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立体几何经典例题复习课程
高一数学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 课件
平行于′轴或′轴的线段.
(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
平行于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
画几何体的直观图时,与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相比,只是多画一个与轴、
轴都垂直的轴,并且使平行于轴的线段的平行性和长度都不变.
基本事实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空间中平行线的传递性)
空间中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是不一定成立的!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
有且只有
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
平行直线
没有公共点
线线垂直: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异面直线
没有公共点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
无数个公共点
为菱形,为的中点.
(2)若∠ = 60°,求证:平面 ⊥平面;
(2)因为 ⊥ 平面 , 平面 , 所以 ⊥ (
. 线面垂直的定义)
因为底面为菱形,∠ = 60°,且为的中点,所以 ⊥ .
(平面几何知识)
所以 ⊥ .
学习立体几何的途径
直观感知
推理论证
操作确认
度量计算
解决空间图形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
空间图形问题
转化
平面图形问题
从
整
体
到
局
部
从一般到特殊
柱体
多面体
基本立体图形
椎体
台体
球
/
旋转体
简单组合体
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 (填序号)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第20页
面面垂直鉴定
假如一种平面通过另一种平面一条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推论: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 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1页
面面垂直性质
假如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种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交线直线垂直于另一种平面
推论:假如两个相交平面都与另一种平面 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交线 l 垂直于另一种 平面
(3)推论:
假如一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种平面两条 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第10页
(4)运用线面垂直:
假如两个平面分别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
(5)运用面面平行:
假如两个平面都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假如一种平面上所有点到另一种平面距离相等,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α
a
直线与平 面所成角
βA Pm
αB
二面角
00<θ≤900
00≤ θ≤900
00≤θ ≤1800
空间角计算环节:一作、二证、三算
第34页
空间中角解法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措施 (1)平移法(2)补形法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措施
关键:抓垂足、斜足,找斜线在平面内射影。
3、二面角
找二面角棱,进而找棱两条垂线
第6页
(4)运用垂直
假如一条直线和一种平面分别与另一种平面垂 直,且直线不在这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平行。
(5)运用平行 假如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种平 行且不在另一种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与 另一种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总结及例题下PPT课件
D1 ·O
A1 ·H
D
A
C1 B1
P C B
第10页/共23页
• 3 如图,在四棱锥 ABCD, PB于点F。 (I)证明 (II)证明
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
,E是PC的中点,
作
平面 EDB
;
平面EFD;
底面 交
第11页/共23页
• 4、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是棱BC的中点,点F 是棱CD上的动点.
平面AAB1BD;C A1B1C1
• (II)求证A:B 2 AA平1面AB1D。
BC1 //
A1C
A1
D
C1 B1
C
A
B
第19页/共23页
• 预测(3) 线线垂直+线面平行
• 如图,在四棱锥
, AD AB, A;D DC 1 AB, BC PC.
• (I)试确定点F的位置,使得D1E⊥平面AB1F;
第12页/共23页
• 5、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4,AA1=8,E、F分别为AD 和CC1的中点,O1为下底面正方形的中心。
• (Ⅰ)证明:AF⊥平面FD1B1;
D E A
C B
F
D1 O1 A1
C1 H B1
第13页/共23页
• (Ⅰ)求证:
平面PDC;
PAD
PA PD • (II)已知E为棱AB的中点,问在棱PD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EQ平行于平面 PBC?若存在,写出点Q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PA
第21页/共23页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总结例题(带答案)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Δ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答案:B解析:利用垂直关系,再结合勾股定理进而解决问题.如图所示,作EO⊥CD于O,连接ON,过M作MF⊥OD于F.连BF,∵平面平面ABCD.EO⊥CD,EO⊂平面CDE,∴EO⊥平面ABCD,MF⊥平面ABCD,∴ΔMFB与ΔEON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EO=√3,ON =EN=2,MF=√32,BF=52,∴BM=√7.∴BM≠EN,故选B.CDE小提示:本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2、如图直角△O′A′B′是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斜边O′B′=4,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A.8√2B.4√2C.4D.√2答案:A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规则可求原平面图形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由题意可知△O′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B′=4,则OʹAʹ=2√2,所以原图形中,OB=4,OA=4√2,故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1×4×4√2=8√2.2故选:A3、如图,用斜二测画法作水平放置的正三角形A1B1C1的直观图,则正确的图形是()A.B.C.D.分析:由斜二侧画法的规则分析判断即可先作出一个正三角形A1B1C1,然后以B1C1所在直线为x轴,以B1C1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对应的x′,y′轴,使夹角为45°,画直观图时与x轴平行的直线的线段长度保持不变,与y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得到的图形如图,然后去掉辅助线即可得到正三角形的直观图如图,故选:A4、下列空间图形画法错误的是()A.B.C.D.分析:根据空间图形画法:看得见的线画实线,看不见的线画虚线.即可判断出答案.D选项:遮挡部分应画成虚线.故选:D.5、如图,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a,沿图1中对角面将它分割成两个部分,拼成如图2的四棱柱,则该四棱柱的全面积为()A.(8+2√2)a2B.(2+4√2)a2C.(4+2√2)a2D.(6−4√2)a2答案:C分析:拼成的几何体比原正方体的表面增加了两个截面,减少了原来两个正方形面,据此变化,进行求解. 由题意,拼成的几何体比原正方体的表面增加了两个截面,减少了原来两个正方形面,由于截面为矩形,长为√2a,宽为a,所以面积为√2a2,所以拼成的几何体的表面积为4a2+2√2a2=(4+2√2)a2.故选:C.6、已知三棱锥A−BCD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且AB⊥平面BCD,AB=2√3,AC=AD=4,CD= 2√2,则球O的表面积为()A.20πB.18πC.36πD.24π答案:A分析:根据AB⊥平面BCD,得到AB⊥BC,AB⊥BD,再由AB=2√3,AC=AD=4,CD=2√2,得到BC⊥BD,则三棱锥A−BCD截取于一个长方体,然后由长方体的外接球即为三棱锥的外接球求解.因为AB⊥平面BCD,所以AB⊥BC,AB⊥BD,∴BC=BD=√42−(2√3)2=2,在△BCD中,CD=2√2,∴CD2=BC2+BD2,∴BC⊥BD.如图所示: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即为长方体AGFH-BCED的外接球,设球O的半径为R,则2R=√BA2+BC2+BD2=√(2√3)2+22+22=2√5,解得R=√5,所以球O的表面积为20π,故选:A.7、下列条件中,能得出直线m与平面α平行的是()A.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B.直线m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C.直线m与平面α没有公共点D.直线m与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答案:C分析: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的性质逐个辨析即可.对A ,直线m 与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平行不可能,故A 错误;对B ,当直线m 在平面α内时,满足直线m 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但m 与α不平行;对C ,能推出m 与α平行;对D ,当直线m 在平面α内时,m 与α不平行.故选:C.8、如图是长方体被一平面所截得到的几何体,四边形EFGH 为截面,长方形ABCD 为底面,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为( )A .梯形B .平行四边形C .可能是梯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D .矩形答案:B解析: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EF 与的平行、EH 与FG 平行.因为平面ABFE //平面CGHD ,且平面EFGH ∩平面ABFE =EF ,平面EFGH ∩平面CGHD =GH ,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可知EF //,同理可证明EH //FG .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长方体截面形状判断,考查面面平行的性质应用,较简单.多选题9、(多选)一个几何体有6个顶点,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 .三棱柱B .三棱台C .五棱锥D .四面体答案:ABCGH GH分析:根据棱柱、棱台、棱锥及四面体的图形分析,即可得答案.对于A ,三棱柱是上下两个三角形,有6个顶点,满足题意;对于B ,三棱台是上下两个三角形,有6个顶点,满足题意;对于C ,五棱锥是底面为五边形及一个顶点,有6个顶点,满足题意;对于D ,四面体的顶点个数为4个,不满足题意.故选:ABC.10、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将正四棱锥称为方锥.已知半球内有一个方锥,方锥的底面内接于半球的底面,方锥的顶点在半球的球面上,若方锥的体积为18,则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半径是3B .体积为18πC .表面积为27πD .表面积为18π答案:ABC分析:作出正四棱锥的对角面,为半球的半个大圆的内接三角形,由图形可用球的半径表示出棱锥底面边长,高,由棱锥体积求得半球半径.然后计算半球体积,表面积,判断各选项.如图,是正四棱锥的对角面,设球半径为r ,AC 是半圆的直径,则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2r ,棱锥体积为V =13×(√2r)2×r =23r 3=18,r =3, 半球体积为V =23πr 3=23π×33=18π,表面积为S =2π×32+π×32=27π,故选:ABC .11、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则下列四个命题正确的是( )PAC △PAC△A.两条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π4B.直线BC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等于π4C.点D到面ACD1的距离为√33D.三棱柱AA1D1−BB1C1外接球半径为√32答案:BCD分析:对于A:根据异面直线的求法易得: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AD1C;对于B:可证B1C⊥平面ABC1D1,则直线BC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CBC1;对于C:根据等体积转换V D−ACD1=V D1−ACD,求点D到面ACD1的距离;对于D:三棱柱AA1D1−BB1C1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外接球,直接求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即可.连接AC、AD1∵AB∥C1D1且AB=C1D1,则四边形ABC1D1为平行四边形,∴异面直线D1C和BC1所成的角为∠AD1C∵AC=AD1=D1C,则△ACD1为正三角形,即∠AD1C=π3A不正确;连接B1C在正方形BB1C1C中,BC1⊥B1C∵AB⊥平面BB1C1C,B1C⊂平面BB1C1C∴AB⊥B1CAB∩BC1=B,则B1C⊥平面ABC1D1∴直线BC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为∠CBC1=π4 B正确;根据等体积转换可知:V D−ACD1=V D1−ACD即13×ℎ×12×√2×√2×√32=13×1×12×1×1,则ℎ=√33C正确;三棱柱AA1D1−BB1C1的外接球即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外接球则外接球的半径即为正方体ABCD−A1B1C1D1体对角线的一半,即R=√32D正确;故选:BCD.1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D⊥平面ABCD,FB∥ED,AB=ED=2FB,记三棱锥E−ACD,F−ABC,F−ACE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A.V3=2V2B.V3=V1C.V3=V1+V2D.2V3=3V1答案:CD分析:直接由体积公式计算V1,V2,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由V3=V A−EFM+V C−EFM计算出V3,依次判断选项即可.设AB=ED=2FB=2a,因为ED⊥平面ABCD,FB∥ED,则V1=13⋅ED⋅S△ACD=13⋅2a⋅12⋅(2a)2=43a3,V2=13⋅FB⋅S△ABC=13⋅a⋅12⋅(2a)2=23a3,连接BD交AC于点M,连接EM,FM,易得BD⊥AC,又ED⊥平面ABCD,AC⊂平面ABCD,则ED⊥AC,又ED∩BD=D,ED,BD⊂平面BDEF,则AC⊥平面BDEF,又BM=DM=12BD=√2a,过F作FG⊥DE于G,易得四边形BDGF为矩形,则FG=BD=2√2a,EG=a,则EM=√(2a)2+(√2a)2=√6a,FM=√a2+(√2a)2=√3a,EF=√a2+(2√2a)2=3a,EM2+FM2=EF2,则EM⊥FM,S△EFM=12EM⋅FM=3√22a2,AC=2√2a,则V3=V A−EFM+V C−EFM=13AC⋅S△EFM=2a3,则2V3=3V1,V3=3V2,V3=V1+V2,故A、B错误;C、D正确.故选:CD.13、正三棱锥底面边长为3,侧棱长为2√3,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三棱锥高为3B.正三棱锥的斜高为√392C.正三棱锥的体积为27√34D.正三棱锥的侧面积为9√394答案:ABD分析:先求出正三棱锥的高和斜高,从而可判断AB的正误,再计算出体积和侧面积,从而可判断CD的正误.设E为等边三角形ADC的中心,F为CD的中点,连接PF,EF,PE,则PE为正三棱锥的高,PF为斜高,又PF=√12−94=√392,EF=32×√33=√32,故PE=√394−34=3,故AB正确.而正三棱锥的体积为13×3×√34×9=9√34,侧面积为3×12×3×√392=9√394,故C错误,D正确.故选:ABD.填空题14、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线段A1B上的动点(不含端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①平面A 1D 1P ⊥平面BB 1P ;②DC 1⊥PC ;③∠APD 1的取值范围是[π2,π); ④三棱锥C 1−D 1PC 的体积为定值43.答案:①②④分析:由正方体的特征知A 1D 1⊥平面AA 1B 1B ,DC 1⊥对角面A 1BCD 1,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①②正确;当点P 为线段A 1B 的一个四等分点且靠近点B 时,由长度关系可求得cos∠APD 1>0,知③错误;由体积桥和三棱锥体积公式可确定④正确.对于①,∵几何体是正方体,∴A 1D 1⊥平面AA 1B 1B ,又A 1D 1⊂平面A 1D 1P ,∴平面A 1D 1P ⊥平面BB 1P ,①正确;对于②,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DC 1⊥对角面A 1BCD 1,对角面A 1BCD 1,∴DC 1⊥PC ,②正确;对于③,当点P 为线段A 1B 的一个四等分点且靠近点B 时,可得:AP =√102,D 1P =√342,AD 1=2√2,由余弦定理得:cos∠APD 1=AP 2+D 1P 2−AD 122AP⋅D 1P =52+172−82×√102×√342=√85>0,此时∠APD 1<π2,③错误; 对于④,∵△D 1C 1C 的面积是定值S =12×2×2=2,点P 到面D 1C 1C 的距离为BC =2,∴三棱锥C 1−D 1PC的体积V =13×2×2=43,④正确. PC所以答案是:①②④.15、如图,在正方体中,A 、B 、C 、D 分别是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A 、B 、C 、D 四点共面的图形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答案:①③④分析:四点共面主要通过证明两线平行说明,本题利用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平行线的传递性进行说明,证明平行时绝不能凭直观感觉或无理论依据.图①:证明AB ∥EF ,CD ∥EF ,可得AB ∥CD ;图③:证明BD ∥EF ,AC ∥EF ,可得BD ∥AC ;图④:证明GH ∥EF ,AC ∥EF , BD ∥GH ,可得BD ∥AC .图①:取GD 的中点F ,连结BF 、EF ,∵B 、F 均为相应边的中点,则:BF ∥HG又∵HG ∥,则BF ∥即ABFE 为平行四边形∴AB ∥EF同理: CD ∥EF则AB ∥CD 即A 、B 、C 、D 四点共面,图①正确;图②:显然AB 与CD 异面,图②不正确;AEAE图③:连结AC,BD,EF,∵BE∥DF即BDFE为平行四边形∴BD∥EF又∵A、C分别为相应边的中点,则AC∥EF∴BD∥AC即A、B、C、D四点共面,图③正确;图④:连结AC,BD,EF,GH,∵GE∥HF即GEFH为平行四边形,则GH∥EF又∵A、C分别为相应边的中点,则AC∥EF同理:BD∥GH∴BD∥AC即A、B、C、D四点共面,图④正确.所以答案是:①③④.16、一个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4,则该正四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16分析:根据棱柱的体积公式直接计算即可.由题可得该正四棱柱的体积为2×2×4=16.所以答案是:16.解答题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BB1的中点.(1)求证:B1D∥平面ACE.(2)若F是棱CC1的中点,求证:平面B1DF∥平面ACE.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连BD,使BD∩AC=G,连EG,由中位线定理以及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证明B1F∥平面ACE,结合B1D∥平面ACE,利用面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即可.(1)连BD,使BD∩AC=G,连EG.∵ABCD是正方形,BD∩AC=G,∴DG=BG.又∵E是BB1中点,∴B1E=BE,∴DB1∥GE,又DB1⊄平面ACE,GE⊂平面ACE,∴B1D∥平面ACE.(2)∵E是棱BB1的中点,F是棱CC1的中点.∴B1E∥CF且B1E=CF,∴四边形B1ECF是平行四边形,∴B1F∥CE,又∴B1F⊄平面ACE,CE⊂平面ACE,∴B1F∥平面ACE,由(1)B1D∥平面ACE,又∵DB1∩B1F=B1,∴平面B1DF∥平面ACE.18、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与α,β分别相交于点A,B;(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上.答案:(1)α∩β=l,a∩α=A,a∩β=B;图象见解析;(2)A∈α,B∈α,a∩α=C,C∉AB;图象见解析分析:由题意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根据点线面的关系,借用集合符号,表示即可.(1)用符号表示:α∩β=l,a∩α=A,a∩β=B,如图.(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AB,如图.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点、线、面的关系的符号表达,属于基础题.。
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81 C. 4 π
D.16π
(1)如图,设 PE 为正四棱锥 P-ABCD 的高,则正四棱锥 P-ABCD 的 外接球的球心 O 必在其高 PE 所在的直线上,延长 PE 交球面于一点 F,连接 AE,AF.
由球的性质可知△PAF为直角三角形且AE⊥PF,
又底面边长为4, 所以AE=2 2 , PE=6, 所以侧棱长PA=
3
在Rt△CDE中,
故二面角B-AP-C的正切值为2.
tanCED CD 2 3 2, DE 3
归纳总结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 夹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①定义法;②三垂线法; ③垂面法.
的表面积为 16π,则 O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A. 3
3 B.2
√C.1
3 D. 2
解析 如图所示,过球心O作OO1⊥平面ABC, 则O1为等边三角形ABC的外心. 设△ABC的边长为a, 则 43a2=943,解得 a=3, ∴O1A=23× 23×3= 3. 设球O的半径为r,则由4πr2=16π,得r=2,即OA=2. 在 Rt△OO1A 中,OO1= OA2-O1A2=1,
五、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 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 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则直线 PB 与 AD1 所成的角为( )
A.
2
高一 立体几何知识点+例题+练习 含答案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多面体①棱柱的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上、下底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②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③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①圆柱可以由矩形绕其一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②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得到.③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所在直线旋转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④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直径所在直线旋转得到. 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其规则是:(1)原图形中x 轴、y 轴、z 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 ′轴、y ′轴的夹角为45°(或135°),z ′轴与x ′轴、y ′轴所在平面垂直.(2)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分别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 轴和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 3.柱、锥、台和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 柱体(棱柱和圆柱) S 表面积=S 侧+2S 底 V =Sh 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V =13Sh台体(棱台和圆台)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4.(1)与体积有关的几个结论①一个组合体的体积等于它的各部分体积的和或差. ②底面面积及高都相等的两个同类几何体的体积相等. (2)几个与球有关的切、接常用结论 a .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若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b .若长方体的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分别为a ,b ,c ,外接球的半径为R ,则2R =a 2+b 2+c 2. c .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 (3)斜二测画法中的“三变”与“三不变”“三变”⎩⎪⎨⎪⎧坐标轴的夹角改变,与y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形改变.“三不变”⎩⎪⎨⎪⎧平行性不改变,与x ,z 轴平行的线段的长度不改变,相对位置不改变.【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 × ) (2)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 × )(3)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 时,若∠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 轴,且∠A =90°,则在直观图中,∠A =45°.( × ) (4)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 √ )(5)台体的体积可转化为两个锥体的体积之差来计算.( √ ) (6)菱形的直观图仍是菱形.( × )1.(教材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 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④若两条线段平行,则在直观图中对应的两条线段仍然平行. 答案 ④解析 由直观图的画法规则知,角度、长度都有可能改变,而线段的平行性不变.故④正确. 2.(教材改编)已知圆锥的表面积等于12π cm 2,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则底面圆的半径为________ cm. 答案 2解析 S 表=πr 2+πrl =πr 2+πr ·2r =3πr 2=12π, ∴r 2=4,∴r =2(cm).3.(2014·陕西改编)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2π解析 底面圆半径为1,高为1,侧面积S =2πrh =2π×1×1=2π.4.将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使得BD =a ,则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212a 3解析 O 是AC 的中点,连结DO ,BO ,△ADC ,△ABC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DO =BO =AC 2=22a ,BD =a ,所以△BDO 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因为DO ⊥AC ,DO ⊥BO ,AC ∩BO =O ,所以DO ⊥平面ABC ,即DO 就是三棱锥D -ABC 的高.因为S △ABC =12a 2,所以三棱锥D -ABC 的体积为13×12a 2×22a =212a 3.5. 用斜二测画法画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如图所示的一个正方形,则原来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解析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为正方形,且其边长为1,对角线长为2,所以原平面图形为平行四边形,且位于x轴上的边长仍为1,位于y轴上的对角线长为2 2.题型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例1(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棱锥;③直角三角形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都是圆锥;④棱台的上、下底面可以不相似,但侧棱长一定相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2)下列结论:①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②以直角梯形的一腰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③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④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⑤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面,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球.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3)设有以下四个命题:①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是平行六面体;②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③直四棱柱是直平行六面体;④棱台的相对侧棱延长后必交于一点.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1)0(2)③⑤(3)①④解析(1)①不一定,只有当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轴时才是母线;②不一定,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如图1所示;③不一定,当以斜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时,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不是圆锥,如图2所示,它是由两个同底圆锥组成的几何体;④错误,棱台的上、下底面相似且是对应边平行的多边形,各侧棱延长线交于一点,但是侧棱长不一定相等.图1图2(2)这条边若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则得不到圆锥,①错;这条腰若不是垂直于两底的腰,则得到的不是圆台,②错;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是显然成立的,③正确;如果用不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则得到的不是圆锥和圆台,④错;只有球满足任意截面都是圆面,⑤正确.(3)命题①符合平行六面体的定义,故命题①是正确的;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侧棱可能与底面不垂直,故命题②是错误的;因为直四棱柱的底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命题③是错误的;命题④由棱台的定义知是正确的.思维升华(1)解决本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几何体的定义,真正把握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可以根据条件构建几何模型,在几何模型中进行判断;(2)解决本类题目的技巧:三棱柱、四棱柱、三棱锥、四棱锥是常用的几何模型,有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举特例解决或者学会利用反例对概念类的命题进行辨析.给出下列命题:①棱柱的侧棱都相等,侧面都是全等的平行四边形;②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其三个侧面也两两垂直;③在四棱柱中,若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都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④存在每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②③④解析①不正确,根据棱柱的定义,棱柱的各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但不一定全等;②正确,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三个侧面构成的三个平面的二面角都是直二面角;③正确,因为两个过相对侧棱的截面的交线平行于侧棱,又垂直于底面;④正确,如图,正方体AC1中的三棱锥C1-ABC,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二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例2 已知△A ′B ′C ′是△ABC 的直观图,且△A ′B ′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求△ABC 的面积.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xOy ′,△A ′B ′C ′的顶点C ′在y ′轴上,边A ′B ′在x 轴上,把y ′轴绕原点逆时针旋转45°得y 轴,在y 轴上取点C 使OC =2OC ′,A ,B 点即为A ′,B ′点,长度不变.已知A ′B ′=A ′C ′=a ,在△OA ′C ′中,由正弦定理得OC ′sin ∠OA ′C ′=A ′C ′sin 45°,所以OC ′=sin 120°sin 45°a =62a ,所以原三角形ABC 的高OC =6a , 所以S △ABC =12×a ×6a =62a 2.引申探究1.若本例改为“已知△ABC 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求其直观图△A ′B ′C ′的面积”,应如何求?解 由斜二测画法规则可知,直观图△A ′B ′C ′一底边上的高为32a ×12×22=68a , 故其面积S △A ′B ′C ′=12a ×68a =616a 2.2.本例中的直观图若改为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ABC =45°,AB =AD =1,DC ⊥BC ,则原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2+22解析 如图①,在直观图中,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则在Rt △ABE 中,AB =1,∠ABE =45°, ∴BE =22.而四边形AECD 为矩形,AD =1, ∴EC =AD =1.∴BC =BE +EC =22+1. 由此可还原原图形如图②,是一个直角梯形.在原图形中,A ′D ′=1,A ′B ′=2,B ′C ′=22+1,且A ′D ′∥B ′C ′,A ′B ′⊥B ′C ′,∴原图形的面积为S =12(A ′D ′+B ′C ′)·A ′B ′=12×⎝⎛⎭⎫1+1+22×2=2+22. 思维升华 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的技巧在原图形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与x ′轴或y ′轴平行,原图中不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段可以先画出线段的端点再连线,原图中的曲线段可以通过取一些关键点,作出在直观图中的相应点后,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而画出.如图,矩形O ′A ′B ′C ′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O ′A ′=6 cm ,C ′D ′=2 cm ,则原图形是________. ①正方形; ②矩形;③菱形; ④一般的平行四边形. 答案 ③解析 如图,在原图形OABC 中,应有OD =2O ′D ′=2×22=42(cm),CD =C ′D ′=2 cm. ∴OC =OD 2+CD 2=(42)2+22=6(cm),∴OA =OC ,∴四边形OABC 是菱形.题型三 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例3 (1)(2014·山东)一个六棱锥的体积为23,其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侧棱长都相等,则该六棱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12解析 由题意知该六棱锥为正六棱锥,∴设正六棱锥的高为h ,侧面的斜高为h ′. 由题意,得13×6×12×2×3×h =23,∴h =1, ∴斜高h ′=12+(3)2=2,∴S 侧=6×12×2×2=12.(2)如图,斜三棱柱ABC —A ′B ′C ′中,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b ,侧棱AA ′与底面相邻两边AB 与AC 都成45°角,求此斜三棱柱的表面积. 解 如图,过A ′作A ′D ⊥平面ABC 于D ,过D 作DE ⊥AB 于E ,DF ⊥AC 于F ,连结A ′E ,A ′F ,AD . 则由∠A ′AE =∠A ′AF , AA ′=AA ′,又由题意知A ′E ⊥AB ,A ′F ⊥AC , 得Rt △A ′AE ≌Rt △A ′AF , ∴A ′E =A ′F ,∴DE =DF , ∴AD 平分∠BAC ,又∵AB =AC ,∴BC ⊥AD ,∴BC ⊥AA ′, 而AA ′∥BB ′,∴BC ⊥BB ′, ∴四边形BCC ′B ′是矩形,∴斜三棱柱的侧面积为2×a ×b sin 45°+ab =(2+1)ab . 又∵斜三棱柱的底面积为2×34a 2=32a 2, ∴斜三棱柱的表面积为(2+1)ab +32a 2.思维升华 (1)解决组合体问题关键是分清该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组成的以及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的组合情况;(2)在求多面体的侧面积时,应对每一侧面分别求解后再相加,对于组合体的表面积应注意重合部分的处理.(3)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是曲面,计算侧面积时需要将这个曲面展为平面图形计算,而表面积是侧面积与底面圆的面积之和.一个正三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是3 cm 和6 cm ,高是32cm.(1)求三棱台的斜高;(2)求三棱台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 (1)设O 1、O 分别为正三棱台ABC —A 1B 1C 1的上、下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如图所示,则O 1O =32,过O 1作O 1D 1⊥B 1C 1,OD ⊥BC ,则D 1D 为三棱台的斜高;过D 1作D 1E ⊥AD 于E ,则D 1E =O 1O =32,因O 1D 1=36×3=32,OD =36×6=3, 则DE =OD -O 1D 1=3-32=32. 在Rt △D 1DE 中, D 1D =D 1E 2+ED 2=⎝⎛⎭⎫322+⎝⎛⎭⎫322=3(cm). 故三棱台斜高为 3 cm.(2)设c 、c ′分别为上、下底的周长,h ′为斜高, S 侧=12(c +c ′)h ′=12(3×3+3×6)×3=2732 (cm 2),S 表=S 侧+S 上+S 下=2732+34×32+34×62=9934(cm 2). 故三棱台的侧面积为2732 cm 2,表面积为9934cm 2.题型四 求空间几何体的体积例4 (2015·山东改编)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长为2,将该三角形绕其斜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42π3解析 如图,设等腰直角三角形为△ABC ,∠C =90°,AC =CB =2,则AB =2 2.设D 为AB 中点,则BD =AD =CD = 2.∴所围成的几何体为两个圆锥的组合体,其体积V =2×13×π×(2)2×2=42π3.思维升华 空间几何体体积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若所给定的几何体是可直接用公式求解的柱体、锥体或台体,则可直接利用公式进行求解. (2)若所给定的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得出,则常用转换法、分割法、补形法等方法进行求解.(2014·课标全国Ⅱ改编)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D 为BC 的中点,则三棱锥A -B 1DC 1的体积为________. 答案 1解析 在正△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则有AD =32AB =3, S △DB 1C 1=12×2×3= 3.又∵平面BB 1C 1C ⊥平面ABC , AD ⊥BC ,AD ⊂平面ABC , ∴AD ⊥平面BB 1C 1C ,即AD 为三棱锥A -B 1DC 1底面上的高.∴V 三棱锥A -B 1DC 1=13S △DB 1C 1·AD =13×3×3=1.题型五 与球有关的切、接问题例5 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________. 答案132解析 如图所示,由球心作平面ABC 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又AM =12BC =52, OM =12AA 1=6, 所以球O 的半径R =OA =(52)2+62=132. 引申探究1.本例若将直三棱柱改为“棱长为4的正方体”,则此正方体外接球和内切球的体积各是多少?解 由题意可知,此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为其外接球的直径,正方体的棱长即为其内切球的直径.设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R ,内切球的半径为r .又正方体的棱长为4,故其体对角线长为43,从而V 外接球=43πR 3=43π×(23)3=323π, V 内切球=43πr 3=43π×23=32π3. 2.本例若将直三棱柱改为“正四面体”,则此正四面体的表面积S 1与其内切球的表面积S 2的比值为多少?解 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r 为正四面体高的14,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则S 1S 2=3a 2πa 26=63π. 3.本例中若将直三棱柱改为“侧棱和底面边长都是32的正四棱锥”,则其外接球的半径是多少?解 依题意得,该正四棱锥的底面对角线的长为32×2=6,高为 (32)2-(12×6)2=3, 因此底面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均等于3,所以该正四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即为底面正方形的中心,其外接球的半径为3.思维升华 空间几何体与球接、切问题的求解方法(1)求解球与棱柱、棱锥的接、切问题时,一般过球心及接、切点作截面,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与圆的接、切问题,再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寻找几何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2)若球面上四点P ,A ,B ,C 构成的三条线段P 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P A =a ,PB =b ,PC =c ,一般把有关元素“补形”成为一个球内接长方体,利用4R 2=a 2+b 2+c 2求解.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六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半球面上,AB =AC ,侧面BCC 1B 1是半球底面圆的内接正方形,则侧面ABB 1A 1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 解析 由题意知,球心在侧面BCC 1B 1的中心O 上,BC 为△ABC 所在圆面的直径,∴∠BAC =90°,△ABC 的外接圆圆心N 是BC 的中点,同理△A 1B 1C 1的外心M 是B 1C 1的中点.设正方形BCC 1B 1的边长为x ,Rt △OMC 1中,OM =x 2,MC 1=x 2,OC 1=R =1(R 为球的半径), ∴(x 2)2+(x 2)2=1,即x =2,则AB =AC =1, ∴S 矩形ABB 1A 1=2×1= 2.15.巧用补形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 如图:△ABC 中,AB =8,BC =10,AC =6,DB ⊥平面ABC ,且AE ∥FC ∥BD ,BD =3,FC =4,AE =5.则此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思维点拨 将所求几何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利用棱柱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得该几何体的体积. 解析 用“补形法”把原几何体补成一个直三棱柱,使AA ′=BB ′=CC ′=8,所以V 几何体=12V 三棱柱=12×S △ABC ·AA ′=12×24×8=96.答案96温馨提醒(1)补形法的应用思路:“补形法”是立体几何中一种常见的重要方法,在解题时,把几何体通过“补形”补成一个完整的几何体或置于一个更熟悉的几何体中,巧妙地破解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等问题,常见的补形法有对称补形、联系补形与还原补形,对于还原补形,主要涉及台体中“还台为锥”.(2)补形法的应用条件:当某些空间几何体是某一个几何体的一部分,且求解的问题直接求解较难入手时,常用该法.[方法与技巧]求空间几何体的侧面积、体积的思想与方法(1)转化与化归思想:计算旋转体的侧面积时,一般采用转化的方法来进行,即将侧面展开化为平面图形,“化曲为直”来解决,因此要熟悉常见旋转体的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及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2)求体积的两种方法:①割补法:求一些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时,常用割补法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几何体进行解决.②等积法:等积法包括等面积法和等体积法.等积法的前提是几何图形(或几何体)的面积(或体积)通过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利用等积法可以用来求解几何图形的高或几何体的高,特别是在求三角形的高和三棱锥的高时,这一方法回避了通过具体作图得到三角形(或三棱锥)的高,而通过直接计算得到高的数值.[失误与防范]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应注意的问题(1)求组合体的表面积时,要注意各几何体重叠部分的处理.(2)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侧放时,容易和四棱台混淆,在识别时要紧扣定义,以防出错.A 组 专项基础训练(时间:45分钟)1.给出下列命题:①在正方体上任意选择4个不共面的顶点,它们可能是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③若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则该四棱柱为直四棱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2.五棱柱中,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那么一个五棱柱对角线的条数为________.答案 10解析 如图,在五棱柱ABCDE -A 1B 1C 1D 1E 1中,从顶点A 出发的对角线有两条:AC 1,AD 1,同理从B ,C ,D ,E 点出发的对角线均有两条,共2×5=10(条).3.用平面α截球O 所得截面圆的半径为3,球心O 到平面α的距离为4,则此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π解析 依题意,设球半径为R ,满足R 2=32+42=25,∴S 球=4πR 2=100π.4.(2015·课标全国Ⅰ改编)《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________斛.答案 22解析 由题意知:米堆的底面半径为163(尺),体积V =13×14πR 2·h ≈3209(立方尺).所以堆放的米大约为3209×1.62≈22(斛). 5.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侧棱AA 1⊥平面AB 1C 1,AA 1=1,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此三棱柱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 2 解析 因为AA 1⊥平面AB 1C 1,AB 1⊂平面AB 1C 1,所以AA 1⊥AB 1,又知AA 1=1,A 1B 1=2,所以AB 1=22-12=3,同理可得AC 1=3,又知在△AB 1C 1中,B 1C 1=2,所以△AB 1C 1的B 1C 1上的高为h =3-1=2,其面积S △AB 1C 1=12×2×2=2,于是三棱锥A —A 1B 1C 1的体积V 三棱锥A —A 1B 1C 1=V 三棱锥A 1—AB 1C 1=13×S △AB 1C 1×AA 1=23,进而可得此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V =3V 三棱锥A —A 1B 1C 1=3×23= 2. 6.(2015·江苏)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答案 7解析 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 ,由题意得13πr 2·4+πr 2·8=13π×52×4+π×22×8,解得r =7. 7.(2015·课标全国Ⅱ改编)已知A ,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AOB =90°,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144π解析 如图,要使三棱锥O-ABC 即C-OAB 的体积最大,当且仅当点C 到平面OAB 的距离,即三棱锥COAB 底面OAB 上的高最大,其最大值为球O 的半径R ,则V O-ABC 最大=V C-OAB 最大=13×S △OAB ×R =13×12×R 2×R =16R 3=36,所以R =6,得S 球O =4πR 2=4π×62=144π.8.(2015·盐城一模)一个圆锥过轴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它的顶点和底面圆周在球O 的球面上,则该圆锥的体积与球O 的体积的比值为________.答案 932解析 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a ,球O 的半径为R ,则V 圆锥=13·πa 2·3a =33πa 3. 又R 2=a 2+(3a -R )2,所以R =233a , 故V 球=4π3·(233a )3=323π27a 3,则其体积比为932. 9.(教材改编)已知一个上、下底面为正三角形且两底面中心连线垂直于底面的三棱台的两底面边长分别为20 cm 和 30 cm ,且其侧面积等于两底面面积之和,求棱台的高. 解 如图所示,三棱台ABC —A 1B 1C 1中,O 、O 1分别为两底面中心,D 、D 1分别为BC 和B 1C 1的中点,则DD 1为棱台的斜高.由题意知A 1B 1=20,AB =30,则OD =53,O 1D 1=1033, 由S 侧=S 上+S 下,得3×12×(20+30)×DD 1=34×(202+302), 解得DD 1=1333,在直角梯形O 1ODD 1中, O 1O =DD 21-(OD -O 1D 1)2=43, 所以棱台的高为4 3 cm.10.如图所示,已知E 、F 分别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A 1A 、CC 1的中点,求四棱锥C 1—B 1EDF 的体积.解 方法一 连结A 1C 1,B 1D 1交于点O 1,连结B 1D ,EF ,过O 1作O 1H ⊥B 1D 于H .∵EF ∥A 1C 1,且A 1C 1⊄平面B 1EDF ,∴A 1C 1∥平面B 1EDF .∴C 1到平面B 1EDF 的距离就是A 1C 1到平面B 1EDF 的距离.∵平面B 1D 1D ⊥平面B 1EDF ,平面B 1D 1D ∩平面B 1EDF =B 1D ,∴O 1H ⊥平面B 1EDF ,即O 1H 为棱锥的高.∵△B 1O 1H ∽△B 1DD 1,∴O 1H =B 1O 1·DD 1B 1D =66a . ∴VC 1—B 1EDF =13S 四边形B 1EDF ·O 1H =13·12·EF ·B 1D ·O 1H =13·12·2a ·3a ·66a =16a 3. 方法二 连结EF ,B 1D .设B 1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1,D 到平面C 1EF 的距离为h 2,则h 1+h 2=B 1D 1=2a . 由题意得,VC 1—B 1EDF =VB 1—C 1EF +VD —C 1EF=13·S △C 1EF ·(h 1+h 2)=16a 3.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时间:30分钟)11.已知某圆锥体的底面半径r =3,沿圆锥体的母线把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圆心角为23π的扇形,则该圆锥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答案 36π解析 由已知沿圆锥体的母线把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扇形的弧长为2πr =6π,从而其母线长为l =6π2π3=9,从而圆锥体的表面积为S 侧+S 底=12×9×6π+9π=36π. 12.三棱锥P —ABC 中,D ,E 分别为PB ,PC 的中点,记三棱锥D —ABE 的体积为V 1,P —ABC的体积为V 2,则V 1V 2=________. 答案 14解析 V 1=V D —ABE =V E —ABD =12V E —ABP =12V A —BEP =12×12V A —BCP =12×12V P —ABC =14V 2. 13.已知圆台的母线长为4 cm ,母线与轴的夹角为30°,上底面半径是下底面半径的12,则这个圆台的侧面积是________cm 2.答案 24π解析 如图是将圆台还原为圆锥后的轴截面,由题意知AC =4 cm ,∠ASO =30°,O 1C =12OA ,设O 1C =r , 则OA =2r ,又O 1C SC =OA SA=sin 30°,∴SC =2r ,SA =4r , ∴AC =SA -SC =2r =4 cm ,∴r =2 cm.∴圆台的侧面积为S =π(r +2r )×4=24π cm 2.14.(2015·课标全国Ⅰ)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ABCD.(1)证明:平面AEC⊥平面BED;(2)若∠ABC=120°,AE⊥EC,三棱锥EACD的体积为63,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所以AC⊥BE.故AC⊥平面BED.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2)解设AB=x,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32x,GB=GD=x2.因为AE⊥EC,所以在Rt △AEC中,可得EG=32x.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22x.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V EACD=13×12AC·GD·BE=624x3=63.故x=2.从而可得AE=EC=ED= 6.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5.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3+2 5.15.如图,△ABC中,∠ACB=90°,∠ABC=30°,BC=3,在三角形内挖去一个半圆(圆心O在边BC上,半圆与AC、AB分别相切于点C、M,与BC交于点N),将△ABC绕直线BC旋转一周得到一个旋转体.(1)求该几何体中间一个空心球的表面积的大小;(2)求图中阴影部分绕直线BC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的体积.解 (1)如图,连结OM ,则OM ⊥AB ,设OM =r ,OB =3-r ,在△BMO 中,sin ∠ABC =r 3-r =12⇒r =33. ∴S =4πr 2=43π. (2)∵△ABC 中,∠ACB =90°,∠ABC =30°,BC =3, ∴AC =1.∴V =V 圆锥-V 球=13π×AC 2×BC -43πr 3 =13π×1×3-43π×39=5327π.。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优秀复习高一数学-资料.ppt
圆柱,圆锥,圆台及球体都是旋转体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
1.几何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 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 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
A.6 3 B.24 3 C.242 3 D.32
• 11.(07年广东 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或称 主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 (或称左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 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2)求该几何体的侧面积.
14.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主视图中的弧线是半圆),
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
A 是(
)cm3 .
A .8
C .12
B .8 2
3
D .12 2
3
1 2 2 主视图
3 侧视图
2 俯视图
已知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试求其表面积与
体积.
1
1
1
主视图
侧视图
4.球的表面积公式 S球 面4 R2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圆柱的侧面积:S2rl
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S rl
圆台的侧面积:S(rr)l
球的表面积: S4R2
柱体的体积:V Sh
体积
锥体的体积:V 1 S h 3
台体的体积:V1(S SSS)h 3
球的体积:V 4 R 3
3
1.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
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高一数学(人教A版)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第二课时)-2ppt课件
直线为l.结论显然为B.
A
FE
D
l
m
B
C
总结: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问题 (1)平面的基本事实是基础.常采用列举形式,对各 种关系进行考虑; (2)利用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定 理、性质定理进行综合推理,判断命题是否正确; (3)利用实物操作、模型演示充分发挥直观性作用.
例题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M是AD的中点,
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
求证:PQ//平面BCD.
A
“由已知想可知,由求证想需知”, 寻求平行之间的转化.
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B
M P
Q D
C
例题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M是AD的中点,
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
求证:PQ//平面BCD.
M P
Q D
C
例题 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M是AD的中点,
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
求证:PQ//平面BCD.
A
分析三:
PN//BD
QN//CD
M
直线与平面垂直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线面平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
a
行的判 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 b
定定理 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α
aα,bα, 且a//b, a//α.
面面平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 行的判 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那
β
b P
a
定定理 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α
aβ,bβ, a∩b=P, a//α,b//α,
a A
(C)α内存在唯一一条直线与a平行 α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立体几何复习课件(共102张PPT)
1 1
1
11.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 (单位:cm),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8_0__0.0 cm 3
3
2 0 20
主视图
10
10
2 俯0视图
2 侧0视图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四个公理
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 • 三类关系 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
(3)
a a
// b
b
(较常用);
(4)
a
//
a
;
(5)
a a
b
a
(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a b
4.面面垂直
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A
A
H
G
Q
B
C
侧视 B
)A
C
I
P
E
图1
F
B
D
E
D
图2
F
B
B
B
E A.
E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C.
E D.
练习10:(1)如图是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
视图,如果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均为
正视图 侧视图
1,那么几何体的体积为( ) C
A.1 B.1 C. 1 D.1
俯视图
2
3
6
V1 3S底 h1 31111 3
②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 另一个平面,那么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符号表述: a,b , a b O, a //,b // //
//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a
a
//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第2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B版
所以AC⊥平面BHD',于是AC⊥OD'.
又由OD'⊥OH,AC∩OH=O,所以OD'⊥平面ABC.
②由 EF DH 得 EF 9 .
AC DO
2
五边形ABCFE的面积 S 1 68 1 9 3 69 ,
2
22 4
所以五棱锥D’-ABCFE体积 V 1 69 2 2 23 2 .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学习总结
解析:设CF=x,因为B与D1重合,所以BF=D1F,
取GH的中点O,DH的中点P,连接OP,OD1,OF,BF,D1F,
则 OP 1 GD 4 2 OF 2 OP2 PF 2 42 16 x2
2
OD1
2 GD 4 2
2,
D1F 2 OD12 OF 2 32 16 16 x2 48 16 x2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学习总结
解:(1)连接A1B,交AB1于点E,连接DE, ∵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E为A1B中点,又D为BC中点,∴DE∥A1C, ∴DE⊂平面AB1D,A1C⊄平面AB1D, ∴A1C∥平面AB1D.
(2)由(1)知:A1C∥平面AB1D, ∴点A1到平面AB1D的距离即为点C到平面AB1D的距离;
学习活动
学习总结
目标四:解决平面图形有关翻折的证明和计算问题.
任务:分析下列图形翻折前后的变化,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D,CD上, AE=CF,EF交BD于点H,将△DEF沿EF折到△D'EF的位置.
(1)证明:AC HD ; (2)若:AB 5, AC 6, AE 5 ,OD 2 2.
2024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课时+构建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课件
3. (2022河北模拟)如图,在几何体 中,四边形 是边长为2的菱形,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平面 平面 , , .
(1) 证明: 平面 ;
证明:因为四边形 是菱形,所以 .因为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所以 平面 , 平面 ,所以 .又 ,所以 平面 .
2. (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中,底面 为菱形, , , ,且 ,线段 的中点为 ,连接 , .
(1) 求证: ;
证明:在菱形 中, , ,又 , 为等边三角形, 为 的中点, ,又 , , 平面 , 平面 , , .
即 令 ,则 , ,所以 .由 平面 ,可知 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为 ,则 ,所以 .故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的正弦值为 .
(2) 若 ,求平面 与平面 的夹角的正弦值.
[解析] 由(1)可知, 平面 ,以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轴与 交于点 ,
因为四边形 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 ,所以 ,所以 , , ,
, , , .设 ,
则 .由 , ,得 ,即 ,解得 , , ,即 ,则 ,设 为平面 的法向量,则
题型二 锥体模型
例2 (2022新高考Ⅱ,20,12分)如图, 是三棱锥 的高, , , 为 的中点.
(1) 证明: 平面 ;
[答案] 规范答题 证明:延长 交 于点 ,连接 , ,因为 是三棱锥 的高,所以 平面 ,因为 , 平面 ,
所以 , ,阅卷得分:证得 , ,收获2分;又 , ,所以 ,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所以 , ,
证明:因为 , , ,所以 ,即 .又因为 , ,所以 ,又 ,所以 平面 .因为 平面 ,所以平面 平面 .
高一数学(人教A版)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复习(第三课时)
的直线VC垂直于 O 所在的平面,D,E分别是VA,VC的中
点.判断直线DE与平面V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方法二: 解:直线DE⊥平面VBC,理由如下:
V D
E
∵AB是 O 的直径, ∴AC⊥BC.
B
•O
A
C
∵VC⊥平面ABC,VC 平面VBC,
二.例题解析
例题 如图AB是 O 的直径,点C是 O 上的动点,过动点C
C An
B
∴假设不成立,即α//β得证.
二.例题解析
例题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③___④_______.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总结:1.要否定一个命题时只需举一个反例,常借助特 殊模型(如正方体)进行举例.要肯定一个命题需要对这 个命题进行推理论证. 2.注意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灵活 应用.
的直线VC垂直于 O 所在的平面,D,E分别是VA,VC的中
点.判断直线DE与平面V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平面VBC⊥平面ABC. ∵平面VBC∩平面ABC=BC,
V D
E
AC 平面ABC,AC⊥BC, ∴AC⊥平面VBC.
B
•O
A
C
二.例题解析
例题 如图AB是 O 的直径,点C是 O 上的动点,过动点C
C An
B
∴m⊥AC,即 BAC=90.
同理可得:m⊥BC,即 ABC=90.
二.例题解析
例题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已知:直线m⊥平面α,直线m⊥平面β.求证:α//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周练命题人---王利军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 、AB α⊂ B 、AB α⊄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A 、平行B 、相交C 、异面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 、11AC AD ⊥B 、11DC AB ⊥ C 、1AC 与DC 成45o角 D 、11AC 与1B C 成60o 角5、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A 、l ∥aB 、l 与a 异面C 、l 与a 相交D 、l 与a 没有公共点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 、1B 、2C 、3D 、47、在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9、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B 1C 1A 1D 1BACD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23 B 、76 C 、45 D 、5611、已知二面角AB αβ--的平面角是锐角θ,α内一点C 到β的距离为3,点C 到棱AB的距离为4,那么tan θ的值等于A 、34B 、35C D12、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V ,点P 、Q 分别在侧棱AA 1和CC 1上,AP=C 1Q ,则四棱锥B —APQC 的体积为A 、2VB 、3VC 、4VD 、5V13.设α、β、r 是互不重合的平面,m ,n 是互不重合的直线,给出四个命题: ①若m ⊥α,m ⊥β,则α∥β ②若α⊥r ,β⊥r ,则α∥β ③若m ⊥α,m ∥β,则α⊥β ④若m ∥α,n ⊥α,则m ⊥n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14.△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那么△ABC 的斜二测平面直观图C B A '''∆的面积为( )A .43 B .83 C .86 D .166 15.设正方体的表面积为242cm ,一个球内切于该正方体,那么这个球的体积是 ( ) A .π343cm B .π63cm C .π383cm D .π3323cm16.四面体S ABC -中,各个侧面都是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SC 和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SA 所成的角等于( ) A .090 B .060 C .045 D .030 17.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7部分时,它们的交线有( )A.1条 B.2条 C.3条 D.1条或2条18.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QPC'B'A'C BA则点1A 到截面11AB D 的距离为( )A .83 B . 38 C .43 D . 3419.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各侧棱和底面的边长均为a ,点D 是1CC 上任意一点,连接11,,,A B BD A D AD ,则三棱锥1A A BD -的体积为( )A .361a B .3123a C .363a D .3121a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二.解答题1.(本题满分12分) 在三棱锥V —ABC 中,VA=VB=AC=BC=2,AB=32,VC=1,求二面角V —AB —C 的大小.3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ACDQ DBPCANM2.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俯视图为正三角形,设D为AA1的中点。
(1)作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并求其体积;(2)求证:平面11BB C C⊥平面1BDC;(3)BC边上是否存在点P,使//AP平面1BDC?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1)是一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MN和PB是两条面对角线,请在图(2)的正方体中将MN和PB画出来,并就这个正方体解决下面问题。
(1)求证://MN平面PBD;(2)求证:AQ⊥平面PBD;(3)求PB和平面BMN所成的角的大小(选做).4.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11,AC BB AB 平面D BD A ,1为AC 的中点。
(Ⅰ)求证://1C B 平面BD A 1;(Ⅱ)求证:⊥11C B 平面11A ABB ; (Ⅲ)设E 是1CC 上一点,试确定E 的位置使平面⊥BD A 1平面BDE , 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ACDDD BCBDD DBCDA CCCBD 16.C 取SB 的中点G ,则2aGE GF ==,在△SFC 中,2EF =,045EFG ∠= 17C 此时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且有三条平行的交线18C 利用三棱锥111A AB D -的体积变换:111111A AB D A A B D V V --=,则1124633h ⨯⨯=⨯⨯19B 11221133332212A A BD D A BAa a a V V Sh --===⨯⨯= 20. D 一组对边平行就决定了共面;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互相平行,因而共面;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即直线的垂面;把书本的书脊垂直放在桌上就明确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本题满分10分)解: 取AB 的中点O ,连接VO ,CO-------------------------------------1分 因为△V AB 为等腰三角形∴VO ⊥AB--------------------------------------------1分 又因为△CAB 为等腰三角形∴CO ⊥AB---------------------------------------------1分则∠VOC 为二面角V —AB —C 的平面角------------------------------2分 ∵AB=32,∴AO=3----------------------------------------------- 1分又V A=2则在R t △VOA 中,VO=1------------------------------------1分 同理可求:CO=1------------------------------------------1分 又已知VC=1则△VOC 为等边三角形,∴∠VOC=060-------------------------------1分 ∴二面角V —AB —C 为060.------------------------------------------1分2(1)解:由题意可知该几何体为直三棱柱,其直观图(略)∵几何体的底面积3S =,高3h =,故几何体的体积33V =(2)证明:连结1B C 交1BC 于E 点,则E 为1B C 与1BC 的中点,连结DE 。
∵ 1AD A D =,11AB A C =,1190BAD DA C ∠=∠=o,∴ Rt ABD ∆≌11Rt DA C ∆,∴ 1BD DC =,∴ 1DE BC ⊥。
同理1DE B C ⊥,∴ DE ⊥平面11BB C C ,∴平面1BDC ⊥平面11BB C C 。
(3)解:取BC 的中点P ,连结AP ,则//AP 平面1BDC ,下面加以证明:连结PE ,则PE 与AD 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APED 为平行四边形,∴ //AP DE ,∴//AP 平面1BDC 。
3. 解:MN 和PB 的位置如右图所示;(1)由ND 与MB 平行且相等,得四边形NDBM 为平行四边形 ∴ //MN DB∵NM ⊄平面PDB ,故//MN 平面PDB 。
(2)∵QC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BD QC ⊥又在正方形ABCD 中BD AC ⊥,故BD ⊥平面AQC ,AQ ⊂Q 平面AQC ,故AQ BD ⊥,同理可得AQ PB ⊥,故AQ ⊥平面PBD(3)连结PQ 交MN 于点E ,由PE MN ⊥,PE MB ⊥,MB MN M =I ,得PE ⊥平面NMB ,连结BE ,则PBE ∠为PB 和平面BMN 所成的角。
在Rt PEB ∆中12PE PB =,故30PBE ∠=o .即PB 和平面BMN 所成的角为30o 。
4.(Ⅰ)证明:如图,连接1AB 与B A 1相交于M 。
则M 为B A 1的中点连结MD ,又D 为AC 的中点MD C B //1∴又⊄C B 1平面BD A 1 //1C B ∴平面BD A 1……4分(Ⅱ)B B AB 1=Θ∴四边形11A ABB 为正方形 11AB B A ⊥∴又⊥1AC Θ面BD A 1B A AC 11⊥∴⊥∴B A 1面11C AB ……6分111C B B A ⊥∴又在直棱柱111C B A ABC -中111C B BB ⊥ ⊥∴11C B 平面A ABB 1。
……8分(Ⅲ)当点E 为C C 1的中点时,平面⊥BD A 1平面BDE ……9分D Θ、E 分别为AC 、C C 1的中点1//AC DE ∴1AC Θ平面BD A 1⊥∴DE 平面BD A 1又⊂DE 平面BDE ∴平面⊥BD A 1平面BDE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