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 习题答案第1 章概述1-3 The performanc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wo network factors: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how many bits/sec it can transport) and the latency (how many seconds it takes for the first bit to get from the client to the server). Give an example of a network that exhibits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one with low bandwidth and low latency.客户-服务器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两个网络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带宽(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将第一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秒时间)。

请给出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高带宽和高延迟。

然后再给出另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1-4 Besides bandwidth and latency, what other parameter is needed to give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fered by a network used for digitized voice traffic?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针对数字化的语音流量,想要让网络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哪个参数?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计算机网络(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习题答案(中文版)

第 1章概述1. 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 / 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公里/ 秒,走过x 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 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 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2. 使用局域网模型可以容易地增加节点。

如果局域网只是一条长的电缆,且不会因个别的失效而崩溃 ( 例如采用镜像服务器 ) 的情况下,使用局域网模型会更便宜。

使用局域网可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更好交互式接口。

3.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 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 56 kbps 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4. 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传输时间可以用标准偏差方式表示。

实际上,短延迟但是大变化性比更长的延迟和低变化性更糟。

5.答:不,传送 .速度为 200, 000 公里 / 秒或 200米 / 微秒。

信号在 10微秒中传送了 2千米,每个交换机相当于增加额外的 2 公里电缆。

如果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距离为 5000 公里,平均通过50个交换机给那些总道路只增加 100 公里,只是 2%。

因此,交换延迟不是这些情形中的主要因素。

6. 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 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 300,000 公里 / 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 160, 000/300,000秒,约 533msec。

7.显而易见,在这里没有正确的独立的答案。

但下列问题好像相关:目前的系统有它的很多惯性 ( 检测和平衡 )。

当新的团体掌握权力的时候,这惯性可保持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此外,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没有真的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却具有很强烈的、引起争论的意见。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等组成,并遵循一定的体系结构。

2. 因特网的发展与组成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由大量的自治系统(AS)组成,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协议,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二章:物理层1. 传输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传输媒体是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介质,主要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媒体等,根据传输方式分类可分为有线传输媒体和无线传输媒体。

2. 信道复用与调制信道复用是指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将多个通信信道中的数据通过一个物理通道传输。

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常用的调制方式有ASK、FSK、PSK等。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提供有点到点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功能包括帧的封装与解封装、错误检测与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2. 介质访问控制介质访问控制是指多个计算机节点在共享传输媒体时的竞争与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载波侦听、轮询、令牌传递和CSMA等。

第四章:网络层1. 网络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层,负责将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分组的转发与接收、拥塞控制和互联互通等。

2. 网际协议(IP)IP协议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报的格式和传输规则,实现了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功能,是因特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第五章:运输层1. 运输层的基本概念与功能运输层负责对网络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可靠或无需可靠地传输,主要功能包括端到端的连接建立与释放、数据的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2.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运输层协议之一,它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通过确认应答和超时重传等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恢复性。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部分习题参考题解1-10 解:电路交换所需时间T1 = s+x/b+kd,分组交换所需时间T2 = x/b+d+(k-1)(p/b+d) 根据题意应有T2<T1,即x/b+d+(k-1)(p/b+d)< s+x/b+kd移项后得(k-1)p/b< s1-11 解:总时延D = k(p+h)/b+(x/p-1)(p+h)/b = [(k-1)p+hx/p+x+kh-h]/b令D(p)′=(k-1)-hx/(bp2)= 0,解得p =[hx/(k-1)]1/22-17 解:接收码元与站A的码元内积= +8/8 = +1,故A发送了1接收码元与站B的码元内积= -8/8 = -1,故B发送了0接收码元与站C的码元内积= 0/8 = 0,故C未发送接收码元与站D的码元内积= +8/8 = +1,故D发送了13-06解:忽略帧控制信息的影响并假定信道无差错(p=0),已知对于停止等待协议有:λmax = (1-p)/t T,t T≈t f+2t p,t f = L f/C,其中C为信道容量(b/s),L f为帧长度(bits)。

则由式(3-8)和题意得ρmax =λmax t I = (1-p) t I f/ t T = t f / t T≥0.5即t f /( t f+2t p )≥0.5 →t f≥2t p→L f/C≥2t p→L f≥2t p C代入数值得L f≥160(bits)3-15解:忽略帧控制信息的影响,忽略确认帧长及其处理时间;假定信道无差错(p=0)且发送站始终有数据发送;取卫星信道时延(上行+下行)t p = 0.25 (S);因为t T是可以连续发送帧的最小周期,故取t T为观察时间。

由已知条件可计算出:帧发送时间t f = L f/C = 2000/106 = 0.002(S),t T = t f +2 t p= 0.502(S)取λ表示帧到达率(帧/S),则在t T内的帧到达率λ(t T)= n/ t T(n为t T内实际到达的帧数),且由式(3-11)和式(3-12)知λ(t T)max≈1/ t f= C/ L f=500(帧/S),对应n max= t Tλ(t T)max= 251(帧)由式(3-13)知归一化吞吐量(即信道利用率)ρ=λt f =(n t f)/ t T,代入数值后得ρ= n/251(1)W T =1 → n =1 →λ(t T)≈2<λ(t T)max→ρ= 1/251(2)W T =7 → n =7 →λ(t T)≈14<λ(t T)max→ρ= 7/251(3)W T =127 → n =127 →λ(t T)≈254<λ(t T)max→ρ= 127/251(4)W T=255 > n max→ρ= 14-8 解:端到端传播时延τ=5×10-6×4=0.02(ms)帧发送时间T0=1000/(5×106)= 0.2(ms)a=τ/ T0=0.02/0.2=0.1由式(4-26)知S max=1/(1+4.44a) =1/1.444≈0.69由式(4-24)S= T0/T A V ,求出成功发送一帧所需时间T A V =0.2/0.69≈0.29(ms)则系统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 1/ T A V≈ 3450(帧/S)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3450/100 = 34.5(帧/S)4-9解:(1)τ= 5×10-6×1= 0.005(ms),a =τ/ T0=0.005/0.2 = 0.025S max=1/(1+4.44a)≈0.9,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44.5(帧/S)(2)T0=1000/(10×106)= 0.1(ms),a =0.02/0.1= 0.2,S max=1/(1+4.44a)≈0.53 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 53(帧/S)(3)T0=10000/(5×106)=2(ms),a=0.02/2 = 0.01,S max=1/(1+4.44a)≈0.958 每个站平均最大帧发送速率= 4.8(帧/S)4-4 解:以太网使用的是截断式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其退避等待时间t=R×(2τ),R=[0,1,┄,2K-1],K=Min[n,10],n≤16为本帧已冲突次数。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

习题解答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

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解答:电路交换通信双方独占端端固定传输带宽,其优点是适合传输大量连续实时的数据。

其缺点是对于突发数据信道利用率低。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其优点是简单,信道利用率高。

其缺点是存储转发时延长,过长的报文误码率高不利于可靠传输,而且过长的报文占用链路时间太长,不利于资源共享。

分组交换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减小的资源共享的粒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存储转发时延比报文交换要短,灵活的路由选择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其缺点是分组在各结点转发时可能排队,端到端时延不确定,网络通信量过大时会导致网络拥塞。

分组首部携带的控制信息造成一定的额外开销。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大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而TCP/IP具体分五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TCP/IP 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谢希仁编著2006-12-28第一章概述(P19)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络(第四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 习题答案第 1 章概述1-3 The performanc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wo network factors: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how many bits/sec it can transport) and the latency (how many seconds it takes for the first bit to get from the client to the server). Give an example of a network that exhibits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one with low bandwidth and low latency.客户-服务器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两个⽹络因素的影响:⽹络的带宽(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将第⼀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秒时间)。

请给出⼀个⽹络的例⼦,它具有⾼带宽和⾼延迟。

然后再给出另⼀个⽹络的例⼦,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答:横贯⼤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时延将也⾼。

相反,使⽤56 kbps 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1-4 Besides bandwidth and latency, what other parameter is needed to give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fered by a network used for digitized voice traffic?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针对数字化的语⾳流量,想要让⽹络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哪个参数?声⾳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著)课后练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著)课后练习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

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

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而基于报文交换的电信通信则是完成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因而双方之间的通信规则不必如此严格定义。

所以,分组交换尽管采用了古老的交换思想,但实际上已变成了一种崭新的交换技术。

表1-1列出了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第 1 章概述1.假设你已经将你的狗Berníe 训练成可以携带一箱3 盒8mm 的磁带,而不是一小瓶内哇地. (当你的磁盘满了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次紧急事件.)每盒磁带的窑最为7GB 字节;无论你在哪里,狗跑向你的速度是18km/h 。

请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Berníe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一条数据速率为150Mbps的传输线?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

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

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6。

一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使用了卫星网络,卫星的高度为40 000km。

在对一个请求进行响应的时候,最佳情形下的延迟是什么?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9.在一个集中式的二叉树上,有2n -1 个路出器相互连接起来:每个树节点上都布一个路由器.路由器i 为了与路由器j 进行通信,它要给树的根发送一条消息。

然后树根将消息送下来给j 。

假设所有的路由器对都是等概率出现的,请推导出当n很大时,每条消息的平均跳数的一个近似表达式。

答:这意味着,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路径长度相当于路由器到根的两倍。

若在树中,根深度为1,深度为n,从根到第n层需要n—1跳,在该层的路由器为0.50。

从根到n—1 层的路径有router的0。

25和n—2跳步。

因此,路径长度l为:18。

OSI 的哪一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答: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网络层.28。

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X 768 像素,每个像素用3 字节来表示。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答案)Introduction: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如何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是一本权威指南,提供了大量的课后练习和答案,帮助读者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练习和答案进行综述,以便读者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的关键概念和原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Networking在第一章中,课后练习的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对网络通信的了解,例如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定义OSI模型的七层结构以及解释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的区别。

Chapter 2: Network Models第二章课后练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各种模型,包括OSI模型和TCP/IP模型。

练习题目涵盖了每个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要求学习者能够比较这两个模型之间的异同点。

Chapter 3: Physical Layer and Media物理层和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第三章课后练习起到了巩固和扩展这些概念的作用。

学习者将通过回答问题和解决实际情况的案例,深入理解诸如数据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传输介质的特性以及常见的物理层设备等内容。

Chapter 4: 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构建在物理层之上,并处理节点到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第四章的课后练习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技术以及介绍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Chapter 5: 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在第五章的练习题中,学习者需要回答关于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表的设计的问题,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特性。

还会涉及到IP协议的各种细节,例如子网划分、地址转换和网络控制协议等。

Chapter 6: 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第六章的课后练习通过设计案例和讨论问题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掌握TCP和UDP协议的细节和应用场景。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习题详细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习题详细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1. 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互连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本文将按照《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的章节顺序,逐一解答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2. 物理层2.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将比特流变为物理信号,并通过物理媒介进行传输。

主要协议有物理层接口、码元的波特率和比特率等。

2)答案:物理层的数据传输方式有两种,即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基带传输是指直接将数字数据流进行传输,如以太网;宽带传输是指通过调制解调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如电视信号。

3. 数据链路层3.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并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主要协议有以太网、令牌环网和点对点协议等。

2)答案: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纠错码和检错码。

纠错码可修正少量错误的比特,如海明码;检错码只能检测错误的比特,如奇偶校验码。

4. 网络层4.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和路由选择。

主要协议有IP协议和ICMP协议等。

2)答案:子网划分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络,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管理。

子网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使得同一子网内的主机通信速度快,而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速度慢。

5. 运输层5.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运输层的主要任务是为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主要协议有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2)答案: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具有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错误恢复等功能;UD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

6. 应用层6.1 课后习题答案1)答案: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高层,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学习用书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编著)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它的主要特点是:①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8、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9、一个计算机网络应当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它们向各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由一些专用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3)一系列的协议。

这些协议是为在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的通信而用的。

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P19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时,(k-1)p/C<s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令其对p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p=√hx/(k-1)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

习题解答习题及参考答案说明第1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解答: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向用户提供的最核心的服务就是信息交互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

虽然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一样,都是一种通信基础设施,但与这两个网络最大的不同在于计算机网络的端设备是功能强大且具有智能的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个通信基础设施,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通过彼此间的通信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和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络电视等待。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答: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当需要发送数据时无需在源和目的之间先建立一条物理的通路,而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将控制信息作为首部加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构成分组)一起发送给分组交换机。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根据分组首部中的控制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分组交换机。

用这种存储转发方式将分组转发到达最终目的地。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解答:电路交换通信双方独占端端固定传输带宽,其优点是适合传输大量连续实时的数据。

其缺点是对于突发数据信道利用率低。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其优点是简单,信道利用率高。

其缺点是存储转发时延长,过长的报文误码率高不利于可靠传输,而且过长的报文占用链路时间太长,不利于资源共享。

分组交换将长的报文划分为多个短的分组减小的资源共享的粒度,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存储转发时延比报文交换要短,灵活的路由选择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其缺点是分组在各结点转发时可能排队,端到端时延不确定,网络通信量过大时会导致网络拥塞。

分组首部携带的控制信息造成一定的额外开销。

1-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解答:因特网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网络,缩小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题答案(中文版)

第 1 章概述1. 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2. 使用局域网模型可以容易地增加节点。

如果局域网只是一条长的电缆,且不会因个别的失效而崩溃( 例如采用镜像服务器)的情况下,使用局域网模型会更便宜。

使用局域网可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更好交互式接口。

3.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4. 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传输时间可以用标准偏差方式表示。

实际上,短延迟但是大变化性比更长的延迟和低变化性更糟。

5. 答:不,传送.速度为200,000 公里/秒或200米/ 微秒。

信号在10微秒中传送了2千米,每个交换机相当于增加额外的2 公里电缆。

如果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距离为5000 公里,平均通过50个交换机给那些总道路只增加100 公里,只是2%。

因此,交换延迟不是这些情形中的主要因素。

6. 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7. 显而易见,在这里没有正确的独立的答案。

但下列问题好像相关:目前的系统有它的很多惯性(检测和平衡)。

当新的团体掌握权力的时候,这惯性可保持法律、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稳定。

此外,很多人对社会问题没有真的知道事情的真相,但却具有很强烈的、引起争论的意见。

将不允许讲道理的观点写进法律也许不合适。

还必须考虑某些专业组织有影响的宣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章概述1.假设你已经将你的狗Berníe 训练成可以携带一箱3 盒8mm 的磁带,而不是一小瓶内哇地. (当你的磁盘满了的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次紧急事件。

)每盒磁带的窑最为7GB 字节;无论你在哪里,狗跑向你的速度是18km/h 。

请问,在什么距离范围内Berníe的数据传输速率会超过一条数据速率为150Mbps的传输线?答:狗能携带21千兆字节或者168千兆位的数据。

18 公里/小时的速度等于0.005 公里/秒,走过x公里的时间为x / 0.005 = 200x秒,产生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68/200x Gbps或者840 /x Mbps。

因此,与通信线路相比较,若x<5.6 公里,狗有更高的速度。

6. 一个客户·服务器系统使用了卫星网络,卫星的高度为40 000km. 在对一个请求进行响应的时候,最佳情形下的延迟是什么?答:由于请求和应答都必须通过卫星,因此传输总路径长度为160,000千米。

在空气和真空中的光速为300,000 公里/秒,因此最佳的传播延迟为160,000/300,000秒,约533 msec。

9.在一个集中式的二叉树上,有2n-1 个路出器相互连接起来:每个树节点上都布一个路由器。

路由器i 为了与路由器j 进行通信,它要给树的根发送一条消息。

然后树根将消息送下来给j 。

假设所有的路由器对都是等概率出现的,请推导出当n很大时,每条消息的平均跳数的一个近似表达式。

答:这意味着,从路由器到路由器的路径长度相当于路由器到根的两倍。

若在树中,根深度为1,深度为n,从根到第n层需要n-1跳,在该层的路由器为0.50。

从根到n-1 层的路径有router的0.25和n-2跳步。

因此,路径长度l为:18.OSI 的哪一层分别处理以下问题?答: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子网——网络层.28.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X 768 像素,每个像素用3 字节来表示。

假设该图像没有被压缩。

请问,通过56kbps 的调制解调器信道来传输这幅图像需要多长时间?通过1Mbps 的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呢?通过10Mbps 的以太网呢?通过100Mbps的以太网呢?答:图像是1024*768*3字节或2359296字节。

这是18874368位。

在56000位/秒,它需要大约337.042秒。

在1000000位/秒,它需要大约18.874秒。

在10000000位/秒,它需要大约1.887秒。

在100000000位/秒,它需要大约0.189秒。

35. ping 程序使得你可以给指定的位置发送一个测试分组,并且看一看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请试着用一下ping 程序,看一下从你所在的位置到几个已知的地点需要多长时间巳利用这些数据,绘出在Internct 上的单向传输时间与距离的函数关系。

最好使用大学作为目标,因为大学的服务器的位置往往可以精确地知道。

例如, 在加州的协rkclcy; mit. edu 在麻省的Cambridge; VIl. nl在荷兰的Amsterdam; www. lIsyd. edu.au 在澳大利班的悉尼: 在南非的Cape Towno。

答:在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程序,可得发送测试包到以下指定地点的单向传输时间,分别为: : 182ms : 287ms : 357ms (注:运行ping程序所得的传输时间与测试包传输时的路由选择网络的运行情况等有关,所以每次测试结果会不同)第 2 章物理层1.计算函数f(t)=t(0≤t≤1)的傅立叶系数。

答:本题是求周期性函数的傅立叶系数。

而题面中所给出的为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解析式。

即;2.一条无噪声4kHz 信道按照每lms 一次进行采样,请问最大数据传输率是多少?答:无噪声信道最大数据传输率公式:最大数据传输率=2Hlog2V b/s。

因此最大数据传输率决定于每次采样所产生的比特数,如果每次采样产生16bits,那么数据传输率可达128kbps;如果每次采样产生1024bits,那么可达8.2Mbps。

注意这是对无噪声信道而言的,实际信道总是有噪声的,其最大数据传输率由香农定律给出。

4.如果在一条3kHz 的信道上发送一个二进制信号,该信道的信噪比为20dB ,则最大可达到的数据传输率为多少?答:信噪比为20 dB 即 S/N =100.由于 log2(1+100)≈6.658,由香农定理,该信道的信道容量为3log2(1+100)=19.98kbps。

又根据乃奎斯特定理,发送二进制信号的3kHz 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2*3 log22=6kbps。

所以可以取得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6kbps。

7.在lμm 波长上,在0.1μm的频段中有多少带宽?答:因此,在0.1的频段中可以有30THz。

8. 现在需要在一条光纤上发送一系列计算机屏幕图像。

屏幕的分辨率为480 X 640像素,每个像素为24 位。

每秒钟有60 幅屏幕图像。

请问:需要多少带宽?在1. 30μm 波长上,这段带宽需要多少μm 的波长?答:数据速率为480×640×24×60bps,即442Mbps。

需要442Mbps 的带宽,对应的波长范围是。

13.一束lmm 宽的激光对准了100m 开外的建筑物理上的一个检测器。

请问:若要使该激光点偏离检测器,则激光束必须偏离多大的角度?答:如果光束是由1毫米结束时,它错过了探测器。

这等于一个三角形的基础100米和高度0.001米。

角是一个切线,因此是0.00001。

这个角度约为0.00057度。

19.一个区域电话公司有10M 个用户。

每部电话通过双绞线连接到一个中心局。

这些双绞线的平均长度为10 公里。

请问本地回路中的铜价值多少?假设每束线的横截面是一个直径为lmm 的圆,铜的密度是9.0g/cm3时,并且每kg 铜可以卖3 $ .答:双绞线的每一条导线的截面积是,每根双绞线的两条导线在10km 长的情况下体积是,即约为15708cm。

由于铜的密度等于9.0g/cm3,每个本地回路的质量为39×15708 =141372 g,约为141kg。

这样,电话公司拥有的本地回路的总质量等于141×1000×104=1.41×109kg,由于每千克铜的价格是3 美元,所以总的价值等于3×1.4×109=4.2×109美元。

27. 在图2.30 的4 扇区LMDS 例子中,每个扇区有官自己的36Mbps 信道。

根据排队理论,如果一条信道有50% 的负载,则排队时间将等于传输时间。

在这些条件下,下载一个5KB 的Web 页面需要多长时间?通过1Mbps. 的ADSL 线路,下载这样的页面需要多长时间?通过56kbps 的调制解调器呢?答:5 KB网页有40000位。

the下载时间在36兆通道是1.1毫秒。

如果队列算法。

延迟is also 1.1毫秒,总时间是2.2毫秒。

over ADSL队列算法。

There is no time at the 下载延迟,所以1 Mbps是40毫秒。

It is at 56Kbps 714毫秒。

30. T1 线路上额外开销的自分比为多少?也就是说,1. 54 1Mbps 中百分之多少没有被递交给最终用户?答:每一帧中,端点用户使用193 位中的168(7*24)位,开销占25(=193-168)位,因此开销比例等于25/193=13%。

32. 如果一个T1线路系统失去了同步,它试图使用每一帧的第l 位来理新获得同步。

请问,平均要检查多少帧才能保证在出错概率为0.001) 的情况下重新获得同步。

答:10 个帧。

在数字通道上某些随机比特是010******* 模式的概率是1/1024。

察看10 个帧,若每一帧中的第一位形成比特串010*******,则判断同步成功,而误判的概率为1/1024,小于0.001。

50. 假设A 、B 和C 通过一个CDMA 系统同时传输位0 ,他们的时间片序列如图2 . 45(b) 所示。

请问结果得到的时间片序列是什么?答:结果是否定的A,B和C获得,然后添加三个芯片序列。

另外三个可以添加,然后否定。

The result is (+3 +1 +1~1~3~1~1 +1)。

56.一个有线电视公司决定在,一个包含5000 户家庭的区域内提供Tnternet 访问服务。

该公司使用一根同轴电缆,它的频谱分配方案允许每根电缆有l00Mbps 的下行带宽。

为了吸引顾客,该公司决定,保祉每户家庭在任何时候都怪少有2Mbps 的下行带宽。

请描述一下该公司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供这样的保证。

答:一个2-mbps下行带宽,保证每个房子意味着最多50的房子/同轴电缆。

因此,有线公司需要将现有电缆分成100根同轴电缆,并将它们直接连接到光纤节点上.第三章1.一个上层的分组被切分成10 帧,每一帧有80% 的机会可以元损坏地到盐。

如果数据链路协议没有提供错误控制的话,请问.该报文平均需要发送多少次才能完整地到达接收方?答:由于每一帧有0.8 的概率正确到达,整个信息正确到达的概率为p=0.810=0.107。

为使信息完整的到达接收方,发送一次成功的概率是p ,二次成功的概率是(1-p)p,三次成功的概率为(1-p)2 p,i 次成功的概率为(1-p)i-1 p,因此平均的发送次数等于:5.位串01111110 需要在数据链路层上被发远,请问,经过位填充之后实际被发送出去的是什么?答:(a) 00000100 01000111 11100 01111110(b) 01111110 01000111 11100 11100 01111110 01111110(c) 01111110 01000111 1101000 0111119.假设使用海明码来传输16位的报文。

请问,需要多少个检查位才能确保接收方可以检测并纠正单个位错误?对于报文11101 ,请给出所传输的位模式。

假设在海明码中使用了偶数位。

答:奇偶校验位需要在位置1,2,4,8,和16,所以不超过位31(包括奇偶校验位)的消息。

因此,五个奇偶校验位是足够的。

比特传输模式是1001110101奇偶校验位需要在位置1,2,4,8,和16,所以不超过位31(包括奇偶校验位)的消息。

因此,五个奇偶校验位是足够的。

比特传输模式是1001110101.12. 检测错误的一种方法是按n 行、每行k 位来传输数据,并且在每行和每列加上奇偶位,其中右下角是一个检查它所在行和所在列的奇偶位。

这种方案能够检测出所有的单个错吗? 2 位错误呢? 3 位错误呢?答:单个错误将引起水平和垂直奇偶检查都出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