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精粹第五讲:中国艺术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 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 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 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 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多端的 “狂草”。
■中国古代三大行书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点画注重提按顿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 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 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 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 “汉隶”(也叫“今隶”)。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 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正书——也叫“楷书”、“真书”。其特点是:形
◇宋代书法家苏轼《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
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 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 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 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二、中国绘画艺术
画事,无虚不能显实,无实 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 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 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
挫,精到而多变,同一点画,写法多样,无法而有法,能寓 刚健于优美。同一字形,绝不重复,能尽字之真态。章法疏 密有致,自然天成。总览全篇,行笔不激不厉,挥洒自如, 收放有度,点画从容而神气内敛。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祭侄文稿》——其中删改涂抹,
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 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 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 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 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中国著名画家潘天寿
■绘画艺术的内涵
中国画通常指的是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 要颜料的一类绘画。中国画又有白描、工笔 重彩、写意之分。
■绘画艺术的语言
●线条——线是在空间
中具有长度和方向性的 细长形象,线条是绘画 中最生动的部分,是构 成物象、表现画家情感 的符号。中国画是以线 条造型为主,最讲究和 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 主要分为两大类:直线 和曲线。
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 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 (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 权)、“赵体”(赵孟頫)等。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
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 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 书始于汉末。
中 国 文 化 精 粹来自百度文库
第五讲 中国艺术文化
一、中国书法艺术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 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 古人
——中国南朝书法家王僧虔
■书法艺术的内涵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指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 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 艺术。
■书法艺术的类型
◇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 的简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 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 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 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 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 特点是形体匀圆齐整,字体较 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 史上,它是大篆和隶楷之间的 过渡。
●形体——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还
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物征。
●色彩——色彩是绘画中最富情感性质的要素,它的
变化最为丰富和微妙,它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 产生心理上的效果。
◇构图——构图就是在画面中恰当安排各种点、线、
色彩、明暗等等,使其形成一个同内容相吻合协调的 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