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

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分析文中对白杨树的描写,提高对景物的描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思考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描写白杨树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提问:同学们,看到白杨树,你们想到了什么?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整体感知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精读课文分析文中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写,体会其作用。

研读对白杨树外形的描写,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提问: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2)小组讨论:白杨树象征着什么?(3)教师总结:白杨树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守卫家乡的哨兵,象征着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5、探究象征手法介绍象征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象征物。

6、品味语言找出文中优美、富有感情的语句,进行赏析。

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7、拓展延伸让学生仿照《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短文。

交流分享写作成果。

8、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白杨树的精神。

9、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象征手法的运用。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优秀9篇)1、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2、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3、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则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

可知,《课程标准》把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要求主要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年级阶段,把写作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放在高年级阶段。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设置了两个说明文单元,以期完成《课程标准》的有关目标。

实验教材与修订教材相比,对说明文的要求已大大降低了。

4、第四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五课各具特色的介绍科学知识的短文共六篇。

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你一定会听见的》。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通用2024)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通用2024)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白杨礼赞》。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教育学生学习白杨树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白杨树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用的象征手法,领悟白杨树的深刻含义。

2.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白杨树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用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领悟白杨树的深刻含义。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将课文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白杨树的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

六、板书设计1. 白杨树的特点:生命力强、坚韧精神。

2. 课文中所用的象征手法:白杨树象征着我们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意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白杨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作业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描述自己心中的白杨树,以及白杨树所象征的精神品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寻找具有白杨树精神的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点,培养自己的品德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预习课文。

1.至少读两遍课文。

2.查词典,做下列作业题。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姗姗( ) 怅然( ) 惴惴不安( ) 谆谆告诫( )甘霖( ) 祈盼( ) 袅袅婷婷( ) 熠熠夺目( )B.解释下列各词语。

希冀枕戈待旦南辕北辙瞻前顾后温馨相濡以沫荣辱不惊踌躇二、学习新课。

1.检查作业。

2.以幸福为话题导入新课。

什么是幸福?我们可以说自己是幸福的吗?考试成绩很好,那是幸福;有父母的关怀,听了老师的表扬,那是幸福;与同学尽情地玩了一场,那是幸福;看了好风景,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那是幸福这样说来,我们的生活好像真的不缺少幸福。

作家怎么说呢?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说的是她对幸福的理解,今天我们来细细读一读,看我们能不能认同她的看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

方法:互相讨论,老师提示。

提示的内容:A.作家说人们总是习惯在提醒中过日子,这种提醒有效没有?显然,作家说多半没效,这到了第几自然段?应该是到第9自然段。

B.作家说了很多幸福是什么,最后则说要激情地享受每一天,举了春天时应该怎样?幸福时应该怎样。

还有那些所以打头的段落,当然也是享受幸福,更应该放在起。

理解:将课文简要地分为三大节,1到9自然段为第一节,10到25自然段为第二节,26到最末为第三节。

也可以把文章最末一段划出来当第四大节。

四、讨论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的第一节,提出以下问题:A.提醒本来是什么意思?作家说,这个词的后面总是跟着不好的东西,所以有淡淡的贬义,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理解:提醒本来是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之意。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生活比较,会发现作家讲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提醒确实老跟着不好的东西。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范文汇总三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

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

小学生学习《白杨》一文的学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在边疆扎根成长的崇高精神。

把握了文路和学路后,教师如何组织教路呢我认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串联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体现。

于是我把这三个问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然后顺着三个问句学习全文。

这样,教师、学生、作者犹如同乘一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

力争教路、学路、文路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生活教科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导师。

如何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把文与道的关系处理好呢我在动之以情、潜移默化上做了文章。

教学时,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

力求让学生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既提高语文能力,又得到艺术享受,这是教学设计的又一指导思想。

二、教学特点1.“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教材需要图文并茂,教学也需要“图文并茂”。

“图文并茂”的教学能给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学生尽快入境。

如我教学《白杨》第一节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蒙。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白杨礼赞》教案(优秀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杨礼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

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

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

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教案_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教案_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教案_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10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通用2024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通用2024
情。
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重 要作家和作品,如鲁迅、巴金、 老舍等,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资料,了解 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民族 精神,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
国情怀。
课时安排与进度计划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讲解重点字词和语句,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个性展现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 个性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演绎 。
05
巩固练习与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检测掌握情况,及时反馈
选择题
01
针对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
掌握情况。
填空题
02
选取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挖空关键词,让学生填写,以检查学
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深入讲解文章内容,分析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运用的 象征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时
拓展延伸资源推荐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
03
情境创设与导入环节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01
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 常活跃,积极参与讨论 和互动,显示出对课程 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深入 思考。
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01
教学内容优化
02
教学方法改进
针对学生的反馈和需求,可以进一步 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更多的背景知识 和文化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欣赏《白杨礼赞》。
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白杨礼赞语文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语文教案优秀8篇

白杨礼赞语文教案优秀8篇《白杨礼赞》教案篇一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录音机、投影仪。

一课时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的白杨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

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

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由此导入第7段。

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4、讲解什么是象征幻灯片:象征是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幻灯片:绿色长城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幻灯片:《白桦林》歌词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白杨礼赞茅盾象征树人北方农民哨兵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二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记叙性散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

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

本文抒情成分较浓,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特别要加强感情朗读。

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以及揭示其象征意义的段落(第5——8段),应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安排上,可先突破重点,然后再分析描写黄土高原以及最后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6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七年级时学习了《短文两篇》,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已有所了解,结合本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的隔膜,学生对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需要在学习中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对于本文在层层递进的排比中明晰深化的象征意义,需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领会。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

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

礼赞。

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

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

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

白杨礼赞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杨礼赞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白杨,硬朗高大、树干笔直,是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植物,也是寿命最长的树种之一。

大自然赋予了白杨许多优秀品质,如坚韧、勇毅、耐寒、旺盛生长等,因此,白杨也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本教案将以白杨为主题,通过课堂活动、视频观摩、文献阅读等形式,带领学生认识白杨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意识和行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的生态特点,认识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白杨文化内涵,掌握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实际白杨,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深入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4.培养学生保护植物资源,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5. 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杨的生态特点及作用。

2.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了解白杨的种植、保护以及利用。

4.植物观察实践活动。

5.小组阅读、讨论、展示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白杨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以问题引导:“在你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里有没有白杨?它们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白杨的生态特点及作用使用图文资料向学生展示白杨的生态特点,让学生了解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

3.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刚”、“廉”、“直”、“坚”的品质一直被人们赞美和崇德,尤其是其不畏严寒、繁茂苍劲的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生命力和力量。

使用图片和小视频让学生感受白杨的美。

4.白杨的种植、保护以及利用介绍白杨的栽培技巧和维护方法。

5.植物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生长的白杨,借此机会让同学们了解白杨的生长情况,进一步认识植物文化内涵。

6.小组阅读、讨论、展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们自行阅读文献、展开讨论,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优秀14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一1.学情分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日战争这件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重大的事,在孩子们的心中似乎慢慢变得轻飘飘,只是一些写在书上的,讲在口中的名字和战役而已。

所以,还原历史,让学生有切身感受很重要。

(2)象征手法,以前可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但基本还是缺乏具体深入的理解。

(3)作者对抗战军民的感情比较复杂,有敬仰,赞美,感激等,学生可能会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种,但不容易理解得全面。

2.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句。

理解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受文中饱含的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抗战军民的赞美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白杨树的美和精神内涵。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5.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到西北高原走一走,看看白杨树的勃发英姿。

(2)整体感知①预习检测。

②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至4)转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从正反两面写人对高原景色的感觉,衬托出白杨树,用肯定的语气再度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三部分:(5、6)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以否定句式,强调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第四部分:(7、8)先用欲扬先抑,虚抑实扬的手法,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然后用排比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9)运用对比手法,表明作者不同于顽固派的观点,又一次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

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优秀13篇《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播放歌曲《小白杨》。

)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2.简介作者。

(1)让学生起来介绍。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下面放声朗读课文,用笔标注关键词语,以此体会作者为何要赞美白杨树。

并做以下题目。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读完课文后,小组交流。

交流句式为:我读出了一株的白杨树,它表现在。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4.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西北高原?5.为什么要刻画白杨树的具体形象?6.为什么要用几个排比、反问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7.为什么篇末写楠木?8.就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象征手法的作用。

9.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0篇《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它线索明晰,感情真挚。

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线索:环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义不平凡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在导语中,就先将象征这一写法初步渗透给学生,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象征。

接下来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着什么。

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学中,意在多读,预习熟读、课堂赏读、品味再读。

以读代讲、以读感悟、以读品情。

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强学生对散文多种写法的掌握(特别是象征),在比较阅读中拓展运用,在写作练习中提高升华。

二、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2、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课前准备(一)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正音,理解词语,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等资料,以备课堂上交流。

(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师准备1、准备在课堂上播放的多媒体文件《小白杨》;2、准备有关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体文件。

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多媒体文件,《小白杨》,同学跟着唱。

唱毕,这首《小白杨》唱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它歌颂赞美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学生必然回答“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象征的定义。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

《白杨礼赞》教案4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郁郁葱葱的树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满目苍翠,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风韵,领略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树雄姿。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走近挺拔的白杨树,感受在文中抒发的情怀。

板书:白杨礼赞二、明确目标(生齐读)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走近茅盾(1896——1981)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虹》、《子夜》、;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四、走近课题师:文章的题目会透露给我们很多信息,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何不直接叫“白杨赞”,你怎么理解“礼赞”呢?“礼赞”:崇敬地赞美。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尊敬。

五、整体感知——赞白杨1、师:从题目中,我们很明显知道了要赞美白杨,而且在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中这样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几处,你能找到吗?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师: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生自由发言,师明确:一线串珠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礼赞优秀教案设计
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1、掌握字词,简介作者、时代背景;
2、粗读课文,理清全文脉络;
3、重点讲读第二部分。

1、找出线索,理清结构。

2、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
教学安排:熟悉课文,介绍背景,解决字词,理清结构,重点突破5、6段内容。

课前预习作业: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3、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4、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导入:抗日时期很多文人学者以笔当枪积极投身抗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茅盾写的《白杨礼赞》,看一看他在文中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提问:想一想,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个省?他写有哪些著名的作品?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党中央对他的一生作了怎样的评价?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一九三八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一九四○年三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什么是象征手法?
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

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
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2、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1)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2)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

3)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3、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主要有:
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

1、进行注音练习,给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注意: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毡子主宰倦怠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虬枝旁逸斜出婆娑
秀颀
2、解词:见注释。

1、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
2、找出文中抒情语句,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
1、4、6、8、9几段中都有。

3、说说1、
4、6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它们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正是它们使课文的线索清晰,结构严谨,将课文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强烈感情的抒发和主体的表达。

4、理出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 生长环境是平凡的,但外形和精神上的美是不平凡的 )
5、理清思路:再读课文,指名几位朗读好的同学读课文。

做好下面的填空练习:
文章一开始就赞美白杨树的,接下来并不说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写景色,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又回到了对白杨树的。

第5、6自然段描绘了白杨树的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

第7自然段把白杨树象征为,点明了主题。

最后,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进行.,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景美,形美,神美。

6、理情结构:学生作业后,教师点拨:以上的练习,反映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本思路。

按照这条思路。

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
凡。

第四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后点拨: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对白杨树崇敬、赞美的强烈感情。

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

这样写的作用何在?
指名读课文2、3段,思考问题:
1、第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西北高原的景色及感受。

2、怎么描写的?找出文中关键词句。

本小节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高原:“黄绿错综”写其色彩;“无边无垠”写其辽阔;“坦荡如砥”写其平坦。

3、作者感受如何?一是,雄壮、伟大,一是,倦怠、单调。

4、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西北高原呢?
1)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2)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归纳写法特点:欲扬先抑,由面到点,正面烘托,反面衬托。

1、小结本课内容
2、预习题:熟读课文5--9段完成以下练习
1)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总特征?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细致描写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
4)课文第7自然段用了哪些词语赞美白杨树?请用横线勾画出来。

5)文中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白杨树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6)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其反问意思怎样逐步加深的?这组反问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作者写白杨树的外形美和精神美都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