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正式版

合集下载

《碰撞》实验探索碰撞中的物理规律

《碰撞》实验探索碰撞中的物理规律

《碰撞》实验探索碰撞中的物理规律在物理学的广阔领域中,碰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奥秘的现象。

通过《碰撞》实验,我们能够深入探究其中隐藏的物理规律,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秘面纱。

碰撞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两辆汽车的轻微追尾、台球桌上球与球的撞击、甚至是微观世界中粒子的相互作用等等。

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碰撞,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

在进行《碰撞》实验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概念。

碰撞可以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是指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守恒,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而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会有损失,一部分动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内能。

为了更直观地研究碰撞,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准备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将它们悬挂在同一高度,并让它们自由下摆,在最低点发生碰撞。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来计算动能的变化,从而判断碰撞的类型。

假设我们有一个质量为 m1 的小球 A 和一个质量为 m2 的小球 B。

在碰撞前,小球 A 的速度为 v1,小球 B 的速度为 v2(v2 = 0,因为 B 球初始静止)。

碰撞后,小球 A 的速度变为 v1',小球 B 的速度变为v2'。

在弹性碰撞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可以得到以下两个方程:m1v1 + m2v2 = m1v1' + m2v2' (动量守恒)1/2m1v1²+ 1/2m2v2²= 1/2m1v1'²+ 1/2m2v2'²(动能守恒)通过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以求出碰撞后两个小球的速度 v1' 和 v2'。

而非弹性碰撞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

由于动能不守恒,会有一部分能量损失,所以计算起来会更加困难。

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的速度,来大致判断能量的损失情况。

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各种误差因素。

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实验

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实验

动量守恒定律碰撞实验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它表明在一个系统内,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碰撞实验。

本文将以碰撞实验为主题,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引言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的动量守恒现象。

在碰撞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现象。

实验一首先,我们进行弹性碰撞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张光滑水平的桌子和两个小球。

实验时,我们将一个小球以一定速度推向另一个小球。

在碰撞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小球的反弹现象。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考虑系统内部没有外力作用,两个小球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应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小球的质量和速度,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二除了弹性碰撞实验,还可以进行非弹性碰撞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两个粘土小球进行碰撞。

实验时,我们观察到碰撞发生后两个小球粘在了一起,并以一定速度向前运动。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这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仍然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小球的质量和速度,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三在碰撞实验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小车。

实验时,我们将两个小车放在平滑水平的轨道上,并以一定速度运动。

当两个小车碰撞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它们的运动情况。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如果我们不考虑摩擦等外部因素,两个小车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应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小车的质量和速度,我们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实验中得到了验证。

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只要在系统内部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解释许多碰撞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工程设计和交通安全等领域。

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描述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的动量守恒现象。

通过进行碰撞实验,我们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并解释了由此产生的现象。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实验验证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于系统,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相等。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实际应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用到的设备包括两个小球和一个平衡台,其中每个小球都可以沿着平衡台的轨道移动。

我们将分别称这两个小球为小球A和小球B。

首先,我们将小球A放在平衡台的一端,小球B放在另一端。

接下来,我们以一定的速度将小球A推向小球B。

当两个小球碰撞时,我们记录下它们各自的质量和速度,并计算出它们的动量。

然后,我们重复这个实验多次,以获取更多的数据。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在碰撞前后,小球A和小球B的总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即使在碰撞过程中,小球A和小球B的相对速度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传递的动量是相互抵消的,保持总动量不变。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两个小球质量相等且初始速度相等时,它们在碰撞后的速度也将相等。

这是因为动量守恒定律要求碰撞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而两球的质量和速度相等意味着它们的动量相等。

此外,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速度,我们还观察到当碰撞发生时,较大质量的小球的速度减小,而较小质量的小球的速度增加。

这是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影响,当两个物体碰撞时,动量沿着方向相反的原则进行传递,因此较大质量的小球会将一部分动量传递给较小质量的小球。

通过这些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解释碰撞过程中的现象,还可以用于设计和分析各种力学系统。

总结起来,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定律,它在碰撞中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数据,我们发现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碰撞现象,还可以用于解决力学问题和设计力学系统。

弹性碰撞与动量实验

弹性碰撞与动量实验

弹性碰撞与动量实验弹性碰撞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能够恢复原状并且没有能量损失。

而动量则是物体的运动量,是其质量乘以速度的乘积。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观察弹性碰撞的过程以及计算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探究弹性碰撞与动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1.两个小球(物体1和物体2)2.弹性碰撞装置3.测量器具(如尺子、计时器等)4.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第一步:实验准备1.将弹性碰撞装置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仔细调整其位置,使得碰撞装置的两边与桌面垂直。

2.在碰撞装置的一侧放置物体1,而在另一侧放置物体2。

记录下两个物体的质量,并确保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步:实验操作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只让物体1与物体2发生弹性碰撞,即碰撞后两个物体仍然处于运动状态,并保持总动能守恒。

2.用手轻轻推动物体1,使其向物体2运动。

注意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3.观察物体1和物体2发生碰撞后的运动情况。

记录下两个物体的位移以及碰撞过程中的时间。

第三步:数据记录与计算1.根据实验所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物体1和物体2的动量变化。

物体的动量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

2.利用实验数据和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初始动量 = m1 * v1 + m2 * v2终止动量 = m1 * v1' + m2 * v2'其中,m1和m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v1和v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初始速度,v1'和v2'分别为物体1和物体2的碰撞结束后的速度。

3.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需保证实验装置和物体表面都要干净,避免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时,要确保物体的质量和速度范围适中,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实验记录要详细、准确,并注意及时记录每一步的数据。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探究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探究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探究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实验目的:通过动量守恒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物体的运动变化。

实验材料:1.空气轨道装置(包括轨道、小车、支架)2.计时器3.测量尺4.直角墨镜5.纸带及纸带支架实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表示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在碰撞过程中,如果外力不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只能通过内力传递,从而使得系统中各个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实验步骤:1.将空气轨道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水平仪,确保轨道水平。

2.将测量尺固定在轨道上方,用来测量小车的位移。

3.将直角墨镜固定在小车上方,用来帮助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

4.将纸带卷在纸带支架上,将纸带支架固定在小车上方,用来记录小车的位移。

5.调整轨道上的小车位置,使其与纸带支架的初始位置重合。

6.将小车拉到轨道的一端,并记录下初始位置。

7.用计时器计时,以控制小车的运动时间。

8.松手释放小车,观察碰撞过程中小车的运动变化,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9.重复实验多次,取多组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通过观察和记录碰撞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初始位置、碰撞前小车的位移、碰撞后小车的位移。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碰撞前后小车的速度、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碰撞前后小车的速度、动量可以发现,无论碰撞前后速度如何变化,其动量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这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有效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深入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的应用。

同时,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实验技巧,为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以上示例文章字数不足,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内容。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图4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5. 如图5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撞 针及橡皮泥,将装有橡皮泥的 滑块停在两光电门之间,装有
撞针的滑块从一侧经过光电门
后两滑块碰撞,一起运动经过 另一光电门,测出两滑块的质
量和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相
应表格中.
图5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BC 0.1050 (2)碰撞前:vA= = m/s=1.05 m/s, 0.1 Δt 碰撞后:vA′=vB′=v 共= DE 0.069 5 = m/s=0.695 m/s. 0.1 Δt

碰撞前:mAvA=0.40×1.05 kg·m/s=0.420 kg·m/s 碰撞后: (mA+mB)v 共=0.60×0.695 kg·m/s=0.417 kg·m/s 由于 0.420≈0.417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维碰撞过程中,两 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预习导学 高中物理 · 选修3-5· 粤教版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预习导学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目标定位]
1.明确探究物体碰撞中动量变化规律的基本思
路.2.掌握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测量方法.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预习导学
实验
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报告(两篇)2024

碰撞与动量守恒实验报告(两篇)2024

引言概述: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碰撞与动量守恒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该原理的有效性。

动量守恒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原理,适用于各种物体的碰撞问题。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进行不同类型的碰撞实验来观察和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变化,并据此验证动量守恒原理。

正文内容:1. 碰撞类型及动量守恒原理1.1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和动量都得到守恒的碰撞类型。

在弹性碰撞中,碰撞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完全相反,并且动量总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来计算和验证动量守恒。

1.2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不完全弹性恢复的碰撞类型。

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物体之间存在能量损失,并且在碰撞后分别以不同速度进行运动。

尽管动能不能守恒,但动量守恒仍然保持不变。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以及所损失的能量来验证动量守恒。

2. 实验器材和步骤2.1 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弹性碰撞车、非弹性碰撞车、轨道、计时器、测量工具等。

2.2 实验步骤(1) 设置轨道和安装弹性碰撞车。

(2) 确保弹性碰撞车和非弹性碰撞车的初始位置和速度。

(3) 开始实验,并使用计时器记录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时间。

(4) 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5) 重复实验,得出平均值并计算动量变化。

3.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3.1 弹性碰撞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弹性碰撞实验,并测量了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

通过计算动量的变化,我们发现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的结果与动量守恒原理相一致。

3.2 非弹性碰撞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非弹性碰撞实验,并测量了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

通过计算动量的变化和能量损失,我们发现动量在碰撞前后仍然保持不变,验证了动量守恒原理的有效性。

4. 实验误差和改进4.1 实验误差来源实验误差主要来自于实验仪器的精确度、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干扰等。

动量实验弹性碰撞与动量转移

动量实验弹性碰撞与动量转移

动量实验弹性碰撞与动量转移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在物理学中,弹性碰撞是研究动量转移的重要实验之一。

本文将探讨动量实验弹性碰撞和动量转移的内容。

一、实验背景在进行动量实验弹性碰撞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动量和弹性碰撞。

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即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而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碰撞后彼此弹开,并且动能守恒的碰撞过程。

二、实验装置在动量实验弹性碰撞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1. 弹簧装置:由两个弹簧和两个物体构成,两个物体以一定速度靠近弹簧,并在碰撞后弹开。

2. 火车实验:两个小火车通过弹簧连接,一个火车静止,另一个以一定速度碰撞过来,碰撞后发生弹开。

三、实验步骤1. 测量质量和速度: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2. 准备实验装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好弹簧装置或火车实验装置。

3. 进行实验:将两个物体以一定速度靠近弹簧或火车实验装置,观察碰撞过程和碰撞后的运动情况。

4. 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物体的质量、速度、碰撞前后的位置等数据。

5.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动量转移和动能守恒的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动量实验弹性碰撞,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结果:1. 动量转移:在碰撞前,两个物体分别具有一定的质量和速度,当它们碰撞时,动量会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导致它们的速度发生变化。

2. 动能守恒: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两个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碰撞前后的动能相等。

3. 弹性碰撞的特点: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两个物体会发生弹开,且相对于碰撞前的运动方向发生反转。

五、应用与进一步研究1. 交通安全:动量实验弹性碰撞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交通事故中的动量转移和能量损失,从而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2. 物体运动研究:通过动量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性,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动量守恒:碰撞实验探究

动量守恒:碰撞实验探究

动量守恒:碰撞实验探究碰撞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无处不在。

了解和研究碰撞现象对于深入理解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动量守恒定律展开讨论,并通过对碰撞实验的探究来加深对该定律的理解。

一、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度量,描述了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和不变性。

在经典力学中,动量(p)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其速度(v),即p = m * v。

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内部各个物体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即在碰撞等相互作用过程中,初始动量等于末态动量。

这个定律不仅适用于质点,也适用于复杂的物体或系统。

二、碰撞实验的基本原理碰撞实验是通过模拟和观测物体间的碰撞过程,来研究碰撞规律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

主要包括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两种类型。

1. 弹性碰撞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在碰撞前后都没有损失能量。

碰撞时,物体之间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在接触时间内相互施加弹力,由此产生推力。

经过碰撞后,物体会回弹并保持各自的形状和速度。

2. 非弹性碰撞与弹性碰撞相反,非弹性碰撞中存在能量损失。

在非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互相吸附或变形,并且发生能量转化和损耗。

因此,在非弹性碰撞后,物体不会像弹性碰撞那样完全保持原有的速度和形状。

三、基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研究为了验证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以下是其中两个经典实验研究。

1. 物体间的弹性碰撞实验利用一个平滑水平面和两个小球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小球质量和初始速度来研究弹性碰撞。

首先将两个小球静止放置于水平面上,并记录下它们的质量和位置信息。

接着给其中一个小球以速度v1,另一个小球给以速度v2(v1 ≠ v2)。

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整个过程,并通过分析视频数据计算出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

通过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小球质量和速度数据,可以验证动量守恒是否成立,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弹性碰撞结果的因素。

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实验探究

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实验探究

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实验探究引言:物体碰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碰撞对物体的动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究,探讨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从而加深我们对碰撞与动量的理解。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两个小球,一个质量较大,一个质量较小。

然后,我们将两个小球置于同一高度的斜面上,并给它们一个相同的初速度。

当两个小球碰撞时,我们记录下它们的动量变化情况。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测量了两个小球的质量,并确保它们的质量差异明显。

然后,我们将两个小球放在斜面上,使它们处于相同的高度,并给它们一个相同的初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碰撞瞬间的画面,以便后续的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

当质量较大的小球与质量较小的小球碰撞时,碰撞后质量较大的小球的速度减小,而质量较小的小球的速度增加。

这说明在碰撞过程中,动量从质量较大的小球转移到了质量较小的小球上。

这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碰撞对物体的动量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两个物体碰撞时,动量会从质量较大的物体转移到质量较小的物体上。

这种转移的过程是由于碰撞中的力的作用,使得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还与碰撞的类型有关。

在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的动量总和与碰撞前相等。

而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碰撞后物体的动量总和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在非完全弹性碰撞中,部分动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或声能。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碰撞对物体动量变化的影响。

碰撞过程中,动量会从质量较大的物体转移到质量较小的物体上。

这一现象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此外,碰撞的类型也会对物体的动量变化产生影响,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变化规律不同。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学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

(完整版)高中物理力学学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练习)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 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率v 、v ′,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 =m 1v 1+m 2v 2及碰撞后的动量p ′=m 1v ′1+m 2v ′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二.实验方案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二:利用等长悬线悬挂等大小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m 1、m 2.(2)安装:把两个等大小球用等长悬线悬挂起来.(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拉起另一个小球,放下时它们相碰.(4)测速度:可以测量小球被拉起的角度,从而算出碰撞前对应小球的速度,测量碰撞后小球摆起的角度,算出碰撞后对应小球的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三:在光滑桌面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3)实验:接通电源,让小车A 运动,小车B 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 =Δx Δt算出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方案四: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 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如图所示.(6)连接ON ,测量线段OP 、OM 、ON 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 1OP =m 1OM +m 2ON ,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8)实验结论: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三、练习巩固1.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

碰撞动量守恒实验报告

碰撞动量守恒实验报告

碰撞动量守恒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现象,验证碰撞动量守恒的实验原理和公式。

实验器材- 碰撞小车(两个)- 正交几何轨道- 弹簧加速器- 弹簧开关- 电台计时器- 超声波检测器- 电子天平-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实验器材摆放妥当,确保轨道平整且正交。

2. 首先测量并记录下两辆碰撞小车的质量,使用电子天平进行准确测量。

3. 将一辆小车放在起点,并控制弹簧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小车一定的动量。

4. 启动计时器,并记录小车在一段距离上运动的时间。

5. 在碰撞后,使用超声波检测器测量小车运动速度,记录数据。

6. 重复以上步骤3至步骤5,改变碰撞小车的质量和初始动量,进行多组实验。

数据记录实验次数小车质量(kg)初始动量(kg·m/s)初始速度(m/s)碰撞后速度(m/s)1 0.2 0.4 2.0 1.02 0.1 0.3 3.0 1.53 0.3 0.2 1.5 0.54 0.4 0.5 1.2 0.7 数据处理1. 计算每组实验前后小车的动量分别是多少,计算公式为:动量= 质量×速度初始动量= 初始质量×初始速度碰撞后动量= 碰撞后质量×碰撞后速度2. 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分别是多少,计算公式为:变化动量= 初始动量- 碰撞后动量实验结果实验次数初始动量(kg·m/s)碰撞后动量(kg·m/s)动量变化(kg·m/s)1 0.08 0.05 0.032 0.03 0.015 0.0153 0.06 0.15 -0.094 0.06 0.035 0.025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实验一中,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非常接近。

2. 在实验二和实验四中,动量守恒定律对于不同质量的小车也成立,碰撞前后动量变化依然较小。

结论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成立,碰撞前后动量的变化很小。

弹性碰撞实验了解物体碰撞后的动量变化

弹性碰撞实验了解物体碰撞后的动量变化

弹性碰撞实验了解物体碰撞后的动量变化碰撞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常见现象,而碰撞后物体的动量变化则是研究物体碰撞力学特性的重要方面。

弹性碰撞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了解物体碰撞后的动量变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弹性碰撞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原理在物理学中,弹性碰撞是指在碰撞过程中物体之间没有损失动能,碰撞前后物体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根据基本的物理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构建弹性碰撞实验原理的基石。

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当两个物体发生碰撞时,它们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m1v1 + m2v2 = m1v1' + m2v2'其中,m1和m2分别代表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代表两个物体的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代表两个物体的碰撞后的速度。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对于弹性碰撞,动能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1/2m1v1^2 + 1/2m2v2^2 = 1/2m1v1'^2 + 1/2m2v2'^2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两个定律来研究物体碰撞后的动量变化。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一组质量相近的小球,例如台球或乒乓球,一个水平放置的弹性碰撞实验台,用于固定小球。

2. 实验参数测量:利用测量装置测量小球的质量和初始速度,记录下实验参数的数值。

3. 实验碰撞:将一个小球置于实验台的起始位置,给予初始速度,使其沿水平方向运动。

在碰撞点处,放置第二个小球,等待碰撞发生。

4. 实验数据记录:使用高速摄像机或其他适当的设备记录实验过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记录下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质量、速度等数据。

5. 实验结果分析: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计算碰撞前后两个小球的动量以及动能的变化。

实验: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正式版

实验: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正式版
图7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8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和小车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或“DE”).
图8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 kg·m/s.
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1)如何保证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
(2)如何测定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
2.实验案例: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实验器材有气垫导轨、气泵、光电计时器、天平等.
气垫导轨装置如图1所示,由导轨、滑块、挡光条、光电门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图中气垫层的厚度放大了很多倍),这样就大大减小了由摩擦产生的误差.
碰撞(烧断)后
质量m(kg)
m1
m2
m1
m2
速度v(m·s-1)
v1
v2
v1′
v2′
mv(kg·m·s-1)
m1v1+m2v2
m1v1′+m2v2′
结论
实验结论:碰撞前后两滑块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一、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的测量
例1 为了探究物体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实验最好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水平长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频闪摄像的方法每隔0.4秒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时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图6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B=1.5mA,拍摄共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滑块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 cm至105 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以上的箭头位置为准),试根据闪光照片求出: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

动量守恒实验教案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动量守恒是物理学的重要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系统内,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本文将通过一则动量守恒实验教案,深入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并探讨实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的意义。

实验目的:探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守恒性质。

实验材料:- 两个小车- 可调整的轨道- 弹簧碰撞装置- 计时器- 直尺- 停表实验步骤:1. 将轨道平放在光滑桌面上,调整车辆位置,使其间距为1米。

2. 调整弹簧碰撞装置,使之与轨道垂直,并与两个小车的前端相接触。

3. 确保碰撞时两个小车速度相等,以减小实验误差。

4. 将一个小车推向碰撞装置,使其与另一个小车发生碰撞。

5. 进行多组实验,记录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速度。

实验内容:1. 碰撞前后小车速度的测量a. 确定实验测量长度l,本实验取1米。

将直尺平放在轨道上,测量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位置,通过位置差Δx计算速度。

b. 使用计时器记录碰撞前后两个小车通过位置差Δx所需要的时间,计算碰撞前后的速度v。

2. 动量守恒实验数据的处理a. 计算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动量。

b. 比较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动量,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a.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速度和动量。

b. 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方法。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成立。

即碰撞前后两个小车的动量之和基本保持不变。

2. 实验数据的误差主要包括人为操作和仪器误差。

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减小操作误差、改进仪器的测量精度。

3. 动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交通事故的调查、运动员比赛等。

实验教学意义:动量守恒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意义重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观察力,提高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碰撞实验:研究物体碰撞的动能和动量变化规律

碰撞实验:研究物体碰撞的动能和动量变化规律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碰撞结果,减少实验成本。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可以提高碰撞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实验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效率和安全性。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实验数据更加精确,为碰撞实验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碰撞实验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碰撞实验的原理
碰撞实验的步骤
碰撞实验的应用
碰撞实验的注意事项
碰撞实验的发展趋势
碰撞实验的原理
01
动能和动量的定义
动能:物体由于其状态和位置能够进行工作的容量
通过碰撞实验,可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物理特性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碰撞车辆、碰撞台、传感器等
设定实验条件:包括碰撞速度、角度、环境温度等
进行碰撞实验:启动车辆,使其以设定速度撞向碰撞台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传感器采集碰撞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和分析
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讨论和改进: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改进措施
运动防护设备测试:通过碰撞实验评估运动防护设备的性能
建筑材料测试:通过碰撞实验评估建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碰撞实验的注意和误差分析
实验仪器的选择:选择高精度的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环境的控制:确保实验环境稳定,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操作的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避免操作误差。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碰撞时间、速度、加速度等

动量守恒实验:碰撞的观察与分析

动量守恒实验:碰撞的观察与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成立
碰撞后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动量发生变化
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
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结论分析
误差分析: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分析碰撞过程,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结论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
实验准备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器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外界干扰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器材:斜面、小球、白纸、尺子、计时器等
实验环境:安静、无风、无干扰
实验步骤: a. 准备斜面和小球 b. 在斜面上标记起始点和终点 c. 记录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d.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器材:斜面、小球、白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的改进:采用更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提高实验精度
实验结果的分析:运用更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教育的创新: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结论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安全气囊、航天器姿态控制等
动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如粒子加速器、核反应堆等
动量守恒定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实验教学、科学素养培养等
实验反思与改进
实验不足之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操作:可能存在操作不当或失误的情况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其他相关数据,如时间、温度等
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收集:记录每次碰撞后的动量变化

动量守恒:碰撞实验探究

动量守恒:碰撞实验探究

动量守恒:碰撞实验探究动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碰撞实验是研究动量守恒的常用方法之一。

本文将通过探究碰撞实验来深入理解动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碰撞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探究碰撞类型对动量守恒的影响。

二、实验器材1. 碰撞小车:具有弹性碰撞功能的小车,可记录碰撞前后的速度。

2. 碰撞轨道:提供碰撞实验的平台,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计时器:用于测量碰撞前后的时间间隔。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碰撞小车放置在碰撞轨道的起点,确保轨道平整且无障碍物。

2. 碰撞实验一:将两个碰撞小车放置在轨道上,使它们相向而行,然后同时释放。

记录碰撞前后的速度和时间间隔。

3. 碰撞实验二:将两个碰撞小车放置在轨道上,使它们同向而行,然后同时释放。

记录碰撞前后的速度和时间间隔。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碰撞前后的动量,并比较两种碰撞类型下的动量变化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碰撞前后的动量如下表所示:| 碰撞类型 | 碰撞前动量 | 碰撞后动量 || -------- | ---------- | ---------- || 相向碰撞 | m1v1+m2v2 | m1v1'+m2v2' || 同向碰撞 | m1v1+m2v2 | m1v1'+m2v2' |其中,m1和m2分别为两个小车的质量,v1和v2为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为碰撞后的速度。

通过比较碰撞前后的动量,我们可以发现在两种碰撞类型下,碰撞前后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

这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五、实验结论通过碰撞实验的探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动量守恒定律成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 碰撞类型对动量守恒的影响:无论是相向碰撞还是同向碰撞,碰撞前后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

动量与碰撞实验探究

动量与碰撞实验探究

动量与碰撞实验探究动量与碰撞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实验来认识和探究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动量守恒和碰撞的基本性质,来进一步了解动量与碰撞的规律和特性。

实验过程:1. 确定实验装置:我们将使用简单的实验装置来模拟碰撞过程。

准备一块平滑的水平桌面,上面放置两个小球(A和B),一个是较大的静止小球(A),另一个是较小的运动小球(B)。

2. 观察碰撞过程:使小球B以一定初速度向小球A滚动过去,观察碰撞后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

记录碰撞前后小球的运动速度、质量以及撞击的时间等相关数据。

3. 重复实验:重复上述过程多次,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1. 动量守恒:在碰撞过程中,小球A和小球B之间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小球A和小球B的动量之和在碰撞前后保持相等。

这表明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成立。

2.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当小球A和小球B 具有弹性碰撞时,碰撞后两个小球弹开的距离较大,动能损失较小;而当小球A和小球B发生非弹性碰撞时,碰撞后两个小球弹开的距离较小,动能损失较大。

3. 碰撞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观察到,碰撞速度与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之比成反比。

即碰撞速度越大,小球A的质量相对较小。

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碰撞实验,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2.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的主要区别在于动能的转化和损失,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较小,而非弹性碰撞中动能损失较大。

3. 碰撞速度与质量的比例关系告诉我们,在碰撞中较大质量的物体速度会相对较小,而较小质量的物体速度会相对较大。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在进行碰撞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一些实验局限性,例如实验装置的精度、空气阻力的影响等。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方向:1. 提高实验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后小车A和小车B的共同速度
vAB= = m/s=0.695 m/s
碰后总动量
pAB=(mA+mB)vAB=(0.40+0.20)×0.695 kg·m/s=0.417 kg·m/s
从上面计算可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总动量不变.
答案(1)BCDE(2)0.4200.417
点拨(1)实验前要把木板的一端垫起,以平衡摩擦力.
(2)此实验关键是求小车的速度,而小车碰撞前后的速度是利用纸带上匀速运动过程打下的点求解,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应多测几个间距来求速度.
[概念规律题组]
1.(双选)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1)如何保证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
(2)如何测定碰撞前、后两物体的速度.
2.实验案例:气垫导轨上的实验
实验器材有气垫导轨、气泵、光电计时器、天平等.
气垫导轨装置如图1所示,由导轨、滑块、挡光条、光电门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图中气垫层的厚度放大了很多倍),这样就大大减小了由摩擦产生的误差.
图4
5.如图5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撞针及橡皮泥,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停在两光电门之间,装有撞针的滑块从一侧经过光电门后两滑块碰撞一起运动经过另一光电门,测出两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相应表格中.
图5
6.根据上述各次碰撞的实验数据寻找物体碰撞时动量的变化规律.
气垫导轨实验数据(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
(2)速度的测量:用光电计时器测量
设s为滑块上挡光条的宽度,t为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滑块上挡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则v= .
(3)不同碰撞情景的实现:利用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设计各种类型的碰撞,利用在滑块上加重物的方法改变碰撞物体的质量.
实验步骤
(2)碰撞前:mAvA+mBvB=1.5mA,碰撞后:mAvA′+mBvB′=0.75mA+0.75mA=1.5mA,所以mAvA+mBvB=mAvA′+mBvB′,即碰撞前后两个物体总动量不变.
二、利用光滑水平面结合打点计时器的测量
例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7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图7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8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和小车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或“DE”).
图8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 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 kg·m/s.
图6
(1)A、B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各为多少?
(2)根据闪光照片分析说明两滑块碰撞前后两个物体的总动量是否不变.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
碰撞后
从发生碰撞到第二次拍摄照片,A运动的时间是t1= = s=0.2 s,由此可知:从第一次拍摄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t2=(0.4-0.2)s=0.2 s,则碰撞前B物体的速度为vB= = m/s=1.0 m/s,由题意得vA=0.
解析(1)因小车做匀速运动,应取纸带上打点均匀的一段来计算速度,碰前BC段点距相等,碰后DE段点距相等,故取BC段、DE段分别计算碰前小车A的速度和碰后小车A和小车B的共同速度.(2)碰前小车速度
vA= = m/s=1.05 m/s
其动量
pA=mAvA=0.40×1.05 kg·m/s=0.420 kg·m/s
碰撞(烧断)后
质量m(kg)
m1
m2
m1
m2
速度v(m·s-1)
v1
v2
v1′
v2′
mv(kg·m·s-1)
m1v1+m2v2
m1v1′+m2v2′
结论
实验结论:碰撞前后两滑块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一、利用气垫导轨结合光电门的测量
例1 为了探究物体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实验最好在气垫导轨上进行,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小阻力,使滑块在碰撞后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运动,使实验的可靠性及准确度得以提高.在某次实验中,A、B两铝制滑块在一水平长气垫导轨上相碰,用频闪摄像的方法每隔0.4秒的时间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摄时闪光的延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图6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是mB=1.5mA,拍摄共进行了4次,第一次是在两滑块相撞之前,以后的三次是在碰撞之后,滑块A原来处于静止状态,设A、B滑块在拍摄闪光照片的这段时间内是在10 cm至105 cm这段范围内运动(以滑块以上的箭头位置为准),试根据闪光照片求出:
实验:探究碰撞中动量的变化规律
为了使问题简化,这里研究两个物体的碰撞,且碰撞前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设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1、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如果速度与我们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取正值,相反取负值,根据实验求出两物体碰撞前动量p=m1v1+m2v2和碰撞后动量p′=m1v1′+m2v2′,看一看p与p′有什么关系?
1.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是否水平可按如下方法检查:打开气泵后,导轨上的滑块应该能保持静止.
2.按说明书连接好光电计时器与光电门.
3.如图3所示,把中间夹有弯形弹簧片的两个滑块置于光电门中间保持静止,烧断拴弹簧片的细线,测出两滑块的质量和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图3
4.如图4所示,在滑片上安装好弹性碰撞架.两滑块从左、右以适当的速度经过光电门后在两光电门中间发生碰撞,碰撞后分别沿与各自碰撞前相反的方向运动再次经过光电门,光电计时器分别测出两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测出它们的质量后,将实验结果记入相应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