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质课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水平分异规律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内容把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把某个区域环境(必修三区域地理)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必修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必修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必修一教材当中前几章的自然地理环境做了很好的总结,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气候)、水圈(河流水文状况)、岩石圈(地形与土壤状况)、生物圈(自然带状况)的圈层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又为高一学生下学期学习的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某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活动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的。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内容综合性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容易但用语言描述难,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叠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和自然带,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三种分异规律及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规律和成因分析,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影响不同地区非地带性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不同自然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自然带图片,做好预习工作。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课堂探究学案】探究一、如何从总体上把握三种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完成下表,对比规律』。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称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和形成原因。
1.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自然带的分布图,分析掌握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教学目标
2.了解山地垂直自然带判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常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原因。
创设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灵魂”的教学 教学策略选
活动在探究式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 择与设计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
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一:1、请迅速地将自然带景观图与相应的考
察站对应起来。
2、从 A 站到 E 站的植被有什么变化?试一试,找
出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教学过程
探究二:1、请迅速地将自然带景观图与相应的考
察站对应起来。
2、从一站到三站的植被有什么变化?试一试,找
出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探究三:图中的植被有什么变化?试一试,找出变
化的原因及规律
课例研究综 述
1、在创设情境或者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2、在兴趣激发中,自觉地完善探究; 3、问题设置讲究探究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4.联系现实生活中地域差异现象,探究地理事象内
在规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生不能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所以,要像一块“磁
铁”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 学生学习能
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的课堂氛围。基于学生的认知水 力分析
平,设置问题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
优质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 到内陆旳降 低
热量 水分
地势
四、自然地理环境旳差别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域: 选择相应旳优势树种,植树造林。 2、干旱地域: 哺育适应该地水分条件旳灌丛群落。 3、草原自然带: 退耕还草 4、森林自然带:退耕还林 5、湿地域域: 退耕还湖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旳暖温带地域?
B线- 从西欧 至渤海 沿岸
干湿度 地带分 异规律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 形成地域分异旳 • 主导原因与成因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旳 增高而减 少
水分
降水从沿海到 内陆旳降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和西林寺,东林寺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大林寺为 四世纪僧昙诜所创建,位于大林峰上,海拔一千多米 ,所以 叫大林寺。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 林带和寒带苔原带
草原自 然带
半湿润、半干 旱旳内陆地域
以草本植 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 温带草原自然带
干旱地域 荒漠自
然带
旱生植物 (旱生小乔 木、灌木、 仙人掌)
热带荒漠自然带 温带荒漠自然带
小明想到国外旅游,计划两条线路 A线-从非洲赤道出发,沿东经20度向北至南欧; B线-从欧洲西海岸沿北纬40度向东至中亚最终到我国渤 海沿岸。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B线- 从欧洲 西海岸 至珠渤峰海 沿岸
干湿度 地带分 异垂规直律分 异规律
经度变化 到山顶
从山麓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
3、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4、提高读图、判图、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展示自然带的类型和分布。
2、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排列旅游相片。
3、小组合作探究,发挥集体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感受图片以及小组活动方式,增进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自然带的类型。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相片、学生学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板书设计]一、自然带的概念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气候类型不同,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与之相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二、地域分异规律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
2、能识别课堂给出图片中植被所属自然带,并能把相片按分布规律正确排列。
3、理解产生各种不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运用地图,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两种地域分异基本规律。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步骤:1、根据你们组选取的路线,讨论由南向北(或东向西)自然植被特征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2、由植被特征变化规律,从混淆的相片中选出你们所选路线中应该出现的植被;3、最后根据植被变化规律,把选出来的相片按路线箭头方向排列。
活动方式:1、小组内合作探讨,得出结论;2、由小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成果;3、各组员可作补充发言,其他小组可作评价发言。
活动2: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完成表格要求:1、结合活动一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根据表格要求填表。
2、图示一栏画出简图即可,每种自然带用长条形表示。
知识应用:下列古诗词各反映自然带分布的哪一种规律?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案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中图版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 教案

中图版必修一3.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教案地关系打下基础。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材首先介绍了分异规律的概念,而后提出自然带的概念,同时利用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表达了个自然带分布的规律,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展现了各大洲实际自然带分布状况,并用阅读材料给出了各自然带的要素特征,表明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分异性共存的特点。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对身边的地理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具备一般简单学习推理能力和自学、探究能力;经过前几章的学习,对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气候类型的分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以及日常从网络、影视媒体和生活经验中获得的信息,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感性的认识,但系统性、理性的分析还有所欠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气候与自然带的关系,分析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理解气候与自然带的关系;利用“春晚”分析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活,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激情。
【重点】分析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点】理解垂直地带性【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看春晚,学地理”,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春晚节目《看山看水看中国》,板画中国地图。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祖国之美。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感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目标,明方向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重难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游校园,知类活动一:教师展示校园内的广玉兰、中国梧桐、云杉三种树木图及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树叶情况。
(1)树叶的颜色、学生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接触树叶感觉其硬度,并合作探究广玉兰、中国梧桐、云杉在我国最适合生存的气候区。
从身边的地理入手,探究植被与气候的关系,感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三种植被类型。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激趣导入】
【教目标】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球表面相应的、和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呈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向两极
从沿海向内陆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沿纬线(东西)方向
沿经线(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形成基础
图示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低、高纬度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激趣导入,引发生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生看书或案回答问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教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3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沿等高线方向(横向)
更替方向
从山麓到山顶(垂直)
5c
课题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设计
教师
授课
教师
时间
1月19—23日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目标
1、掌握水平地域分异的规律和表现
2、掌握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和表现
3、了解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的规律和表现
重点
难点
重点:水平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
难点: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教法
三维立体互动教模式
教具
案、PPT
教过程设计
2降水——降水量大,雪线海拔低;降水量小,雪线海拔高。
3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5.1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1、前置限定:“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属于资料型与案例型前置限定。
“图表”主要指可以反应地域分异规律的图表,如“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等;实例主要指现实生活中能够体现地域分异规律的例子,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等。
2、行为动词:“分析”“分析”是指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
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有纬向、经向、垂直三个维度,要求学生能够从这三个维度对地域分异规律加以考察。
3、学习内容:“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同时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差异,无论是纬向、经向、垂直三维都存在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有全球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规律。
在掌握差异性规律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予以实际应用,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解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的教材,辅以鲁教版的相关内容。
教材首先从常见的地域差异现象入手,情境设计中的天山景观就是一个“引子”,对地域差异做了相关阐述,系统地介绍了地域差异是什么、有何特点和如何形成等问题,为下文做铺垫,然后分别以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为标题,基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视角,从全球尺度到山地尺度,深入和系统地讲解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本节教材共包含四大框题:地域差异;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除正文内容外,共包括一个情境导入(天山)、六幅图片(一幅世界陆地自然地带分布图、四幅植被景观图、一幅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图)、两个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草原上的盐碱地)、一个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栏目内容功能取舍/二次开发情境导入利用多种景观并存的天山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利用垂直地带性表现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兴趣,贴近生活,故舍弃此导入,利用油菜花开放时间差异进行导入框题一:地域差异正文:地域差异的形成原因、表现(不同空间尺度、不同维度)利用文字解释地域差异,为下文地域分异规律做铺垫地域差异部分辅以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尺度差异在学完整节课后进行说明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解释降水、土壤、植被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分析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时的阅读材料框题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正文:介绍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得出此结论图5.7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体现自然地带的纬向与经向分异规律采用,并且辅以鲁教版的两个针对此图的探究任务图5.8苔原景观、图5.9热丰富内容由于不知道图片的地点,故带雨林景观、图5.10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图 5.11温带荒漠景观替换为知道地点的图片框题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正文:介绍垂直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采用学生探究的方式得出此结论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采用框题四:地方性分异规律正文:介绍地方性分异规律利用文字解释地方性分异规律,体现非地带性采用案例:草原上的盐碱地体现地方性分异规律采用自学窗从分布特点推测成因开拓视野学生课下自学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气候、植被、土壤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还未将三者联系起来并且放在不同的区域加以考察;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实际体验、网络、电视等对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感知,但还未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于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图还需要加以引导得出规律。
深圳优质课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水平分异规律

【展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划图和地区典型的景观图。
请同学们看几幅景观图片:“海南的热带雨林、北京的落叶阔叶林、内蒙古的草原、西北内陆的荒漠景观”,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南北和东西方向自然景观的差异呢?
从热带雨林到落叶阔叶林,主要是纬度位置导致了热量的变化
从草原到荒漠,主要是海陆位置导致了水分的变化,而不同地区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由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知,不同的气候条件会生长不同的植被,形成不同的土壤。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线方向
纬度变化
热量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2.从我们的首都北京出发,先到达内蒙古的东部,最后达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从中总结出景观的变化规律?
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种景观变化是沿着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而更替的,所以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经度地带性现象。
1.荒漠是从植被状况而言的,可用于自然带的命名。沙漠是一种景观,也是气候带的一种,与之不同。
2.有两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类型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优选整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5章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 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教案【教材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是对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因为它们同为自然环境的两大特征,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对于全套书而言,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三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第四章以后的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域差异;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空间尺度。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图文转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归纳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有哪两个表现?并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产生原因。
用景观图片导入。
教师出示几幅反映不同地域特点的自然景观图片,问学生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提出问题]图1中的箭头所指的各是哪一种自然景观,结合李明同学拍摄的景观图,请谈一谈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
[师生总结](1)自然地理环境在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及其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均存在着地域差异,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与水平地域分异

学生应掌握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理解地域差异与水平地域分异 的形成机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与结构
内容
包括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水平地域 分异的概念、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 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
结构
按照“概念解析-形成机制-表现形式影响分析”的逻辑顺序组织内容,注 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水文差异
不同地域的水文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河流的流量、水位、水质等都会因地域而异。这 些水文差异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等产生了重 要影响。
实践应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土壤、水文等 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种植方式,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也需要考虑水平地域分异的影响,如原料产地、能源供应地 、市场分布等。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方式和路线的选择也受到水平地域分异的影响,如地形、气 候等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限制和影响。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发展也需要考虑水平地域分异的影响,不同水平地域分异带的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有所不同,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的概念与类型
概念
地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
类型
根据差异的性质和范围,地域差异可分为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其中 自然地理差异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人文地理差 异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方面的差异。
对人类社会影响的比较
地域差异对人类社会的影 响
不同区域的地域差异导致人们在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进而影响到区域间的经济联系、社会交往和 文化交流等。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优秀教案

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课程标准高考考纲考点分析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自然环境的地狱分异规律为高频考点,利用示意图、景观图等为载体结合当时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
以选择题为主[知识体系构建]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3.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完成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理想模式图和自然带分布图)[易误辨析] 1.气候类型与自然带是一一对应关系吗?提示不是。
同一种气候类型可能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可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同一个自然带可能发育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发育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
特别提醒自然带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并不存在明确的界线。
由于不同自然区域间[易误辨析] 2.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总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吗?提示不一定,南北美洲西海岸的自然带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地形限制)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因素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影响因素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基础分布特征图形描述文字描述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分布纬度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例题:(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2.1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与同学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兴趣:本案例以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如地图、遥感图像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关注国家地理环境的情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2.1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2.1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为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2.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如气候、地形、地貌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引导学生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共28张PPT)高中地理精品公开课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分异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 季雨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热带季风气候
北回 归线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
温带
阔叶林带
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热带雨林带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 规律
地带性 分异
水平垂直 地域分异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规律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5.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人类活动
命题视角二 结合人类生产活动特点,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及应用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每个养蜂人心 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读广东、福建等地蜂农 “追花夺蜜”的牧蜂图,回答 6~8 题。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温带森林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
分 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教案2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教案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教案2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可以从图中分析推理出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宜规律。
高中地理_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在自然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
自然环境的差异是有规律的,本条“标准”旨在通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应该通过“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归纳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三种地带性分布规律,此外还有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源等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此外,通过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的理解,应该让同学们学生学以致用,能够在生产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中图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关知识之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知识的提升与理论整合。
也是对本节第一课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承接,让学生认识到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对于整个必修一来说,它是对第二章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三大圈层的一种提升和整合,是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以后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点作一个铺垫,因为人文地理的区域性特征很大程度就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引起的。
学情分析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旅游经历,对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有着较强的感性体验;通过三个小组组成的旅游团沿着三条线路探究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们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加深同学们的理解。
高一的同学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读出每种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具体分布区,所有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地图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规律性。
新知识的学习并非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形成的。
学生需要的是思路和方法性的指导,因此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能力运用地图在不同范围和方向上分析得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5.2.1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教学设计

2.学生在空间思维和分析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地理思维,对水平地域分异现象进行空间分析,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较为薄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训练。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重点:掌握水平地域分异的概念、类型及成因,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分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水平地域分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资料进行问题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为地理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水平地域分异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识别不同水平地域分异现象,如气候、植被、土壤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分析水平地域分异的成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学会运用地理图表、资料分析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学会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如气候分布图、植被分布图等。
-能够运用地理资料,分析不同地区水平地域分异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水平地域分异的分析,使学生更加了解国家地理环境,培养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地理知识,掌握了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成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平地域分异这一概念可能已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深入的成因、规律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可能仍存在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深圳优质课件 中图版 地理必修第1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
(二)
(一)
3.形成基础:水分为主 4.典型地区
中纬度大陆地区 .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
课堂小结
陆地环境的 地域分异
自然带
形成原因 特征 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 域分异规律
地
带
性 地域分 规
异规律 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非地带性现象
课堂练习
1.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C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读亚欧大陆中部自然带分布示意简图,回答第2题。 2.自然带沿箭头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B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 D.全球性地域分异规律
温带海洋 性气候 400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
500
风气候
亚热带季 350
300 热带沙漠气候
200 100
热带草原气候
00 热带雨林气候
风气候 250
热带季风气候
100
00
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900
冰原带
900
苔原带
700 600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400 亚热带常绿
温温 带带 草荒 原漠
温 带 草 原
300
硬叶林带 带 带 热带荒漠带
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500 350 250
200 100
00
热带草原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环节我设计了学生熟悉的莲花山公园
图片,与北京钓鱼台银荒漠是从植被状况而言的,可用于自然带的命名。沙漠是一种景观,也是气候带的一种,与之不同。
2.有两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一种气候类型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了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李学军
微课名称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水平分异规律
知识点来源
□学科:高中地理□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版本:中图版
□所属章节: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二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Camtasia 9
设计思路
1.本节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世界气候分布图,等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不同地区景观图的对比感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
2.识记自然带概念、特征,理解陆地自然带形成原因
3.通过对比“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归纳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4.通过读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归纳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两幅景观图:深秋时节的北京钓鱼台附近的银杏大道和深圳的莲花山公园,提出问题: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目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域分异)
【承上启下】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分异按空间尺度的大小(规模大小)划分为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如海陆分异和温度带分异以及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自然带的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地带性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线方向
纬度变化
热量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2.从我们的首都北京出发,先到达内蒙古的东部,最后达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从中总结出景观的变化规律?
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种景观变化是沿着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而更替的,所以称为经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水分的变化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既有面积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别很大,因而自然带表现出很强的经度地带性现象。
三.模拟旅游,探究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东经20°经线向北方前进。想一想,自然景观将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归纳】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也从赤道向两极沿着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规律叫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更明显。
一.陆地地域分异的体现——自然带
【展示图片】中国行政区划图和地区典型的景观图。
请同学们看几幅景观图片:“海南的热带雨林、北京的落叶阔叶林、内蒙古的草原、西北内陆的荒漠景观”,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南北和东西方向自然景观的差异呢?
从热带雨林到落叶阔叶林,主要是纬度位置导致了热量的变化
从草原到荒漠,主要是海陆位置导致了水分的变化,而不同地区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由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知,不同的气候条件会生长不同的植被,形成不同的土壤。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归纳总结】自然带的形成原因、特征
由植物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指出自然带的命名:温度带+植被+带
二.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带分布图”,学习自然带的分布
【展示图片】“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带和自然带对照分布图”
不同的气候类型对应了不同的自然带,热带雨林气候对应了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气候对应了热带草原带,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对应了热带荒漠带,即
地域分异规律
分布特征
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经度地带性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经线方向
经度变化
中纬度地区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特征,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其中重难点内容为自然带的分布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五.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