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课程教案1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系

合集下载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

《学习非遗文化,做文化传承人》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培养他们成为文化传承人。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代表性项目、学习与传承。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可能有限,对其重要性和学习方法缺乏认识。

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请回顾一下你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

有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学过的项目或者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老师,我学过传统剪纸,还有京剧的一些知识。

-教师:很好,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知识讲解与展示:-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知识和实践以及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技术等。

它们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智慧。

请看这些图片和视频,它们展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如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品等。

3. 小组讨论与分享:-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组成小组,选择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讨论。

你们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项目或者感兴趣的项目。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分享你们的选择,并谈谈你们对这个项目的了解和感受。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选择项目,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4. 学习与传承实践:-教师: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如何学习和传承选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个小组,请提出学习和传承的具体实践方法和计划。

例如,如果你们选择了传统音乐,你们可以学习乐器演奏技巧、参加音乐社团或学校活动,还可以录制音乐作品等。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并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法和挑战。

一、概念和意义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身份和历史记忆。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1. 法律保护: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来确立文化遗产的保护法规,限制损坏、盗窃或非法交易文化遗产的行为,并建立相关机构负责执行和监督这些法规的实施。

2. 技术保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3D扫描、虚拟现实等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以减少对原件的磨损和破坏。

3. 物质保护:对文化遗产进行维修和保养,保持其原汁原味,使之能够长久保存下去。

4. 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

三、文化遗产传承的方法1. 传统技艺传承:通过培训、学徒制等方式将传统的手艺和技能传授给后人,确保它们能够得以延续下去。

2. 口述传承:通过口述的方式将历史、传统故事和知识传授给后人,保留文化的口头传统。

3. 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承: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学术传承,将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促进学术领域的发展。

4. 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1. 人为破坏: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对文化遗产进行损坏、破坏或非法交易,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构成威胁。

2.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3. 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有些国家或地区缺乏这方面的支持。

4. 跨国文化传承和保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存在着跨国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文化遗产课教案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课教案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课教案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导读:文化遗产作为人类传承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旨在提出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种文化遗产,以及培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了解国内外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4.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其特点及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重要性和代表作品。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价值。

2.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互动,共同发现和分享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国内外的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着重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样貌。

第三步:案例学习(1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国内外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如中国的昆曲、中国传统技艺扎染、巴西的桑巴舞等。

通过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技艺和传承方式,引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分享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

每个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 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特点。

2. 这一遗产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贡献。

3. 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遗产。

第五步:汇报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展示所选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文化遗产课教案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课教案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课教案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 引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代表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文化遗产课教案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2. 课程背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广泛,涵盖了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习俗等多个领域。

文化遗产课的目标是向学生介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教学目标通过文化遗产课,我们的目标是:-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遗产的欣赏和尊重;- 鼓励学生参与传统实践和创造。

4. 教学内容4.1. 课程一: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介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 展示不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传统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项目被认为是文化遗产。

4.2. 课程二: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与保护;- 讨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挑战,如现代化、环境变化等;- 探讨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如口头传统、学徒制度等。

4.3. 课程三:欣赏和尊重文化遗产- 介绍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统实践和习俗,如饮食、节日庆祝等;- 鼓励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传统表演等文化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不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4.4. 课程四:创造与传统-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传统实践和习俗;- 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和创造,将传统进行继承和发展;- 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

5.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通过演示、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和实例;-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就特定的话题分享观点和经验;- 实地参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提供亲身体验;- 学生参与: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实践和创作。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

3. 探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策略。

4.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自主传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 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介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成功案例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策略-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目标- 研究不同的传承方法和策略,如口传心授和现代科技手段等4. 培养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传承能力- 强调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开展实践活动,如研究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的参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概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等。

2. 分组讨论法:安排小组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并搜集相关案例。

3. 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地项目,了解实践经验和方法。

4. 实践活动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手工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传承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传承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概念和分类的讲解2. 第二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挑战的讨论3. 第三课时:传承方法和策略的研究4.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和总结展示七、备注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 教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 教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教案一、引言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重要性1.1.1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1.2重要性:它们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社会凝聚力。

1.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艺、音乐和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1.4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视,多项遗产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1.2.1表演艺术:如昆曲、京剧、皮影戏等。

1.2.2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如端午节、春节、祭祖仪式等。

1.2.3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农历、风水等。

1.2.4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挑战1.3.1现状: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

1.3.2挑战:现代化、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1.3.3保护措施:政府、社会团体、教育机构等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立法保护、资金支持、教育推广等。

1.3.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点讲解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2.1.1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承人的实践不断变化。

2.1.2传承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靠人的口传心授,具有历史传承性。

2.1.3地域性: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

2.1.4独特性: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2.2.1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非遗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非遗教学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教学课程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课程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非遗的定义与特点(2)非遗的分类与分布(3)非遗的重要价值2. 非遗传承与保护(1)非遗传承人介绍(2)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政策法规(3)非遗传承与保护的实践案例3. 非遗艺术欣赏(1)民间音乐欣赏(2)民间舞蹈欣赏(3)民间戏剧欣赏(4)民间美术欣赏4. 非遗技艺传承(1)民间传统技艺介绍(2)非遗技艺传承实践(3)非遗技艺创新与发展5. 非遗文化传承与校园实践(1)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策划(2)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推广(3)非遗文化传承成果展示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非遗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非遗文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与保护。

3. 演示法: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4.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品展示:学生参与非遗文化传承项目,展示成果。

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非遗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时间安排1. 课程总学时:32学时2. 每周授课时间:2学时3. 课程进度安排:第1-4周:非遗概述与传承与保护第5-8周:非遗艺术欣赏第9-12周:非遗技艺传承第13-16周:非遗文化传承与校园实践七、教学资源1. 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2. 教学课件3. 非遗传承人介绍视频4. 非遗技艺展示视频5. 校园非遗文化活动策划案例八、教学成果预期1. 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程度得到提高。

非遗文化课程教案

非遗文化课程教案

非遗文化课程教案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传统、手工艺、技艺、表演艺术、口头文学、社会实践、庆典节日、传统医药、自然知识等为代表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教育是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设计一套非遗文化课程教案,对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掌握非遗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艺,提升学生的非遗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

2. 课程内容:(1)非遗文化概述:介绍非遗文化的概念、特点、价值和传承现状。

(2)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重点介绍非遗文化代表性项目,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表演艺术等。

(3)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探讨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介绍相关政策和法规。

(4)非遗文化创新实践:鼓励学生结合非遗文化传统,进行创新实践,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 教学方法:结合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学评估:采用考试、作业、实践操作、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估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5. 教学资源:结合非遗文化遗产保护法规、非遗文化传承项目、非遗文化传承机构等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

6. 课程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名称:非遗文化传承与实践1.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实践,掌握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与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非遗文化传承意识与实践能力。

2. 课程内容:(1)非遗文化传承实践:介绍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重点介绍非遗文化传承的案例与经验。

(2)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学习非遗文化传统技艺,如传统手工艺、传统表演艺术等。

文化遗产课教案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课教案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课教案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节课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与重要性,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并培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感。

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2. 探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欣赏等方式介绍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 学生自主讨论,了解自己所熟悉的文化遗产。

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分组小组讨论,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 思考如何通过行动传承文化遗产。

3. 培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增加他们的亲身体验。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

三、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吸引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2.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3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 学生自主讨论,分享自己所熟悉的文化遗产。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法(30分钟)- 小组讨论,探索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共同总结归纳。

4. 培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感(4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增加他们的亲身体验。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更多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提示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和项目。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 当地文化遗产的实地参观。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和学生汇报:评估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和方法的理解。

2. 实地参观反馈和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责任感的培养。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幼儿园文化遗产继承教案

幼儿园文化遗产继承教案

幼儿园文化遗产继承教案幼儿园文化遗产继承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2. 了解本土传统手艺及文化,如刺绣、京剧等;3. 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4. 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认知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2. 学习本土传统手艺及文化,如刺绣、京剧等;3. 欣赏相关文化遗产作品,如刺绣作品、京剧表演等;4. 制作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包子等。

三、教学重点1. 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2. 学习本土传统手艺及文化,如刺绣、京剧等;3. 欣赏相关文化遗产作品。

四、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包子等。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式;2. 观察式;3. 实践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师生问候;(2)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

2. 讲授(30分钟)(1)让孩子们学习本土传统手艺及文化,如刺绣、京剧等;(2)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知识,如刺绣的历史、京剧的起源等;(3)进行相关文化遗产作品的欣赏,并与孩子们一起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3. 实践(70分钟)(1)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包子等;(2)教师现场示范,并让孩子们模仿制作;(3)逐个点评孩子们的制作过程和成果,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总结(10分钟)(1)请一些孩子展示所制作的手工艺品,并进行现场点评;(2)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收获;(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七、教学评价1. 孩子们能够简单描述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 孩子们能够认识到本土传统手艺及文化的魅力;3. 孩子们能够制作简单的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包子等;4. 教师能够全程引导,并给予个别化指导和点评。

继承与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继承与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继承与发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保护意义。

2.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其代表性。

3.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和保护政策。

4.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文化艺术,包括口述、表演、技艺方面的传承,以及有关知识、实践和信仰的实体与非实体文化财富。

其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珍贵表现形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其代表性(1)口述传统文化传承:包括祭祀、祈福、祝福、婚丧嫁娶、故事、歌曲、民间医学与中医药等。

(2)表演艺术传承:包括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等。

(3)技艺传承:包括纺织、制陶、打铁、木雕等。

(4)有关知识、实践和信仰的实体与非实体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农业经验、地方的生产方式、文化庙会等。

这些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分别体现在祭祀活动中的神话、传说、禁忌制度,曲艺中的相声、评书,纺织技艺中的苏州刺绣、草编等。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方法和保护政策(1)分类方法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即口传的传统表述、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通识的知识、传统手工艺技能。

(2)保护政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了一些措施,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规章和法律。

b.建立传统文化的修复、研究与普及机构。

c.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d.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发展前景(1)传承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多种形式:口述传承、师徒传承、家庭传承、文化机构传承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把传统文化要素融入现代生活,同时注重青少年人口的教育,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广泛传承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

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标题: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或失去传承。

教育界的责任是确保这些宝贵的传统不会被遗忘。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推动这一目标的教案。

第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1.1 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解释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举例说明。

1.2 价值和意义: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孩子们的意义,包括培养文化自信心、提高文化素养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等方面。

1.3 具体案例:列举幼儿园大班常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族舞蹈和节日习俗等,强调其独特和珍贵之处。

第二部分: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2.1 目标设定:明确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目标,如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具体内容,如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课程设计。

2.3 教学方法:分析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活动策略,如通过亲身体验、游戏和社区资源融合等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性。

2.4 评估方式:提出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综合评价等手段,以便更好地评估传承的效果。

第三部分:总结和回顾性内容3.1 总结:概述教案的核心内容和重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要义。

3.2 回顾:回顾教案过程中的教学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3 启发与展望:展望幼儿园大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未来发展,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必要性。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品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幼儿园大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既有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粹传承教案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粹传承教案

知识文章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粹传承教案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粹,传承和弘扬国粹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而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对国粹的传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引导幼儿接触并传承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粹的重要性1. 国粹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底蕴和精髓,对弘扬国家形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2. 对幼儿进行国粹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积极影响。

3. 传承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国家软实力。

三、国粹传承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对国粹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增强幼儿传承和弘扬国粹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1) 介绍国粹的概念和代表作品,如京剧、国画等。

(2) 以国粹传承人的故事为案例,让幼儿了解国粹的传承历程和价值。

(3) 通过观赏、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接触并感受国粹的魅力。

3. 教学过程(1) 开展国粹日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国粹展示和讲解。

(2)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国粹元素,如在手工课上制作国粹相关的工艺品。

(3) 组织专题观摩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国粹的世界,增强亲身体验和感受。

4.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对国粹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 以作品展示、小型演出等形式,展示幼儿自身对国粹的理解和传承成果。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上述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园培养幼儿对国粹的热爱和理解,促进国粹的传承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国粹传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幼儿对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深入传承和理解。

五、个人观点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国粹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幼儿园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承担者,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深入挖掘国粹的内涵,引导幼儿接触并传承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国粹传承成为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教案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教案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要求:教案难度级别低,字数1500字。

优美的排版格式输出。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非遗文化。

2.认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意义。

3.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激发幼儿文化自信心。

4.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5.传承非遗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1.概念普及:讲解什么是非遗文化。

2.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

3.一些非遗文化的知识故事讲解。

4.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非遗文化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意义。

教学难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

教学方法:讲解、互动、参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法:思维导图和音乐)以《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播放幼儿园学生手绘的中国地图,并在黑板上画出中华民族的标志——五星红旗,同学们围坐在相对应的地方,老师通过幼儿们的回答引导幼儿们思考深入: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这些文化都是很宝贵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1.普及非遗文化的概念(教法:讲解和展示)幼儿们坐在教室里,老师向幼儿们讲解什么是“非遗文化”,并展示一些非遗文化的图片、书籍,引导幼儿们思考和发言。

2.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及意义(教法:讲解和展示)讲解一些关键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着重细述,主要是引导幼儿们思考该日本、中国、韩国都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有哪些重要意义?三、教学难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教法:互动和参观)老师穿上传统服饰,向幼儿们展示一些非遗文化的农具、器具、服装等。

引导幼儿们猜想这些东西的作用,以此来激发幼儿们的学习欲望。

老师还可以将工艺品带回学校教室给幼儿们参观,以便更加生动地学习。

四、讨论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老师强调了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幼儿们通过留言板或游戏的形式,留下自己所学的,以表达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老师鼓励幼儿们通过画画、制作工艺品等方式,表现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文化,以此来推动学生们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设计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案设计

本次教案设计的主题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发展历程的见证,具有价值、时代性和可传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教案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加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和探讨,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3、让学生掌握文化遗产传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认识。

2、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3、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案例分析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引导式讲授法2、小组讨论3、实践体验四、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1、通过引导式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案例,并总结出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方法。

二、实践教学1、参观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功案例,如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博物馆等。

2、组织学生参加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讲座等。

五、教学资源1、课本教材2、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实践案例3、影视资料4、参观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功案例的机会5、参加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

六、检验和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考察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能力,包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掌握的保护和传承技能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态度。

2、以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七、总结与反思本次教案设计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为辅,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现状和困境,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活动。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1. 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传统知识、技能和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在开始具体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之前,有必要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作为人类创造性表达的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口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庆典、知识、实践和对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别:口述传统与表达、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庆典、知识与实践。

3.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接触和接受文化传统的关键时期。

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幼儿可以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和体验传统的技能、知识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文化认同感、自尊心和社交互动能力的发展。

4.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案设计(1)设计目标:a. 帮助幼儿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

b. 培养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认同感。

c. 提升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内容:a. 选取适合幼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b. 深入了解选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传统和技巧。

c. 组织幼儿参与相关的文化活动,如观摩表演、制作手工艺品等。

(3)教学方法:a. 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b. 利用故事、音乐、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引导幼儿认识和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c. 提供实践机会,让幼儿亲身参与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能和活动。

(4)教学评估:a. 结合观察记录和幼儿表现,评估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培养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培养

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培养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日益增强。

在幼儿教育中,怎样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热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如何设计一份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呢?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民间传统文化的载体,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典、传统手工艺等。

在幼儿园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促进其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以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确定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赏传统演出、学习民间手工艺等形式,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们多次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关键词,比如传统戏曲、民间乐器、传统节日等,以便加深他们的印象和理解。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注重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习传统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们自由地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曲子;在学习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尝试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审美。

教案的总结与回顾也十分重要。

通过总结,幼儿们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教案的回顾也是对孩子们对民族文化和艺术的教育效果的一种检测和评估。

而个人观点和理解,则可以在教案的设计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们可以将教案内容使用序号标注,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学的步骤和内容。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指定的主题文字"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以便突出重点,使读者更加专注于教案的具体内容。

通过以上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设计一份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并不容易,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文化遗产课程教案1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系

文化遗产课程教案1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关系

2.建立权威、全面、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决策机构,保证决策的 合理与合法。
3.实施对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务院文化行政部 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4.培育大众的文化自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人心。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4 天桥中幡-----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中的“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幡是旗的一种,尺寸有大小之别。中幡,其主 干是一根 9 米左右的粗竹竿,竿顶悬挂一面 0.5 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旗面绣有吉祥图案 和祝福用语,因此又称标旗。耍中幡、舞中幡 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中幡表演时, 艺人们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 其表演动作样式各有形象的名称。将竿子抛起 用脑门接住为霸王举鼎,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 托住竹竿为金鸡独立,此外还有龙抬头、老虎 撅尾、封侯挂印、苏秦背剑、太公钓鱼、擎一 柱等样式。耍中幡源于晋朝军中。幡旗形制壮 丽,标题清晰,常常用于仪仗活动。旗手耍弄 幡旗,能尽显武勇与智慧,因此中幡曾是清代 朝佛、庆典等走会活动的必备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①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起源于祭祀和劳动。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肇始于民间文化,发展于各绿洲城邦国宫廷及都 府官邸,经过整合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大众 性的艺术风格,并成为维吾尔族的杰出表现形式。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优秀 的古典音乐,即大型古典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 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二)国家政府
1.建立健全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颁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的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决策、 指挥、组织、管理、协调、监督、统筹等。国家政府通过调动各种行政 资源,采取法律、技术、行政、财政等措施,支持和保障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属于文化行政主管范畴, 由国家文化。

《传承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文化遗产》教案传承文化遗产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研究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什么是文化遗产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探讨传承文化遗产对个人和社区的影响;- 分析文化遗产消失的原因并思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和实践活动,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和活动第一节:什么是文化遗产?- 学生通过研究不同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定义和范围;-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文化遗产,并展示其特点和价值。

第二节: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学生讨论文化遗产对个人、社区和国家的重要性;- 学生展示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地方和建筑,并探讨其价值和保护方法。

第三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学生研究一些文化遗产因素的消失原因,例如环境变化、忽视和人为破坏;- 学生讨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方法,例如教育、法律保护和社区参与。

第四节: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并介绍自己熟悉的传统活动或俗;-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体验传统活动,并分享体验心得。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传承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能力的发展,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学生展示他们对所选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表达他们对文化遗产重要性和保护方法的看法;- 学生写作关于自己文化传承的短文。

扩展活动和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下是一些扩展活动和资源:- 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历史遗址;- 邀请当地的文化遗产专家来做客讲座;- 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研究工具,如视频和在线展览。

结束语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并为其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也将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认同的意义。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教案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教案

《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教案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影片观看:观看关于文化遗产的短片,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和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自己所熟悉的文化遗产展开讨论,包括其特点、历史背景和当代价值。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他们所选的文化遗产。

活动可以包括展览、工作坊、比赛等形式。

4. 活动演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设计的活动方案,并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文化遗产。

5. 回顾讨论:让全班共同回顾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并讨论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种类和重要性。

- 掌握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 学会合作与讨论,培养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 培养文化意识和创造力,追求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素材:准备一些涉及文化遗产的短片或纪录片,例如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项目。

- 设计活动素材:准备展板、海报纸、绘画和手工制作用具等,供学生在活动设计时使用。

- 活动演示评价表:准备一个评价表格,用于评估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和演示效果。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提问激发他们对话题的兴趣。

2. 影片观看(15分钟):观看相关短片,学生记笔记,并就所看到的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就自己熟悉的文化遗产展开讨论。

4. 活动设计(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一个传承和弘扬文化遗产的活动方案。

5. 活动演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设计的活动方案。

6. 回顾讨论(15分钟):让全班共同回顾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并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和活动演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的理解和能力,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反馈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各级各类保护主体职责 二、各级各类保护主体职责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素质要求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一.何为“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是指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 秀传承人或传承群体,即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 掌握着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技艺、技术,并且具有最高 水准,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个人或群体。他们 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 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非凡的才智、灵性,创造着、掌握着、承 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非物质 文化遗产正是依靠他们的传承才能得以延续。 比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是传统医药行的祖师;黄道婆 是棉纺的祖师;杜康是酿酒业的祖师;鲁班是木石建筑业的祖师; 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等等。这些彪炳史册的祖师,便是我国古 代优秀的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形式
一是群体传承,如礼俗仪式、岁时节令、社祭庙会等大型民俗 活动,一般属于群体记忆或民间记忆,为群体所创造和拥有,通过 群体传承的方式才能得以世代相传;二是传承人传承,如口头文学、 表演艺术、手工技艺等民俗文化。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如: 1、北京京西一带曾风靡一时的下苇甸皮影戏,有着200年的历史,前几年 还有3位皮影老艺人健在,他们已是第三代传人了。如今,3位老艺人均已离世, 他们的高超技艺无后人继承,这一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便在当地消失了。屡经磨 难幸运保存下来的360个皮影道具,已成为北京市门头沟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这种“人亡艺绝”的事件并非个案,在专家学者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时, 常能遇到或听到诸如此类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布洛陀的第七代唯一传承人黄达佳,目 前仅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徒弟;环江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也仅存一位老艺人,门 下也只有一位接班人。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③聊城杂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的“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 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 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 地区。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 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 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三.非物质文化传承主体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认定方面,容易出现以下几 类问题,需要格外注意。 (一)以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 这样两个性质、功能完全不同的实施主体。所谓传承主体,是指由民间 艺人、匠人、 歌手、乐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传承群体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载体,他们的主要功能,就是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的传 承;而所谓保护主体,则是指专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提供技术 支持的群体和个人。由于他们所做工作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所以 实践中人们常常会忽略两者间的差别而将他们混为一谈。从理论上说, 以官员、学者、艺术家、商业精英为主要构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 体,除历史上和传承人确有明确传承关系或本人就是某种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承人者外,通常这类人群是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二.传承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责任:首先应该增强进行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应认识到,个人所拥 有的某种特殊的文化技艺与技术,既属于自己或特定群体,又是国家和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因素,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为此,传承 者应有开阔的胸襟和开放的意识,改变过去那种固守秘密,将其技艺、技 术只在本家族内传承的狭隘作法,扩大带徒传授的范围,要千方百计地把 愿意学、有灵气的年轻人聚在自己的周围,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继承人,使 其技艺、技术能传承发展、弘扬光大。 义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的指 导性意见》中规定:“人类活珍宝”的义务应当是:1.改进他们的技艺与 技术;2.将他们的技艺与技术传授给徒弟;3.在无版权问题和争议的情况 下允许以有形的方式(录像、录音、出版)对他们的活动进行记录;4.在 常规条件下,向公众发表运用其技艺和技术生产的产品。可见,优秀传承 人的义务不只是带徒传艺,而且要求他们在传承自己技艺、技术的同时, 要不断改进与提高,有所发展和创新。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六、对传承主体的保护: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 部相继评定并公布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涵 盖了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手 工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共十大类,产生各级文化部门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 目保护单位。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 传习活动,通过采取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技艺、技能和知识;提供传习场所,资助开展传习活动,组 织宣传与交流;有计划地征集并保管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建立档案、数据库 及各种传习活动。 此外,文化部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 行办法》,对国家级名录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权利、义务和资助等作 出了规定。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已得到了各级相关 部门的重视,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二)国家政府
1.建立健全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颁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 承的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决策、 指挥、组织、管理、协调、监督、统筹等。国家政府通过调动各种行政 资源,采取法律、技术、行政、财政等措施,支持和保障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保护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属于文化行政主管范畴, 由国家文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二、各级各类保护主体职责
(一)国际组织: 1.制定工作准则、建议,起草和通过相关的国际公约。 2.进行调研和科研,对未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 各种情况,作出前瞻性的预测,并及时推出指导性意见。 3.充分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设立的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 会的作用 4.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5.对需要援助的缔约国,实施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二)传承人年龄偏低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呈递者。没有长时间的积累、 学习与揣摩,是不可能将传统中的精华融会贯通并烂熟于心的。这就要求在审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申请者年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申报 项目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既包括传承人对行业技艺、技巧与流程, 特别是业内绝活的准确把握,也包括对该领域历史、信仰、文化、行规、行业道 德的全面了解。如果过于看重某些外在的技能与技巧,而忽略了行业历史、信仰、 文化、行规、行业道德等文化内涵,就很容易使传承的遗产项目变得越来越浅薄, 越来越表象化,并最终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内涵的全面失传。故此,在传承 人的选拔上,更应该从整体上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总体传承能力,在考 察技能与技巧的同时,也将是否已经掌握了该遗产行业历史、行业规矩、行业文 化、行业道德等行业知识,作为选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重要依据。
2.建立权威、全面、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决策机构,保证决策的 合理与合法。
3.实施对保护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务院文化行政部 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国范围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4.培育大众的文化自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人心。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4 天桥中幡-----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中的“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 幡是旗的一种,尺寸有大小之别。中幡,其主 干是一根 9 米左右的粗竹竿,竿顶悬挂一面 0.5 米宽、5.5米长的长条锦旗,旗面绣有吉祥图案 和祝福用语,因此又称标旗。耍中幡、舞中幡 是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杂技项目,中幡表演时, 艺人们将竿子竖起托在手中,舞出许多花样, 其表演动作样式各有形象的名称。将竿子抛起 用脑门接住为霸王举鼎,单腿支撑地面用单手 托住竹竿为金鸡独立,此外还有龙抬头、老虎 撅尾、封侯挂印、苏秦背剑、太公钓鱼、擎一 柱等样式。耍中幡源于晋朝军中。幡旗形制壮 丽,标题清晰,常常用于仪仗活动。旗手耍弄 幡旗,能尽显武勇与智慧,因此中幡曾是清代 朝佛、庆典等走会活动的必备项目。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职能
一、传承民族历史知识的职能 二、传承传统工艺技术的职能
三、传承传统文学艺术的职能
四、传承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的职能
第一节、: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十分脆弱,许多项目传承人的生 存状况不容乐观。一是传承人普遍“高龄化”。二是后继乏人。三是 缺乏基本保障。那造成某些项目传承面狭窄、后继乏人的状况,原因 有三方面: 1.受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 2.受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3.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现代审美情趣的改变。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
一、何谓“保护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是指负有保护责任、从事保护工作的国 际组织、各国政府相关机构、团体和社会有关部门及个人。它包括国际 组织、国家政府、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社区与民众。 要实现“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国珍贵、濒危 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 传承和发扬”这一目标,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 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