乐曲的名称和乐器的名称。

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乐器和原因。

2. 学习歌曲(15分钟)教师代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歌曲,并教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表达歌曲的感情。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唱歌,并多次重复,直到学生能够掌握歌词和旋律。

3. 听乐器(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或现场演奏,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钢琴、吉他、小提琴、二胡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乐器的特征和适合演奏的音乐类型。

4. 学习节奏(15分钟)在课堂上演示不同的节奏,并让学生模仿演唱。

例如,教师可以敲击节拍器,让学生模仿并唱出与之相对应的节奏。

5. 综合演唱(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综合演唱,要求在演唱中加入不同的乐器和节奏,以丰富歌曲的音效。

教师会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点评。

6. 结束(5分钟)总结课程内容,统计学生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和探索,体验音乐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1.学生能否正确演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词和旋律。

2.学生能否辨别不同的节奏和旋律,并能够简单模仿演唱。

3.学生能否描述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特征并进行简单演奏。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音乐和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到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祝》,学习了歌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了解了不同乐器的名称和音色,同时还学习了不同的节奏和旋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面对陌生内容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能有效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演唱和表情中。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感受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1.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2.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教学难点:1. 欣赏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内涵教学准备:1. 准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频文件2. 准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介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15分钟)1. 播放《梁祝》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全程欣赏。

2.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节奏等。

3. 欣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了解故事背景(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品德和精神,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四、音乐与故事的结合(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如音乐如何表现故事的情感、情节等。

2. 让学生讨论音乐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如音乐如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等。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引导学生课后去了解更多关于《梁祝》的资料,如其他版本的音乐、故事改编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欣赏音乐方面还需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细节处理。

同时,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要尽量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故事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梁祝》教案

音乐欣赏《梁祝》教案

中班音乐欣赏《梁祝》(一)一、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音乐旋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

2、培养幼儿喜爱民间音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课件、音乐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初步感知音乐1、今天呀,我们带上我们的好朋友蝴蝶一起到花园里玩。

2、幼儿随音乐手持蝴蝶游玩。

3、我们累了,小蝴蝶也累了,我们和小蝴蝶一起休息一会儿吧。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美1、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们看这是在哪里?(杭州西湖)在我们杭州西湖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一个关于两只蝴蝶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一曲特别好听的音乐来告诉我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认真安静地听听吧。

(播放FLSH,完整欣赏音乐。

)这曲音乐真好听!你听了这段音乐后想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发挥想像自由讲述。

)2、分段欣赏音乐(1)欣赏第一段音乐我们先来听听第一段音乐,这两只蝴蝶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小结:天气真好!西湖的风景好美呀!两只蝴蝶在商量去哪些地方游玩。

他们去哪里游玩了呢?我们来听听第二段音乐。

(2)欣赏第二段音乐这两只蝴蝶去哪里游玩了呀?出示图谱小结:他们一起在湖边跳舞,一起在山上飞翔,一起在花丛中散步,他们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到非常幸福。

(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感知乐曲的旋律。

)我们一起跟着这两只蝴蝶去美丽的西湖游玩好吗?(请幼儿跟着音乐感知乐曲的旋律。

)他们玩了好多地方,现在在听听他们在干什么?(3)欣赏第三段音乐他们在干什么呀?出示图片小结:他们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感到非常幸福,所以好多蝴蝶都来了,来到这个美丽的西湖游玩。

(三)播放课件,完整欣赏音乐1、这首乐曲好听吗?(好听)这两只蝴蝶知道我们喜欢这首美丽的乐曲呀,还送给我们一个礼物!我们一起认真安静地看看是什么礼物,好吗?(播放课件,完整欣赏音乐)2、活动结束:我们跟着这两只美丽的蝴蝶去游玩一下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四、活动延伸欣赏《梁祝》的故事。

梁祝教学教案

梁祝教学教案

梁祝教学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梁祝故事,并能够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培养学生对梁祝故事的审美意识和情感共鸣。

3.帮助学生提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5.通过学习梁祝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责任的关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的讲解- 通过故事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梁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爱情故事。

- 介绍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让学生对故事有整体的掌握。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文学表达和情感共鸣- 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梁祝故事的情感体验。

-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行为进行感悟,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 培养学生对梁祝故事中美好爱情的美学感知和情感共鸣。

3. 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讨论和辩论,展开对梁祝故事中的一些主题和问题的思考。

- 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逻辑思维,培养言辞表达能力,提升表达思想的能力。

- 指导学生撰写观后感、读后感等文章,锻炼书面表达的能力。

4. 传统文化的鉴赏与传承- 引导学生对梁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 制作展板、演讲、舞蹈等形式,展示学生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以故事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梁祝故事的讲解,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观摩学习:观赏和欣赏相关的梁祝故事的演唱、舞蹈、戏剧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4. 个性化学习:针对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测试学生对梁祝故事的基本理解和记忆。

梁祝教学设计方案

梁祝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梁祝故事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位。

(2)掌握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复述故事。

(3)学习歌曲《梁祝》,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故事简介2. 梁祝故事主要情节3. 歌曲《梁祝》欣赏4. 梁祝故事与音乐的关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梁祝故事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梁祝故事(1)教师讲述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学生认真聆听并做好笔记。

(2)学生分组讨论,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总结故事中的经典情节,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欣赏歌曲《梁祝》(1)教师播放歌曲《梁祝》,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2)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情感。

(3)教师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梁祝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故事和歌曲《梁祝》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

3. 学生对梁祝故事和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资源1. 梁祝故事文本2. 歌曲《梁祝》音频3. 梁祝故事图片4. 梁祝故事相关视频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梁祝故事、欣赏歌曲《梁祝》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梁祝教案大班

梁祝教案大班

梁祝教案大班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帮助大班学生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包括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相识、相恋以及他们的悲惨结局。

2. 制作故事主人公的面具,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和理解角色的情感。

3. 观看《梁祝》动画或戏曲表演,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

4. 进行《梁祝》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想象力。

5. 进行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制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面具,解释面具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3. 学生观看《梁祝》动画或戏曲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片段中的音乐、舞蹈和戏剧元素。

4. 教师分配角色,组织学生进行《梁祝》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尽可能真实地展现人物情感和剧情。

5. 学生根据自己对《梁祝》故事的理解进行绘画活动,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梁祝》故事的背景和情节。

2. 制作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面具,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3. 观察与欣赏:通过观看《梁祝》动画或戏曲表演,帮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中的艺术元素。

4. 角色扮演:通过情景再现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5. 绘画活动:通过绘画表达学生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面具、观看表演以及情景再现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达。

拓展活动:1. 继续学习其他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如《牛郎织女》等,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听取学生对《梁祝》故事的感受和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

《梁祝》教案(五篇模版)

《梁祝》教案(五篇模版)

《梁祝》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梁祝》教案音乐教案-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型:音乐欣赏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电影》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3、教师补充:无论是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还是作为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都流传这一个美丽的传说。

《梁祝》发源地共有十二处之多其中最有影响力有三处: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和山东济宁。

2004年10月18日《小崔说事》说《梁祝》专家辩论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发源地最后定为山东济宁。

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作品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材分析《梁祝》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由陈钢和何占豪创作。

作品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通过音乐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爱情故事。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梁祝》,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及民族特色。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演奏技巧及民族特色。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分析法、欣赏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作品欣赏: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作品分析:(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各个乐章的主题及情感表达。

(3)解析乐曲的演奏技巧,如揉弦、颤音等。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乐曲中的片段进行演奏练习。

5. 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推荐类似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互动情况,以及对于问题的响应程度。

2. 乐曲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别提问,评估学生对《梁祝》乐曲结构、主题及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3. 演奏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对于乐曲片段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4.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梁祝》的听后感,以此来考察他们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准备1.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或视频资料。

2. 关于《梁祝》的乐谱和分析资料。

3. 教学PPT,包含乐曲介绍、结构分析、演奏技巧等内容。

幼儿园戏曲教案梁祝

幼儿园戏曲教案梁祝

幼儿园戏曲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梁祝故事;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燕赵故事;3.学习传统戏曲基本舞蹈姿势和动作,能够表演基本的戏曲动作;4.提高幼儿的综合表演能力,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3.基本舞蹈动作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2.情感体验3.情境演练4.自由表演四、教学过程1.背景介绍梁山伯、祝英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悲剧人物,他们的爱情故事被称为“梁祝传奇”。

本教案主要是以讲述梁祝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演练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让幼儿更好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

2.故事情节梁山伯是个出身书香门第的穷曲家子,祝英台则是河南大名府知府祝聘的女儿。

两个年仅十岁的孩子经过一次巧遇相识,之后又几经波折,在一起度过了美好而短暂的时光。

然而,最终婚礼被揭穿,梁山伯被家人逐出家门,祝英台则被父亲强嫁,两人最终选择在坟墓里牵手,长眠不醒。

3.基本舞蹈动作3.1 腿部动作:抬腿、站腿、撑腿、悬腿等。

3.2 手部动作:提手、抹眉、托掌、圆盘等。

3.3 身体动作:左转、右转、弯腰、伸臂等。

五、教学反思在这次幼儿园戏曲教学过程中,幼儿们在情感体验、情境演练和自由表演等环节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理解了戏曲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方式,提高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幼儿的认识尚浅,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深理解。

我们将在未来的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哲学意义。

《梁祝》教学设计

《梁祝》教学设计

《梁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之一:《梁祝》故事简介与背景了解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传统爱情故事《梁祝》的基本内容。

2.了解《梁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梁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梁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提问: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爱情故事吗?回答:西施与范蠡、王昭君与董卓、梁祝等。

2.知识传授(15分钟)介绍《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情节:梁山伯和祝英台是两个少年学子,他们在读书时成为了好朋友。

梁山伯因家境贫寒,被父亲送去学艺以改变命运,和祝英台分别。

祝英台意外地得知父亲已经为她订婚,心灰意懒,成了一位女扮男装的书生。

在一次相遇中,两人渐生情愫。

然而,梁山伯却病倒了,无人知晓他的身份。

并且,祝英台的父亲要她与他人成婚。

最终,梁山伯病逝在祝英台面前。

祝英台不愿嫁给他人,用自己的尸体与梁山伯合葬,化为蝴蝶飞走了。

人物:梁山伯、祝英台。

3.思考讨论(15分钟)提问:《梁祝》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地位?有什么影响?回答:《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该故事地位崇高,被誉为“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广为传颂。

它不仅深入人心,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题材,如影视剧、戏曲、文学作品等。

4.延伸拓展(15分钟)观看音乐节目《梁祝》,欣赏其中迷人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梁祝》故事的美妙之处。

5.小结(5分钟)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梁祝》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还了解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梁祝》不仅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之二:《梁祝》的情感体验与艺术创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梁祝》,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与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与能力。

1.分析《梁祝》中的情感元素。

梁祝初中教案

梁祝初中教案

梁祝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演奏者。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音乐意识。

3. 通过欣赏《梁祝》,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故事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音乐中情感变化的把握。

2. 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这首音乐的兴趣。

2. 学生聆听《梁祝》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二、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主题旋律,分析旋律特点。

2. 学生探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理解音乐如何表现故事情节。

3. 教师讲解音乐的表现手法,如变奏、和发展等。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师生共同总结音乐情感的变化。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跟随音乐,尝试哼唱主题旋律。

2.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及情感表达。

2. 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梁祝》的其他形式作品,如绘画、电影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故事背景及音乐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情感变化及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如哼唱、肢体语言表达等。

以上教案旨在通过欣赏《梁祝》,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民族音乐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理解音乐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梁祝幼儿园教案

梁祝幼儿园教案

梁祝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学习《梁祝》这个经典爱情故事,培养其爱国精神、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梁祝故事中人物性格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讲述故事线索–粗略介绍梁山伯、祝英台的出身背景和身世–讲述两人相遇、相识的过程–介绍两人爱情的生发和发展–讲述两人命运的不幸和最终的殉情结局2.听音乐、感受情感–分享古典音乐《梁祝》中的几段经典乐曲–让幼儿通过听音乐,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心情3.人物形象品味–分析故事中两位主角的性格与品质,引导幼儿消化和人吸收故事的美感,以及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幼儿猜测并认识故事中的两位主角–然后向幼儿大致介绍《梁祝》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2.故事讲解–发挥自己的讲故事能力,将整个故事讲述清楚–让幼儿了解梁山伯、祝英台的性格、遭遇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3.音乐欣赏–播放故事中的经典乐曲,让幼儿倾听和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引导幼儿通过音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4.人物形象品味–引导幼儿思考梁山伯、祝英台的性格和品质,讨论故事中关于爱情、友情、忠诚等方面的道德问题–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重视培养幼儿的审美、品德和道德情操。

3.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故事讲解、音乐欣赏、人物形象品味相结合,内容科学性强。

4.教学效果显著,幼儿在教学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掌握了一些优美的音乐之余,还领悟了梁祝故事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思考,对人生、爱情、友情、诚信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

相信他们在故事的感召下,能够更好地扎根于中华文化,发扬传统美德,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的小公民。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

3. 通过学习《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梁祝》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介绍。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学习《梁祝》的演唱技巧和表演方法。

4. 欣赏《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梁祝》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梁祝》歌曲中的高难度旋律和和声部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及创作过程。

2. 分析:《梁祝》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3. 学唱:教授《梁祝》的演唱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

4. 演练: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6. 欣赏:播放《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梁祝》乐谱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音响设备、投影仪、白板。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视频、音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梁祝》的背景、创作过程及音乐特点。

2. 示范法:老师演唱《梁祝》,学生跟随学唱。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4. 欣赏法:播放《梁祝》音乐会演出片段,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八、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回顾《梁祝》的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教授《梁祝》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发音、音准等方面。

3. 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辅导。

4.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老师点评并指导。

初中音乐梁祝详细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详细教案

教案:初中音乐欣赏——《梁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与音乐创作的结合,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倾听、分析、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 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理解其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频资料。

2. 教师准备《梁祝》的乐谱和有关资料。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梁祝》的了解和感受。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生认真倾听。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梁祝》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学生讨论《梁祝》的音乐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分析《梁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如引子、主题、发展、高潮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梁祝》表达的情感。

3. 教师总结《梁祝》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讨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讨论《梁祝》的音乐魅力和艺术价值。

2. 学生评价《梁祝》的欣赏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梁祝》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多了解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延伸】1. 学生自主查找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了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初中音乐梁祝 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 教案

初中音乐梁祝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及民族音乐元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他们对这段爱情有何感受?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2. 分析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越剧音乐、民间曲调等。

3. 讨论:同学们认为这首音乐表达了哪些情感?如何体现?三、作品解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解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结构、演奏方式等。

2. 分析音乐中的高潮部分,如“十八相送”、“楼台会”等。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如爱情、悲伤、欢乐等。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奏,体会音乐的情感。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单独演奏,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感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乐中情感表达的把握能力。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合作能力。

梁祝初中音乐教案

梁祝初中音乐教案

梁祝初中音乐教案年级:初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梁祝》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梁祝》的音乐结构、旋律、节奏等。

教学难点:1. 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对音乐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2. 准备《梁祝》音乐CD或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作者以及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民族元素,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播放《梁祝》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3. 讨论音乐中的情感变化,让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爱情故事。

三、音乐分析(15分钟)1. 分析《梁祝》的音乐主题,讲解音乐术语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民族特色,如民间曲调、乐器等。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梁祝》与其他音乐作品的区别。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梁祝》的音乐,进行演唱或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梁祝》的音乐特点和民族特色。

2.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梁祝》这首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欣赏并分析音乐中的情感变化。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演唱或演奏,进一步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音乐术语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祝》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及表达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梁祝》,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分析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梁祝》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悲剧。

2. 歌曲结构:本曲采用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分为引子、主题、发展、高潮、尾声五个部分。

3. 音乐特点:曲调优美、旋律抒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梁祝》的音乐特点、结构及表达的情感。

2. 难点:分析歌曲中的戏曲音乐元素,以及如何把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祝》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分析歌曲的结构、音乐特点,讲解演唱技巧。

3. 示范: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4. 练习:分组练习、合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梁祝》,如民族乐器演奏、西洋乐队演奏等,感受不同演奏形式下的音乐魅力。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根据《梁祝》的旋律创作新的歌词或曲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课堂互动1. 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梁祝》故事的理解,以及音乐如何表达故事情感。

2. 提问:教师针对歌曲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八、课后作业1. 听赏:《梁祝》及其他相关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练习:复习本节课学习的演唱技巧,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演唱技巧及对音乐的理解。

2.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练习成果,评估学习效果。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

高中音乐说课教案《梁祝》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2.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民族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1. 简介作曲家何占豪、陈钢以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 分析《梁祝》音乐风格及特点。

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乐曲的背景及创作意义。

3. 学生分享对民族音乐的感悟。

章节二:曲式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曲式的理解能力。

2. 分析《梁祝》曲式结构。

教学内容:1. 介绍单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基本曲式结构。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基本曲式结构。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梁祝》曲式结构。

章节三:音乐主题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理解能力。

2. 分析《梁祝》音乐主题及发展。

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主题的定义及作用。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主题及发展。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音乐主题的定义及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梁祝》音乐主题及发展。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主题发展练习。

章节四:演奏技巧与表现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认识。

2. 分析《梁祝》小提琴演奏技巧及表现。

教学内容:1. 介绍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

2. 分析《梁祝》小提琴演奏技巧及表现。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分析《梁祝》小提琴演奏技巧及表现。

章节五:欣赏与评价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音乐欣赏的方法与途径。

2. 分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1. 教师讲解音乐欣赏的方法与途径。

2. 学生跟随教师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3. 学生分享对《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评价。

章节六:音乐与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加深学生对《梁祝》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

音乐教案-梁祝

音乐教案-梁祝

音乐教案-梁祝教案主题:梁祝音乐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梁祝》的背景和情节;2.欣赏与分析梁祝相关的音乐作品,掌握一些音乐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个人或小组创作表达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创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梁祝民间故事的背景和情节介绍2.梁祝相关音乐的欣赏与分析3.个人或小组音乐创作教学准备:1.梁祝民间故事的资料2.梁祝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料3.乐器或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等音乐创作工具教学过程:第一步:梁祝背景和情节介绍(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梁祝》的背景和情节,花费5-10分钟的时间介绍,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梁祝相关音乐的欣赏与分析(20分钟)教师播放梁祝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梁祝》交响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分析音乐中的表情、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音乐分析的方法,如乐曲结构分析、动态表现分析、旋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第三步:个人或小组音乐创作(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或个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梁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进行音乐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进行演奏创作,也可以利用电子音乐制作软件等进行创作。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情感表达等因素进行创作,也可以加入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想象。

第四步:音乐创作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完成音乐创作后,可以进行展示和分享。

学生可以选取几个创作作品进行演奏或播放,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欣赏和评价。

在分享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创作作品,以及教学的效果和收获。

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梁祝故事和音乐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化对梁祝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喜欢以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的音乐,能受到梁祝的真挚爱情及对封建势力强烈反抗精神的感染,产生对这一爱情悲剧的理解与同情。

(二)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学习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等音乐表现要素,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三)结合具体作品复习协奏曲等有关知识。

二、教材分析
1.作者简介
何占豪(1933—)作曲家。

浙江诸暨人。

1950年考入省文工团当演员,后改学二胡,参加乐队。

作品有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龙华塔》,民乐合奏曲《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

上海市人。

作品有《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金色的炉台》、《我爱祖国的台湾岛》、《苗岭的早晨》及交响诗《屈原》等。

2.作品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这部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欢迎,我国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梁祝》以中华民族音乐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3.音乐分析
作品从故事中撷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其内容及结构形式列表如下:
引子——春景(鸟语花香)
由竖琴和弦乐器的颤弓音响作背景,引出长笛活泼明快的及双簧管优美的独奏旋律,从而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呈示部——相爱
由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以明朗的高音极富表情地奏出了充满诗意的爱情主题:
乐曲吸取了戏曲音乐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由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呼应,以描绘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及他们真挚、纯洁的友情:
副部主题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呈示部的最后是结束部。

它的音乐是由爱情主题衍化而来的。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梁、祝二人恋恋不舍的情景:
展开部——抗婚
展开部包括了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及哭灵投坟三部分内容。

在定音鼓由弱渐强的滚奏声中,引出了大管及大提琴阴沉的旋律:
这段音乐给人一种惊慌不安的感受。

接着,铜管乐器、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大管奏出了凶暴残忍的封建势力音乐主题:
此后,出现了由副部主题变化而成的抗婚主题。

独奏小提琴用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独奏小提琴的反抗音调。

它刻画了祝英台誓死不屈服于封建礼教压迫束缚的反抗精神与痛苦不安的心情。

因而形成了对比的戏剧
冲突:
楼台相会的音调,如泣如诉,表现了梁、祝相见时的情景。

小提琴先奏出哀伤、倾诉的旋律:
接着,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

它们时分时合,那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互表衷肠及其悲伤、怨恨、愤懑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投坟这段音乐,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及越剧嚣板(即:紧拉慢唱)的手法,再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地渲染了祝英台呼天喊地、悲恸欲绝的情绪。

后面的散板曲调是用引子的素材发展而成的。

它是对祝英台坚贞不屈的精神的讴歌。

在展开部的最后。

独奏小提琴单独奏出一句极为高亢的旋律。

它犹如祝英台撕心裂肺般地哭喊,她在控诉封建礼教所酿成的人间悲剧。

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祝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

接着锣鼓齐鸣,祝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高潮。

再现部——化蝶
再现部开始,气氛很安静。

然后由长笛和竖琴再现引子的部分旋律,展现出仙境般的迷人意境。

优美动人的爱情主题先后由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器和独奏小提琴奏出。

伴奏音响朦胧而华丽,仿佛暗示梁、祝虽然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死去,却化为一对彩蝶,在万花丛中比翼双飞、翩翩起舞。

他们在天上活着,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活着。

随着铜管乐器的加入,
音乐又进入一个高潮,好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反抗精神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的故事永远被人民传颂。

三、教学难点:理解音乐内涵。

四、教学重点:理解“协奏曲”
五、课前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导入新课:由“梁祝”故事导入。

3、知识讲解:—协奏曲
4、欣赏:听《梁祝》全曲,边听乐曲教师边讲解情景。

七: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