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总结
毛概八至十二章重点
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 P145不完全内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依据,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经济手段,在经济调节中都有各自的优势,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们可以和各种社会制度结合起来,并且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地位: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确立依据和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确立依据:1)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的主要物质条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体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作用我国所有制结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为前提的2)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坚持(两条原则):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3、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和机遇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机遇:经济增长虽然放慢,但经济规模决定的事急增量依然可观,大消费、大市场的“大国经济效应”的机遇显现。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主要是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
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等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该章节的重点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外来压迫和民族剥削,解决土地问题和建立民主
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基本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独立和发展,打破了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土地改革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为主导。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以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现代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强调生产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以人为本,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3.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不搞封闭和依赖。
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区别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实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毛概知识点第八章第二节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对所有制结构的认识过程①十二大已经开始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②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地和有益的补充。
③党的十四大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④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两个“毫不动摇”与一个“统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党的十五大特别提出,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毛概第八章笔记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区别: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
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2.在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
(原因)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弊端?(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3)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4。
针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经济运行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市场结果方面,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四:1 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 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 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5:我国的居民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五:依法治国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毛概资料第08章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 内 容 途经 核心: 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 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 发展、 发展、引领未来 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 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 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 主体: 主体:企业 软环境: 软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 围
1、经济发展方式
内涵 意义 途经
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 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 年我国GDP总量达到 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 GDP总量的 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 左右。 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 少能源和资源呢? 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 到了24.6亿吨标准煤, 24.6亿吨标准煤 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 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 15%左右 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 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 3.88亿吨 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 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 30%。 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 耗了12.4亿吨, 12.4亿吨 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 泥消耗量的54% 54%。 泥消耗量的54%。
近些年来,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 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 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 时候。 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 满了忧患。 满了忧患。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 合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7篇第1篇示例: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其中第八章是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规律的章节。
本文将对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八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等。
毛概第八章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不断发展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存在矛盾。
上层建筑是指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基础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应当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为经济基础的发展提供保障,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关系也是毛概第八章的重点内容。
阶级斗争是哲学的基础,生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必须积极开展阶级斗争,同时推动生产斗争的不断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毛概第八章所强调的重点。
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是一篇系统总结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内容的重要章节。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希望本文的总结能够为读者对毛泽东思想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第2篇示例:毛概第八章是一本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专业学科书籍,其内容主要涉及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建设。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第8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原则,具体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内容。
本文将对第8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条件下,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则是主要的反动力量。
因此,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通过农村武装斗争,形成农村根据地,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二、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毛泽东强调土地革命是农民革命的基础,必须实现土地制度的彻底革命。
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鼓励广大农民起来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
接着,毛泽东提出实行农村合作化,将小农经济逐步发展成集体经济,并通过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泽东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他提出了“四大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积极推动农村、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通过统一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
四、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要批判传统的封建文化,倡导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精神,提倡大众化的教育,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五、人民战争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理论,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强调要善于运用经验主义和理论的结合,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打破敌人“进攻只能阵地战”的思想,实行积极进攻。
毛概第八章课后总结
毛概第八章课后总结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毛泽东思想强调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实事求是,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践,不搞虚头巴脑的空想。
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其次,毛泽东思想强调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群众路线,就是要紧密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紧密联系群众,坚持党的一切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路线。
只有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的正确领导,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最后,毛泽东思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
在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自主发展。
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保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重点归纳思维导图一、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1.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对象–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2.革命的动力和任务–动力: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推翻封建主义压迫、推翻官僚资本主义压迫3.革命的两个阶段和两个任务–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4.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人民统一战线–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人民统一战线: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革命联合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阶级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社会基础: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3.革命的战略和策略–革命的战略:两个阶段的革命–革命的策略:武装夺取政权4.革命的领导核心和动员群众–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工农联盟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力量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1.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任务–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任务:完成全国工业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2.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阶级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社会基础: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3.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建设–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和战略–革命任务:消灭剥削、消灭资产阶级法权–革命战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一战线为基础四、知识点重点总结毛概第八章主要介绍了毛泽东的民主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两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别对应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通过人民统一战线来实现革命的胜利。
结合毛概2021版第八章总结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结合毛概2021版第八章总结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中国梦,顾名思义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凝聚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既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也是民族梦,国家梦。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这将决定未来5-10年,世界的目光将集中于中国如何继续推动现代化事业。
然而,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或者说我国到底应该走什么路?很多学者对此给予关注并提出各种解释,归纳起来可分为两派。
“中国梦”这一词汇出自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2月27日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的讲话:“什么叫‘中国梦’?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都要发展进步,都要幸福,都要富裕。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抱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把握机遇,努力成才,只有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自己才能更加辉煌。
因此,结合毛概2021版第八章总结以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首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其次我们必须勤奋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所需要的本领;再次,我们还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最后,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仅靠少数人来实现“中国梦”又显得力量太单薄,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中国梦”之中,“我的梦,中国梦”的口号已深入人心。
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2013版毛概8-12章重点归纳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设计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5、单选:(1)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3)2007年,十七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4)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5)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这标志着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辨析:(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p.145)
1、突破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 志的传统观念,把它们看作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自己的 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计划经济 特点——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 长处——能迅速集中、调动资源; 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 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 短处——难以应付复杂的市场变化,易产生产需脱节,
九、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举措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 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 制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 的规定,是立足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 的规定,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联 系: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 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思想意识、价 值观念的总和 ;多方面内容所构成的科学价值体 系 ;内容比较具体全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 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根本目标和要求;内容则 比较抽象概括。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p.151)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 分配制度的主体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的重要分配原则
六、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 必然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条件(所有制基础)
毛概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知识点重点归纳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特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指向的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取向。
科学发展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继承性与创新性结合:科学发展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在创新中发展。
•问题导向:科学发展观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全面思考: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统筹,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全面进步和全面协调相统一。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是空谈。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全面协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福祉。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和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践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要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
•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实现全面协调,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毛概第八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中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3.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目标和任务。
2007年,十七大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
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1.剩余价值的概念:剩余价值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超过自己生活必需品消耗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劳动者被剥削的根源。
2.剥削的实质:剥削是指资本家占有并支配无产阶级(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是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性矛盾。
剥削的实质是劳动者使用自己的劳动力创造了一定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3.剩余劳动时间的作用: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除了为满足自身生活必需品而付出的必要劳动时间之外,还需要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基础,它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劳动过程,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4.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条基本规律,它表明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5.价值规律的限制:尽管资本家可以通过剩余价值增长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剥削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限制,即商品的价值必须要有相应的需求才能实现价值转化为货币的过程;其次,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要与劳动力的交换价值相一致,即劳动力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6.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会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这种做法是通过控制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并对劳动者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来实现的。
7.剩余劳动时间的缩短:劳动者通过斗争争取缩短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剩余劳动时间。
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以及进行集体斗争等方式,劳动者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福利。
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剥削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产生着激烈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资本家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性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2。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3。
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共性:1。
从资源配置方式来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2。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3。
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4。
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四。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注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五。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六。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谓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习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3、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求把国有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5、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7、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股份制是:答:(A)
A、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答:(D)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答:(C)
A、宏观调控不同
B、资源配置不同
C、所有制基础不同
D、市场机制不同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答:(B)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
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答:(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指导思想是:答:(C)
A、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B、规范收入,依法致富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坚持关注弱势群体
7、我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答:(A)
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实现共同富裕
三、多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答:(ABDE)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答:(ABCD)
A、企业行为自主化
B、经济关系市场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运行法制化
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答:(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答:(AC)
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实行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
间接调控的特征有:答(ABCE)
A、主要运用价格、利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实施调控
B、国家计划是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指导性的计划
C、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直接干预
D、行政手段不再成为调节和控制的手段
E、法律规范、信息指导成为调控的重要手段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答(ABCD)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调控各种商品的价格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动分配外其他分配方式有:答(ABC)
A、按资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
E、国家按公平原则分配
8、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依据是:答(BCD)
A、任何社会人们的富裕程度不可能是一样的
B、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
C、按劳分配以外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
D、职工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联系
E、人们希望有一部分人带头致富
五、简述题:
1、为什么要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论述题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六.材料题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分配。
在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第一阶段,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
这种按劳分配是,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
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劳动量的消费资料。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是: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在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什么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不同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地方是: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的一部分;按劳分配还不能在全社会内实行,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算,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算;按劳分配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 A )尊重 ( C ) ,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 B ) 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C ) 。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 ( B ) 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 A ) 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 C ) 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 B ) 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 )。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 B )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 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