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公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分析
公民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公民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强调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通过对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的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而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鲜明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政教育;教育改革公民教育的历史悠久,其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
公民教育在西方发达的国家里有着坚实的根基,为西方国家培养出了一代代的高素质和强责任感的公民。
公民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小、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结合其实际情况实施公民教育之后,其经济和科技得到迅速的发展,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地提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民教育对提升公民的素养和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民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家领导人早早地就认识到公民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积极地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社会事物、文化和经济。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学者对公民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是从现阶段来讲,我国的教育领域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公民教育体系。
我国的现在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有着相似之处,但是仔细看来两种教育模式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的目的和效果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区别。
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国内的学者各持所见。
第一种说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公民教育的范围之内;第二种说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并不相互排斥,两者相互补充。
从理论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阶段,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随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课本走进课堂中,为加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积极地作用。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例子
• 日本 • 以“忠君爱国思想教育” 为典型特征,宣扬爱国主 义一直是其公民教育的主 线; • 新加坡则“多元文化塑造 • 美国强调“个人自由主义 好公民”为特征,从正面 教育”,它通过“介绍本 培养国家是,以“避免被 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西方价值观所淹没”。 灌输‘美国是世界上最成 • 中国“四有公民” 功、最强大的国家’、 ‘当一名美国人比当任何 其他国家的国民更好’等 观念 • 英国突出“情感教育”, 确立了一种公民的国家认 同观念及提高公民意识与 责任感的重要性;法国的 “教授公民资格教育”, 它同样凸显民族意识、重 视社会整合和实践能力的
• • • • 与网络交往相结合 与网络学习相结合 与网络娱乐相结合 与网络购物相结合
意义
• 取长补短 • 可以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提供诸 多有益启示。
•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似之处 • 了解其关系的意义
关于两者关系的几种流行观点
• • • •
无关论 代替论 融合论 借鉴论
第一,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教育、 核心价值教育、思想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政策方 针教育、道德教育、心理 教育、生命教育、交往教 育、诚实守信教育、国际 意识教育等
第三,两者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 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教育,亦都是政 治社会化的手段
• 教育总是与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相关联的, 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纯粹的超越意识 形态的教育
第四,两者在历史向度和历史价值 潮流上也存在共通点
•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 人类社会的进步趋势是必然的如维护人的 尊严、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等这些 字眼都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共同追求
• 公民教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法制 教育、公民意识培养、 个人道德品质修养、 权利与义务教育、价 值观教育、历史教育、 政治教育、经济教育 等
刍议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关系
或 其他 个人 单 独特 性 的影 响 , 一 律平 等 。 公 民 的政 治
作者简介 : 张灯( 1 9 8 3 - ) , 男, 河南虞城人 ,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博 士生 。
第4 期
刍议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关 系
第3 6卷第 4期 2 0 1 6 年 1 2月
西 北工 业大 学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WE S T E R N 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 3 e s )
8 1
属 性是 指公 民是 国家这 一政 治 共 同体 中积 极 活动 的 共利益高于私利 ,通过公 民的社会参与型塑公 民美 德。 随着 近代 资本 主 义 的产 生和迅 速 发展 , 为 了适应 政 治行 动者 。
公民教育承担着政治社会化的基本 历史任务 , 资本 主 义市场 经 济模 式 和政 治 民主 化进 程 ,公 民教 是 通 过培 养使 公 民成 为依 法享 有 权利 和 履行 义 务 的 育思潮开始 由共和主义公民教育观向以洛克为代表 责权主体, 成为在政治、 经济及社会生活 中有效成员 的 自由主义 公 民观 转 变 ,并逐 渐 发展 为西 方 社会 主 的过 程[ 2 1 。 公 民教育概念包括 的基本内容为 : 公 民是 流意识形态和思想传统。 自由主义公 民教育观强调 公 民教 育 的主体 ; 目标 是 使 被教 育 者成 为在 政 治 、 经 个人平等 自由权利 的合法保障 ,注重培养个人的 自 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有效成员 ; 全 民教育 、 终身教育和 决 的能力 ,认为个人生活只有在 自己选择并做出决 2 O 世纪末形成公 民教育 基 础教 育 的性 质 ;狭义 公 民教 育 常特 指一 门基 础教 定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 的。 多元 化 思潮 ,针 对 自由主义 对个 人 权 利 的过于 注重 育 阶段课 程 。
公民教育与院校思政教育
公民教育与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取代公民教育的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提出“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
从此公民教育被视为我国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越来越被重视。
2007年同志在十七报告中更明确地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阐明了公民教育的核心内涵。
我国公民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
但是在公民教育实施中我们仍然遇到很多困惑和困难,至今人们对什么是公民教育,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什么关系,高职院校要不要进行公民教育以及如何进行公民教育等问题仍有不同看法。
因此,为了在高职院校更有效地推进思政教育,必须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将两者有机融为一个整体,这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趋势“公民是指具有本国国籍,并依据宪法或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辞海》)这是法律意义上的公民概念。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经指出:“公民应该指的是这样一些人:无论能力大小,都必须工作,只知享受而不工作,不仅不是有用的公民,而且是不道德的;个人应将所任的职务看作是郑重的公事,看作是对于社会团体应尽的义务,而不只是专为个人的生活,专为个人的道德主张去做;在职务完成以外,还要借着工作去完成他的特殊人格的价值,以协助他所所属的国家达到伦理化的理想方向。
”[1]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既要有本人个性上的完善,还要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公民教育是一个比公民概念更复杂和很具争议性的概念。
大体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看法。
广义上的公民教育即国民教育,指对所有国民实施的思想、文化、科学素质、知识、技能的教育。
如台湾师范大学张秀雄教授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培育与民主生活方式有关的态度、行为模式,发展个人担负公民责任的技能的教育。
浅论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浅论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李 欢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摘 要: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公民教育的开展为切入点,在准确理解与分析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基本含义、特点基础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公民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科学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伴随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呼唤从公民教育角度来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公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开展公民教育,有利于社会合格公民的培养、有利于公民社会的科学建立。
但是要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的、科学的开展公民教育,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对二者之间关系认识的不足也是产生当前部分高校公民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鉴于此,笔者欲就从大学生的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角度进行探寻和梳理,在准确理解分析二者基本含义、特点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公民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科学开展。
一、大学生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大学生公民教育概述。
公民教育最早起源于西方,发展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其荫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经过中世纪初期中期的沉寂重生于中世纪末期。
公民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为西方社会培育了大量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的公民,他们主动投身于公共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之中。
就西方社会而言,公民教育不仅仅表现为严格的学科化教育,也表现为某一种单一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如法学意义上的公民教育,着重培养公民的遵法、守法意识,这与我国建立法治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
西方著名的教育学者凯姆利卡曾言,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为每一代新人履行其“公民职责”做准备,建立公共学校教育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有见地、有责任感的公民。
从以上所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与公民教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_思想政治教育_与_公民教育_关系辨析_武东生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辨析武东生(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讨论中,一种所谓应当用“中性的”的“公民教育”替代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法,在近来颇显“新”意、还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某种共鸣。
实际上,无论就其广义指国家开展的公民意识教育,还是特指西方国家对其公民进行的教育,“公民教育”都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教育”。
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开展“公民教育”在方式方法层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当然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学习和借鉴,但一般地说要由前者替代后者,则意味着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属性的否定,这显然与讨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不符。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意识形态性[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13)04-0107-005在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持续关注的背景下,从现代公民社会的视角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加以审察在近年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公民教育”似乎已经成为当前探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热门话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任务,这更引起了有关研究者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经过分析“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劣高下,有学者提出,在当今中国应以新的“公民教育”替代旧的“思想政治教育”。
那么,通常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呢,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清晰阐释的问题。
本文从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入手,尝试对此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回答。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理解和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论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价值
论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价值作者:王东强来源:《中国德育》2010年第03期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厘清(一)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区别公民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那时候公民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好公民,即他的所有能力得到和谐发展,而且具有节制、勇敢、宽容和正义的公民美德。
中世纪,在封建专制和教会统治下,人身依附和绝对服从使得公民身份不复存在,培养公民的教育就此中断了。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打破了尊崇宗教神学的禁锢统治,西方社会的市民意识开始觉醒。
到18世纪末,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相继建立,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为巩固政权纷纷主张对民众实施公民教育和训练。
最早提出“公民教育”这一概念并论证了公民教育理论的是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
他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深刻领会个人之间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懂得健康的法则,并能把获得的知识应用于自我控制、正义和履行义务的实践中,应用于那种蕴涵着强烈的个人责任感的明智生活中。
“政治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党的政治工作。
1902年前后,列宁在创立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提出了“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这两个概念。
1940年3月19日,陈云同志在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其内涵主要是指端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957年5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阐述,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性思想工作,突出了其政治性和思想性。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统一的标准提法。
通过历史考察,我们发现,公民教育的实践内涵比政治教育要早得多,政治教育作为一定阶级的政治领导者为实现自己提出的政治目标而进行的政治教育和组织协调方面的活动,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政治教育是实现政治目标、提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保证。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3.1当前关于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几种看法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及公民社会逐步发育的背景下,伴随着西方公民教育理论的引入以及人们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逐渐被提上讨论日程。
对于二者关系,理论界存在“替代说”“转型说”“融合说”几种不同的呼声,本论文在分析这几种主张后,比较赞同“融合”这一说法,并进一步讨论分析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3.1.1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替代说”部分研究者,从我国社会急速转型和时代变化发展出发,针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强烈主张用公民教育理论和做法来修正思想政治教育。
他们一致认为思想政治课应当以公民教育为发展形态,甚至应该被公民教育取代。
(笔者称此类观点为“替代说”)持“替代说”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身份“从‘革命者’到‘公民’目标的转换,意味着传统的政治教育必将被现代公民教育所融合”,“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政治社会化’途径一一传统的政治教育大当代发展就必然要向着‘公民教育’转化”。
们的基本主张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以公民教育为基本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向公民教育延伸转与轨,并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公民教育服务。
他们一方面指出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民主社会中面临的缺陷以及公民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指出国外公民教育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在现代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与功能上的相似性,从而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了,应当以公民教育来修正甚至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结论。
“替代说”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直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敲响了警钟,并且有利于寻找思想政治教育陷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但是"替代说"取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性,也挑战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摘要】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公民教育主要着重培养公民意识,发展个人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
两者的内容和目的各不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
比如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方式上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者在当代社会教育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未来,应该更加注重二者的结合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内容、目的、异同点、重要性、实施方式、综合分析、社会教育工作、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概述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是指国家对公民进行的一种全面教育,旨在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参与能力。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指对人们进行的一种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旨在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政治、社会和历史。
两者虽然在目的和内容上略有不同,但都是为了提升公民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意识和行为。
公民教育强调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感,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支持,使其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
这两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觉悟的公民,但在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上存在差异。
对比分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为更好地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提出对比分析的目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方面,二者在教育内容、目的、实施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美国公民教育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美国公民教育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美国公民教育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
美国公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灌输特定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强调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立场。
美国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独立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鼓励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分析。
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注重灌输知识,学生在教学中更多被动接收教师的观点和思想。
这种教育模式较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的公民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社会问题和公共议题,通过深入讨论和思考来理解和参与社会的议程。
这种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精神,鼓励学生在社会中发声和行动。
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忠诚和遵守政治领导的思想为重点,强调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观念,使学生形成对领导层的信仰和拥护。
美国的公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和宽容心态。
在美国,学生会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人群,学习和尊重他们的差异。
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
这种教育模式相对较少关注个体的权益和多元文化的价值。
虽然美国的公民教育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和目标上存在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倾向。
美国的公民教育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两种教育模式应相互学习借鉴,追求更全面的教育目标。
高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
高中教育中的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高中教育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阶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拓展,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公民意识的关键时期。
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内涵、教育目标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探讨高中教育中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公民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公民素质的公民,使其具备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目标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公民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的实施方法1. 多角度的知识讲解。
在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多角度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内涵和实践意义。
2.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践教育的开展。
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更需要通过实践教育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
1两者的教育目标是~致的 公民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每个个 体都能达到完善。从而适应变化的社会。 公民教育的实质,就是让每个公民都能过 上美好的生活,这也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让每个人都能实现全面的发展的内在要 求不谋而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国家 层面的教育.是国家基于个体在社会上 形成的发展规律对国家的每个成员施加 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 让整个国家和社会上的个体具备一定的 思想道德,从而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活 动。从这个层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更 注重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让每个人 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2】。 2两者在内容上互通有无 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 还是有些许不同的,具体可以将公民教育 的内容归纳到这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 育、法制教育、价值观教育、历史政治教 育等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偏向民主与法
体公民。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较高层次 的教育,主要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 这部分的对象就包括了青年学生,也就 是大学普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二、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 的启示
公民教育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 思想,因此对于现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 育来说,应该将教育的主体立足到具体 的人上,这就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 脱离实际.成为空中楼阁。现阶段大学 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脱 离实际。课堂上所灌输的东西太过不切实 际。如果想改变相关问题。就要让思想 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回归到“育人”上来, 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对自身的判断力,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H。
区域治理
思政研究与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与 “公民教育”关系
蔡春锡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具有公民意识和公共美德的公民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所起到的帮 助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可以作为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共同为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自我意识,起到关键性 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天之骄子,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应该将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量齐观,认清其相互 关系,为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形成一定的启示。
从我国公民教育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从我国公民教育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一、问题的提出戴维·伊斯顿曾指出,“一个政治体系要得以维持,必须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必要的能量交换,这种能量交换在输入方面主要表现为求得社会成员对这一政治制度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采用教育手段促进本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力求构建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的和谐关系。
纵观教育这一途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促成中西方公民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中国公民教育观的发展脉络的探析,可以看到,我国公民教育观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与国家、社会关系,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民教育与德育关系等方面呈现发展目标一致的趋势,彰显了两者在本体基础、教育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相互融通的可能性。
因此,如何从公民观教育的视角正确定位二者之间的关系,交叉学习公民教育的成功经验,就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二、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演进1.古代臣民思想统治马克思指出,“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Individual),從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由氏族间的冲突和整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
”从最初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家庭,到后来扩大的氏族以及城邦,个人都不属于个人,而属于部落、氏族、城邦。
从原始社会的自然依赖发展到古代阶级社会,皇权共同体取代了原始的自然共同体,自然的依赖关系又转变为人身依附关系。
公民总以拥有平等的自由、权利和立人格为前提。
所以,马克思说,“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说来,才表现为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
”也就是说,公民的产生才有可能。
2.近代公民意识觉醒近代公民教育思想发展的初期,没有明确提出过公民教育的思想,而主要体现在以培养公民道德为核心的中西融合的德育观。
例如,维新派从“新民德”角度提出的“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试图在教育实践中重新诠释、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美德,积极借鉴、汲取西方之核心德性精神,以自由思想改造国民的封建落后思想,培养爱国心、公德心等,特别是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公民教育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
通过探究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看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产生条件、传输的理念、教育方式和效果四个方面的不同。
标签: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比分析公民教育是一个舶来之物,它是西方国家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从逻辑的角度看,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相当的交叉,又有本质的区别。
探讨公民教育并将它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提高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民及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公民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涵义也不尽相同。
公民一词最早使用于古希腊,后被古罗马所沿用。
这时的“公民”主要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
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受到宗教势力和封建君主专制的束缚,整个社会陷入长时间的停滞。
教会和封建君主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宰,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和封建君主的臣仆。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公民才被明确赋予特定内涵并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当中。
西方学者对“公民”的含义给出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
狭义方面将公民认定为一个政治的概念,而且将其落归到一套特定的政治制度和价值上,强调公民身份与政治自由的关系。
广义方面的界定则是把“公民”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在狭义理解的基础上扩大了公民概念的外延。
“一方面,公民的身份几乎被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这个意义上,每当个人做出决定或者采取行动,不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有意的或无意的,都是作为公民在行动。
另一方面,公民的身份又超出了国家事务的范围。
个人是许多团体的成员,是家庭、学校、宗教机构、工作场所以至世界的公民。
”〔1〕由此可见,在西方,公民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民主政治原则向其他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延伸。
在我国,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美国公民教育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通过分析美国公民教育的发展历史、实施方式、理论特色、教育成效等相关内容,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如果把社会整体比作一个大型机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这台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的润滑剂。
由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完全实现“以人为本”这一最终教育目标,所以要在原来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更新理念。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还是走原来老套的教育路线,用旧的标准来评判新形势下人们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公民的价值观陷入混乱,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教育成效。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无视社会需求,而应该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及时的调整,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面突出其在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
在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独特的实施方式的同时渗入自身的优势条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的捷径之一是“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一,在加大对物质环境硬投入的同时,要提升物质环境的文化品位。
这就需要在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时,注重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
大到校园中的宏观布局,如教学楼、图书馆等大型建筑;小到微观布局,如校园小路、花草树木等人文景观的设计,都要体现人文特色,达到“文化人”的艺术效果。
第二,既要求学生遵守制度,又鼓励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因此,学校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校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既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
按照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观点,教师向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递的方式存在于“后喻文化”。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本质上讲,是社会对其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世界加以影响和控制的重要中介,其价值特性反映了一定时期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论文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培育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美德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合格公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关乎到能否有效的将大学生培育成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并建构公共生活的合格公民。
如何真正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在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中给我们提供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启示一、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公民教育包含着,但也远远超越了所谓“公民”课程。
它不只是学习有关政治生活的制度和程序的基本事实;还包括获得一系列与公民民主实践密切相联的倾向、美德与忠诚,特别是具有健全的自我意识。
与公民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科学概念,却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逐步形成和确立的。
二、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和概念梳理,使得二者关系逐渐清晰,具体而言:1.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高度一致公民教育的目标是要使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达到完善。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遵循社会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相互交叉,互为补充从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世界各国在实施公民教育过程中的侧重,我们可以将公民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公民意识培养、个人道德品质、权利与义务教育、价值观教育、历史教育、政治教育、经济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教育、核心价值教育、思想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政策方针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交往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国际意识教育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关意识形态的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基础性内容,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课题。
西方“公民教育”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一
第三 , 公 民教 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的区别 从产生 和发展 看 ,在我 国,公 民教育发展 的历史 曲折而艰 难 。以德性文化 为典型特征 以及 由此产生 的政治模式使 古代中 国缺少公 民教 育的社会条件和实践要素 ,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的 土壤不能生发 出“ 公 民” , 更谈不上公 民教育。直 至近代 , 在 中国 陷入 巨大 民族危 急的时刻 ,西方公 民教育思想才被作为制度设 计之一被新 兴 的资产 阶级接受 , 同时以构建 “ 新 民” 社 会为 目的 在中 国开始传播 。但这种植 根于 中国传统文化之 中引进 型的公 民教 育理论注定我 国公 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之路艰难而 漫 长。 在建 国以后 , 公 民教育也历经波折 , 进展并 不十分顺 利。 即使 现在 ,有 关公 民教育 的相关 问题诸如公 民教育的地位 、基本 内 容、 目标 、 途径 等还在探 讨之 中 ; 思想 政治教育对 中 国而 言则有 悠久 的传 统 , 自古 以来 , 统治 阶级对思想政 治教 育的高度重视和 推行 , 使得思想政治教 育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并成 为政权发展 与巩 固的重要保证 。 在漫长 的历史演进过程中 , 中国思想政治教 育形成 了“ 政治——伦理 ” 主题 、 独特 的思维方式 和价值判 断标 准; 强调道德人 格修养对 政治前途 的决定性 意义 : 为政 治服务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出现泛政治化和社会化 的趋势 ,几乎所有 的 教育思想都为政治秩序设计。建国以来 . 思想政治教育虽被赋 予 新 的内容 , 但传统思想 的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三、 公 民教 育 对 我 国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启 示 对公 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 系的梳 理为我国思想政治教 育 现代转 型提供 了诸 多有益启示 首先 ,依 据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 目的上 的一致 性特 点 ,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 于使个体 的人生 价值 和精神境界 得 以提升 , 促 使人追求 卓越 , 追求 幸福 , 最终实现 人的解放 和 自 由。 在高校 , 思想政 治教育的 目标 就是要促进大学生形成 自我判 断、 自我选择并 产生较 为稳定 的民族 自豪 感 、 社会责任 感 . 要 通 过 自己的理 性使之扎根于 自我意识之 中 ,并通过一定方 法与手 段将培养社会个 体 良好品行 、成熟理性并积极参 与社会 生活作 为 目标 。 其 次 ,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把培育具有健全理性 的社会成 员 作为首要 目标 的同时 ,应 进一步使之真正成为沟通个体 与政 治 的桥梁 , 积极参与包括政治生活在 内的公共生活。因为作 为公 民 个 体并不是 “ 以一 种 自足 的存在方式 同 ‘ 他人 ’ 共 同构 成一定 的 ‘ 社会关系 ” ’ 。相反 , 公 民会 积极参 与到公共生活 中去 。 为 自己成 为 良好 政体 中的合格公 民同时积极 促进 良好政体的形成而竭尽 全力 。这也 就是凯兴斯泰纳所说 的 , 教育 目的只有造就公 民 . 公 民教育 是使 学生深刻领会个人 之间及个 人与国家的关系 ,并能 把获得 的知 识应 用于 自我控制 、 正义和履行义务 的实践 中 , 应用 于那种蕴含着强烈 的个人责任感的 明智生活 中。 最后 , 现代社会的 日新月异 . 不断给思想政治教育提 新要 求、 新 挑战。为解决思想政治教 育面临的困境 . 我们可 以充 分利 用公 民教育 和思想政 治教育在 内容上相互交叉 ,互为补充 的特 点 ,将 公 民教育 的有用 因子合 理而又巧妙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结 合 在一起 , 使 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更加 丰富 , 形式更加多样 。从 而 完成思想政 治教 育的现代转 型 参考书 目: [ 1 ] 雷骥 . 我 国公 民教 育的 基 本 内涵 、 特 点 和 作 用— — 兼 论 公 民教 育与思 想政 治教 育的关 系. U ] 郑 州大学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ti o n wi t h s t r o n g i d e o l o g i e s s h o u l d
b e r e p l a c e d b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h e” n e u r t l ”c a i t i z e n s h i p e d u c a t i o n ; a n o t h e r v i e w
A Br i e f Di s c u s s i o n o n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I d e o l o g i c a l
思想政 治教 育与公 民教育 在内容上可以互相补充 ,相互融 合 。本 文通 过对思想政治教育 与公 民教育的 内涵及主要 内 容 等方 面进行 比较 , 探究两者的关 系问题。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5 ) 2 8 — 0 0 0 8 — 0 2
摘 要 思想政 治教育是我国特有 的,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 指导下的二级学科。近年来, 在有关加 强和 改进思想政治教 育的讨论 中,西方发达 国家的公 民教 育逐渐 引起 学者们 的 重视 。在 思想政治教育与公 民教育两者的优 劣和关 系上 , 相 关学者逐 渐形成 了不同的说 法和 观点 :一种观 点认 为应该 用“ 中性 ” 的 公 民教 育代 替具 有 强 烈 意 识 形 态 的 思想 政 治教 育;另一种观 点认 为两者在 内涵和教 育的 内容方面 互为 补 充。笔者通过对公 民教 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的内涵和教育 的 主要 内容 方面着手进行比较, 分析两者之 间的关系。 关键词 公 民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关 系
政治思想与公民教育主题教育
政治思想与公民教育的互动关系
政治思想与公民教育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体系。
政治思想与公民教育的互动 关系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反映了政治制度和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政治思想与公民教育的互动关 系对于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 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公民具有
重要意义。
04
公民教育的方法
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 活动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旨在通过 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公民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公民教育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公民教育主要关注培养城邦公民的品德和参 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近代公民教育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兴起,近代欧洲开始重视公民教 育,旨在培养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方向和效果。
政治思想通过影响公民的政治观 念、态度和行为,进一步影响公 民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认知和参
与。
公民教育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公民教育是传播和普及政治思 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公民教育 能够培养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和 归属感。
公民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思想的 创新和发展,为政治思想注入 新的活力和动力。
公民教育能够监督和评价政治 思想的实际效果,为政治思想 的完善提供反馈和建议。
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政治思想教育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政治 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 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 律法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 育等。
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美国公民教育的特征及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美国公民教育的概述美国作为世界大国,无论在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个多元化、移民国家,美国的公民教育备受关注。
与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美国的公民教育更加重视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基本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每个公民理解和参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促进社会的平等和公正,并增强个人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
美国公民教育主要包含三个领域:历史和政府、经济、地理。
这三个领域都是以美国作为研究对象的,旨在加强学生对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国公民教育的特点1. 基于价值观的教育美国公民教育非常注重价值观的培养。
这些基本价值观包括: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宪政、共和主义、联邦制、个人自由、主权、优越性、卓越性、理性等。
这些基本价值观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也是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
2. 强调参与和体验式学习美国公民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并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政治系统的运转。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议会、法院和政治集会,与政治人物交流,开展社区服务等。
这样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他们对政治的理解。
3. 结合现实社会问题的教学内容美国公民教育不仅注重政治和历史上的事件,也结合当前社会的问题进行教学。
例如,教育不公、种族歧视、环境污染等,都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点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懂得如何用民主和正义的手段解决问题。
三、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 价值观教育需要强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这些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与美国公民教育相比,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更加强化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参与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中仅仅传递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注重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和了解现实中发生的问题和政治制度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3.1当前关于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几种看法
在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及公民社会逐步发育的背景下,伴随着西方公民教育理论的引入以及人们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之间的关系逐渐被提上讨论日程。
对于二者关系,理论界存在“替代说”“转型说”“融合说”几种不同的呼声,本论文在分析这几种主张后,比较赞同“融合”这一说法,并进一步讨论分析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3.1.1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替代说”
部分研究者,从我国社会急速转型和时代变化发展出发,针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强烈主张用公民教育理论和做法来修正思想政治教育。
他们一致认为思想政治课应当以公民教育为发展形态,甚至应该被公民教育取代。
(笔者称此类观点为“替代说”)持“替代说”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身份“从‘革命者’到‘公民’目标的转换,意味着传统的政治教育必将被现代公民教育所融合”,“作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政治社会化’途径一一传统的政治教育大当代发展就必然要向着‘公民教育’转化”。
们的基本主张是思想政治教育当以公民教育为基本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向公民教育延伸转与轨,并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公民教育服务。
他们一方面指出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民主社会中面临的缺陷以及公民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挑战,另一方面指出国外公民教育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教育在现代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与功能上的相似性,从而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了,应当以公民教育来修正甚至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结论。
“替代说”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迁,直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敲响了警钟,并且有利于寻找思想政治教育陷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但是"替代说"取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性,也挑战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
学界一致认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依凭的社会结构不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语境下的产物,二者均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连,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後,具有传递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功能。
一国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选择要本国当前的社会结构紧密契合。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典型的现代社会结构初见端悦,但并未完全成型。
公民社会虽说正在充分发育,但并不成熟仍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带有政府主导的色彩。
而公民教育的出场主要依凭社会的公共领域,要求完全成熟的现代社会结构作为其发展土壤,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能够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公民,所强调的是公民个人独立自主参与国家政治与公共生活,摆脱政府的控制,这与我国当前尚未完全成型的社会结构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
因此,我国当下社会结构现状决定着由国家推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旧发挥着重要社会作用,公民教育无法取代思想政治教育。
3.1.2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转型说”
部分学者在看到德育向公民教育成功转型后,产生了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公民教育转型,以公民教育作为目标定位的的想法。
他们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在实践发展中巳显现出其局限性,因而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理念,将公民教育作为基本定位,并逐渐向公民教育转轨。
他们还提出应该在高校引入公民、公民教育与公民意识的概念,这“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与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转型”“公民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正曰益为人们所认识,在我国特别是在高校全面推行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乃是大势所趋”? “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调整其教育目标,按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开展现代公民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
”持“转型说”者与持“替代说”的理论立足点基本一致,也是基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现代社会结构逐步构建,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的现实要求,针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的现实问题,主张“公民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定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型。
“转型说”的论证思路大致如下:首先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局限为切入点。
指出其定位局限性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定位偏离了正常的目标诉求和发展规律,抑制教育培养人才、发展文化的本真宗旨的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定位使得意识形态灌输成为教育的主旨而使教育偏离了其应有的价值诉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工具定位使得教育难以吸取历史优良传统和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营养。
接着从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顺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定位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进而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公民转型应釆取的措施和方法。
“转型说”看到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和有效性不足,有利我们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是因此主张思想政治教套用公民教育方式和内容,实现转型的观点是不对的。
毫无疑问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还是教育方法、手段与途径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最根本的是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社会语境下的产物,依存于不同的社会的结构土壤决定了无法实现所谓的转型。
3.1.3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融合说”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关系,有部分学者持“融合说”。
他们认为培养独立的公民意识、塑造健全的公民人格、提高整体的公民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而且是公民教育的任务。
两者的整合不仅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他们从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入手,一方面他们认为我国相对比较完备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条件,另一方面,他们看到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性。
他们进一步指出,“公民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质都是为了造就千百万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合格公民和劳动大军,二者都是为了党的教育事业服务的。
二者在教育培养目标上的高度重合性,也决定了二者在我国现阶段教育过程中整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接着,他们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的理论需要,提高我国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的需要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又从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论证实现二者整合的可能性。
这是“融合说”的基本研究思路,笔者比较赞同这种看法和主张。
3.2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上文论述了社会结构的差异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公民教育不能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也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定位,但这并部意味着两者水火不容,毫不相干。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2.1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是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二者具有质的同一性。
一方面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思公民教育与想政治教育在目的上具有相似性和同一性。
这也是将公民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中来的理论基础和支撑。
从内容上看,二者基本是趋于一致的和统一的。
思想政治教育以启发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着眼点。
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有基础文明教育,又涉及价值观教育。
而相应地,公民教育着眼于培养与公民权利和义务相适应的责任感,包括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和对他人应负的责任,既有日常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也有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公民教育所注重培养的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培养公民的以宪法意识为核心的权利与义务的意识,使公民客观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国家中所拥有的政治法律地位。
公民教育强调宪法教育,在政治原则上为公民提供了曰常言行的范围和准则,其实质可以
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政治教育。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责任感教育在内容上相一致,在要求上也是公民责任意识在不同社会角色的具体体现。
脱离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权利义务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教育就成了泛泛而谈的空洞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