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每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天体,它的直径大约为12756公里,是太阳系内第三大的行星。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地形:地球的地表被大洲和大洋所覆盖,地球表面特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湖泊、河流等。

第二章气候1. 气候的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到经纬度、地形、海洋和大气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带:根据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

3. 气候变化:气候会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水资源1.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其中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水库中,地下水则分布在地下或者岩石缝隙中。

2. 水资源的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它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供水等方面。

3. 水资源的保护: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易受污染的特点,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四章地球环境1. 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的生态系统包括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 环境保护:地球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受到破坏,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地球生态平衡。

3. 生态环境问题: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需要重视和解决。

第五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等地区,同时也存在着城乡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情况。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它们不断发展壮大,但也面临着交通、污染等问题。

3. 人口问题:地球上存在着人口过度增长、老龄化等问题,需要从政策和发展等方面加以解决。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1. 农业的发展: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一地理知识点口诀

初一地理知识点口诀

初一地理知识点口诀: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大皮球,南北两极稍微凸。

2. 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昼夜更,公转四季轮回行。

3. 经度和纬度:经线连接南北极,纬线平行东西长。

4. 时区和时差:世界各地分时区,东早西晚时差多。

5.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丘陵高,河流湖泊海洋交。

6.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温带季风气候宜。

7. 人口分布:亚洲人口最多众,欧洲国家密度高。

8. 资源分布: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分布广。

9. 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空,四通八达便捷行。

10. 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经济文化共繁荣。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和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行星,它有三个基本运动:自转、公转和倾斜。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的时间是24小时。

自转产生了地球的日夜变化,使得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

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在365.25天内完成一周。

这一运动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和年份。

由于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倾斜地球的轴倾斜23.5度,这就是我们经历四季变化的原因。

当地球某一半接受更直接的太阳光线时,会引起温度升高,形成夏季;而当太阳直射的地方部分偏离时,会导致温度降低,形成冬季。

2. 地质和地球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外地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地核则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幔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石造地壳,它是由固态岩石和熔融岩石组成。

地幔的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因此岩石处于部分熔融状态。

地壳地壳是地球上最外面的部分,它由各种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约在5-70公里之间。

地壳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其中陆地地壳主要是由硅酸盐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主要是由玄武岩组成。

3.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是指地球上各种自然产生的物质,包括陆地、水域、气候、生物等。

陆地陆地是地球上没有被海洋覆盖的部分,通常被称为大陆或岛屿。

大陆被划分为七大洲,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地球上大约70%的面积被水覆盖,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海洋是最大的水域,分为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气候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流、山脉和水体的影响。

地球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生物地球上生物的分布与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o。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初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运动对季节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教案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的季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星空的变化。

1. 自转轴和赤道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上任意一点与地球中心连接起来的轴线。

赤道是地球上纬度最大的圆。

2. 自转引起的现象地球的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经历日出和日落,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同时,地球的自转也使得星星在夜晚的位置发生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轨道地球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这个轨道被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呈现出椭圆形的变化。

2. 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由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公转运动导致了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的一个半球离开太阳较远时,该半球将进入冬季。

反之,当地球的一个半球靠近太阳时,该半球将进入夏季。

三、季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1. 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以及地球自转轴和黄道面的倾斜是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道面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的交线。

2. 季节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直接影响了气候、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生态系统的运行。

不同季节的温度、降水和光照条件都对生物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结语:地球的运动是我们了解自然界的重要入口,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季节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珍惜我们的家园并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加深对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的理解,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9篇地球的运动 1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观察讨论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初一地理第一章第二节

初一地理第一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授课时间授课题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含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自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南顺北逆)(2)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3、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更替(晨昏线、昼弧、夜弧)(2)地方时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3)时区和区时(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隔时区跨经度15°,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地球的公转1、含义: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2、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一年(约为365天)(3)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夹角为66.5°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四季的形成a、二分二至日位置节气(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置日期北半球季节北半球月份南半球季节昼夜长短春分赤道 3.21 春3、4、5 秋昼夜平分夏至北回归线 6.22 夏6、7、8 冬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秋分赤道9.23 秋9、10、11 春昼夜平分冬至南回归线12.22 冬12、1、2 夏北半球夜长昼短,南半球相反(2)五带的形成名称分界线有无太阳光的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特点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无终年炎热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之间无无四季分明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之间无无四季分明北寒带北极圈以内无有终年寒冷南寒带南极圈以内无有终年寒冷第三节地图(比例尺、方向、图例)1、比例尺(1)含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比例尺。

(2)比例尺的三种表达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当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时,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内容越详细,表示的范围越小2、方向的判读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指向标、经纬网,如果前两者均没有,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地形的判读1、基本概念(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个点连接的线※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或坡度的大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会有所变化,这是地球上气 候和生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恒星日与恒星年
地球公转使得观察者在恒星背景中相对于恒星位置的变化周期,称为 恒星日,它是地球自转的周期;而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恒星年。
04 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的原因与现象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周期
方比西边的地方时间早。
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每个地方都有 自己的地方时,用于指导当地
的生活和工作。
气候差异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 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
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03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与方向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它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大小
01
02
03
地球的直径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千 米(8,038英里)。
地球的周长
地球的周长约为40,000千 米(24,902英里)。
地球的表面积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 方千米(1.96亿平方英里 )。
地球的测量
地球测量学
地球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 状、大小和重力场的科学 。
大地测量学
自转周期与速度
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24小 时,称为恒星日。
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越靠近赤道速 度越快,越靠近两极速度越慢。
自转的意义
01
02
03
04
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 替现象,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 时间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方 存在时间差异,例如东边的地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大全

初⼀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全 地球绕⾃转轴⾃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关于地球⾃转的各种理论⽬前都还是假说。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初⼀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全,希望⼤家喜欢! 初⼀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全⼀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向、周期及地球⾃转产⽣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向、周期和地轴倾斜⽅向、地球公转产⽣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度的变化、⽩昼和⿊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法 1.通过运⽤地球仪演⽰地球的⾃转和公转现象,学⽣能够准确地画出夏⾄⽇到冬⾄⽇太阳照射地球的⽰意图。

2.能根据“⼆分⼆⾄⽇太阳照射地球⽰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树⽴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转和公转的特点。

2.⽤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转和公转。

3.⼆分⼆⾄⽇,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 朝辉⼣照,⽇⽉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下地球运动的⼀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新课讲解 第⼀课时 (⼀)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说” 2.哥⽩尼与“⽇⼼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的⾃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转的特点。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以下是初一地理的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自然地理-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 大地形:地球的表面由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形成。

山脉和高原多出现在板块边界,平原和盆地多在板块内。

大地形:地球的表面由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和河流等形成。

山脉和高原多出现在板块边界,平原和盆地多在板块内。

-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情况,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不同的气候区域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长期的天气情况,而气象则是短期的天气变化。

不同的气候区域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和植被分布。

- 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水资源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水资源: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等。

水资源对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人文地理-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在一定地区内的数量,而城市是人口聚集和活动的地方。

人口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人类在一定地区内的数量,而城市是人口聚集和活动的地方。

人口分布不均匀,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人们的交流和物资的流动。

交通可以分为陆上、水上和空中交通。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助于人们的交流和物资的流动。

交通可以分为陆上、水上和空中交通。

-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环境保护则是保护自然环境免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轨道偏心率
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约为0.0167,这意味着地球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
轨道倾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倾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公转的周期
01
02
03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 间称为公转周期,也称为 一年。
恒星年
恒星年是地球真正绕太阳 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 天。
自转的方向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地球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 旋转;从地球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非常准确,平均为23小时56分04秒,称为恒星日。然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恒星日 与太阳日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异,太阳日比恒星日大约长3分56秒。
约每24小时会发生一次。
时差的产生
总结词
时差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不同地区正午时刻的不同。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 通过时区制度来调整时间。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地区会依次面向太阳并迎来正午时刻。为了统一时间标准, 人们根据经度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之间的时间相差一小时。当某个地区 迎来正午时刻时,相邻的时区则正好相反。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即为时差。通过调整时间,
回归年
回归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往复运动一 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四季的形成
总结词
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 轨道之间的倾角导致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 之间移动,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照 射的强度和时间不同,进而形成四季变化。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转动一周所需时间约24小时约365天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特点地轴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不变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东西方时间的差异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

3,4,5月为春季。

2.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

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

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

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⑴五带的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明显,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上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

在初一地理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一、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2.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是地球自己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2.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4.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1.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向等因素。

2.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气预报、云的形成等。

四、地球的自然灾害1.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震动现象,是地壳内部岩石运动引起的。

2. 火山喷发是地壳内部岩浆喷发到地表的现象。

3. 水灾是由于降水过多或河流泛滥造成的灾害。

五、地球的人口和人口分布1. 人口是指一定区域内居住的人的总数。

2.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因素。

六、地球的资源和环境保护1. 资源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源。

2. 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自然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上是初一地理必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规律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希望大家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地球的美丽和脆弱,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行动中去。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逆时针
顺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PART ONE
地球自转会造成哪些自然现象呢?
3.1关键技术 3.2技术难点 3.3案例分析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自转规律)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S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N 逆时针
太阳照射
昼夜 现象
地球不停 地自转
东边的地方比西边早 时间差异 P.10活动3
延伸与提高
1、如果地球不自转会有什么反常现象?
小结:自转规律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S 顺时针 从北极上空看 N 逆时针
太 阳 平 行 光 线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黄昏
早 晨
Hale Waihona Puke 昼夜更替太阳为什么每天都有东升西落呢? 白天和黑夜永远不停地在交替,为什么?
1、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产生了太阳东升 西落现象。
2、地球昼夜交替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
是天动还是地动?
3、地球是 个不透 明球体
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显示从两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动画
06
逆时针方向
05
板图
04
顺时针方向
03
S
02
N
01
下列图形中,哪些正确 表示地球的自转?
B N C S D A
请同学们填写下表(自转规律)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
24小时
从赤道上空看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 S 从北极上空看 N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看书P. 10,思考: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样本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下面是初一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上的旋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而公转周期为365.25天。

2.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一种用来确定地球上各个位置的标准系统。

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纬度用来表示南北方向。

经度范围为0°~ 180°,纬度范围为0°~ 90°。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1. 大洲和洋:目前地球上有6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

同时,地球也有5个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2. 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外部的固体外壳,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由地壳板块构成,板块运动是地球上的重要地质现象。

第三章地球资源1. 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2. 能源: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等。

第四章水资源和气候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面和地下之间的循环过程。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

2.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气象则是对气候条件进行观测、预报和分析的科学。

第五章地形与地貌1.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势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等。

2. 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由于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所形成的各种外形特征,如山地地貌、河流地貌、海洋地貌等。

第六章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的总数。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人口密度和人口聚集地等。

初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环境等。

通过初一年级的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获得一些地理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初一年级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球体,按照纬度和经度可以划分为南半球、北半球、西半球和东半球。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使得地球的一侧暗,另一侧亮,形成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导致季节的更替。

2. 大洲与洲际划分地球表面由七大洲组成,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大洲之间主要通过海洋分隔,形成洲际。

3. 大洲与国家不同的国家分布在不同的大洲上。

例如,中国位于亚洲,美国位于北美洲。

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地貌。

4. 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而干燥的气候则适宜沙漠旅游等活动。

5. 水资源与地球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水资源的分布与地球的地形、气候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地区由于天然水源的匮乏,需要通过水资源调配和节约来解决用水问题。

6. 自然地貌与环境保护地球上存在着多样的自然地貌,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等。

这些自然地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风景,还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积极保护自然地貌,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7. 自然灾害与预防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洪水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和防范措施,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灾害的发生,保护生命安全。

通过初一年级的地理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地理知识有了一些积累。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地球的美丽,也为我们将来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可编辑ppt
1
地球的自转
北极星
观察:什么 叫地球的自
转?
•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可编辑ppt
2
北极星
地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可编辑ppt
3
从地轴北端或北 极上方观察,地 球逆时针方向旋 转。
可编辑ppt
4
•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方向是自西向东
可编辑ppt 获热就多。
24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表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11)
日期 1.22 升旗 07:31 降旗 17:21
2.22 06:58 17:57
3.22 4.22 06:15 05:27 18:27 18:59
5.22 04:54 19:28
6.22 04:46 19:46
日期 升旗 降旗
29
可编辑ppt
30
地球五带的划分
可编辑ppt
31
热带地区
可编辑ppt
32
北温带
可编辑ppt
33
北寒带
•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可编辑ppt
34
南寒带
可编辑ppt
35
1、读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 问题。
(1)这一天,2010年世博会举办 地昼夜状况为( B )
A 昼夜等长 B 昼长夜短 C 昼短夜长 D 无法确定
可编辑ppt
20
可编辑ppt
21
地球的四季变化
可编辑ppt
22
地球的公转
观看动画并讨论: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
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填写下表。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21 (6.22.)(9.23.)(12.22.) .)
7.22 05:03 19:37
8.22 05:32 19:02
9.22 06:01 18:12
10.22 06:31 17:25
11.22 07:06 16:53
12.22 07:32 16:52
观察
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时间不同呢? 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可编辑ppt
25
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中午,为什 么太阳升得不一样高?所产生的 物体影子也不一样长呢?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可编辑ppt
23
地球的公转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
23.5°之间有规律地
移动,所以称这两条
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
归线, 23.5°S纬线
叫南回归线,它们是
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
的最北和最南界线,
一年得到一次直射,
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
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
得到太阳直射,地面
则是黑夜;再加
上地球不停的自
转,昼夜也就不
停交替。
可编辑ppt
9
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 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使得同一纬度
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 黄昏的落日,所以相对偏东的地点比偏西 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地点 的时刻要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于是地球 上不同的地方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只有白天
一边永远是白天, 可编辑ppt 另一边永远是黑夜 7
想一想:地球上
为什么会有昼夜
现象的产生?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夜晨 半 昏昼 球 线半

昼 半 球
可编辑ppt
晨 昏 线夜
半 球
8
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的 产生:
• 正是由于地球不
是透明的,故被
太 太阳照亮的半球

光 是白昼,另一面
可编辑ppt
10
时间的差异






西 东
可编辑ppt
11
可编辑ppt
12
可编辑ppt
13
总结:
一个概念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地轴不停的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二个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 1.昼夜交替现象 2.时间的差异
三个特点
地球自转的特点: 1.绕转中心 地轴
2.方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3.周期
(2)关于此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 此时,南半球处于夏季 B 关于A、B、C三点的方位:B 在C的西北方,A在B的东北方 C 此时,意大利的罗马温和多雨 D 此时,宁夏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可编辑ppt
36
总结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转动方向
周期
产生的地理 现象
可编辑ppt
3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地球的自转运动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24小时 地轴
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
可编辑ppt
18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可编辑ppt
19
二、地球的公转
• 1、定义:
• 地球不停的围
绕太阳的转动。
• 2、方向:
•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年
4、产生的现象:
四季变化
五带
昼夜长短变化
约24小时
可编辑ppt
14
课堂练习
• 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
(C)
• A、太阳绕着地球自西向东运动 • B、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 D、太阳自东向西自行运动
点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产生 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可编辑ppt
15
•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
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
下图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

B
可编辑ppt
16
课堂练习
• 4、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B )
A.昼夜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的划分 D.各地热量的差异
点拨:A、C、D都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可编辑ppt
17
自转方向
自转一周的时间 自转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可编辑ppt
5
昼夜交替现象
合作探究:昼夜交替 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 1.如果地球是透
太 明的球体,那会
阳 光
产生昼夜吗?
• 2.如果地球是静
止的球体,那会
产生昼夜交替吗?
可编辑ppt
6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假如地球是不自转的
可编辑ppt
26
思考: 1.同一房子不同时期,为什么房屋内影子的长
度不同呢?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一年中房屋内影子
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可编辑ppt
27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移动示意图
23°26′N 23°26′S
3、21
6、22
9、23
3、21
12、22
可编辑ppt
28
三、五带的划分
可编辑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