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金融改革: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与发展趋势孙天琦 2007年09月29日 15:23新中国的金融事业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诞生、一起成长的,至今已走过了55年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金融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经过30年的曲折历程和改革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体制初步形成,整体金融实力不断壮大,金融宏观调控不断加强,金融业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金融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 1978年以前新中国金融体制的形成及其特点1. 1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新中国金融业的萌芽,可追溯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其真正诞生,则是在解放战争年代。
解放战争胜利在即之时,为了统一货币、促进物资交流、支持生产恢复和发展,中央开始着手创建完整的金融体系。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组建成立。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开端,标志着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诞生,新中国的金融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之后,通过合并解放区银行、没收并改组官僚资本银行、取缔外资银行的在华特权、改造私人银行与钱庄,以及建立农村信用社组织等途径,新中国金融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到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时,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人民银行为核心,在人民银行统一领导下的几家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格局;对各类金融机构实行了统一管理,有效调控了市场货币供求。
新中国金融体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制止了存在多年通货膨胀,稳定了金融体系;通过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和《共同纲领》的金融政策,便利了城乡物资交流,支持了国营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1. 2“大一统”的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从1951开始,国家便按照一切信用归国家银行的原则,使人民银行成为“信贷中心、现金中心和结算中心”,承担了为国家“守计划、把口子”的资金供应和货币监督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各类金融机构按照苏联银行模式进行了改造,建立起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银行体系,即“大一统”的银行体系模式,并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方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为经济建设进行全面的金融监督和服务。
我国银行的体制
我国银行的体制我国的银行体制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兴起了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大潮。
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的对外开放则是这一潮流中的一支重要的支流。
对这一支流的剖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加强对我国经济改革开放潮流的认识,更是我们籍以判断其未来走向的必要依据。
所谓金融体制实际上就是所有金融活动的运作方式、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等要素的总和。
具体而言,金融体制由金融机构体制、金融调控监管体制和金融市场体制组成。
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分析将分别从这3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我国的金融机构改革(一)我国中央银行的形成及其发展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间,我国的金融体制在本质上表现为“大一统”的银行体制。
在这一时期,中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银行既承担了“中央银行”的管理职能,集中管理和分配资金,又从事“商业银行”活动,办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集现金中心、结算中心和信贷中心于一体。
[1]这种“大一统”的银行体制显然与改革开放的市场化目标相抵牾。
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只能以建立完整的中央银行制度为发端。
1979年,先是中国农业银行,继而是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
这两盈利性机构,既造成不小的损失,又与其宏观管理的职责相冲突,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威信;同时,由于当时实行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利润分成的预算制度,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利润动机,扭曲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
此外,专业银行继续承担着某些政府功能,如办理政策性贷款等。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性质和职能得到了更为明确、详尽的法律规定,廓清了以前的许多模糊认识,并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制定了限制性条款,如不得对金融机构的帐户透支,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等。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和改革。
这个转变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金融体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制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金融体制被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所主导。
国家垄断了金融业务,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方向和路径。
这种集权的金融体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但也限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金融体制的封闭性和刚性也导致了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的积累。
二、市场经济的崛起与金融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
金融体制改革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建立了股票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引入了外资,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国有银行的改革。
随着这些改革的逐步实施,中国的金融体制得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三、金融体制改革的成果与挑战在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中国金融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证券市场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的飞速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金融机构的改革和监管加强也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金融风险的积聚、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平衡也暴露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仍面临的挑战。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金融体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监管的能力和透明度,培养人才,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未来,中国金融体制将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强反洗钱和反腐败力度,并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金融体制在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互动和交流系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体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国际社会不断尝试改革和完善现有的金融体系,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全球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背景、目标以及实施措施。
一、背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源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剧烈的震荡,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
金融危机揭示了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金融监管不完善、金融产品复杂化等。
为了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各国开始呼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
二、目标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稳定、公平和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具体而言,改革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的合规经营,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
2. 加强金融稳定机制: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应对机制,通过监测和预测金融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
3. 推动金融创新: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4. 强化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加强信息共享、经验互换,共同应对全球性金融挑战。
三、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1. 加强监管:各国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
例如,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2. 提高透明度:各国积极推动金融市场的透明化,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更多的信息,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知情能力。
3. 推动金融创新: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金融业务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4.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加强了国际合作,建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等机构,通过对话、合作来应对全球金融挑战。
四、展望未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各国仍需共同努力。
未来,国际金融改革应注重以下几点:1. 提高金融监管的国际标准化: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制定更加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以降低跨国金融业务的风险。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与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也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从最初的传统金融模式到现在的市场化体系,中国金融改革可谓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历程。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角度来探讨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一、历史中国金融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国还处于计划经济的时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开始思考如何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促进市场的发展。
1983年,中国央行成立,推动了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
在此期间,中国开始探索金融自由化的道路,逐步放开银行的业务范围,发展出更多的金融市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放开了对外贸易的门户,引进了大量的外汇和资本。
同时,中国央行开始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包括逐步引入市场化利率、制定金融管制法规、建立资本市场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市场体系。
二、现状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多个领域。
这些市场发展都日益趋于成熟,交易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的金融科技也在高速发展,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方式。
不管是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还是互联网金融产品,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创新的服务。
在那个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的金融市场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成长,一系列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组织得以成立,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NDB),它们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
不过,中国金融市场也面临不少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金融监管不到位导致的金融风险。
过去几年间,一系列金融诈骗案件和投资风险事件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并引起政府和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
因此,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保障金融安全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亟需努力改进的领域之一。
三、结论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历程。
金融前沿专题笔记
金融前沿专题一、从不同的切入点看什么是金融二、金融理论历史改革看金融事件:看事件本身,经济学家看法,从业者本身看法,政府看法1、古典革命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2、新古典革命将数学引入到经济学中,杰门斯3、凯恩斯革命对于货币金融理论新认识三大心理定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三大动机: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挑战,但从我们国家来看,它只是一个试点第一讲金融发展理论的沿革格列和肖格列和肖的一点创新之处就在于:他们认为,货币仅仅只是无数金融资产中的一种,但货币金融理论理应面对种类各异的金融资产;同时,他们还认为,在信用创造过程中,除了商业银行之外,种类繁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另一点创新之处就是:他们将“内在货币”和“外在货币”区分开来。
前者主要是政府购买私人证券时所发行的货币;而后者却是政府在购买商品、劳务或者转移支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货币资产。
帕灵克:需求带动经济好——金融好——经济好供给带动金融好——经济好——金融好例: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官员“我们经济不发达主要因为金融支持不足,因此吸引金融支持经济”。
看问题方法:首先看“供给需求问题”分析,供给有正规和非正规的金融支持金融资源的流进是否可以被真正利用,有无人才、政策、产业基础例:金融中心问题1、重复建设严重2、资源竞争激烈3.、金融风险加剧一、金融结构、发展指标金融结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现象:金融结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发展指标: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活动总量/经济活动总量FIR=(M2+L+S)/GDPL:银行资产S:债券金融发展水平:总量(绝对量)、结构指标(相对量)L/GDP——间接融资L/GNP——直接融资L/(L+S)二、金融如何更好地助力经济(金融资源配置)区域纬度: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融资需求不同行业纬度:劳动密集型间接资金密集型直接技术密集型直接(风投)基础设施间接/直接/政策性金融企业:大企业直接/间接小/中企业渠道相对窄三、金融压抑(financial depression)——发展中国家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deepen financial)》国家对市场过多管制,资产单调,信贷配额,利率汇率管制g=s/v s储蓄率v资本产出比罗丹大推进理论罗斯托起飞理论国家起飞条件:储蓄率>10%、有能带动其他的发展部门、有好的制度设计资本形成:有充足储蓄、储蓄能向投资转化、转化效率高政府对金融过多的管制是不好的解决方法:完全而非部分自由化IBR——金融危机大部分由于金融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金融约束论,政府对金融适度干预四、金融自由化1、利率自由化2、汇率自由化3、市场准入自由化4、资本自由化例:A向泰国借1000万美元,投入泰国股市,股价上升,卖出股票(1500万美元),利率10%,挣了400万美元1、银机行系统——银行危2、货币贬值——外债加重六、金融约束理论核心:政府适度干预政策:对存贷利率限制对市场准入限制对资产替代性限制(比如银行资金不能进入股市)1、为什么对存贷利率限制rrdr0rd>r0 有利于金融机构发展2、为什么限制市场准入3、对资产替代性限制:保证银行体系有足够的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第二讲金融脆弱性原因:内外部分析一、金融脆弱性金融领域风险积聚的状态金融行业是高风险积聚的行业银行风险:主要来自客户(尤其是企业)以及内控企业:抵补类企业每期能按时还本付息投机类企业在一些期限不能还本付息,之后便可‘旁氏企业到n-1期都无法还本付息,n期破产问:为什么某一时间段旁氏企业特别多,银行为什么借钱给这些企业JP摩根规则:根据还款记录来决定对旁氏企业有好处,拆东墙补西墙问:为什么银行被骗后,还会再次上当代际遗忘规律问:中国上市公司有多少企业为了企业获得长远资金而上市?中小散户进入股市有多少为了投资目的?对于投资者我们所获取的信息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否一致?股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如何?政府融资平台二、金融危机的传染1、接触性传染:贸易、金融(1)贸易方渠道危机国货币贬值该国进口减少贸易联系过收入减少(Y=C+I+G+X-M)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2)金融渠道欧债危机(主权债务)以国家信用作为基础支出多:福利水平较好——高税收(下降)发债——想欧盟其他国家借款(上升)以希腊为例,状况不加,国家信用评级下降,资金外流,收入减少一般以债券形式,A国持有B国的债券,B国危机,货币贬值,A国受损2、非接触性传染:心理效用(季风效应,羊群效应)第三讲金融地理学一、分析1、空间差异2、形成原因(1)自然地理因素,要素禀赋不同例如:犹太人与温州人,温州山多地少(2)人文地理因素3、空间的相互作用问:为什么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为什么金融机构难以进入农村世界各地大多数金融中心特征:沿海城市,经济基础,制度开放,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例:连云港——环境科学,但未形成金融中心优势:环境科学,地理位置优越,政策扶持(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有亚欧大陆桥(从东往西发展)连云港本身经济不足,因向发达地区发展创新的推动贷款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例:南京的经济地位下降南京的创新成果多于苏州,但其转化在苏州市场拥挤效应二、历史视角1、研究假设人是有限理性——人遵从习惯规则人的行为遵守规则2、分析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全面)3、动力金融创新,演化的动力:创新4、演化的基础:历史山西票号,江南钱庄5、演化的方向:多样化6、演化的轨迹:惯性第四讲人民币国际化化:过程一、什么是人民币国家化国际化货币特征:自由兑换、流动性、国家信用、币值稳定、硬通货1、英镑的国际化17世纪开始,金融体系开始较早,有中央银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发展迅速,英镑被大量推广(殖民地)国际结算储备货币:金本位时期——黄金兑换制度——铸币平价理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牙买加体系——多元化2、美元的国际化一战二战,西欧资产移出到美国,大量黄金到美国马歇尔计——欧洲的美元市场——美元国际化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特里芬难题3、欧元的国际化货币一体化4、日元的国际化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货币结算和需求5、人民币国际化产能过剩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投票由购买SDR的占有权一代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亚投行:推进一带一路好处:金融市场的扩大问: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与美国不同二、如何削减阻力1、一带一路2、亚投行3、货币合作问:人民币汇率波动原因,是不是一种常态一带一路、亚投行成员的组成及障碍利率市场化2012年之前:稳步推进2012年之后:加速推进利率r影响消费c收入效应:利率提高,人们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第七讲-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的问题与建议
第七讲:当前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的问题与建议(讲四点)(重新整理)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讲主要结合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的实践及所采取的对策执行情况,首先分析了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局势的主体特征、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具体制定执行中的尴尬与困境;其次,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效果的对策性建议,尤其是总结了越南金融动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对宏观调控的启示。
通过学习应重点思考:(1)当前的宏观经济金融局势的主体特点究竟表现在哪里?(2)当前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所有问题的主要症结何在?(3)对于2003年下半年以来所采取的措施,究竟如何评价?(4)下一步中国宏观经济金融调控的重点在哪里?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金融调控?(5)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及其对宏观调控的冲击与建议。
该讲基本内容:一: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的回顾与总结;简单评价我国不同阶段的宏观调控措施与效果时间1998年--2003年2003下半年--20082008年--2010年初2010年初--至今内容下半年年初背景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在国际压力下不能贬值;贷款质量差;银行“慎贷”,流动性陷阱;出口下降,经济需要内需来拉动。
“非典”冲击;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品投资过热;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热钱”大量流入。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攀升;房地产热;雪灾和地震灾害冲击。
国际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主权债务危机冲击加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国际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及较强的通胀预期。
目标CPI控制在3%;经济GDP增长在8%以上;人民币不能贬值。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发展为全面的通货膨胀,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经济结构调整。
2008年提出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2009年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改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结况继续改善的目标;“一保一控”构发展方式。
金融的改革改革开放下中国金融体系的变革
金融的改革改革开放下中国金融体系的变革金融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在这一背景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国金融体系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与发展,并分析相关的政策举措。
一、改革开放背景下的金融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国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主导,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金融服务缺乏效率和创新。
为了适应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国开始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首先,中国引入了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
这一举措激发了竞争,推动了金融服务的提升。
外资银行的加入不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其次,中国逐步推动国有银行的改革。
改革的目标是增强国有银行的竞争力和效率,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和股权激励措施,国有银行得以提高经营效率并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
另外,中国建立了一个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即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
这一机构的成立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为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
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外汇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中国加快了外汇市场的开放步伐。
中国的外汇市场逐渐实现了汇率的市场化,人民币也被纳入了国际货币体系。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开放。
中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者。
同时,中国也加快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另外,中国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
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也推动了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手段的变革。
三、金融体系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金融体系改革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各界开始就新华社播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进行解读,这一原则性《公报》概述了今后十年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更为详细的改革纲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11月15日公布。
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方面,《决定》在金融领域也多有描述,其中包括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推行注册制发行股票等。
《财经》记者对主要金融领域进行采访,以勾勒更为详细的改革举措。
解放金融要素价格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论述包括: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事实上,中国金融改革的内在逻辑就是配合并推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通过利率、汇率等资金要素价格改革优化资金配置。
比如,目前为人们诟病颇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与管理利率下的“利率双轨制”有关,一方面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占用大量低廉的信贷资源,另一方面,一些急需融资的中小企业却不得不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
再比如,汇率的“低估”将导致国内生产要素向外贸出口部门倾斜,不利于发展内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金融方面的要素价格改革,将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利率改革方面,央行已经制定了分三步走的改革方案,并为利率市场化进程设定了近期、近中期和中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建立健全自主定价机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近中期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中期目标是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央行形成通过政策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
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按此稳步推进,近期目标已基本完成,贷款利率下限在年中就已经取消。
与此同时,贷款基础利率(LPR)也在近期开始报价运行。
新制度经济学第七讲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二)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1.内生变量
表面上看,内生变量是交易成本,这是制度变迁 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常说制度是因降低交易成 本而生。 实质内容看,不同集团的利益选择,一项新制度 给谁带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才是新制度能否实 施的关键。因而,集团力量的大小,以及集团对 利益的比较是制度创新得以实施的内生变量。
第一节 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内生变量 和外生变量 (一)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含义与分类
1、含义 所谓制度变迁,就是“制度创立,变更随着时间 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就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 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表现为制度由非均 衡到新的均衡的演化。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 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版,第225页。
第二节 制度变迁方式
由于制度主体的层次不同,有个人、组织和国家 (政府),加上各层次制度主体的效用函数不同、 主观偏好不同,其行为特点亦不相同。因此,以 不同制度主体为核心而进行的制度变迁的特点也 就不同。这种不同把制度变迁区分为两种方式或 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这 一理论是林毅夫对新制度经学理论一大的贡献。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二)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1、技术演进中的轨迹依赖
路径依赖分析框架最先被运用到技术变迁路径分 析之中。其核心思想是,几种使用功能相同的技 术在市场运用推广上,由于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具 有学习效应、协作耦合效应、技术网络效应以及 初始投资专用性等特点,使某一技术一旦因偶然 性事件的影响而被采用或在竞争中稍占优势,便 会最终占据市场,将其他甚至更优的技术驱出市 场。
(二)制度变迁与创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2.外生变量
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发展方向近年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成为各自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大量的谈论和讨论。
金融体制改革旨在改善金融机构的治理,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深化市场化改革,确保金融系统整体稳健、可靠,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那么,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和未来发展方向究竟是怎样的呢?一、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体制也随之调整和改革。
总体上讲,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90年代中期以前的金融体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金融监管机构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银行垄断等。
在此期间,政府规定的利率较为统一,产生了利率歧视现象,国有银行对市场失去了作用。
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期间的金融体制调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监管机构分化、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等。
随着金融机构逐渐增多,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化也变得更加明显。
在这个阶段,金融机构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银行业务和金融创新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的金融体制改革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加强金融监管等。
金融自由化政策成为主流、灵活的货币政策逐渐得到实施、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等。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经济环境和形势的复杂性加递升、金融市场和监管机制日益成熟,金融改革的任务也面临新的挑战。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随着金融市场经济的市场化发展,金融创新也日益成熟。
在保证金融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策略多样性、方便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不同需求。
同时还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体系、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完善和完善各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当今形势分析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当今形势分析一、历史背景二、金融改革的历程1. 1978年至1980年代2. 1990年代3. 21世纪初至今三、金融改革的影响与成果1. 金融市场化程度提升2. 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3. 金融开放程度加大四、当前形势与展望1.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 金融风险防范任务艰巨3. 金融创新加速4. 金融国际化提速五、结论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金融体系长期被政府垄断,对于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成就发展不充分。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国际金融的规律,中国金融改革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后,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市场,增强金融稳定性,推动金融国际化的方向调整和制度变革。
二、金融改革的历程1. 1978年至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金融行业开始逐步向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
1978年开始,借鉴港澳银行的经验,推行存款利率自律制度;1984年,福建省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农村信用社,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实现多元化并购进入市场化发展的初步阶段。
2. 1990年代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金融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外资可进入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租赁领域;1994年,中国证券市场正式开通;1995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成为中国的战略需要,随之逐步实践和完善了沪港、上海国际、深港、互联互通等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
3. 21世纪初至今2013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金融改革重大方案。
从2014年开始,金融改革逐步进入快车道,理财子公司政策、包商银行风险事件等加速拉动金融市场的转型和调整;2018年,证券、保险和银行业务加强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风险防范;金融科技、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等推动新业务和新模式络绎不绝,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金融国际化不断深入。
三、金融改革的影响与成果1. 金融市场化程度提升在2007年之前,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出出现的政府垄断,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市场机制不尽合理。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当前的形势及货币政策
1985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 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1986年1月,国务院发布《银行业管理暂行条例》。 1986年7月,人民银行颁布《城市信用社管理暂行规定》。
1990年11月,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交所成立。
1992年10月,证监会宣告成立。 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 人民银行指定并实施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管的两大职能,并明确提 出要把我国的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与此同时,银行类金融机构(例如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深圳发展银 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信托、融资租赁、证券、基金)纷纷成立, 相关行业开始出现。
(一)人民银行及县支行职责
一是拟订金融业改革和发展战略规划,承担综合研究并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重 大问题、促进金融业协调健康发展的责任,参与评估重大金融并购活动对国家 金融安全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金融业有序开放。 二是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草案,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 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当前的形势及货币政策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邓小平
一、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84年,金融体系的恢复期
197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财政部独立出来。 1979年2月,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
1979年3月,中国银行分离出来,外汇专业银行。外汇局同时成 立。
改革开启。
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 1999年5月,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同年7月,《证券法》正式实施,
对资本市场发展起到巨大作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方面重大任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七方面重大任务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5)2.1 强化宏观审慎管理 (6)2.2 优化监管协调机制 (7)2.3 提升监管效能 (9)三、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10)3.1 推进股票市场改革 (11)3.2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 (13)3.3 促进衍生品市场发展 (14)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15)4.1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16)4.2 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18)4.3 拓宽金融扶贫服务 (19)五、推动金融机构改革 (21)5.1 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 (22)5.2 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23)5.3 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24)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25)6.1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26)6.2 优化外汇市场管理 (27)6.3 提升金融服务业竞争力 (28)七、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 (30)7.1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31)7.2 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33)7.3 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安全 (34)八、结论与展望 (36)8.1 主要成果 (37)8.2 未来展望 (38)一、内容简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更加有效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跨行业、跨市场的监管协同,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健全金融科技监管机制: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完善金融科技的监管模式,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新型金融风险。
增强金融创新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企业和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金融体制简述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二)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4、金融监管失位
一是监管机构零风险导向抑制金融市场创新。 二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目标没有得到充分履行。尽管一行三会 在金融危机后均设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部门,但总体来看,金融消 费者保护工作仍处于起始阶段,在立法、协调机制、纠纷解决、教 育等方面均待改进。 三是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与大量涌现的、以大资产管理为代表的跨领 域创新不匹配。综合经营的不断推进和跨领域金融创新产品日益涌 现,对现行的分业监管提出了挑战。 四是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职责亟需明确。
金融体制简述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1
金融体制的定义及特点
2 23 3 4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一、金融体制的定义及特点
(一)什么是金融体制
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 工具的组织、管理制度。 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有机组 成部分。 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 市场的设置方式、组成结构、 隶属关系、职能划分、基本行 为规范和行为目标等。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经 济管理体制下,各国金融体制 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但由于 各国的经济制度又具有商品经 济的共性,因此其金融体制也 存在某些共同的特点。
一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设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的金融 市场体系。 二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构建产权协调、混合所有、有效竞 争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是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协调发展的金融体 系。
(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
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绿色金融体系
一是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绿色信贷机制。
(二)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
1、金融体系功能失调
一是经济体系中存在大量得不到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正规金融体 系支持的往往是重资产的大企业,新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有 限。 二是现有金融体系不足以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也不 足以支持城镇化推进中的大规模融资。因为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没 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金融抑制引发的双轨制和“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 体系功能的紊乱和潜在金融风险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2000年代的资本市场改革
2001年,B股从改革急先锋逐步沦为遗老遗少 2001年,资本市场大讨论 2004年,德隆轰塌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 2007年,蓝筹泡沫-股市冲至6124点 2009年,创业板揭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0年代的金融改革
厮杀 1999年,5.19行情-一夜暴涨的传奇故事 1999年,《证券法》出台-暴跌的见面礼 2000年,《基金黑幕》-财经杂志的世纪文章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0年代的资本市场改革
1990年代的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血雨腥风又充满 希望的江湖,弊案丛生,大佬齐聚:
琼民源事件 蓝田事件 银广夏事件 郑百文事件 猴王股份事件 济南轻骑 三九医药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6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内容
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旧金融体系的特点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 中国金融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Money Market 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
球最大IPO 2011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全球商业银行50年变化(资产规模)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70 美洲银行(美) 国民城市(美) 大通曼哈顿(美) 巴克莱(英)
1980
1990
制”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0年代的金融改革
外资银行的放开
加入WTO后,逐步开放外资银行来中国经营人民币零 售业务,开办分支机构
外资投资银行承担了大部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业务
私人金融的发展
2000年以后,私人金融半地下状态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80年代金融改革
恢复发行政府债券
1990年,中国要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对于建设 场馆所出现的资金缺口,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进行 筹集
债券向公职人员强行发行,不准买卖 改变了前任政府“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思维方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0年代以来的资本市场改革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80年代金融改革
对国有企业的“拨改贷”及对社会商业贷款的恢复
政府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1979年尝试将原先贷 款给企业的资金,改为向企业贷款,并逐步在80年代 在全国推开。
拨改贷,严格说来不是典型的商业贷款,其实是财政 资金的一种使用方式。
政府影响贷款时代的开始 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不良贷款问题
2012年3月,政府决心在深圳和温州两个城市进行私 人金融改革,开放私人金融
高利贷、高风险融资 吴英案的争议和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
银行上市
1990年代,中型银行上市浪潮。
中信、民生、光大、招商、交通、深发展、浦发展等14家银 行上市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 2006年,中国银行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最大IPO 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成为 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
经营证券买卖及企业买卖业务的银行
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y
收集和买卖风险
共同基金-Mutual Fund
筹集小额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
2008年,沪深股市市值超过东京,成为亚洲第一,全 球第二大股票市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题外:改革开放的社会与文化变革
港产电影和电视的大规模进入
香港以一城之地,80-90年代量产大陆两到三倍的电 影,影视作品在90年代占领全国,各种类型片均有上 佳表现
文艺片及故事片:王家卫、陈果 警匪片:刘伟强 麦兆辉 武侠片:徐克 搞笑片:周星驰 限制级:-------
财务公司-Finance Company
公司内部银行
创业金融-PE & VC
投资于高风险的初创或者成长企业
非正规金融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发行的银行:发行一国货币 国家的银行:制定货币政策 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再贷款
其他金融监管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投资银行2010排行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证券公司 中信证券 广发证券 海通证券 国信证券 银河证券
君安 申银万国 招商证券 中信建投 华泰证券 光大证券 齐鲁证券 中投证券 中金公司
营业收入 1,908,559 1,018,783 791,355 769,227 758,926 745,140 621,733 597,953 555,289 531,184 443,414 411,494 397,237 397,147
住友银行(日)
第一银行(美) 巴黎BNP(法) 瑞士联合(瑞)
ABN(荷) 瑞士信贷(瑞) 德意志(德) 日本工行(日) 农业银行(日)
2010 美洲银行(美) 摩根大通(美) 花旗集团(美)
RBS(英) 汇丰控股(英)
富国银行(美) 工商银行(中)
巴黎 BNP(法) 桑坦德(西) 巴克莱(英)
三菱日联(日)
股票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股票市场,自1990年 建立股票市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非同凡响的 20年发展
1990年代,中国股票市场规模迅速发展,10年间,有 1063家企业上市,筹集4800亿资金
股票市场出现非常严重的违法和犯罪行为,交易秩序 混乱,上市公司欺诈严重,内幕交易及市场操纵行为 普遍,
培育出大量本土投资银行,有些风云中国市场20年。 引进合资及外资投资银行,鼓励企业海外上市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0-2000年代的其他金融改革
货币市场恢复:
1996年形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利率市场化改革大步推动
启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汇率逐步自由化,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升值 放宽人民币管制,谋求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 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统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央行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中央银行有权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不受其他政府部门、地 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扰,也就是说赋予了中央银行相 对独立与集中性的金融领导权。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0-2008:投资银行的黄金年代
中国投资银行业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上,获得长 足发展
劳埃德(英)
农业信贷(法) 中国银行(中) 建设银行(中) 高盛银行(美) 联合信贷(意)
BPCE(法) 兴业银行(法)
德意志(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商业银行2010排行
工商银行,4900.04亿元(年营业收入) 建设银行,4029.37亿元 中国银行,3522.80亿元 农业银行,3340.37亿元 交通银行,1295.31亿元 招商银行, 553.08亿元 民生银行, 350.17亿元 兴业银行, 297.15亿元 广发银行, 177.11亿元 华夏银行, 176.11亿元 深圳发展, 145.13亿元 北京银行, 123.04亿元 恒丰银行, 106.84亿元
富士银行(日) 西德银行(德) 巴黎银行(法) 三菱银行(日) 住友银行(日) 三和银行(日) 加拿大商业(加) 中部银行(美)
西德银行(德) 巴黎金融(法) 富士银行(日) 东海银行(日) 商业银行(德) 香港汇丰(港) 住友银行(日) 中国银行(中) 三菱银行(日) 长期信贷(日) 三和银行(日) 巴黎银行(法) 农林中金(日) 瑞士银行(瑞) 巴西银行(巴) 东京银行(日)
国际金融市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 保险公司-Insurance Company 共同基金-Mutual Fund 财务公司-Finance Company 创业金融-PE & VC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中国旧金融体系特点
1956年以后,金融体系在中国地位急剧下降
几大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收归国有,建立 了以银行为主体的单一的金融体系
金融部门从属于中央财政,没有独立的金融机构 企业融资活动被限制取消,企业资金来自于财政 金融活动被当作剥削行为受到严厉批判
建立三家政策性银行,分摊商业银行非盈利业务 建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信达、华融、东方),
全额收购四大银行烂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银行法》
中央银行法的通过,是金融业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明确了:
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稳定 货币币值,促进经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七讲金融体制改革
80年代金融改革
1980年代,金融业从国家财政中独立出来,成为一 个单独的经济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