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键理论 ppt课件
离子键价键理论ppt课件
●路易斯构造式的写法: ① 画出分子或离子的骨架构造
(选择合理的、与实验现实相符的,普通氢原子、卤原子在末端) 在每两个成鍵原子之间画上短线(其数目 等于成鍵数)
② 计算成鍵数:成鍵数为成鍵电子数ns的1/2
ns = no - nv
no:各原子按相应周期稀有气体构造计算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nv :各原子的价电子数之和 ③ 计算孤对电子数:孤电子对数为未参与成鍵电子数(nl )
n2分子中n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为3个未成对电子构成一个鍵两个鍵重叠方式重叠方式头碰头头碰头肩并肩肩并肩特征特征绕轴向转动不破坏绕轴向转动不破坏轨道侧面不能轨道侧面不能转动转动存在存在所有共价键所有共价键所有重键所有重键重叠程度重叠程度重叠程度大所以重叠程度大所以重叠程度小重叠程度小键能小活泼键能小活泼实例实例甲烷卤化氢甲烷卤化氢oonn22乙烯乙烯乙炔乙炔配位键配位键一种原子中有孤对电子一种原子中有孤对电子而另一原子中有可而另一原子中有可与对电子所在轨道相互重叠的空轨道在配位化与对电子所在轨道相互重叠的空轨道在配位化经常见到配位键
NaCl晶体,其化学式仅表示Na离子与Cl离子 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1,并不是其分子式,整 个NaCl晶体就是一个大分子。
NaCl的晶胞构造
3.键的离子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用两元素的电负性差 x判别键的性质
离子键的构成:与元素的电负性差有关。实验阐明,
即使是电负性差值最大的氟与铯构成化合物,离子 性也只需92%,仍有8%的共价性。当两个原子的电 负性差为1.7时,单间具50%的离子性,这是参考数 据。假设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大于1.7。可判别它们之 间构成了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两个原子的电负 性小于1.7,可判别它们构成共价键,构成共价化合 物。
+
现代价键理论
现代价键理论1.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 海特勒和伦敦研究了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为氢分子时所形成共价键的本质。
他们将两个氢原子相互作用时的能量(E )当作两个氢原子核间距(R )的函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如图1.1所示的两条曲线。
当1s 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即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氢原子相距很远时,它们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互作用力。
但当它们互相趋近时,逐渐产生了排斥作用,能量曲线E 2随核间距减小而急剧上升(图9.1),系统能量始终高于两个氢原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故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
这种状态称为氢分子的排斥态(exclusion state )。
如果两个氢原子的1s 电子运动状态不同(即自旋方向相反),当它们相互趋近时,两原子产生了吸引作用,整个系统的能量降低(图9.1E 1曲线)。
当两个氢原子的核间距为74pm 时,系统能量达到最低,表明两个氢原子在此平衡距离R 0处成键,形成了稳定的氢分子。
这种状态称为氢分子的基态(ground state )。
如果两个氢原子继续接近,则原子间的排斥力将迅速增加,能量曲线E 1急剧上升,排斥作用又将氢原子推回平衡位置。
因此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在平衡距离R 0附近振动。
R 0即为氢分子单键的键长。
氢分子在平衡距离R 0时与两个氢原子相比能量降低的数值近似等于氢分子的键能436 kJ·mol -1。
因此,两个1s 电子之所以能配对成键形成稳定的氢分子,其关键在于两个氢原子参与配对的1s 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由量子力学的原理可以知道,当1s 电子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靠近时,随着核间距R 的减小,两个1s 原子轨道发生重叠,按照波的叠加原理可以发生同相位重叠(即同号重叠),使两核间形成了一个电子概率密度增大的区域,从而削弱了两核间的正电排斥力,系统能量降低,达到稳定状态——基态。
实验测知氢分子中的核间距为74pm ,而氢原子的玻尔半径为53pm ,可见氢分子中两个氢原子的1s 轨道必然发生了重叠。
研究生课件-价键与轨道理论
轨道理论在材料科 学中的应用
轨道理论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 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 在研究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 物理性质方面,如导电性、光 学性质等。
价键与轨道理论的 交叉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价键理论与 轨道理论的交叉研究逐渐增多 ,二者相互借鉴和融合,为化 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 了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轨道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轨道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 初的量子力学发展初期,当时科 学家们开始尝试用量子力学来描 述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02
随着科学家们对量子力学理解的 深入,轨道理论逐渐发展并完善 ,成为描述原子和分子中电子运 动的重要工具。
轨道理论的应用领域
轨道理论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都 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 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从而为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提供理论支持。
实验验证的加强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机会对价键与轨道理论的预 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促进理论与实验的相互印证。
感谢观看
THANKS
价键与轨道理论在化学反应中的协同作用
互补性
价键理论与轨道理论在描述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方面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存在互补性。价键理论强调共价键的形成和 类型,而轨道理论关注电子行为的细节。
相互印证
在实际的化学反应中,价键理论和轨道理论可以相互印证。通过比较反应前后的分子结构和电子状态,可以更全面地 理解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结果。
04
价键与轨道理论在化学反 应中的作用
价键理论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价键理论定义
价键理论是描述共价键形成的理论,它强调电子对的共享在化学键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电子对的共享
在价键理论中,原子间通过电子对的共享形成共价键。电子的完全共享导致完全的电子 云重叠,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课件_人教版选修三《价键》-课PPT课件_优秀版
2、等电子体特点 类(3)型、:p-sp—σs键σ、的s形—成pσ、p—pσ等。
个2、未π成键对:电由子两,个因原而子只的能p电形子成“H2肩、并H肩Cl”、重Cl叠2分形子成,。 共而价共键 价形双成键条中件有:一电个负σ键性,相另同一或个差是值π键小;的非金属 元素原子易形成共价键 两 共个价原键子 形轨 成道 条重 件叠 :部 电分 负越性大 相, 同两或核差间值电小子的的非概金率属密度元越素大原,子形易成形的成共共价价键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AX2 AX3 AX2 AX4 AX3 AX AX4
价电子 总数 16e- 24e- 18e- 32e- 26e- 10e- 8e-
立体构型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直线形
正四面体形
ZZ X
1.已知氮分子的共价键是三键,你能模仿图2-1、图 2-2、图2-3,通过画图来描述吗?(提示:氮原子 各自 用三个p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成一个σ 键和两个π键。
小结
项键
目
型
σ键
π键
离共子价键 键:形阴成成、条阳件键离:方子电之负向间性通相过同静或电差作值用小形的成非的金属 元素原子易形成共价键
为什么不可能有H3、H2Cl、Cl3 分子的形成?
一、共价键
• (一)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 共价键形成条件:电负性相 同 或差值 小 的非金属 元素 原子易形成共价键
(二)共价键的特征
1、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 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 这就共价键的“饱和性”。H 原子、Cl原子都只有一 个未成对电子,因而只能形成H2、HCl、Cl2分子, 不能形成H3、H2Cl、Cl3分子
价键理论(VBT)和晶
Hu 教学大纲 u o oH gu i igu SE E 背景知识 . A -SMS . A -SM f of ro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及金属有机化学发展历史 P ST Pr ST
CU CU E E 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结构和化学键
Hu uo Aig MSE f. ro T-S P S
CU E
Hu Hu uo uo g ig Ai SE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f. A SMSE M -S of ro TPr ST P S
E E E
I) The metal ligand bond arises by donation of pair of electrons u u Hu Hby
H o central metal atom. uo H oH ligands togthe i u SE igu SE g (金属和配体间的化学键源自 A Ai SE . . A -SM M M 配体向中心金属提供电子对) -S of of -S of. Pr Pr ST ST Pr ST U U U
C EC EC E II) To accommodate these electrons the metal ion must possess
requisite number of vacant orbitals of equal energy. These orbitals Hu undergo hybridization to give hybrid orbitals. Hu Hu of the metal o u atom uo uo ig E Aig MSE Aig MSE A (中心金属先提供能量相近的空的杂化轨道来容纳来自配体的 MS f. f. S -S o of. r r T T-S ro TP P P 电子) US US US EC EC EC
第六章 价键理论
n
= ( cki ckj i j d
i 1 j 1 n
n
ck1 k
cki ckj i j d
i 1 j 1 n n
n
k k 1
s轨道对杂化轨道 的贡献,用k表示 px, py, pz对 杂化轨道的贡献 用k表示
= cki ckj ij
1 1 s 4 3 2 px sin cos 4 3 3 py sin sin 4 3 4 pz cos 4
i
j
ij
x r sin cos y r sin sin z r cos
将体系近似看作是2个孤立的H原子, 2个电子的波函数均可用类氢轨道描述。
1 ra1 a (1) e 1 rb2 b (2) e
H2坐标图
a (2)
1 ra2 1 rb1 e b (1) e
电子1在a核周围运动, 电子2在b核周围运动
电子2在a核周围运动, 电子1在b核周围运动
H 11 H 12 EA 1 S12 1 ψA (ψ1 ψ 2 ) 2 2 S12
重叠积分(S积分) 库伦积分(积分) 交换积分(积分)
其中:S12 ψ1 ψ 2 dτ
ˆ ψ dτ H H11 ψ1 H 1 22 ˆ ψ dτ H H12 ψ1 H 2 21
i 1 j 1 n 2 = cki cki cki 1 i 1 i 1 n
ck21 ck22 ck23 ck24 1
两个哑求和指标连写时要使用不同的符号!
a b
i 1 i i
2
2
i
(a1 a 2 )(b1 b2 ) a1b1 a1b2 a 2 b1 a 2 b2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H2
H─H
O2
O─O
±
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成键原子的
电负性不相同,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较大 的一端,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HCl H─Cl
+
-
键极性判断(Bond polarity judgment )
一般电负性差值General electronegativity △X =0
成的同型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越牢固。
键角 ——分子中同一原子形成两个化学键间的夹角。
键的极性 ——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时(成键的两个原子为相同元
素原子),为非极性共价键;否则,为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成 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在 两核的中间位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氢键性质:
﹡ 非化学键,属于一种特殊的分子间力﹡ ﹡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X、Y原子的半径愈小、电负性愈大,形成的氢键愈强﹡
习题
一、选择题
1、CO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A、Π键、ơ键
B、Π键、配位健
C、ơ键、Π键、配位健 D、ơ键、配位健
2、N2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A、一个Π键、一个ơ键 B、一个ơ键
q.d
分子电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就越大;分子电偶极矩越 小,分子的极性就越小;分子电偶极矩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 子。
2、分子的极化
+ -
+-
+
-
-+
-
+
+-
因为电场的作用,使分子变形产生偶极或增大偶极矩的现 象,就称为分子的极化。
1-2-2价键理论
内
(1)σ键
容
(2)π键
目
3、共价键的特性
录
(1)定域性
(2)共价键的饱和性
(3)共价键的方向性
化学键: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分类: 离子键:正负离子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电子配对共用 金属键:自由电子将金属的原子或离子连接在一起
++ + +++ + + ++ +
+++ ++ + + + ++
第一章 绪 论
σ键的特点:
① 对称性: “头碰头”成键,成键电子云沿键轴周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 ② 稳定性:σ键较稳定,键能大,存在于一切共价键中。
原因:原子轨道在密度最大处重叠,重叠程度最大,形成的共价键最牢固
③ 旋转性:σ键可以旋转:两成键原子可以绕键轴旋转,键不断裂,旋 转的结果改变了分子的空间排列。
共价键理论
随着近代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形成了两种现代共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VB法
1927年,鲍林L.Pauling(美)和斯莱特J.C.Slater(德)创立 用价电子解释成键及空间构型,认为电子在原子轨道中运动
形象直观,定域的观点,常用于描述非共轭体系;
分子轨道理论(Molecular orbital theory)MO法
2、键的旋转:以 键连接 的两原子不能自由旋转。
转。
3、键的可极化度:较大。
3、键的可极化度:较小。
共价键类型(按共用的电子对数分类)
单键:由一对电子形成的σ共价键叫做单键,用一条短直线表示,C-C 双键:由一个σ键和π键构成 C=C,C=O 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互相垂直的π键构成 C≡C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课件
能量最低原则
总结词
能量最低原则是指在形成配合物时,系 统会自发地向着能量最低的状态演化。
VS
详细描述
能量最低原则是化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在自然演化过程中,系统会自发地 向着能量最低的状态演化。在配合物的形 成过程中,这个原则同样适用。配合物通 常会形成能量最低的稳定结构,这是因为 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可以使整个系统的能 量降低,使其更加稳定。
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现代价键理论。
1950年代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出现,为价键理论提供 了更精确的理论框架。
价键理论的重要性
解释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价键理论能够解释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稳定 性、磁性等性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配合 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指导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通过价键理论,可以预测和设计具有特定性质和功 能的配合物新材料,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ppt课件
目 录
•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简介 •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基本原理 •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应用 •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案例分析
0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简介
定义与概念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价键理论是研究配合物结构的理论之一,主要关注配 体与中心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子配置。
THANKS
感谢观看
泡利不相容原理
总结词
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指在同一个原子或分子中,不可能 存在两个或以上具有相同量子状态的电子。
详细描述
泡利不相容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 在同一个原子或分子中,不可能存在两个或以上具有相 同量子状态的电子。这个原理的原因是基于电子的自旋 和波函数的性质。由于电子是费米子,它们的自旋状态 必须是正或负,因此在一个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不可能 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状态。这个原理在配合物的价 键理论中也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保证配合物中电子配置 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价键理论ppt课件
极性键
Na+ F-
离子键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第二节结束
第六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结束
电 H H 2.1-2.1=0 负 性 ¨ H I: 2.5-2.1=0.4 · 差 ¨ 值 ¨ Br: 越 2.8-2.1=0.7 H · ¨ 大 , 键 的 极 性 越 强
△χ
键型过渡
±
非极性键
¨ Cl: 3.0-2.1=0.9 H · ¨ ¨ F: 4.0-2.1=1.9 H · ¨ F: 4.0-0.9=3.1 Na ¨ · ¨
共价键特征
方向性:为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成键时原 子轨道只能沿着轨道伸展的方向重叠
_
+ +
_
+ +
不能成键
_
+
+
能成键
原子轨道的重叠
原子轨道重叠的对称性原则 只有当原子轨道对称性相同的部分重叠, 原子间的概率密度才会增大,形成化学键 原子轨道的重叠 当两原子轨道以对称性相同的部分(即“+” 与“+”、“-”与“-”)重叠
+ + _
s-s
+ +
+ + _ _
+ + _ _ +
_
px-s
py-py
dxy-py
原子轨道重叠的对称性原则 只有当原子轨道对称性相同的部分重叠, 原子间的概率密度才会增大,形成化学键 当两原子轨道以对称性不同的部分(即”+” 与”-”)重叠,原子间的概率密度几乎等 于零,难以成键
+ _ _ + _ + _ _ + + _ _ + + _
H2分子结构和价键理论ppt课件
令久期行列式为0 , 求其非平庸解,得到本征值(MO能级) :
电子分属于不同的AO,称共价项 将本征值代入久期方程,并用归一化求得本征函数(MO):
6
MOT理论中H2的Schrödinger方程的变分求解
MOT: 单电子近似
1 在A、B、2 场中独立运动 2 在A、B、1 场中独立运动
电子 的状态 ≈ 在 H+2的状态
VB 处理基态分子的性质, 几何构型,偶极矩,酸碱性,解离能
9
H2分子的完全波函数:完全波函数是上述空间波函 数与自旋波函数的乘积. 其中, 自旋波函数包括三个对称 函数和一个反对称函数:
10
双 电 子 体 系 的 单 重 态 和 三 重 态
11
由于完全波函数的反对称性, 反对称空间波函数ψ-可 分别与三个对称自旋波函数相乘, 而对称空间波函数ψ+只 能与唯一的反对称自旋波函数相乘, 这最后一种(略去归一 化系数 )代表成键的基态:
(1,2)
2
1
2S
[(
a
(1)
b
(1))(
a
(2)
b
(2))]
2
1 2S12
[ a (1) a (2) a (1) b (2)
a (2) b (1)
b (1) b (2)]
两电子处于同一AO中 电子分处于不同的AO中
称为离子项
称共价项
VB
8
MOT
处理分子跃迁及激发态的性质
各状态Ψ的分布,能级的高低,分子光谱。
§3.4 H2分子结构和价键理论
1
价键理论(VB)是历史上最早发展的化学键理论. 1927 年, Heitler和London首次用它处理H2分子的电子对键, 奠 定了近代价键理论的基础.
第14讲晶体场理论优秀课件
型之间的关系。
未考虑配体对中心金属的相互作用!!
6.2 晶体场理论( CFT )
Crystal Field Theory
400
500
600
800
Wavelength (nm)
6.2.1 晶体场理论要点
➢中心离子和配体阴离子(或极性分子)之间的相)相互
吸引,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
-
沿配体进攻方向的d 轨道上的 电子受到配体的排斥作用,增 加了d轨道的势能
+
-
-
-
Ligand approach along x, y, z axes
八面体结构
四面体结构
八面体场及四面体场中d轨道能级分裂 --能量重心守恒定理
量子力学证明,如果一组简并的 轨道由于纯静电场的微扰作用而引起 分裂,则分裂后所有轨道能量改变的 代数和为零。
八面体场
E = 12.28 Dq
d x2 y2
E = 2.28 Dq
d xy s = 17.42Dq
E = -4..28 Dq d z2
E = -5.14 Dq
dxz,d yz
正方形场
Crystal Field Splitting Diagrams
值的经验公式
= f ·g f: 与配体有关的参数,以fH2O = 1.00 为标准;
(c) 同族元素自上而下增大
[Co(NH3)6] 3+ [Rh(NH3)6] 3+ [ Ir(NH3)6] 3+
o = 274 o = 408 o = 490
kJ·mol-1
课件选修_人教版用价键PPT课件_优秀版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A、O2
B、CaC2
3.π键:肩并肩、镜像对称、容易断裂。 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一个是π键;
(3)按两原子间的共用
轴对称,可绕键轴旋转。
键特点:①两个原子轨道以平行或“肩并肩” 方式重叠;
2.认识σ键和π键的形成过程; 轴对称,可绕键轴旋转。
两个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越大,两核间电子的概率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两原子各自提供1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彼此配对。 氮原子形成氮分子(N2) 形成过程 (2)按共用电子对有
3.学会区分σ键和π键。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 •
••
→
••
•
••• ••• ••
N ↑↓ ↑↓ ↑ ↑ ↑
1S 2S 2P
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共价键的过程
键特点:①两个原子轨道以平行或“肩并肩” 方式重叠;原子
重叠的部分分别位于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
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称为镜面对称
(2)键特点:镜面对称,不可以旋转 (3) 键性质:重叠程度小,强度小,
项目 键型
σ键
π键
成键方向 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方向“肩并肩”
电子云形状 轴对称,可绕 键轴旋转。
镜像对称,不 可绕键轴旋转。
牢固程度 强度大,不易断裂 强度较小,易断裂
成键判断 共价单键都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
规律
个是 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 键中一个是σ键,另两个为π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l Ba Cl [ Cl ] [ Ba ]2 [ Cl ]
C F Mg D H Cl
F
[ Mg 2 F ]2
H [ Cl ]
小结:
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
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 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本质:得失电子
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 力、斥力)
B.硫离子∶‥‥S∶ D.钙离子Ca2+
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BD )
A.Ca2+[∶‥C‥l∶]-2 C. [Mg2+][∶‥‥O∶]2-
‥ B.Na+[∶‥S∶]2-Na+ D. Na+ [∶‥‥F∶]-
3.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K O K K [ O ]2 K
[ 练习2]
⑴ 用电子式表示KBr 的形成过程
⑵ 用电子式表示 Na2O的形成过程
注:在箭头左边是原子的电子式,右边是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相同原子的电子式 可合并,但不建议,但离子化合物中相同 离子不误的是 ( B )
A.氯原子 • ‥C‥l∶ ‥
C.溴离子 [∶Br∶]‥
铝原子
×
× Al ×
铝离子 Al3+
[ :S····:]2-
[ :B·r·:]··
判断下列微粒电子式的正误,并从错误中归纳 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
:O:
[:Na:]+
[:S:]-2
: :: ::
书写要点:
1.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2.非金属阴离子电子式要做到“二标”即 标“[ ]”和“电荷数”。
氧原子与氢原子直接相邻 相互作用比较强烈
氢原子与氢原子非直接相邻 相互作用比较弱
(二)新课教学
化学键——分子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 之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概念要点: a. 相邻 b.原子之间 C.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类型: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离子键
演示实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钠与氯 气的反应_
食品生物技术175001
(一)新课引入:
1、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 2、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 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要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 2000℃,而且分解率还不够1%。 这说明氢分子里两个氢原子间存在着强烈 的相互作用
在水分子中
(H-O-H)
1S 互相靠拢 1S
电子云重叠
H—H共价键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1.电子配对原理 2.最大重叠原理
两原子各自提 供1个自旋方 向相反的电子 彼此配对。
共价键的类型
练习1.在氟气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
轨道是
(C)
A、氟原子的2p轨道和氟原子的1s轨道
B、氟原子的3p轨道和氟原子的1s轨道
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活泼金属元素与 活泼非金属元素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 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a 原子 b 离子(阴、阳离子)
C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A2B型、AB2型
d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共价键
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电子云描述
d: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
NaCl
A2B型
Na2S ‥ Na+[∶‥S∶]2-Na+
Na2O
AB2型 MgCl2
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相间写,相同 离子不能合并。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Na
Cl
KS K
Na Cl
2-
KS K
Br Mg Br
Br Mg2 Br
书写要点:
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2.不能把“→”写成“=”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
Na+ Cl-
Cl- +17 2 8 8
一、离子键
1. 概念: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概念要点: 成键本质 —— 得失电子 成键微粒 —— 阴阳离子 键的实质 —— 静电作用
2. 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元素(ⅠA, ⅡA) 活泼非金属元素(ⅤⅠA, ⅤⅡA)
3.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三、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
1.键能 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最低 能量(或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例如H-H 键的键能为436.0kJ.mol-1。
[注意] ①键能的单位是kJ·mol-1 ②形成化学键通常放出热量,键能为通常取正值 ③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 键长(bond length) ——分子中两成键原子的核间平衡距离。
❖ 键长愈短,键愈牢固; ❖ 相同两原子形成的键长:单键键长>双键
键长>叁键键长。
例: C—C键长为154 pm;C=C键长为134 pm; C≡C键长为120 pm
点燃
2Na + Cl2 == 2NaCl
思考: 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 产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
钠离子的形成 钠原子
钠离子
+
Na
失一个电子
Na+
Na — e-
Na+
氯离子的形成
氯原子
得一个电子
氯离子 -
C l + e-
Cl-
3)氯化钠的形成
Na
+11
281
+17 2 8 7
Cl
Na+ +11 2 8
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电子式:用“·”或“×”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 的式子。
a. 原子的电子式:
H × Na ×
×Mg×
b. 阳离子的电子式: Na+
c. 阴离子的电子式:
Mg2+
[ 练习1] 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硫原子, 溴原子, 硫离子, 溴离子
·S·····
··
·· B·r··
C、氟原子的2p轨道和氟原子的2p轨道
D、氟原子的3p轨道和氟原子的3p轨道
练习3. 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
练习4.
7
3
二、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与离子键、共 价键的关系