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论共56页

合集下载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论魏晋南北朝

2,文体辨析(南朝) 2,文体辨析(南朝) 文体辨析
• 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 南朝, • (梁)任昉的《文章缘起》分为84题,可见文体辨 文章缘起》分为84 84题 析的细致程度。 析的细致程度。 • 《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 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 33大类 大类。 序志》 原始以表末, 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 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 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 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 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 加以评论。 加以评论。 • 《文选》(亦称《昭明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 文选》 亦称《昭明文选》 文学总集,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文学总集,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 • 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典论·论文》 论文》 典论 论文
典论·论文 论文》 第二节 《典论 论文》
• 《典论 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 典论·论文 论文》 的专篇论文。 的专篇论文。 • 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创 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 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 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作家 风格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 论,风格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
3、文学批评的独立性
• 文学批评不再是哲学、经学、史学的附庸, 文学批评不再是哲学、经学、史学的附庸, 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 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 • 文学批评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 文学批评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 如与玄学、道教、佛教等的关系非常紧密, 如与玄学、道教、佛教等的关系非常紧密, 共同推动了六朝文学批评的繁荣。 共同推动了六朝文学批评的繁荣。

古代文论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文论

古代文论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文论


朱光潜《诗论》:“隐”即隐语,最粗浅的形式是谜语。 “就谜语作者说:他看出事物中一种似是而非、不即不 离的微妙关系,觉得它有趣,值得旁人知道。他的动机 本是一种合群本能,要把个人所见到的传达给社会;同 时又有游戏本能在活动,仿佛象猫儿戏鼠似的,对于听 者要延长一番悬揣,使他的好奇心因悬揣愈久而愈强烈。 他的乐趣就在觉得自己是一种神秘事件的看管人,自己 站在光明里,看旁人在黑暗里绕弯子。就猜谜者说:他 对于要掩藏的神秘事件起好奇心,想揭穿它的底蕴,同 时又起一种自尊情绪,仿佛自己非把这个秘幕揭穿不甘 休。悬揣既久,这两种情绪愈强烈。几经摸索之后,一 旦豁然大悟,看出事物关系所隐藏的巧妙凑合,不免大 为惊赞;同时他也自己的胜利,因而欢慰。”
其二、有味即“文已尽有意有余”,也就是含蓄。

(1)费力得到的东西比不费力得到的东西更 有趣 卜迦丘《但丁传》:“很显然,经过费力才得 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较能令人喜 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 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要使 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 快,记得更牢靠,诗人才把真理隐藏到从表面 看好象是不真实的东西后面。他们用虚构的故 事而不用其它方式,因为这些虚构的故事的美 能吸引哲学证明和辞令说服所不能吸引的听 众。”(《西方文论选》
钟嵘专门拈出“味”来论 诗: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 作中之有滋味者也,故云 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 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 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 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 也。„„”

其一、以味说诗的美学根据是什么?

“在于味觉快感中已包含了美感 的萌芽,显示了美感所具有的一 些不同于科学认识或道德判断的 重要特征。首先,味觉快感是直 接的或直觉的,而非理性的思考。 其次,它已具有超出功利欲望满 足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求吃饱肚 子而已。最后,它同个体的爱好 兴趣密切相关。”(李泽厚、刘 纲纪《中国美学史》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

第三节 南北朝的文论
文论领域大体形成革新、复古和折中三派。革
新派代表主要有沈约、萧纲、萧绎、萧子显等, 复古派以裴子野为代表,折中派代表人物有刘 勰、钟嵘、萧统、颜之推等。 钟嵘的《诗品》是南朝文论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使诗学理论独立 出来,并以审美为中心的诗学思想代替以政教 为中心的诗学思想,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诗学体 系。 北朝的文学不甚发达,文论状况也大致如此。
一、钟嵘及其《诗品》
分上中下三品,每品一卷,共三 卷。三卷前各有序,合称《诗品 序》,阐述了钟嵘的诗歌理论。 钟嵘的诗歌理论主要表现为本质 论、自然论、滋味论、流别论。
《诗品》品评汉至齐梁五言诗人,
(一)
本质论
诗歌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性情,而性情的来
源是“物之感人”,即物感说。
所谓“物”,指自然界事物和社会人生两
“六观”:从整体到局部考察作

“观位体”:考察作品的体裁风格与其所表现的思
想感情是否相谐。 “观置辞”:文辞是否充分满足内容表达需要。 “观通变”:作品是否能在继承基础上有创新。 “观奇正”:考察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看是否做 到 内容纯正,形式华美。 “观事义”:作品内容是否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
(一)创作论
1、文质关系——“离情析采”
“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 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昔诗人篇什,为情造文;辞人赋颂, 为文造情。”
“情”包括理、事、义,“采” 指辞藻、声律等,二者在作品中相辅 相成,不可或缺。
(二)批评鉴赏论
1、文学鉴赏与批评是艰难的,因为: 1) 鉴赏和批评者的方法及态度有问题。 2) 作品复杂,难以理解。 从鉴赏者和批评者的角度说,常犯三方 面的错误:一是“贱同而思古”,即贵古贱 今;二是“崇己抑人”,即文人相轻;三是 “信伪迷真”,即知识素养差,不能正确理 解 认作品。加上作品的复杂,使得文学批评不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PPT课件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忧艰常早至,欢会常 苦晚。(秦嘉《赠妇诗》)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 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 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神龟虽寿,犹在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
对时局失望后,士人们就要进行新的选择。把注 意力引向社会的现实问题,从经学阐释章句之学 中走出来,这样,学术思想上玄学代替经学是很 自然的选择。
◆士风变化还反映在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上。 正统 思想失去约束力,生活追求更为丰富,更为重情 性、重个性。士人开始重新认识“人”的价值,纷 纷感到时光易逝,人生短促。如:
◆“叔嫂服”的问题论争。
◆社会上政治上名教危机的的典型表现,是外戚 、宦官专权,导致君臣失序,大一统思想政权的 崩溃。
经学的衰落、名教的危机的同时,思想走向多元 化。一切都要重新考察,重估一切价值问题。这 样,儒学独尊地位已经动摇,人们又正在寻找新 的思想依归——玄学。
B、魏晋士风的演变与玄学的形成。
——宗白华(《美学散步》)
◆东汉士人心态的表现是抗争意识的增强和向心力 的转移。
这一变化是社会危机感开始的。外戚、宦官专权, 最终使得社会由大一统的政权走向崩溃。士人面 对政局的腐败和朝野腐朽势力,却因此起着强烈 的抗争意识和救世愿望,一次次的上疏抗争,但 终无济于事。如“处士横议”就是有力的表现。 “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 ( 《后汉书.党锢传序》 )
魏晋士人表现玄学思想有几种方式:注经、写作 玄学理论文章、生活中谈玄。魏晋时期生活中谈 玄就是清议、清谈。魏晋谈玄是清谈,主要是人 物评议、人物品评。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1.2)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论(1.2)


2、文学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具有更密切的关 系。文学理论是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是文 学创作实践的理论升华。如果说先秦、两汉 的文学理论批评多侧重对文学作品的阐释解 说,特别是两汉的文学批评可以说是“六艺 之附庸”,两汉文学批评实质是“经学的批 评”,那么,魏晋六朝的文学批评已经具备 了文学理论批评的现代意义了。从此,文学 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并行不悖 ,成为文学之 两翼,共同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3、文学理论与学术文化的关系,不再是先秦 两汉时代文学理论依附于哲学、史学、经学, 而是独立于学术文化之外的一门新学科。而 又与同时代的学术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例如文学理论与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等 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推动了魏晋六朝文 学理论批评的繁荣发展。
4、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的 时代。当时的一些理论家对文学的审美特征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总体特征上来看,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 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例如, 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 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 重研究探讨文学的审美特征等,这很明显是 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
站在“文学的自觉”的高度,去审视魏 晋六朝的文学理论,其突出特点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与先秦两汉文学文学理论批评重“诗言志” 相比,魏晋六朝文学理论以“诗缘情”为旗 帜。从此,“诗言志”说与“诗缘情”说, 成为中国诗歌理论与诗歌批评的两大重要学 说,奠定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优秀传 统。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总体表现为从 玄学的兴盛到三教合流。 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各种社 会政治力量和学术思潮不断分化组合,但也 都有各自的主线。由魏晋“九品中正制”逐 渐形成的特权门阀士族阶层,一直是社会的 主要统治力量。而学术思想上则表现为随着 佛学东渐,玄学兴衰,儒、道、释三家相互 交融,尔后,三教合流成为中国传说过,魏晋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 代。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审视,这种文学的自觉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学观念的变化,作家创作意识 的增强,即文学抒情言志的自觉性的增强。二是文 学创作题材的开拓,许多新的审美对象被发现被使 用,使文学创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作家的 主题意识加强,使文学创作更自觉地追求各自独特 的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四是文学理论批评的繁荣, 标志着魏晋六朝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这种文学意识的独立与成熟,乃是魏晋六朝文学处 于自觉时代的主要表现。

魏晋南北朝文论.ppt

魏晋南北朝文论.ppt
(有的人)咏唱先世 德行的伟大显赫,歌颂先祖道德的芳香 芬馨。
(作家应该)在(前人)文章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美文的 文质彬彬。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 行写作,姑且(把心得感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进入创作活动之后,首先要进入"虚静"的状态,然 后才能灵感活跃,文思奔涌,创作出清新独创的佳 作。
所以我作这篇《文赋》,用以介绍古代作家 的美丽的文章辞藻,因之论述作文成败的缘 由。
以后或者可以曲尽写作的奥 妙;
至于借鉴古代作家的作文经验,就像拿着斧 头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虽然学习取鉴他们 的写作经验就在跟前,但是下笔写作时的千 变万化,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 达。
我所能够说出来的,就全在这篇文章里了。
3.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 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 用,认为灵感非人力所
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这对刘勰“率直委和”说很有影响。
二、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
《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 风格特征,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 “止乎 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构思活动的情状:
首先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超越时空, 无限丰富的广阔,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 的必然结 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以后,就要用 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Fra bibliotek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表现在构思中形成的 艺 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 艺之芳润”,上天下地去寻找。并且,这语言文字 还要具有独创性。
在创作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观察社 会、自然的能力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2、文体论



论34种文体,包含各类文学性与实用性文体。(即分 “文”和“笔”) “文”是指偏重抒情言志、文学性较强的文体;“笔” 指学术性较强而又不重音韵文采的文体。“文”、 “笔”之分意味着人们对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区 分逐渐明确,体现了文学观念的进步。 “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 统”。 他从各种文体的起源来阐释其特点,认为任何一种文 体的特点,都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全面地总结了 历代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文学的自觉时代”有哪些表 现


第一,把文学同立德、立功并列,从经 学附庸中解放出来,把文学作为一个独 立的艺术部门。 第二,士人觉醒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即 意识到自身价值,同时对文学本身的规 律和创作个性的认识有极大提高。强调 主体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第三,写人、写人生、写人的内心世界; “哀民生之多艰”成为建安文学创作的主题。 这是作家主体意识的自我表现。 第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以帝王之尊 而同士人交朋友。在诗赋创作上彼唱此和, 把友谊建立在文学创作上,促进了文学的繁 荣与发展。这种尊重文人的精神一方面为文 人觉醒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他们敢于抒发内 心世界,另一方面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 到来开创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3文学创作论



论情采(《情采篇》)“情”(情、理、 事、义)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采、 辞、文、藻)指作品的艺术形式。 论艺术想象(《神思篇》)心与物、情与 景、物—情—辞之关系。 虚静说。“虚”,虚怀以纳万物,“静”, 静虑以明事理。积累学问、增长才干、深 入观察事物、增强驾驭语言能力。对先秦 道家和荀子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第三,重视文学创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创作论。 ② 创作论。
此间创作论除言意论、形神论外,还有三个主 此间创作论除言意论、形神论外, 要理论:a.缘情说 由陆机《文赋》中出, 缘情说: 要理论:a.缘情说:由陆机《文赋》中出, 诗缘情而绮靡(华丽) 成为继“诗言志” “诗缘情而绮靡(华丽)”,成为继“诗言志” 后的又一诗学核心命题“诗缘情” 后的又一诗学核心命题“诗缘情”,并开诗歌 重抒情之理论先声;b.心物交融论 心物交融论: 重抒情之理论先声;b.心物交融论:由陆机到 刘勰,都强调心对物、物对心的双向互动作用, 刘勰,都强调心对物、物对心的双向互动作用, 主要是刘勰的“神与物游” 主要是刘勰的“神与物游”论将心物交融说推 动静相济说: 向极至;c.动静相济说 向极至;c.动静相济说:这是对创作时的心理 过程的观点,由于受庄、 佛学影响, 过程的观点,由于受庄、玄、佛学影响,一向 重心动的创作心理,此间在陆机、刘勰、 重心动的创作心理,此间在陆机、刘勰、宗炳 等人那里,都强调动静相济。 等人那里,都强调动静相济。
玄学形神论对南朝画家顾恺之 产生影响, 玄学形神论对南朝画家 顾恺之 产生影响 , 顾恺之产生影响 并以形神之论谈画。 世说新语 巧艺》 并以形神之论谈画 。《 世说新语 巧艺 》 顾氏画人, 数年不点目睛, 载 , 顾氏画人 , 数年不点目睛 , 人问其 四体妍媸(chi嗤音 丑义, 嗤音, 故 , 曰 “ 四体妍媸 ( chi嗤音 , 丑义, 与 妍相对) 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 妍相对 ) , 本无关于妙处 ; 传神写照 , 正在阿堵中” 顾氏论画重神似, 正在阿堵中 ” 。 顾氏论画重神似 , 主张 以形写神” “以形写神”。 玄学之形神论重神轻形 重神轻形, 玄学之形神论重神轻形,这与佛教之 神不灭”论相表里, “神不灭”论相表里,共同将重神的思 想发扬,并影响后世谈艺均重神似之美 重神似之美。 想发扬,并影响后世谈艺均重神似之美。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文论(下)

第四讲  魏晋南北朝文论(下)

《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 文心雕龙》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文心雕龙》的命名 文心雕龙》 《序志》: 序志》 文心’ 言为文之用心也。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zou 之群言‘雕龙’ shi) 之群言‘雕龙’也”。 自古以来的好文章都是经雕饰而成, 自古以来的好文章都是经雕饰而成,像龙 文一样雅丽。 文一样雅丽。
第三节 第三节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的《文心雕龙》
刘勰 字彦和,东莞( 字彦和,东莞(guan)莒(ju)人(今山东 ) 人 莒县)。 莒县)。 不但是南北朝时期, 不但是南北朝时期,而且也是整个中国古 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代文论史上最杰出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
《文心雕龙》在文论史上的地位 文心雕龙》
为什么写《文心雕龙》 为什么写《文心雕龙》
对魏晋以后形式主义的文风不满 纠正前代文学批评著作的缺点和不足 “拔萃出类”,“树德建言” 拔萃出类” 树德建言”
一、《文心雕龙》的组织结构 文心雕龙》
篇以文体论为主; 共50篇,前25篇以文体论为主;后25篇以创作 篇 篇以文体论为主 篇以创作 论和修辞学为主。 论和修辞学为主。 》《征圣》《宗经》《正纬 (1)前5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 ) 篇 原道》《征圣》《宗经》《正纬》 《辨骚》是“文之枢纽”; 辨骚》 文之枢纽” (2)第6--25篇,是文笔之论; ) 篇 是文笔之论; 篇专论各种文学思想, (3)第26--49篇专论各种文学思想,包括创作 ) 篇专论各种文学思想 修辞学、风格论、鉴赏论、文学史论、 论、修辞学、风格论、鉴赏论、文学史论、作家 论等; 论等; (4)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 )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自序。
(二)为什么要《正纬》 为什么要《正纬》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曹丕将文体分为八目四科(八种四类)
八 目 ( 八 种 )
无 韵 之 笔 有 韵 之 文
奏 议 书 论 铭 诔 诗 赋

理 实
言偏 形于 式语

想偏 内于 容思
四 类 ( 四 科 )
• “文本同而末异”的理论意义: • 1、曹丕综合提出各种文章体裁与风格的关系
问题,这在批评史上尚属首次。这种因风格异
• 3、佛教的盛行


魏晋时期是宗教崇拜的时代。
魏晋玄学主要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 “无”正好与佛教的“一切皆空”相似。 刘勰:“动极神源,其般 若之绝境乎!”,即谈玄学的 “贵无”。 “无”与“空”的相通是 玄学与佛学之融合的重要表现。
• 玄学与佛教的融合:
佛 •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 佛教传入之初即与中国的神仙方术思想结 合,佛法与道术相混。因为佛教宣扬无为无欲, 精灵起灭,中国人常常视佛为仙,视佛法如道 术。 汉代佛教被称为“佛学 方术化”时期,与此相衔接 的则是魏晋佛教的“佛学玄 学化”时期。
• “备善”和“相轻”: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文人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 也‛。 例子:“傅毅之于班固,仲伯之间耳,而固 小之。‛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 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亦良难矣!‛
• •

文人不应?暗于自见?不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而?文人相轻?实是?不自见之患曹丕用丽来概括诗赋的风格特征较为准确地标示出了文章与文学在语言风格上的区别指出了文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形式美表明了那个时代文论家对文学独立和文学自觉的体认

中国古代文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古代文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中国古代文论)第三章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
论批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 第三节 陆机的?文赋? 第四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第五节 钟嵘的?诗品?
魏晋戴巾穿宽衫的士人
一、乱世政治与文人命运
❖ 政治追求的幻灭→强烈的艺术追求 ❖ 文学创作或理论批评成为精神所寄以及人生价值
典论·论文
❖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 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 圆扇?、?桔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 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 胜词,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 体。
典论·论文
❖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 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 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 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假设文章之无穷。是 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奔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 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 那么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 力;贫贱那么慑于饥寒,富贵那么流于逸乐,遂营目前 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突然 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 成一家言。
五、在文学与玄学共同影响下的文论
5.鉴赏论和批评论 葛洪?抱朴子? 6.北朝文学的特色和南北文学融合论 北朝文学总体上呈现出由低而高向上开展的态势,

8大学语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及散文文论PPT课件

8大学语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及散文文论PPT课件
7
四、魏晋文人的风范气度与命运
嵇康: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如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 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山涛: “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不知名其器。” (《世 说新语·赏誉》)
《广陵》。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 今绝矣! ’” • 嵇康“疏懒”:“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 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与山 巨源绝交书》)
11
广陵散
• 嵇康灯下弹琴,忽有一人长丈余,著黑衣革带,熟视之。乃吹火灭之,曰: “耻与魑魅争光。”尝行,去路数十里,有亭名月华。投此亭,由来杀人。 中散(嵇康字)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雅声逸奏, 空中称善。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 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身不幸非理就终,形体残毁, 不宜接见君子。然爱君之琴, 要当相见,君勿怪恶之。君可更作数曲。” 中散复为抚琴击节日:“夜已久,何不来也?形骸之间,复何足计?”乃手 击其头曰:“闻之奏琴,不觉心开神悟,况若暂生。”邀与共论音声之趣, 辞甚清辨,谓中散曰:“君试以琴见与。” 乃弹《广陵散》,便从受之, 果悉得。中散先所受引,殊不及。与中散誓:不得教人。天明语中散: “相遇虽一遇于今夕,可以远同千载。于此长绝,不能怅然。”
• 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 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10
• 嵇康与向秀:河南焦作山阳城外打铁。贵公子钟会(大书法家钟繇之子) 旖旎而来。康无视,会怏怏而去。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后钟会进谗言陷害嵇康。

第三章魏晋文论

第三章魏晋文论

2、构思过程(艺术构思——“胸中之竹”)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 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tóng lóng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 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 zhuó 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 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 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 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 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二)人文的起源与发展:人文之元肇自 太极。从伏羲画八卦,孔子作十翼,到 《河图》《洛书》之文以启圣人,亦神理 而已。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 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 《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 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 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 之?亦神理而已。
(一)“神思说”

1、 “神与物游”,艺术想象活动情状。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
(què)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 (qiǎo)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 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 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 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 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 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主要文论观点
(一)艺术构思说。 1、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 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 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lǐn 以怀霜。志眇眇 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 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曹丕《典论· 论文》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 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古代文论 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一、文学的自觉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

文笔论?a?a“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汎渭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立言篇》)2.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 文论由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到转向文学自身,对文学抒情特质、审美特性有了自觉追求。

4.从品评才性到“论析文心”,文学批评家与文学批评理论专著崛起。

二、玄学的影响才性、言意之辨,有无、形神之论,动静、虚实之说,既是玄学清谈的话题,又是文学理论的命题。

第一节曹丕《典论·论文》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

《典论·论文》理论探讨的焦点由先前文学与外部世界关系转入文学活动内部关系如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批评,文学的发生演变等,成为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标志。

一、文“本同而末异”——论文体“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众体。

”1.“本”与“末”,分别就文学的本质特征和文体特征而言,本文主要讨论文体与风格的关系,提出八体文章的四种风格类型,对文体论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2.“ 诗赋欲丽” 是对文学形式美的认识,表现了建安时期文学追求华美的风气,摆脱了经学的束缚。

3. 提出才性与文章体貌的关系二、文以气为主——作家才性论(一)气与文气1.自然之气(1 )云气。

《说文》:“气,云气也。

”(2 )元气。

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

”2.生命之气(1)生理之气。

《管子·心术下》:“气者,身之充也。

”(2 )精神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心雕龙·时序》:“才有庸隽,气有刚柔”●地域时代之气。

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1].pptw

魏晋南北朝文论概述[1].pptw

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 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 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 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 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 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 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 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 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 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本次课必读书目
《世说新语》 《文心雕龙》 《美学散步》宗白华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罗根泽 《魏晋玄学论高》汤用彤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罗宗强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第一节 魏晋六朝文学批评概述
第二节 曹丕《典论· 论文》
第一节、魏晋六朝文学批评概述
2、受玄学思想影响形成的几个主要 文艺批评范畴

(1)、言意论:言不尽意,得意忘象。 (重点讲解)
(2)、声无哀乐论(重点涉及音乐理论,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3)、形神论、气韵论(重点涉及绘画理
论)
(1)、言意论:言不尽意,得意忘 象。
“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上》)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 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 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 外物》)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 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 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 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 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 鱼,得鱼而忘筌也。(王弼 《周易略例· 明象章》 )
对玄学的基本认识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二章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第一節總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僅誕生了體大精深的文論巨著《文心雕龍》,而且誕生了專論作家的《典論·論文》、專論創作的《文賦》和以批評鑒賞為主的《詩品》。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三大分支——“作家論”、“創作論”、“鑒賞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均獲得了巨大的豐收,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的繁榮,是與當時思想界的大變動密不可分的。

魏晉玄學的重主體、重才性、重審美以及重個體人格、重精神自由等思想,給魏晉乃至南北朝的文學理論,灌注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這種活力也就是後人常說的“魏晉風骨”或“魏晉精神”。

魏晉是文學自覺和文學獨立的時代。

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士輩出,製作如林。

著名的作家,建安有三曹、七子,西晉有三張、二陸、兩潘,東晉有陶淵明,南北朝有謝靈運、鮑照、庾信以及蕭氏父子等。

五言詩的創作,在南朝時期尤為興盛。

(一)作家論魏晉南北朝文論的“作家論”,繼承了兩漢文論的理論傳統,以“才性”為中心品評作家,其主要特徵有四:(1)作家才性論的道德意識逐漸淡化,美學意味逐漸增強。

(2)開始認識到文學創作需要特殊的才能,非常看重並系統研究這種才能。

(3)強調作家才性的差異性。

(4)關於作家才性的天賦與習染。

(二)創作論一是不乏經典,如陸機的《文賦》、鐘嶸的《詩品》和劉勰的《文心雕龍》;二是論及的範圍廣泛,包括創作發生、創作過程、創作中主客體的關係、創作個性與作品風格、文學分類和文學的審美特徵等各個方面;三是對創作中的一些主要問題有深入的探討,比如情感、想像、靈感、心物關係等。

魏晉南北朝的創作理論:(1)緣情說。

“詩緣情而綺靡”陸機《文賦》(2)心物交融說。

心物,分別代表創作活動中的主體與客體。

(3)動靜相濟說。

魏晉南北朝的創作論,繼承老莊“虛靜說”的傳統,主張以靜養動、以靜促動。

(4)言意說。

第一,“言意之辨蓋起於識鑒”。

第二,言不能傳意是文學創作中的語言痛苦。

第三,如何解決“言不逮意”和“意不稱物”的問題?一是要注重文學語言本身的學習與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