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学史论

合集下载

关于档案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关于档案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
• 1、非纸质档案,又称特种载体档案,有古代纸张 发明以前的 等,也有胶片、磁盘、光盘等新型 载体材料,还有印石、锦旗、金属物等各种实物 形成档案。 • A、甲骨档案 B、金石档案 C、简牍档案 D、 缣帛档案
• 2、档案工作是一项 的工作。 • A、封闭性 B、服务性 C、政治性机要 性 D、科学管理性
档案学在中国:
• 1935年腾固发表《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 初步工作》一文首次出现“档案学”名词; • 1940年档案学者龙兆佛在《档案管理法》 一书中也使用了这一名词。
档案学与信息学与情报学 • 十七个社会科学一级学科之一:图书馆、情 报与文献学 • 档案学教育史: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成立图 书科,1929年改名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 学校,1939年增设档案管理专科,1946年殷 钟麟等人在重庆创办私立崇实档案学校。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学专业(今中 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身)。
一、单项选择题
• 1、 的产生档案产生的客观条件。 • A、阶段 B、国家 C、记录符号 D、纸张 • 2、我国甘肃省发现的 为西汉初期(公元前179 前—前143年)的纸质地图,不仅是迄今发现的 世界最早的植物纤维纸,也是世界最早的纸质地 图实物和最早的纸质档案。 • A、放马滩纸 B、金关纸 C、马圈湾纸 D、 敦煌纸 • 3、档案的本质属性是 。 • A、知识性 B、原始记录性 C、信息性 D、 文化性
• 2、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 众团体等合法社会组织在处理公务活动中 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书面 材料,如报告、请示、通报、意见、批复、 函等。其他事务文书如计划、总结等不具 有法定效力。 • 3、文件:是指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 范围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 的公文。 • 文件与文书的区别:文书是总称,是不可 数名词,文件是可数名词。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李财富院长访谈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李财富院长访谈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李财富院长访谈作者:张翠平来源:《档案管理》2010年第05期写在前面:当论坛发出公告说要采访李财富老师时,桑毓域老师一句话说得好:“等着财富来论坛创造财富。

”蔡总编也说:“很期望再次听到这位江南才子的妙语。

”在线访谈前,我专程去了一趟合肥与李财富老师面谈。

他很和蔼,作为院长,没有一点儿架子。

正值管理学院MPA复试的关头,他抽出了宝贵的两小时来接受采访。

其间,不时有一些进入复试的学生来询问事宜,李老师均给出相应的建议与指导,极其耐心细致。

他的知识储备相当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很健谈,谈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语言极具感染力。

他热爱档案学,常说:“当你接触档案学并慢慢了解时,会发现它很有意思。

”“我现在想做的,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档案事业发展做一点贡献。

”他研究档案学史,探究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而对于当前社会上不少学术造假现象则深恶痛绝……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他一颗深爱档案的赤子之心。

他想踏踏实实做学问,无奈身为院长琐事缠身,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做学术研究,亦为此苦恼不已。

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据说他最爱的书籍便是通史了。

最让我感到惊异的是,他还喜欢读金庸的书。

碰见李老师的一位学生,我问她关于李老师的印象。

她说的并不多,但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李老师常说,要将档案进行到底!”张翠平(以下简称“张”):前段时间,正值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时期,对这些选择在档案学研究道路上继续奋斗的学子,您有什么话想说呢?李财富(以下简称“李”):非常感谢考生们对安徽大学档案学专业的热爱、信任和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的专业就不可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希望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热爱档案事业的学子们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一条‘黑道’走到底”。

张:“一条‘黑道’走到底”!您的学生说,您经常把“将档案进行到底”这句话挂在嘴边。

能否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李:这句话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精神、一种志向、一种追求。

档案学推荐书目

档案学推荐书目

档案学推荐书目王金玉:《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何鲁成:《档案管理与整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1958年殷钟麟:《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1958年刘国能:《体系论——中国档案事业体系》,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兼论过渡时期的档案思想》,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陈永生:《档案学论衡》,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胡鸿杰:《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李财富:《中国档案学史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张辑哲:《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管理中技术革命进程中的动态审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王健:《创新与拓展——档案管理e化之路》,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何嘉荪、傅荣校:《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吴品才:《文件纵横运动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张斌:《档案价值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刘耿生:《档案真伪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王英玮:《档案文化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周晓英:《档案信息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李培清:《档案馆学》,档案出版社,1988年何振:《档案馆学新探》,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宫晓东:《“维系之道”的道之维系——档案法治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张世林:《档案信息利用法律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傅荣校:《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透视——基于效益和效率思路的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刘越男:《建立新秩序——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冯惠玲等:《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马长林、宗培岭:《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探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薛四新:《档案馆信息化与档案管理变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黄霄羽:《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黄霄羽:《外国档案工作纵横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谢伦伯格:《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档案出版社,1983年戴维?比尔曼:《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工作组编:《现代档案与文件管理必读》,档案出版社,1992年中国档案学会外国档案学术委员会编:《<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报告选编》,档案出版社,1990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编:《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梁建洲等编:《毛坤图书馆学档案学文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国家档案局编:《曾三档案工作文集》,档案出版社,1990年中央档案馆编:《裴桐档案工作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吴宝康:《论档案学与档案事业》,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吴宝康:《论新时期档案学与档案事业》,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王金玉:《王金玉档案学论著》,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年吴宝康:《当代中国档案学论》,档案出版社,1988年陈兆祦:《文件论与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21世纪的社会记忆——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朱玉媛:《档案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论文选编》,档案出版社,1985年毛福民:《永恒的事业——中国与世纪之交的国际档案事业》,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严永官:《档案学术评论概要》,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张斌:《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陈子丹:《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丁春梅:《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年。

档案学学术分期研究及其思考

档案学学术分期研究及其思考
以推 进 学 科 研 究 的进 一步 发展 和 完 善 , 因 而 受 到 各 个 学科 领 域的共同关注 , 在史学史、 文学 史 、 哲学 史 、 经济学史、 社 会 学 史 以及 自然 科 学 史 中 都 可 见 大 量相 关 的研 究 。 档 案 学 史 上 的 每 一 次 变 革 和 发 展都 有着 过 去 的踪 迹 ,有 克 服 也 有 继 承 , 因此 档 案 学 者 要 开 展 某 一专 题 的 研 究 就 不 能 不 去 关 注 它 在
“ 繁荣 ” 与否 , 不能单靠发展规模来衡量 , 而 应 该 以档 案 学 发 展水平来判断。
再者 , 我 们 的学 术 研 究产 生 了一 些 问 题 , 并 不 是 什 么缺
代表性 的有周雪恒的《 中国档案事业史》 、 黄霄羽的《 外国档 案
事业史》等 ,但作为档 案事业发展史 内一部 分的档案学发展
历史上的状况。

代) 、 停滞 与倒退 时期的档 案学 ( 1 9 6 6年至 1 9 7 6年 ) 、 恢 复
与繁 荣 时 期 的档 案 学 ( 文 革 结 束 以后 至 今 ) 。@ ( 二) 当前 档 案 学学 术 分期 的不 足
1 . 档案学学术分期过于 笼统
当前 , 无论 是 哪 种档 案 学 学 术 划 分 方法 , 都 将 文 革 后 的 档 案 学 统 称 为 繁 荣 时 期 的档 案 学 , 那 么这 里 所 谓 的 “ 繁荣 ” 是 拿什 么 作 为 衡 量标 准? 是 否 文革 后 的档 案 学 学术 研 究 就 什 么 问题 也 没 出现 , 一 直 处 于 繁 荣 发展 阶段 ? 无可否认 , 我 国的 档 案 学 在 文 革 后 得 到 了 恢 复和 大幅 度 的 发 展 , 呈 现 欣 欣 向 荣 的 局 面 。 档 案 学 的 新 学科 体 系 不断 建 立 , 已有 的分 支 学 科 内 容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学科发展作者简介:李财富,管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历史。

先后承担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含合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全文转载、复印20余篇。

曾荣获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

作者简介:丁华东,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硕士,教授,安徽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主要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文献编纂学。

先后主持、参与档案学科研与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二次)、安徽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1、学科前景与民燕尾服趋势李财富:关于档案学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档案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判断,其中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值得关注。

一些人认为随着学科间、知识间的进一步交叉与融合,特别是随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档案学将逐步边缘化,其学科特色将逐步丧失,最终将被其他学科所吞并,此所谓悲观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学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其学科地位将日益显赫,此所谓乐观论。

本人以为,对档案学发展前景的预期过于悲观、消极固然不对,盲目乐观、自信也不可取。

档案学所依托的对象——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决定了档案学既不会灰头灰脸、走向灭亡,也不会大红大紫、成为显学。

档案学是人类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实践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变化是档案学理论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源泉和动力。

中外档案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档案:工作实践越复杂多样,档案学理论就发展得越快。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若干问题(定稿)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若干问题(定稿)
关于档案学与历史学关系 的若干问题
安徽大学教授 博导 安徽大学档案馆 馆长
马仁杰
内容提要
一、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二、档案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关系 三、档案文献编撰学与历史文献学的关系
一、档案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自古以来,“史档不分家”。在档案概念未出现之 前, 档案的角色其实就是历史工作者眼中的史料(历史 文献、文书资料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 逐渐区分开来,但这并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固有联系。 与之相适应,我国档案学与历史学之间也经历了由合到 分的变化,在彼此独立的同时,档案学的发展仍然离不 开历史学,历史学对于档案学的发展仍具有极为重要的 意义。
(三)历史学对于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1.档案的信息属性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由传统型社会向现 型社会过渡的转型期。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 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电子文件急剧增加,并以其无可 争议的生命力成为人类社会记录信息、传达信息、留存 信息的重要工具,更有成为未来社会文件主导形态的潜 力和趋势。相应地,档案界纷纷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 管理理念,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管理领域,都力图 用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研究和看待档案和档案 工作。
第三, 培养档案工作者历史能力有利于档案信 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常说,指导我们工作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说过,他们的学说是 历史的学说,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来认识和 指导我们的工作。唯有进入中国历史中,才能知道中国 历史的多元与丰富,才能具有对历史进行独立思考及自 主分析和反省的能力,才能了解时代、立场与思路对历 史著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因自 然及人为因素对 档案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许多档案存在“失真”( 伪 造、篡改) 、“失实”( 内容记载错误) 、“失时”( 无形成时间或时间不准确、不全) 和“失辨”( 文字上 的讹舛) 等现象。

档案学理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考试复习资料

P4 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

P10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王朝统治者将文书档案工作紧紧纳入巩固和发展专制皇权的轨道,开创了2000多年来封建档案工作的先河。

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均产生于秦朝。

P11 两汉王朝在宫廷内外修造了诸如石渠阁、麒麟阁、东观、兰台、石室、宣明等多处殿阁,用来收贮各种档案典籍,这些建筑都各有专司。

P12 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P12-13 唐代的文书种类和行文制度已非常成熟和完善。

一文一事制度即一份公文只叙述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不同的事件要分写于不同的公文,以确保公文的专指性及准确性。

P13 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

P16 明代档案库房的建设特别值得一提。

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又称后湖黄册库,是我国古代建筑规模最大、收贮籍帐档案最多、管理制度严格的专门档案库。

黄册是记录土地、人丁和赋役的文书;鱼鳞图册是登记所有权的文书,这两种文书是明代最普遍、数量最多的文书,是明王朝维持赋役的基本工具。

P16 明嘉靖13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其建设布局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到了档案文件的保护。

选料上全部用砖石垒砌,整个殿身为无梁建筑,屋顶为拱顶。

这样确保了它坚固耐久,既可防火,又能防震,历经几百年至今巍然不动。

殿内筑有高台,以便排水防潮。

墙壁有特殊的厚度,南北墙厚6米,东西墙厚3米。

这样可以避免外界温度变化对库房的影响,便于控制室温,冬天不低于15度,夏季不高于25度。

殿内两侧对开窗户,便于通风。

皇史宬是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库建筑的一个杰出代表,也是我国古代档案事业的一份珍贵遗产。

档案学开设课程

档案学开设课程

档案学开设课程
档案学是一门涉及档案和档案工作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其开设的课程包括:
1. 档案学概论:这是档案学的基础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档案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等。

2. 档案管理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档案管理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3. 档案保护技术:主要涉及档案的修复、加固、防灾等方面的技术,以及档案存储环境的管理和控制等。

4. 档案信息化管理: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包括数字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5. 档案编纂学:主要涉及档案文献的编纂、出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档案文献的整理、研究、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6. 中国档案史:主要介绍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管理制度、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7. 外国档案史:主要介绍外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档案管理制度、法规、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8. 图书馆学概论:主要介绍图书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等,以及图书馆的职能、类型、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9. 信息组织与检索:主要涉及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包括信息分类、信息标引、信息检索等方面的技能。

10. 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此外,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和研究方向,可能还会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如企业档案管理、电子政务与档案管理等。

这些课程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特定领域的档案管理知识和技术。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

档案学概论第一节档案的起源一、档案的起源诸说1.档案的定义: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它以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的扩大以及文字发明为基础,产生于原始公社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

关于档案起源观点的归纳:2.中国档案:①.《尚书》——“上古之书”:迄今我国最古的历史文件汇编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文集。

②.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迄今我国大量发现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和古代档案3.外国档案:①.巴勒摩石碑:现存的埃及最古老的年代纪。

②.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1.古代中古档案:金文是铸刻在金属鼎彝器上的一种铭文,也称钟鼎文。

有铭文的青铜器始于商代。

彝铭的四个阶段:①.铸器之意本在使用②.文化递进,器铭加详③书史之性质变而文饰④.铭辞之书与文饰性质俱失,复返粗略之自名。

中国近代史五大发现:长沙吴简、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朝大内档案。

2.外国档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第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亦称《石柱法》。

纸草是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发明的一种书写材料。

3.纤维纸出现在东汉时代。

自东晋安帝时起,太尉桓玄下令改用纸张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一直沿用至今。

4.音像档案也称声像档案或视听档案,包括照片、唱片、录像带、光盘等。

直观性是其突出特点。

5.档案的词源:档案在明末清初已被使用,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即顺治年间。

第三章档案定义及其剖析1.档案定义的剖析。

①.直观描述型: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存形态等较为直观的角度来描述,即认为档案是某种文书、文件或文书材料。

优势:直观、易于理解劣势:没有从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价值等角度去揭示档案的本质属性②抽象揭示型:主要从档案对人类社会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相对性角度来定义档案,且试图揭示档案的本质特性(用信息、历史记录、原始记录等抽象度较高的概念,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性)。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析我国档案学史研究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析我国档案学史研究

预测 , 而帮助科 研人 员了解 目前此学科 的发展情况 , 从 使他们能够 术论文的绝对数量上来看 , 档案学史 的研究 明显不足。可以说 , 在新
把握将来科研发展 的方 向。笔者将分别从专著和学术论文两个方 概念相关专著 断m版的同时, 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被搁置了。 也就 面对我国档案学史研究进行考察。

专 著
档案学史的中冈法分类号是 G 7 ., 209 以此分类号和正题名“ 档 实 现 这种 重视 和加 强可 以从 以下几 个 疗面 人手 :
案学 史” 分别检索国家图书馆 、 图书馆 、 上海 安徽大学 图书馆 、 合肥 大学图书馆没有检索到外 , 其他四所 图书馆都能检索到。
I : 业大学 图书馆及武汉 大学 网书馆 的馆藏 ,检索结果 除合肥工业 的配套 同样 是必不可少 的,而档案 学的理论研 究主要是 由教师和
在检索结 果中, 阶段 的教学 中加入部分档案学史 内容 。
藏了安徽大学李财富教授的博士论文《 中国档案学史论 》上海 图书 而在研究生教学 中则必须 加入专门的“ 案学史 ” 程 , ; 档 课 保证 研究 馆和武汉大学 图书馆均收藏了档案学家吴宝康 的《 档案学理论与历 生 能够从学科发展 的角度把握学科 基础理论 ,从 而确保研究生能 史初探》安徽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是杨小红编著的《 ; 中国档案史》 。从 在从事 多角度档 案学科学研究过程 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
档案学史” 相关的论文还不到 1 。而在表 2中 , 篇 利 工作 中遇到的问题的各种方法 以及 因此建 立的各种理论体 系 , 并 物上发表的与“
研究各种理论体系的性质 、 创立者的思想和学科 背景等 。 因此档案 用专指性较高的“ 篇名” 字段进行检索 , 检索结果只有 3 。 篇 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 而且具有较大 的实践意义。 对 档案史进行 系统梳理和评价 , 有利于提高档案学 的科学水平 , 完善 档案学理论 与 学科体系 , 丰富档案学 的研究内容 。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资料档案学是一门围绕着档案管理、档案保存和档案利用展开的学科,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学理论基础是档案学研究的根基和基本理论。

为了更好地复习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下面将从档案学的概念、特点、分类、价值、原则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档案学的概念档案学是以档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档案的管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关于档案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二、档案学的特点1.对象明确: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档案,是一门以档案为中心的学科。

2.实践性强:档案学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

3.信息载体:档案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活动留下的具体记录。

4.历史性:档案学关注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在研究档案时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

三、档案学的分类档案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1. 按照档案的种类分类: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科研档案等。

2. 按照档案管理的范畴分类:分为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

3. 按照档案的保存载体分类: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微缩胶片档案等。

四、档案学的价值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档案学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五、档案学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档案应真实、准确地记录历史事实。

2.完整性原则:档案应完整地保留所有相关信息。

3.保密性原则:档案中涉及个人隐私和国家秘密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4.便捷性原则:档案应方便检索、使用,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通过本文的复习资料,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档案学基础,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国档案学史论》述评-6页word资料

《中国档案学史论》述评-6页word资料

《中国档案学史论》述评近期有幸拜读档案学界著名学者李财富教授的力作《中国档案学史论》,感受颇深,笔者将对此书作述评之尝试,希望学界更多的人去关注此书,从而继续对中国档案学史展开更为全面、更为深层次的研究,使档案学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1 著作简述李财富先生是中国档案学界一位著名学者,接受了系统的档案学教育,在档案学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先后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含合著)3本,为档案学界学术成果较多的人之一。

《中国档案学史论》一书是李财富先生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而成,经过作者精心的修改、润色后,最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与读者见面。

正如作者在该书序言中所说:“中国档案学史研究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这说明作者在开展研究之前便有了一个明确而深刻的学术态度;而“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档案学理论学习和教研的档案教育工作者,笔者觉得自己有责任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即使不能成功,也能为大家提供一些相对系统的资料”的理性阐述则充分反映出作者对档案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谦逊的学术态度。

正是作者的学术魅力和著作本身的学术性吸引了笔者认真研读并作述评,借此表达自己的读后之感并与学界同仁共同分享。

1.2 全书基本架构全书分为六章十五节。

第一至第五章通过对中国档案学发展阶段的总体划分,逐章、逐阶段地阐释作者对中国档案学发展各阶段的系统认识;第六章即最后一章,作者在研究中国档案学史的基础上,通过宏观的研究与思考,以史为鉴,总结出“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在著作中将中国档案学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创立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发展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停滞与倒退时期的中国档案学以及恢复与繁荣时期的中国档案学。

通过这种宏观的阶段划分,作者以述评的方式展开对中国档案学各个阶段的认识与思考,总体上分析了中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梳理了各个时期档案学的发展概况,并对历史上档案学的发展特点、研究问题、对当下档案学研究的借鉴意义以及各阶段的档案学孕育、创立、发展、停滞、倒退、恢复以及繁荣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探析。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

99005 档案管理论文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档案的起源与发展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其发展历史反映了人类记忆的发展脉络与生产水平。

档案和档案事业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反应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档案事业,不可不了解档案的起源,了解档案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纵观国内学者关于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的研究,大多数都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即从历史发展时期的纵向角度,以史料为依据,阐述中国档案事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索档案事业发展规律。

本文拟将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萌芽、发展、变革、成熟四个历史时期加以系统阐述,以期对中国档案事业史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1.中国档案事业的萌芽时期:档案形成阶段(夏朝~战国时期)1.1产生背景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档案事业起源和萌芽的时期。

档案事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档案、档案机构、档案管理活动等都是在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和出现的。

关于档案的起源,国内学者大多数都承认文字的发明是档案产生的条件之一,它使人们有了记录自己活动的可能;其次,要想形成有条理的档案,除了文字的出现,另一个是重要条件那就是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档案是进入阶级社会时产生的,是在这一特定生产力水平,特定的社会需要,特定的历史环境等作用下的产物。

[1]1.2发展概况自文字的发明、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档案便应孕而生,我国的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如结绳、刻契、图画等方法。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出现了我国基本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并产生了阶级和国家机器,出现了刑法和监狱。

商朝由于商王崇尚迷信,一切行事,如农业生产、祭祀、战争、田猎、出游、疾病、生子等无不卜问吉凶,祈求神明祖先赐福。

这些活动形成的记录叫占卜文书,因为刻在甲骨上亦称甲骨文书,后来成为甲骨档案。

西周统治阶级凡册命、赏赐、志功、征伐、诉讼等重大事件都要在青铜器上铭文记载,如毛公鼎,这件西周晚期的器物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事和反映西周统治不稳定的情形。

中国档案学史论

中国档案学史论

【标题注释】本文为李财富博士论文文摘,论文全文17万字。

【作者】李财富【作者简介】李财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2002届博士生【摘要题】理论探讨【正文】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对中国档案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

同时,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我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增强档案学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从而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我国历代档案工作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为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孕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为日后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编纂方面。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刘知几、司马光、章学诚等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在文献整理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熔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历史编纂学及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于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为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几位档案工作者(架阁官)还就档案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档案学文献。

此外,在我国历代奴隶、封建王朝颁布的有关文书、档案工作律令、制度及当时的文书、档案工作实践中也蕴涵着一些档案学思想。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研究主体的非专业性。

由于缺少档案教育,我国在封建社会始终未能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档案专业队伍,因此这一时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史学工作者和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

(二)研究行为的无意识性。

档案学——精选推荐

档案学——精选推荐

第一讲 档案概述第一节档案的性质一、档案的概念1.档案的起源与演变档案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当人们进行相互交往,需要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时,只能依靠语言。

但语言既不能持久,也难以远传,这样,只能通过记忆来相互转告。

然而,人们的记忆自居力毕竟有限,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人们开始借助于某些实物来帮助记忆。

最初被人们用来记事事.的方法是"结绳"和"契刻"。

《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在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些"结绳"与"契刻"的符号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备忘、信守和凭证的作用,但它们毕竟只能帮助人们回忆起某些忘却的记忆,而不能表达确切刀的、完整的,抽象的概念.因此,"结绳"与"契刻"不能称本之为档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文字、出现了私有制和国家,为句iF了适应统治上的需要,便产生了文书。

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曾董事有类似记载。

唐朝张怀璀在《书断》中写道:"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

随着文书的产生与使用,也就形成了早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凭证、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以文字的方式在一定的书写材料上表达思想意图的一种书面记录。

文书一旦完成处理程序,为了备查,人们往往有意识地将其中具有查考价值的一部分保存起来,这就形成了现代概念中的档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数量日益增多,档案的载体、名称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灿烂浩瀚。

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是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些甲骨档案大部分是在占卡活动中形成的。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崇拜神灵和祖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生活,如祭祀、天时、年成、征伐、旬夕以及田猎、疾病、生育等,无不取决于占卡的征兆,以致形成了大量的甲骨档案。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摘要】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从古代档案保管的初步形成开始,到清朝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与困境,再到近现代中国档案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以及新时期中国档案事业的现状与挑战。

文章探讨了中国档案事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总结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展望了中国档案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档案事业不仅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为未来的档案保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古代、清朝、近现代、新时期、现状、挑战、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价值、历史轨迹。

1. 引言1.1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论略概述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可谓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珍贵财富。

从古至今,中国的档案事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当时人们已开始意识到保存重要文件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档案保管奠定了基础。

清朝时期,档案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档案材料的遗失和破坏。

近现代以来,随着现代档案学的引入和发展,中国的档案事业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新时期,中国档案事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和信息安全的问题。

中国档案事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档案保管的水平和效率,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档案事业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其发展历程记录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演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2. 正文2.1 中国古代档案保管的初步形成中国古代档案保管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至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保存在甲骨上,记录了古代商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甲骨文的保存和保护,标志着中国档案保管的开端。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1. 引言档案学是研究档案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和利用的学科,它对于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是档案学的基石,它包括档案的定义、分类、特征、价值和管理原则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档案的定义和分类2.1 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由组织机构、个人或家庭在实施活动过程中产生、接收、积累并保存起来的各类记录的集合。

档案以其固定的形式记录了过去的事实和现象,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现性。

2.2 档案的分类档案根据来源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文档案、业务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等多个类别。

其中,公文档案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理公文事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业务档案是各种行业和领域中产生的档案,如医院的病历档案、学校的学籍档案等;人事档案是组织机构中记录个人参加和离开工作以及工作表现等情况的档案;财务档案是组织机构进行财务活动的记录。

3. 档案的特征和价值3.1 档案的特征•记录性:档案是对过去活动的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客观性。

•原始性:档案是按照产生时的原始状态进行保存,具有原始性和独特性。

•珍贵性:档案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和历史变迁,具有特殊的珍贵性。

•专一性:档案根据分类原则进行编制和管理,具有专一性。

•永久性:档案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可以为后人提供参考。

3.2 档案的价值档案具有历史价值、行政价值、法律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的价值。

•历史价值:档案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对研究历史和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价值:档案是组织机构行使职权和管理活动的依据,保证了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

•法律价值:档案是法律文书和证据的来源,对于司法机关和法律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档案记录了社会的文化遗产和人类的智慧,对于传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档案的管理原则4.1 保存原则•完整性原则:保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随意删除或篡改档案的内容。

档案学概论第九章

档案学概论第九章

第九章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一、档案学概述◎1、研究对象:当然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2、任务:(1)在研究和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2)提出档案管理的科学理论,原则,技术和方法,(3)指导档案管理实践,(4)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3、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研究:它主要研究关于档案现象的一般理论,即研究各种档案现象的共性问题。

档案学基础理论就是要从宏观上、整体上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规律。

(2)档案史学研究:档案室学主要研究中国档案史、世界档案史、档案学史、档案思想史等。

其主要研究目标是从档案现象的历史联系和变化发展中,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应用理论研究: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目标是科学的解决档案工作实践中的普遍性问题、矛盾,为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4)应用技术研究:它主要研究不同载体档案的保护技术、档案缩微复制技术、档案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档案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及其安全保证技术等(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它主要研究档案与其他信息、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现象,拓宽档案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建立档案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缘性学科。

◎4、学科特点:(1)综合性和社会性☞综合性♀研究对象综合性:档案信息的综合性,客观上决定了以它为研究对象之一的档案学必然具有综合性。

档案工作是档案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档案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科学管理,而人类社会的各种科学性的管理活动均具有双重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档案学必须努力探索有关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内在特点与客观规律(其中包括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就此而言,档案学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研究内容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其学科内容在整体上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领域中的相关学科教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还表现在档案学具有广泛的外部联系♀研究方法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档案学研究方法体系具有开放性,它广泛借鉴、移植和运用了其他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情理交融_史实与说理交融,总结与创新并举

情理交融_史实与说理交融,总结与创新并举

情理交融_史实与说理交融,总结与创新并举摘要:《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探究》是历史档案学探究方面又一力作,拜读后颇有感想。

总结阐述著作主要特点:构建历史事实,史论相佑;提炼理论方法,辩证论述;剖析整理意义,谛视档案学的产生;总结探究成果,彰显档案精神。

关键词: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最近,收到上海师范大学张会超博士惠赠大作《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探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1年12月出版〕,拜读后颇有感想。

张会超是我的大学同窗。

他自大学本科、硕士直到博士,专攻历史档案学,对历史档案编研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宋朝架阁库、少数民族文书档案、简牍档案等都有深化的探究。

张博士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档案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国档案学会档案学根底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档案学根底理论〔中国档案史〕方面的教学和探究工作。

《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探究》一书是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探究成果,也是历史档案学探究方面的力作。

著作通过史料的挖掘与梳理,复原了明清档案抢救、爱护和整理这一困难过程,呈现了详细翔实的细微环节,对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探究所国学门、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中心探究院历史语言探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和禹贡学会等机构及其人士先后参加明清档案的保管和整理作了细致的探讨和阐述;并在史实构建根底上进展了理论分析和意义阐释,剖析了整理方法的运用与改变,提醒了档案思想的积淀和升华,说明了档案整理的经历与教训。

明清档案整理的影响渐渐深化人心,而其作用也日益突出,并成为中国档案学形成的推动因素和重要内容。

纵观全书,主要特点表达如下:1 构建历史事实,史论相佑为复原当时明清档案整理的真相,不至于使过去的景象埋没于历史的烟尘中,作者构建史实廓清了当时整理明清档案的状况。

从“八千麻袋”事务入手,详述故宫内的明清档案厄运和凄惨状态,展示了当时众多人员在历史档案方面表演的一幕情景剧。

以重笔表达了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探究所国学门、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中心探究院历史语言探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和禹贡学会等机构及其人士先后参加明清档案抢救、爱护和整理这一困难过程。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5篇材料]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5篇材料]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读书报告档案学的理论火种——读《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有感信息资源管理学院15国防班级学号2015202051 手机:*** 电子邮箱:****************《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的作者是新中国档案学的创始人、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前档案系的吴宝康老师。

该书宏观地研究了我国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基础理论,为我国档案学和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一书为四部分,共二十讲,四部分分别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与档案、档案学及其历史、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学的研究及其今后发展和档案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该书充满了历史与哲学的气息,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我国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当中的各种问题,为我国档案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档案事业应当坚持党性原则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档案学属于社会科学一类,按照毛泽东同志对于知识的理解来说,档案学的知识属于阶级斗争知识。

档案学是为了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同时也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而发展。

档案学就是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一门科学,档案可以包括从古至今、从中到外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档案工作则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存、管理和利用等活动。

各个国家都有档案学,但是各个国家的档案学又不一样,这是由各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其发展应当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带有阶级性和政治性,也即吴宝康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档案学的党性。

档案和档案馆更明显的具有阶级性,档案馆又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是科学文化性质的机构。

①科学文化性质的机构往往承担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而统治阶级往往会控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其有利于统治,档案馆更是属于统治阶级管理的机构,因此档案馆和档案是有明显的阶级性的,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执政党,因此说当今档案事业是为了共产党的领导服务的,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档案学史论【原文出处】档案学通讯【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xx06【原刊页号】45~49【分类号】G7【分类名】档案学【复印期号】xx01【标题】【标题注释】本文为李财富博士论文文摘,论文全文17万字。

【作者】李财富【作者简介】李财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2002届博士生【摘要题】理论探讨【正文】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对中国档案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

同时,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我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增强档案学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从而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我国历代档案工作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为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孕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为日后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编纂方面。

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刘知几、司马光、章学诚等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在文献整理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熔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历史编纂学及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于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为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几位档案工作者还就档案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档案学文献。

此外,在我国历代奴隶、封建王朝颁布的有关文书、档案工作律令、制度及当时的文书、档案工作实践中也蕴涵着一些档案学思想。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研究主体的非专业性。

由于缺少档案教育,我国在封建社会始终未能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档案专业队伍,因此这一时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主要归功于史学工作者和主管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吏。

研究行为的无意识性。

我国封建社会的档案学思想是在史学研究和文献整理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的,是以其他活动的副产品的形式出现的,其提出者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档案学研究。

思想资料的分散性。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还不是完备形态的科学,只是一些零星的档案学思想,且分散在法典、制度和史家著述中,没有专门的档案学论著,未能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

思想内容的继承性。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前后相继,历代相因。

思想范围的狭窄性。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只是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等少数分支学科的创建积累了一些思想资料,而对科技档案管理学、专门档案管理学及档案学原理、档案术语学等绝大多数分支学科则少有贡献。

思维层次的经验性。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大多属于“就事论事”式的经验之谈,抽象性、概括性不够,思辨的成分较少,未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特点,是因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档案数量较少且总体上处于分散保存状态,档案管理方法简单,对档案学理论的需求不甚迫切。

以史官为主体的档案工作者大多实行世袭制,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沿,因循守旧,传统经验根深蒂固。

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其档案大多是围绕着帝王将相的政务活动和饮食起居而形成的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其他专门档案只占有很小的比例。

在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始终没有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事业,一直是以文书工作的后缀部分存在的,“政治”、“存史”是其两大主要职能,机要性、保密性十分突出,因此,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只能局限于具体的档案管理方法和经验的总结,只是在与文化关系比较密切的档案文献编纂领域有所贡献。

孕育时期中国档案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当代中国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借鉴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述而不作”、“多闻阙疑”等一系列档案文献编纂原则和方法,为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思想基础,为当代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提出了许多档案管理原则和方法,为我国档案管理学的创立准备了珍贵的思想资料。

对档案和档案史料汇编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档案库房建筑及档案保护方面积累了许多足资借鉴的经验。

二、创立时期的中国档案学辛亥革命以后,孕育于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发展迅速,开始向科学形态演变。

至20世纪30年代,近代中国档案学终于建立起来,其主要标志就是十三本档案学“旧著”的问世。

这些论著对档案定义、档案的范围、档案的作用、档案行政、档案分类、档案立卷、档案的编目、档案的鉴定与销毁、档案保管与保护、档案的编辑与公布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

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是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内在动力。

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是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直接诱因。

大规模的明清档案整理运动是近代中国档案学产生的重要助推器。

档案教育的创办是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催生素。

国外档案学的发展经验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我国古代档案学思想为近代中国档案学的创立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思想资料。

近代中国档案学呈现出以下特点:研究主体的多元性。

参与近代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既有档案工作者,也有行政界的官员,又有史学工作者,还有档案专业教师,研究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近代中国档案学者对档案的定义、范围、作用、文书与档案的关系、档案管理的组织形式与机构设置、档案的点收、登记、整理、分类、立卷、编目、排列、鉴定、销毁、保管期限、保管、保护、档案人员的素质与培养、中国档案史、外国档案史及文书档案连锁法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对象的模糊性。

近代中国档案学者对档案学的研究对象还不是十分清楚,大多把档案工作当作文书工作的一个部分进行研究。

研究方式的移植性。

近代中国档案学大量地继承、借鉴了我国古代档案学思想及欧美档案学和图书馆学的理论与方法,真正属于自我创新的东西并不多。

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近代中国档案学基本上没有突破机关文书档案管理的界限,而有关档案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以及科技档案工作和其他专门档案工作的研究成果则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近代中国档案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了早期中国档案学的基本体系,将档案学引进科学的殿堂。

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深化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构建了档案管理学的基本框架。

摸索出一些好的档案学研究方法。

这一时期中国档案学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科体系不健全。

近代中国档案学者的理论建树主要表现在文书档案管理学方面,而对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专门档案管理学等其他档案学分支学科则少有贡献。

研究范围过于狭窄。

近代中国档案学是以机关档案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主要思想、观点、原则和方法一般都带有机关档案工作的烙印。

研究水平不高。

近代中国档案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表现为直接经验材料的堆积和局部经验的个人总结,缺乏高度的理论抽象与概括。

在移植、引进国外相关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食洋不化”、“囫囵吞枣”的现象。

三、发展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本身的许多问题均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内容涉及档案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及应用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呈现出以下特点: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新中国档案学者们运用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和探讨了档案概念的本质、档案的作用、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起源、档案工作的矛盾和规律、档案室工作与档案馆工作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极大地丰富了档案学的研究内容,提高了档案学的理论水平。

研究内容的系统性。

现代中国档案学者初步建立起一套基本符合中国国情、档情的档案术语、概念和统一自洽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学分支学科。

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现代中国档案学既研究机关文书工作和档案室工作,也研究档案馆工作;既研究文书档案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也研究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的管理原则与方法;既研究档案和档案工作,也研究档案学自身。

研究成果的概括性。

现代中国档案学者对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自身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蕴藏其中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深层次的理性思辨,其研究成果的概括性、抽象性有了实质性的提高。

研究主体的群众性。

从事现代中国档案学研究的既有档案学理论工作者,又有档案实际工作者,还有史学工作者。

发展时期中国档案学的主要成就有: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得到明显提高,第一次以独立学科的身份屹立于科学之林。

1956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和同年6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制定的《一九五六——九六七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都将档案学列为独立学科。

初步建立起现代中国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

至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档案学界先后编写出版了《档案管理学》、《文书学》、《中国国家机关史》、《中国档案史》、《文件材料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公布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学概论》、《影片、照片、录音档案管理》等教材,一个由多门分支学科组成的现代中国档案学学科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编写了新中国第一批较有影响的现代档案学著作,如《档案管理法》、《历史档案整理法》、《档案学基础》、《档案管理学》等。

对诸多档案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增强了档案学的理论色彩。

极大地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范围。

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锻炼和造就了一支档案学研究队伍。

这一时期中国档案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过分强调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阶级性,忽视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学的普遍性。

在“大跃进”时期,我国档案学界也犯了“冒进主义”错误。

在学习前苏联档案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条主义现象。

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不完整,整个档案学研究还显得比较粗糙。

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定量分析方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运用较少。

四、停滞与倒退时期的中国档案学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我国档案事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档案学研究也未能幸免,许多有志于档案学研究的档案干部或被赶出档案部门,或被迫害至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也被打成了档案界的“反革命”、“三家村”之一和“贩卖封资修黑货的大本营”,不少骨干和教师被打成“叛徒”、“特务”;国家档案局档案科研所被撤销。

这一时期,档案学研究不但没有发展,反而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