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引言:固体热胀冷缩是固体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物理现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固体热胀冷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探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方法,旨在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加深我们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
一、实验装置的改进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首先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在传统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中,通常使用金属杆作为实验样品,通过加热或冷却来观察其长度的变化。
然而,金属杆的热胀冷缩系数较小,变化不明显,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其他材料,如陶瓷、塑料等,作为实验样品,以增加实验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二、温度控制的改进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中,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实验中,常常使用加热器和温度计来控制实验样品的温度。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温度波动大、不易控制等问题。
为了改进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温度控制技术,如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可以通过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和反馈控制,实现对实验样品温度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改进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中,数据采集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实验中,常常使用手动记录数据的方式,存在数据记录不准确、分析困难等问题。
为了改进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引入自动化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实验样品的长度数据,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然后使用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四、实验条件的改进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中,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也对实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实验中,常常忽略了环境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为了改进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环境条件的控制。
例如,控制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对实验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清洗、研磨等,以消除表面缺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2. 难点:影响固体热胀冷缩因素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现象。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3. 讲授法:讲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丝、水、火源、尺子、记录表格等。
2. 教学课件: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反思模板:(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3)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4)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教案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如冬天路面裂缝、夏天铁轨膨胀等。
2. 提问:为什么固体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二、教学内容与实验:1. 讲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在不同温度下的伸缩情况,并记录数据。
3.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三、讨论与总结:1. 分组讨论:为什么铁丝在加热时会伸长,冷却时会缩短?2. 总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温度变化、材料性质等因素有关。
四、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3. 检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看是否合适。
4. 思考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赛获奖案例)《固体的热胀冷缩》说课稿⼀、使⽤教材粤教版⼩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与温度》中的教学内容。
⼆、实验器材(⼀)⾃制探究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装置(图1)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装置组成图实验装置由树莓派、摄像头、补光灯、显⽰屏、酒精灯、⽀架以及利⽤python编写的是实验软件组成。
(图1)(⼆)不同种类及形状的探究材料分别有柱状、⽚状、球状的铜、铝、铁、钢四种⾦属作为探究材料。
(图2)(图2)不同种类及形状的探究材料(三)铜球过铁环的探究实验器材(图3)铜球过铁环的探究实验器材含有铜球、铁环、烧杯、酒精灯、湿抹布、⽕柴。
(图3)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原教材实验不⾜: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观察铁路等奇怪的缝隙激发学⽣思考其存在的原因;活动⼆:通过观察铜球过铁环实验总结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但是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存在着⼏点值得商榷的地⽅:(1)⾦属种类少,归纳不充分,归纳是从个别到⼀般的过程,对科学概念的形成起着⾄关重要的作⽤,但教材中只选⽤了铜球作为单⼀的研究对象,就让学⽣归纳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牵强。
(2)研究对象形状单⼀,难以让学⽣对热胀冷缩有充分的认识。
所以整个活动过程只是⼀个定性的了解,⽽并⾮⼀个严谨的定量探究实验。
(⼆)改进与创新点:(1)创新探究活动内容通过观察铜球过铜环的实验来引出学⽣对其他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性质以及形状是否会影响其热胀冷缩性质的思考及探究。
(2)创新实验器材与⽅法①创新⾦属种类和形态的选择,考虑到⾦属的热膨胀系数和学⽣对⾦属的熟悉程度以及价格,选择了钢、铜、铝、铁等四种⾦属进⾏实验。
本课中我们主要是以⾦属的长度来标记⾦属的热胀冷缩现象,但对于同⼀种材料,不同规格与形态,对实验影响很⼤,为了确保⾮常明显的实验效果,我创新了对实验中⾦属形态的选择。
②为了达到⾮常明显的实验效果,我设计了⼀套适⽤于任何⾦属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的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小学罗湘君一、原有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湘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中《热胀冷缩》一课,从教材结构上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自制“液体温度计”进行对比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的第三部分设计了实验,运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个铁环和一个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把铜球用酒精灯加热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不能从铁环中通过;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受冷后体积收缩,又能够从铁环中通过。
依此而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原有实验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在加热铜球时,由于铜球是用金属链悬挂在手柄上,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拿着手柄不稳定,铜球的位置不固定,不能确保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影响加热效果;2、悬挂的铜球容易晃动、滚动,学生一不小心会造成烫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3、铜球体积较大,需要加热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现象,学生易失去耐心,实验效率低;4、实验中只能看到铜球热胀冷缩变化的结果,看不到热胀冷缩变化的全过程,缺乏直观形象度;5、实验只通过“铜球受热膨胀受冷收缩”这一种物体一种现象,得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普遍性的结论,缺乏说服力。
三、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设计与制作为此,我们对这部分的实验设计做了改进。
通过反复试验,我们自制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可以显示出热胀冷缩变化的过程,视觉效果比较好。
我们把金属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之受热后只能向一个方向伸展,推动指针偏转。
由于金属条受热后,伸展的长度变化集中于一个方向,又由于指针的放大效果,所以可以显示出较大的偏转距离。
当金属条受热后,长度逐渐发生变化,指针也随之发生偏转,受热膨胀变化的过程就通过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显示出来;移开热源,金属条的温度逐渐下降,指针的偏转角也逐渐变小,当金属条温度降到与实验起始温度相同时,指针回复到零刻度。
固体热胀冷缩的创新实验设计
固体热胀冷缩的创新实验设计固体热胀冷缩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固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这个概念在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结构。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个创新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实验材料:1. 一个玻璃烧杯2. 一根铜棒3. 一根铝棒4. 一根钢棒5. 一些热水和冰水实验步骤:1. 将铜棒、铝棒和钢棒分别放入烧杯中。
2. 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80℃左右。
3. 将烧杯中的水冷却至0℃左右。
4. 观察铜棒、铝棒和钢棒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
实验原理: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可以用热力学的概念来解释。
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会加速,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变大,从而导致固体的体积扩大。
相反,当固体受冷时,分子的热运动会减缓,分子之间的距离会变小,从而导致固体的体积缩小。
在这个实验中,铜棒、铝棒和钢棒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固体材料。
由于它们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所以在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变化也会不同。
铜棒的热胀冷缩系数比较小,所以它的变化也比较小;铝棒的热胀冷缩系数比较大,所以它的变化也比较大;钢棒的热胀冷缩系数介于铜棒和铝棒之间,所以它的变化也介于两者之间。
实验意义:这个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观察不同材料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固体热胀冷缩的过程。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系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工程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
总结:固体热胀冷缩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概念,它在工程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个创新的实验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案及反思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3课《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固体也会热胀冷缩吗》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热与温度》单元的第6课。
本课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身边建筑物的缝隙现象,提出“固体是否也和液体、气体一样也会发热胀冷缩的现象”的想法。
学生经历铜球穿过铁环的实验了解到固体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最后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尝试巧开瓶盖。
本课共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1“高架桥上的缝隙”,主要是尝试解释建筑物留有伸缩缝隙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假设。
活动2“铜球能穿过铁环吗”是通过“铜球穿过铁环”实验,认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践活动“巧开瓶盖”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热胀冷缩的知识尝试打开瓶盖。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3节课的探究和制作活动,已经进一步认识到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很自然会联想到固体会不会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这方面。
但由于固体的热胀冷缩不是很明显,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不会留意到相关的现象,也不会去深入思考。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是太强,在使用铜球实验装置的时候可能不会有意识的注意不要被烫伤。
【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与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
具体过程分为两个部分:①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观察任务,激发学生对为什么高架桥上有缝隙产生兴趣。
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并进行自主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发现出固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的现象。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经历观察、探究活动,发现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知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学习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固体的热胀冷缩
2.课本上实验并不能看到热胀冷缩的的过 程只能看到结果,学生没有整体感,只能记 住实验结果。
3.实验时铜球易摆动又会增加加热时间, 而且容易烫伤。
器材 二个不锈钢钢管 一只激光笔 木板若干 一只酒精灯
改进原理:光沿直线传播
改进方案:将两个钢管对齐中间略留空隙, 将激光射在空隙之间,放酒精灯对一个钢管 加热。(如下图片)
实验过程:点燃酒精灯对着钢管加热,观察 激光笔打出的光束;当光点消失停止即热。 实验现象:激光笔打出的光点逐渐变暗到消 失,停止加热光点亮度逐渐变强。
实验结论:通过所看到的现象,光点从有到 无,有从无到有得的金属发生了热胀冷缩。
该后实验分析:
1.原材料易得; 2.加热时间短,冷却时间短
3.可以看到固体膨胀和收缩的全过程
参赛人:杨微
指导老师: 叶永霞、 陈伟新
教材分析 在教学中,金属的热胀冷缩通常是用这样的 两个方法来演示的: 1、一个铜球加热不能通过一个圆孔;
2、加热一段30厘米的钢条看到伸长碰到铁钉。
实验的不足之处
1.这个实验多数是老师动手演示,在我们 加热铜球时,要达到实验效果所用时间较长, 把本来无聊的学生推向开小差的程度,无法 达到预期效果。
4.实验可以重复操作
பைடு நூலகம்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实验设计
《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名称《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创新实验二、使用教材本实验来源于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与热中第2课《热胀与冷缩》中实验3,《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这一教学内容。
本课为该单元的第2课,是继学生研究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之后,以金属为代表,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探究。
三、实验目标(一)科学探究经历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观察认识多种物体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合理分析实验现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初步认识到事物普遍的发展变化规律。
2.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愉快,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实验器材木板、铁片、铜片、铝片、螺丝、固定脚码、不锈钢酒精灯、计时器、LED闪光报警蜂鸣器、导线、热熔枪、实验记录单、签字笔。
五、实验创新点在教材中设计的这样的一个活动,利用铜球作为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说明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发生变化。
实际上这个活动存在了三个问题,问题一,金属种类少,结论归纳不充分,针对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的研究,应该是通过对多种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个别到一般找出其共有的特点,而教材中仅选用了铜球最单一的研究对象,就抽象归纳得出,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发生变化,实验证据不够充分。
二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理想,金属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程度相对来说较小,观察难度较大,而铜球的体积较大,加热或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才能够看到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不一样。
三,器材不固定,实验过程不安全。
在教材中同球、是用、金属链悬挂在支架上的容易晃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烫伤等现象出现。
同时教材中选用的玻璃酒精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炸裂,或者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倾倒出酒精,造成危险情况,实验过程不安全。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主题:固体的热胀冷缩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分析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铁丝、木棍、温度计、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教学资源:相关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引发学生兴趣。
2.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丝和木棍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4. 知识拓展:介绍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八、课堂练习:1. 填空题: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指固体在受热时____,受冷时____的现象。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固体的热胀冷缩?(A. 温度B. 压力C. 湿度D. 长度)3. 简答题:请简要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九、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固体热胀冷缩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应用。
3. 思考题:讨论固体热胀冷缩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
5.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教案内容待补充。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温度对固体体积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2. 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难点: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讲授法: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固体热胀冷缩的因素。
4. 教师讲解: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实验操作及分析能力。
6.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材料科学研究单位或工厂,观察固体热胀冷缩现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湘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5.4《固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认识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能力目标:会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能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并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拟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实验,亲历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解决自己不断产生的疑惑。
【教学准备】学生:每2人一组酒精灯1盏、铜球热胀冷缩实验器1套、木块1块、小铁钉2颗、铁垫圈1个、镊子1把、水槽1个、火柴1盒。
教师: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1个、酒精灯1盏、火柴1盒、PPT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一起观察研究了水(液体)和空气(气体),我们得出了什么科学结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水(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质疑:那么,固体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找几种金属材料来观察研究它们是否会热胀冷缩。
(板书课题:固体的热胀冷缩)(2)、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先让学生观察,支架上的铜丝拉得直吗?学生回答:拉得很直。
然后,教师把实验器放在演示实验桌上,同时出示挂图,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再点燃酒精灯给支架上拉直的铜丝加热。
开始时,左右移动酒精灯,然后把它固定放在铜丝的中间位置处加热。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尔后教师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支架上的铜丝变弯曲、鼓起来了。
此时,教师拿开酒精灯,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铜丝还鼓起吗?学生回答:铜丝慢慢变直,恢复原来的样子。
教师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给铜丝加热的现象,你们有什么问题?(板书:问题。
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改进
对“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肇源县民意乡中心校郑伟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沉与浮”中第5课《金属的热胀冷缩》——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图:
实验中,教材用一根钢条固定在厚木板上,看样子当中用钉子固定好,一端伸出木板待加热,另一端用一个大头针稍稍卡住。
教材的意图是借助一根大头针,通过钢条受热观察大头针的倾斜角度,把钢条的细微变化“放大”,让学生能直接看到加热的钢条的“膨胀”,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变得更深入更具体。
这样的设计意图很好,值得借鉴。
但是,当用酒精灯加热钢条一端时,即使钢
条“膨胀”了,也只能向没有固定的一端膨胀,而不会把大头针顶得倾斜。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存在瑕疵,不能将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效果很明显的展示出来。
通过实地教学,我对这个实做了一些改进,如下图:
改进说明:将钢条(用钢尺代替)仍然固定在木板上,木板中间掏空。
钢尺的中间无需固定。
用两个大头针从钢条的两端稍稍卡住钢条,用酒精灯从掏空的木板处加热,观察钢条两端大头针的变化。
一段时间后,钢条两端的大头针就会有倾斜的现象发生,从而证明钢条受热后膨胀了。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一、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第2课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延续液体、气体的热胀冷缩探究后,进一步对固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
此实验对学生体验固体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实验原型:运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个铁环和一个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把铜球用酒精灯加热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不能从铁环中穿过;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受冷后体积收缩,又能够从铁环中通过。
证明: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材料(如:铁环、刚好能通过铁环的铜球)比较难找。
(2)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
学生易失去耐心,实验效率低。
(3)加热过程中铜球有烫手的危险,此实验只适合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不能主动参与操作,导致学习兴趣减弱,制约了学生探索心理的发展。
三、创新实验的设计思路:能利用简单的实验材料做科学实验,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排除实验中的危险性,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自制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1、介绍实验材料玻璃球、铁丝圈的制作方法。
2、实验设计原理:铁丝圈受热时体积膨胀,玻璃球能通过;铁丝圈受冷收缩,玻璃球不能通过。
四、实验器材:铁丝圈、玻璃球、酒精灯、烧杯五、实验过程:1、把玻璃球往铁丝圈里套。
(通不过)2、在酒精灯上加热铁丝圈。
3、把玻璃球往加热后的铁丝圈套一下(能通过)。
4、把铁丝圈放在烧杯里的冷水中冷却。
5、把玻璃球往冷却后的铁丝圈再套一下(不能通过)。
六、实验步骤图:七、改进后实验装置的优点:1.、实验器材易找、环保,特别适合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小学。
玻璃球(用跳棋制作)、铁丝圈(用废旧电线制作)、酒精灯(可用蜡烛代替)、烧杯(可用水杯代替)2、实验时间缩短,效率提高。
对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对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热胀冷缩是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发生的常见现象。
而钢条则是具有良好导热性和高强度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等领域。
研究钢条的热胀冷缩特性可以为工程设计、材料科学等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传统的热胀冷缩实验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传统的观察钢条热胀冷缩实验通常是将钢条固定在两个支架上,然后将一个加热源置于钢条旁边,通过观察钢条的长度变化来研究其热胀冷缩特性。
然而,这种实验方法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传统实验方法下钢条的固定位置不能完全避免杂乱因素的干扰。
钢条固定不牢固容易引起测量误差,同时,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传统实验方法下对钢条长度的观察通常只关注到一定程度的膨胀或收缩,无法全面反映钢条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胀冷缩特性。
这样会限制对钢条热胀冷缩规律的深入理解。
为了改进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改进钢条的固定方式。
可以使用夹具将钢条夹紧在两个支架上,确保其固定牢固。
通过增加夹具的紧固力,可以减小因钢条松动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其次,引入温度控制设备。
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中,可以设置一个恒温箱或者温控仪表,通过控制加热源的温度,保持钢条周围的温度稳定。
这样可以排除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并且能够实现在特定温度下对钢条的热胀冷缩进行观察和记录。
此外,还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时间长短的调整。
对于热胀冷缩的观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适当的观察时间间隔。
短时间间隔可以实时观察到钢条的短期热胀冷缩特性变化,而较长的时间间隔可以反映出钢条在不同温度下的长期热胀冷缩规律。
最后,在实验后期,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可以采用数学统计方法,比如绘制温度和热胀冷缩长度的图表,进行数据拟合和分析,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总结起来,对观察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包括改进钢条的固定方式、引入温度控制设备、调整观察时间和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是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情况。
然而,传统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结果不够准确、实验过程繁琐等。
为了解决
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可以改进实验装置。
传统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通常采用的
是玻璃管和水银柱,这种装置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水银柱的读数不够
准确、玻璃管容易破裂等。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式温度计和电子
式压力计等现代化的仪器来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其次,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方法。
传统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通常需要进
行多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来得出实验结果。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实验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因此,我
们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实验方法,例如微机控制实验、自动记录实验等,这样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条件。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实验条件对实验
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温度、压力、湿度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
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
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新的实验条件,例如高温高压实验、低温低压实验等,这样可以拓展实验的应用范围。
综上所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可以从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仪器、新的实验方法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拓展实验的应用范围,为物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数据。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
固体的热胀冷缩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和原因。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固体热胀冷缩的定义和特点。
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固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固体样品(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温度计。
热源(如热水、热风机等)。
测量工具(如尺子、卡尺等)。
2.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具备实验条件。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和原因。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固体的热胀冷缩。
3.2 理论讲解讲解固体热胀冷缩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3 实验观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固体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固体样品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4 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固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第四章:教学反思4.1 教学效果评估评估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原理和原因的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4.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加深学生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固体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
学生互相评价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中的表现。
5.2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延伸与拓展6.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固体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汽车制造等。
探讨固体热胀冷缩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如电路板的设计。
6.2 教学拓展介绍固体热胀冷缩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能源等。
探讨固体热胀冷缩的微观机制,如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固体热胀冷缩的创新实验设计
固体热胀冷缩的创新实验设计固体热胀冷缩是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经历的一种现象,它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特性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我们进行了一项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热胀冷缩现象,探究固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并对其应用进行初步探索。
实验材料:1. 钢材:选取一块钢材样品作为实验材料。
2. 热源:使用电热丝作为热源,能够提供均匀的热量。
3. 温度计:使用精确度较高的温度计,以测量材料的温度变化。
4. 尺子:用于测量材料的长度变化。
实验步骤:1. 将实验材料放置在恒温器中,使其温度稳定在室温(例如25℃)。
2. 使用温度计记录实验材料的初始温度,并记录其初始长度。
3. 打开电热丝,通过加热使实验材料的温度升高。
每隔一定时间(例如10分钟),使用温度计测量实验材料的温度,并记录其长度变化。
4. 当实验材料达到最高温度(例如100℃)时,关闭电热丝,让实验材料冷却。
同样,每隔一定时间,测量实验材料的温度,并记录其长度变化。
5.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温度与长度变化的曲线,寻找规律,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温度与长度变化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固体热胀冷缩的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实验材料的长度逐渐增加,即固体发生了热胀现象。
相反,当温度降低时,实验材料的长度逐渐减小,即固体发生了冷缩现象。
实验结果验证了固体热胀冷缩的存在,并揭示了其与温度的关系。
这一现象是由于固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引起的。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振动增强,相互之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固体的体积扩大,即热胀。
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的振动减弱,相互之间的距离减小,导致固体的体积缩小,即冷缩。
固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胀冷缩现象,以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温度的剧烈变化,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应对热胀冷缩带来的影响。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朱孔保;李爱国
【期刊名称】《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襄阳县伙牌教管会朱孔保襄阳县伙牌镇千兵小学李爱国(441100)小学自然固体热胀冷缩一节里是用加热钢能否穿过铁圈的实验讲述这一性质的,但每教过之后,总觉得这一实验还不够具体形象生动。
对此,我们设计了一块电路板,配以投影或放大镜显...
【总页数】1页(P14-14)
【作者】朱孔保;李爱国
【作者单位】[1]襄阳县伙牌教管会;[2]襄阳县伙牌镇千兵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J], 陶兴东;
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J], 王慧霞;
3.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创新实验设计 [J], 双容
4.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改进 [J], 周汤;黎正燕
5.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
——"物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改进与创新 [J], 张陈琛;王文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让“热胀冷缩”的现象更明显
如何让“热胀冷缩”的现象更明显【改进目的】教材中《热胀冷缩》一课中关于气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烧瓶上所套的气球的变化和通过铜环的铜球的实验来说明的。
这两种实验方法有几个缺点:一、用手给烧瓶加热,时间慢,效果不明显,如果气球弹性较大,就鼓的不是太大,学生往往会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观察的耐性;二、通过铜环的铜球的实验容易造成人员的伤害,不是十分安全;三、这两个实验对材料要求高,不利于学生操作。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经过改进后的实验,有以下优点:一、实验材料简单,每个学生都可以自己制作完成;二、实验效果明显,有趣味;三、操作安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实验器材】1.水槽、塑料瓶一个、橡皮泥、烧杯一个内装染红的肥皂水、热水、冷水、吸管。
2.木板、钉子2个、铜丝,蜡烛、火柴【实验过程】实验一(气体的热胀冷缩):1.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
2.将其他吸管与第一支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
3.将瓶子置入水槽,弯曲吸管,使它探入装有装染红的肥皂水的烧杯中。
4.向瓶壁浇热水,观察现象。
5.再向瓶壁浇冷水,观察现象。
实验二(固体的热胀冷缩)1、找一根细长的铜丝,搁在两摞书上,一端插到木板上,使它固定起来,再在木板上压上重物,另一端下面垫一块玻璃,齐铜丝的端点在玻璃上画一条横线。
2、然后用火焰在铜丝的中部加热。
3、过一会后,拿起蜡烛,离开铜丝。
【实验结果】实验一(气体的热胀冷缩):1、给瓶子浇热水时,吸管会排出大大的气泡,在肥皂水中吹泡泡,泡泡甚至会流到杯子外面。
2、给瓶子浇冷水时,吸管会将杯子中红色的肥皂水吸到瓶子里面。
实验二(固体的热胀冷缩):1、把蜡烛固定在铜丝中间加热,你就会看到铜丝的端点超过了横线,这是由于铜丝受热膨胀,长度伸长。
2、移走火焰以后,铜丝慢慢冷却,铜丝的端点又回到横线上。
【结果说明】以上两个实验可以分别说明气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固体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总结
固体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总结摘要:本文以固体热胀冷缩为主题,以教学设计的视角总结了固体热胀冷缩相关实验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固体热胀冷缩原理的介绍,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内容,提高了学生对该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热胀冷缩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学生对于固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设计固体热胀冷缩的教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探究加深学习效果。
2. 固体热胀冷缩原理固体热胀冷缩是指在温度变化下,固体物体的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温度升高时,固体分子内部的振动增强,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小,使得固体物体的体积扩大;温度降低时,固体分子振动减弱,相互作用力加强,固体物体的体积收缩。
3. 教学设计3.1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固体在温度变化下的尺寸变化原理,掌握固体热胀冷缩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2 实验材料- 试管- 水银温度计- 弹簧- 固体样品(如金属棒、塑料管等)3.3 实验步骤与内容3.3.1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并确保实验器材的洁净。
同时,要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3.3.2 实验流程- 将固体样品放置在试验台上。
- 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室温。
- 将试管中装满适量水银,将水银温度计放入试管中。
- 用橡皮塞将试管封闭。
- 将试管顶部与固体样品紧密贴合。
- 将试管放置在恒温箱中,并调节温度到适当的范围。
- 观察固体样品的尺寸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与固体样品尺寸变化的曲线,并分析结果。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样品的尺寸逐渐扩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固体样品的尺寸逐渐收缩。
这验证了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通过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认识到温度变化对固体尺寸的影响,加深对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的创新改进
永州市零陵区徐家井小学罗湘君
一、原有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湘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冷与热单元中《热胀冷缩》一课,从教材结构上看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自制“液体温度计”进行对比实验,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材的第三部分设计了实验,运用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个铁环和一个刚好能
通过铁环的铜球,把铜球用酒精灯加热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不能从铁环中通过;再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受冷后体积收缩,又能够从铁环中通过。
依此而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原有实验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学生在加热铜球时,由于铜球是用金属链悬挂在手柄上,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拿着手柄不稳定,铜球的位置不固定,不能确保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影响加热效果;
2、悬挂的铜球容易晃动、滚动,学生一不小心会造成烫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3、铜球体积较大,需要加热很长时间才能看到现象,学生易失去耐心,实验效率低;
4、实验中只能看到铜球热胀冷缩变化的结果,看不到热胀冷缩变化的全过程,缺乏直观形象度;
5、实验只通过“铜球受热膨胀受冷收缩”这一种物体一种现象,得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普遍性的结论,缺乏说服力。
三、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设计与制作为此,我们对这部分的实验设计做了改进。
通过反复试验,我们自制了一个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可以显示出热胀冷缩变化的过程,视觉效果比较好。
我们把金属条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使之受热后只能向一个方向伸展,推动指针偏
转。
由于金属条受热后,伸展的长度变化集中于一个方向,又由于指针的放大效果,所以可以显示出较大的偏转距离。
当金属条受热后,长度逐渐发生变化,指针也随之发生偏转,受热膨胀变化的过程就通过指针所指示的刻度显示出来;移开热源,金属条的温度逐渐下降,指针的偏转角也逐渐变小,当金属条温度降到与实验起始温度相同时,指针回复到零刻度。
以上装置的具体制作材料与方法如下:
1、实验材料:我们可选用金属条和玻璃棒实验。
取直径为3mn左右,长度为200mm 的铜、铁、铝条各一
根,在两端用钉尖扎出小孔,便于固定;另取直径为
8mm长度为200mm勺玻璃棒一根,在两端粘上小块金属
片,同样在金属片上用钉尖扎出小孔以便固定。
2、指针:取一根长度为150mn左右的细铝丝,把
前端打磨成尖形,另一端用螺丝固定在支架上,使其
能灵活转动成为指针。
成形后,在固定螺丝上方的左侧粘贴一小
段金属丝,作为限位装置。
3、支架:由木质的底座和两块竖立的金属薄片支架构成。
左右两个支架的距离,根据金属条的长度决定,高度为160mn左右。
左边支架上,装置调距螺杆,可用于调节实验所用材料的长短,以使指针起始位置指向零刻度。
另取一张白色卡纸,绘制好刻度,粘贴在右边支架上。
为使显示醒目,我们把指针漆成红色,刻度线用黑色绘制。
四、改进后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
我们来看看使用以上装置实际实验操作的过程:
我们先选用铜条进行实验。
点燃酒精灯,加热铜条。
铜条受热后迅速膨胀,因其左端已经固定,迫使它只能朝右端方向伸展,推动指针向右偏转。
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铜条受热膨胀的变化过程。
熄灭酒精灯,我们看到指针逐渐回转,如果要加快冷却速度,还可以用毛笔沾冷水刷上铜条上。
当铜条的温度降到与环境温度一致时,指针就会回到原刻度位置。
我们还可以用铝条、铁条重复以上实验,都可以看到相同的现象。
由于铜、铁、铝都是金属材料,为了能得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结论,
我们考虑再用一种非金属材料——玻璃来实验。
我们把玻璃棒装在支架上,用酒精灯加
热。
先进行预热,以避免玻璃棒局部受热炸裂。
过了一会儿,我们发现指针慢慢向右偏转了。
由于玻璃传热慢,膨胀系数小于金属材料,所以我们看到指针偏转的速度较慢、幅度较小。
熄灭酒精灯,静置一会儿,让玻璃棒自然冷却,指针又会慢慢地回复原位。
五、改进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运用以上装置实验与教材上的用铜球实验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稳定性更强,更安全。
由于有支架固定金属条,不再需要学生手持,使加热更稳定、更安全;
2、实验时间缩短,效率提高。
实验中,加热金属条的时间只需10 秒左右,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指针向右偏转,熄灭酒精灯几秒钟后,指针就往回偏转。
实验效率高,可视性强,学生兴趣浓厚,更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
3、实验现象更直观。
通过指针逐渐偏转,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金属条热胀冷缩变化的全过程,而不只是看到结果,更为形象直观;
4、可用多种材料实验,结论更具说服力。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更换实验材料,加热铜、铁、铝条或玻璃棒等,都可以看到热胀冷缩的现象。
这样就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得出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通过教学中试验,我们发现改进后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操作简单,易于学生人人动手参与。
《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可以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如何为学生提供更易于操作的材料,值得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