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随笔类咬文嚼字试讲稿
最新《咬文嚼字》说课稿三篇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看到“咬文嚼字〞这四个字,不少人会觉得是在挖苦某些人不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和精神实质而死抠文字,查查手头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朱光潜先生却赋予这个成语以特殊的含义,即“在阅读和写作时,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阅读课文,将重点词语划出。
作者对“咬文嚼字〞这一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它在文中的内涵是什么切层概括现在大家在预习的根底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
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答复刚刚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
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到达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到达艺术的完美。
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再看1-7段的内容。
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
总共有几个实例1、演员替郭沫假设改台词2、王假设虚改史记“李广射虎〞3、“推敲〞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响〞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完成课后练习二、学习新课:具体分析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文艺随笔二篇之咬文嚼字》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之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炼朱光潜先生的观点,品味妙语佳句【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媒体和资源利用】多媒体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3.第三个例子,推敲典故,“推敲”了一千多年了,还有味道吗?作者发常人所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分析了“推”的妙处。
作者教我们一种推敲(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联想结合竟境。
即文字与意境有关,必须“咬嚼”。
补充:“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三、议一议:品味提升选取炼字的一些例句并加以评说。
(一)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一只狗。
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1、逸①马杀犬于道。
2、有犬卧于通衢②,逸马蹄而毙之。
注①逸:马脱缰奔跑。
②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1、视点不同,(1)以马为主角,(2)以犬为主角。
2、“道”不及“通衢”具体,“杀”不及“蹄而毙之”准确、精彩。
(二)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解说:“眼看”没有“忍着”的悲愤意味。
(三)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解说:“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说课稿范例(人教版)
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说课稿范例(人教版)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高三语文咬文嚼字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作者写作思路及行文框架。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理解文中所选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学习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并培养咬文嚼字的好习惯。
2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3 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咬文嚼字》说课稿
《咬文嚼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咬文嚼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艺评论。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既有中国古代的文艺评论,也有外国的文艺评论,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文艺评论家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文艺评论,作者以漫谈的方式,列举了大量的文学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创作和阅读中“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字和思想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文艺评论这种文体,学生可能接触较少,对于如何从文艺评论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高中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和独特观点往往充满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艺评论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理解文中“咬文嚼字”的含义,掌握其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重要性。
学习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掌握其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的作用。
学习作者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论证效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咬文嚼字”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
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的背后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这就是我们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时都要"咬文嚼字"的原因,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下面就是本文库整理的有关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精选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咬文嚼字》教案1一、教学三维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2.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
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
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
_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
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回收益匪浅。
二.解题:"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试讲逐字稿-精品
《咬文嚼字》一、导入老师想问一下大家,“推敲”这个词大家知道吗?我看大家频频点头,那谁能来帮老师解释一下这个词呢?小A,小A呢用的是词典中的意思解释了推敲的含义,比喻写作时逐字逐句思考的过程,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很好,小A同学的回答非常的专业,说明她课下很注意积累,大家要向她学习,那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能用别的方式来向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词呢?小D,大家注意看他,他在干什么呀?对,他在做这个动作,这样是不是也很形象的为我们解释了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啊,非常新颖灵活,请坐。
好,那大家都知道这个词语来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诗歌《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大家都知道贾岛当时在选到底是“推”还是“敲”的时候,琢磨推演了很久,那这体现出来了什么呢?结合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咬文嚼字,那我们就一起继续跟随着朱光潜先生的脚步进入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我们先来理清文章的大意和脉络,我们把这篇文章分为了三个部分,从哪里到哪里呢?我听到大家的答案了,1-5,6-7,还有最后一个自然段。
大家掌握的都很扎实,那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呢?从第1、2自然段中,作者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当中的炼字的例子,说明不同的句式是有不同的意味的,文中举的例子是“你这”、“你是"、“你有”。
大家再读一读,感受一下变化,接下来文章的3、4自然段又举了一个例子,是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也是不同的,那我们这节课继续往下学习文章的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就和我们刚才提到的词语相关。
三、深入研读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段,作者主要想说明的观点是什么?我看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开始思考了,来,小C举手了,她说:这一段,作者主要说的是用字不同,意境不同。
大家都同意吗?我看大家都点点头,小C概括的言简意赅,请坐。
2023最新-《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是整理的《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招聘《咬文嚼字》说课稿
教师招聘《咬文嚼字》说课稿【说教材】《咬文嚼字》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一课。
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汉语的美”。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认真学好它,对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明白咬文嚼字的方法,同时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说学情】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理解一般散文的能力,但是对于文化内蕴很深厚的文艺评论的解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他们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也愿意发表个人见解,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说教法】结合以上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1、诵读感悟法。
语文教学贵在多读,《咬文嚼字》是文艺评论中的经典,因此作为老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
同时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习,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
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语文《咬文嚼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
教学准备ppt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宋祖英的歌曲《辣妹子》,体会歌词的意味。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提问:辣妹子什么时候最能吃辣?明确:嫁人后,因为嫁人后吃东西“怕不辣”,害怕吃的东西不辣,有点不吃辣就不爽的意思,语气很强烈。
这三组词,字是一样的,仅仅因为语序的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味。
这就要求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仔细地斟酌地斟酌文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关于斟酌文字的,题目叫:咬文嚼字。
解题“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什么意思?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如:从词典中对咬文嚼字的释义来看,咬文嚼字是一个贬义词。
那么朱光潜先生为什么要用一个贬义词作为题目大谈特谈呢?“咬文嚼字”在文中是否有它特别的含义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课文解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说到:“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子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实例?试找出来后加以分析。
明确:郭老改字、李广射虎、贾岛吟诗、东坡写诗、套板反应。
说明一个道理,却举了五个例子,这是不是简单的例子的堆砌呢?这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的。
郭老改句(找出三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体味不同)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里倒涎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1)学生分组朗读,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意味(2)找到文中对这几种句式的分析,并在书上勾画起来。
咬文嚼字教案(草稿)
咬文嚼字教案(草稿)第一章:咬文嚼字的意义与价值1.1 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与内涵1.2 探讨咬文嚼字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1.3 分析咬文嚼字在日常沟通中的应用案例第二章: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2.1 介绍咬文嚼字的技巧与方法2.2 分析咬文嚼字技巧在文章写作中的应用2.3 进行咬文嚼字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技巧第三章: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1 讲解咬文嚼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3.2 分析文学作品中咬文嚼字的经典案例3.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运用咬文嚼字技巧第四章:咬文嚼字在演讲与辩论中的应用4.1 介绍咬文嚼字在演讲与辩论中的作用4.2 分析咬文嚼字在演讲与辩论中的实际案例4.3 进行演讲与辩论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第五章:咬文嚼字在职场沟通中的应用5.1 讲解咬文嚼字在职场沟通中的重要性5.2 分析咬文嚼字在职场沟通中的实际案例5.3 进行职场沟通实践,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技巧第六章: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1 讲解咬文嚼字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6.2 分析新闻报道中咬文嚼字的实际案例6.3 进行新闻报道模拟练习,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技巧第七章:咬文嚼字在广告文案中的应用7.1 介绍咬文嚼字在广告文案中的作用7.2 分析咬文嚼字在广告文案中的经典案例7.3 设计广告文案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第八章:咬文嚼字在法律法规文本中的应用8.1 讲解咬文嚼字在法律法规文本中的重要性8.2 分析法律法规文本中咬文嚼字的实际案例8.3 进行法律法规文本编写练习,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技巧第九章: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9.1 介绍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9.2 分析咬文嚼字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案例9.3 进行跨文化交际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咬文嚼字的能力第十章:咬文嚼字的误用与规避10.1 讲解咬文嚼字误用的常见情况10.2 分析咬文嚼字误用的典型案例10.3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咬文嚼字,避免误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咬文嚼字的定义与内涵:重点关注环节:咬文嚼字的定义与内涵的讲解。
咬文嚼字讲课稿
[思考]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有什么不同?
直指意义:
词的基本意义,是固定的,精确的。
联想意义:
词的引申意义,游离的,不确定的。
苏轼写诗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 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 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返回
清茶 (味觉) 联 想
调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整 思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想 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感 情
咬 文 嚼 字
确 定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与 控 制 意 误用联想、陈词滥调 义
艺术的完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 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 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 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 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 词找出来。 ——[法]福楼拜对莫泊桑说
规律总结
• 诗歌鉴赏中一个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通过本 课的学习,我们明确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 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德 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 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 高考中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 的妙处。答题时:1.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 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2.答题 的关键是要说说所“炼”之字好在哪里。具体可 先----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阐述它写出了景 物怎样的特征或描述出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然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如果---有特殊的手法要指出它用了何种手 法。最后----说说用这个字作用如何,效果怎样。
《咬文嚼字》讲稿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总体把握课文,了解相关字词知识;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观点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我来考考各位一个歇后语: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当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我们也可以成为一只很有品味的小老鼠!例子一:展示四个字:“中”“国”“在”“吃”。
请各位调整字词顺序,表达以下三种意思:1、食文化在中国,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 ---吃在中国2、想吃美食,到中国去!在中国,是品尝美食的 -----在中国吃3、讽刺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是国家的蛀虫---在吃中国同样四个字,短语变序,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在中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子二:贵州人、湖南人、四川人的饮食习惯,都比较喜欢哪种口味?辣,那到底谁是最重口味的,咱们可以通过每个省份的描述可知:湖南人自诩:辣不怕;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
请各位判断一下,哪个省份的口味最重?贵州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有辣椒,嗜辣如命,哪天没有辣椒,可能就会心慌意乱、形容枯槁。
例子三:据说,一次,苏小妹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之对,让苏轼与黄山谷在上下对中分别加一字作腰,变为五言联句。
东坡应允,随即吟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当即表态,以为未称最佳。
黄山谷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还是不肯承认是最佳情境。
苏轼耐不住,问妹妹道:“看来,还得领教贤妹的大手笔了。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范文
《咬文嚼字》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
2、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和方法。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语言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中。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避免陷入机械的“咬文嚼字”。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典型的语言实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广告语、新闻报道等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语言运用,加深对“咬文嚼字”的理解。
4、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咬文嚼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因语言表达不准确而产生歧义或误解的例子,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引发学生对语言准确表达的思考,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二)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其在语言学习中的含义,即对语言文字进行仔细地推敲、琢磨,以达到准确、生动、优美的表达效果。
2、举例说明,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使用,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确定为“绿”,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三)“咬文嚼字”的重要性1、准确传达信息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避免产生误解和歧义,使交流更加顺畅。
2、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或听众,引起情感共鸣。
3、体现文化素养一个善于“咬文嚼字”的人,往往能展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1、注意词语的选择(1)近义词的辨析举例:“安静”“宁静”“寂静”,通过比较它们的词义和使用语境,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中应选择合适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文论随笔《咬文嚼字》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
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咬文嚼字》。
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上课之前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请同学说说“咬文嚼字”的含义——不注重实质,过分推敲词句。
是一个贬义词。
大学问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在名为《咬文嚼字》的文章中赋予了它一种新的意义,我们来学习一番,看看从中能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
(整感)
带着这些知识着储备,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的走进文本。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文本,读带准字音,注意停顿,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如果在阅读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和疑惑,请批注在旁边。
好,开始,五分钟时间。
时间到,大多数同学都读完了,谁来谈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好,这位同学第一个举手,你来试一试!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给这位同学的回答评价一下:他概括的比较全面,不足之处在于不够简洁。
我们一起来帮他把答案删改一下,一起来说: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概括要做到全面而简洁,找全要点之后进行必要的删改,还真是概括的法宝。
同学们以后可以在学习中注意运用。
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文章共分6自然段。
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从郭沫若修改剧本《屈原》台词谈起,具体写如何“炼字”;
第二部分:(3、4、5)品味《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通过与王若虚的改文比较,证明“咬文嚼字”,实际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突出“咬文嚼字”的意义;
第三部分:(6)对典故“推敲”提出异议,再次强调文字上的推敲,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下面请同学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关于文本,你还有什么疑问么?看谁的问题对我们深入文本最有价值,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同样,五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
哪位同学来试试?最后排的那一桌,你们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好,请坐,你们俩真是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这个问题提的有价值,只
这个问题能够从大局考虑,抓住文章的重点,提的很有眼光。
接下来,让我们奇文共赏析,疑义相与析。
1、请同学再读课文,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
要求:认真研读,仔细分析,填表:
2、具体分析
◆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三个实例?——不是。
3个修改实例中,第一例是修改后增色不少,表达效果增强了;
第二是改坏了,越改越不好的;第三例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师: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生读。
师: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生读)
◆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修改字词,不仅是在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句话非常关键。
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上进行“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即“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文字,其实是在锤炼思想感情
◆3、视时间而定:插入提问:对“推敲”这一典故,朱光潜先生和韩愈的观点发生了分歧,你们如何看待?
——其实,朱光潜先生的观点之所以不同于韩愈,根本原因还是取决于如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即运用怎样的字词,取决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继续来探讨下一个问题,小组内抓紧时间进行讨论,五分钟后,汇报分享。
小结四个例子。
(1)四个例子,四个角度;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意境不同;联想与否,意蕴不同。
(2)看了朱先生对四则材料的咬文嚼字,你觉得,文学的语言要怎么样?(叫学生说)
师:文学的语言要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要能够把自己想要说的通过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心情写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什么样的文章。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其他类似的却很多。
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法国)(3)用四个例子阐明这个观点的方法叫什么呢?例证法
板书:准确表达------例证法(正反)
6、朱先生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他还给了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大家读第七、八自然段,找出他的观点。
(叫学生说)
明确:语言要创新,不能走套板反应。
就是韩愈的那句话“惟陈言之务去”(引用)
时间到,哪个小组来试一下?这节课还没回答过问题的同学要抓紧了,好,你们小组!哦,好!请坐!。
好,同学们抬起头来看大屏幕上这段
(提升)
三、运用实践
1、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列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
投影三
春风又“到”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浓”
“眼”看朋辈成新鬼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忍”看朋辈成新鬼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交流
◆例1:
“绿”字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 红杏枝头春意“浓”红杏枝头春意“闹”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
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
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 例3:
“眼看”有冷眼旁观之意,少了“忍看”一词中“强忍着”的悲愤意味。
◆例4:
“一枝”乃画龙点睛之词,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写出了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的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
小结:通过本文学习,我们欣喜地发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如作一番咬文嚼字的推敲,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以说,文学的深刻魅力就在于此。
布置作业:古代诗歌中意象不胜枚举,意象的造型出现细微的差别,所表现的感情不尽一致。
除了前面列出的几首,请再找出一些,写一篇鉴赏性小论文。
课下自由交流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需要擦黑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