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受迫振动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受迫振动](https://img.taocdn.com/s3/m/66b5f6a4c77da26925c5b08b.png)
物理实验报告标题:受迫振动的研究实验摘要:振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由受迫振动引发的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极为普遍。
共振现象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众多电声器件需要利用共振原理设计制作。
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破坏作用。
本实验采用玻耳共振仪定量测定了阻尼振动的振幅比值,绘制了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并分析了阻尼对振动的影响以及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另外,实验中利用了频闪法来测定动态的相位差。
目录1引言 (3)2.实验方法 (3)2.1实验原理 (3)2.1.1受迫振动 (3)2.1.2共振 (4)2.1.3阻尼系数δ的测量 (5)2.2实验仪器 (6)3实验内容、结果与讨论 (7)3.1测定电磁阻尼为0情况下摆轮的振幅与振动周期的对应关系 (7)3.2研究摆轮的阻尼振动 (8)3.3测定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并求阻尼系数δ (9)3.4比较不同阻尼的幅频与相频特性曲线 (13)4.总结 (15)5.参考文献 (15)1引言振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之一,由受迫振动引发的共振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极为普遍。
共振现象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为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常采用核共振方法。
但是共振现象也有极大的破坏性,减震和防震是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征受迫振动性质的是受迫振动的振幅—频率特性和相位—频率特性(简称幅频和相频特性)。
本实验采用玻耳共振仪定量测定了阻尼振动的振幅比值,绘制了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并分析了阻尼对振动的影响以及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实验方法2.1实验原理2.1.1受迫振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玻耳共振仪,其构造如图1所示:图一铜质圆形摆轮系统作受迫振动时它受到三种力的作用:蜗卷弹簧B提供的弹性力矩−kθ,轴承、空气和电磁阻尼力矩−b dθdt,电动机偏心系统经卷簧的外夹持端提供的驱动力矩M=M0cosωt。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114db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a.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一系列物理演示实验,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了一些物理原理和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了不同的装置和方法,包括倾角计、电磁铁、追踪仪器等,以及一些常见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杠杆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验证了一些基础物理概念,并学习了一些实验操作技巧。
引言: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物理演示实验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现象。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们进行的一些物理演示实验,以及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倾角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倾角计测量物体倾斜角度,验证正、副切线定理。
实验原理:正切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正切值tα。
副切线定理:在法平面上,对于任意与倾角α相对的斜面,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比值等于该斜面的副切值coα。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倾角计放置在待测倾角的斜面上。
2. 调整倾角计,使其与斜面重合。
3. 在倾角计的直角边上放置物体,使其保持平衡。
4. 记录下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并计算其比值。
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通过倾角计实验,测量了不同斜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重力的比值,并计算了其正切值和副切值。
实验结果与正切定理和副切线定理的预测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这两个定理。
实验二:电磁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电磁铁实验,观察磁力的作用,并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
对于一根直导线,其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安培环法则确定。
当导线被弯曲成螺旋形时,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将电磁铁通电,使其产生磁场。
2. 将一根带有铁钉的细线放置在电磁铁附近。
3. 观察铁钉受力的情况,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结论: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铁钉被吸附在电磁铁上,说明磁场对铁物体具有吸引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1c4c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5.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质量可调的滑块。
2. 弹簧测力计。
3. 不同质量的物体。
4. 细线。
5. 支架。
6. 砝码。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滑块、细线、砝码等放置在支架上。
2. 将质量可调的滑块放置在滑板上,调整滑块的质量,使其满足实验要求。
3.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砝码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4. 用细线将滑块和砝码连接起来,确保连接稳定。
5. 打开弹簧测力计,使砝码缓慢下落,滑块随之运动,观察实验现象。
6. 改变滑块的质量,重复实验步骤5,观察实验现象的变化。
7. 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1. 当砝码下落时,滑块开始运动,且运动速度与砝码的质量成正比。
这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当改变滑块的质量时,滑块的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且变化趋势与理论值相符。
这表明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论预测一致。
3.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滑块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质量对运动的影响,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此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提高了我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除了本次实验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物理演示实验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例如,光的衍射和干涉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质;静电实验可以让我们了解静电场和电荷的性质;热力学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温度、热传递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原理。
这些实验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力学
![2023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力学](https://img.taocdn.com/s3/m/c63710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4.png)
2023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力学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些力学实验来阐述和展示各种力学原理与定律,让学生们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来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力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力学原理的认识。
实验器材1.圆盘2.弹簧3.转轮4.杠杆5.重力势能板6.绳子等实验1:圆盘的动能定理实验目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演示“圆盘的动能定理”的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们理解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过程1.将圆盘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弹簧固定在墙上。
2.用手转动圆盘,将圆盘推动到一定距离后松手。
3.观察圆盘的滚动,通过观察滚动的过程、计算圆盘转动的角速度和半径,计算圆盘的动能。
4.用计时器测量圆盘的运动时间,并记录数据。
5.根据圆盘的运动时间和动能计算公式,计算圆盘的动能。
6.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究圆盘的动能与圆盘的转动速度、质量、半径及运动时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根据计算所得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圆盘的动能与圆盘的转动速度、质量、半径及运动时间都有关系。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当圆盘质量越大、半径越大、运动时间越长、角速度越大时,圆盘的动能也会相应增加。
实验2:力的平衡实验目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演示“力的平衡”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推导出物体在平衡时的条件。
实验过程1.在桌子上放置一个杠杆,将杠杆头部向上。
2.在杠杆平衡时,向杠杆的另一端挂上不同重量的物品。
3.观察挂在杠杆上的物品重量与杠杆的长度,通过测量和计算,找到杠杆的平衡点,探究何种重量的物品可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4.实验过程中,可以用手动或计算得到杠杆左右两端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力的平衡条件。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当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相等、方向相反时,杠杆才能保持平衡的结论。
也就是平衡条件:F1L1=F2L2,其中F1和F2分别是两个物体所施加的力,L1和L2分别是两个物体与杠杆平衡点的距离。
实验3: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演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过程。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共(3页)](https://img.taocdn.com/s3/m/af966f0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1.png)
【理学】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3页)实验名称: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物理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器材:振动线圈、直流电源、磁体、电子显微镜、带电粒子束管、宏观物体、光学仪器等。
实验过程及结果:
1.振动线圈演示
将直流电源连接到振动线圈的电极,可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使线圈振动的幅度变化。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振动线圈在不同电压下的振动情况,同时可让学生根据振动的幅度变化来研究产生振动的原理。
2.磁体演示
将磁体通过直流电源与接触器连接起来,将磁铁放置在接触器上,当接触器断开时,磁体的磁力线方向改变,从而使磁体的磁力线相互作用,产生撞击声。
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观察磁体的撞击声,并进一步研究磁体的磁效应以及磁力线的性质。
3.光学演示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宏观物体的结构,并使用带电粒子束管来实现“手写”字。
实验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等基本概念,以及物质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等。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44d20776c66137ee0619ba.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院系:000000000000班级:00000000姓名学号:0000000000指导老师:0000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在这个学期的第十一周的周六上午,我们参观了物理实验演示,更加深入理解了我们所学的力学、能量、电磁学、波动学和光学。
光学幻影,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看一看这些图片,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图片好象在动。
事实上它们都是静止的。
那么欺骗了我们的眼睛的是什么呢?科学家研究发现,实际上是“视错觉”。
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与这些图片本来的样子有出入,这是因为我们眼睛里不同的细胞与感受器用不同的速度来识别图片和颜色,于是就造成了错觉。
眼睛只能接收有限数量的视觉色质,但我们的大脑一直在不停地处理视觉信息,于是给了我们不间断的视力这样的幻觉。
不管它是光学幻觉,生理幻觉还是认知幻觉,这些经过巧妙设计的图片确实欺骗了我们的眼睛和大脑。
多年来魔术师已有效地利用错觉科学来娱乐大众。
魔术虽涉及一些技巧,错觉却基是于科学。
无线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光源、调制器、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及附加电信发送和接收设备等组成,只要相互进行瞄准即可进行通信。
无线光通信除具有不挤占频带,通信容量大,传输速率高等无线激光通信的优点外,还具有机动灵活、经济、架设快捷、使用方便,不影响市政建设等特点。
随着大气通信技术的成熟,它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根据其特点,它潜在的应用场合有:(1) 民用上可用于移动基站间的互连,单位内部的数据传输及小范围内局域网建设如校园网的组建,需严格保密的场合及要害部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敷设光缆的地区如军工、国防部门,核电站、边远山区、江河两岸间、高山间等,以及用于灾区、事故地点的快速抢通等。
OWC最大的成功来自于校园局域网连接市场。
这种应用包括连接编辑室和广播站,或者作为一栋大型综合大楼两个高速传输节点之间的通信手段。
在光纤主干链路被切断或网路因恶劣天气被破坏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时,OWC可以作为紧急情况备用和灾难后的恢复措施。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35fbe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d.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本次实验是大学物理的演示实验,主题为“光学与电磁感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光学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学习相关实验方法和技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实验设备这次实验我们使用了如下设备:•光路放大器•折射仪•凸透镜•电磁铁•磁仪•示波器实验原理光学光是一种最基本的电磁波,当它遇到介质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就是光的折射原理。
折射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规定了光在通过介质界面时的运动方向。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到达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它的入射角度、出射角度、折射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如下关系:$$\\frac{\\sin \\theta_1}{\\sin \\theta_2} = \\frac{n_2}{n_1}$$式中 $\\theta_1$ 和 $\\theta_2$ 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n1和n2分别为折射介质和入射介质的折射率。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指磁场发生变化会在导体中引起感应电流的现象。
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引起感应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导体中有一个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内就会有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产生”。
此定律很好的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
$$\\varepsilon = -\\frac{d \\Phi}{dt}$$式中 $\\varepsilon$ 为感应电动势,$\\Phi$ 为磁通量。
实验步骤光学实验第一步,我们设置了一套小球模型装置,在装置内填入水和油,并将光线从一头传至另一头,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反射情况。
第二步,我们用折射仪和一盒棱镜完成了一次折射实验,观察了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第三步,我们用凸透镜作为实验器材,通过控制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确定其焦距,观察了光线在凸透镜的透射过程中发生的聚焦现象。
电磁感应实验第一步,我们用电磁铁和磁仪来完成了一次简单的电磁现象实验,观察了电流通过电铁时铁芯中磁场的变化情况。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6cc6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5.png)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进行物理演示实验,观察了几个物理现象,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实验内容包括静电场的演示、力学的演示和波动的演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对物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引言:物理演示实验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来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实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和演示不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实验一:静电场的演示实验目的:通过静电球和金属小球的演示,观察静电场的影响和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静电球和金属小球,确保表面干净无尘。
2. 将静电球连接到电源,使其带有静电荷。
3. 将金属小球放在静电球附近,观察金属小球是否被吸引。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金属小球会被静电球吸引,并且静电球和金属小球之间产生了静电力的作用。
当静电球带有负电荷时,金属小球会被吸引到静电球附近;当静电球带有正电荷时,金属小球则会被排斥。
实验二:力学的演示实验目的:通过斜面、滑轮和重物的组合,演示力学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斜面板、滑轮和重物,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
2. 放置斜面板和滑轮,将重物绑定在滑轮上。
3. 释放重物,观察重物下滑的过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重物在斜面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受到了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重力使得物体下滑,而摩擦力则会减缓物体的速度。
实验三:波动的演示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波浪、声音和光的实验,观察波动现象和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1. 准备水槽、声音发生器和光源等实验器材。
2. 在水槽中制造波浪,观察波浪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 使用声音发生器产生声音波,观察声音波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4. 使用光源照射物体,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波浪、声音和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现象。
波浪会在水面上反射,声音会在墙壁上反射,光线也会在镜面上发生反射。
结论:通过本次物理演示实验,我们加深了对静电场、力学和波动等物理现象的理解。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1e91fd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0.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实验器材:1. 磁铁2. 导线3. 电池4. 万用表5. 直流电源6. 光学仪器(例如:反射镜、透镜、凸透镜等)实验一:电磁感应实验原理: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实验步骤:1. 将一个线圈固定在实验台上,线圈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的大小。
2. 在线圈的一端靠近磁铁,用力拉动磁铁,使磁铁离开线圈,观察并记录电流的变化。
3. 反复进行步骤2的操作,分别在不同速度下拉动磁铁,观察电流的变化趋势。
4. 分析数据,总结电磁感应的规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二:电池的内阻测量实验原理:当电流通过电池时,由于电池本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内阻,影响电流的流动。
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导线和电阻,组成一个电路,电阻两端接入一个万用表以测量电流,电池的两端接入一个电压表以测量电压。
2. 分别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3.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内阻。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原理:根据折射定律,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出光线的折射角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学仪器,例如:透镜或凸透镜等。
2. 将一束光线射向光学仪器,观察并记录光线的折射现象。
3. 通过改变入射角度或改变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光线的折射变化。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线的折射定律,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实验四:杨氏干涉实验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狭缝、光源和屏幕的组合,观察和分析干涉花样、干涉条纹的特征。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狭缝,将光源透过狭缝射向一块屏幕,观察干涉花样的形成。
2. 通过改变狭缝的宽度、光源的波长或屏幕的位置,观察干涉花样的变化。
3.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明暗的分布,分析干涉现象并计算出波长或确定狭缝的宽度。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c722d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a.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在大学的物理课程中,演示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中所学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在本次物理课程中,我参加了一次精彩的演示实验,下面我将对此次实验进行一份报告。
实验名称:如何利用棱镜制造虹彩实验原理:在太阳光线在天空中通过水滴时,由于折光原理,因此形成了一道彩虹。
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
而我们的实验要点就是要借助棱镜的色散特性,重新制造这个过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一把直边棱镜、一把直尺、颜料或染色水。
2. 将直边棱镜按照45度角放置在平面的地面上。
3. 将直尺对准棱镜的斜面,沿着斜面方向滴上一点染色水或颜料。
4. 观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染色水滴撞击棱镜后,水滴向下滑动的同时,光线经过棱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在地面上形成了一道狭长的、颜色各异的光带。
这就是棱镜制造的虹彩。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造了虹彩,并在光带内观察到了不同的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
相信大家也已经非常熟悉这些颜色的顺序。
实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利用棱镜的折射和反射作用,将太阳光线的色散现象重新制造。
虽然这种实验过程相对简单,但实验结果却非常惊人,真正教会我们了如何利用生活中简单的物品重新制造科学现象。
总结:通过这次物理演示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希望今后能够多参加这类实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2023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4篇
![2023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2eae3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5.png)
2023年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4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
并观察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74516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2.png)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干涉仪测量钠双黄线波长实验目的:1. 掌握干涉仪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学习利用干涉现象测量光波长的方法;3. 通过实验了解钠双黄线的光谱特性和波长。
实验原理:干涉仪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波长测量的仪器,它主要由准直器、分束器、反射镜、透镜、干涉板等部分组成。
实验中使用的是杨氏干涉仪,它的原理是:经过准直器将钠灯发出的光束改成平行光后,通过分束器将光分成两束,分别经过两个反射镜反射后在透镜成像,形成静止的干涉条纹。
调节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两束光在透镜处相遇干涉,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当反射镜的一端移动一定距离时,干涉条纹移动一个条纹的宽度。
根据杨氏干涉的公式,可以得到两个钠双黄线的波长。
实验步骤:1. 打开干涉仪电源,将准直器和分束器装好;2. 使用调节螺丝和反光镜,调整光路,使两束光相遇干涉;3. 用微调螺丝移动反光镜,使干涉条纹向一方向移动若干条纹;4. 记录此时的距离,再将反射镜调整回原处,重复以上步骤;5. 记录多组数据,用杨氏干涉公式计算钠双黄线的波长。
实验数据:使用上述步骤,我们得到了7组数据,分别为(其中λ1为黄色双线的波长,λ2为绿色线的波长):组数 | 移动距离/mm | 波长λ1/nm | 波长λ2/nm1 | 27 | 589.0 | 588.92 | 54 | 589.1 | 589.03 | 81 | 589.1 | 589.04 | 108 | 589.2 | 589.15 | 135 | 589.2 | 589.16 | 162 | 589.3 | 589.27 | 189 | 589.3 | 589.2数据处理:根据杨氏干涉公式:dλ = mλ^2 / 2nt,其中d为反射镜移动的距离,λ为波长,m为干涉条纹的条数,n为介质的折射率,t为干涉板的厚度。
本实验中,m = 1,n ≈ 1,t ≈ 2 mm。
将上述公式化简可得:λ = 2 * dλ / m。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0efd6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00.png)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引言物理演示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三个物理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一:牛顿摆实验目的:观察牛顿摆的运动规律,验证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原理:牛顿摆由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和一质点组成,当质点从平衡位置被拉开一定角度后,释放质点,质点将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周期性的摆动。
实验过程:将摆长固定为一定值,测量摆动周期;然后改变摆长,再次测量摆动周期。
重复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牛顿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即T∝√L。
这符合理论预期,验证了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验证折射定律。
实验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过程:在一个透明容器中注入水,并在水中放置一支笔,观察笔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改变入射角度,再次观察折射现象。
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符合折射定律,验证了折射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三:电磁感应实验目的:观察电磁感应现象,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实验原理: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
实验过程:将一个螺线管放置在恒定磁场中,用一个磁铁靠近或远离螺线管,观察螺线管两端的电压变化。
改变磁铁的运动速度,再次观察电压变化。
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验证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正确性。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物理演示实验,我们验证了牛顿摆的摆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398872926bec0975f465e2d7.png)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在这个学期的第七周的周六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去观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
我们来到了学校的田家炳物理实验楼的演示实验室,将我们的大学物理课程所学习的力学、能量、电磁学、波动学和光学,从演示实验室内得到体现。
辉光球在演示实验室,首先看到的第一个仪器称为辉光球。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
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视觉暂留仪后面有看到了一个视觉暂留仪。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
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
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演示仪器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即视觉暂留结合频闪灯的特殊作用,演示了电影成像的原理。
在未打开频闪灯时,台阶和弯杆的运动随转盘转动,看不出一定的规律。
打开频闪灯后,调节频率使频闪灯闪亮的时间间隔与两相邻台阶经过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或成整数倍,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我们感觉台阶已经静止,但弯杆却在不断变换,便形成了弯杆爬台阶的动画场面。
液体驻波管接下来看到的是一个液体驻波管,液体为油,振源为声源。
通电后会在管的一头发出声音。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964b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e.png)
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报告一、引言大学物理课题演示实验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设计的。
本次实验的课题是XXX(实验名称),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XXX(实验目的)。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和仪器、实验步骤及结果,并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解决。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1. XXX装置:该装置主要由XXX组成,包括XXX(详细说明各个组成部分)。
此外,还需要使用XXX(列举其他辅助设备)等。
2. XXX仪器:本次实验需要使用的仪器有XXX(列举各类仪器,并说明其作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确定实验必要条件:包括XXX(列举必要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b. 检查实验装置和仪器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校准。
2. 实验操作a. 步骤一:XXX(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包括装置的正确连接、仪器的设置等)。
b. 步骤二:XXX。
c. ...3. 数据记录与分析a.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各个实验步骤的数据,包括XXX(列举需要记录的数据,如温度、时间、电压等)。
b.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等。
4. 结果与讨论a.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实验得到的结论。
b. 分析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并讨论可能产生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四、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进行了XXX操作,并记录了相关数据。
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 实验数据表格(请将实验记录的数据按照表格形式呈现)2. 实验数据分析(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适当的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解释实验现象)3. 结果讨论(请参考实验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五、实验问题与解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以下问题,并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1. 问题一:XXX解决方法:XXX2. 问题二:XXX解决方法:XXX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XXX(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XXX(结果讨论)。
本次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并寻找到相应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a7158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c.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一,牛顿摆。
实验原理,牛顿摆是由一根细线和一个重物组成,当重物摆动时,它会在一定范围内来回摆动。
实验过程,将牛顿摆吊在支架上,使摆球摆动,观察摆球的运动规律。
实验结果,摆球来回摆动,摆动的幅度和周期与摆长有关。
实验二,光的折射。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即光线会发生弯曲。
实验过程,将一根铅笔放入水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实验结果,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了,这是由于光线在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实验三,电磁感应。
实验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流。
实验过程,将一个螺线管放入磁场中,观察螺线管两端的灯泡是否会发光。
实验结果,当螺线管在磁场中运动时,灯泡会发光,这是由于磁场的变化引起了感应电流。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
实验原理,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过程,在水中放置一个钟,敲击钟,观察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声音会在水中发生折射。
实验五,热传导。
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传播的过程,它是由分子间的碰撞传递能量而实现的。
实验过程,在一根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观察热量在金属棒内部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热量会从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传播,传播的速度与金属的热导率有关。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物理演示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牛顿力学、光学、电磁学、声学和热学等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这些实验不仅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了知识,也让我们在实验中感受到了物理规律的神奇和美妙。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物理学的热爱,不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0a74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4e.png)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大学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本报告将介绍我参与的一次大学物理演示实验,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一些物理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展示一些基本物理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中使用了多个装置来演示不同的物理现象。
其中包括牛顿摆、电磁铁、光学仪器等。
牛顿摆的实验原理是利用重力和摆动的力来观察摆动的规律。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和摆球的质量,可以观察到摆动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
电磁铁的实验原理是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吸引或排斥磁性物体。
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观察到磁场的变化对磁性物体的影响。
光学仪器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来观察光的行为。
通过使用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可以观察到光的折射、聚焦等现象。
实验过程与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老师的指导,依次进行了牛顿摆、电磁铁和光学仪器的演示实验。
在牛顿摆实验中,我们调整了摆线的长度,并记录下摆动的周期。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摆线长度与周期的平方成正比,验证了牛顿摆的周期公式。
在电磁铁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观察了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我们还观察到,当电流方向改变时,磁性物体的运动方向也发生了改变,这进一步验证了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在光学仪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了光的折射和聚焦现象。
我们发现,凸透镜会使光线聚焦,而凹透镜则会使光线发散。
这些现象与光的传播规律相符。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这次实验,我对牛顿摆、电磁铁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明白了牛顿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的关系,电磁铁的磁场对磁性物体的影响,以及光的折射和聚焦现象。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物理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c81d8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b.png)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引言: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物理理论。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演示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我参与的一次物理演示实验,并分享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是指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光箱:用于产生光线的光源2. 三棱镜:用于折射光线3. 直尺:用于测量角度4. 折射角计:用于测量折射角实验步骤:1. 将光箱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光线直射到三棱镜上。
2. 调整光箱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经过三棱镜的一侧。
3. 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即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4. 使用折射角计测量折射角,即光线在三棱镜内部折射后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
根据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是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它们的折射率分别为1和1.5。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折射率之比为1.5,与理论值相符合。
实验分析:通过这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并得到了实验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说明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由于光线的干涉和散射,测量角度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测量次数,减小误差范围。
结论:通过这次物理演示实验,我们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并得到了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说明折射定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和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原理。
东南大学光电子物理实验报告3
![东南大学光电子物理实验报告3](https://img.taocdn.com/s3/m/07d48b9c168884868662d6b6.png)
实验目的1. 掌握F-P标准具、F-P扫描干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掌握He-Ne激光器横模模式的观察和测量3. 掌握多光束干涉法测量激光线宽的原理及方法4. 掌握用腔内损耗法测量激光参数的原理和方法5. 根据自动测试系统测得的曲线,取适当的数据,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进行计算6. 通过对激光器增益等参数的测量,对激光器的工作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实验原理1.激光横模的观察和测量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讨论基模,即TEM 00模,这个基模的光斑形状为图1所示。
这个模的电矢量E的振幅为: A x2A(x,y,Z)=W;)e xP(=2(z)这种光场分布是高斯光束,所以成这样的光束为高斯光束。
如果记= x2y2当p =0, z=0时(即束腰的中心),电矢量振幅A得知最大,为A(0,0) = A /w0而当p o=W通常将电矢量振幅降到中心值的1/e处时的径向距离称为光斑半径,用w(z)表示,w(z)作为光斑大小的量度,w o为z=0处的光斑半径,通常称之为激光光束的腰粗。
在实际测量中,都是测量光强,因为光强与电矢量振幅之间的关系为:H A2所以激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为2“exp( 2 ) = I°(z)exp(w (z)则A(?, z)矢exp( w⑵w2(z)2门w2(z)当P =0时,l(O,z)=l o (z)可以测出谐振腔轴上 (即光斑中心)的光强随着光束不同位置 时的值。
2P 2当 z 值固定时,1( T ,Z ) = l o (z)exp( 2)w (z)这样可以测出,随着径向不同位置 P 时的光强值。
光强随P 而改变的关系由纪录仪直接 给出,如图2。
由光强的高斯分布曲线(图 2)可以找出光强下降到光斑中心光强的1/e 2处位置,这点离光斑中心的距离就为该处的光斑半径 w(z)。
可以由w(z)与束腰W o 之间的关系式求得 W o ,其关系式为w(z) =W 0[1 (刍)2]1/2%w 0激光光束尽管方向性很好,但也不是理想的平行束,而具有一定的发散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在这个学期的第七周的周六上午,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去观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演示实验。
我们来到了学校的田家炳物理实验楼的演示实验室,将我们的大学物理课程所学习的力学、能量、电磁学、波动学和光学,从演示实验室内得到体现。
辉光球
在演示实验室,首先看到的第一个仪器称为辉光球。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
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
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
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视觉暂留仪
后面有看到了一个视觉暂留仪。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
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视觉实际上是靠眼睛的晶状体成像,感光细胞感光,并且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电流,传回大脑引起人体视觉。
感光细胞的感光是靠一些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形成了视觉暂停的机理。
演示仪器利用人眼的视觉惰性即视觉暂留结合频闪灯的特殊作用,演示了电影成像的原理。
在未打开频闪灯时,台阶和弯杆的运动随转盘转动,看不出一定的规律。
打开频闪灯后,调节频率使频闪灯闪亮的时间间隔与两相邻台阶经过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相同或成整数倍,由于眼睛的视觉暂留,我们感觉台阶已经静止,但弯杆却在不断变换,便形成了弯杆爬台阶的动画场面。
液体驻波管
接下来看到的是一个液体驻波管,液体为油,振源为声源。
通电后会在管的一头发出声音。
声波在液体中传播到另一头在返回来,来回两个波振动形成驻波,可以观察到管的中间液体最先起驻波,然后向两边延伸。
这与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不同,课堂上用的是绳子,这里用的是液体,而且演示的还是属于纵波的声波的
驻波现象。
龙卷风模拟器
接着看到一个少见的仪器,一个龙卷风模拟器。
它是用水汽来模拟龙卷风的样子,在底座下面有电动机转动,顶部也有电动机转动。
电动机转动后,这一区域就形成了气流,用强光可以观察到这一区域有一根“白柱”在无规则扭动,那是水汽形成的。
由于比较透明,需要有背景色才可以清晰看到。
验证机械能守恒
接着到了能量学部分,这里有一个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装置。
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往下滚,一个是斜坡,一个是半圆轨道,发现两个小球同时到达终点。
这不仅验证了机械能守恒,还证明了不同质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相等。
还有一个依靠太阳能来发电的电动风车,也许它的最终目的是太阳能发电,不过在强光的照射下也能看到风车转起来。
这些原理被用在了航天技术方面,目前的人造地球卫星的两个翅膀上都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确保其能正常工作。
声波肉眼无法观察,需要借助其他的介质,比如水。
实验室中有一声波可见装置,将一黑绳竖直拉紧,其后面有一发声装置。
当后面的发声装置发出声音时,可看到绳子前后振动,可以证明有声波传到了绳上,给绳能量使其振动。
绳子竖直放也许还因为声波是纵波的缘故。
磁悬浮地球仪
磁悬浮地球仪利用电流磁效应使地球仪漂浮在半空中。
地球仪顶端有一个磁铁,圆环形塑胶框内部顶端有一个金属线圈,金属线圈通过电流就会成为电磁铁。
电磁铁与地球仪顶端磁铁间的吸力可抵消地球仪所受重力,因此地球仪可漂浮在半空中。
用手轻轻触碰地球仪使其偏离平衡位置,手移开后地球仪仍可回到平衡位置不至掉落,这是利用负回馈机制。
地球仪底端也有一个磁铁。
塑胶框内部底端有一个霍尔侦测器,可侦测地球仪底端磁铁的磁场变化。
地球仪偏离平衡位置时,霍尔侦测器侦测到地球仪底端磁铁的磁场变化,便会产生一补偿电流。
补偿电流流到塑胶框顶端金属线圈时,金属线圈磁场增加,可将地球仪拉回平衡位置。
轻轻转动地球仪便可持续不停转动,这可以用惯性原理(说得深入一点,依据动量守恒原理)解释。
地球仪所受到的外力总和为零,因此会以固定速率沿固定方向转动。
无线光通信系统
主要由光源、调制器、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及附加电信发送和接收设备等组成,只要相互进行瞄准即可进行通信。
无线光通信除具有不挤占频带,通信容量大,传输速率高等无线激光通信的优点外,还具有机动灵活、经济、架设快捷、使用方便,不影响市政建设等特点。
随着大气通信技术的成熟,它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根据其特点,它潜在的应用场合有:
(1) 民用上可用于移动基站间的互连,单位内部的数据传输及小范围内局域网建设如校园网的组建,需严格保密的场合及要害部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宜敷设光缆的地区如军工、国防部门,核电站、边远山区、江河两岸间、高山间等,以及用于灾区、事故地点的快速抢通等。
OWC最大的成功来自于校园局域网连接市场。
这种应用包括连接编辑室和广播站,或者作为一栋大型综合大楼两个高速传输节点之间的通信手段。
在光纤主干链路被切断或网路因恶劣天气被破坏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时,OWC可以作为紧急情况备用和灾难后的恢复措施。
另外,OWC还可以应付一些其它情况,如在光纤要通过河流或高速公路时,或在一些交通拥挤和地形复杂的城市,政府通常不希望挖开街道铺设光纤,OWC也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替代方式。
有关专家指出,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网建设中,无线光通信系统将用于最后一公里的接入。
(2) 军事上则可应用于战斗打响前无线电静默期间的短距离通信,或战斗打响后的保密通信,海岸与海岸之间、海岛之间,边防哨所之间,舰船之间,导弹发射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短距离通信等。
实验室里也有一些装置我们比较熟悉,比如这里有一个用薄膜干涉来做的窗帘。
用一根梁将液体拉开形成薄膜,再利用光的干涉可以观察到彩色条纹。
还有一个装置运用流体的速度差可以把物体吸过来的原理,把足球吸在了一个锥体罩里面。
原理和装置确是简单,如今飞机的机翼也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由于机翼上下弧度不同,空气流速不同,是机翼上方气压低于下方气压,可以使机翼向上运动。
我们在看到的实验现象,还有很多很多,在此也不能一一列举详述了,只能写出令几个自己印象深刻实验。
同时也得到一些感悟,观看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
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它,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心和奋进力,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
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