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三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公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 未有其匹也。(〔清〕刘熙载《艺概· 诗概》)
《薤(xì e)露》、《蒿里》本送葬哀挽之辞,用以 伤乱后丧亡,固无不可。且上章执君杀主,意 重在上之人,下章万姓死亡,意重在下之人, 又恰与《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 夫庶人,两相配合,勿徒以创格目之也。 (〔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卷八)
“铠甲”四句,极写乱伤之惨,而诗则真朴雄 阔远大。(〔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
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九月,曹操 东征袁术,术败。此诗当作于征袁术还许昌之 后,也可能作于次年。选取在讨董过程中有关 袁绍、袁术兄弟几个拙劣的且有代表性的事件 加以叙述,从而揭示战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极 大的苦难,堪称汉末的“诗史”。
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 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 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三曹
曹操诗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曹丕诗如楼头思妇,华丽幽怨; 曹植诗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 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出身微贱,少时任侠放荡,好权术,喜“刑名 之学”,为人简易无威重。年轻时曾被当时名 士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 曾随袁绍伐董卓,后迎献帝迁都许昌,自任大 将军和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北方 的实际统治者。二十一年(216)封魏王;二 十五年(220)卒。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 魏武帝。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 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建安诗歌带 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其诗“或述酣宴,或伤羁 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 (刘勰 《文心雕龙· 乐府》),曹操诗“悲凉”(钟 嵘《诗品》),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谢 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 平原侯植诗序》), 王粲诗“发愀怆之词”(钟嵘《诗品》),刘 桢诗“感慨深至”(方东树《昭昧詹言》卷 二)。
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 “救民涂炭”之志。 曹植怀抱“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的壮志, 而不甘以文士自居。 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刘桢等人,都有卓 荦不凡的气质。
王粲的《从军诗》自抒壮志云:“服身事干戈, 岂得念所私。”“被羽在先登,甘心除国疾。” 陈琳《诗》云:“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 铭。”“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 刘桢《赠从弟》其三则曰:“何时当来仪,将 须圣明君。”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 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 “梗概多气”(《文心雕龙· 时序》)的特点。
王元美云:“曹公莽莽,古直悲凉。子桓小藻, 自是乐府本色。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 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词太华。”
汉代歌谣,承《离骚》之后,故多奇语。魏武 文体,悲凉慷慨,与诗人不同。(〔清〕冯班 《钝吟杂录》)
曹公莽苍,古直悲凉。其诗上继变雅,无篇不 奇。(〔清〕陈沆《诗比兴笺》卷一)
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 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王粲和刘桢的诗:“仲宣躁竞,故颖出而才果; 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刘勰《文心雕 龙· 体性》)。
在诗体的运用上,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 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 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 世。 在诗歌语言方面,曹操、阮瑀、陈琳诸人较为 朴质,曹丕、王粲等人则较秀美;曹植既有风 骨,又富文采,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代表。 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 追求,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 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又如 曹植的《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 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 小人亦不闲。”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 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 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 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 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便 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 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
“七子”之称出于《典论· 论文》,指孔融 (字文举,153—208),陈琳(字孔璋,?—217), 王粲(字仲宣,177—217),徐干(字伟长, 171—217),阮瑀(字元瑜,?—212),应瑒 (字 德琏,?—217),刘桢(字公干,?—217)七人。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一、政治理想的高扬 汉末年的动乱,即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 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 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 对同时代的文人有很大影响。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 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 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疾疫游行,人多短 寿。如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 粲、徐干、应瑒、刘桢、陈琳皆死于建安二十 一、二年的疾疫,孔融、杨修、丁仪、丁廙先 后被曹操、曹丕所杀。这种情况对文人刺激很 大。
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两 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 (刘桢 《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 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 (阮瑀《七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忽 高飞”(阮瑀《诗》)。
“悲凉”,一方面是“世积乱离”(刘勰语), 即连年不断的战乱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诗 人对百姓的同情心使然。“白骨露于野,千里 无鸡鸣”两句,文字虽然浅白,但恐怕不是那 些没有经历过长期战乱的诗人可以写出来的。
曹操的乐府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 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 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 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 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 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 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 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 心。
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而人称子建, 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抵如此。(〔清〕王夫之 《姜斋诗话》)
曹丕现存诗给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 蓉池作诗》,纪游玄武池的《于玄武陂作诗》 等。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如《黎阳作诗》三 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 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 《燕歌行》
曹丕
曹丕(187—226),即魏文帝。字子桓,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第二子,曹 植同母兄。八岁能属文,知骑射。稍长,博贯 经史百家,又善击剑,弹棋。建安十五年 (210),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其时文人 多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曹丕以副丞相之 尊,与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瑒、 杨修等宴饮游乐,吟诗作文。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 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 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 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 相残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必不心存忠 义,是“心在王室”的正义之举,故诗的首四 句仍予以肯定。“军合”以下六句一转,写关 东诸将各怀异心,不免导致争权夺利的混战局 面。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 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 的特征: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 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以雄健的笔力,生动饱满地描绘了沧海的 形象。大海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魄,也 正是诗人博大襟怀的影写。
建安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国太子。二十 五年正月,继曹操为魏王,同年十月,登基为 帝,建立魏朝。后人辑有《魏文帝集》。所撰 《典论· 论文》是一篇重要的文论作品。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 该。(〔晋〕陈寿《三国志· 魏文帝纪评》)
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 然子建思捷而才隽,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 力缓,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 辩要,迭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 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 价,未为笃论也。(〔梁〕刘勰《文心雕龙· 才 略》)
现存诗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其诗反映汉 末社会动乱的经过,慷慨悲凉;散文则多切政 事,清峻通脱。他的诗对后代影响深远。原集 已散佚,今人重辑为《曹操集》。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梁〕钟嵘《诗 品》卷下) 嵘《诗品》以丕处中品,曹公及睿居下品。 今或推曹公而劣子桓兄弟者,盖钟嵘兼文质, 而后人专气格也。然曹公才力实胜子桓。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四)
。“踌躇”句以“雁行”喻诸军的貌合神离, 比喻生动。“势利”四句,扣紧“势利”二字, 写尽诸将的自私心理。“铠甲”以下四句写战 争给军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概括而形象。“生 民”二句直抒胸怀,怜世悯人的情感自见,使 本诗更具思想深度。
前人在评价曹操诗时曾用“古直悲凉”四个字 来形容,这首诗也具有这一特点。 “古直”,即浑厚质朴,诗歌的语言不假雕琢; 作诗虽然也讲章法(如本诗的先扬后抑),但 更讲究整首诗的浑然一体。
建安风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 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 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 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 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 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 逸刚健的风格。
刘勰评价建安文学曰:“观其时文,雅好 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 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 植、建安七子等。
三曹,魏武太质,子桓乐府、《杂诗》十馀篇 佳,馀皆非陈思比。(〔明〕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二) 句格纵横,节奏缜密,殊有人主气象。高古不 如魏武,宏赡不及陈思。而斟酌二者,政得其 中。(〔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
文帝诗便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士气,不 及老瞒远矣。然其风雅蕴藉,又非六朝人主所 及。(〔明〕钟惺《古诗归》)
清人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 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古诗源》卷五) 曹丕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他对人生中凄凉情感的 体验,是超出于同时代其他诗人的。
曹操是乱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与历史命运 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负有关,曹丕却更努力于个 人情感的表达。他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 宴会上,他会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 摧肝心”;而琴瑟满堂,女娥长歌时,他又会 因“为乐常苦迟” 而心悲;同样,日暖花开, 谷水潺湲的自然景物,给他带来的却是“月盈 则冲,华不再繁”的忧虑。
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 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 式的创造上。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 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 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 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悟泪 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 创作开风气之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 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 出了贡献。
曹植《与杨德祖书》
“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 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 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当此之时,人人自 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吾王于 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今悉集兹国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