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七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教学课件(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赋以铺叙事物见长,继承了《楚辞》。因 其篇章宏大,后世称为“大赋”。
大赋是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 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 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 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 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表作如司马相 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等。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 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 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 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 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 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 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 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 贵族的话。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 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 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 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 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小赋是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 六朝而盛行。多为抒情作品,篇幅较小,少用典 故。至唐宋,进士考试科目中的律赋亦称小赋。 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 作者的直接描写。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 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 凡响。
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 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与汉赋的对比也最为鲜明。 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 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 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赋其实 就是骈文。北朝文坛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响, 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从而构成 对唐代文坛发展的多重影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 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 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 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 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 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 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 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 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书 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 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 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 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 “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 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 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 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 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 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 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 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 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 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
文。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 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 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 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 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 子》、《庄子》、《韩非子》等。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
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 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史记》、 《汉书》。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
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 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 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 于骈文的称“骈赋”。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 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 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 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 特色。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 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 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 化。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 心雕龙·才略》),其代表作是《登楼赋》。由 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 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洛神赋》。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 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 “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经历了以下几 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
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
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 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 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 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 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 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 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 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 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 散文最为著名。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 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 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 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 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大赋是对东汉以后抒情为主的“小赋”而言。 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 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 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枚乘的《七发》是汉 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其他代表作如司马相 如《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班固《两都赋》 ﹑张衡《二京赋》等。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 《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 丘明所著,共18万字,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 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 鬼神、灾祥、占卜之事。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 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 富于形象。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 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记 言多于记事,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 贵族的话。
2. 历史散文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 的影响。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 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 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 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 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 《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 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
小赋是汉代后期继大赋后出现的新体赋,至 六朝而盛行。多为抒情作品,篇幅较小,少用典 故。至唐宋,进士考试科目中的律赋亦称小赋。 这些赋短小精悍,不再是主客对话的形式,而是 作者的直接描写。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 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 凡响。
魏晋南北朝的文坛,在各种文体中,辞赋创作 的时代特征最为突出,与汉赋的对比也最为鲜明。 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 式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骈文的出现和成 熟。赋体受诗的影响,也趋于骈化,有些赋其实 就是骈文。北朝文坛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响, 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从而构成 对唐代文坛发展的多重影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 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 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 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 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 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 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 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 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书 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 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 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 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 “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 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 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 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 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 辑成。它同《国语》一样,也是分国记事,记载 了西、东周及秦、齐、楚、赵等诸国之事,记载 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战国策》 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 造极为生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
文。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 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争论不休,形成百家 争鸣的局面。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 著作,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这些思想家有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记载他们言论的 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孟子》、《墨 子》、《庄子》、《韩非子》等。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
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 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史记》、 《汉书》。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
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 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 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 于骈文的称“骈赋”。
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其标志是抒 情小赋的涌现,从而拓展了辞赋的表现领域与 表现风格。沿着东汉以来情理赋发展的方向, 魏晋之际的辞赋创作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 特色。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大赋与骚 体辞赋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人与小 赋作者于一身,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 化。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刘勰《文 心雕龙·才略》),其代表作是《登楼赋》。由 于主体意识和抒情因素的强化,魏晋时期涌现 出一批体物写志的佳作,如曹植写《洛神赋》。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 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 “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经历了以下几 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 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
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
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 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 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汉初,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贾谊(公元前 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他的 文章《过秦论》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 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除贾谊外,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他们的文 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或针对时弊,提出自己的 主张,其中以晁错和邹阳成就较高。晁错以主张 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 散文最为著名。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 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 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 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 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