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室处置室消毒登记表
医院环境管理督查表(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墙面
1.清洁,张贴物品美观、整齐
2
2.张贴物品由院办统一,特殊物品由护理部同意,不允许自行张贴
2
洗手池
1.清洁,有洗手和擦拭手的用具
2
2.台面无积水,无杂物挂放
2
抹布
有不同分区用的抹布,抹布定点悬挂晾晒
2
橱柜
抽屉
4
垃圾
处理
3*
2.医疗垃圾桶有盖,垃圾桶盖、桶外清洁,桶盖及时盖好
2*
3.垃圾分类标识清楚,一次性物品处理符合要求,锐器盒有盖,超过2/3及时更换
1.清洁,功能完好;灯管无积灰
2*
2.灯管不亮或强度低于70μw/cm2时更换
2
3.有《紫外线消毒记录本》,记录符合要求
2
立灯
清洁,功能完好
2
管理
合理利用空间,物品摆放到位,无私人物品
3
2
换药室
无菌物品符合消毒规范,诊察床大单、枕头清洁,无杂物摆放
5
医用
冰箱
2
2.保存的物品标识明确(静脉、非静脉分开放置标识清楚)
2
3.药品包装上写明床号、姓名(贵重药品的床号、姓名可写在胶布上粘贴于药品包装盒,便于撕除后药房退药)
2
4.药品在有效期内,无多余药品
2*
5.无食品及私人物品
1*
紫外线
消毒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环境管理督查表
(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编号:病房管理·环境·(7.2)
组稿者:xx审核者:xx批准者: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执行时间:20xx.5.1
特殊感染病房消毒登记
特殊感染病房消毒登记一、任务背景特殊感染病房是指用于收治具有高传染性、危害性或者病原体未明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殊感染病房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工作。
为了管理和监控特殊感染病房的消毒情况,本文将详细介绍特殊感染病房消毒登记的标准格式。
二、登记表格内容特殊感染病房消毒登记表格应包含以下内容:1. 日期:记录消毒操作的日期,格式为年月日。
2. 病房编号:每一个特殊感染病房都应有惟一的编号,用于标识不同病房。
3. 消毒操作人员:记录进行消毒操作的人员姓名,确保责任明确。
4. 消毒开始时间:记录消毒操作开始的具体时间,格式为时分。
5. 消毒结束时间:记录消毒操作结束的具体时间,格式为时分。
6. 消毒剂名称:记录使用的消毒剂的名称,确保消毒剂的使用符合规范。
7. 消毒剂浓度:记录使用的消毒剂的浓度,确保消毒剂的浓度符合要求。
8. 消毒剂用量:记录使用的消毒剂的用量,确保消毒剂的使用量足够。
9. 消毒方式:记录使用的消毒方式,如喷洒、擦拭等。
10. 消毒范围:记录消毒的范围,包括病房内的哪些区域和物品进行了消毒。
11. 消毒效果:记录消毒的效果,如达到了什么标准或者指标。
12. 备注:记录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事项,如消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或者特殊情况。
三、填写要求为了确保特殊感染病房消毒登记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填写登记表格应遵循以下要求:1. 登记表格应使用纸质或者电子表格,确保信息的保存和查阅。
2. 每次消毒操作都应有专人填写登记表格,并在消毒操作结束后及时完成登记。
3. 填写时应认真核对每项内容,确保准确无误。
4. 如有特殊情况,应在备注栏中详细说明,以便后续跟踪和分析。
5. 登记表格应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日后查阅和核对。
四、数据分析与监控特殊感染病房消毒登记表格的数据可以用于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控,以提升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数据分析和监控方式:1. 统计消毒次数:根据登记表格中的日期,统计每一个特殊感染病房的消毒次数,以评估消毒频率是否符合要求。
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前言一家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人员和物品流动频繁,各类病原体也较为常见。
因此,为了保障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确保医疗环境的洁净度,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介绍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二、治疗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隔离标准治疗室的消毒隔离标准分为三级,根据病症和治疗的不同,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2. 治疗室的消毒流程(1)每日清洁消毒:按照规定时间对治疗室进行每日清洁消毒,确保表面的细菌数量在合理范围内。
(2)定期消毒:定期进行更深入的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家具、设备等的全面消毒。
3. 治疗室的细菌监测医院要定期对治疗室的细菌进行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隔离标准换药室的消毒隔离标准与治疗室相似,根据操作的特殊性,要求更加严格。
2. 换药室的消毒流程(1)每日清洁消毒:按照规定时间对换药室进行每日清洁消毒,确保表面的细菌数量在合理范围内。
(2)定期消毒:定期进行更深入的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换药台、操作工具等的全面消毒。
3. 换药室的工作规范(1)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干净的医用工作服,避免外界细菌进入换药室。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消毒方法,避免操作不当导致交叉感染。
四、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1. 消毒隔离标准处置室的消毒隔离标准与治疗室和换药室类似,但更加高级,因为处置室常常与传染性疾病患者接触。
2. 处置室的消毒流程(1)每日清洁消毒:按照规定时间对处置室进行每日清洁消毒,确保表面的细菌数量在合理范围内。
(2)定期消毒:定期进行更深入的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器械、设备等的全面消毒。
3. 处置室的工作规范(1)医务人员在进入处置室前必须进行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手套等。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谢谢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物品必须一 人一用一灭菌。
五、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在有效期 存放使用。
六、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液须注明时间,超 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 小时不得使用。
七、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 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私人用物不 得带入室内,闲杂人员不得入室。
二、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室 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无菌操作前应洗手,必要 时手消毒。
三、治疗室、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消 毒,有记录。地面用消毒液擦拖。
八、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九、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打开使用时限为4小时 ,使用时注明打开时间。
十、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 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快速 手消毒剂。
十一、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时应按清洁伤口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 :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 )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 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染袋内 ,集中回收处理。
十二、各种重复使用物品、器具,按《消毒技术规 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用。如体温计、便器、 药杯、餐具等必须消毒后再用。
十三、使用后的各种一次性医疗用品按感染性废物 及损伤性废物分类收集处理。
下列情况下应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生儿重症 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 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 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
2、无菌物品放置专柜,各类被用无菌物品应不超过规定保存期限。
3、注射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用一灭菌。
4、注射及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即不得使用。
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5、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定期对紫外线灯进行强度监测。
6、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7、治疗车物品排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8、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的顺序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指定容器内,统一焚烧处理。
9、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
XX 医院 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
科 年
.
填写说明:
精品文档
1、我院参考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 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传染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务护理院感
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本登记手册,科室按照年度登记,由责任医护人员保存,资料可追溯三年,科室认真填写,纳入科室质量持续改进考核及
手术室消毒登记本及手术间层流净化记录(
号手术间)
记录 日期 / 时间
手术 类型
普感 通染
1. 浸 泡
消毒对象及方式 2. 擦 拭
手术室物品
麻醉科物品
手术室物品
麻醉科物品
消毒液健之素
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记录
配制浓度 1000 500 mg/L mg/L
温度 22-
26℃
湿度 4060%
开启 净化 时间
正常运行 是否
中心规范管理。
.
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表(
月)
日 期
位置
空气消毒 紫外线( 30-60 消毒机开
分)累计照射 机时间
时间
(小时)
治疗室
处置室
病室
消毒间
其它
治疗室
处置室
病室
消毒间
其它
治疗室
处置室
病室
消毒间
其它
治疗室
处置室
病室
消毒间
其它
抽检备注:护理部登记抽检:
消毒对象及方法
通风 (小 时)
擦拭 消毒
消毒内容
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
消毒隔离执行登记表
日期项目500mg/L含氯消毒液浓度监测一般诊疗物品碘伏酒精快速手消毒剂无菌包无菌持物钳、罐消毒容器终末处理多重耐药消毒隔离执行者护士长消毒要求1、消毒剂浓度为含有效氯制剂500mg/L。
桌面、地面、床单位每日湿式清洁两次,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感染高风险科室地面、物表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2、一般诊疗物品消毒:(1)体温计(腋表):用75%乙醇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
(2)血压计、听诊器: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3)输液泵、监护仪、血糖仪、血压计、听诊器、病历夹、计算机键盘、鼠标、空气消毒机、直饮水机、治疗室和处置室水池、电话、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平车、救护车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或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4)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引器管道:耐热耐湿器具送消毒供应中心高压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后干燥保存。
3、碘伏/酒精(50ml)开启后使期限用7天。
4、快速手消毒剂开启后使用期限1个月.5、无菌包开启后使用期限24小时。
6、无菌持物钳、罐(干)每4小时更换。
7、消毒容器:如体温计泡盘等每周更换2次,消毒液每日更换并监测浓度。
8、终末处理:床单位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必要时再使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
9、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的基本要求:(1)患者单间隔离或同种病原体感染者收治一室,床头有隔离标识。
条件限制时实施床旁隔离,确保病床之间间隔>1.1米。
床边备快速手消剂、隔离衣。
(2)严格执行手卫生。
(3)实施分组诊疗、护理,所有诊疗物品专用。
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天使用后须消毒。
(4)病室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表、设备等每日进行清洁和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把必须用1000mg/L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
医疗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用防渗密闭容器转运(病人所产生的所有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有流动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洗手及手消毒制度。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包内放置3M指示卡,包外贴3M灭菌标志,标明打包者、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使用时间7天),灭菌后放入专柜,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以重新灭菌。
四、各种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静脉注射时应一人一针一止血带(门诊抽血室应加一巾)。
五、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1次,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外用盐水无菌保存24小时有效。
以上各种药液、溶媒开启后应注明日期、时间、用途。
六、碘酒、碘伏、酒精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
常用无菌持物罐:干罐每4小时更换一次,湿罐每周灭菌更换1-2次。
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
八、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或75%酒精),治疗车、治疗盘使用后保持清洁整齐。
九、各种导管做到一人一管一消毒或灭菌。
引流管、引流瓶、呼吸气囊、舌钳、牙垫、开口器、雾化吸入及面罩等用后浸泡,消毒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后备用。
十、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十一、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生活垃圾用黑色袋装;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用黄色袋装,各类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只能装4/5满。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是医疗机构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区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卫生,必须对这些区域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1. 术前准备治疗室在每个患者使用前,应进行彻底的消毒。
首先,关闭门窗,确保室内密封。
然后,清除室内的垃圾和杂物。
对于可移动的设备、器械等应进行清洗和消毒。
同时,开启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污染风险。
2. 消毒剂选择治疗室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如表面材质、是否可耐受消毒剂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可选择含氯消毒剂、酒精类消毒剂、或过氧化氢类消毒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消毒剂的适用范围不同,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使用。
3. 消毒方法治疗室应进行物理、化学两种方法的消毒。
物理消毒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和高温消毒,可在治疗室人员不在的情况下进行。
化学消毒可采用喷洒、擦拭、浸泡等方式,应注意消毒剂的浓度、时间和方法。
对于一些难以彻底清洁的设备,如微创手术器械、喉镜等,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消毒。
4. 消毒频率治疗室的消毒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般情况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包括表面清洁和器械消毒。
在患者离开治疗室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消毒,确保下一位患者的安全。
5. 消毒记录治疗室的消毒应有明确的记录。
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剂名称、浓度和使用方法等。
该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此外,在消毒完成后,应及时通知患者,并告知下次使用的时间,以保证患者的信任和安心。
二、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1. 动态消毒处置室是医疗机构中处理患者污物、垃圾等的重要场所。
在处置室使用后,应立即清理、消毒。
消毒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并确保将污物、垃圾等及时清理。
消毒结束后,要进行室内通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2. 消毒设施处置室应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包括喷雾器、清洗池、高压蒸汽灭菌器等。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精品文档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晰。
室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标准,每次治疗操作先后均应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三、无菌物品存放有专柜,严格执行先灭菌先使用原那末,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有效期内使用;止血带、体温计等诊疗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使用无菌包前,应检查是否在有效期内,外包布有无破损、湿包,包外、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是否合格,不合格严禁使用。
五、碘伏、酒精等消毒液应使用小包装,密闭保存,注明开启时间,每周更换;裸露的无菌器械如无菌干罐等翻开4 小时内有效;无菌棉球、纱布等严格使用小包装,并注明开启时间,灭菌后一经翻开,使用时间不患上超过 24 小时。
六、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挨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者病室〕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患上进入换药室。
八、医疗废物应按【凉州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分类、采集、标识明确、交接签字登记、密闭运送至暂存地。
九、凡用过的污染器械、器具及物品,科室应及时用流动清水冲洗,去除明显的污染,防止枯燥,封闭暂存。
由消毒供给室统一回收,集中进行分类、清洗、消毒、枯燥、包装及灭菌。
十、保持室内清洁、枯燥,坚持每日清洁与消毒制度,物表、地面湿式清洁,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30min;紫外线灯管应保持清洁枯燥,每周用 75%酒精擦拭。
十一、每季度对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物体外表进行微生物学监测;每季度对紫外线灯强度进行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灭菌剂、每季度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记录本样版
24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5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6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7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8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19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0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1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2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3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9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30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31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
记 录 本
诊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 年度
医疗机构空气消毒记录表( 月)
消毒时间
消毒地点
消毒方式
消毒人员签字
紫外线灯累计使用时间(小时)
1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2日AM8:00~9:00
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
紫外线灯照射
3日AM8:00~9:00
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在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是治疗和护理患者的重要场所,保持这些区域的清洁消毒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1. 全天保持通风畅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对治疗室内的医疗器械、器具进行定期消毒,如患者仪表、血压计、体温计等。
3.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医护人员应对治疗室进行表面清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4. 定期对治疗室内的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环境干净整洁。
5. 对治疗室内的医废进行分类存放,按照医废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6. 患者在治疗室内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换药室1. 换药室是患者接受伤口护理和药物更换的重要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换药室内的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换药操作,避免伤口感染。
3. 患者在接受伤口护理时,医护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换药室内的器具、药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和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5. 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在换药室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三、处置室1. 处置室是医院急救和处理急重症患者的场所,应保持室内清洁整洁。
2. 对处置室内的医疗器械、器具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3. 处置室内的地面、墙面等表面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残留。
4. 对处置室内的床单、被套等物品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保持室内卫生。
5. 处置室应设立相应的隔离间,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实行隔离处理,避免传播疾病。
以上是医院各类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医疗场所的清洁安全,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对于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守医院的规定和要求,共同维护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
只有在一个清洁、安全的医疗环境中,患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医护人员也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
XX医院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科年填写说明:1、我院参考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2012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章、规及标准;传染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务护理院感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本登记手册,科室按照年度登记,由责任医护人员保存,资料可追溯三年,科室认真填写,纳入科室质量持续改进考核及目标考核体系。
各科室认真学习参考消毒技术规进行消毒,特殊情况消毒登记参考消毒技术规。
2、相关术语: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我院各项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管理。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及安全。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4、监测要求: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诊所治疗室处置室等设置与消毒效果监测要求
诊所治疗室、处置室等设置与消毒效果监测要求一、规范依据消毒管理办法诊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75号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7-2016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二、设置要求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规定: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内各科室或部门中具有相同医疗服务功能的场所的名称,并规定了场所的功能、基本设施配置及特定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治疗准备室1.功能定位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治疗前准备工作的场所;配制药液;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药品;2.设施配置操作台、物药品柜、冰箱、治疗车、利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如果配置化疗药物应配置生物安全柜;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3.特定要求仅允许本岗位医务人员佩戴口罩进入;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应符合GB 15982的规定;二治疗室1.功能定位为患者实施治疗操作,如关节腔内注射、鞘内注射、骨穿、腰穿、胸穿、换药等;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如消毒后药杯及管路等;2.设施配置操作台、治疗床、物品柜、治疗车、利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3.特定要求门诊清洁性治疗和污染性治疗应分室进行,分别设I类清洁性治疗室和II类污染性治疗室;类治疗室进行清洁性治疗,如腰穿、骨穿、胸穿、关节腔内注射、鞘内注射、导尿、清洁换药等;类治疗室进行感染性治疗,如感染性伤口换药等;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应符合GB 15982的规定;诊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75号规定:治疗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三处置室1.功能定位实施皮肤准备及清洁灌肠等操作;临时存放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及需要浸泡消毒的医疗用品;2.设施配置处置台、诊查床、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3.特定要求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应符合GB 15982的规定;诊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75号规定:处置室的使用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四诊室1.功能定位医生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2.设施配置办公桌、座椅、诊查床、隔离帘、阅片灯、手卫生设施;宜配备呼叫系统;3.特定要求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应符合GB 15982的规定;五留观室1.功能定位留院观察的患者接受医学观察、诊疗;2.设施配置留观床、床头桌、座椅、隔离帘、非医疗垃圾桶、氧源、输液轨道架;留观床应配备呼叫系统;诊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75号规定:观察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综上:1.诊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75号是2010年8月2日制定的,当时也没有规定治疗室、处置室的功能内涵;而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7-2016是2016年岀台的,2017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里面界定了治疗准备室、治疗室的功能内涵;因此,个人认为诊所基本标准卫医政发〔2010〕75号规定的治疗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7-2016的规定要求,也就是说应该包括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7-2016中的治疗准备室和治疗室,为了便于操作,二者可以设置为内外间,内间为治疗准备室,外间为治疗室;2.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7-2016规定治疗室、处置室等必须设置手卫生设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规定的手卫生设施是指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主要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因此,治疗准备室、治疗室、处置室内必须设置洗手消毒设施,否则视为不合格;三、紫外线消毒设施紫外线消毒设施包括紫外线杀菌灯和紫外线消毒器;从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中可以看出诊室和治疗室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即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对于通风条件不好的,可以选择紫外线灯照射或其他方式进行空气消毒;1.紫外线消毒空气的原理:紫外线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DNA,通过破坏DNA结构,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还可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2.紫外线灯消毒以及消毒注意要点:正确安装: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采用悬吊式或移动式安装,悬吊安装高度距治疗台上处按平均m安装无反光罩的紫外线灯管,定时消毒、监测并登记;灯管安装间距均匀,使空间内辐射强度能均匀分布;房间进行空气消毒时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如果擦洗地面要待其干燥后再进行照射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正在消毒的房间外应悬挂警示牌,紫外线灯的开关处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为了保证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紫外线对无防护的眼睛和裸露的皮肤损伤大,直接照射会引发电光性眼炎、皮炎,甚至皮肤脱屑;因此,紫外线光源绝对不能直接照射到眼睛和皮肤;监测灯管辐照强度时特别注意做好自身防护;紫外线消毒只能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消毒时需关闭门窗,照射后房间应通风换气,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5-2011要求紫外线杀菌灯有效寿命应≥1000h,通常情况下空气消毒器的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为5000-8000h;紫外线灯的更换不是根据照射累计时间而定的,只要紫外线强度在70μw/㎝2及以上,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1000小时是紫外线灯的最低使用寿命,而不是更换指标;3.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监测: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要定期监测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有两种方法:辐照仪物理和指示卡化学,选择其一即可;紫外线辐照仪监测法: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调试好的辐照仪光盖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直到仪表数字相对稳定读值即可;紫外线辐照计至少每年经计量部门检定一次,在有效期内使用;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色块面朝上放置在灯管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1min,立刻将反应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记录结果;以70μw/㎝2为界,达到或超过判定为合格;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四、消毒效果监测要求诊所消毒灭菌是预防医疗机构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中必不可少;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手、物表、空气等,监测频次按规定要求操作,但原则上每年监测不少于一次;开展消毒效果监测是医疗机构的职责所在;但是,目前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基本上都不具备开展监测的能力;若医疗机构不具备监测能力,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采样监测;消毒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规定:本标准规定了各类从事医疗活动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消毒剂、污水、污物处理卫生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1.空气菌落总数≤500cfu/cm22.物体表面菌落总数≤10cfu/cm23.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10cfu/cm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规定: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10cfu/cm2;。
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
XX医院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科年填写说明:1、我院参考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传染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务护理院感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本登记手册,科室按照年度登记,由责任医护人员保存,资料可追溯三年,科室认真填写,纳入科室质量持续改进考核及目标考核体系。
各科室认真学习参考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特殊情况消毒登记参考消毒技术规范。
2、相关术语: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我院各项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管理。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及安全。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4、监测要求: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时间:7月5号地点:妇产二科医生办公室主讲人:吴文姗(一)人员管理1、专人管理,相对固定。
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
3、显而易见本室工作人员及非操作时间内严禁进入。
4、操作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5、闰人需进入室内治疗或换药时,应穿患服,严禁家属陪伴入室。
(二)环境管理1、环境整洁,窗明几净,四壁无尘,无污迹。
2、地面清洁,无污物,有专用清扫工具,每日至少湿拖2-3次。
3、严格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物品定位放置,私人物品不得放入室内。
4、污物与污染敷料应放污物桶内,每日专人回收焚烧,并清洁污物桶一次,破伤风杆菌、绿脓杆菌等特殊细菌感染的病人应予隔离,用后污染敷料密封运送焚化炉焚烧,所用器械单独浸泡消毒后清洗、灭菌。
5、每日空气消毒1次,室内物品、环境每周大清扫消毒一次,每季度进行一次环境卫生学检测。
(三)无菌物品管理1、无菌物品有灭菌日期、名称、责任人,按灭菌日期先后次序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2、灭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3、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提倡使用小包装。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核用无菌液体,超过24h后不得使用。
5、使用中消毒保持其有效浓度,定时监测。
6、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注射器使用后回收;传染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器具装入防刺、防水容器内,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
7、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遵守一人一碗、一盘、二镊的换药制度。
换药所用的溶液开启后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h,并有明显标记。
先换清洁伤口,后换污染伤口。
所用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
浸泡器械时,应打开关节,盒盖上标有使用时间。
侵入组织的器械必须经灭菌后方可使用。
8、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别放置,锐器放入锐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