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对中国的启示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精选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记录了北洋海军建立开展及在甲午海战后全军覆没的历史。
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
中国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蒸汽铁甲大海战。
这场战争惊醒了中国亿万国民,更震惊了世界。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了。
曾经威震东亚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大清王朝苦心经营的万里海防轰然洞开。
“将士遍洒汪洋血,浊浪滔天祭海殇。
〞东经123度40分,北纬39度28分。
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坐标,更是一个让国人难以释怀的历史坐标,它,就是中国黄海大东沟。
甲午,120年前的甲午,这里血火海洋,壮士海殇。
甲午,今又甲午,血写的历史不会抹去,回眸感伤。
“甲午,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耻辱,但正是有了这肝肠寸断的耻辱,大清王朝才土崩瓦解。
甲午,甲午战争给我们带来了觉醒,甲午战争中漂浮了历史的北洋舰队,升腾的是不屈不挠的中华海魂!勿忘国耻、知耻近乎勇,让海洋、海权、海军鼓荡起建设海洋强国的风帆,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启航!〞这是主题曲?龙旗舰队?。
甲午战争是我们中国的耻辱,我们不能忘掉国耻,这是我们被别的国家瞧不起,被别的国家欺负,在他们眼里,中国很弱小,我们战胜不了他们,这时,我们一定要鼓起强国的风帆,为复兴的梦想前进,这样,我们就可以强大起来,不再懦弱了。
我们的国家设备很落后,其他的国家都是很强大的,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维持海洋的平安,加强海上平安力量,建造新的炮弹鱼雷什么的,这样我们才能追上其他国家,不被他们欺负。
保护海洋是最重要的,海洋是什么?它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天然长城啊!没了它,就相当于没了保护罩,这样的中国是更为弱小的。
我们一定要凝聚建设海洋、维护海权、加强海防的思想共识;传递强烈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建设海军、开展海军。
甲午战争是国耻,我们必须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战胜别人。
想要实现复兴,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海洋观念,强化海权意识,提高保护海洋的能力,做到勿忘昨天的耻辱,无愧今天的使命。
北洋水师之感

20世纪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疼心的时代,现在的我们每个人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新中国以前的历史,而其中令所有中国人都为之惋惜的一段便是北洋水师了。
在《北洋水师之日骆卫海》中讲到:北洋水师剩余主力军舰在刘公岛港湾中腹背受敌,丁汝昌在矛盾中作着两难的抉择。
因为害怕定远舰被日本捕获反过来攻击自己,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含着热泪发布了炸毁定远的命令。
随着一声巨响,这艘清政府用白银堆砌成的舰队象征,这个北洋水师最后的精神支柱,与五千名官兵逃生的渴望一起沉入大海。
而真正令沉痛的是为什么一支堪称当时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会那么不堪一击,最后不复存在,想必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地方。
失败往往首先从内部开始。
清政府的专制体制及其必然带来的政治和经济的腐败。
这种体制限制人们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靠真才实学获取功名前程,鼓励人们溜须拍马投机钻营搞歪门邪道。
往往是,刚正之士失魂落魄,阿谀奉承之徒青云直上。
这种鼓励邪气打击正气的机制,恰恰是一个民族开始溃烂的典型体现。
从身居要位的历届海军大臣,到北洋舰队普通的一员,大家首先考虑的不是民族国家和军队的利益,而是个人的利害。
久而久之,国家民族和军队的事情就成蜕变为个人获取利益的幌子招牌。
上行下效,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普遍的猥琐和鄙俗的风气,它们象瘟疫一样毒化着军队。
再强大的部队,也难以抵御这种腐败的侵蚀。
朝臣们为了削弱李鸿章,不惜削弱北洋海军!限制北洋海军就是限制李鸿章,打击北洋海军就是打击李鸿章。
大家结党营私,蝇营狗苟,谁也不会将全付精力投入海军建设,更不要说全付财力了。
军纪和作风,这样地腐败和糜烂,一旦打起仗来,如何不败?政治果然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战争却又是政治的继续。
可见战败之责不可完全归咎于军人,克劳塞维茨说过:“一场战役的胜败决定于军队,一场战争的失败却早已在战前就决定了。
”是社会啊,是这个腐朽的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一本书上这样说:“真正的战争,永远发生在战争开始之前。
北洋海军兴衰史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北洋海军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支海军力量。
从1888年成立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北洋海军历经兴衰,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巨变。
本文通过对北洋海军兴衰史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兴衰原因,为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北洋海军的兴起1. 背景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分割。
清政府为了抵御外敌,加强国防,决定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正式建立的海军。
2. 兴起原因(1)民族危机: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海军人才。
北洋海军的成立,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成果之一。
(3)国际环境:当时,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中国为了在列强中立足,也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海军。
三、北洋海军的兴盛1. 发展历程(1)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正式建立的海军。
(2)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日军,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3)1898年,清政府颁布《海军章程》,使北洋海军的管理更加规范。
(4)1905年,北洋海军规模达到顶峰,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之一。
2. 兴盛原因(1)国家政策支持:清政府高度重视北洋海军的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2)人才培养:北洋海军注重人才培养,引进了一批具有先进军事思想的将领和人才。
(3)技术引进:北洋海军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战斗力。
四、北洋海军的衰落1. 衰落原因(1)国内政治动荡: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内部矛盾重重,导致国家政治动荡,海军建设受到影响。
(2)经济困难:北洋政府时期,国家财政困难,无法继续加大对海军的投入。
(3)军备落后:北洋海军在装备和训练方面逐渐落后于世界海军水平。
(4)腐败问题:北洋海军内部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导致战斗力下降。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
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中国海军发展的艰难和挫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诸多问题。
回顾北洋海军兴亡的历史,我不禁感叹着那段故国沉沦的无助与痛楚。
北洋海军的兴起,始于晚清政府对外交情势的认识和对中国海防的担忧。
该海军借鉴了西方海军理论和制度,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舰艇。
这一强大海军力量的形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海军力量,也无法逆转世界大势对中国海防的冲击。
北洋海军兴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晚清政府内部腐败无能,对于海防问题缺乏决心和投入。
这使得海军的发展一直被政权内部的裙带关系所束缚,无法实现真正的现代化。
其次,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使得北洋海军的发展陷入困境。
尤其是甲午战争中,清朝海军几乎被日本彻底击溃。
这场战争彻底暴露出中国海军发展的薄弱和落后。
在北洋海军的兴亡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命运与个体努力之间的关系。
北洋海军的兴起,虽然有政府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但更多地归功于一些海军将领的努力和拼搏。
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辞辛劳地赴日学习,改革舰船制度,提升作战能力。
然而,最终他们的努力仍未能挽救北洋海军的覆灭。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国家的命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北洋海军的兴亡凸显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挣扎和艰辛。
在那个时代,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需要面临许多问题,政府的改革力度远远不足,社会制度落后,科技水平欠缺。
这一系列问题,在北洋海军的兴亡历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克服这些问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我来说,北洋海军兴亡史触动了我对祖国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有义务把个人的努力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中。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创新,都应该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北洋海军兴亡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回顾这段历史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启示我们未来。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作为中国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北洋海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兴亡历程,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挣扎与探索的历程,也对当今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北洋海军的兴起,是出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种需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完全被西方列强压制,国际地位日益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方面,北洋海军的成立,就是中国在海上领域追赶西方列强的一个象征。
虽然起初北洋海军没有取得多少战绩,但是仍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北洋海军的命运却注定了前途的曲折。
在北洋海军的建立初期,由于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以及军队内部的腐败和腐朽,北洋海军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此时期北洋海军是分裂的,缺乏指挥协调,甚至发生了内部的叛乱事件。
而在日本近海战争、甲午战争等战争中,北洋海军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此后的北洋海军逐渐走向式微。
面对西方列强的进攻,北洋海军的装备、作战理念和管理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因此,北洋海军逐渐失去了西方列强的尊重和认可。
在国民党政府领导下,北洋海军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却依然无法改变其末路的命运。
北洋海军逐渐式微,最终在革命夺取了政权之后彻底覆灭。
正是因为北洋海军的历史经历,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海军建设必须建立在国家稳定、政治清明的基础之上。
因为海军作为国家的重要力量,如果缺乏稳定的政治环境支撑,将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海军建设必须与现代化进程紧密结合。
在当今世界,海洋权利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不仅需要有强大的海洋实力,更需要有先进的科技与理念支持。
最后,海军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和民族利益。
国家的安全与发展需要是海军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军的一切行动都应该服从于这一主旨。
总之,北洋海军的兴亡历史,不仅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更是对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虽然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但是其历史价值应该长期被传承。
北洋海 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说起北洋海军,那可真是一段让人感慨万千的历史。
前阵子我看了关于北洋海军兴亡的片子,心里就像被投进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澜。
在那段历史中,北洋海军的兴起曾让国人看到了希望。
一开始,清朝政府决定组建北洋海军,那可是下了大决心,投入了大量的银子和精力。
从国外购买先进的战舰,招募有经验的外国教官,培养自己的海军人才。
那些战舰啊,威风凛凛地停在港口,炮管锃亮,旗帜飘扬。
当时的人们都觉得,咱中国终于有了一支能在海上扬眉吐气的力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管理混乱、贪污腐败、内部派系斗争,这些问题就像蛀虫一样,一点点地侵蚀着北洋海军的根基。
就说那军费吧,本来拨下来的钱是不少的,可真正用到海军建设上的却大打折扣。
有些官员把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去买豪宅、纳妾,过着奢侈的生活。
而海军的装备更新、士兵的训练和待遇却得不到保障。
那些士兵们,在船上辛苦操练,风吹日晒的,可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更别说拿到足额的军饷了。
还有啊,当时的指挥系统也是乱得一塌糊涂。
将领们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为了争权夺利,根本不顾大局。
在战斗中,命令传达不及时、不准确,导致战机贻误,整个作战计划都被打乱了。
记得片子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一次演习,本来应该是展示北洋海军实力的时候,可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
有些炮弹打出去根本就是哑弹,有的船开着开着还出了故障。
士兵们在船上手忙脚乱,将领们在一旁干着急。
这哪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啊,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再说说那甲午海战吧,当日本的舰队来袭,北洋海军仓促应战。
一开始,咱们的将士们还是很英勇的,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敌人战斗。
可无奈啊,装备不如人,战术也有问题。
那些日本的军舰速度快、炮火猛,咱们的军舰只能被动挨打。
有一艘叫“致远”号的战舰,舰长邓世昌那叫一个英勇。
在炮弹打光的情况下,他竟然下令开着战舰冲向敌舰,想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真的让人敬佩。
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1甲午海战到今天恰好已是两个甲子,为纪念这场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的战争,海军和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北洋海军兴亡史》6集大型纪录片。
从7月29日到8月3日,中央电视台9频道每晚8点播出。
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大海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社会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年是甲午大海战120周年,也是甲午战争中国彻底完败120周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深刻反思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历时两年,组织创作拍摄了6集大型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
该片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准确详实的史料分析,客观公正的专家解读,大量实景拍摄为基础,情景再现、特技制作为辅助手段,从历史启示与现实交织的多维角度,深刻挖掘和全面分析了甲午海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和经验教训,尤其对北洋海军萌芽、诞生、发展、兴盛、衰败、覆没六个特定历史阶段解读客观公正,对战败机理的分析站在国际视角,鞭辟入里,引人喋血沉思。
对北洋海军过往史实的追溯,以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推动结构进行,真实还原了北洋海军一个个鲜活历史人物,第一次准确权威的再现了甲午大海战的悲壮惨烈,澄清了诸多历史误会。
向国人向世界呈现出了完整准确真实的历史北洋海军全貌。
“勿忘国耻,知耻近乎勇”,全片振聋发聩地呼唤全民族的海洋、海权、海军意识的觉醒,尤其从北洋海军建设与运用中吸取深刻的历史教训和启示,从国家危亡与军队责任的战略高度,激发全国全民全军维护国家尊严与海洋领土权益的信心,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奋斗!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2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天晚上开始播出一个关于甲午战争的纪录片,你应该看一看,了解一下中国近代的历史。
”接连六天,每晚的八点,我都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纪录片。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朝和日本几乎同时起步学习并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北洋水师开头的独白

北洋水师开头的独白【原创版】目录1.介绍北洋水师的背景和历史地位2.分析北洋水师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贡献3.讨论北洋水师的失败原因及其启示4.总结北洋水师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正文北洋水师,作为清朝末期中国建立的一支现代化海军力量,曾经在我国的海疆防线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的建立和发展,既是近代中国在国防建设上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海军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北洋水师的建立,始于 19 世纪末。
当时,西方列强的海军力量已经十分强大,清朝政府为了加强海防,抵御外敌入侵,开始大力发展海军。
北洋水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建立初期,北洋水师实力较弱,但在清朝政府的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
到了 20 世纪初,北洋水师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强大的海军之一。
北洋水师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次重要的海战中。
第一次是 1894 年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在这场战斗中,虽然最终败给了日本海军,但是,北洋水师的英勇抵抗,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次是 1900 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北洋水师成功地阻止了八国联军从海上进攻北京,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然而,北洋水师最终的失败,也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衰弱。
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的战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内部矛盾,导致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
此外,北洋水师的失败,也揭示出清政府在国防战略上的失误,过于依赖海军,忽视了陆军的建设,导致在战争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协同作战。
总的来说,北洋水师在中国海军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尽管它的失败,让我们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衰弱,但是,北洋水师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和贡献,都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上。
北洋海 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北洋海军兴亡史的纪录片,感触颇深呐!说起北洋海军,那曾经也是风光无限。
想当年,清朝为了打造这支海军,那可是下了血本。
从国外购买先进的战舰,招募训练有素的水兵,一心想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保卫国家的海疆。
那一艘艘威风凛凛的战舰,在海面上航行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定远号、镇远号,这些名字听起来就霸气十足。
舰上的大炮,粗得吓人,想象一下它们开火时的场景,那轰鸣声估计能震得人耳朵嗡嗡响。
然而,北洋海军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
在甲午海战中,他们遭遇了惨败。
这其中的原因,真是让人又气愤又无奈。
先说说装备吧,一开始北洋海军的装备确实不错,可问题是后来就没怎么更新换代了。
人家日本的舰队,新船一艘接着一艘,炮也越来越先进。
咱们这边呢,还是老样子。
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拿着最新的武器,另一个人还拿着几年前的家伙事儿,这能打得过吗?再说说训练。
刚开始的时候,水兵们训练还算刻苦,可时间一长,就开始松懈了。
有的军官甚至贪污军饷,中饱私囊。
这军纪一乱,战斗力能强吗?我记得片子里有个细节,说有一次演习,炮弹打出去居然都没响。
你说说,这要是真打起仗来,能有好吗?还有指挥的问题。
当时的指挥官,有的根本就不懂海战,瞎指挥一通。
战场上瞬息万变,一个错误的决策就能导致满盘皆输。
就拿甲午海战中的黄海大战来说,本来咱们的舰队实力也不弱,可就是因为指挥不当,战术运用失误,结果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
记得片子里有个画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艘北洋海军的战舰被击中,燃起了大火,水兵们在甲板上拼命扑火,脸上满是黑烟和汗水,眼神里透着绝望和不甘。
那一刻,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无奈。
他们也想保卫国家,也想打胜仗,可最终却无能为力。
这场战争的失败,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巨额的赔款,割让的土地,让中国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之中。
而北洋海军,这个曾经承载着无数希望的舰队,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是一段辉煌而又令人唏嘘的历史。
它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颗明珠,也是挣扎在腐朽王朝和列强夹缝中的中国人民的一次努力。
对北洋海军兴亡史的观察,让我感慨良多。
北洋海军兴起于清朝末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王朝的不断颠覆。
为了抵御列强入侵,清朝中兴帝宗室开始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成立北洋海军。
初创之初,北洋海军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军事组织,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海上力量。
北洋海军的成功之处在于其领导层的明智决策。
他们不仅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和舰船设计,还注重海军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北洋海军的水兵中不乏来自中国各地的志愿者,他们为了国家的命运毅然投身到这个组织中。
这种广泛参与的精神也是北洋海军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北洋海军的兴盛也伴随着不少挑战。
其中最严峻的挑战莫过于与列强的较量。
尽管北洋海军实力的不断增强助力着中国对抗列强的能力,但在列强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北洋海军仍然显得力不从心。
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人对中国的海军实力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北洋海军的衰败并非没有原因。
首先,整个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内部分裂给北洋海军在物资、指挥和战略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其次,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封锁和掠夺也大大削弱了北洋海军。
最重要的是,中国当时尚未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这使得北洋海军在海战中无法与列强抗衡。
然而,北洋海军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中国海军之死。
相反,北洋海军的经历已经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现代化的渴望。
从此以后,海军的建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方向之一。
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强大的海军力量对国家的安全和繁荣至关重要。
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海军力量。
中国海军已经逐渐强大起来,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北洋海军的兴亡史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对北洋水师的思考(总结)

对北洋水师几点看法第一、大家关注最多的就是北洋水师的战败首先,黄海海战失败后,日本获得了制海权,在威海卫战役全歼了北洋水师的剩余兵力,丁汝昌等畏罪自杀。
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些庸俗无能、欺下瞒上的将领,不需要他们把北洋水师败坏光后怯懦可耻的自杀,我们需要的是这场能根本扭转近代中国历史的战争的胜利。
正是这场关键的战争引出了八国联军的前奏、抗日战争的惨状和50年的殖民历史。
中国和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朝向日本赔款2亿两和台湾岛,这些巨额赔款都是向英德法俄等国银行团借款偿付的,最后总计本息高达6亿两。
但总括清廷30年来投资在建设舰队的全部经费也不过2千万两,而战前李鸿章因颐和园等工程挪用海军款致不足更新装备之数更仅不过区区6百万两而已。
一着之差,影响中日两国命运至今,重读这段历史怎能不令人悲叹。
——身为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舰队司令)的丁汝昌德才平庸,只因为是淮军将领李鸿章的亲信而被委以重任。
——在一艘最大而且被北洋水师引以为骄傲的军舰上,士兵把一门新型速射炮当作储藏狗肉、米饭和腌菜的地方。
为不让人发现,巡航时用帆布把大炮严实地裹起来。
——当某个军官被派到一艘舰上任职时,通常都任命他的姐夫或妹夫当水手长,安排他们的堂兄弟或表兄弟当厨师。
——一艘巡洋舰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触礁,为逃避惩罚,不向上级报告而私自找一家船坞修理了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亨利·诺曼在他的书中最后写道:“我的观点是,中国离成为一个强国还很遥远,它的陆军甚至不能抵挡外国军队哪怕一个星期,而它的海军,在外国舰队的第一次攻击下,就会全盘崩溃。
”结论虽然有些残酷,但后来的事实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观点一:风气,是一个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精神状态、习惯爱好、行为规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
风气好坏对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尤为重要。
古人讲打仗要靠天时、地利、人和,还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说:“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出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北洋海 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前些日子,我看了一部关于北洋海军兴亡史的纪录片,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说起北洋海军,那曾经也是威风凛凛,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上力量。
想当年,那一艘艘铁甲战舰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好不威风。
可这看似强大的北洋海军,最终还是走向了覆灭。
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太多太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拼凑出了北洋海军从兴盛到衰落的全过程。
就拿北洋海军的装备来说吧。
一开始,他们购进的那些军舰,那可都是当时世界上顶尖的装备。
定远号、镇远号,这两艘铁甲巨舰,那厚重的装甲,强大的火炮,在当时的亚洲海域,那绝对是霸主般的存在。
可后来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的海军在不断更新装备,研发新的技术,咱们的北洋海军却因为种种原因,没钱去购买新的战舰,没钱去升级现有的装备。
那些曾经先进的火炮,逐渐变得落后;那些曾经坚固的装甲,在新的炮弹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
再说说北洋海军的训练。
一开始,水兵们那也是士气高昂,训练有素。
可时间长了,问题就出来了。
军纪开始涣散,训练也变得敷衍了事。
有些水兵甚至在船上赌博、嫖娼,把军舰当成了游乐场所。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有战斗力呢?记得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次演习中,炮弹打出去居然都没有响,后来一查才发现,是炮弹里面装的全是沙子。
这得多荒唐啊!还有那些将领们。
有的将领确实是有勇有谋,一心想要报国。
但也有一些将领,贪污腐败,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
在战争来临的时候,有的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而那些勇敢作战的将领,却因为得不到有效的支援,最终壮烈牺牲。
最让我感到痛心的,还是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为了给慈禧太后过生日,挪用了海军的军费,导致海军没钱购买新的装备和弹药。
在面对日本的挑衅时,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不是想着怎么抵抗外敌,而是在那里互相推诿,争权夺利。
当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展开激战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北洋海 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最近看了关于北洋海军兴亡的相关资料和纪录片,心里真可谓是五味杂陈。
说起北洋海军,那曾经也是威风凛凛,让国人骄傲的存在啊!想当年,在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一艘艘铁甲战舰破浪前行,那场面光是想想就觉得震撼。
北洋海军成立之初,那可是抱着强国强军的梦想。
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当时先进的战舰。
那些军舰,一个个威风凛凛,装备精良。
舰上的官兵们,也都是满怀壮志,一心想要保家卫国,在大海上扬我国威。
记得有一次看到介绍定远舰的资料,那详细的描述简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定远舰那庞大的身躯,坚固的铁甲,还有那威力巨大的火炮,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它的强大。
想象一下,站在定远舰的甲板上,海风呼呼地吹着,海浪不断拍打着船舷,而舰上的官兵们却个个精神抖擞,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那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洋海军逐渐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其中最让人痛心的,就是内部的腐败和管理混乱。
大量的军费被挪用,本该用于军舰维护和弹药更新的资金,却不知道进了谁的腰包。
以至于在战斗中,居然出现了炮弹不足,甚至有炮弹里装的不是火药而是沙子的荒唐情况!这就好比一个战士上了战场,却发现手里的枪是坏的,那还怎么打仗?再说说训练吧。
一开始,北洋海军的训练还算严格,官兵们也都刻苦努力。
可后来呢,训练变得越来越形式化。
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做做样子。
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出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吗?显然不能!当真正的战争来临,平时训练的不足就暴露无遗。
还有一个让人气愤的细节,就是在战争前夕,一些官员还在为了自己的私利勾心斗角,而不是团结一致对抗外敌。
比如在物资调配方面,不是想着如何让前线的将士们得到充足的补给,而是互相推诿,生怕自己吃了亏。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怎么能不让人心寒?甲午海战的那一幕,至今想起来都让人痛心疾首。
当日本舰队来袭,北洋海军的将士们其实并不缺乏勇气,他们奋勇作战,视死如归。
可无奈的是,硬件上的差距,再加上之前积累的种种问题,最终导致了惨败的结局。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海军建设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通过学习北洋海军的兴亡历程,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近代海军事业的曲折与艰辛,同时也对中国海军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北洋海军成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外来势力的压迫和侵略,尤其是列强对中国领土和利益的侵犯,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来保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北洋海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海军建设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和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北洋海军的兴起与发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进展。
首先,北洋海军在组建初期就面临着军备装备的不足和训练水平的不高。
尽管得到了一些西方列强国家的帮助和支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种种限制,无法得到全面的改善。
其次,北洋海军在领导层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以及内部分歧等。
这些问题使得北洋海军在一些重大决策和行动上缺乏统一和效率。
最后,北洋海军在应对外来入侵和保卫国家利益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对抗日本和西方列强时,常常处于劣势地位。
然而,北洋海军也不乏亮点和可圈可点之处。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其他战争中,北洋海军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一些英勇的将士和指挥官为了保家卫国英勇牺牲,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都为后来中国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借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北洋海军的兴亡历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作为中国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延伸,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海军装备的研发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海军人才,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面对今天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中国海军应该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战术举措,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和影响力。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就是通过学习和思考北洋海军的历史,我认识到了海军事业发展的艰辛和曲折,也对中国海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段充满血泪和悲壮的历史。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对北洋海军兴亡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在近代中国,北洋海军代表着中国海军的最高水平,也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国家强大的期望。
然而,北洋海军的兴亡却闪烁着无数的悲壮与矛盾。
首先,北洋海军的兴起源于中国面临外敌压迫的现实。
19世纪末,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海军成立以抵御外来侵略。
北洋海军的组建凝聚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命运的热血与渴望。
然而,北洋海军在兴起后却陷入了深刻的内外矛盾之中。
内部的洋务派与自强派之争、腐败与贪污的现象等都削弱了北洋海军的力量。
同时,外部的列强侵略使得北洋海军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无论是北洋海军的装备还是作战指挥,都远远不及侵略者。
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战舰损失进一步削弱了北洋海军的抵抗力。
北洋海军的兴亡还凸显了中国社会当时的种种问题。
社会的不稳定和政治的腐败使得北洋海军及其指挥层难以有效运作。
尤其是政权更迭的频繁,使北洋海军的决策和行动受到了严重干扰。
北洋海军的兴亡除了内外因素之外,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洋海军的失败使得中国人民意识到了国家的脆弱与落后,进一步激发了人民革命意识的觉醒。
尤其是北洋海军中的一些革命志士,在失败后转变思路,积极投身于反封建反帝的斗争中,为中国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观后感的过程中,我不禁感叹北洋海军的兴亡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中国社会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一个缩影。
从北洋海军兴建到覆灭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的期望、政府的无能、社会的混乱等诸多问题。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努力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总的来说,北洋海军兴亡史的观后感引发了我对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的深思。
北洋海军的失败警示着我们不能忽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能忽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加强国防建设,才能使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洋海军的辉煌与没落

北洋海军的辉煌与没落吴英质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拥有着长达1.8万千米的海岸线,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是我国国防建设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有海无防”的窘境,在此背景下,洋务派组建了北洋海军,并使其跻身亚洲第一。
然而就是这支拥有近代化装备的新式海军,在成军7年后竟然全军覆没,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也引发了军事研究者对海防和海军建设的思考。
虽然甲午中日战争已过去100多年,但北洋水师的教训仍然能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走进北洋舰队,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更是为了从北洋舰队的兴亡中吸取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海防大危机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清政府面临的海上危机日益加剧。
西方列强凭借自身坚船利炮的优势,一次又一次打通对华入侵的大门,中国的领土完整不断受到挑战,就连邻国日本也打起了侵占台湾的主意。
19世纪60年代,面对“黑船事件”以来列强的频繁侵扰,日本实行“明治维新”,经济军事实力大幅提升。
1874年,日本以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渔民杀害为借口(史称“牡丹社事件”),悍然发动侵台战争,妄图将台湾据为己有。
5月,日本舰队在西乡从道带领下在台湾登陆。
日本军队的突然袭击让清政府倍感压力,清政府随即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全面督办台湾防务。
在沈葆桢的积极应对下,水土不服的日军被迫撤出台湾。
此次战争虽以清廷赔款调停告终,但也让清政府深刻意识到海防建设的迫切性。
在随后清廷的首次海防大筹议中,清政府采纳了左宗棠“海塞防并举”的提议,并委任李鸿章、沈葆桢全权负责北洋、南洋海军这两支近代化海军的建设。
考虑到清政府财力有限,沈葆桢提议优先发展拱卫京师的北洋海军,待财力充足,再着力发展南洋水师。
清政府同意了沈葆桢的方案,将主要人力物力集中到北洋海军的建设当中。
要想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最快的办法是购进一批性能优良的水面舰艇。
由于清廷军费不足,李鸿章把目光投向了一种小型炮艇——蚊子船。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

北洋海军兴亡史观后感北洋海军兴亡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
这段历史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和中国近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北洋海军兴亡史后,我深感这一段历史有着许多值得思考和反思的地方。
首先,北洋海军兴亡史让我认识到了军事现代化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
在这段历史中,北洋海军的兴起和衰落,与其现代化程度息息相关。
作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海军力量,北洋海军在其兴起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由于缺乏现代化的装备和训练,最终败于日本海军。
这给我敲响了警钟,让我意识到了军事现代化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关键地位。
只有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科学的训练体系,才能确保国家在外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北洋海军兴亡史也反映出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落后。
封建制度的束缚和保守思想的影响,使得北洋海军难以进行改革和创新。
比如,北洋海军的统帅选择是基于世袭和人情关系,而非实力和才干,这导致了指挥层的低效和内部纷争。
同时,官员们对于西方科技和军事思想的抵制,使得北洋海军在现代化进程中步履维艰。
反观当时的日本,正是通过吸收西方先进的海军科技和管理思想,成功进行了现代化改革,最终彻底击败了北洋海军。
这令我深思,封建思想和保守观念的束缚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致命。
此外,北洋海军兴亡史还凸显了外交战略的重要性。
在北洋海军衰落的过程中,外国列强的干预和侵略起到了关键作用。
列强的干涉加剧了北洋政府的内部矛盾,削弱了北洋海军的战斗力。
同时,北洋政府在与列强谈判中的软弱态度,也导致了一系列的屈辱性条约的签订。
这给我启示,一个国家必须有坚定而明智的外交政策,能够使外交力量为自己所用,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最后,北洋海军兴亡史也带给我对于历史的深思。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过去的错误和不足,以避免重复历史悲剧。
北洋海军的衰亡虽然是一段悲剧,但却是推动中国进行海军现代化的起点。
回顾历史,我们要更加珍视今天的和平和稳定,坚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勇敢面对外部挑战,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

加为好友 加为好友 加为亲友
个人信息
修改头像
修改密码
修改信箱
找回密码
用户名: 密码:1天1周1月1年欢迎您: 博客 公社 好友 经济 设置 帮助
军事 | 海军 | 尖端 | 警察 | 中国史 | 二战 | 社会 | 情感 | 游戏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社 会图 | 休闲图 | 海外图 | 精华 | 热血文明 | 资料 陆军 | 空军 | 军品 | 历史 | 世界史 | 环球 | 职场 | 汽车 | 国货 | 影视 | 幽默 | 小说 | 历 史图 | 丽影图 | 手机拍 | 摄影 | 搜索 | 旅游论坛 铁血军事 > 铁血军事论坛 > 海军论坛 > > [原创]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长 城军团] [原创]北洋水师的覆灭对我现代化海军建设的启示[长城军团] jnd0827 发帖于:海军论坛 发布时间:2010-4-2 13:35:06 查看原帖收藏复制链接
演习不是做给人看的,敌人是不会象静止的靶子一样等着我们去打,敌方的行动也不可能像导演部 预先安排的那么死板和愚蠢。把演习搞成演戏,那纯属自己在逗自己玩。现代战争中影响战局的因 素更多,多军兵种的合成作战使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要想提高部队战斗力,就更需要贴近实战的演 习,这对我军正在成长中的海军更为重要。我国海军在建国以来只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海战,自1988 年至今已经20余年没有实战经历了,如不搞好贴近实战的演习,再先进的战舰也只是摆设。对于这 一点,笔者认为我军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但远谈不上成功。建立海军的蓝军部队,研习美军、日 军的海军战法,加强复杂海况下的实战操练,强化多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和指挥的研究都有大量的工 作要做。更何况我军的海军航空兵在实施战区范围内的打击方面怎样与水面舰艇配合,潜艇部队怎 样与水面舰艇联合作战,大型预警飞机怎样引导岸基导弹、舰-舰导弹的攻击等课题要进行演习耗资
北洋舰队演讲稿

北洋舰队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北洋舰队的一些情况。
北
洋舰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海军力量,对于中国的海洋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北洋舰队的成立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国家危机,海军力量的薄弱成为国家安全的一大隐患。
为了应对外敌的挑战,保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北洋舰队应运而生。
它不仅是当时中国海军的主力部队,更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之一。
北洋舰队曾经参与过多次重要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日甲午海战。
虽然
北洋舰队在这场战役中失利,但是它所展现出的顽强和英勇精神,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精神,至今仍然令人敬佩。
这场战役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引起了国人对国防和海军力量的高度重视,为中国海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海军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北洋舰队作为
中国海军的重要历史符号,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北洋舰队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海军的战斗力和综合实力,为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这里,我代表北洋舰队的全体官兵,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承诺,我们将牢记
使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我们将继续发扬北洋舰队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国海军的强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北洋舰队再创辉煌,中国海军蒸蒸日上,实现强军梦,
实现中国梦!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海军对中国军事的影响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展示了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历史经验。
通过对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建设作战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中国近代军事变革的经验教训。
一、北洋海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发生重要变革的产物。
任何军事变革,都是以军事观念的革新为先导。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的残酷现实,使清政府产生了极大震撼。
中国朝野深感“夷祸之烈”以及中国“创巨痛深”。
在中国国防面临着深重危机的形势下,清朝当局的军事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些变化,对北洋海军的创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出现了一种颇具影响力的变局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事自强的主张认为当今西方入侵中国的“夷人之变,为旷古所未有”,中国面临的是“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
所谓“变局”,最主要的是中国国家安全受到西方国家海上侵略的严重威。
对“变局”的认识,直接导致了清政府军事自强思想的提出。
提出了练兵、制器,实现军事自强的主张,代表了清朝最高统治当局当时军事变革思想,激起了巨大反响。
由对“变局”认识而产生的军事自强思想,是推动中国近代海军创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说,没有军事自强思想的提出,就不可能有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是“师夷长技”已由鸦片战争时有识之士的呼声。
随着洋枪洋炮在湘淮军中的大量使用,清朝统治当局对西方新式武器装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师夷智”以变革中国军事成为洋务派的共识。
他们提出不仅要将自制和外购西方船炮作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而且要学习西方军队训练方法、军事人才的培养选拔方法等。
“师夷长技”是近代中国军事变革的起点和突破口。
在“师夷长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不仅向国外购买新式船炮,而且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新式海军学堂。
这些,都为北洋海军的创建提供了物质条件。
北洋海军成军,是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结果。
三是在对中国海防危机有了较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海陆并重的国防思想。
中国万里海疆,已直接暴露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这种分析代表了清朝当局对海防形势的基本认识。
据此,清政府提出:“海防诸大端,天时人事,无可再缓”,再不“切筹海防”,“后患不堪设想”。
强调“御外之道,莫重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欲整顿海防,势不能不用兵轮船”,提出了“另立海军”以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
这是清朝当局军事观念的一个重要革新。
经过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后开始的第一次海防筹议,清廷将海防建设提到与陆防同等重要的地位。
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中国面临着千古“变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军事自强思想、师夷长技思想、另立海军取代旧式水师的思想和实行陆海并重的国防方针的思想,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观念变革的最突出表现。
这些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践,直接推进了北洋海军的创建。
二、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最突出的成果。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事自强,其实质是军事变革。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军事自强以“练兵”和“制器”为中心展开。
所谓“制器”,就是外购和自制新式船炮,改进中国军队装备,实现“船坚炮利”;所谓“练兵”,一是按勇营制度改造绿营,建立“练军”。
将裁留的湘淮军改为“防军”,按西法进行操练;二是创建新式海军;三是创建新式海陆军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其中,又以创建新式海军为军事自强的最重要内容。
第一,北洋海军成军和北洋海防建设成就,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经过近30年的努力,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状况有了明显改观。
陆军中冷兵器已基本被淘汰,后装线膛枪炮取代了前装滑膛枪炮,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更新;海军新式舰船日渐增多,南洋海军和福建海军初具规模。
而北洋海军成军更显示了中国军队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成果。
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有“定远”、“镇远”2艘铁甲舰,“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超勇”、“扬威”7艘巡洋舰,6艘“镇”字号炮舰,6艘鱼雷艇,3艘练习舰,1艘运输舰,数量、性能均居中国其它几支水师之冠,其实力在远东各国海军中亦首屈一指。
北洋海军的旅顺、威海军港堪称远东一流。
旅顺、大连、威海、刘公岛、山海关、大沽口等地的海防炮台火炮数量之多、建筑和装备近代化程度之高,是中国其它沿海口岸无法比拟的。
此外,将铁路、电报用之于海防,也以北洋为最早最有成效。
可以说,北洋海军的成军和北洋海防建设成就,代表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武器装备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
第二,北洋海军集中展示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创办新式军事学堂培养人才,改革军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训练的变革虽然在陆海军中都或先或后、或多或少地展开,但从成效来说,北洋海军最为集中和突出。
福建船政学堂是清政府创办的第一所新式海军学堂,它为中国各支海军输送了一批新式管驾人才,其中的佼佼者大多集中于北洋海军,如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谦、叶祖王圭、邓世昌、邱宝仁、林颖启、萨镇冰、李和等,都曾任北洋海军主要舰船的管带,还有许多人担任北洋海军舰船的大副、二副、管轮。
他们的军事才能是在北洋海军期间展现出来的。
他们对北洋海军的建设和作战作出的贡献,鲜明地体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教育变革的成果。
北洋海军还聘请了一批洋员为各学堂、鱼雷营、机器局和舰船的教习。
聘请外国教习,本身就是一种革新。
第三,北洋海军首开清末军制变革的先河,其制定的章程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制变革的初步成果。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军事变革,主要是革新武器装备和教育训练方式,军事制度变革基本未实行。
1888年颁行的《北洋海军章程》是近代中国军制革新的重要尝试。
这部章程是参照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海军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是北洋海军师夷长技的产物。
章程共有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饷、恤偿、工需杂费、仪制、钤制、军规、简阅、武备、水师后路各局等14项内容。
在船制方面,对北洋海军各类战船编制体制作了较明确细致的规定,是中国海军按照舰船性能进行编组的开端。
在官制方面,不仅设立了较明确的等级制度,而且对军官的选拔、晋升、服役年限等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军官应受过专业训练,从海军学堂毕业生中选拔;军官的服役有一定的时间和年龄限制;军官的晋升要考核业绩,依次序进行。
对海军学生的选拔考试方法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些规定,使北洋海军官兵的选拔召募,打破了绿营因袭了几百年的世兵制,是制度上的革新。
《北洋海军章程》对海军的后勤保障在制度上也作了较多的革新。
这是甲午战争前中国最早建立的具有近代涵义的后勤保障机构和后勤体制。
此外,章程对训练、军纪、赏罚、抚恤等也作了较明细的规定。
第四,北洋海军甲午战争中的作战是清末中国军队作战方式革新的重要体现。
甲午战争前,随着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和教育训练的革新,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和战术战法也开始发生变革。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作战,体现了这种变革。
北洋海军同日本海军进行的黄海之战,不仅表现了中国海军、甚至表现了整个中国军队作战方式的变革和进步。
这次海战是中国海军以新式舰船同资本主义列强进行的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海战,也是“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
这次海战表明,中国海军的作战方式和方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已经与当时世界海军武器装备和海战战术变革发展的形势基本适应了。
这是中国海军作战的一个显著进步,意义不应低估。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作战,虽然从总体上说战略战术思想比较落后,但也运用了一些新的海战战术,如舰队列阵炮仗,鱼雷攻击,舰队炮台相依辅作战等,这是中国军队在战术上发生变革的重要体现。
三、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暴露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缺陷。
北洋海军的兴衰成败,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缩影,既集中体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成果,又暴露了其缺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一,面对19世纪世界军事变革迅速发展的形势,清政府没有紧紧地把握好机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
19世纪是世界军事迅速变革的时代。
19世纪上半期,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的成就为海军装备技术的革新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此基础上,世界海军由风帆战船时代向蒸汽铁甲舰船时代过渡。
各主要海军国家都开始制造铁甲蒸汽战舰,使用后装线膛枪炮和无烟火药。
潜艇的试验在进行中。
水雷和鱼雷作为一种新式海战武器开始投入使用。
海军作战方式和方法发生了重要变化。
制海权理论成为各主要海军强国的军事战略理论。
马汉海权论的提出是19世纪海军军事理论发展的最重要成果。
面对世界军事的变革发展,中国却错失了两次有利的机遇。
第一次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近20年的时间。
这个时期是西方国家海军由风帆战船向蒸汽铁甲战船时代过渡的重要时期。
在了解夷情的基础上,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建立新式船炮水军,与敌海上争锋的思想。
国内一度兴起了议海防、办水师的热潮。
政府官员乃至民间商绅或向国外购买轮船改装为兵轮,或在国内开始仿造新式轮船。
这为中国建设新式海军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但是,由于清政府对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南京条约》签定后便“雨过忘雷”,继续实行“防民胜于防寇”的方针,将加强海防、建设船炮水军的各项举措都压制下去了。
这次机遇的错失,使中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海军建设,在起点上就同西方国家拉开了很大差距。
北洋海军的建设发展也因此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许多复杂艰巨的困难。
第二次是北洋海军成军至甲午战争的近7年时间。
1875年第一次海防筹议决定创办南北洋海军后,中国海军建设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
这时,中国建设海军的各项措施,从总体上看顺应了世界海军军事变革的潮流,基本把握住了历史提供的机遇,因而才有北洋海军的成军和南洋海军、福建海军的初具规模。
但是,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清朝当局认为渤海门户“已有深固不摇之势”,中国海军以之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没有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继续发展北洋海军并建成其它几支海军。
中国海军下一步应如何建设,清廷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方针,中国海军的进一步发展失去了目标,实际上停顿下来,在19世纪末期世界海军军事变革的潮流中落伍了。
19世纪的最后10余年,对中国海军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所谓机遇,从国内看,是中国海军建设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国际上看,这个时期英法与俄国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正处于力量暂时均衡状态,远东形势相对稳定缓和,这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所谓挑战,不仅表现为世界主要国家海军武器装备在继续不断地更新,大舰巨炮成为海军建设的潮流,更表现为日本海军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只有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认真应对挑战,才能真正把握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