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厌学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受大学生自身和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大学生的质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严重。解决大学生厌学的对策,包括对大学生自身、教师教育和高校教学模式三个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1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规模快速增加,对大学生的质量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亟需引起充分的重视。
一、大学生厌学的现状
(一)从课堂的学习来看,表现在逃课人数急剧上升
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中存在逃课的恶习。在大学生中,我们总能听见类似抱怨:“某老师的课太枯燥乏味。听了也没有收获,还不如做想做的事。”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逃课已然是普遍现象,屡禁不止。从思想道德层面来讲,大部分人明白逃课是不对的,但是总有人义无反顾,盲目“跟风”。学校和任课老师对此现象已屡见不鲜,大多数时候采取默认的态度,更加助长逃课学生的嚣张气焰。
(二)从课余的自主学习来看,大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重社交轻课本,工作和金钱至上,沉浸于恋爱和网络游戏之中
1、重社交轻课本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在大学校园里,他们追逐社会交往,不断扩大自身的交友圈,曲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原义。他们终日热心人际交往,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和一群酒肉朋友终日浪费时光,挥霍青春。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中不乏思维敏捷、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他们用这样本末倒置的方式,享受父母用辛劳为他们换来的条件,忘却他们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
2、部分大学生认为工作和金钱至上。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每一年有几百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可是就业岗位依旧少之又少。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调整相应的招聘要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有工作经验者优先。事实上,很多在校大学生没有小觑这点,他们开始干起“兼职”、“钟点工”等工作。旨在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提前感受就业压力,赚取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的负担等。
3、大学生对恋爱和网游的追求一直备受关注。在大学校园里,总能发现许多情侣们的身影。他们总是很“忙”,男女双方的舍友总会用“早出晚归”、“夜不归宿”等字眼总结他们每日作息。当然,还有这样一批大学生,他们终日沉浸于网游中难以自拔,体验着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到的刺激。
二、大学生厌学的原因
从诸多现状进行分析,大学生厌学是由于学习压力、社会价值观、依赖父母等不同层面的内部因素造成。除此之外,还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师教学方法、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大学生厌学从内部原因来说,有些大学生因基础差,学习吃力,成绩在专业排名中不理想而失去信心;也有些学生由于受中学的应试教育的过分影响,不能有效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也有一些学生心态浮躁,目光短浅,以为进入大学就万事大吉,于是整日吃喝玩乐,缺少积极学习动力;还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他们所读的专业并非自己的喜好,而是由父母或学校包办填志愿。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因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而厌学的学生比例竞高达40%。
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厌学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为多数人敞开大学之门。这样便给大家一个暗示:进大学容易,读大学也容易,出大学门更容易。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在再好好学习,将来也未必能找到理想工作,还不如多交往一些朋友,掌握一些所谓的“经商之道”。也有人认为:社会处处要“人情”,处处要“关系”,办事不走“后门”就是阻碍重重。因此,在高校里就出现有“关系”的不重视学习,没“关系”的学习劲头不足的现象。
三、大学生厌学的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摆正学习心态,认清社会发展。首先,必须要求大
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即扎实专业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心态正好相反:一方面,自信满满,坚信单凭勇气和干劲儿就能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实际腹中墨水有限,处处碰壁;另一方面,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这是大学生就业的一大尴尬。试想,谁不是从基层干起。谁又能没有经过基层的锻炼就平步青云。作为大学生,目标固然要远大,但是实力是需要锻炼和储备。为此,大学生自身摆正心态,学好有用的专业知识才是当务之急。
(二)教师对大学生要承担引导正确价值观的责任。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人师表”都表现了教师在学生成长成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作为向社会和国家输送人才的教师,不仅应该要教给大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正确价值观,教给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中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人。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在他们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能生活感到幸福,能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繁荣而努力,那么他们就应该是有价值的人。
(三)高校教学模式的适度开放和启迪创新教育并行。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大学生厌学与高校中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师质量均有关系。高校扩招后,教师、图书馆、实验室等有限的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法老套陈旧,教育方式死板,缺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意,教学不严谨。面对这一切应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入手,革除旧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高校教育教学要彻底摒弃本本主义,不能
“一本教材,一本经念到底”;要抛弃陈旧过时的教材内容,广泛吸收新知识和新科技,提倡大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发忠.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谭斌.再论学生需要—兼作对现阶段合理对待学生需要的建议[j].教育学报,2006,(6).
[3]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陈秀斋.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18,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