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
浅析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式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责。
在当今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共识,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现状问题。
本文将就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浅析。
家园共育的现状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园共育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够全面地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导致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障碍;一些学校在信息公开和与家长沟通上也存在不够及时和全面的问题,导致了双方之间的信息共享不畅。
2. 家校互动不深除了信息沟通不畅之外,一些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深度的互动也是家园共育中的现状问题。
一些家长往往只是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完全交给学校,而自己却缺乏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和了解;一些学校也缺乏对家长的引导和参与,导致了家校互动不够深入。
3. 家校矛盾较多在家园共育中,一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质量存在着质疑和不满,导致了家校之间的矛盾;一些学校也对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存在着疑虑和不满,导致了家校之间的矛盾。
家园共育的解决方式:1.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为了解决家校沟通不畅的问题,我们可以建立更加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群、开展家长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也可以通过学校通知单、学校网站等方式,向家长及时公布学校教育活动和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家长群、与老师的沟通等方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
2. 加强家校互动在家园共育中,我们还可以加强家校互动,提升双方之间的互动深度。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校互动平台、发放教育指南等方式,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也可以通过家访、家庭作业布置等方式,加强学校对家庭的了解。
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家长会议、关注学校网站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来;也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等方式,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中小学家校社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改进路径
中小学家校社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改进路径摘要家校社共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飞速发展期,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能够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引导,确保其实现身体、心理、智力、能力等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今中小学家校社共育仍存在一定不足,削弱了其开展效果。
基于此,文章针对中小学家校社共育现状进行了调查,阐述结果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路径,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家校社共育现状;调查与改进引言家校社共育能够有效增强教育力量、丰富教育形式、完善教育体系,集中三者合力推动学生的良性发展。
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实现有效共育,必须有机结合三者的教育资源。
面对着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演变和社会环境的复杂特性,面对我们的孩子祖国的未来,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家校社共育中主动作为,以使教育效能更大。
一、中小学家校社共育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1、共育主体失衡现今我国中小学校开展的家校社共育中,主体失衡现象仍较为常见。
三者中学校居于相对主导地位,往往仅对家长、社区提出了参与配合的要求,以家长的参与出席率、与社区的联动程度等评价共育活动效果。
这样的模式使得家长、社区较为被动,难以充分理解家校社共育理念,不愿主动参与。
同时,学校往往难以真正了解到各学生家庭、各社区的特殊问题、个性化要求等,无法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受教育需求,家长、社区参与情况参差不齐。
2、共育体系不完善目前家校社共育体系的不完善体现在主题、目标不明或达不到等多个方面。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少学校积极着手于家校社共育活动的推进,但也有一部分学校对于家校社共育的认知不足,存在着未能明确共育活动的目的,缺乏实践方向,开展的活动主题难以符合学生需求等不足,导致家长、社区以以应付任务的态度机械被动地参与其中,家校社共育效果有限。
3、共育能力有限家校社共育对于三者的教育能力均提出了较高挑战。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和谐互补、协同育人的作用。
家校共育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模式,它可以协同家长和学校的力量,使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关爱和教育。
当前家校共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我们来看一下家校共育的现状。
目前,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开始重视家校共育。
家长开始重视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也开始鼓励家长的参与。
现实中,家校共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家校共育的参与度不高。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
在学校方面,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无法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
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导致了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沟通和解决。
家校共育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理解和认同。
很多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共育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度地理解和实施这一理念。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我们需要加强家校共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共育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举办家校联谊活动、举办家校共育知识讲座等方式来提高大家的认知度。
我们需要建立家校有效的沟通渠道。
可以通过建立家校交流群或者家校联络员等方式,帮助家长和学校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需要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只有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家校共育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宣传家校共育理念,营造家校共育的浓厚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举办家校共育主题的文化节、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和学校共同感受家校共育的力量。
家长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学校也应该重视家长的参与,积极和家长进行合作,共同育人。
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促进家校共育的健康发展。
家校共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庭教育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学的家校合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以及教育的有效性。
本文将针对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1)相互理解不够,沟通渠道不通畅。
家长对中小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了解不够,而学校对学生在家庭教育中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也缺乏了解,导致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双方合作意识淡薄。
一些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不再关心其学习和生活,而学校也很少主动与家长交流,导致家校合作“雁过无痕”。
(3)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指导,不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而学校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也缺乏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优势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长是学生最早的老师,他们参与教育能够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家长的认识和看法可以通过与学校的交流得到客观的验证和考虑,理念和行为可以协调起来,使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3)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可以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指导,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成长。
1、扩大家校交流的渠道和内容双方缺乏沟通交流的问题是家校合作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大力拓宽交流渠道,与家长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加强沟通,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庭访问、社区访问、校园建设等方式增进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校还应制订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具体方式和参与方式,如确定家长代表、邀请家长参加课堂讲解、组织家长参加教育论坛等。
此外,还需要将家校合作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落实和明确化,家长和学校应该交流自己的意见,按照培养学生素质的共同目标进行配合和协作。
2、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有许多的家长都能给予孩子专业的指导,提供培训和素材,同时也能够布置一些可以运用日常生活的教育任务,促进孩子认知和智慧的发展。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社会能力和行为习惯。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而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1. 家长角色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在不断改变。
传统意义上,家长主要是孩子的经济和生活支持者,而现在,家长不仅要承担起给孩子提供物质需求的责任,更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部分家长仍未意识到这一点,缺乏主动参与子女教育的意愿。
2. 学校教育局限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依旧存在一些局限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不够紧密,家长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3. 家校交流不畅受各种因素影响,家校之间的交流不够畅通。
很多学校在家长会上,家长的参与度不高,只有少数家长会认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
1. 加强家校交流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互动频次,向家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可以通过家委会、家长课堂等方式组织家校交流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建立家长学校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在周末或晚间组织一些家长学习班,邀请学校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士对家长进行一些教育知识的培训,使家长能更好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家校合作项目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校合作项目,比如共同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文化活动等,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
4. 学校定期家长会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这是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家长会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让家长更多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
5. 提高教师家长参与意识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家校共育意识培训,提高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加强家访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家长的需求和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6. 家校共育的政策保障政府应加大对家校共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家校共育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学校和家长在共育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浅析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一、家校合作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努力。
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家庭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缺乏对孩子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学校又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家校合作来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教育单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中,孩子培养了性情、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则提供了知识的输入和专业教育,两者的合作共同助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合作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减少学生的心理适应问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育发达地区,家校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农村地区,家校合作存在着不少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由于农村家长多是务农的,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够关注。
而学校又缺乏有效的渠道和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导致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
2. 家校互信不足:农村家长普遍对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师资素质产生怀疑,而学校则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持有偏见,缺乏对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和学校就难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得家校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3. 家校协同不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师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学条件较差,而家庭又缺乏对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协同育人。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和家庭往往缺乏合作的意愿和行动,导致家校合作的效果不佳。
浅谈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寻找解决策略
浅谈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现状分析,寻找解决策略摘要: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共育是教师和家长一直在追求的一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和家长积极合作,合力共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
然而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往往因为家长与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上的差异,造成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效率不高,甚至造成很多矛盾的产生,导致家校合作共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笔者结合学生管理工作中当前教师和家长家校合作共育的现状分析,讨论了家校合作共育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字:中小学管理,家校合作共育,问题和策略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及时发现问题,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咨询、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如何有效地改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教育模式,值得所有的教师和家长去研究和学习。
一、小学家校合作共育教育模式现状(一)、家校沟通形式单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交流基础上的,师生双方需要在交流中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早介入。
但是,在这一进程中,由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方式相对单一,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质量不高。
首先,在与学生父母的交流中,老师们常常借助家长会来进行,而在家长会中,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向学生的父母报告最近的课堂教学和学习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的父母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但这些建议都是针对学生的,并不能真正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其次,许多老师在组织家长会时,都会主动地向同学们的家长提问,但是因为"面子"的关系,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去问问题,这就造成了问题本身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而且老师们也无法解答问题的具体对策。
(二)、家庭教育指导意见针对性不强家校合作共育的核心是家与校协同合作,也就是说,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是决定家校合作实际成效的关键。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指的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共同努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家校共育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并且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升家校共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需要认识到家校共育目前的现状。
在过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通常是相对独立的,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家长主要侧重于孩子的生活与生存技能的传授,而学校则专注于学术知识的教育和培养。
这种分割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家庭和学校的分割和冲突,导致他们的成长遭遇各种障碍和挑战。
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家校共育的理念被提出并逐渐得到了广泛推广。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家长的参与和沟通,建立起了家校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包括家长会、家长培训和家校互动等。
这些措施使得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更加密切,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
家校共育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校之间的理念和方法存在不一致。
学校往往强调学术知识的传授和培养,而家庭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的培养。
这种不一致可能导致家庭和学校的期望和做法产生冲突,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
家庭教育水平的差异也会影响家校共育的效果。
一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背景的限制,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关注,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提升育儿和教育的能力,提供孩子们所需要的资源和机会。
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一些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参与度较低,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计划和目标。
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和文化氛围。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家校共育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了促进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校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1、家校关系紧张在现实中,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和谐。
家长因为关心孩子,对学校的一些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持不同意见,导致了和学校的矛盾。
2、家长不重视家校共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是“放任自流、顺其自然”。
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天生的,不能进行过多的干涉,缺乏对家校共育的重视。
3、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不畅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是导致家校共育关系难以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
学校对家长的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全面,也存在有不少问题。
1、改善教育环境学校应逐步改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同时,加强团队和个人动力的支持,鼓励老师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增进家校共育的联系。
2、加强家校共育的宣传学校应加大家校共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对家长进行相关学习,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家校共育效果。
3、构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学校应创建更好的沟通机制,建立联系家长的渠道,及时更新家长的信息并给予家长反馈。
同时,加强学校管理,落实家长参与有关活动的具体操作流程,并及时收集和反馈家长的建议和意见。
4、进行有效的教育培训学校应承担责任,对老师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鼓励家长参与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与教师形成良好互动,促进家校共育的顺利开展。
结论在现实中,家校共育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克服这些问题,家校共育必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增强家长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家校共育机制。
只通过相互支持和合作,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支持,使得每一个孩子能够走出接下来的人生步伐,并为社会和家庭的未来做出贡献。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教育场所,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品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育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由于社会变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家校共育的现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1. 家校共育的意识不够在传统观念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独立的教育主体,很多家长和学校都没有意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家长往往将孩子的成长教育交给学校,将责任推给老师,而忽视了自己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也往往只注重学术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和家校合作。
2. 家庭教育水平不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很多家庭的家长教育水平不高,缺乏对孩子全面发展的理解和指导能力。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漠视态度,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3. 家校交流不畅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家长很少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老师也很少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
这导致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共同协作育人。
4. 家校合作机制不健全目前很多学校在家校合作方面缺乏可操作性的机制,只是简单地要求家长到校参加家长会、家长课堂等活动,却缺乏对家长的实际参与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提高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家长要重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学校也要增强家校共育意识,意识到家长和学校是共同育人的主体。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家长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增强家长的育儿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多举办家长学校和家校互动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共育合力。
学校也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提高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家校合作机制,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家校合作方案,包括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等,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协作性,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校共育问题和现状
家校共育问题和现状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
然而,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家校共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现状,具体如下:
1. 教育观念的差异:部分家长和学校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导致家校共育的效果不佳。
例如,有的家长可能过于重视孩子的学术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学校则可能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
2. 沟通不畅:部分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家校共育的效果不佳。
例如,家长可能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学校也可能不了解孩子在家庭的情况。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家校共育的效果不佳。
例如,有的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而有的家庭可能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资源。
4. 家校共育的实施方式不科学:部分家校共育的实施方式不科学,导致家校共育的效果不佳。
例如,有的家长可能过于干涉孩子的学习,而有的学校可能过于依赖家长的教育。
5. 家校共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部分地区的家校共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家校共育的效果不佳。
例如,有的家长可能侵犯孩子的权益,而有的学校可能侵犯家长的权益。
总的来�,家校共育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现状,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改进。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课堂。
而家校共育则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密切合作,共同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关系的日益重要,家校共育正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在这两个环境中,家庭和学校应该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育人,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家校共育存在的一些现状,却不容忽视。
在家庭教育方面,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教育观念过时,缺乏对子女的恰当教育。
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没有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导致孩子性格软弱,缺乏自律能力;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忽视情感沟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内向;有的家长则过分苛刻,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习焦虑等问题。
在学校教育方面,由于学校教育资源和条件的不足,导致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和资源不足,教学条件落后,导致学生的素质教育得不到保障;一些城市地区的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庞大,资源分散,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成长的不公平。
学校教育也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滞后,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校管理不善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面对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发展,构建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家长应该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
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足够的家庭温暖,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
家长也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能过分干预孩子的成长。
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学校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学校教学质量。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家校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成长。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和学校往往是独立的教育主体,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分析1. 家校沟通不畅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信息流通通常是单向的,家长往往只是接受学校的通知和信息,而缺乏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这导致了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也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
2. 家校合作欠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往往仅限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和家长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合作。
双方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未能发挥出更大的教育效益。
3. 家庭教育负担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教育负担愈发沉重。
在一个家庭中,通常由父母承担了孩子全部的成长教育任务,而家长们又要面对工作、生活等多重压力,导致了他们难以全身心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4. 学校教育需求多元化学校的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但是家长往往缺乏教育理念和方法,无法帮助孩子进行更多元化的教育。
二、家校共育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家校沟通渠道,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和问题,同时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让双方能够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
2.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努力。
3. 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
4. 推进家庭教育专业化家长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会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家校合作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旨在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家校合作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地的小学家校合作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和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家校合作的背景是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儿童方面的共同责任。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而学校则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将家庭和学校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实际操作中,家校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长参与度不高、家校沟通不畅等。
本文旨在对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家校合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协同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家校合作中存在的挑战和障碍进行深入剖析,我们旨在为促进家校合作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更紧密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家长和教育者对家校联合的重视和认识,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效果,最终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小学家校联合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成长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探究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及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找出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和措施。
通过分析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具体的改进方向和解决方案,实现更好地协作共赢,共同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浅析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好互动与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综合发展。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家校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孩子们的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两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现状问题1. 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强。
他们将全部的教育责任交给学校,而自己却很少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这导致了家校合作的不足,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得不到有效的辅导和关爱。
2. 学校资源匮乏农村地区的学校通常资源匮乏,教学条件欠佳。
这使得学校在进行家校合作时面临很大的困难,无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也无法对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
3. 家校沟通不畅由于双方的沟通不畅,很多时候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校也难以得知家长的期望和需求。
这使得家庭和学校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和不和谐的情况,影响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4. 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在一些农村地区,家校合作往往只是停留在学校组织家长会,通知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缺乏更多的深入合作和交流。
这使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不足,无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的一些现状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孩子们的教育质量,所以我们急需找到一些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应对策略1. 提高家长教育意识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教育讲座、家访等形式,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提醒家长教育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
2. 加强学校资源建设学校可以积极争取政府资金,争取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教育设施,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积极引进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校的吸引力。
3.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建立定期的家长学校沟通机制,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一些重要通知。
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小学家校联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家校联合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小学生的教育成长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校联合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家校联合的现状和对策研究更是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未来。
一、现状调查1. 家庭时间短缺。
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都面临工作繁忙,回家晚,出门早,接送孩子的时间较少,不能够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2. 家庭教育观念不同。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家庭的教育观念不同,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3.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
有些学校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和知识积累,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家庭教育也可能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具体需求。
4. 家校交流渠道不畅。
一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很多重要信息不能够及时的传达和汇报。
二、对策研究1. 加强家庭教育。
社会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家庭提升教育水平,促进家庭教育观念的统一。
2. 提倡家庭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提倡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
3. 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建立起健康的家校合作关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增进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方面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注重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5.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
家长学校是指学校主办的家庭教育活动,家长可以通过家长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活动,这有助于增强家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6. 完善家校联合的信息传递渠道。
学校应该建立起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渠道,包括电话、短信、微信、家长APP等多种方式,让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及时。
家校联合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
中小学“家校共育”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要积极采取 “ 引进 来 、 走 出去” 的 战略, 提
家校之 间交流 的频率低 、 内容浅 , 缺乏系统 性 、 引
导性和前 瞻性 , 也就难 以调动家长 的兴趣 , 甚至导 致相互推诿责任 。 家庭方面 , 时间和能力是影响家 长参与家校共育 的两个 关键 因素。随着社会 经济 的快速发展 ,现代社会 中大多数 的家 长都 在为家
.
基 层 .一 } { } { ∽ H
《
中小学“ 家校共育” 的问题与对策
“ 家校共 育 ”使 家庭教 育与 学校 教育有 机 融
合, 充分利用各 自的优 势 , 为教育质量和效率提供 保障, 它是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 三) “ 家校 共 育 ” 成 为 必 须
方 面从父母 有意识 的显性教 育 以及生活 态度 、
言行举止等 隐性教 育 中获取知识和为人处世 的道
理, 另一方 面也通 过家长消化 、 吸收和检 验课 堂所 学。因此 , 某种程 度上 , 家庭教育对人 的影响更为
上,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 , 通 常都只是在孩子犯错 误的时候才与对 方进行交流 ,占比分别为 6 8 . 6 %
配合。
( 二) 家庭 教 育是 学校 教 育 的基 础 和 补 充
二 、“ 家校共育” 面 临的问题 现代社会 日新 月异 ,共育理念 产生的 时间较 短, 目前 尚未形成成熟 的共 育模式 , 加之家校双方 受认识深度 、 行动 意愿 、 行动能力和资源保 障等因 素 的影 响 ,家 校共 育 目前还面临着诸多亟 需改进 的问题 。
( 一) 学校 教 育 的 优 势 与 不 足
学校教育在 知识传授和智 力培养方面具有 更 高的效率和质量 ,在现代社会 的教育 中也 占据着 决 定性的主导地位 。但学校教育只是教 育的组成
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据统计,中小学教育既要求孩子们受到家校多方辅导,又要在生活中实践出自我花费,发挥自我责任的意识。
究竟中小学家校共育有着怎样的状态呢?
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加强家长和学校
的交流,从而有利于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改善。
如今,学校可以将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社交状况实时发送给家长,可以和家长及时地联系起来,共同监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其次,随着"家长觉悟"的不断丰富,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到,教育的成功不仅仅
靠学校的老师,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他们应该从情感、精神、学习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共同营造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
再者,学校和家庭也可以在家校共育的切入点上进行有效的联系,积极开展家
长课堂、办学会等,以进一步增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起到帮助孩子成长的作用。
总之,中小学家校共育的形式以及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要家庭和学
校的努力支持,孩子的教育才能够更加全面有效地实现,从而让孩子能够一展长才。
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家校共育的现状及提升路径家校共育的理念最早是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他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和老师是两个在不同地点发挥重要作用的合作双方,如果任何一方出了差错,必然会影响教育的最终结果。
为此,重视家校共育,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01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一)共育意识不到位作为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家长和老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思想。
据相关调查显示,53.9%的教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62.3%的家长认为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可见,家校双方在教育思想上不统一,在共育意识上也有所差异。
01家长的共育意识不足当孩子步入小学阶段后,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已经足够独立,自己只需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问题交给学校即可。
根据中小学家校共育的调查研究显示,同意“学习上教师担负主要职责,其他方面家长担负主要职责”观点的家长占比超过50%,这些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也很少主动向老师咨询孩子的情况,甚至对老师发出的教育邀请也不及时回应,忽视了自己的教育义务,导致出现“5+2=0”“5<2”的情况。
02教师的共育意识不足家长和老师本该是紧密合作的双方,但现实并非如此。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了在学校里“孤军奋战”,在与家长沟通时往往是教师在单方面提要求,希望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并请家长每天进行作业的检查、监督并签字。
可是,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还让家长在孩子面前变成了老师命令的执行者,失去了家长原本的地位和尊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师要主动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尊重家长的教育地位,友善对待,平等交流,指导家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二)共育平台受限制过去,家校共育的方式常常是老师通过请家长,或者开家长会、做家访的形式来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表 (4) 可以看到持第三种观点的教师 、家长均 超过总人数的 50 % ,而赞成前两种观点的教师 、家 长占较小比例 。
但是 ,对教师 、家长的态度差异作 X2 检验 ,却发 现 X2 = 46127 、p < 0101 ,表明两者态度有显著差异 。 仔细分析以后 ,不难发现 ,教师 、家长相互推诿职责 的现象仍然存在 ,这是造成两者差异检验显著的根 本原因 。
(二) 共育意识栏目调查结果见表 (2) 、表 (3) 表 (2) 家长对教师认同情况调查表
项 目 (N = 324)
认 为 认 为 认 为 前三项 认 为 很迫切 迫 切 较迫切 合计百 不迫切 人 数 人 数 人 数 分比 % 人 数
改进教师工作态度 92 90 72 78. 4 70
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的程度 78 66 70. 6 60
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46 53 48. 5 105
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
36 55 44. 6 113
平 均
53 58 54. 4 93
从表 (2) 可以看出 ,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态度 、工 作方法 、道德水平 、业务水平均持严重不信任态度 , 且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均在 60 %以上 。
联系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策略 ,向家长开放 。 所谓“走出去”即学校应向社会宣传自己 、展示自己 , 通过广播 、办报纸等方式对学校的规章 、措施进行宣 传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并走上社会 ,通过素质 表演 、特长汇报 、制作展览 、教师基本功表演等方式 展示自己 ,赢得家长的信任 。所谓“请进来”即把家 长请进学校共同制定工作目标 、工作计划 、工作思 路 ,教学过程中请家长听课 、看备课 、看学生作业 ,与 教师讨论 、交流 ,让家长与教师一起制订自己孩子的 发展计划 。这样既让家长增进对教师的理解 ,又充 分唤发了家长的主体精神 ,调动了家长的主动性和 积极性 。
2. 交流内容 。 表 (8) 是我们对教师 、家长交流内容的概况统 计 。(问卷中每人限选两项主要内容) 。 表 (8)
项 目
教师输出主要内容家长输出主要内容
次数
%
次数
%
孩子学习方面的 176 43. 1 484 74. 7
孩子品德方面的 138 33. 8 112 17. 3
孩子身体方面的 30
表 (4)
项 目
教师问卷 家长问卷
人 数
%
人 数
%
家长担负主要职责教师次之 64 31. 4 28 8. 6
教师担负主要职责家长次之 学习 上 教 师 担 负 主 要 职 责 其 它方面家长担负主要职责
合 计
28 13. 7 74 22. 8
112 54. 9 222 68. 5
204
324
从表 (3) 可以看出教师对家长的认同情况比家 长对教师的认同略好一些 ,但也不容乐观 ,除了第一 项 7016 %的教师持认同态度 ,在后两项中 ,认同教 师人数均不足 50 %。
教师 、家长对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担负职责的 认识是家校共育的基础 ,在这一点上 ,教师 、家长的 态度比较一致 ,我们此项调查结果见表 (4)
(一) 教育指导思想栏目调查结果见表 (1) 表 (1)
教师问卷家长问卷
项 目
人 百分 人 百分 数 比% 数 比%
以全面发展孩子素质为目的 110 53. 9 96 29. 6 X2 =
以孩子考得高分为目的
76 37. 3 202 62. 3 331999
无所谓
18 8. 8 26 8. 0 p < N = 204 N = 324 0101
综上所述 ,目前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存在着下 面四方面的问题 :
1. 家庭与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存在显著差异 ; 2.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责任心 和义务感 ,但是两者之间缺乏理解 、信任和寻找配合 教育的主动性 ; 3. 很多家长的教育能力不强 ,教育方式不科学 , 急需加强家长的指导 、培训 ,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 4. 家校共育的具体操作逐步规范 ,但实效性低 , 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 二 、建议与思考 1. 构建社会化教育模式 ,促进家校教育思想的 统一 。 我们目前的教育模式 ,教育职能过于集中 、封 闭 ,家长的教育职能意识淡薄 ,教育目的不明确 ,教 育内容零散 ,教育方式随意性大 ,加之部分教师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 ,导致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的教育 指导思想呈现多样化和很大随意性 ,因此 ,只有努力 构建社会化的教育模式 ,把家长与其他有识之士都 纳入学校合作伙伴的范围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当然这种模式不是单一的 、枯燥的 ,而是根据当地的 具体情况而构建的 。如上海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模 式”,菲律宾的“家长教学支持系统 ( PL SS) ”等 。在 上海各个地方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教 育委员会经常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 、评价通报给家 长 ,又把家长对学校的要求 、建议反馈给学校 ,并有 组织地把家长请进学校看 、听 、议 ,加强了解 ,协调教 育 ,此外 ,社区教育委员会还负责规范家庭教育行 为 、印发家长宣传材料等 ,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教育 氛围 。在菲律宾 ,家长和教师在经过合作培训的基 础上 ,家长被结合到教学过程中来 ,他们在教师的指 导下 ,帮助子女在家庭或学校中学习 ,他们也在授课 过程中协助教师观察子女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所用的 教学方法 ,他们的评论和建议在他们和教师定期召 开的会议上得到讨论 ,随后共同采取措施 。 2. 老师与家长之间应进行真正的对话 ,促进相 互理解 、信任 ,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精神 。 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主动加强与家长的
社会压力的增大形成反差 ,他们也希望通过家长会 、 家长学校得到学校老师的指导 ,同时了解孩子的情 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
但是 ,我们从表中也发现了一种不好的 ,乃至对 立的势头 。现在教师 、家长联系方式调查中排于第 一位的是“校访”,而家访仅列于第五位 。在家长期 望方式中 “, 家访”则被排在第一位 ,而“校访”则排在 末位 。
在孩子品德培养上多交流 ,本是件好事 ,但访谈 中发现 ,这种品德方面的交流 ,大多是孩子守纪方面 的 ,如孩子上课是否听讲 、做小动作啦 ,是不是常与 其他同学闹矛盾啦 ,孩子听话不听话啦 ,调皮不调皮 啦等等 ,这种交流缺乏系统性 、全面性 ,其实这种所 谓品德方面的交流 ,仍是为孩子学习上的情况寻找 原因 ,并不是作为独立的孩子的品德培养来交流的 。 因此 ,学校与家庭在孩子品德培养方面存在着许多 对立现象 。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家长均缺乏一种一贯 的 、积极的 、主动的共育的愿望 ,长期“孤军奋战”,不 能有效挖掘出共育资源 ,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 ,这 种愿望才相对强烈些 。其实 ,有时产生这种愿望 ,还 不是为了孩子 ,而是为了推托责任 。尤其是家长中 “很少”有共育想法的竟占了 4613 % ,这说明家长的 共育意识较教师来说更加淡漠 。
(三) 联系方式 、方法 、内容 1. 家校联系方式 。 为了调查目前教师与家长的主要联系方式 ,我 们列举了 8 种可能采用的方式 ,请教师选择其中两 种最常用的 ,结果统计如表 (6) 表 (6)
方 式
选择 次数 %
方 式
选择 次数 %
校访
122 29. 9 让家长签字 38 9. 3
路遇顺便交流 72 17. 6 家 访 32 7. 8
家长会
64 15. 7 其 它 24 5. 9
家长学校
42 10. 3 家长接待日 14 3. 4
同样 ,我们在家长问卷中 ,列举了 6 种联系方 式 ,让家长选择他们最期望的两种联系方式 ,结果统 计如表 (7) :
表 (7)
选择 联系方式 次数 %
联系方式
选择 次数 %
家 访 210 32. 4 家长接待日 62 9. 6
改进教师工作方法 92 110 68 83. 3 54
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134 102 46 87. 0 42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70 70 64 63. 0 120
— 36 —
表 (3) 教师对家长认同情况调查表
项 目 (N = 204)
认 为 认 为 前两项 认 为 好 的 一般的 合计百 较差的 教师数 教师数 分比 % 教师数
至于身体方面 、审美方面 、劳动方面的交流内容 显得很少 。这说明教师 、家长在这些方面不重视 ,缺 乏共育意识 。
总之 ,从交流内容的调查 ,可以看出学校 、家庭 的教育内容偏 ,且缺乏协调 、统一 。
3. 组织制度 。 由于学校教育的一些困惑 ,引起了人们对“大教 育”的重视 ,加之教育社会学的兴起 ,许多学校逐步
对于教师 、家长共育愿望的调查 ,我们在问卷中 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 ,您大多在什么时候产生与教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 1 期
中小学家校共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徐金贵 颜辉荣
一 、中小学家校共育的现状调查 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 。众
所周知 ,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 ,家庭教育与学校 教育均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以系 统论的方法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关系进行 分析 ,会发现“家庭与教育系统的关系有时被认为是 对立的关系”。为了具体 、详实地反映家校共育的现 状 ,我们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家长问卷 ,对目前中小学 家校共育的现状作了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
从表 (1) 可以看出 ,大多数教师充分认识到发展 孩子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而形成正确的教育 思想 。而大多数家长仍受享乐思想的影响 ,努力让 孩子过上一种富裕 、悠闲 、受人尊重的生活 ,因此 ,他 们以孩子考高分为目的 ,以高分作为考好学校 、找好 工作的资本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教师与家长教育 思想的差异检验结果显著 。这说明要让家庭与学校 教育协调 、统一 ,首先必须致力于家长与教师教育思 想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