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人体反射的评定

合集下载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1)扁平足:又称平足症,是先天性或姿势性的足弓低平或消失,足内侧纵 弓变低,距骨向前、内和下方移位,跟骨向下和旋前,足舟骨粗隆四陷,腓骨 长、短肌和伸趾肌短缩,胫后肌和趾长屈肌拉长。表现为患足外翻,站立、行 走时足弓塌陷、容易出现疲乏或疼痛。平足可以分为僵硬的平足和可屈性平足 两类,僵硬的平足在结构上是畸形,内侧纵弓在非负重体位、足趾站立和正常 负重情况下均不存 在;可屈性平足是内侧纵弓在负重时缺如,扁平足在行走蹬 地时,足弓缓冲作用差,行走动作比较僵硬,不适宜跑步运动。
(一)脊髓反射:是脑桥下 1/3 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它 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 反应在 2 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 2 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 在,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神经反射发育评定
(二)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 间的区域传导的、静止的姿势反射,它影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既与头和 身体在空中的位置有关,也与头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关。在出生后前 4~6 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童,超过 6 个月的儿童 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常见的异常姿势及其评定-后面观
2)高弓足:又称空凹足,可见内侧纵弓异常高,跟骨后旋,胫前、后 肌短缩,排长、短肌和外侧韧带拉长。此类病人步行稳定性差,不适宜跑 跳运动。空凹足和扁平足一样也可以是低硬或可屈性的,临床上常用足印 法辅助诊断,包括画线法等。
身体长度测量
测量工具可选用普通软尺和钢卷尺,在测量前应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 的位置上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将两侧肢体测量 的结果进行比较。

康复评定技术002反射与形态-2020年版

康复评定技术002反射与形态-2020年版
康《康复复评评定技定术》技术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一、原始/脊髓水平的反射 二、张力性/脑干水平的反射 三、中脑水平的反应 四、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五、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一、姿势评定 二、人体测量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多突触屈曲反射
(3)按反射发育分类 脊髓水平的反射 脑干水平的反射 中脑水平的反射 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4)按刺激部位可分为:浅反射、深反射等。
神经反射的发育评定
反射发育成熟过程经历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 的反射、大脑皮层水平四个阶段,从初级水平逐渐被高位中 枢整合,形成了各级水平的反射模式。
伸展,保持仰卧位。 阳性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阳性反应消失)
5. 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头中立位,双上、下肢伸展,保 持俯卧位。
阳性反应:四肢屈曲,屈肌张力增高;或不能完成头部后仰、肩 后伸、躯干及上、下肢伸展动作。
复习旧课
1.什么是康复评定? 2. 3.什么是反射? 4.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组织构成? 5.小儿运动发育的规律是什么?
小儿运动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不协 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大到 精细的规律。
口诀: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
供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2019级康复治疗技术专 业用
关节90度和下肢屈曲。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8个月。
三、中脑水平的反应
(一)调正反应 调正反应是在中脑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调正反应

医学影像技术《康复评定第二章提纲》

医学影像技术《康复评定第二章提纲》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教学目标】1、掌握形态评定的定义;2、熟悉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3、能熟练常用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操作。

【教学难点】1神经反射的临床意义2人体反射的发育规律【教学重点】常用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的临床意义及操作【教学内容】神经反射评定可实现的目标1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情况2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依据3比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4预测疾病的转归脊髓和脑干的原始反射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到出生后2个月出现,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大局部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少局部到6个月。

上述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的成熟过程。

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的反射大局部在出生时或出生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小局部在出现一段时间后消失。

大脑皮质在出生后6~18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上述反射发育的缓慢或异常将导致患儿躯干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发育异常。

一、脊髓水平的反射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它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

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反响在2 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2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响持续存在,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缓慢,阴性反响是正常的。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or Withdrawal〕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响: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响: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响是正常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缓慢。

〔二〕伸肌伸展反射〔Etensor Thrust〕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响: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响: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

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解释: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响是正常的,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缓慢。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精品课件)康复评定技术(第2版)——第二章  人体形态和反射评定
不能后伸头、后缩肩及伸展躯干和四肢。
临床意义 ➢ 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阳性支持反应(positive supporting reaction)
检测体位 ➢ 抱患者使之维持站立。 诱发刺激 ➢ 使患者用足底跳跃几次。 阳性反应 ➢ 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足跖屈,膝反张也许发生。
(3)胸脊柱后凸(驼背)
➢ 它是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现(图2-20),重心线位 于椎体之前,在肌肉方面可见牵拉胸部伸肌、肩胛 骨后缩肌、肋间肌、胸肌、背阔肌、前锯肌、肩胛 提肌、上斜方肌紧张。发生这种情况可能与长期前 倾疲劳、过度强调屈肌锻炼、椎间盘前部受压等因 素有关。
(4)胸部畸形
➢ 常见的有胸部凹陷(前胸和胸骨凹陷)、桶状胸( 胸廓的前后径增加)、胸部凸出(胸骨凸向前下方 )。
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 ➢ 出生后8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并持续终生。8个
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坐位平衡反应(sitting)
检测体位 ➢ 患者坐在椅子上。 诱发刺激 ➢ 拉或使患者向一侧倾斜。 阳性反应 ➢ 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外展、伸直(平衡
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检测体位 ➢ 患者取半仰卧位。 诱发刺激 ➢ 突然将头伸向后下方。 阳性反应 ➢ 上肢外展、伸直(或屈曲)、外旋,手指伸直和
外展。
临床意义
➢ 直到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 月后仍有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4个月 后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抬躯反射(landau reflex)
检测体位 ➢ 用手托住患者胸部,俯卧位置于空中。 诱发刺激 ➢ 主动地或被动地抬头。 阳性反应 ➢ 脊柱和下肢伸直(当头向腹侧屈曲时,脊柱和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人体形态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3.大腿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从髌骨上缘起向大腿中段每隔 6、8、10、12cm处测量围度,在记录测量 结果时应注明测量的部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4.小腿围度 可以分为最大围度和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下肢稍外展,膝关节伸展位。 测量点:分别在小腿最粗的部位和内、外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1.上臂围度 (2)肘屈曲位 测量体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用力屈曲。 测量点:同肘伸展位。
肆、身体围度(周径)的测量
一、四肢围度的测量
2.前臂围度
(1)前臂最大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近端最膨隆部测量围度。
(2)前臂最小围度 测量体位:前臂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在前臂远端最细部位测量围度。
3.腹围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 然下垂 。 测量点:通过脐或第12肋骨的下缘和髂前上棘连线 中点的水平线。测量腹围时,应考虑消化器官和膀 胱内容物充盈程度对其结果的影响。
陆、躯干围度测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臀围
测量体位:站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测量点: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上臀 部的最粗部分。
5.腰臀比
即测量的腰围除以臀围的比值, 腰臀比=腰围/臀围 。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1.上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 髁的距离
壹、上肢长度的测量
2.前臂长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康复评定技术》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

5.胸部畸形 (1)扁平胸 (2)圆柱胸 (3)鸡胸 (4)漏斗胸 (5)不对称胸 6.骨盆后倾 7.骨盆前倾 8.膝过伸 9.膝屈曲
(二)后面观 1.头部倾斜 2.肩下垂 3.肩内旋、外旋 4.脊柱侧弯 5.骨盆向侧方倾斜 6.骨盆旋转 7.扁平足 8.高弓足
脊柱侧弯悬垂测量法
异常足弓
(三)前面观 1.下颌骨不对称 2.锁骨和其他关节不对称 3.髋外旋、髋内旋 4.膝外翻 5.膝内翻 6.胫骨外旋 7.胫骨内旋 8.拇外翻 9.爪形趾
4.手长 测量体位:手指伸展位。 测量点: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连线的中 点到中指尖的距离。
手长度测量
(二)下肢长度的测量 1.下肢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 或从股骨的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下肢长度测量
2.大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 间隙距离。
大腿长度测量
3.小腿长 测量体位: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位,下 肢伸展,髋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到外踝的 距离。
小腿长度测量
4.足长 测量体位:踝关节呈中立位。 测量点:从足跟末端到第二趾末端距离。
足长度测量
(三)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1.上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腋窝前缘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2.前臂残端的长度 测量体位:坐位或站位,上臂残肢自然下垂。 测量点:从尺骨鹰嘴沿尺骨到残肢末端的距离。
下肢异常姿势
三、异常姿势的影响 (一)肌肉和韧带失平衡 (二)关节负重增加和压力分布异常 (三)继发性功能障碍 (四)诱发疼痛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二、三、人体反射的评定共57页文档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二、三、人体反射的评定共57页文档
《康复评定技术》实训二、三、人体 反射的评定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康复评定学课件反射评定

康复评定学课件反射评定
培训专业人员
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反射评定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确 保评定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建立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库
建立反射评定数据库,收集大量样本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验 证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2
CATALOGUE
反射评定方法
神经反射评定
01
02
03
定义
神经反射评定是通过刺激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观察 和评估相应生理反应的过 程。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评估神经损伤程度,预测 康复效果。
方法
常用的神经反射评定方法 包括深浅感觉检查、运动 功能检查、病理反射检查 等。
肌肉反射评定
定义
指导康复治疗
反射评定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 高康复效果。
反射评定的应用范围
神经科疾病
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
骨科疾病
如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骨科疾病的 康复评定。
儿科疾病
如脑瘫、小儿麻痹症等儿科疾病的康复评定 。
其他领域
如运动员损伤、职业病等其他领域的康复评 定。
02
03
反射
评定
指机体在受到刺激时,通过神经 系统作出的快速、自动的生理反 应。
指通过观察、测量和评估等方法 ,对人体功能状态和障碍程度进 行判断的过程。
反射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
反射评定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传 入、传出和反射环路的功能,从 而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
损伤。
诊断疾病
通过反射评定可以发现神经系统相 关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脊髓损伤、 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

《康复评定技术》人体反射的评定

《康复评定技术》人体反射的评定

(或屈曲),各手指伸展并外展,
吓哭后双上肢屈曲、
内收并于胸前交叉。
出现时间:妊娠28w。
消失时间:4m
.
32
3. 保护性伸展反应
定义:是指在重心超出支持面时,为达到稳定和支持
身体的目的而作出的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取坐位、跪位、站立位或倒 立位(降落伞反应),被检者通过主动或被动 地移动身体使身体重心超出支撑面。 反应:双上肢或双下肢伸展并外展以支持和保 护身体不摔倒。 出现时间:上肢,出生后4~6m;
.
27
2.身体调正反射(躯干旋转调整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头中立位, 上、下肢伸展,被检查者的头主动或被 动地向一侧旋转。 反应:身体分节旋转,即头部先旋转, 接着两肩旋转,最后骨盆旋转。 出现时间:4~6m。 消失时间:出生18m。
.
28
3-6. 头部迷路性调正反应Ⅰ
检查方法:将被检查者的眼睛蒙上,检查体 位可以呈仰卧位、俯卧位、直立悬空位,检 查者用双手将被检者托起或将其向前、后、 左、右各个方向倾斜。 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头颈部 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 出现时间:出生~2m。
膝手卧位,出生后9~12m; 跪位,15m;
站立位,出生后12~21m。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
37
4.平衡反应——③迈步及跳跃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取立位,检查者握住 其双上肢,向左、右、前及后方推动被 检者。 反应:为了维持平衡,脚相应地向侧方 或前方、后方迈出一步,头部和躯干出 现调整。
出现时间:出生后15~18m。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
35
1-2.平衡反应——①倾斜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于平衡板或体操球上呈仰卧位、 俯卧位、坐位、膝手卧位或站立位,通过倾斜平 衡板或移动体操球来改变身体重心。 反应:头部和躯干出现调整,即平衡板翘起(上 斜)的一侧躯干向上弯曲,同侧上、下肢伸展并 外展;对侧肢体(平衡板下斜侧)出现保护性伸 展反应。 出现时间:俯卧位,出生后6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 肌张力增高;另一侧上、下肢屈曲,或 屈肌张力增高,犹如“拉弓射箭”或 “击剑”姿势。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m
.
17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Ⅰ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 在检查者的腿上(检查者取坐位),使 被检查者头部尽量前屈。 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 伸展或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m。 消失时间:8~12m。
.
13
二、脑干(张力性)水平反射
脑干水平反射静止的姿势反射,是肌 肉张力的“调整反应”。
全身肌张力随着头部与身体的位置 关系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出生后前4~6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
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童,超过6个月?
.
实训二 14
.
15
前庭外侧核→红核
.
16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 位,上、下肢伸展,检查者将被检查者 头部转向一侧。
.
8
2.伸肌伸张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头呈中立 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刺激 屈曲位的足底。
反应: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 位。
出现时间:妊娠28w
消失时间:出生后2m
.
9
3.交叉性伸展反射Ⅰ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头部呈中立位,一侧下肢屈曲, 另一侧伸展,将伸展位的下肢 做屈曲动作。
消失时间:终生。
.
29
7-10. 视觉调整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者睁眼,呈仰卧位、俯卧位、 直立悬空位,检查者用双手将被检者托起或 将其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倾斜。 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头颈部 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 出现时间:出生~2m。 消失时间:终生存在。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6m。
.
23
8.阴性支持反射
检查方法:帮助患者保持立位,使之成 自我负重位。 反应:伸肌张力未缓解,阳性支持持续 存在。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8m。
.
24
三、中脑水平的反应
中脑水平的反应是获得性运动发育 成熟的标志,影响头与身体在空间 的关系。
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12个月时 达到最大效应。当皮质控制增加时,逐渐改 变并受到抑制,到5岁末时消失。
.
18
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Ⅱ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膝手卧位,或趴 在检查者的腿上,使被检查者头部尽量 后伸。 反应:两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张力增高, 两下肢屈曲或屈肌的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4~6m。 消失时间:8~12m。
.
19
4.仰卧位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 位,双上、下肢伸展,保持仰卧位。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m。
反应: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 屈曲位的下肢立即伸展。
出现时间:妊娠28w。
消失时间:出生后2m。
.
10
4.交叉性伸展反射Ⅱ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 中立位,双下肢伸展,在一侧大腿内侧 给予轻轻叩打刺激。 反应:对侧下肢表现出内收,内旋,踝 关节跖屈(典型的剪刀状体位)。 出现时间:妊娠28w。 消失时间:出生后2m。
.
11
5.抓握放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卧位,对手掌或脚 掌持续加压。 反应:手指或足趾屈曲。 出现时间:手掌抓握,出生时;
足趾跖屈,妊娠28w。 消失时间:手掌抓握,出生后4~6m;
足趾跖屈,出生后9m。
.
12
6.惊吓(Moro)反射
检查方法:任意体位,突然大声地喊叫 或发出刺耳的噪声。 反应:上肢突然伸展或外展,大哭。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终生保持。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或检查脑瘫患 儿时,令患儿一只手用力握物。
反应:对侧的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身体的其 他部位肌张力明显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3m。
消失时间:8~9y。
.
22
7.阳性支持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保持立位,让被检 查者脚掌着地地跳数次或脚掌坚定地着 地。
反应: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僵硬伸展 (拮抗收缩);甚至引起膝反张;踝关 节跖屈。
.
20
5.俯卧位对称性紧张性迷路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头中立 位,双上、下肢伸展,保持俯卧位。
反应:四肢屈曲,屈肌张力增高;或不 能完成头部后仰、肩后伸、躯干及上、 下肢伸展动作。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m。
.
21
6.联合反应
定义:是指当身体某一部位进行抗阻力运动 或主动用力时,处于休息状态的肢体所产生 的不随意运动反应。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 评定技术
.
1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
2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发育具有以下特点:
①时间性:
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
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
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
3
一、脊髓(原始)水平反射
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 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受到刺激后肢体 肌肉出现完全的屈曲或伸展动作模式。
.
27
2.身体调正反射(躯干旋转调整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头中立位, 上、下肢伸展,被检查者的头主动或被 动地向一侧旋转。 反应:身体分节旋转,即头部先旋转, 接着两肩旋转,最后骨盆旋转。 出现时间:4~6m。 消失时间:出生18m。
.
28
3-6. 头部迷路性调正反应Ⅰ
检查方法:将被检查者的眼睛蒙上,检查体 位可以呈仰卧位、俯卧位、直立悬空位,检 查者用双手将被检者托起或将其向前、后、 左、右各个方向倾斜。 反应:主动地将头抬起至正常位,即头颈部 与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 出现时间:出生~2m。
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射一般在妊娠28
周到出生后2个月出现,超过2月?
6
.
7
1.屈肌收缩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部呈 中立位,双下肢伸展,刺激一侧足底。 反应: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现失去控制的 屈曲反应,足趾伸展,踝关节背屈。 出现时间:妊娠28w 消失时间:出生后1~2m
.
实训三 25
调正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 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
.
26
(一)调正反应
1.颈部调正(调整)反射(反应)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仰卧位,头中立位, 上、下肢伸展,被检者头主动或被动向一 侧旋转。 反应:整个身体随着头的旋转而向相同方 向旋转。 出现时间:出生后~6m。 消失时间:6m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