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病毒
微生物学课件第三节典型病毒举例
![微生物学课件第三节典型病毒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c93474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4.png)
噬菌体的繁殖方式是裂解繁殖 ,即通过裂解细菌释放出子代
噬菌体。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对人类和动物无害,但在工业 和医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
真核生物病毒
真核生物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真核生 物的病毒,包括植物病毒、动物病毒 和真菌病毒等。
真核生物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可以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昆虫媒介 等方式传播。
球状病毒
总结词
球状病毒是一种具有球形形态的病毒,其结构通常由核心和外壳组成。
详Hale Waihona Puke 描述球状病毒的核心通常由DNA或RNA构成,是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主要部位。外壳由蛋白质组成,保护病毒的 核心并参与感染细胞的机制。球状病毒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使其具有较为广泛的宿主范围和感染机制,可感染动物 和植物等不同生物。
个人防护
提倡勤洗手、戴口罩、保 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措 施,降低感染风险。
抗病毒药物
核苷类似物
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可抑 制病毒DNA聚合酶活性,阻止病
毒复制。
非核苷类似物
如雷韦曲南、利巴韦林等,作用于 病毒的不同靶点,抑制病毒复制。
免疫调节剂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 毒能力。
THANKS
基因组复制
病毒基因组复制时,根据其复制方式可分为单链DNA病毒、双链DNA病毒、单链RNA病 毒和双链RNA病毒等,不同的病毒具有不同的复制特点和机制。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由于病毒基因组的重组或变异,导 致病毒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基因重组。
重组方式
基因重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同源重组,即两个同源 的DNA分子之间发生的重组;另一种是非同源重组,即两 个没有同源性的DNA分子之间的重组。
微生物学的病毒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的病毒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901840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5.png)
微生物学的病毒的名词解释在微生物学领域中,病毒是一种微小的传染性生物体,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之一。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尺寸非常小,只有细胞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小。
尽管病毒不是真正的活体,但它们能够在感染宿主细胞后进行复制和繁殖。
1. 病毒的结构病毒主要由保护核酸的外壳(外膜)和遗传物质组成。
外壳由蛋白质组成,它可以为病毒提供结构支持并保护核酸免受环境的影响。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其遗传物质携带了编码病毒蛋白质的信息。
2. 病毒的寄生性病毒被认为是寄生生物,因为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复制和繁殖。
病毒通过连接到宿主细胞上的特定受体来感染细胞,并释放其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内。
一旦核酸进入细胞,病毒将利用细胞的自身机制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制造蛋白质,然后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
3. 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壳体结构和感染宿主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家族和属。
病毒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不同类型的宿主。
一些常见的病毒家族包括噬菌体、腺病毒、带壳的病毒(如HIV和流感病毒)等。
4. 病毒的扩散途径病毒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到宿主个体中。
例如,空气传播的病毒通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如飞沫)进入他人身体;食物和水源也可能被感染了病毒的个体所污染而成为传播途径之一。
此外,虫媒介传播的病毒,如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
5. 病毒的疾病病毒感染可以导致广泛的疾病,包括感冒、流感、水痘、腮腺炎等。
一些病毒还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如艾滋病、登革热和埃博拉病毒感染等。
这些病毒可以对宿主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并破坏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
6. 病毒的治疗和预防对于许多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疫苗是预防许多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疫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来抵抗病毒感染。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使用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减少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一章 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ba053b9fc8d376eeaeaa3196.png)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繁殖过程可分为四个连续步骤
1.吸附 具高度专一性地吸附于敏感细胞表面的接 受部位。
2.侵入 以各种方式(取决于宿主细胞的性质)侵 入敏感细胞内。
3.复制(生物合成)和装配 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 白质的合成等,形成自己的完整个体。
5. 释放 从寄主体内释放出来
三、病毒的增殖 Leabharlann ultiplication吸附
通过扩散或分子运动附着的过程 专一性、受体部位(蛋白质外壳)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侵入
• 注射 • 植物病毒通过伤口侵入 或者昆虫刺吸传染 • 动物病毒通过胞饮方式
只是遗传物质的入侵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三、病毒的增殖 multiplication
病毒的溶原性
烈性噬菌体:核酸独立复制,寄主细 胞裂解
溶原性噬菌体:核酸整合于寄主细胞 并同步复制,寄主细胞不裂解。 ——遗传性
四、病毒的培养
液体培养基:菌悬液变透明 固体培养基:噬菌斑(空斑)——1对1的病毒
四、病毒的培养
空斑
四、病毒的培养
•菌苔 •噬菌斑
X射线、Y射线等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1、物理因素
湿度
干燥使病毒RNA释放引起灭活。
土壤中:水分含量低于10%引起灭活。 污泥中:水分含量低于35%引起灭活。
五、病毒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
5.2、化学因素
抗体和干扰素引起病毒的体内灭活。
抗体——由机体对侵入的病毒(抗原)产生的一 种特异蛋白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 干扰素——宿主抵抗入侵的病毒产生的一种糖蛋 白,能进一步诱导宿主产生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 活。
微生物。病毒
![微生物。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1e34765a312b3169a451a4ed.png)
目前已知病毒5种核酸类型是DNA、+DNA、RNA、+RNA、-RN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毒粒子中含有+RNA分子及反转录酶多数病毒粒子的直径在100nm上下病毒粒子中的包膜是来自寄主细胞膜的一些丝状噬菌体如M13等,感染寄主细胞后不裂解寄主细胞双链RNA病毒的复制方式:有一些以全保留复制,另一些则以半保留复制RNA病毒、-RNA病毒、逆转录病毒的病毒粒子中携带着核酸复制所需要的酶通过溶源转变溶源性细菌所获得的新的遗传性状是来自前噬菌体基因E.coli k12对λ噬菌体及其同源噬菌体产生免疫性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可分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脊椎动物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紧接着发生的步骤是少数病毒部分脱壳类病毒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它只含有单链环状RNA分子拟病毒是利用植物细胞内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进行复制的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T7噬菌体进行次早期转录时利用的一种RNA聚合酶是新合成T7RNA聚合酶T4噬菌体进行次早期转录时利用的一种RNA聚合酶是更改后的细菌RNA聚合酶T4噬菌体侵入寄主细胞后,其早期转译所产生的蛋白质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修饰寄主的RNA 聚合酶的更改蛋白各种病毒中病毒粒子直径最大的是牛痘苗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粒子所含有的核酸是+RNA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子的五邻体位于12个顶角上具有分段基因组的病毒是RNA病毒+RNA病毒的RNA是具有侵染性的+RNA病毒的病毒粒子中不携带核酸复制所需要的酶如果有一个λ噬菌体感染E.coli的溶源菌,那么噬菌体DNA能注入细胞,但不能复制双链DNA噬菌体是利用细菌原有的RNA聚合酶进行早期转录的逆转录酶不具有以RNA为模板的RNA聚合酶的酶活性①T4噬体是±DNA病毒②噬菌体是-DNA病毒③呼肠孤病毒是±RNA病毒④水泡性口膜炎病毒是-RNA病毒⑤TMV是+RNA病毒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
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认的形态亚单位衣壳粒构成,而后者又是由一种或多种的蛋白质亚基构成的病毒包涵体是指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寄主细胞内出现了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大小,形态,数量不等的小体称为包涵体,包涵体在实践上可用于病毒病的诊断,用于生物防治噬菌斑的形成可用于:检出,分离,纯化噬菌体和进行噬菌体的计数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的DNA中含有5-羟甲基胞嘧啶代替胞嘧啶在烈性噬菌体中,一些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既不杀死宿主细胞,也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是通过.穿出细胞方式释放病毒粒子影响噬菌体吸附作用的内外因素主要有噬菌体数量,阳离子,辅助因子,pH值;温度等正链RNA病毒是指其病毒粒子中所携带的核酸序列与mRNA序列相一致的病毒。
微生物学--病毒
![微生物学--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fe9aabe20975f46527d3e11b.png)
⑵ 衣壳(capsid)
由衣壳粒以对称的形式,构 成病毒的外壳,有保护核酸的作 用,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支架结构 和抗原成分。 ⑶ 核心 也叫基因组,是指衣壳中心 包围的病毒核酸。
⑷ 核衣壳(nucleocapsid)
是病毒的蛋白质衣壳和病毒核酸的合称。 冠 状 病 毒
流感病毒
⑸ 包膜(envelope)
大肠杆菌T4噬菌体,是病毒中复合对称代表,由椭 圆形二十面体头部和螺旋对称尾部组合而成。
大肠杆菌T4噬菌体: 头部:廿面体对称,由蛋白质衣壳构成,含线状dsDNA。 颈部: 位于头尾相连处,包 括颈环(薄盘状)和颈须。
尾鞘:长95nm,由衣壳粒缠 绕而成。
尾髓:长度为95nm,中空结 构,头部 DNA可由此进入宿主细 胞。 基板: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突、尾丝。刺突:吸附 功能。尾丝:可专一性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
㈡ 定义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 体的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 具有细胞内繁殖性基因的独特生物类群。
迄今仍无一个科学而严谨的定义。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其宿主进化史的绝对细胞内寄 生物,它的 DNA或 RNA 基因组被其所编码的蛋白质 壳体化(encapsidation)。(Fields等,1990年)
核酸 毒粒 蛋白质 (化学组成) 脂类 糖类
基本化学组成,病毒颗粒在化学上表现为 核蛋白。
㈠ 核酸 核酸是病毒遗传物质;控制病毒增殖及对宿主感染性。一种 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病毒核酸类型 单链DNA (ssDNA) 双链DNA (dsDNA) 单链RNA (ssRNA) 双链RNA (dsRNA)
植物病毒标本
敏感植物叶片
产生坏死斑
微生物学之病毒
![微生物学之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de33355dbb68a98270fefa22.png)
教学要求
理解:病毒的特点,化学组成和结构, 繁殖过程,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的概念。
了解病毒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及在污 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性及其分类
病毒的定义: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 成份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无细 胞结构、营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在 活细胞外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 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尾部
基板和刺突
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是保护作用、附着作 用、决定特异性及决定致病性、毒力和抗 原性等。
核酸内芯
一个病毒粒子不能同时含有DNA和RNA 动物病毒:含DNA或RNA 植物病毒:大多含RNA,少数含DNA 噬菌体:大多数含DNA,少数含RNA 作用: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四、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存活 情况
水体中:温度影响最大,与病毒类型有关。
土壤中:最适存活,温度、湿度影响最大。
空气中: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均不适宜
生存。
病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
污水处理 一级处理 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采用方法
病毒去除效果
物理 过滤、沉淀
生物 吸附降解 絮凝沉降
3.干燥
干燥是控制病毒的重要条件。 如:相对湿度(RH)越低,病毒的存活时间越短。 当土壤的水分低于10%时,病毒会迅速灭活。
2、化学因素的影响
化学物质对病毒的灭活有:体内灭活和体外灭活两种。
1.体内灭活的化学物质有抗体和干扰素。
抗体:病毒入侵后,体内会产生特异蛋白质,用于抵抗病毒。 入侵的病毒为抗原,产生的蛋白质为抗体。 干扰素:病毒入侵后,体内会产生一种糖蛋白质,它可以诱导 宿主产生抗病毒的蛋白质对病毒灭活,干扰素起的是间接作用。
微生物学第十六章 病毒
![微生物学第十六章 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a685881bcc1755270722089d.png)
交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
动物体内正常的蛋 白质PrP c改变折叠 状态为 PrP sc所致,而这二 种蛋白质的一级结 构并没有改变。
1997年,Stanley B. Prusiner荣获诺贝尔奖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DNA→RNA→肽链→蛋白质
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replication)— 是病毒在活细胞中的繁殖方式。 复制周期(replicative circle)或称复制循环: 自病毒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感染细 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包括: ① 吸附与侵入; ②脱壳; ③病毒大分子的合 成; ④装配与释放。
1、吸附与侵入: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有尾噬菌体:
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
吸附
尾钉固着
尾鞘收缩
尾管穿入
DNA注入
植物病毒:
通过机械损伤所形成的微伤口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 的媒介,主要靠有吮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
①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动 物 病 毒
②毒粒包膜与细胞质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型
出芽、产生孢子 DNA,RNA DNA 或 RNA
病毒的宿主范围 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
动物病毒
植物病毒
昆虫病毒 微生物病毒 病毒学(virulogy) :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 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学科。
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大小、形态、组 成与结构) 病毒的分类 病毒的增殖和人工培养 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措施 噬菌体
毒 粒
蛋白质
脂类
非结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 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 结构蛋白:壳体蛋白、包膜蛋白等
《微生物学》第4章 病毒
![《微生物学》第4章 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1dc5680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2.png)
噬菌斑和病毒的效价
• 噬菌斑: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 接种上相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其中每一噬菌体粒子由于先 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再反复侵染和裂 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 形状、大小和边缘的透明的不长菌的小圆斑称噬菌斑
• 病毒的效价:指每毫升试样中所含
染色体上的噬菌体的核酸。
溶原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细菌。
溶原性细菌的特点:
▪可稳定遗传:子代细菌都含有原噬菌体,均具有溶原性。
▪可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的核酸也可从宿主DNA上脱落下来, 恢复原来的状态,进行大量的复制,变成烈性噬菌体,自发裂 解机率10-2~10-5 。 ▪可诱导裂解:用化学、物理方法诱导
根据核酸类型分两类: DNA病毒:微生物病毒 RNA病毒:植物病毒
根据链的多少分 单链病毒ss:大多数植物病毒 双链病毒ds:大多数动物病毒
测定大小的单位nm纳米(10-9米),多数病毒直径100nm以下;
能通过细菌滤器;须用电镜才能观察到其具体形态和大小.
最大的病毒 最长的病毒 最小的病毒
最的病毒
特点:
•个体极小,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 •不具细胞结构,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或DNA •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依靠宿 主细胞的化学成分,以复制的方式繁殖。 •在宿主体内具有生命活性,离体条件下只具有大分 子特征。
根据宿主可以分三类: 动物病毒:SARS,肝炎病毒、流感病毒 植物病毒:马铃薯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微生物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或放线菌病毒)
菌 T4
基板: 六角形盘状物,其上有刺突、 噬
尾丝。
菌
刺突: 有吸附功能。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整理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0c7fa0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5.png)
呼吸道病毒
附注:
(1)正黏病毒包膜上的两种刺突
(2)麻疹病毒的致病机制:
麻疹病毒经呼吸道进入机体f感染麻疹病毒受体CD46分子的靶细胞,在其中增殖一侵入淋巴结增殖一入血(第一次病毒血症)f同时病毒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大量增殖后再次入血(第二次病毒血症)f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发热、病毒感染结膜、鼻咽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引起)
f病愈后一周,0.1%的患者可以发生迟发型过敏反应疾病,引起脑脊髓炎,伴有永久后遗症,病死率为15%。
f恢复后数年或学龄前,百万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为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渐进性大脑衰退,一般在1-2年内死亡。
(3)冠状病毒:
1、非分节段的单正链RNA
2、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3、无疫苗
4、基因组最大的RNA病毒
肠道病毒
无包膜的小RNA 病毒,衣壳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
能在有相应病毒识别受体的易感细胞中增殖,迅速产生病变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对酸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能耐受蛋白酶和胆汁的作用,对乙醚、 去垢剂有一定抗性。
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共同特征: 1、
2、
3、
急性胃肠炎病毒
虫媒病毒
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①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
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②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
③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其余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4eda8c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b.png)
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一、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常见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两种主要微生物。
了解这些微生物的特征和相关感染方式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学微生物学中常见的细菌和病毒,包括它们的特征、感染途径以及相关疾病。
二、常见细菌1. 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是一类重要的致病菌,含有厚而韧皮质,能吸附靛紫色染料。
其中耐药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临床上常见的耐药性细菌,可导致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链球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等,在引起中耳炎、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导致很多肠胃病和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引发尿路感染、腹泻和败血症。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引发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通过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不适。
三、常见病毒1. 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是一种RNA病毒,分为A、B和C型。
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是人类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会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流感通常以高度传染性和季节性暴发为特点,并可导致较严重并发症如肺炎。
2.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属于DNA类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微生物之一。
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该病毒会引发急性和慢性肝炎,并有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因素。
HI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行为以及垂直传播,进入宿主细胞后感染免疫系统,最终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
微生物病毒
![微生物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71d4790a90c69ec3d5bb757c.png)
噬菌斑
病斑和空斑 枯斑
(1)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概念:宿主细胞经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 形态、数量不等的蛋白质结晶体,称为包涵体。在宿主细胞内形 成包涵体是病毒的特征,不同的病毒其形成的包涵体具有不同的 形态、结构和特性,可用于分类鉴定。 包涵体在细胞中的形成部位:位于细胞核内—如疱疹病毒 位于细胞质内—如狂犬病毒等 胞核内胞质都有—麻疹病毒 包涵体的本质—---大多数是病毒粒子组成的,少数是细胞对病毒的 反应。 了解研究包涵体的实践意义—-病毒鉴定
Adenovirus
③复合对称的病毒粒子
T4 Bacteriophage
④有囊膜的病毒粒子
Fig. 4: Virus Obtaining Its Envelope from Host Cell Membrane by Budd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IV-1 Budding from a Host Cell
两个特征性数据
潜伏期:是病毒颗粒吸附于细胞到受染细胞释放 出子代病毒颗粒所需的最短时间,不同病毒的潜伏期 长短不同,噬菌体以分钟计,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以 小时或天计。
②二十面体对称病毒粒子
以腺病毒(adenovirus)为例。腺病毒的衣壳含有 252个壳粒,其中12个 顶角的衣壳粒与相邻的衣壳粒组成五邻体, 240 个面上或棱上的衣壳粒相互 之间组成六邻体。每个五邻体中央的衣壳粒上伸出一根末端带有顶球的刺突。 每个五邻体壳粒由一个五聚体(多肽Ⅲ)和一个三聚体纤维蛋白(Ⅳ)组成; 但六邻体壳粒不是六聚体,而是三聚体,它由3个110K多肽Ⅱ构成。
★★
(3)病斑和空斑
•空斑和病斑:用于动物病毒粒 子的计数也可以采用噬菌斑法 类似的技术,但是这种斑点只 能称为空斑或病斑。
微生物学 病毒
![微生物学 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97182418f61fb7360a4c65c9.png)
的生长繁殖而传下去,一般情况下不
引起宿主细胞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噬菌体。
60
1. 附着(attachment)/吸附(adsorption)
毒粒
随机碰撞而接触(静电引力或氢键)
可逆吸附,无特异性(非细 胞颗粒也可吸附)
敏感细胞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
特异性,不可逆吸附,启动 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
二、形态:球状或杆状,卵圆、丝状、 砖形、蝌蚪状
球状 腺病毒
动物病毒 枪弹形 弹状病毒
砖形 痘病毒
植物病毒 昆虫病毒
杆状或丝状 烟草花叶病毒
球状
花椰菜花叶病毒
噬菌体
蝌蚪状 大肠杆菌噬菌体T1-T7 丝状和球状 fd、ΦΧ174
21
第一节 病毒的特征及其形态结构
病毒的定义和特征 病毒粒的大小和形态 病毒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四)呼吸道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呼吸道病毒包括: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
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其他病毒科 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
冠状病毒、 呼肠病毒
46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的生物学性状
有包膜,单链分片段的RNA病毒
47
流感病毒的表面结构
分3种构型
25
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构
烟草花叶病毒的负染电镜照片 1. 螺旋对称 (Helical symmetry) 病毒粒:杆状或丝状 壳 粒:螺旋型对称排列 核衣壳:中空的圆柱体 核 酸:单链RNA 代 表:烟草花叶病毒
26
2. 二十面体对称 (Icosahedral symmetry)
病毒粒:球状(多面体) 蛋白质亚基围绕具立方对称的正多 面体的角或边排列,进而形成一个 封闭的蛋白质的鞘。
微生物学4-1 病毒和亚病毒-形态和结构
![微生物学4-1 病毒和亚病毒-形态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147fcdd26fff705cc170a74.png)
病毒学(virulogy)
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 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 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人及有益生物的病毒病害; 利用病毒对有害生物、特别是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
还保存着一张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
郁金香静物画。
一枚得病的郁金香球茎可
换来一头牛、一头猪或羊,甚
至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
1886年,A. Mayer 发现具有传染性的
烟草花叶病
1892年,D. Ivanovsky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 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
有12个角、20个面、30条棱。
衣壳由252个衣壳粒组成,包括
核心是由36500bp(碱基对)的
线状双链DNA(dsDNA)构成。
六邻体(hexon)的衣壳粒240个(均匀 分布在20个面上); 五邻体(penton)的衣壳粒12个(分布 在12个顶角上);每个五邻体上突出一 根末端带有顶球的蛋白纤维,称为刺突 (spike)。
第 四 章 病
3. 复合对称的代表——T偶数噬菌体
E.coli 的T偶数(even type)噬菌体共有
3种,即T2、T4和T6。它们是病毒学和分子遗传
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极好材料。
毒
T4噬菌体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头部、
颈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三个部分构
成,是病毒中复合对称的代表。 头部内的核心是dsDNA 头部与尾部相连处有一构造简单的 颈部,由颈环和颈须构成。 尾部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和 尾丝五部分组成。
T4通过尾丝吸附于宿主E.coli 表面。吸附后,由于基板受到构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ccd422ca5e9856a561260f8.png)
第七章病毒一、要点提示1.病毒是一类结构极其简单、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是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的宿主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
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可将病毒分为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病毒。
前者包括噬菌体、噬蓝(绿)藻体和支原体噬菌体等,后者包括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等。
3.病毒主要依据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类;按照ICTV 1998年提出的病毒命名规则命名。
4.病毒的分离与纯化,包括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和病毒的感染性测定的定量分析,以及依据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及表现、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性质、病毒的免疫学性质以及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病毒鉴定是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对于病毒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5.病毒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壳结构,即包围着病毒基因组核酸(DNA或RNA)的蛋白质壳体。
壳体的基本对称形式是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有的病毒的核壳外还覆盖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蛋白膜即包膜。
毒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dsDNA、ssDNA、dsRNA、ssRNA 4种基本类型,其中根据基因组核酸是线状还是环状,是单一分子还是分段,以及单链核酸的极性分成不同的种类。
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6.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
病毒的复制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连续的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合成和装配释放。
病毒表面蛋白特异地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从而启动病毒的感染。
侵入是病毒感染的第二阶段,病毒能以核酸、或核壳、或毒粒等形式进入细胞,且不同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https://img.taocdn.com/s3/m/2503957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1f.png)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毒特性
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 毒。
传染性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 、共用注射器等。
危害性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 癌等,且病程较长,容易慢性化。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病毒特性
01
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为无包膜的圆形或卵圆形
针对新发病毒的防控措施与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新发病毒感染的挑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公众对新发病毒感染的认 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
能力。
展望未来
对新发病毒感染的防控,需要 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深入研 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
06
病毒感染研究的前沿技术与方法
疫苗研究
针对不同病毒,研究制备高效、安全、廉价的疫苗,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接种 质量。
04
常见病毒感染及其危害
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
病毒特性
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 ,呈球形或丝状,具有血凝素和 神经氨酸酶。
传染性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 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
危害性
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高热、头痛 、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 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肺炎、 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后,衣壳释放病 毒核酸并进入细胞质。
病毒基因表达
病毒核酸在细胞内表达病毒蛋白质 和复制病毒核酸。
病毒装配和释放
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在细胞内装配成 完整的病毒颗粒,并通过细胞膜或 胞吐作用释放。
宿主的抗病毒防御机制
先天性免疫应答
《微生物学》第4章病毒
![《微生物学》第4章病毒](https://img.taocdn.com/s3/m/f194bd6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f.png)
《微生物学》第4章病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微生物学》第4章,主要讲述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病毒的定义与基本特征、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病毒的分类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基本特征,知道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的微生物。
2. 使学生掌握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3. 培养学生对病毒分类的认识,了解常见病毒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分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病毒的基本特征:介绍病毒的定义、非细胞性、个体微小等特点。
3.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讲解病毒的基本结构,如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等,并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病毒。
4. 病毒的生命活动:阐述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展示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5. 病毒的分类:介绍病毒的分类方法,如根据遗传物质类型、感染宿主类型等,展示常见病毒。
6.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讲解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以及病毒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一些关于病毒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病毒的形态结构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2. 病毒的生命活动依赖宿主细胞繁殖过程3. 病毒的分类按遗传物质类型按感染宿主类型4. 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影响人类健康生物技术应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2. 阐述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病毒如何感染宿主细胞。
3. 列举几种常见的病毒,并简要介绍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微生物学(沈萍版)4病毒(wang)
![微生物学(沈萍版)4病毒(wang)](https://img.taocdn.com/s3/m/11e41841e518964bcf847c17.png)
核孔
细胞质
病毒粒子
细胞核
包含体
细胞质膜
图6-7 腺病毒粒子的吸收和核酸的脱壳示意图
3. 生物合成:
隐蔽期: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装配完 成之间的时期,称为隐蔽期。
DNA:核中复制
核酸复制 病毒生 物合成 RNA:质中复制(少数如TMV: 核中复制)
蛋白质合成:细胞质中进行
2)核酸:RNA或DNA
(1) 特点: ① 只含一类核酸(DNA或RNA):(植物病毒多为RNA,噬菌 体多为DNA,动物病毒为DNA或RNA); ② DNA和RNA都有单双链之分(一般生物只有双链DNA和单 链RNA); ③ 有线状的环状之别(DNA有线状也有环状,RNA多为线状, 少见环状); ④ 有正负链之分(凡碱基排列顺序与mRNA相同的单链DNA 或RNA称为(+)DNA链或(+)RNA链,反之则反,只有正 链核酸才有感染性); ⑤ 有分段现象; ⑥ 也含4类核苷酸,但个数少的多; (2) 功能 和其他细胞生物一样,起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
(—)DNA-——(+—)DNA
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 如:T偶数噬菌体、痘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 多瘤病毒等。
②(+)DNA
(+)DNA
(ds)DNA
(—)DNA(包裹时逐出)
以不断从复制型中脱离出来的(—)DNA为模板合成mRNA. 如:ΦX174噬菌体。 ③(+—)RNA (+)RNA (ds)RNA 直接以(—)RNA为模板转录mRNA. 如:呼肠孤病毒、水稻矮缩病毒。
左:E.coli T噬菌体吸附在E.coli上 右:腺病毒吸附在鸡红细胞上
2. 侵入和脱壳:病毒或其一部分进入宿主细胞的 过程。不同病毒方式不同。 1)噬菌体通过注射机制:尾端吸附在细菌的细 胞壁上后,释放溶菌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然 后尾鞘收缩,将头部的DNA压入细胞内,蛋白质 外壳留在外面。 2)fd经过纤毛吸入核酸。 3)M13等动物病毒则整个进入细胞内(吞噬), 然后脱壳(细胞内脱壳)。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案例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2e6900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4.png)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案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某大学附属小学在课间餐后,有185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较明显,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
取呕吐物及剩余食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镜下查见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状排列,普通培养基培养可见圆形、中等大小、金黄色菌落。
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较明显,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对机体的伤害表现。
防治: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耐药性产生防止。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总论1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总论1](https://img.taocdn.com/s3/m/57bcb177763231126edb11f4.png)
2. 亚病毒(非寻常病毒性致病因子)
比病毒小,结构更简单 朊粒(prion):
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分子,没有核酸。 引起人和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 羊瘙痒病、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库鲁病。
库鲁病:
是最早被研究的人类朊毒体病,曾经仅见于 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部高地有食用已故亲人脏 器习俗的土著部落,自从这一习俗被废止后已 无新发病例。
天葬
人肉会餐
本章要点: 1.概念 病毒、核衣壳、早期蛋白、晚期蛋白、干扰 现象、朊粒
2.病毒的结构及功能; 3.病毒的复制周期。
不能正常增殖
腺病毒伴随病毒+腺病毒
能正常增殖
(四)干扰现象(interference):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 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机理: 病毒诱导宿主细胞产生了干扰物质
干扰素。
四、病毒的抵抗力
病毒的灭活: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失去感染性。 1. 物理因素:
温度 —耐冷不耐热 PH—5-9 射线—灭活 2. 化学因素: 脂溶剂、酚类、醛类、 氧化剂、卤素 3.抗生素:不敏感, 中草药
美本土发现首例疯牛病 以色列养鸡场受禽流感袭击
SARS流行
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 2014-12-01 08:28:00
今年(2014)年初开始。致命病毒埃博拉侵袭西非
国家,并随之蔓延至美国、印度和西班牙等地,世界 卫生组织11月29日公布了埃博拉感染与死亡人数的最 新数字,各国死亡人数从两天前的5689人突增到至少 6943人。
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三个主要疫情国: 利比里亚感染病例达到7244人,其中4181人死亡,塞 拉利昂6802人感染1463人死亡,几内亚2123人感染 1284人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 问题
二、病毒学检查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动物病毒 动物:健康、易感、体内无相应抗体
禽胚(最常用鸡胚):易感SPF胚或非免疫胚
细胞:易感
卵黄囊接种 常用接种途径 羊膜腔接种
绒毛尿囊腔接种
绒毛尿囊膜接种
几乎所有的禽源病毒都能在禽胚上增殖
原代细胞
将新鲜动物组织经胰酶等消化获得的单个细胞
组成 。壳粒是指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认辩的组 成衣壳的亚单位,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
两种基本对称形式: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二十面体对称 螺旋对称
衣壳的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它理化因子
的破坏。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与易感细胞表
面存在的受体具特异性亲和力,促使病毒粒子 的吸附和入侵。
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
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
病料 荧光抗体染色或检查包涵体
鸭胚培养
鉴定(中和试验或荧光抗体染色等)
兔出血症病毒
(嵌杯病毒科嵌杯病毒属) 血凝性 凝集人“O”型红细胞
致病性
主要侵害2m以上兔,长毛兔最易感,膘情好易发病
肝脏及肺的严重病变
实验室检查
病料 HA及HI试验
细胞类型
二倍体细胞株将原代细胞连续传代 Nhomakorabea获得,染色体数目不变
传代细胞系
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在体外无限分裂增殖
(二)病毒的鉴定
1、电镜(EM)形态观察:一般不用 2、包涵体检查
3、细胞病变效应(CPE)
4、免疫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HA及HI试验、 琼扩试验、中和试验等 免疫标记技术:荧光抗体、酶标抗体等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常 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称为干扰现象。
干扰素:活细胞受到病毒等诱导物作用后产 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 抗病毒 功能 抗肿瘤 调节免疫
病毒的实验室检查
一、病料的采集
采集适宜的病料:含毒量最多 注意采集病料的时间 低温保存与运送 防止病料污染
采集时无菌操作 病料处理
mRNA的合成
早期:特异性酶的合成 核酸复制 结构蛋白质合成
5、装配与释放
新合成的毒粒结构组分组装成完整的病 毒颗粒,称做病毒的装配,亦称成熟。
成熟的子代病毒颗粒依一定的途径释放到细胞外。
有囊膜病毒在出芽释 放过程中获得囊膜。
出芽 细胞溶解
装配与释放
有包膜病毒的装配与释放有时 也是同时完成的
四、干扰现象和干扰素
病毒的包涵体图
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 — CPE)
是多数动物病毒经敏感细胞培养引起的细胞显微表现的改变 CPE类型:细胞聚集、圆缩、 脱落,形成合胞体
CPE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重要指标,具有种的特征。
病毒蚀斑(plaque):又称空斑,是病毒 在表面覆盖有营 养琼脂的细胞单层上形成肉 眼可见的局部病损区域。
所有(真) 病毒共有
纤突
囊膜
衣壳的结构单位 衣壳
核酸
衣壳
纤突
核酸
位于毒粒中心,构成其基因组。 一种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
或DNA。可能单股或双股 ;可能线状 或环状;可能分节段或不分节段。
无衣壳的病毒核酸仍具有感染性, 且感染范围更广,但感染力较弱。
衣壳
围绕病毒核酸并与之紧密相连,由许多壳粒
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
病料 鹅胚 大于50% 死亡率 小于10% 阳性血清 中和试验
鸭瘟病毒
(疱疹病毒科 ) 形成核内包涵体
培养 初分离 :鸭胚(9—12日龄)绒毛尿囊接
种
膜上白色痘斑,胚体食死亡,肝有坏死灶
致病性
主要侵害鸭,鹅也可感染发病
腹泻、流泪、两腿麻痹、部分鸭头肿大(病变:消 化道充血出血,后期食道、泄殖腔覆盖黄绿色假膜)
带毒动物咬伤
狂犬病(神经症状)
兴奋型 麻痹型
实验室检查
包涵体检查
脑组织 切片或触片 Seller氏染色 镜检
胞浆内基氏小体:鲜红色(间质呈粉红色;红细胞呈橘红色)
荧光抗体检查
脑组织或唾液腺 切片或触片 荧光抗体染色
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
犬细小病毒
(细小病毒科 细小病毒属) 血凝性:凝集猪、猴红细胞
隐蔽期
自毒粒在受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 内出现新的感染性毒粒的时间。
不同病毒的隐蔽期长短不同
如:DNA动物病毒的隐蔽期为5~20h RNA动物病毒为2~10h
(四)动物病毒的繁殖特点
1、侵入
①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③毒粒包膜与细胞质 膜的融合;
②细胞的内吞功能;
4、生物合成
病毒利用宿主细胞作为生物合成机构,使 病毒核酸表达和复制,产生大量的病毒蛋白质 和核酸。
毒粒 宿主细胞
提供原料, 能量及生物 合成场所
有繁殖性的病毒基因组 具有感染性的毒粒消失
释放至细胞外 装配成具感染性的毒粒
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 病毒核酸和蛋白质
(二)、增殖过程 ①吸附 ②侵入 ③ 脱壳 ④生物合成
⑤装配与释放
复制周期: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
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噬菌体多呈蝌蚪状,也有球状和丝状。
大都病毒可通过细菌滤器。
几种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采用各种电镜技术观察毒粒的形态
口疮病毒(接触性脓疱皮炎病毒) (负染)
痘病毒 (投影)
埃博拉病毒(正染)
二、毒粒的化学组成
核酸
蛋白质 脂类 碳水化合物
基本化学组成
病毒颗粒在 化学上表现 为核蛋白
三、结构
核酸 衣壳 囊膜 统称核衣壳
致病性
主要感染犬、以断奶幼犬最易感
肠炎型 心肌炎型
实验室检查
免疫试纸条
猪瘟病毒
(黄病毒科 瘟病毒属)
致病性
只感染猪
典型猪瘟(急性型) 非典型猪瘟(亚急性型及慢性型)
实验室检查
典型病例:病毒鉴定(荧光抗体或酶标抗体等) 非典型病例:血清抗体检查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
致病性
只感染猪,10d以内仔猪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
项目二
病毒
(Viruses)
一、大小与形态
个体小(测量单位:纳米)→电镜观察
不同病毒的毒粒大小差别很大(如痘病毒颗粒直径
约为300nm,口蹄疫病毒颗粒直径10-22nm)
形态大致可分球形、 杆形和其他形状(如蝌
蚪状,卵圆形丝状、砖形、子弹形等) 动物病毒多呈球形、卵圆形或砖形。
植物病毒多呈杆形或丝状,少数呈球状。
病毒的检查可从两方面进行
分离鉴定病毒 采集血清,检测相应抗体
包涵体 病毒感染细胞后,于细胞内形成的一种 特殊结构,染色后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特殊名称:天花病毒包涵体称为顾氏小体(Guarnier),狂犬病毒 包涵体称为内基氏小体(Negri),烟草花叶病毒包涵体称为X体
包涵体是某些病毒对敏感机体或细胞的病理学特征,其位臵、 数量、大小、形态、染色特性等可作为病毒鉴定的依据 包涵体可在细胞核或细胞浆内;可一个或多个;有的较大, 有的较小;或圆形或无规律形态;可嗜酸(伊红染成粉红 色),可嗜碱(苏木精染成蓝色)
表现呕吐、腹泻
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 病料 血清抗体检查
采集发病期及康复期双份血清 中和试验或ELISA检测抗体 荧光抗体或ELISA快速检测
细胞培养
中和试验或荧光抗体鉴定
新城疫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粘病毒属) 血凝性
凝集多种禽类及哺乳动物红细胞
培养 鸡胚(10日龄):尿囊腔接种
致病性
侵害鸡、火鸡、鹅等 强毒型
实验室检查
动物接种
病料
皮下或腹腔注射
乳鼠(3d、9d) 均死亡
区别于猪水疱病病毒( 3d死、9d不死 )
血清定型
中和试验
狂犬病病毒
(弹状病毒科 弹状病毒属) 街毒 从自然病例分离到的病毒
连续传代
脑内接种
家兔
毒力减弱 固定毒
形成胞浆包涵体(内基氏小体):位于脑组织
致病性
可感染各种温血动物;犬、猫及食肉动物最易感
表现有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症状,产蛋下降
病毒毒力型
中毒型 弱毒型
实验室检查
病毒分离鉴定
病料 鸡胚培养 收集尿囊液 ( HA及HI试验 毒力测定)
血清抗体监测
HI试验
小鹅瘟病毒
(细小病毒科 细小病毒属)
培养
初分离
鹅胚
12—14日龄 番鸭胚 尿囊腔接种
致病性
侵害1m以内雏鹅,雏番鸭也可感染发病
特征病变:回肠部位形成肠栓
1、吸附
静电吸引
毒 粒
无特异性,可逆吸附
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
特异性,不可逆吸附
易感 细胞
2、侵入
侵入方式
囊膜与细胞膜融合 胞饮作用 直接侵入 有囊膜病毒
无囊膜病毒
3、脱壳
病毒侵入细胞后,囊膜和/或衣壳除去而 释放出核酸的过程。
脱壳是病毒基因组进行功能表达所必需的。
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隐蔽期。
的抗体。
囊膜
是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包膜,含有脂类、蛋
白质和糖类,基本结构与生物膜相似。
对脂溶剂敏感 具多种生物学功能(保护核衣壳,决定病毒的宿
主嗜性),是启动病毒感染所必需的。
纤突
某些病毒囊膜表面所具有的放射状排列的突起 物,与病毒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有关。
三、病毒增殖 (一)核酸复制
通常认为一颗病毒形成一个蚀斑
病毒的纯化及量的测定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