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1.“鹏之徙于陆,终莫能飞,终莫能翔。
”2.“舟行遵濠,循舟依波。
”3.“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梧,此亦飞之至也;而___不能至此,羽翼之不助也。
’”4.“故昔者___、___之耆旧,其人虽死,犹有闻焉;及至若___之流,其于人间,犹沮弱子之流也。
”5.“夫逝者如斯,而不舍昼夜;___?逍遥游也。
”6.“鹏之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7.“___而上,冲天而去,直窜六合,无所不至。
”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冥灵之首为谁?大椿之本为何?”9.“荣辱之所生,可胜计邪?”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逍遥者,___于天地之间,而忘其身;六合之外,而不知其所之。
”12.“鹏浴于江,风水之间;作巨浪以御其波。
”13.“振翼高飞,乘势直上,突兀其间,踰崖而去。
”14.“御风而行,衣食自然,各从其志。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吾谁与为争!”15.“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16.“夫荣者,不可以附小;威者,不可以屈伸;此之谓大丈夫。
”17.“鹏之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18.“今世之所谓宝,亦非尽然。
九疑白日,青天白日,皆为天下奇观,而实无所谓也。
”19.“水深则载舟浅则泄,人情亦然。
”20.“借风行,六翮动,苍鹰振,雁八起。
”21.“百里之外,其消息三日可至也。
”“百里之内,其消息一日可至也。
”22.“千里之外,非至大之舟不足以载,非至坚之竿不足以御,非有巨之鹏不足以翼。
”“千里之内,其消息旦夕可至也。
”23.“去郊,无为而无不为。
”24.“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梧,此亦飞之至也;而___不能至此,羽翼之不助也。
’”25.“麻雀恃木而安巢,斑鸠恃枝而止息,此二者,非其所长也。
”。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_若__夫_乘__天__地__之__正_____,____而__御__六__气_之__辩____。
1、《逍遥游》文中写列子对于招财纳福的事没有
拼命追求的句子是: _彼__于__致__福__者____,
_未__数__数_然__也_____”
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
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
的句子分别是: 故夫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
•
德合一君 ,而征一国者 。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 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且举世呃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9、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 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
• _覆__杯__水__于__坳__堂__之__上__,_则__芥__为__之__舟_________;
____置__杯__焉__则__胶____,__水__浅_而__舟__大__也______ 。
句子翻译: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 若能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 来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界,他还要依赖什 么呢?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
3、 《庄子·逍遥游》中 “ 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 两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 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
3、庄子的《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冥灵、大 椿等为例来说明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不 如寿命长的两句是小:知_不__及__大_知___小,年__不__及__大__年”
2、《逍遥游》文中写列子虽然不用步行,但还是 要凭借风力的句子是: __此_虽__免__乎__行____, _犹__有__所__待__者_也___” 。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旳很小旳实物也需要依凭外 物实例与大鹏鸟旳“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 阐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旳句子 是: 野马也 , 尘埃也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阐明“小年”一 词旳两是 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5、表白算是真正旳逍遥游旳句子是: • 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 •
•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旳荣辱,不会因为 外界旳评价而愈加奋勉或沮丧旳句子 是:且举世呃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
9、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旳万物和现实中 旳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旳观点—“无所待”
才是真正旳逍遥旳并列了三类人旳句子 是: 至人无己 , 神人无功 , 圣人无名 。
1、 《逍遥游》中写到郊外活动旳准备轻易并充分 旳句子是: 三餐而反 , 腹犹果然 。
2、《逍遥游》中 “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两句写出了 小年旳短暂旳寿命。
3、《逍遥游》中写鹏旳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 青天旳句子是 “ 翼若垂天之云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旳两句 是: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3、庄子旳《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冥灵、大 椿等为例来阐明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不 如寿命长旳两句是小:知_不__及__大_知___小,年__不__及__大__年”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旳 “__水__击__三__千_里___,_抟__扶__摇__而__上_者__九__万__里_____” 两句,竭力渲染大鹏往南方大海迁徙时旳气势, 境界雄奇阔大。
10、面对高远蔚蓝旳天空,作者不但想到假如大
鹏鸟飞到九万里旳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旳呢?
《逍遥游》全篇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全篇理解性默写1.用水和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两句。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它们都是靠生物相互吹拂,它们是?3.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4.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6.描鹏鸟水面振翼拍水,乘着旋风飞向高空的句子是7.水太浅杯子便被粘住了8.草芥可以在低洼的水里浮起:9.大鹏鸟的飞翔高度与风的关系的句子是:10.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11.到郊外的人所做的准备:12.到百里之外,头天夜里准备粮食:13到千里之外,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14.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
15.总写大鹏鸟在海动大风时会迁向南海:16.冥灵的长寿体现在哪:17.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哪:18.《逍遥游》中以动植物为例来说明短寿的两句是19.鹏鸟的脊背如泰山,翅膀如垂在天边的云:20.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在乎外界的评的句子是:21.宋荣子能够分清物与物区界限的句子:22.宋荣子对于世俗并没有急切追求的样子:23.列子对荣华富贵的态度:24.《逍遥游》承上启下,说明小和大是由区别的:25.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人。
26.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人。
27.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作者认为他们只不过像斥鴳见识短浅。
28.斥鴳只能飞到几丈高的地方就落在地上了。
29.斥鴳以自己最高只能飞在蓬草之间.30.宋荣子虽看淡世俗,但作者认为他还是没有达到至高境界。
31.境界最高的人不追求功名32.列子御风而行,非常轻快美好。
33.列子虽不追求荣华富贵,但作者认为他还是没有达到至高境界。
34.达到逍遥游要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规律35.不凭借任何外物,自由自在遨游天地间才真正的逍遥36.斥鴳嘲笑大鹏鸟,作者认识到大小是由区别的,境界低的人无法理解境界高的人,答案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野马也,尘埃也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4.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5.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9.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10.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12.适百里者,宿舂粮;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完美版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の情形の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の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の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の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の很小の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の实例,与大鹏鸟の“海运将徙”作类比の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 面对高远蔚蓝の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の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の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の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の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6.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の浮动对水の依赖性の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の实例,通过舟の浮动对水の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の飞翔对风の依赖性の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 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の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の样子来嘲笑大鹏鸟の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の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庄子在奇妙莫测の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の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の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の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の“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の荣辱,不会因为外界の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の句子是: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2. 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の万物和现实中の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の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の逍遥の三类人の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含答案)资料讲解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含答案)逍遥游》理解性默写测验: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逍遥游》中描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5.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7.讲舟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就好像倒在堂坳里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8.草芥可以在低洼的地方浮起:“ ,”。
9.水太浅杯子便被粘住了:“ ,”。
10.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1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止它:“ ,”。
12.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13.到郊外所做的准备:“14.到百里之外,头天夜里准备粮食:15.到千里之外,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16.文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17.冥灵的长寿体现在哪:18.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哪:“19.《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0.鹏鸟的脊背如泰山,翅膀如垂在天边的云:21.体现斥鴳见识短浅的句子:22.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23.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2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晏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逍遥游》高考理解性默写完整版(含答案)

《逍遥游》理解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逍遥游》中描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7.讲舟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就好像倒在堂坳里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8.草芥可以在低洼的地方浮起: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9.水太浅杯子便被粘住了: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10.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1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止它: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2.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3.到郊外所做的准备: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14.到百里之外,头天夜里准备粮食:适百里者,宿舂粮。
15.到千里之外,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6.文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必修五 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一)1、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4、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一)答案:1、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5、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二)1、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逍遥游》全篇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全篇理解性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鲲鱼非常巨大。
2.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3.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奋翅振飞的样子。
4.总写大鹏鸟在海动大风时会迁向南海:5.大鹏鸟飞向南海时,振翼拍水时会激起三千里浪花6.描鹏鸟水面振翼拍水,乘着旋风飞向高空的句子是7.鹏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需要凭借六月的旋风。
8.作者对天空的颜色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什么疑问?9.用水和舟的辩证关系表明成功需要厚积实力。
10.低洼之处的一杯水,可以使小草当做船漂浮起来11.低洼之处的水太浅杯子便会被粘住12.如果旋风不够巨大便无法承载大鹏鸟的翅膀13.大鹏鸟如果飞上高空,便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它了14.蜩与学鸠根据自己在林中飞行的样子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15.蜩与学鸠因为自己无法高飞而落在地面上而质疑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16.到郊外的人一天就会回来,也不会感到很饥饿:17.到百里之外的人,需要在一晚上里准备粮食:18.到千里之外的人,需要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19.结构上承上启下,说明小不如大的两句:20.文中以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为例来说明短寿的两句是21.冥灵的长寿体现在哪:22.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哪:23.一般人和长寿的彭祖相比就非常令人悲伤了24..运用比喻夸张手法说明鹏鸟的脊背和翅膀非常巨大宽广。
25.用比喻手法描述鹏鸟的巨大翅膀,乘着旋风直上九万里高空26.斥鴳飞起来,只能飞到几丈高的地方就落在地上了。
27.斥鴳最高只能飞在蓬草之间。
28.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人。
29.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人。
30.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作者认为他们只不过像麻雀一样见识短浅。
31.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在乎外界的评的句子是:32.宋荣子看淡荣辱的原因是因为能够分清物与物区界限的句子:33.宋荣子对于世俗并没有急切追求的样子:34.宋荣子虽看淡世俗,但作者认为他还是没有达到至高境界。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幻莫测的句子是”_________”。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文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 文中以杯子、草芥为舟,来说明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结论性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 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具体描述了现实社会的四种人,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
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19.庄子认为真正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的两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0.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三句是“至人无己,神人 无功,圣人无名”。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 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 年 ”。 9.蜩与学鸠通过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鹏鸟的句子是: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 。 11.用“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 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1.描绘大鹏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 2.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与鹏鸟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万物都有所凭 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用“杯水芥舟”做比喻,说明万物的活动都“有所待”,且所待与自身大小相 关的句子是:“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 也”。 5.庄子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 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2.用“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 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13.写到郊外活动的准备容易并充分地两句是“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4.写鹏的翼之大,能垂羊角风而上青天的句子是“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 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15.作者写斥鴳飞到最高点又回到地面的两句诗“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 之间”。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以游无穷者
6.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凭借外物的一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大鹏对风的依赖的一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逍遥游》中强调水不深不能负载大船,风不大不能承载翅膀力量的两句是: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9.用朝菌和蟪蛄说明小年的一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11.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而改变自己的一句: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12、《逍遥游》中追求“逍遥游”境界,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的语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逍遥游》中描述鹏鸟到击水南海乘风高飞的语句是: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逍遥游》中用来比较聪明智慧多少和寿命长短的语句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测验: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4.《逍遥游》中描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5.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7.讲舟对水的依赖性的句子:“,”。
就好像倒在堂坳里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8.草芥可以在低洼的地方浮起:“,”。
9.水太浅杯子便被粘住了:“,”。
10.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1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而没有谁能阻止它:“,”。
12.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13.到郊外所做的准备:“,”。
14.到百里之外,头天夜里准备粮食:“,”。
15.到千里之外,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
16.文中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的例子为了论证的道理:“,”。
17.冥灵的长寿体现在哪:“,”。
18.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哪:“,”。
19.《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20.鹏鸟的脊背如泰山,翅膀如垂在天边的云:“,”。
21.体现斥鴳见识短浅的句子:“,”。
22.那些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行为能够庇护一乡百姓的:“,”。
23.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够取得全国信任的:“,”。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1.在《逍遥游》中描述鲲鹏体形巨大非常,变化莫测的句子是(),();(),()。
(),()。
2.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为了突出鹏鸟的形象,将夸张用到了极致的句子是:(),(),(),()。
3.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况的句子是(),()。
4.在《逍遥游》中,庄子用(),(),()三句描述了鲲鹏奋飞的雄姿以实节气,给人带来豪迈之感。
5.庄周《逍遥游》中,《齐谐》记录的语句(),(),()描述了鹏徙于南冥的场景,交代了鹏走开北海的凭借之物。
6.《庄子·逍遥游》中的语句(),(),(),描绘大鹏南徙时的壮观场面,以为大鹏虽能飞上万里高空,仍旧有所依靠。
7.文中描述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便是这样在作者看来也并不是逍),遥,由于它依旧有所待的句子是:(),(),()。
8.《逍遥游》中描述的鲲鹏体形巨大非常,变化奇异莫测,奋飞时双翼铺天盖地,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高空。
即便是这样,在作者看来也并不是逍遥,由于它依旧有所待,如:(),()。
9.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一文中借用《齐谐》对鹏鸟的描述:(),(),(),()。
10.《逍遥游》中描述大鹏依旧有所待的句子是:((1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其中()一句以后演变为了一个成语“抟扶直上”。
12.鹏的形象在后代诗文中常常出现,如成语“前途似锦”“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上者九万里”,这些均源自《逍遥游》中(),(),()。
13.苏轼“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摇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14.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那神前凹地的一杯水,没法浮起一个杯子奇的“大鹏鸟”依靠狂风一步步飞起同样。
来的句子是:(),22.庄子在《逍遥游》顶用“水”()。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含答案)1.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的脊背宽广无比,仿佛能背负起整个天空。
2.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犹如巨大的风扇,扇动起来能掀起千层浪。
3.描绘鲲鹏体形巨大,变幻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能达到XXX。
但即使如此,它依然有所凭借。
4.在鹏鸟飞往南海的过程中,它的翅膀犹如一道巨大的彩虹,美丽而壮观。
5.作者通过对比小物体和大鹏鸟的“海运将徙”,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依赖。
6.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向下看的景象,还探究了天空颜色的成因,并提出了疑问。
7.舟只有在水中才能行驶,这展示了舟对水的依赖性。
8.草芥可以在低洼的地方漂浮,这说明水的深浅对物体的浮沉有影响。
9.水太浅时,杯子会被粘住,这说明水的黏稠度也会影响物体的浮沉。
10.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可以得出结论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11.鹏鸟可以背负起青天,这种力量无人能阻挡。
12.蜩与XXX嘲笑大鹏鸟需要准备才能“XXX”,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
13.到郊外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14.到百里之外,需要提前一天准备粮食。
15.到千里之外,需要提前三个月准备粮食。
16.通过朝菌、蟪蛄、XXX和大椿的例子,论证了一些道理。
17.XXX的长寿体现在它不断吸收天地精华,不断壮大。
18.大椿的长寿体现在它的根深叶茂,能够长时间生长。
19.以“朝菌”和“蟪蛄”为例,说明“小年”一词的含义和起源。
20.鹏鸟的脊背宽广如泰山,翅膀如垂在天边的云,美丽而壮观。
21.斥鴳的见识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1.能够胜任官职、保护百姓的人必须具备智慧和行为能力。
2.为了取得全国信任,一个君王必须有德行和能力。
3.XXX在描写四种人之前先用奇妙莫测的语言形容了逍遥境界,四种人分别是效法者、比拟者、合群者和征服者,但他们只是按照世俗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但并没有真正达到XXX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
2、《逍遥游》中描述鹏鸟到击水南海乘风高飞的语句是: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逍遥游》中用来比较聪明智慧多少和寿命长短的语句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5、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6.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凭借外物的一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大鹏对风的依赖的一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逍遥游》中强调水不深不能负载大船,风不大不能承载翅膀力量的两句是: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9.用朝菌和蟪蛄说明小年的一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10.现实生活中没有达到逍遥.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而改变自己的一句: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12、《逍遥游》中追求“逍遥游”境界,神圣的人不求自我,无功利,不立名的语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